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化学中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中毒案例
硫化物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的许多物质中。

硫化物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到一定浓度的硫化物,从而引起的中毒反应。

硫化物中毒的表现及严重程度不同,可能导致轻微的身体不适到严重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系统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下面是一些关于硫化物中毒案例的参考内容。

1.美国一家餐厅中毒事件
2017年,美国一家中餐馆客人食用了一道使用硫化采制作的
菜肴后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名客人不幸死亡。

当地卫生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这家餐厅使用的硫化采的浓度超过了安全范围。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呼吁餐饮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2.山东某工业园区硫化钠泄漏事件
2015年,山东某工业园区一家企业硫化钠泄漏,导致数十名
工人中毒,部分工人甚至生命垂危。

当地应急救援部门及时组织抢救,但仍有多名中毒工人后遗症严重。

3.日本硫化氢泄漏事件
2013年,日本岩手县某化工厂发生硫化氢泄漏,导致数名工
人中毒,其中两人死亡。

该事件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关注,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

4.云南一名工人硫化钠中毒身亡
2016年,云南一名工人在工作中意外吸入了大量硫化钠,导
致严重中毒,最终不幸身亡。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案例表明硫化物中毒无处不在,对于企业、个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硫化物中毒十分必要。

企业需要加强安全标准、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并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公众需要加强对化学物质的了解,切勿私自使用化学物质,在遇到中毒事件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化学自然中毒案例

化学自然中毒案例

化学自然中毒案例自然中毒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因为接触自然界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而引发的中毒反应。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其他天然来源的毒素。

下面是一些关于化学自然中毒的案例。

案例一:乌贼毒素中毒2011年,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发生了一起乌贼毒素中毒事件。

当地人习惯食用新鲜的乌贼,而乌贼内脏中富含一种名为大量鱼类、贻贝和乌贼毒素(OA、DTX-1和DTX-3)的毒素。

由于乌贼内脏被错误地保留在食物中,导致多个人患上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和头痛。

经过调查,检测发现乌贼内脏中含有高浓度的乌贼毒素,而新鲜的乌贼肉中则不含该毒素。

此次事件提醒人们正确处理食物,以避免食物中毒。

案例二:云南贝毒中毒2019年,中国云南省一处旅游景点发生了一起贝毒中毒事件。

有多名游客在该景点食用了当地的烧烤贝类食品后出现中毒症状。

经过检测,发现贝类中含有贝毒素,导致食用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贝毒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该地区海水中的暖流带来了一种名为亚玫瑰贝的有毒贝类,而贝类体内的贝毒素则会在食物链中积累。

此次中毒事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采取了措施禁止采摘和食用含贝毒素的贝类。

案例三:毛蛛毒液中毒毛蛛是一种常见的毒蛛类动物,其毛皮覆盖有一层有毒的细毛。

2017年,巴西圣保罗一位儿童因不慎触摸了一只毛蛛,导致其手部和胸部出现剧痛和瘙痒。

经过检查,发现儿童的症状是由于毛蛛的毒液中的毒素引起的。

毛蛛的毒液中含有一种名为贝塔毒素的神经毒素,会引起强烈疼痛和过敏反应。

医生给予了儿童适当的治疗,如清洗受伤部位、抗过敏药物等,并告诫了公众避免接触毛蛛。

这些案例说明了化学自然中毒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性。

人们在接触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或其他天然来源时,应当注意有效处理和烹饪食物,避免接触有毒的动植物,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公众应当加强对毒物知识的学习,避免因无知而导致的中毒事件的发生。

