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1.土壤:土壤就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与协调养分、水分、空气与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就是由固相(矿物质与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与土壤溶液)与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

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与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与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构

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与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与聚合土体:单个土体就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的

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就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

气)之间就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与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就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与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就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就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就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与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就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与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与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就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与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就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土壤有机质就是泛指以各种形态与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与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2)来源: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自然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残体,但因植被类型不同,植物残体的数量与成分差异很大,一般就是森林>草原>荒漠。农业土壤的有机质主要

来源就是施肥与灌溉。

(3)主要组成分:①非腐殖物质——化合物(60%-70%),常见的化合物有糖类、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木质素及脂类。②腐殖物质——混合物(30%-40%)腐殖质。

16.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1)矿化作用:有机质在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第一阶段为有机物质的降解阶段,也就就是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为小分子有机物。第二阶段就是微生物将第一阶段降解形成

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2)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1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①碳素营养:碳素循环就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基础。土壤每年释放的CO2达1、35×1011吨,相当于陆地植物的需要量。②氮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氮素占全氮的90-98%。③

磷素营养:土壤有机质中的磷素占全磷的20-50%。④其她营养:K、Na、Ca、Mg、S、Fe、Si等

营养元素。

(2)改善土壤肥力特性①物理性质:促进良好结构体形成;降低土壤粘性,改善土壤耕性;降低土壤砂性,提高保蓄性;促进土壤升温。②化学性质:影响土壤的表面性质;影响土壤的电荷性质,影响土壤保

肥性;影响土壤的络合性质;影响土壤缓冲性。③生物性质:影响根系的生长;影响植物的抗旱性影

响植物的物质合成与运输;药用作用。

(3)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重金属污染、对农药污染的影响、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4)土壤有机质具有离子交换作用、络合作用与缓冲作用。

(5)土壤有机质就是植物生长激素。

18.土壤水分有哪些类型?#

(1)固态水:

(2)气态水

(3)化合水与结晶水

(4)土壤吸湿水:

(5)膜状水

(6)毛管水:

(7)重力水:

(8)地下水

19.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含义就是什么?凋萎系数概念?

土壤有效水:能够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水分,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有关。

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

土壤有效水量 = 田间持水量 - 凋萎系数。

20.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组成有何不同?为什么?

(1)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中高

(2)氧含量比大气中低

(3)水汽含量比大气中高

(4)还可以产生甲烷、碳化氢、氢等气体

原因:土壤中不断进行的动植物呼吸作用与微生物对有机质物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使得土壤空气中O2不断消耗与CO2逐渐累积,其结果就是土壤空气中O2、CO2浓度与近地层大气中O2、CO2浓度之间差异的扩大,这样必然引起O2、CO2气体分子扩散的发生。

21.土壤与大气间的气体就是怎样交换的?

土壤空气与大气整体交换

部分气体互相扩散

22.土壤的通气性概念?影响通气性因素有哪些?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1)土壤的通气性: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与流通的性能,称为土壤通气性。

(2)影响通气性的因素:土壤孔隙状况、土壤质地与结构、土壤含水量等。

(3)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调节水、肥、气、热影响土壤肥力。

23.土壤粒级、质地的含义就是什么?主要的质地类型有哪些?

(1)土壤粒级:土粒按大小可分为若干级别,其称为粒级。

(2)土壤质地:土壤就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也称土壤机械组成。

(3)主要的质地类型:砂土、壤土、粘土三级。

24.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有哪些影响?

(1)砂质土类:①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汽易扩散,易干不易涝;②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积累还原性物;③热→水少汽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

早春植物播种;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⑤耕性→松散易耕,轻质土。

(2)粘质土类:①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能力强,易涝不易旱;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积累还原性物质;③热→水多汽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

称为冷性土,对早春植物播种不利;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能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

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⑤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重质土。

(3)壤质土类:土壤性质兼具砂质土、粘质土的优点,从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就是理想的土壤类别。

25.土壤结构的概念?

(1)土壤结构:就是土壤单粒与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2)类型(按结构形态划分):片状、棱柱状、柱状、角块体、团块体、粒状、团粒状。

26.土壤团粒结构在肥力上有何意义?#

(1)水汽协调

(2)土温变化适度

(3)有机质分解适度

(4)利于耕作

总之,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够比较好的协调睡,肥,热的关系。

27.土壤胶体的概念?土壤胶体包括哪些?

(1)土壤胶体:胶体就是一种高分散体系,由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构成。在胶体化学中,一般指分散相物质的粒径在1—100毫微米之间的为胶体物质,而土壤胶体微粒直径的上限一般取2000毫微米。

(2)土壤胶体包括:土壤矿质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28.什么叫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有何特点?

