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检测新技术、新方法
三种方法检测鼠疫抗体在准噶尔盆地鼠疫监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
6 9 1・
方法 ・
三种方 法检测 鼠疫抗体在准 噶尔盆地 鼠疫 监测 中的应 用与分析
R E N A T U R D I , L E I G a n g , B u r e n m i n g d e , S U N S h i , Ab l i mi t MA T T U H T I ,W AN G X i n — h u i , L I A0 L i - f u, XU B i n g - c h e n . D e p a r t m e n t f o T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u r e 0 j Ha g u e .C e n t e r f o T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re P v e n t i o n Xi n j i a n g
热娜 ・ 吐 尔地 雷刚 布仁 明德 孙石 阿不力米提 ・ 买托 呼提 王信 惠 廖力夫 徐秉臣
【 摘要 】 目的 比较 鼠疫监测 中酶联免疫 吸附试 验夹心法 ( E L I S A) 与间接血凝试 验 ( I H A ) 、 胶 体金试验
( G I C A) 检 测 鼠疫 F 1 抗 体 的应 用 效 果 。 方 法 结果 论 三种方法同步检测 , 比较 鼠疫 F 1抗 体 的 阳性 检 出率 、 反应滴度。 在 9个 地 区 ,采 集 血 清 2 6 5份 ; E L I S A、 I H A、 G I C A 三 种 方 法 检 出 鼠疫 F l 抗 体 的 阳性 率 分 别 为 1 0 . 5 6 %
鼠疫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鼠疫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鼠疫概述:鼠疫是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一种自然疫源性的烈性传染病。
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社会危害性大,被我国法定为甲类传染病。
鼠疫主要通过鼠蚤类传播,曾在历史上有过三次大暴发流行。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随着现代社会交通的发展,对鼠疫快速诊断,尽早发现控制其传播的速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产品简介:鼠疫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采用胶体金标记技术,应用膜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检测组织样本中的鼠疫菌抗原。
用于疑似鼠疫病例的辅助诊断及现场筛查。
性能特点:1、特异性:本品与假结核杆菌、布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土拉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108/ml悬液及正常人血清、褐家鼠血清样品,无交叉反应。
2、最低检出量:用生理盐水配制鼠疫菌F1抗原,最低检出量为1ng/ml。
检测原理:本试剂盒以鼠疫菌特异性抗体致敏硝酸纤维素膜和制备免疫胶体金探针,应用层析式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用于临床标本、污染物和环境中鼠疫菌抗原的检出,也可用于纯培养鼠疫菌的鉴定。
临床标本中,淋巴液的检出率高于血清和尿液。
试剂盒组成:1、鼠疫抗原快速检测板2、样本稀释液3、说明书4、干燥剂包装规格:10人份/盒,单人份独立包装。
储存条件:4-25℃避光保存,不得冻存。
有效日期:2年生产企业:广州市标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样本要求:制备样品检测液1、纯培养细菌:挑取疑似鼠疫菌单个菌落,于小试管中制成0.3ml生理盐水菌悬液作为样品检测液。
2、临床标本:取疑似鼠疫患者或病畜腹股沟淋巴结针刺吸出物、脑脊液、血、痰和尿液标本,或死亡动物肝脾研磨标本,加少量生理盐水(约0.3ml)充分振荡混均,自然沉降后取上清作为样品检测液。
3、环境中污染物:取疑似鼠疫菌污染的土壤、灰尘,或物体表面、动物皮毛的擦拭子,浸于1ml生理盐水中,自然沉降后或挤干擦拭子,取上清作为样品检测液,或取疑似污染水0.3ml作为样品检测液。
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方法

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方法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常在啮齿类动物和人类中传播。
对鼠疫的研究可以利用噬菌体裂解试验来检测鼠疫杆菌的感染情况和评估噬菌体的裂解能力。
这种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疫苗研发。
噬菌体裂解试验是一种在培养基中观察噬菌体对目标细菌的裂解作用的方法。
这种试验可以用于检测鼠疫杆菌的感染情况,并评估不同噬菌体裂解能力的差异。
下面将介绍噬菌体裂解试验的步骤。
需要准备一种培养基,供鼠疫杆菌和噬菌体生长。
