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战国时期的分裂;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战国时期的分裂。

三、教学难点: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回想或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动荡时期,如战国时期、五代十国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新课:(1)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动荡原因,如贵族的斗争、邻国的侵略等。

(2)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组讨论并汇报:在春秋时期,各国为什么会频繁发生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3)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春秋时期的动荡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意义?3.巩固扩展:(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小组讨论、辩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各国争霸、贵族政治等。

(2)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设计相关问题,如《春秋》是如何成为一部史书的?春秋时期的贵族政治与中国封建政治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五、课堂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了解春秋时期的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并制作一份PPT或写一篇小论文,进行总结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动荡的春秋时期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和战国时期的分裂,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巩固扩展环节中,设计了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考,深入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

通过课堂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扩展知识面。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 作等都有所发展。
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 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形象地说明了
(B )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青铜礼器的广泛使用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及其口号
齐桓公;“尊王攘夷"
新课讲解
3.诸侯称霸情况: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 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 先后北上争霸。
4.结果:
(1)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 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 族交融。
B.西周确立了中央集权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解析:“文公九年,周天子使“毛伯来求金””说明周天子需要诸侯王的 经济支持,失去了控制诸侯王的实力,开始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故D项符合 题意。
新课讲解
三、诸侯争霸
1.原因
(1)王室衰微。 (2)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 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3)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正确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一方面它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一定的历 史进步意义,它破坏了西周僵化和落后的体制,既使诸侯国数量减少,逐 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又促进了中原人民与周边的戎、狄、蛮、夷 等少数民族的交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
春秋时期的战争促进 了中原地区和其他少数民 族地区的交往,有利于民 族交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7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7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产生了
一个形容在列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
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


•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 刺杀秦王嬴政,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 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献地图, 当嬴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 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争脱。荆轲 被秦王武士所杀。这一故事成为成语 的典故。
• 战国是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其特点是“朱画 其内,墨染其外”。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商业发展——城市(齐临淄、赵邯郸、魏大梁、 秦咸阳、周洛邑)、市场、各国货币(铜钱) 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
三晋、两周布币,齐燕刀币,秦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
西周管理制度——分封制 ①概念:又称封土建国,以番屏周 ②目的:巩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史记·周本纪》
社会发生什么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关系如何?
春秋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 国的权力展开的斗争。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经济发展 A、铁器、农耕使用 B、青铜业、冶铁业、纺织 业、煮盐业、制漆业等手工业发展 c、城市出现 D、金属货币更多地使用 2、社会关系的变革——分封制的瓦解、诸侯争霸 、民族融合加剧
铜冰鉴,长宽76CM,高63.2CM,湖北随县,1977
冶铁业发展

• 《史记·货殖列传》 :“邯郸郭纵 以铁冶 成业,与王者埒富” 。
春秋战国五大名剑:湛卢、巨阙、镆邪、 鱼肠、纯钧,由春秋时欧冶子所铸造五 把青铜剑。传说削铁如泥。
• 湛卢剑:越王勾践剑,后被吴王阖闾收 藏,后传到岳飞手中。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教案(1)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教案(1)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导入: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郑庄公的“九鼎八簋”。

这套鼎发掘于春秋时期郑国国君的祭祀坑,大家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鼎?按照周朝礼制,只有帝王,也就是周天子死后,才能陪葬九鼎八簋。

作为诸侯国君只能陪葬“七鼎六簋”;然而春秋时期诸侯王为什么敢使用九鼎?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动荡的春秋时期。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用河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郑庄公作为诸侯却使用“九鼎八簋”,给学生带来认知的冲突,为本课题“动荡”一词埋下伏笔。

一、经济大发展:铁器牛耕欣欣向荣展示“烽火戏诸侯”和“平王东迁地图”教师讲解:第一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周幽王被杀后的第二年,即公元770年,因为内乱少数民族犬戎频繁入侵,很快就打到了镐京,周幽王的继承人周平王东迁洛邑,因洛邑(今洛阳)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那么春秋、战国的由来是什么呢?请同学翻阅书本p29和p33的注释部分。

