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1、释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秦淮河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借助图片来初略了解一番。

下面请大家来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音停顿和字音。

2、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其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边将的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据,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他的诗作中,绝句最妙,一向为读者所喜爱。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问世。

背景资料:南京是六朝古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游秦淮,在岸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想起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奢靡的生活,视国政如儿戏,终于丢了江山,于是心生感慨,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整体感知。

①再读诗歌,解决字词:

泊:近:笼:

②理解诗的意境

烟笼寒水月笼沙,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③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5、合作探究:

①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

明确:这两句诗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表面上是在斥责歌女,实际上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在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商女唱的歌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这帮有权势的人。他们不以国事为怀,每天聚在一起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老路。因此作者表面斥责歌女,实际矛头直指高层。这两句诗用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②诗中按照诗人的活动,应该先有“夜泊秦淮”才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原诗为什么要颠倒呢?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效果。

6、教师小结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前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忧愤。

7、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8、板书设计:

泊秦淮

写景:忧愁伤感;抒情:讽刺揭露。

————悲愤忧国。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55

课外古诗词四首 读诗、品诗、写诗 (欣赏活动课,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背诵和默写四首课外古诗词。 2.品读诗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3.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学习仿写课文诗,用课文诗帮助复习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2.学习仿写课文诗,用课文诗帮助复习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仿写课文诗,用课文诗帮助复习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中国诗词大会话题及2017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导入。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孙立群表示,诗词真正的力量在于对读诗者灵魂的熏陶,诗者志也,诗者心也。诗词并不给人输赢的力量,它只给人塑造精神的力量,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芳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是影响最大、对人的素质进步最重要的文化,普及、熟知重要的诗词对青年人健康成长很有必要。 二、课前小测 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漆公店(其五)》) 3、赵师秀的《约客》中,体现季节及环境特点的诗句

是:,。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三、检查自学导学案。 四、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小组交流、品读古诗。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理由是什么? 五、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诗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引导学生写课文诗,帮助复习课文内容。 1.补充课文诗。 《邓稼先》课文诗 《河中石兽》课文诗 2.选一篇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一首课文诗。 七、课后提升。 1.写一首诗勉励自己。 写给自己

《泊秦淮》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长春版>长春版八年级下>二格律诗八>泊秦淮 杜牧 《泊秦淮》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教案

泊秦淮优秀公开课教案 2015-10-27 09:18 2095次 洪登攀 地区:重庆市- 重庆市- 彭水县 学校:平安镇小学 共1课时 泊秦淮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读书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活动2【讲授】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活动3【活动】赏析诗歌 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活动4【练习】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6

《泊秦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年。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他听到什么呢,又听到什么,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杜牧的《泊秦淮》。 二、朗读诗歌《泊秦淮》,整体感悟。 1、全班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5、学生再次朗读 三、赏析诗歌。 (一)赏析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讨论合作) 1、写了哪些景物?“笼”是什么意思?(笼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写出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在“笼”动词的组合下,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2、“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3、谁来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二)、夜泊秦淮近酒家 1、此句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呢? 分析: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此句起承上起下作用。 2、此句说了什么内容呢? 夜里把船停在靠近秦淮岸边的酒家旁。 (三)、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2、“犹唱”就是“还在唱”。 3、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4、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后庭花》。 5、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 (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曲笔写法) 6、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7、“犹唱”有何内涵?(讨论合作) 内涵:“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持续,民不聊生。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所以“商女不知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1、释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秦淮河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借助图片来初略了解一番。 下面请大家来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音停顿和字音。 2、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其诗或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边将的昏庸苟安,或抨击藩镇的分裂割据,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他的诗作中,绝句最妙,一向为读者所喜爱。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问世。 背景资料:南京是六朝古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游秦淮,在岸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想起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奢靡的生活,视国政如儿戏,终于丢了江山,于是心生感慨,写下此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整体感知。 ①再读诗歌,解决字词: 泊:近:笼: ②理解诗的意境 烟笼寒水月笼沙,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21

《泊秦淮》《赤壁》复习案

三、课下诵读案:杜牧诗歌 七绝·秋夕杜牧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赠别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遣怀赠别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中秋紫薇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散文】杜牧的江南 江南,是杜牧的。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的寂寞? 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人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40

《泊秦淮》、《贾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理解这两首诗字面的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问: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你们知道“大李杜”、“小李杜”各分别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今天让我们来先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二、吟诵诗文。 1.初读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⑴教师范读。 ⑵学生齐读 ⑶指名学生读诗文,教师正音。 2.理解诗句,欣赏诗的意境。 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22