(1)阳离子交换: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粒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称为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

(2)特点:可逆反应并能迅速达到平衡、阳离子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等量交换、反应迅速。

29.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概念,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1)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子总量,称阳离子交换量CEC或称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也可简称交换量,以厘摩尔(+)/千克土表示。

(2)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胶体类型、土壤质地。

30.盐基饱与度就是什么?它就是怎样计算的?

(1)盐基饱与度: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称为盐基饱与度、

(2)计算:盐基饱与度={交换性盐基总量[cmol(+)∕kg]∕阳离子交换量[cmol(+)∕kg]}×100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 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 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 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 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 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 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和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 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1.土壤发生学就是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关系的学说。 2.腐殖化:指土壤中有机物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3..粘化: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聚积过程。 4..钙化: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5..盐化:指土壤中易溶性盐的积累过程。 6..盐土:易溶性盐积累的浓度达到致害作物的土壤。 7..碱化:钠离子在土壤胶体上的积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物理性质恶化的碱化层。 8...碱土:碱化度和总碱度都高而呈碱性、强碱性的土壤。 9..灰化:主要是冷湿针叶林植被下的一种强酸性淋溶过程 10..白浆化:土体上层周期性滞水引起还原离铁、离锰作用而使土壤颜色变浅发白的过程 11..富铁铝化: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 12..潜育化:在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 13..猪育化:土壤干湿交替所引起的氧化与还原交替的过程。 14..熟化:在人为干预下,土壤兼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土壤发育过程。 15..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16..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土壤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若干大体与地表平行的土层。 18 .区域性土壤:潮土,草甸土,沼泽土。 19.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产物通过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最终流归海洋,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成为各种海洋沉积物,以后由于地壳运动或海陆变迁,露出海面又成为岩石,并再次进行风化,成为新的风化壳—母质的过程。这个需要时间极长而涉及范围极广的过程,称为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20. 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指有机质在土体中不断分解和合成的作用。 21.地质大循环是生物小循环的基础,物质的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无生物小循环,仅地质大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过程是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地同时同地进行着。地质大循环仅仅形成了成土母质,虽然地质大循环的作用造成了矿质养料元素的释放,但同时又可以发生矿质养料元素的淋溶作用;岩石风化产物所形成的成土母质,尽管具有初步的通透性和一定的保蓄性,但它们之间还很不协调,未能创造符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生物小循环可以不断地从地质大循环中累积一系列生物所必需的养料元素,由于有机质的累积、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才发生并发展了土壤肥力,使岩石风化产物脱离了母质阶段,形成了土壤。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称解释▲▲▲ 1.土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 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一系列的生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包括海、湖浅水区) 特征:具有肥力、有生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生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土壤剖面(soil profile):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3.土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 4.单个土体(pedon):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构成了单个土体。 5.聚合土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便组 成聚合土体。(相当于土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土系) 6.土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联系 体或覆盖层。 7.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8.土壤自净能力(soil purification):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 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土壤地理学:指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 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二、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⑴关于土壤发生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土被结构和土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的研究。 ⑸关于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了解) ⑴土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 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 ⑶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运用 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运用 ⑸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四、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a)起源:土壤地理学是土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分支学科,它最早可 追溯到人类农耕的起始阶段。公元前5~3世纪,中国《尚书·禹贡》篇记述了九州土壤及其等级。《管子·地员》篇论述了土壤与地形、地下水、植物的关系。 b)创建期: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846-1902) 发表了《俄国的黑钙土》,论述了 俄国广阔草原地带一种松软、暗色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揭示了土壤发生与成土环境的密切联系,创建了成土因素学说,即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等综合作用的产物。 c)发展期:18世纪以后在西欧逐渐形成了近代土壤地理学。对土壤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 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 有机质的矿化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 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 3 倍 —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 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 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 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 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生物成土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土壤质地特征具有肥力这个认识出发,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有可能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积,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的特征,并推动了土壤的发育和演变。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 - 2003 文档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其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消失的性能。 土壤组成和性质 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迁移转化 1.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 (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 2.矿物分解的阶段性 (1)碎屑阶段(2)钙淀积阶段(3)硅铝风化阶段(4)富铝化阶段 (1)碎屑阶段 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风化壳中细土粒很少,主要为粗大岩石碎块,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所以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没有改变,也未发生迁移,属风化的最初阶段。 (2)钙淀积阶段 岩石进入风化第二阶段,化学和生物作用加强,原生矿物进一步遭到分解破坏,最易移动的元素Cl、S及一部分Na被分解淋失,一部分被生物吸收。Ca、Mg、K等大部分保留在风化壳中,有些被分解出来并与碳酸根生成不易溶解的碳酸盐,如CaCO3等,在土壤或风化壳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故称钙淀积风化阶段。 (3)硅铝风化阶段 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潮湿气候条件下,风化壳中的盐类受到大量分解淋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分解形成的硅酸,也很快被淋失,风化壳中的阳离子显著减少,残留在风化壳中的主要是高岭石、伊利石等次生粘土矿物,因风化过程中盐基大量淋失,并相对地堆积了Si、A1、Fe组成的次生粘土矿物,所以叫硅铝风化阶段。 (4)富铝化阶段 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后阶段。硅铝风化壳进一步受到高温多雨的风化淋溶,不但风化壳中的盐基彻底淋失,而且硅铝酸盐分解出的硅酸也大量淋失,A12O3和少量Fe2O3残积在风化壳或土壤中,故称富铝化阶段。 土壤矿物质的地理分布 在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次生粘土矿物的分布,在强烈化学风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化学风化作用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作用脱盐基作用脱硅作用富铝化作用。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 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残体,主要为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有机残体及其分解产物和代谢产物。 土壤腐殖质是有机质分解后重新合成的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土壤地理学名词解释复习.docx