教师过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力量变化无常,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变革的时期之一,如此动荡的时期,它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变化呢?1.农业:牛耕[师生互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铜器”,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析下这件青铜器的用途?同时仔细观察这个器物的外型,它有什么突出特点?[教师讲解]:这件器物出土于山西浑源,名叫“牺尊”,根据它的形制,我们推测这个应该是一件温酒器,因为这件器物它牛腹中空,中间有一个像“锅”一样的腹部,推测就是放置炭火,作温酒的用处。

下面回到第二个问题,大家从外型上看,有没有发现什么突出特点?我们看,牛的鼻子上有鼻环,鼻环就是人类驯服牛的一个标志。

呈现材料: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用在田间劳作)——《国语·晋语》(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教师讲解]:而根据同一时期的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春秋时期确实存在将原先的“宗庙之牺”变为犁耕的“畎亩之勤”的现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4张PPT)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春秋时的齐国,在今天的 A. 山东省境内 B.山西省境内 C.湖北省境内 D.湖南省境内
•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 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请回答: • 1.材料中的“子”指的是谁?
孔子
• 2.为实现霸业,提出了什么口号?
秋 4、齐桓公称霸原因① 东方大国 ② 任用管仲③为相
尊王攘夷
五 霸
称5、霸晋的楚标争志霸时葵,丘会决盟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_退__避__三_舍__的成语出自此战役。
6、问鼎中原:楚国向中原扩张,遇到 楚国的有力抵抗,
楚庄王时,楚国问鼎中原,他率军在 邲打败晋国,成为霸主。
一 、
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 立的?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自学感知------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 前770年至 前47年6

2、各国争霸原因:王室衰微,为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迫使各
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时期著名
的霸主有
_齐_桓__公____晋_文__公______楚_庄_王_________________。
• 2.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__齐__桓_公____, 他任用__管_仲__ 为相进行改革,又提出 __“_尊_王_攘__夷_”____的号召,在 诸侯中树立了威信,最终经过 葵丘会盟 确立了他的 霸主地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代 (共2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代 (共24张PPT)

答案:B
考点二
的地位

归纳总结 春秋争霸再分析 项目 根源 背景 目的 因素 结果 意义 内容 分封制 周王室衰微 争夺霸主地位决定性 诸侯国势力的强弱 诸侯国数量减少 有利于国家统一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2)周王室衰微,不能控制诸侯是分封制瓦解的主要原因。
诸侯争霸
(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 背景
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特点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 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
霸主
霸中原 (2)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 上争霸
表现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中两个农具从左至右分别为斧和犁铧。铁器的推 广,便利了人们砍伐树木、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和深耕
细作等活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铁器的优点及广泛使用的意义。 (1)铁器坚硬、韧性好、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
(2)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方法技巧 图示归纳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革。
观察图片可知,春秋时期主要 的诸侯国有燕、齐、鲁、宋、吴、 越、楚、晋、秦、卫等国。在这些 诸侯国中,齐国位于东方,有鱼盐
之利,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推
行变法,使齐国成为东方的大国。 从图片上还可以看出,晋和楚之间 在城濮之间展开过大战,通过这一 战役晋文公成为春秋霸主。
春秋争霸形势图
1.春秋时期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
考点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概况 例1(山东临沂)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
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驱动课堂)-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共28张PPT)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驱动课堂)-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共28张PPT)

武王 幽王 牧野之战
分封制
1.青铜器的代表: 最重的______________; 精品_________________ 2.甲骨文造字法包括:_____________ 3.意义:
①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
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形成与发展 有深远影响. ②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起来争霸。
自主学习:一、经济大发展
1、回忆所学知识说说学过了哪些生产工具? 2、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归纳春秋时期经济 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行业。
3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引导探究:一、经济大发展
石器
骨耜 耒耜
青铜铲
引导探究:一、经济大发展
引导探究:一、经济大发展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种 生产工具或耕作方式进行劳作?说说 你的理由。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概念及春秋时期的经济 发展; 2.了解周王室的衰微和诸侯势力崛起争 霸; 3.掌握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春秋争霸 战争的影响。
春秋时期
1.时间:前770~迁476年
2.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 铁器开始出现。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3.政治局面: 1)周王室日渐衰微,无力控制局面。 2)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先后
1.分封制瓦解。 2.周王室势力大减。 3.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合作探究:三、诸侯竞争霸
1、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2、春秋霸主有哪些? 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 首霸?
引导探究:三、诸侯竞争霸
1、春秋争霸的原因:
(1)周王室衰落;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 诸侯国的支配权; (4)民族之间的矛盾。

