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土壤》考点真题复习含答案(2023·新疆)小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野外挖掘了一处土壤剖面,并带回少量土壤用于实验研究。

下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土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①-淀积层B.①-腐殖质层C.①-母质层D.①-有机层2.小李同学欲增加带回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提高该土壤肥力。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浇纯净水B.倒入熟石灰C.加入腐烂食物D.拌入细沙【答案】1.B 2.C【解析】1.根据森林土壤一般结构特征判断,图中①位于最表层,应为有机层,①位于有机层之下,应腐殖质层,①位于淋溶层之下,应为淀积层,①位于母岩层之上,应为母质层。

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净水、熟石灰、细沙均不含有有机质,且对有机质的补充和分解影响不大,因此浇纯净水、倒入熟石灰、拌入细沙并不能直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排除ABD;腐烂食物含有大量有机质,加入腐烂食物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提高土壤肥力,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在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从下至下依次分为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颜色较深)、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坚实)、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

(2023·北京)读“黑龙江省沿47°N附近地形剖面、植被与土壤分布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1)小兴安岭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三江平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松嫩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这里气候湿冷,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分解速度(快、慢),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腐殖质含量(高、低),土壤肥力(高、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

该省黑土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其数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一地理《土壤》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土壤》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土壤》练习题含答案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2.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

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7.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8.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和地质B.气候和岩石C.气候和生物D.成土母质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1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图2示意东北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10.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案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P6~P7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10.0为石块。

•指示土壤的形成;•反映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土壤工程性质;•反映肥力状况。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D2.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源于:A. 降雨B. 地下水C. 河流水D. 湖泊水答案:A3. 土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氨态氮B. 硝态氮C. 氮气D. 有机氮答案:D4.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参与哪些过程?A. 氮循环B. 碳循环C. 磷循环D. 所有选项答案:D5. 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A. 风B. 雨C. 人为活动D. 所有选项答案:D6.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工业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城市垃圾D. 所有选项答案:D7.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地下水位上升B. 灌溉不当C. 土壤排水不良D. 所有选项答案:D8. 土壤肥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A. 施用有机肥B. 种植绿肥C. 合理轮作D. 所有选项答案:D9. 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A. 酸雨B. 土壤中有机质分解C. 化肥过量使用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A. 促进B. 抑制C. 无影响D. 取决于微生物种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土壤肥力的指标包括以下哪些?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ABC2. 土壤中氮的循环过程包括:A. 氮的固定B. 氮的矿化C. 氮的硝化D. 氮的反硝化答案:ABCD3.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包括:A. 植树造林B. 建立梯田C. 土壤覆盖D. 土壤改良答案:ABCD4. 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包括:A. 改良灌溉方式B. 排水C. 施用有机肥D. 种植耐盐植物答案:ABCD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A. 限制工业排放B. 合理使用化肥C. 土壤修复D. 种植重金属吸收植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土壤颗粒越大,土壤的通气性越好。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土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壤地理学复习思考题0. 什么叫⼟壤圈?⼟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1. 通过学习谈谈你对⼟壤地理学的认识(研究对象、内容和⽅法).2. ⼟壤化学风化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其主要过程(⽔解)怎样影响⼟壤次⽣粘⼟矿物组成?3. ⼟壤矿物风化的强度指数有哪些指标?如果K m x<1表明什么?4. 试述我国⼟壤次⽣矿物的分布规律。

5. 什么是⼟壤⽣态系统?⼟壤的⽣态功能有哪些?6. ⼟壤结构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评价⼟壤结构状况?7. 什么是⼟壤⽔分特征曲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8. ⼟壤的吸附作⽤和⼟壤的吸收作⽤有什么区别?⼟壤的专性吸附对⼟壤磷的植物吸收有何影响?9. 什么是⼟壤的本质特征?如何进⾏调控?10. ⼟壤调查的⽬的、依据和⽅法是什么?11. 从⼟壤发⽣学的⾓度阐明不同成⼟因素对⼟壤形成的作⽤。

12. 我区地处西北⼲旱半⼲旱区,风对成⼟过程有哪些影响?13. 论述⽣物因素在⼟壤形成过程中有怎样的作⽤?⼟壤中物质迁移的动⼒是什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4. ⼟壤中物质迁移转化有哪些形式?15. ⼟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表征⼟壤形成?16. 成⼟过程的特点有哪些?17. 灰化过程与⽩浆化过程有什么异同?灰化过程与富铁铝化过程的差异是什么?18. 什么是⼟壤的熟化过程,有什么意义?19. 试述⼟壤分类的依据、⽬的。

20. 中国⼟壤系统分类的基础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21. ⼲旱⼟纲的成⼟因素、主导成⼟过程有哪些?其分类特征何利⽤⽅向有什么特点?22. 银川平原的主要⼟壤类型应怎样分类?说明理由。

23. 试述我国⼟壤⽔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24. 什么是⼟壤资源?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合理利⽤?25. 什么是⼟壤质量?你认为⽤怎样的指标评价⼟壤质量更合理?26. 什么是⼟壤污染?污染⼟壤是怎样⾃净的?27.什么是⼟壤污染的⽣物修复?有什么优点?28. 试述⼟壤地理调查的⽬的任务和基本程序。

