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物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教案

教案: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0章《第3节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一、教学内容1. 信息与信息技术:介绍信息的定义、分类和传递方式,以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3. 互联网技术: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2.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认识主要硬件设备的功能。
3. 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基本的上网技能。
5.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
2. 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介绍信息的定义、分类和传递方式,解释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3. 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主要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4. 讲解互联网技术: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6. 例题讲解:选用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例题,如计算机编程、网络通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3.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
2. 请介绍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3. 请谈谈你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包括其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
5.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过程,并说明其中所用到的信息技术。
物理改变世界PDF

物理学的作用与意义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
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因而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处理基于此物理学又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
按照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又可以分为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两部分。
近代物理是相对于经典物理而言的泛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物理学。
由于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很大的基本性与普遍性所以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由于物理学知识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完整图象所以它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赖以建立的基础。
1、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与数学、天文学、化学和生物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促进了物理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
物理学与数学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物理学不满足于定性地说明现象或者简单地用文字记载事实为了尽可能准确地从数量关系上去掌握物理规律数学就成为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又为数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密切渊源流长。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科学家如牛顿、欧拉、高斯等对于这两门科学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些大数学家如彭加勒、克莱因、希尔柏特等尽管学术倾向不同但都精通理论物理。
近代物理学中关于混沌现象的研究也是物理学与数学相互结合的结果。
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它可以追溯到早期开普勒与牛顿对行星运动的研究。
现在提供天文学信息的波段已经从可见光频段扩展到从无线电波到X射线宽广的电磁波频段已采用了现代物理所提供的各种探测手段。
另一方面天文学提供了地球上实验室所不具备的极端条件如高温、高压、高能粒子、强引力等构成了检验物理学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
因此几乎所有的广义相对论的证据都来自天文观测。
正电子和μ子都是首先在宇宙线研究中观测到的为粒子物理学的创建做出了贡献。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

超对称理论的发现历史摘要:超对称自提出到现在已经快三十年了,在实验上却始终未能观测到任何一种已知粒子的超对称伙伴,甚至于连确凿的间接证据也没能找到。
尽管如此,超对称在理论上非凡的魅力仍然使得它在理论物理中的地位节节攀升,今天几乎在物理学的所有前沿领域中都可以看到超对称概念的踪影。
一个具体的理论观念,在完全没有实验支持的情况下生存了将近三十年,而且生长得枝繁叶茂、花团锦簇,这在理论物理中是不多见的。
它一旦被实验证实所将引起的轰动是不言而喻的。
正如S. Weinberg (电弱统一理论的提出者之一) 所说,那将是“纯理论洞察力的震撼性成就”。
当然反过来,它若不幸被否证,其骨牌效应也将是灾难性的,整个理论物理界都将哀鸿遍野。
关键字:超对称伙伴、玻色子、费米子、大统一能标、大统一理论正文:1、超对称破坏的起源与简介对超对称的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当时P. Ramond、A. Neveu、J. H. Schwarz、J. Gervais、B. Sakita 等人在弦模型(后来演化成超弦理论) 中、Y. A. Gol'fand 与E. P. Likhtman 在数学物理中分别提出了带有超对称色彩的简单模型。
1974 年,J. Wess 和B. Zumino 将超对称运用到了四维时空中,这一年通常被视为是超对称诞生的年份。
在超对称理论中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一种被称为超对称伙伴(Superpartner) 的粒子与之匹配,超对称伙伴的自旋与原粒子相差1/2 (也就是说玻色子的超对称伙伴是费米子,费米子的超对称伙伴是玻色子),两者质量相同,各种耦合常数间也有着十分明确的关联。
2、超对称理论的应用超对称的魅力源泉之一在于玻色子与费米子在物理性质上的互补,在一个超对称理论中,这种互补性可以被巧妙地用来解决高能物理中的一些极为棘手的问题,比如标准模型中著名的等级问题(Hierarchy Problem),即为什么在电弱统一能标与大统一或Planck 能标之间存在高达十几个数量级的差别?超对称在理论上的另一个美妙的性质是普通量子场论中大量的发散结果在超对称理论中可以被超对称伙伴的贡献所消去,因而超对称理论具有十分优越的重整化性质。
物 理 与 文 化 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物理与文化课程代码: PHYS119001课程名称:物理与文化 (Physics and cultures )学分数: 2学分周学时: 2学时主讲教师:物理学系马世红教授,现代物理研究所王炎森教授,孔青副教授预修课程:高中物理和数学课程性质:是一门文理交融, 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 突出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展现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有利学生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较系统介绍(以定性介绍为主)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从宏观、微观到宇观)的基础上, 着重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过程和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重大贡献的介绍,向学生展示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以及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
同时也对与物理学有关的一些社会性论题及这些重大发现在高科技中生动、有趣的应用作了适当介绍。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倪光炯、王炎森《文科物理 --- 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主要参考资料:倪光炯、王炎森、钱景华、方小敏《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秦克诚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埃米里奧·赛格雷,《从落体到无线电波 --- 经典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从X射线到夸克 --- 近代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年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 本课程中所介绍的物理学中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物理学发展史中一些重大发现的内容和意义, 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突出贡献。
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在上述基础上深入思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人文思想对科学发展的作用,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参考价值, 体会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目标, 消除两种文化隔阂的重要性。
马哲经典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教学大纲1、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教学总课时: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是不够的,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中,往往难免会有一些不确切和不得当的地方,就是正确的东西也必须加深理解,这就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
学习经典著作应该注意,一要把握经典作家在具体条件下的论述,准确理解精神实质;二要理论联系实际,防止教条主义。
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课时:72学时。
2、教材选用依据:本教材选用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由李殿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此书是高等师范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材。
它精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并配有“导读”。
“导读”对每篇著作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理论观点、历史地位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介绍、分析,是一部便于学习的好教材。
3、教法原则:1、尽力抠懂经典著作原文;2、重点把握基本理论;3、教师根据自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力所能及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现实中的意义。
第一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恩格斯是怎样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的;2、使学生了解恩格斯是怎样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的。
二、内容要点:1、恩格斯在《序言》中说明了为什么要写《费尔巴哈论》这本书;说明了为什么要把《提纲》作为《费尔巴哈论》的附录公开发表。
2、恩格斯评析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3、恩格斯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特别着重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
4、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序言》: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产生并在以后得到广泛传播,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共109页文档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物理与人类生活》教学大纲