部编版本七年级上册历史《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

部编版本七年级上册历史《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

春秋时期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与影响
开启封建社会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 折点,标志着奴隶制社会的逐渐 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开始,奠定了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
思想文化繁荣
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等蓬勃兴起,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诸侯国的崛起与纷争
晋文公的霸权策略
晋文公重用贤才、发展经济、加强军队建设,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手段,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诸侯国的崛起与纷争
楚庄王的霸权扩张
楚庄王在位期间,通过征服周边小国、拓展领土,使楚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他推行一系列改 革,加强中央集权和军队建设,为其霸权扩张奠定基础。
战略思维与智慧
春秋时期的军事战略和智谋对现代社会的竞争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可以提高人们的战略思维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法家思想的崛起与影响
法家思想概述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国家 利益至上。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商鞅、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以法律为手段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法家思想的影响
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也对现代中国 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法家思想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如朝鲜、越南等。
分封制的瓦解
分封制逐渐瓦解,各诸侯 国开始尝试建立集权制度, 以加强自身的统治力量。
卿大夫的崛起
一些卿大夫逐渐掌握了诸 侯国的实权,形成了卿大 夫专权的局面。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8——29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 的回答。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 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诸侯争霸的旗号是什么? 尊王攘夷
3、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争夺霸主地位
阅读下列资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春 秋 后 期 , 铁 制 农 具 出 现
《管子》记载:春秋时 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1、农业上:耕作方法改进
春 秋 后 期 , 牛 耕 出 现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 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 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 发展什么作用呢?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 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周王室衰微, 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政令征战自诸侯出”
3.你知道春秋时期有哪些霸主吗?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
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二、王室衰微
红色横线标出的内容,又反映了当时周王室面临的一种 什么变化?
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1、周王室势力大减 2、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3、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除了发展经济以外,各诸侯国还通过什么 方式说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 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 对地方的控制。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周王室的困境:
1.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
的军事力量也益丧失。 3.经济贫弱。
周王室势力大减
二、王室衰微
材料一:
材料二: 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
地位。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诸侯根本不 听天子的命令,政令征战自诸侯出。
这两则材料又反映了周王室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7——28页,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表现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 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结果有 哪些?
第第6一课学习主动题 荡第1的课 春中国秋境内时的早期期人类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的发展: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等都有所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
等都有所发展。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 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 日常器具及工艺品、 美术品等,一般称为 “漆器”。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3、商业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
夏朝 (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 (前1600年——前1046年)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
等都有所发展。
青铜冶铸方面 发明了错金、错银、 嵌红铜等新工艺。
春秋珍品莲鹤方壶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
2.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 煮盐业和漆器制作
3.商业活动活跃:
出现商品交换市场、开始使用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原因:分封制瓦解 2.表现: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不再听从王命。 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3.结果:诸侯争霸
5
新课讲授
1、农业上:劳动工具改进


桓 公
文 公
他们当中,谁
成了春秋时期第一
个霸主呢?
楚 庄
齐越 桓王

公勾践
齐桓公首霸
齐桓公能够首霸的原因是什么?

1.自然条件优越

2.管仲改革

3.打着“尊王子,攘四夷”的

旗号,号令诸侯。


管仲改革内容: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认。

影响:
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吴越争霸
你知道越王勾践的故事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
各诸侯国
管理,加强对地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控制。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对当时的周 王室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仔细观察表格,能否从中得出周王室 的困境是什么?
二、王室衰微
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 么样的精神?
启发: 只要发奋图强,弱国也可以变成强国,打败曾经的强国。 一个人遇到失败,不可怕,只要能有理想,能艰苦奋斗,定
能成就一番事业。
精神: 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
合作探究
春秋争霸的影响?
谈想法:
《孟子·尽心下》云:“春秋无义战”,认为春秋时期 的争霸战争是没有道义的战争。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 看法。
更多地使用。
西周初年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为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西周的分封制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 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但需要 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13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 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