几起化学物中毒事件分析与思考

几起化学物中毒事件分析与思考

几起化学物中毒事件分析与思考金锡鹏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业生产事故=能量或有毒化学物+信息失误信息失误类型未得到信息错误或不完整信息未理解或误读信息无意或有意拒绝接收信息未能对信息作出正确和及时的响应化学性中毒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2、群体性3、多样性4、危害性5、隐匿性6、难测性一起震惊世界、人类历史最惨重的工业化学物中毒事件印度博帕尔(Bhopal)异氰酸酯(methylisocyanate, MIC)泄漏事故印度博帕尔(Bhopal)事件——背景材料•印度博帕尔(Bhopal)人口67万,城市面积仅75km2•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于博帕尔市近郊建立农药厂,生产农药中间体异氰酸甲酯(MIC•1984年12月3日,该农药厂MIC贮罐进水,剧烈的放热反应使罐内压力骤升,安全阀破裂,约40吨MIC外溢•1个小时内,超标1000倍的毒气袭向博帕尔市印度博帕尔(Bhopal)事件——严重后果•毒气接触者共计32万人•3500~7500人实时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122例流产和死产•77名新生儿死亡•9名婴儿畸形印度博帕尔(Bhopal)事件——经验教训•设备陈旧,在紧急救援过程中,自动安全阀失灵、两台洗涤器中仅一台能运转•工人操作失误,在MIC气体的储藏罐内注入水•厂址选择不当,该厂距市中心仅2.5km•工厂疏于管理和维护,在这灾难发生之前,该厂多次发生重大事故,均未引起厂方重视•安全常识教育的缺乏,无论是工厂的雇员还是附近的居民都没有MIC的常识教育氰化钠中毒的鱼类氢氰酸中毒事例1某化工厂丙酮氰醇工段氢氰酸管道发生堵塞在维修过程中,发现氢氰酸管道轻微滴漏工段长误将氢氰酸储槽总开关打开,60公斤氢氰酸外漏下风向职工来不及撤离,吸入大量氰化氢气体4人发生急性氢氰酸中毒,其中1人急性氢氰酸中毒伴脑外伤死亡氰化钠中毒事例2一辆装载液体氰化钠的罐装车于某县境内翻下山坡罐内氰化钠顺坡流下,部分流入附近稻田、水沟和农民的储水池短短4天,共85人因氰化钠中毒入院治疗氰化物背景材料•凡含有氰基团(-CN)的无机化合物统称为氰化物,简单的氰化物(如氢氰酸、氰化钠)多为剧毒物质•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它在体内释出的氰基所引起,毒性强弱也主要取决于CN-的释出量及速率•CN-可与不少活性金属离子,如铁、铜等结合,由于这些金属离子是体内许多酶类的重要辅基,故这种结合可直接导致40余种酶类失活•CN-与Fe3+结合能力最强,从而抑制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氰化物背景材料氰化氢是反应很快的潜在致命化学毒剂,为无色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曾在第二次大战被德国用作种族屠杀毒剂在20 世纪80 年代的两伊战争中,氰化氢可能与其他化学毒剂一起使用呼吸氰化物气体导致的伤害最大,但摄入也会中毒氰化氢对心脏和大脑的危害最大,因为心脏和大脑需要大量氧气事例1的经验教训工人操作不当对氰化物中毒危害认识不足,工人防护知识缺乏企业负责人重视不够,管理不严,防护设施不全 现场无隔离和良好的通风排风措施应定期检修从事有毒作业的设备事例2带来的思考······大量氰化物泄漏而引起的群体中毒,应该是可以避免的按规定氰化钠的运输,应该以固体氰化钠用铁箱密封运输,但企业主贪图利润仍用液体氰化钠罐装运输经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三氯乙烯中毒人数近300人,死亡15例,死亡率为8.9%三氯乙烯中毒事例工人赵某于某台企工作仅1个月后,出现面部、手部和脚红肿,身上出现大量红斑2个月后,由于“中毒性或过敏性肝炎”、“过敏性皮炎”、“重症肝衰竭”而死亡三氯乙烯中毒 三氯乙烯为无色液体,主要用于金属部件去油污、纺织物干洗、印刷油墨等通过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进入体内三氯乙烯为脂溶性毒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抑制作用亦可累及皮肤、肝、肾等器官三氯乙烯中毒(改)死者生前工作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用三氯乙烯擦拭金属零配件死者、患者及其他个人的体检报告均符合三氯乙烯的中毒表现企业应重视工人劳动保护,防止境外无证毒物流入两伊战争中,光气中毒的库尔勒人光气中毒事件经过某农药厂绿麦隆工段因原料缺乏停工半月后,准备恢复生产首先需要排除冷酯化锅内积水冷酯化锅中残留光气甲苯液受热,造成阵发性光气释放光气外逸时间约2~3分钟,造成该厂及毗邻工厂86名职工光气吸入,该厂2名工人发生光气中毒光气中毒光气,又名碳酰氯( Phosgene),为窒息性毒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光气在较低浓度时有轻微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经3~48小时潜伏期后出现肺水肿。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
(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 ❖ 具挥发性,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 具脂溶性,与神经系统亲和,有麻醉作用; ❖ 有水溶性,可经皮肤进入体内; ❖ 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 有些则属于非可燃物,用作灭火剂。
编辑课件
2.化学结构
➢ 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 香族。
(2)使用价格低、毒性高的汽油作为橡胶溶 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苯含量较高。
(3)没有通风设施。 (4)未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编辑课件
2.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 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有哪些?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 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编辑课件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毒物是什么?其接触机 会有哪些?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毒物有苯及其同系物。
1.苯的制造:焦炉气、煤焦油分馏、石油裂化重整。 2.化工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合成橡胶、塑
料、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炸药等。 3.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生药的浸渍、提取,油漆、油
2.氢醌与纺垂体纤维蛋白共价结合,抑制 细胞增殖。
3.损伤DNA,诱发突变或染色体的损伤, 引 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因骨髓增生不良, 最终导致急性髓性白血病。
4.癌基因的激活。
编辑课件
4.指出造成患者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长期低浓度接触苯
(1)工作地点设在仓库,空气中苯浓度是标准值 的20-60倍。
如果在车间采 取哪种措施防 止苯中毒? ? ?
编辑课件
预防措施
1.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喷漆用的苯可用 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替代) 。 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3.卫生保健措施 ➢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 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 ➢作业工人加强个人防护。 ➢进行就业体检和定期体检。 ➢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 喷漆用的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机会有哪些?