土壤地理学_江苏开放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土壤地理学_江苏开放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土壤地理学_江苏开放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因素_____。

参考答案:以上都是2.盐基饱和度特点_____。

参考答案:南方湿潮多雨区,盐基饱和度较低3.8、土壤颗粒大小差别非常大,但都是圆球形。

参考答案:错误4.土壤容重是指_____。

参考答案: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5.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参考答案:错误6.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_____。

参考答案:毛管孔隙7.北方石灰性土壤的潜在酸比南方酸性土壤高,是因为石灰性土壤CEC比酸性土高所致。

参考答案:错误8.10、任何一种土壤,从表层到成土母质,各层土壤的质地都是一样的。

参考答案:错误9.7、高岭石是原生矿物。

参考答案:错误10.9、粘土的养分含量比砂土丰富。

参考答案:正确11.相比较而言,江苏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为_____。

参考答案:黄壤12.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中的磷酸盐主要是钙磷酸盐。

参考答案:错误13.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参考答案:正确14.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_____。

参考答案:溶质势15.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_____。

参考答案:真菌16.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属于无效水的是_____。

参考答案:重力水17.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_____。

参考答案:起主导作用18.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参考答案:错误19.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参考答案:错误20.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参考答案:正确21.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参考答案:错误22.我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属于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为_____。

参考答案:土类23.增施有机肥料,无论对砂质土或粘质土,均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P6~P7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10.0为石块。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土壤 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5章 第2节土壤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土壤学习目标:1.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

2.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重点)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

(重难点)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比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①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②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黏土: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的剖面构造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

1.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

2.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2)黄土高原的土壤名称是黄土。

()(3)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A.江南丘陵红壤B.青藏高原寒漠土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D.东北平原黑土提示:(1)×我们在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多属于耕作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P6~P7土壤与人的关系: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10.0为石块。

•指示土壤的形成;•反映土壤理化性质;•反映土壤工程性质;•反映肥力状况。

7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类型质地对肥力更有利?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及黏土三大类。

砂土由于土壤颗粒是以砂粒占优势,土壤中大也隙多而毛管孔隙少,因此,砂土的通气性,透水性好,而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

砂土热容量小,故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易受干旱和寒冻的威胁。

但是春季砂土升温较快、发苗早,故称为暖性土,通气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而不易累积,肥力相对贫瘠。

但它又有易耕作、适宜性强、供肥快的特点。

黏土由于土粒微小,土壤中的非毛管水孔隙少,毛管孔隙多,毛管作用力强,土壤透水通气性能差,但保水蓄水能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帮土壤养分丰富,黏土的热容量大、温度变化迟缓,特别是春季升温慢影响幼苗的生长,有“冷性土”之称。

同时黏土不易耕作,其地表易形成超渗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壤土由于土壤中的砂粒、粉粒鳄鱼眼泪黏粒的含量比较适中,壤土既具有一定的非毛管孔隙,又有适量的毛管孔隙,兼顾砂土和黏土的优点。

另外土壤质地的构型也会对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上砂下黏有利于耕作、发苗,又托水保肥,相反上黏下砂,既不利于耕作,又漏水漏肥。

因此,单一看来,壤质土壤对肥力保持最有利。

如果考虑结合状况的话,上砂下黏比较有利于肥力的保持。

8 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它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积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类型分为单粒结构、粒状结构(粒状、团粒状、团块状)、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以及大块结构。

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是因为: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总孔隙度可达55%,其中毛管孔隙度占40%,非毛管水占60%,比较适均,团粒之间是非毛管孔隙,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而在团粒内部是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较好的蓄水和保肥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土壤透水性与蓄水性的矛盾。

由于团粒结构的土壤较好的解决了土壤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的矛盾,因而能较好的调节土壤导热性、热容量状况,使土壤温度变化较为稳定和适度。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有机质与各种养分的含量都比较丰富,这是因为在团粒结构表面的有机质在好气微生物的作用下,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与供应;同时,在团粒结构内部的有机质则以嫌气性分解为主,分解相对缓慢,有利于养分的保持。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其黏着性、黏结性和可塑性较小,有利于耕作。

9 说明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土壤容重:田间状态下单位体积土体的重量,变化于1~1.5g/cm3比重:单位体积的干土重与同体积4°C时的水重之比。

孔隙度:孔隙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土壤孔隙度及其孔隙组成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及通气状况,也影响土壤中的物质转化的速度与方向。

(P61)10 说明土壤呼吸过程及其意义。

土壤从大气中吸收氧气、向大气排放CO2的过程。

其动力机制是微生物活动意义:关系到土壤中氧气的存在及其量的多少保证植物根系呼吸保证土壤微生物活动维系碳循环11 说明土壤矿物类型及其来源和意义。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它只受有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作用,其化学成分和结晶构造并未改变。

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原生矿物供给土壤水分以可溶性成分,并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矿质营养元素如磷钾硫和其它微量元素。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包括各种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