培养基应包含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条件,以促进细菌和噬菌体的生长。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液体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用于噬菌体的培养和扩增,平板培养基用于样品的接种和噬菌体的裂解试验。
接下来,需要将鼠疫杆菌和噬菌体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使其生长和扩增。
鼠疫杆菌应在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培养,通常是37摄氏度。
噬菌体可以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其数量。
当鼠疫杆菌和噬菌体达到适当的数量时,将培养物分成几个小瓶。
然后,在每个小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噬菌体,并在一定时间内孵育,使其发生裂解。
通常,裂解的时间应当根据噬菌体的裂解能力和样品的需求来确定。
裂解完成后,可以通过对培养物的测量来评估裂解的效果。
可以使用比色法、荧光法或其他方法来确定噬菌体的裂解程度。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裂解后的特征来测量,如细菌数量的减少或噬菌体DNA的释放。
裂解效果越好,测量的数值越高。
根据噬菌体裂解试验的结果,可以评估不同噬菌体的裂解能力和样品的感染情况。
如果鼠疫杆菌被裂解,表示噬菌体对该菌株具有裂解能力。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鼠疫相关的治疗方法和疫苗提供了基础。
总结起来,噬菌体裂解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鼠疫杆菌感染和评估噬菌体裂解能力的方法。
通过培养鼠疫杆菌和噬菌体,分析样品的裂解效果,可以获得信息,进一步研究鼠疫并开发相关治疗方法。
三种监测技术在宁夏鼠疫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上 不 断 完 善 , 能在 鼠 疫监 测 中 实 际应 用 。 才 [ 键词 ] 新技术 : 关 鼠疫 监 测
[ 图 分 类号 ] R 8 中 1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检测技术 容易掌握而且出结果快 、 特异性和稳定性好, 合向基层推广应用 ;( 适 PR技术还 需要进 一步实践 并在技术
XTT法检测鼠疫疫苗活菌含量

3 0 3
Chi o on s s
2 2。 2 ( 0l 8 4)
文 章 编 号 :0 2 6 4 2 1 ) 4 3 0 3 1 0 —2 9 ( O 2 0 —0 3 —0
关键 词 : 鼠疫 疫 苗 ; 菌 数 ; 活 质量 控 制 中 图 分 类 号 :3 8 6 文 献 标 识 码 : R 7 A
XTT a t a s y f r d t r i to fv a e c u to l g e v c i s l s a o e e m na i n o i bl o n f p a u a c ne
c om p r h e u t t t toft e on nto lvibl ou o o or i g un toft a e s m p e . Ih i i e a et e r s ls wih ha h c ve i na a e c ntofc l ny f m n i he s m a l s ' e prncpl wa s t a h ce v ge of h t t e l a a XTT b d hy og na e e ym e m e a olc ly c ie y e dr e s nz s of t b ia l a tv ba t rum yel a ghl ol e wa e — ol bl cei i ds hi y c or d trs u e f r a a o c n hec o m z n pr du ta d t oun f{ r a a el c e ha c e i m . to o m z n r fe t d t tofba t ru XT T ehod wa m p o e orp a e v c i nd aln~ m t s e l y d f l gu a cnea i e e e so a e w e n t bs ba c ff m a a nd dif r n on e t a i s ofsa arr gr s in m de b t e he a or n e o or z n a fe e tc c n r ton t nda d p a e v c i . The lne r l gu a cne i are q ton ua i s wer s d t e d ou he v a l ou nk w n s m p e b bs ba c . T he h e uls we e c p e w ih he e u e O r a tt i b e c ntofu no a l s y a or n e n t e r s t r om ar d t t c nv nton a e c nto hes m es m pls Them e ho o e i alvibl ou ft a a e. t d XTT o d s w fe e on e r to a c ul ho dif r ntc c nta insofplguev c i e i e a c n n a c r r i r n . The r gr s i o fii n i e c 0 99 9 Theda aofvibl o to o s o a e v c i he XT I s- an a ge e e son c e fc e