三氯化磷中毒事故案例

三氯化磷中毒事故案例

三氯化磷中毒事故案例及分析三氯化磷中毒事故及分析(1)、事故介绍事故1 1995年9月2日,江苏省淮阴某农药厂,用气割贮有40吨三氯化磷成品的大罐检修时,发生爆炸,导致2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2 1995年10月20日,江苏昆山化工厂一卫生所一设备维修工因抢修丁草胺生产车间酰化工段设备,拆卸管道时被三氯化磷溶液溅至头面部和颈部,当即用水冲洗后继续工作约1小时。

2小时后咽痛、声音嘶哑,胸闷气急、颈部皮肤灼痛就诊,诊断为:急性三氯化磷中毒(化学性咽喉炎、化学性肺炎);化学性眼灼伤;皮肤灼伤。

事故3 2002年月14日中午,常州市某化工厂装载着成品三氯化磷液体的槽车在过地磅时因地面不平被颠覆,车内三氯化磷液体溢出约300KG。

当时天下中雨,三氯化磷遇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黄白色烟雾向约80米处的小学飘去,学生正在午睡,吸人烟气后呛咳,在未辩明风向时四处逃避.吸人气体约四分钟。

在校学生约180人,吸入毒气程度不同,均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61名学生因症状较多而住院。

临床表现主要为程度不同的咽干、咽痛、咳嗽、头昏症状。

事故4 2002年4月14日下午1时,武进市某私营化工厂发生一起由于司机行车不到位,造成三氯化磷大量泄漏污染环境,危害人群,致121名学生,4名老师吸人不同程度的有害气体,分别在市级四所医院接受治疗。

同时造成周围树木枯黄、河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左右。

事故5 2002年9月25日凌晨,一辆装载10吨三氯化磷的危险品运输车在江苏省仪征境内倾覆,造成毒气泄露,致使当地5737人紧急疏散。

由于措施得力,除两名抢险的消防干警中毒外,没有造成群众伤亡。

事故6 2002年10月20日16时许,一辆装载三氯化磷的槽车途经京沪高速路108公里处时,被追尾,致槽罐阀门损坏,三氯化磷大量泄漏,遇水分解产生大量毒雾迅速蔓延,并造成7辆车连环相撞,两辆车起火,4人死亡,京沪高速为此中断7小时,位于下风方向的四个村庄近万名群众的生命受到毒气威胁。

十三起氯气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十三起氯气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

十三起氯气中毒实例及案例分析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氯气遇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再分解为新生态氧。