可溶性矿物12 硅铁铝率的概念及意义。

P28硅铁铝率即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的SiO2/R2O3摩尔比率。

将土体和母质的硅铁铝率与加以比较,如果土体的硅铝铁率明显小于母质,说明该土壤有较强的胶硅富铝化过程。

13 盐基饱和度的概念及意义。

答:在土壤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盐基饱和度其计算公式为:BSP=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阳离子总量其高低也反映了致酸离子的含量,pH值的高低。

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14 粘土矿物在土壤中的意义。

15土壤有机质的形成累积过程及其意义。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

土壤有机质可以分为两类:非特异性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腐殖质。

前者是有机化学中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土壤生物残体,人类通过施加有机肥也会增加非特异性有机质的数量;后者属于土壤所特有、结构极为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意义:土壤有机质累积是土壤形成的标志。

有机质的形成与转换过程是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的纽带。

有机质的形成与转化中使能量进入土壤。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决定着土壤性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影响到全球变化过程。

(自讲义)16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作用。

参与氮素的循环土壤氮素的输入氮素的存留与转化生物吸收生物归还氮素失散参与碳素的循环参与磷素的循环参与硫元素的循环17 土壤中变价元素(Fe, Mn)存在的重要意义。

土壤中的变价元素是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主要元素,在陆地表层的风化过程中它们均趋向于以氧化状态存在,而在生物参与的成土过程之中,上述元素再加C、H、N、水及各种有机化合物元素的参与,使得还原作用得以加强,从而构成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交替进行,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形成以及物质的迁移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8 土壤水分类型及重要水分常数的意义。

水分类型:按照形态:液相、气相、固相按照受力:化合水、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按照利用:可利用水、不可利用水按照效果:有效水、无效水水分常数:饱和持水量:所有空隙充满水毛管持水量:最大毛管水田间持水量:最小毛管水(悬着水)凋萎系数:植物无法吸水而凋萎时的含水量吸湿系数:最大吸湿水量19 土壤的吸附作用及其意义。

在土壤胶体双电子层的扩散层,补偿离子可以和介质溶液中相同的电荷的离子价为依据进行交换,称为离子交换(或代换)。

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土壤缓冲性能高低,也是评价土壤保肥能力、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又由于土壤中许多的重要营养元素如N、P、S、B、Mo等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因此,阴离子的吸附作用可以起到保肥及供肥的作用。

20 土壤呼吸过程及其意义。

•土壤从大气中吸收氧气、向大气排放CO2的过程。

其动力机制是微生物活动意义:•关系到土壤中氧气的存在及其量的多少•保证植物根系呼吸•保证土壤微生物活动•维系碳循环21 简述我国西北“砂田”耕作的科学原理。

22 土壤胶体在土壤中地位和作用。

地位:1.土壤胶体是土壤分散系的重要类别之一。

分散系是指当某种土壤物质微粒子(如阴阳离子,单分子,对分子或多分子聚合体)分布到土壤液态水之中构成。

其中被分散的土壤微粒子叫分散质,其分散作用的土壤液态水叫分散质。

2.土壤胶体是土壤中最为活跃的组分之一,它们对土壤中营养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

3.土壤胶体带电,与土壤的PH值密切相关。

作用: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吸附。

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土壤缓冲性能高低,也是评价土壤保肥能力,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土壤胶体的阴离子交换吸附。

指带正电的胶体表面吸附的阴离子与介质中的阴离子发生交换作用,可以缓解土壤污染程度。

土壤的其他吸收作用。

包括对介质中颗粒的阻滞作用,保持土壤溶液浓度分布不均促进植物根系的选择性吸收,对物质的固定以及生物吸收作用等。

土壤胶体的分散和凝聚。

二者的动态平衡影响着土壤结构的形成,养分元素的有效性以及对有毒元素的降解功能。

因此,我们要重视土壤胶体的研究保持它的生态功能,使之更好的发挥它在土壤中的调节作用。

23 为什么说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不但是土壤供肥、保肥、稳肥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发生和分类的重要指标。

24 土壤酸度的表示方法及土壤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土壤溶液的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度的化学指标。

大多数情况下,土壤的形成是物质的淋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土壤及母质的易溶性盐基离子首先淋失,取而代之的是H离子来补充,在土壤中H离子的来源多种多样,其中在矿物质风化过程中水分子的淋失,生物分化中的有机酸水解最为主要。

25 土壤缓冲作用及其形成原因和意义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能是指土壤所具有的抵抗在外界化学因子作用下酸碱反应剧烈变化的性能,即当减少或增加土壤溶液中H+浓度时,其pH值并不随之相应的上升或降低。

具有缓冲性能的有土壤胶体、土壤中的弱酸强碱盐或强酸弱碱盐类物质等。

作用及形成原因:土壤的胶体的缓冲性能是以离子交换过程为基础的,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缓冲性能增大,并且,随盐基饱和度的增大,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增大,而对碱的缓冲性能减小。

另外,土壤中酸碱两性化合物相互转化也是土壤缓冲性能形成的重要方面。

意义:土壤缓冲性能为植物生活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环境,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