1.土壤质地:各个粒级的土壤颗粒在土壤屮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2.土壤剖面:地表至母质或母岩的土壤垂直断而。 3.土被结构:地球陆地表面连续分布的土壤状如被覆,故称Z为土被,而土壤群体组合的空间格局或空间构型,简 称为土被结构。 4.土壤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性胶体,是土壤微牛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具分 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5.土壤结构:土壤中团聚体的组合排列方式成为土壤结构 6.土壤地理学:是介于口然地理学利土壤科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主要内 容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界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7.土壤潜育化过程:主要是在土体在水分饱和、强烈嫌气条件下所发生的还原过程; &淋溶土:土纲的一个名称,土壤形成过程屮淋滤作用,有粘化层。 9.富铁土:是分布在世界亚热带地区,中度富铁铝化作用的土壤类型,含冇低活性富铁层,其成土过程是盐棊强烈 淋失,明显的脱硅作用,铁铝氧化物富集。 10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12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通常把与土壤有直接联系的母岩风化物或堆积物成为物质。 13门塞尔颜色系统:一种科学化描述土壤颜色的标准色卡比色法,命名系统用颜色的三个属性色调、量度和饱和度。14土水势:是指单位水量从一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同温度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吋所作的功。 15CEC:土壤阳离了交换量,土壤胶体所能吸附的各种阳离了总量,其数值以每T克土壤中各种阳离了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17单个土体:土壤剖血的立体化,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体积最小,横切面积面积近似六边形,而积一般为1 — 10 平方米。 18 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是上壤剖面中为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20 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000毫微米,具冇胶体性质的微粒。是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部分。22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主物作用卜一,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9壤风化淋溶系数:即ba值,指的是母质或土壤中各种盐基的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值。B代表Na20、K20及CaO> MgO分子数之和;a代表A1203的分子数。 10 土壤风化指数:是指通过淋溶层和母质层中氧化钾与氧化钠的比值,了解十壤矿物质风化程度。(土壤风化指数 越小,说明它的风化强度越强) 13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4沉积岩:地売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5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16风化作用:是指地表的岩石矿物,遇到了和它形成时截然不同的外界条件阳遭到破坏,使其内部的结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17物理风化:乂称机械崩解作用,是指由物理作用(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摩擦力等物理因素)使岩石矿物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18化学风化:化学风化也叫化学分解作用,主要是指岩石矿物在水、氧、二氧化碳等风化因素参与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 19生物风化:纶物风化是指岩石中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性破碎和化学分解过程。 20水解作用:岩石矿物在水分、二氧化碳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化学的分解,使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并把养分释放出來的这种作用称为碳酸化作用。 22坡积物:山坡上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雨水或雪水的侵蚀冲刷,并在重力作川卜被搬运到山坡的屮、下部而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坡积物,多分布在山坡或山麓地带。 23冲击母质:指风化碎屑受河流(经常性水流)侵蚀、搬运,在流速减缓时沉积于河床的沉积物。 24黄土母质: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黄土为淡黄或暗黄色,十层厚度可达数|?米,粉砂质地,粗细适宜, 通体颗粒均匀-?致,疏松多孔,通透性好,具有发达的直立性状,含有10%?15%的碳酸钙,常形成石灰质结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1mm B.0.01mm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 10分) 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和。 2. 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3.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 4.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5.对于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可以从土壤和来分析。6.根据土壤腐殖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将其分离为、 、和。 7.土壤酸度可以分为酸度和酸度。