在高压下氯气液化成液氯。

氯气有强烈腐蚀性,设备及容器极易被腐蚀而泄漏。

工业上接触氯的机会有: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

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

主要见于电解食盐,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

氯气对人体的作用有急性中毒和慢性损害两种。

急性中毒临床上又可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重度中毒。

其表现为:(1)氯气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可有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干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罗音;(3)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

咳嗽、咳痰、气短、胸闷或胸痛,可有轻度发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4)重度中毒:临床上表现为①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罗音;②严重窒息;③中、重度昏迷;④卒死;⑤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只要具有其中一项即为重度氯气中毒。

氯气对人体的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眼结膜、皮肤方面的刺激症状及神经衰弱综合证、氯痤疮,牙齿酸蚀症等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氯气中毒的防治要点有:①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②含氯废气需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也可设氨水储槽和喷雾器,在跑氯时和中和氯气;③检修时或现场抢救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④执行预防性体格检查。

实例1 某区镇办水厂,加氯消毒工艺较为原始,即用液氯钢瓶置于水泵吸水口滴加消毒。

1984年12月9日下午6时许赵某(男,34岁)当班抄表时,嗅及氯气间有氯气味,查见钢瓶接头处橡胶管破裂,遂戴防毒口罩去关钢瓶,未成,即上门通知有关同事请求帮助时,因胸闷、咳嗽、心悸继而昏倒在同事家里,即由同事送往医院救治。

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轻质柴油储罐
石脑油储罐 (99.64%的满罐,
约640m3轻质 柴油 误卸入该罐,罐内油 品从顶部溢出)
2 座 卸油泵房 (引爆、燃烧)
17只储罐 (烧毁)
地沟 (油品流淌、气化, 油气积聚、扩散)
围堤的排雨水挡门
(未关,油品进入地沟)
教训一:
阀门操作错误。卸油泵房至轻质柴油 罐的进料阀(总气动阀门),应处 “开启” 状态,却处于 “关闭”状态;而卸油泵房 至石脑油油罐的进料阀(二 道气动阀门), 应“关” 却“开”了。致使约640m3石脑 油/轻质柴油溢出。
案例6: 北京东方化工厂 储罐区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1997年6月27日
位于北京市通县的北京东方化工厂发生特大爆 炸事故。
21:05,卸车人员闻到泄漏气体异味。 21:10,一台可燃气体检测仪报警。 21:15,1名操作工和1名调度员赴现场查漏。
21:26,泄漏的油气与空气形成 的爆炸气体遇明火发生空间爆炸,卸油 泵房、油水分离泵站被引爆,几乎所有 的地沟井盖炸翻,罐区油品和可燃气体 的泄漏部位多处着火,并造成破坏。
8月8日,劳动部成立事故调查专家组。 8月16日 ,完成事故调查报告。 8月27日,劳动部向国务院提出《关于 “8·5” 特大爆炸火灾事故调查结论的请示》中 指出,事故原因为:
1、主要原因: 干杂仓库被违章改作化学危险品仓库; 仓内化学危险品存放严重违章。
2、直接原因: 干杂仓库4号内氧化剂与还原剂,发生
History - Bhopal MIC Facility
11
+2%
-2%
+13%
+12%
+8%
印度Bhopal,1984年12月3日,造成2000多人死亡 Bhopal India, December 3, 1984. 2,000+ fatalities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大全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因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爆炸、火灾、泄露等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了严重伤害,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起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

1.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件天津港危险化学品仓库在2024年8月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起事故的起因是仓库管理不规范,存储大量违规进口的危险化学品,并未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和储存措施。

同时,港口当地政府监管不力,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了这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2. 美国Bhopal化工厂泄漏事件1984年12月,印度Bhopal市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了致命的气体泄漏事故,导致数千人死亡和成千上万人受伤。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严重的化学品事故之一、事故的起因是化工厂不当操作和缺乏安全设备,导致甲醛和异氰酸甲酯等危险物质泄漏。

此外,厂方对泄漏事故上报和紧急响应不及时,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3.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1995年3月,日本东京地铁系统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成员来自Aum Shinrikyo新興宗教组织。