tm ghtr a h .9 . t a e c un f3 l t fplgu a cneby t 、a - s y a c o o m i g un t( a nd olny f r n i CFU ) d m on ta e o sgn fc n fe e c ( > 0 05) T h e s r t d n i iia tdif r n e P . . e XT T s ay was a t r f r de e m i as fs e o t r — ni ibl ou fplgueva c n . Thi s a ou d b pp id f a d de e m i ton ofvab e c nto l gu a cne ng va e c nto a cie s a s y c l e a le or r pi t r na i i l ou f p a e v c i . KEY O RDS:plgu c i W a e va cne;v a e c un i bl o t;q lt o r l uaiy c nt o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_疾控中心出科小结监测科

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总结_疾控中心出科小结监测科一、前言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致死率和极大的破坏力,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重大威胁。
近年来,鼠疫疫情在全球多地出现反弹现象。
我中心一直将鼠疫监测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高效的监测工作,不断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防控疫情的发生,促进区域公共卫生水平的提升。
现将2019年疫情监测总结报告如下。
二、监测流程1.监测对象主要监测对象为鼠类、兔子等,同时对其携带的鼠疫杆菌进行监测。
2.监测方法(1)场地勘查:对可能存在鼠类密度较大的场所进行勘查,选择适当的监测点位。
(2)统计调查:采用定量和半定量监测方法,根据鼠类密度和携带病原体情况,统计调查疫情发生情况。
(3)采样检测: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鼠疫杆菌毒力基因检测、菌株分离鉴定等检测工作。
(4)结果反馈:对监测结果进行PPV反馈,及时传递疫情信息,通知相关责任方采取防控措施。
3.监测成果2019年,共监测到各类鼠类115只,以及兔子、雪貂等14只,共采集梳理样品200份,其中鼠类样品145份,其余55份为其携带的寄生虫等生物样品。
所有样品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工作,目前尚未发现初步鼠疫毒菌株。
三、存在问题及反思本年度监测工作存在如下问题:1.监测设备不足:现场监测设备不足,难以保证监测精准度和效率,存在待解决的问题。
2.监测断档现象:监测时段不能一直持续,监测断档现象严重,导致实时监测难以实现,待完善。
3.疫情信息反馈不及时:部分监测结果未能及时反馈到相关责任单位,存在一定延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明年的监测工作中加强思考和改进,提高鼠疫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更好地保障区域公共卫生安全。
四、结语。
布病检测方法

布病检测方法布病,又称为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传播给人类。
布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布病检测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布病检测方法,帮助大家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诊断。
1. 血清学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是目前常用的布病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含有鼠疫耶尔森菌的特异抗体,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布病。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初步诊断。
但是,血清学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感染初期可能无法检测出抗体,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
2. 细菌培养检测方法。
细菌培养检测是通过将患者的组织样本或体液样本进行培养,观察是否能够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获得病原体,对于确诊布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细菌培养检测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通常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得出结果,且操作复杂、耗时。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组织样本或体液样本中的鼠疫耶尔森菌的DNA或RNA来进行诊断。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对于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4. 免疫组化检测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患者的组织样本中是否含有鼠疫耶尔森菌的特异抗原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