《物理与人类生活》教学大纲1.课程描述课程代码:tg 课程名称:物理与人类生活课程性质: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修读学期:1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课程简介:由于物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特殊性,使得物理学教育成为培养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最为有效手段。
因此,对于非物理类大学生而言,如何通过物理学的普及教育使其获得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接收新事物能力等的熏陶,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本课程所希望达到目标。
本课程高度概括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微观结构以及时空结构等物理基本知识领域的知识逻辑体系和发展简史。
依据所介绍的物理学原理,通过110余个例子的讲解,86个AR演示、25个动画演示、147个实物演示、108位科学巨匠传记录音解释等演示资源,可以使学习者能够理解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所发生各种现象的原理,如何利用物理原理指导人类的科学活动,如何依据物理学原理促进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独特的视角向学生展示了物理学的逻辑体系、发展历程及应用范畴•通过实例的讲解,是同学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物理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可以使同学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逻辑体系、思维特点,并使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获得良好的培养。
成绩考核与评分标准:以平时考查及期末考试为主要形式。
修读要求:选修选用教材及指定参考书:教材:《物理与人类生活》(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张汉壮王磊倪牟翠主编1. 张汉壮《力学》高等教育岀版社,第四版,2019年2. 费恩曼(R.P.Feynman), 莱顿(R.B.Leighton), 桑兹(M.Sands)等著,郑永令,华宏鸣,吴子仪等译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1-3卷.新千年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岀版社,20133. 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卷一.第一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许良英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卷二.第一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4. 温伯格著,邹振隆、张历宁等译.《引力论和宇宙论一广义相对论的原理和应用》.北京:科学岀版社,19805. 赵峥.《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086. 秦克诚.《邮票上的物理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倪光炯,王炎森•《物理与文化》.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098.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施大宁.《文化物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 黄淑清《热学教程》高等教育岀版社,第三版,2012年11. 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高等教育岀版社,第二版,2012年12. 赵凯华钟锡华.《光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岀版社,第一版13. 褚圣麟.《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岀版社,第一版,2012年14. 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北京大学岀版社,第二版网络教学资源:2.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列表执笔人:王磊编写日期:2019. 09.01。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总结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总结我们知道物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有关力,电,光等。
物理学可分为力学,光学,热学,量子力学,核物理学等。
由于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物理学起着重大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物理学,人类社会还发展不到今天。
人类社会至少还要倒退几百年,所以说,没有物理学的发展,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有今天,所以说物理学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从大到飞机,轮船,小到各种零件都和物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刘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以后,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物理学发展才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正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才假如了近代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过后,随着物理学发展,物理学逐步转向了有关电的研究,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电学得到了应用,从而带来了第二工业革命,由于电的应用,使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使许多机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
电视,电话,各种有关电的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想一下,如果没有第二工业革命的贡献,人门生活将会怎样?所以第二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近代化。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随着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理论的建立,在20世纪,以核能,电子计算机等应用为标志,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现代化,所以说,没有物理学,人类社会还发展不到今天,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
20世纪物理学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三方面的重要贡献:第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它们相结合产生的量子场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时空和宇宙万物的看法,使人们从绝对的决定论的宇宙观变为辩证的唯实的宇宙观。
第二,20世纪物理学是带头的学科,它带动了化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它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
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奠定了信息革命的科学基础。
它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以微电子、光电子和微光机电技术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由物理学研究衍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大学物理/University Physics
学时(课内/课外):72
学分:4
适用专业:文科各专业
开课院(系)、教研室:物理系大学物理教研室
教材、教学参考书:倪光炯主编《改变世界的物理学》(教材)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对文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任务和目的是比较系统地讲授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对近代物理学方面的发展作初步介绍,培养学生辨证唯主义的世界观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给文科学生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掌握、了解二级,本大纲教学内容要求也分成二类,并用符号(1)和(2)标记,这二类要求是:
(1):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透彻理解、牢固掌握。并能作简单应用。
(2):只要求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一般不要求应用。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72
讲课
要求
导论
4
(2)
航天与力学
6
(1)
无处不在的波
6
(1)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1)
微观世界及其探索
4
(1)
光彩夺目的新光源
4
(2)
物理学与新材料
6
(2)
信息技术
4
(2)
能源科学基础
4
(2)
医学中的物理学
4
(2)
物理学与生命科学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相对论和宇宙
4
(2)
从二十世纪物理学看世界
4
(2)
演示、录象等
8
机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