他们在地铁中同时释放了沙林毒气,导致12人死亡和上千人受伤。

沙林是一种神经毒剂,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毒性。

这次事件揭示了国内恐怖主义和化学武器的威胁,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些事故案例揭示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起因和影响。

首先,不合规操作和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许多事故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设备或仓库管理不善而导致的。

其次,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制度使得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此外,恐怖主义和化学武器的威胁也需要引起全球的高度警惕。

为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的监管和安全管理。

厂家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确保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遵循规范操作和使用合格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化学中毒案例分析姓名:郑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基地班)学号:201410701062015/6/6得分: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有毒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泄漏,造成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大剂量有毒化学物,引起机体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事故……国内外化学中毒案例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有毒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泄漏,造成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大剂量有毒化学物,引起机体中毒病变、化学损伤、残疾或死亡事故。

由于它致病的群体性和破坏性,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同时也易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以下分别是国内外重大的化学中毒事件一、沈阳化工厂有毒气体泄漏中毒事故1998年10月23日12时30分四氯化硅蒸馏岗位所在白炭黑工段副工段长刘某带领当班班长李某、操作工高某、侯某处理22日夜班发生堵塞故障的四氯化硅粗贮罐,由带着防毒面具的李某、高某打开其中一个截止阀门,看到无物料、无压力泻出后便用钢筋疏通在粗贮罐下部堵塞的主管道,约10分钟后未带防毒面具的刘某接替李、高二人继续疏通管路,约13时40分,含HCL、SI02、SICL4的气、固、液态的混合物料突然从阀门下端泻出,瞬间白色烟雾向室内空间弥散并从敞开的窗户、门和楼板设备安装孔向该四氯化硅粗贮罐所在二楼楼下及楼外扩散。

在距泄漏点东南侧的李某、高某见出事后立即从东南侧楼梯间跑离现场,草草洗脸后跑回现场一楼外北侧。

刘某在事故发生当时面部受伤挣扎着跑到一楼外,倒在地上,在泄漏地点西南侧不远的操作工候某在跑出楼下后也倒在地面上。

最终因为参加处理的人员因违反工艺及安全规定、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造成了二人死亡、六人轻伤的生产责任事故。

二、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北郊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突然传出几声尖利刺耳的汽笛声,紧接着在一声巨响声中,一股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并很快扩散开来。

这不是一般的爆炸,而是农药厂发生的严重毒气泄漏事故博帕尔农药厂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建起来的,用于生产西维因、滴灭威等农药。

制造这些农药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液体。

这种液体很容易挥发,沸点为39.6℃,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正是用这种毒气杀害过大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

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令人毛骨惊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达45吨之多。

12月2日晚,博帕尔农药厂工人发现异氰酸甲酯的储槽压力上升,午夜零时56分,液态异氰酸甲酯以气态从出现漏缝的保安阀中溢出,并迅速向四周扩散。

毒气的泄漏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虽然农药厂在毒气泄漏后几分钟就关闭了设备,但已有30吨毒气化作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迅速四处弥漫,很快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几天之内有25000多人毙命。

当毒气泄漏的消息传开后,农药厂附近的人们纷纷逃离家园。

他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向四处奔逃,只希望能走到没有受污染的空气中去。

很多人被毒气弄瞎了眼睛,只能一路上摸索着前行。

一些人在逃命的途中死去,尸体堆积在路旁。

至1984年底,该地区有2万多人死亡,20万人受到波及,附近的3000头牲畜也未能幸免于难。

在侥幸逃生的受害者中,孕妇大多流产或产下死婴,有5万人可能永久失明或终生残疾,余生将苦日无尽。

三、江苏常州化工厂液氯泄漏事故2011年10月16日上午,位于武进区郑陆镇的常州市波源化工有限公司发生液氯泄漏事故。

事故造成该公司1名职工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2名职工住院治疗。

而泄露的氯气对附近几个村庄都有影响,已有近百位村民接受了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医治。

工厂泄漏的氯气波及了周边的东古村、承家村、泥河桥村等多个村庄,致使逾百位村民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

附近医院一度人满为患,许多村民被转至武进医院等多个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四、昆明市氯气泄露导致100余人中毒8月25日下午6时许,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陈家营村昆明电化厂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故,短短几分钟内,整个陈家营村被浓重的白色雾气笼罩,空中弥漫着一股刺激性很强的气味,此后近40分钟内气体一直没能散去。