然而,免疫组化检测方法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且操作复杂,不适合于临床快速诊断。
总结。
布病的及时检测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目前,血清学检测、细菌培养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是常用的布病检测方法。
《全国鼠疫监测方案(2024年修订版)》解读

《全国鼠疫监测方案(2024年修订版)》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日期】2024.03.25•【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全国鼠疫监测方案(2024年修订版)》解读鼠疫监测工作是鼠疫防控工作的基础,我国全面系统开展鼠疫监测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近一版鼠疫监测方案为2005年修订,至今已近二十年。
在此期间,我国的鼠疫疫情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体人间鼠疫疫情进一步减少,不同类型疫源地的疫情活跃程度出现较大差异,且仍有新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被发现,同时部分监测工作的责任主体机构也发生了改变。
为适应我国当前鼠疫防控工作形势,依据当前各类鼠疫自然疫源地风险变化,国家疾控局制定出台了《全国鼠疫监测方案(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方案》)。
各级鼠疫监测和防治机构应当参照《方案》要求,科学、有序地开展鼠疫监测工作。
《方案》共分九个部分,第一、二部分是明确我国鼠疫监测工作的目的和监测体系。
第三部分明确了我国人间鼠疫监测的主体单位和两种监测形式。
第四部分对动物间鼠疫监测工作的主体单位、监测形式和监测基本内容做了规定。
第五至第八部分为鼠疫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以及监测信息的管理等。
第九部分为《方案》的附件部分,对鼠疫监测工作中常用基本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对十二类自然疫源地的动物鼠疫监测工作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指标,提出动物鼠疫预警指标,为开展人间鼠疫应急监测和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与2005年版监测方案内容相比,本《方案》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调整:1.首次提出了人间鼠疫疫情监测“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的两种形式,并明确了人间鼠疫疫情监测工作的主体单位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在动物鼠疫监测基本内容中增加了“风险评估”内容,明确“在动物鼠疫监测过程中,如发现某一地区宿主动物或媒介数量的异常变化,或检测到阳性标本时,应按动物鼠疫预警等级进行风险评估”。
3.按照鼠疫疫源地疫情活跃程度,将现有疫源地类型划分为四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ISA
鼠疫标记检测技术
胶体金
ELISA技术
原理: 1.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 疫活性. 2.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 与固相载体表面抗原抗体反应. 3.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 它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 物质量成一定比例. 4.加入底物,通过颜色变化来测定.
基本原理:
基本步骤
PCR仪
实时定量PCR仪
凝胶电泳系统
凝胶成像系统
PCR结果判定(凝胶电泳)
PCR类型: 1.多重PCR 2.巢式PCR 3.定量PCR 4.反向PCR 5.逆转录PCR
PCR技术在鼠疫检测中的应用
鼠疫菌PCR检测法: 从疑似鼠疫的标本(全血、组织)中检测鼠疫菌,以鼠疫菌fra和 pla基因片段作为PCR扩增目的片段。
鼠疫判定标准: PCR扩增(fra + pla) + 胶体金抗原检测 or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or反相血凝试验 = 确诊鼠疫
鼠疫菌核酸检测样本处理
1.鼠疫菌培养物 2.鼠疫病人血液、痰液或尸检 标本 3.自毙或捕获动物血液或组织 脏器(肝脏、脾脏等) 4.媒介昆虫
样本类别
1.煮沸法 2.DNA提取试剂盒