土壤地理学 整理

土壤年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粘化过程:粘粒的形成与积累过程为粘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土体出现还原性游离Fe、Mn使土体亚表层漂白的过程,都可称白浆化。 土壤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主要发生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和R层(基岩) 钠代率:代换性钠离子占代换性盐基总量的百分数. 地下水的临街深度: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的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发生学:土壤是独立的原始自然体,土壤有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的科学称为土壤发生学。根据发生学的观点:有什么自然条件就有什么样土壤类型,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是统一体。 土壤地理学:既然土壤类型受环境条件制约,成土因素中的气候,生物和母质的分布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性,因此受此成土过程影响的土壤类型必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即为土壤地理学。 区域地理土壤学:土壤不仅是自然的地理体,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环境要素,因此,区域地理土壤学是运用土壤地理学原理,研究一定区域内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土壤利用与改良,从而为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包括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指高山或高原土壤分布)和区域地带性(指由于地形或地质地貌学特征引起的变异),归根结底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也是自然界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棕壤(辽宁、山东半岛)-黄棕壤(江苏、安徽、豫西、鄂、湘等)-红壤(长江南)-砖红壤(南岭以南包括台湾省)。 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水平地带也受所在大陆外形、山脉的走向、风向、洋流海拔等地理因子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相平行称经度地带性。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区别: 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浸水,土休封闭于静水状态下,得不到通气与氧化,土壤矿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土体显青色或青黑色。若砂质土体,则一般呈灰青色,闭结,不松散;若粘性土质则呈粘糊状青泥,其塑性强,而少裂隙或铁、锰结核,潜育化过程可发育成沼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所组成的聚合体。 土壤圈物质循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它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土壤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粒级:根据土粒的不同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灰分: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将逐渐变为最终的矿质形态。 土壤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型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土粒密度: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空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水分状况:周年内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的含水量及其变化过程,是土壤水分循环过程的集中体现,它是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文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热容量:是描述土壤温度变化速度及其幅度的物理量,包括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 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截面、垂直截面的单位距离土壤温度相差1开氏度、单位时间内所传导的热量。 土壤热扩散率:是指给特定土壤施加一定的热量,并通过扩散形式传送热量至土壤其他部分,所引起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 土水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温度相同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时所作的功。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土壤形成学说、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发育和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构,研究土壤发育与形成的学说。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1.土壤:土壤就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与协调养分、水分、空气与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就是由固相(矿物质与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与土壤溶液)与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 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与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与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构 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与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与聚合土体:单个土体就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的 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就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 气)之间就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与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就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与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就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就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就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与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就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与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与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就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与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就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土壤地理学模拟精彩试题全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 )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 )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 )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B )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C )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 ) A.0.1mm B.0.01mm C.0.1um D.0.01um 7.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 )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B )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 )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D )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11.下面那种土壤结构是保肥供肥的最好结构: [ D ] A 块状结构 B 柱状结构 C片状结构 D团粒状结构 12 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第2 页共 17 页A.溶解 B.水解 C. 水化 D. 水蚀 [ D ] 13. 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为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正长石 D. 石英 [ D ] 14.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A. 石膏 B. 石灰 C. 明矾 D. 硫磺 [ B ] 15.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 [ A ] A、活性酸 B、交换性酸 C、水解性酸 D、潜性酸 16.不属于耕作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A.淀积层 B. 心土层 C. 表土层 D.底土层 [ A ] 17.对植物无效的土壤水分类型为 A.吸湿水 B. 化合水 C. 毛管水 D. 重力水 [ C ] 18.土壤物理性粘粒的直径范围是 A.<0.01mm B.>0.01mm C. <0.001mm D. >0.001mm [ A ] 19. 2:1型的黏土矿物含有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 [ A ] A.同晶代换的作用;B.环境PH的改变; C.吸附有机质;D.其他原因

