杜牧《泊秦淮》诗词鉴赏答案
诗歌欣赏之写景绝句类及答案

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写景绝句诗歌赏析班级姓名得分一、渡汉江宋之问〔4分〕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复〞二字作简要赏析。
〔2分〕2.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二、玉阶怨李白〔4分〕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中写出“她〞已等候多时并写出切肤之寒的一个字是;诗中的“玉、水晶、秋月〞暗示“她〞具有〔填一个词〕的品质,将思念的痛苦升华为美的境界。
三、宴词王之涣〔5分〕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畎:田间小沟。
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分〕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四、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6分〕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1.以下与本诗描绘的季节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五、村夜白居易〔6分〕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诗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分〕六、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泊秦淮》解析及释义

《泊秦淮》解析及释义
《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通过对秦淮河边夜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世风日下的愤懑。
诗中用“烟笼寒水月笼沙”来描绘秦淮河的夜景,渲染出一种迷蒙、清冷的氛围。
而“隔江犹唱后庭花”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奢华,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的一些现象。
这首诗被认为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约客》赵师秀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1.解释词语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常的口哨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优美、高雅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2分)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6.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2分)答: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答:“独”是“独自”的意思。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8.请赏析一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艺术特色。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忧国忧民2、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3、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答: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凄清孤寂。
寂寞悠思的心情。
4、菩萨蛮 [宋]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
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桂花西风(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5、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八上诗歌鉴赏对比阅读一、【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两次用典,上片自喻孙权,下片又自比冯唐。
B.从乙词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C.甲乙两词都具有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特点,充满了豪放之气。
D.甲词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乙词一“嗟”字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2.这两首词分别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二、【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中“接”“连”两字,描绘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乙词中“沉醉”一词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甲词运用想象描绘丰富多姿的梦幻境界;乙词运用白描手法,回忆少时游玩情形。
D.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豪放词人,两首词都体现了她的洒脱不羁。
2.在《渔家做》和《如梦令》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
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三、【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分类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分类复习-(含答案)小升初诗词曲鉴赏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词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范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给诗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①柳叶格外清新②新种的柳树)故人:(①故乡的人②老朋友)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
“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从“______”可以看出来。
《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从“、”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B.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D.《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情感虽带惆怅,却不悲伤。
十五夜望月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将古诗补充完整。
6.本诗写的是_______(季节)的景色,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等处看出来。
7.诗的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是我们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写出了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8.根据古诗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亲的五言律诗。
( )②“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惆怅的心境。
( )③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 )9.“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可否换成“在”?为什么?______ ______。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含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______ ______ 3、解释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 ______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 ______(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____ ______ 作者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蕴含的哲理,表现诗人的情感。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______ ______(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写出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物融为一体的诗句:______ 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 ______ 3、说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中“七八个”、“两三点”的妙处。
______ ______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中“忽见”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______ ______(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试题】⑴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
的画面。
⑵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凄冷、迷朦(意近即可)(2)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意近即可)(2013四川省南充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注释】
①.选自《樊川诗集注》。
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笼: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译文】
烟雾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之歌——《玉树后庭花》。
【鉴赏】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事,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
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
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
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