不久,部分市民相继出现咳嗽、咽痛、眼疼等症状。

截至当晚11时,共有109名市民被送往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救治,除两人病情较重外,其他人均无大碍。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化学中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因此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毒物引起的中毒易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如常见毒物铅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及肾脏损害;三硝基甲苯中毒可出现白内障、中毒性肝病、贫血等。

(1)骨骼损害。

长期接触氟可引起氟骨症。

磷中毒可引起下颌改变,严重者发生下颌骨坏死。

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导致肢端溶骨症,即指骨末端发生骨缺损。

镉中毒可引起骨软化。

(2)眼损害。

生产性毒物引起的眼损害分为接触性和中毒性两类。

接触性眼损害主要是指酸、碱及其它腐蚀性毒物引起的眼灼伤。

眼部的化学灼伤救治不及时可造成终生失明。

引起中毒性眼病最主要的毒物为甲醇和三硝基甲苯。

甲醇急性中毒者的眼部表现模糊、眼球压痛、畏光、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等症状,严重中毒时可导致复视、双目失明。

(3)皮肤损害。

职业性疾病中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是职业性皮肤病,其中由化学性因素引起者占多数。

引起皮肤损害的化学性物质分为:原发性刺激物、致敏物和光敏感物。

常见原发性刺激物为酸类、碱类、金属盐、溶剂等;常见皮肤致敏物有金属盐类(如铬盐、镍盐)、合成树脂类、染料、橡胶添加剂等;光敏感物有沥青、焦油、吡啶、蒽、菲等。

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油疹及氯痤疮、皮肤黑变病、皮肤溃疡、角化过度及皲裂等。

(4)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是化工生产中的常见急症,是指由化学物质对皮肤、粘膜刺激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损害。

按临床表现分为体表(皮肤)化学灼伤、呼吸道化学灼伤、消化道化学灼伤、眼化学灼伤。

常见的致伤物有酸、碱、酚类、黄磷等。

某些化学物质在致伤的同时可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如黄磷灼伤、酚灼伤、氯乙酸灼伤,甚至引起死亡。

(5)职业性肿瘤。

接触职业性致癌性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94年公布了对人肯定有致癌性的63种物质或环境。

致癌物质有苯、铍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六价铬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环氧乙烷、砷及其化合物、α-萘胺、4-氨基联苯、联苯胺、煤焦油沥青、石棉、氯甲醚等;致癌环境有煤的气化、焦炭生产等场所。

我国1987年颁布的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工人癌和铬酸盐制造工人肺癌为法定的职业性肿瘤。

由于化学中毒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和以下特点(1)发生突然,防救困难。

常在想不到的时间、地点突然发生,而且毒气迅速扩散,无孔不入,毒性作用迅速,常常措手不及,而且目前仅有少数有机磷、氰化物及一些重金属盐中毒有特效抗毒药,其它中毒仍无特效解毒药。

(2)扩散迅速,受害广泛。

严重污染空气、地面、水源等,危害范围可达几十米至数平方公里,引起无防护人员中毒。

(3)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有毒气体在高低、疏密不一的居民区、围墙内易滞留。

(4)高度致病性。

有些毒气在高浓度下可在数秒钟内使人发生闪电式死亡。

(5)危害极大,影响久远。

影响城市的综合功能运转。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事故时,我们该怎样面对呢?(1)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充分氧疗。

(2)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尽快建立静脉通道(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5)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

(6)阻止毒物吸收,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物,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眼睛及全身皮肤15分钟。

(7)其它对症治疗。

(8)抓紧时间转送至就近的中毒救治医疗机构(市中毒救治中心、市九院)。

(9)与接收医院做好交接,将中毒经过,救治经过及目前病情介绍给收治医院的主治医生,以便进一步治疗。

此外,在救治时遵循的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后送。

在我们社会生产生活中,类似以上的化学中毒的案例不胜枚举,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有化学中毒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有的导致死亡,有的造成群体的受伤,甚至有的危害我们的子孙后代。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是否对化学物质有一种特别的恐惧感呢?只要我们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量,不违反安全规定,化学物质也可以造福我们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