土壤地理学复习大纲

土壤地理学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胶体:土壤颗粒直径小于2μm的土壤颗粒。 2、富铁铝化: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 用。 3、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有规律的组合。 4、生态演进: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 类型的生态过程。 5、土壤溶液: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气体、溶质的总称。 6、灰分:在高温灼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变化,然后有机成分 挥发逸散, 而无机成分残留下来,残留物即灰分。 7、地质大循环: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成岩 的循环。 8、生物小循环:生物在其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 使部分元素暂时脱离地 质大循环轨道的循环过程。 9、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在土壤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中盐基离子所占的 百分数。 10、土壤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 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逐步趋向动态 平衡的综合体。 二、填空题及选择题要点 1 、土壤的特性: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 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 2 、次生矿物的分类:a 、易溶盐类b 、次生氧化物类c 、次生铝硅酸盐 3 、土壤有机质类型: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 4 、氮有机物的分解过程:脱氨过程,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 5 、土壤的酸度分类: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 6 、淋溶土土壤剖面通体一般无石灰反应;而草原与荒漠土纲系列土壤剖面 通体具有石灰反应。 7 、土壤水类型划分 a 、固态水:化学结合水、冰 b 、液态水:束缚水、自由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 c 、气态水:水汽 8 、风化指数:1—石膏(岩盐、硝石)原生矿物易溶存于未风化层 矿质养分结晶 2—方解石(白云岩、磷石灰)原生矿物易溶存于未风化 层矿质养分结晶

土壤地理学 考试重点及答案解析剖析

绪论 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单个土体——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水平切面近似六边形,垂直于地表的面即为土壤剖面。是土壤的最小体积单位。 4.聚合土体——由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组成,是具体的土壤景观单位,是土壤野外调查与制图的重要对象。 5.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土壤发生层(最基本有三个A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 土壤发生层的A层是指() A淋溶层 B淀积层C母质层D腐殖质层 土壤发生层的B层是指() A淋溶层 B淀积层C母质层D腐殖质层 6.土壤剖面中土壤发生层(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构型) 7从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看,它正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交接地带,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有机自然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 8.俄罗斯B.B.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形成受制于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要素。五大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土壤的组成、性质与分布。 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学者B.B.道库恰耶夫提出了成土因素学说 A俄国威廉斯 B德国马伯特C俄国道库恰耶夫D美国马伯特 9.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早文献:《尚书·禹贡篇》 A《管子·地员篇》B《尚书·禹贡篇》C《说文解字》D《周礼》、《齐民要术》 第一章 1.土壤的本质属性——肥力特性。

2.土壤矿物质主要源于成土母质,按成因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A)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影响很大 A原生矿物B次生矿物C可溶性矿物D土壤矿物 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C) A石英、蒙脱石B高岭石、蒙脱石C正长石、白云母D铁铝氧化物、水花云母 3.土壤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分化的碎屑物,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4.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花学成分和构造都经过改变,不同于原生矿物。 5.土壤原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矿质养分,对植物体起支撑作用。 6.土壤次生矿物主要种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A氧化锰矿物 B氧化铁铝矿物C次生铝硅酸盐类D氧化硅矿物 7.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1∶1型、2∶1型、2∶1+K+型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1∶1型、2∶1型、2∶1+K+型 A1:1 B1:2C2:1D2∶1+K+型 根据次生铝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中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1∶1型、2∶1型、2∶1+K+型 A1:1 B1:2C2:1D2∶1+K+型 8.土壤次生矿物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次生粘土矿物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胶体特性,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吸附性、胀缩性、粘着性、结构性等);同时,其吸附性的存在,使土壤具备了保肥与供肥能力。 9.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humus)等。 主要来源为人工施用的有机肥料,以及人畜排泄物和栽培作物的根须和根的分泌物。 按化学成分可以分为: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木质素、含磷、含硫化合物、脂肪等。 10.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是植物养料的源泉 2.具有离子代换作用、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 3.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小结

本课程知识点小结 1.1.1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 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 缓冲与净化功能。 ? 1.1.2 土壤肥力概念 ?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 1.2.2 土壤圈的功能 ?1、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2、土壤圈与水圈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层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3、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 4 、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区域文献资料并通过野外观察对成土环境、土壤剖面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利用进行研究,运用地理比较法和相关分析法,把握区域土壤地理分异规律,绘制区域土壤图,采集土壤标本、分析样品。其他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应用、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并结合书上)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单个土体(pedon) 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聚合土体(polypedon) 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又称土壤个体、土壤实体。 ?土壤发生层(soil genefic horiozons),亦称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 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名称: 有机层:O 腐殖质层:A 淋溶层:E 淀积层:B 母质层:C 母岩层:R ?O层:指以未分解或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又称有机质层或枯枝落叶层。一般位于矿质土壤的表面,也可被覆盖于一定深度。 ?A层(腐殖质层):形成于表层或位于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土壤中混有一定有机质或有机质经腐烂分解后合成的腐殖质,或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质。 ?E层(淋溶层):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