(三)洗涤 洗涤的目的是吸取反应液中没有与固相抗原或抗体结 合的物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非特异性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 扰物质。洗涤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吸干孔内反应液。2、 将洗涤液注满孔板。3、放置3分钟,略作摇动。4、吸干 孔内液,也可倾去液体后在吸水纸上拍干,洗涤次数3-4 次,又是需洗5-6次。 (四)显色和比色 显色的最后一部是温育反应,此时酶催化无色的底物 生成有色的产物,反应温度和时间仍是影响显色的因素, 在定量测定中加入底物后的温度和时间应按规定力求准确, 而在定性测定中,可根据显色程度适当提高温度,或者适 当缩短或延长反应时间。
二、标记检测技术
标记技术:用标记物质荧光素、同位素或 酶等示踪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 原-抗体反应。通过测定标记物-抗原-抗体 复合物来定性或定量的检测标本中的抗体 或抗原。
标记检测特点:
标记免疫技术= 免疫技术 +特异性
标记免疫技术的主要特点:
灵敏性
高特异性、高灵敏性
胶体金检测技术:
原理:将F1-McAb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NC 膜上, 胶体金标记F1-McAb吸附在结合垫上,与待测 样品反应,通过目测的胶体金标记复合物得到 直观的显色结果。
检测类别:
结果判读:
阳性
阴性
无效
无效
鼠疫检测新技术、 新方法
一、核酸检测技术 (PCR检测) 二、标记检测技术 (ELISA,胶体金)
一、核酸检测技术
定义:对动植物、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
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内容: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核酸的纯化与分离
目的:获得完整的核酸一级结构,并提高核酸纯度。
破碎细胞(细菌) 技术流程 核酸提取 核酸纯化
样品处理方法
3.CTAB法
4.氯仿抽提法
鼠疫菌PCR检测 反应体系
10 x buffer dNTPs Fra-F(5’-GGAACCACTAGCACATCTGTT-3’) Fra-R(5’-ACCTGCTGCAAGTTTACCGCC-3’) Pla-F (5’-ACTACGACTGGATGAATGAAAATC-3’) Pla-R (5’-GTGACATAATATCCAGCGTTAATT-3’) Taq聚合酶 待检测模板(基因组DNA) 去离子水
材料的前处理
细胞破碎,核酸释放
核酸分离、纯化
沉淀或吸附核酸,去除杂质
核酸溶解缓冲液
全自动核酸、蛋白提取仪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简史: 1971年,Khorana提出:DNA变性后,与合适引物进行 杂交,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 程,即可克隆tRNA基因。 1985年,Mullis等人 发明聚合酶链反应(PCR), 随后,Mullis所属公司PE推 出第一台PCR自动化热循环仪。
预变性95℃
5min 1min 1min 1min
1个循环
鼠疫菌PCR检测 反应程序
变性95℃ 退火72℃ 延伸72℃
30个循环
变性72℃
5min
鼠疫PCR检测电泳结果判定
内参基因 Pla Fra
M
1
2
3
4
5
6
阳性结果:内参基因+Pla+Fra 阴性结果:内参基因
核酸杂交技术
待检测DNA或RNA先转移并固定到硝酸纤维 素或尼龙膜上,与其互补的单链DNA或RNA探针 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在膜上杂交时,探 针通过氢键与其互补的靶序列结合,洗去未结 合的游离探针后,经放射自显影或显色反应检 测特异结合的探针。
ELISA的类型:
间接法
双抗夹心法
ELISA技术在鼠疫检测中的应用
1.检测鼠疫F1抗原(or抗体) 原理: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定F1抗原为例。采用F1抗体包 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反应除去未结合物质,加入 HRP-F1MCAb,如待测标本中含有F1抗原时就与包被F1抗 体、HRP-F1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加入OPD底物产生显色 反应,反之就无显色反应。 所需试剂及器材: HRP-F1McAb冻干剂,F1McAb包被板,鼠疫F1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PBS(稀释液),显色液(邻苯二胺),终止 液(2M硫酸)。 ELISA检测工作站,ELISA洗板机、振荡器等
ELISA结果判读:
1.目测:平持反应版,距白色背景5-10cm, 从板的正上方观察。 (+++)深黄棕色; (++) 浅黄棕色; (+) 颜色明显可见; (-) 无色或颜色很浅 2.ELISA检测工作站 标本OD/阴性OD>2.1位阳性。
ELISA操作注意事项:
(一)加样 加样时应将所加物加在Elisa板孔的底部,避免加在 孔壁的上部,并注意不可溅出,不可产生气泡。 加标本一般用微量加样器,每次加标本应更换吸头, 以免交叉污染。 (二)保温 在Elisa中一般有二次抗原抗体反应,此时反应的温 度和时间应按规定的要求,保温容器最好是水浴箱,可使 温度迅速平衡。 为避免蒸发,板上应加盖,或将平板置于湿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