《泊秦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夜泊秦淮,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诗歌距今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几点,就可能找到理解该诗的钥匙:秦淮河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诗人所处的现实境况;首句互文的运用;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后庭花》为什么被称为“亡国之音”。所以这几点我都在在教学设计中由易到难都进行了预设。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阅历尚浅,对杜牧的遭遇又不太了解,理解这首诗还是比较难的;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所以老师要想方设法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该诗,进而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并通过朗读“比赛”或回答问题对错的评价,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该诗的教学就易于进行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背诵全诗;懂得关键字词意思,把握全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自主学习、讨论与师生合作的方式,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默写该诗,领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首句互文的理解;体会意境,品析重点诗句。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引导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秦淮河美景 2、关于秦淮河 (1)相传秦始皇南巡,经过南京时发现其地势龙盘虎踞,风水积蓄着皇家的贵气,就下令斩断龙脉,开河断“龙”,引淮入宁,以泄王气,这就是秦淮河的来历。 (2)秦淮河自古就多酒家歌女,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所以有很多关于歌女名妓的传说。 3、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一首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杜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泊秦淮》。(板书课题)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几言的? ——七言绝句

青玉案元夕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1)读全词(播放配乐朗诵),说说你印象最深的词句(学生解说)。 (2 )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千古名句来看,也就是从字面看我们初步可以把这首词定位为咏史词还是爱情词?为什么?这是学生初读文本能够感觉到的印象,顺理成章提出这样的问题,为后面分析理解词中的千古名句以及该词风格蓄势。 (二)品读 (3)词句着力刻画的形象是谁? 那人。 , 形容灯火之多如 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含蓄而又生动。 ――“那人”。那人在 ――渲染,烘托,反衬。写景写人都是为了 ,诗人焦急的目光追 “那人” 群稀疏的地方。 我们不难看出词人对那人倾注了无限深情。 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 请结合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自 ”认为本词有所寄托,可谓知音。本词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 迟暮之感的美人。这反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赋》) 灯火

力) 学生展示课外分组收集的资料,教师小结:联系辛弃疾的身世,我们知道了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的用 意,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词人被罢职闲居,政治上投闲置散,不肯 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通过“那人”显现, “那人”或者简直就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于是, “众里寻他千 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了千古名句。 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 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王国维读此词得到了什么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国维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把这 种境界一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 种境界,即经过艰苦奋斗,目标终于达到。这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当然也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 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 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11) 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 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12) 思考:你认为哪一种境界最重要?为什么?做学问与这三境有何联系?谈谈你的理解。 ① 人生就是一次漫长又艰辛的旅途,但这种旅途不是一直在一马平川中漫步的,而是不断向崎岖坎坷的倾 斜中艰难行进的;人生不是平原式的,而是登高式的,最美丽的景色往往在高不可攀的绝顶。面对学问的 “珠峰”,要想看得更高,望得更远,首先就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② 学问三境界是递进式的, 而且环环相扣,其中以“独上高楼”最为重要。“独上高楼”是个引子,没有“独 上高楼”,就不会引出之后的“为伊消得人憔悴”与“众里寻他千百度” ③ 独上高楼者,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都是要忍受孤独,耐得住寂寞。 独上高楼者,那是登幽州台的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独上 高楼者,那是寂寞的凡高,以一一幅幅传世名画,像世人展示着他那火热的内心。独上高楼者,那是被贬 黄州的苏东破。 四、课堂总结 1. 回顾这堂课的内容:这首词写了什么?请简要概述。 寻 渲染 铺排 反衬 2. 背诵 课文,总结主旨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 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 清高品格。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板书设计 上片:热闹狂欢之所(倾城狂欢)一一现实写照(世人) 下片:灯火阑珊之 7 那人7…… 理想化身(辛弃疾) 治学三境(王国维) (想象) 联想启示 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 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 而不思复国。 作业布置 背诵全词,完成课后练习第 2、3题

泊秦淮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 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 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 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 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 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 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 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 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1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 贾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约客) 公开课优质教案

1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公开 课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泊秦淮》杜牧 1、作者作品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以济世之才自负。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2、品读明意 指导朗读 3、诗歌欣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诗歌欣赏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4、本诗主题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5、背诵与默写 二、学习《贾生》李商隐 1、李商隐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28

《泊秦淮》教学设计 刘蓉奥林匹克花园学校 知识与能力:熟读与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以及诗中涉及的典故;把握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不顾朝政的上层人物的抨击、对于国家前途的忧愤之情。 一、导入:在我们正式学习诗歌之前,老师要检查我们同学的背诵情况,谁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呢?接下来全班齐背泊秦淮。 二、教学过程 1、秦淮之地 (1)师问:齐读诗歌,思考作者写的是哪里? 生答:秦淮 (2)师问:课前发给同学们的导学案里有预习任务,那么谁能来谈谈你所了解到的秦淮河。 生答: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 教师明确:相传秦始皇南巡会计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穿城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但秦淮河两岸的景象一如既往。秦淮河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过渡:看来我们同学准备地非常充分,我们来看看现当代的作家是怎么描绘秦淮河的。 PPT4:“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繁华一梦。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画船戏浊波。”——《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过渡:散文中如此繁华喧闹的秦淮河长什么样子呢,我们通过图片来领略一下。PPT5:秦淮河图景 2、秦淮之景 (1)全班齐读诗歌,思考:诗人夜泊于此,看到了哪些景物,是原文中的哪两句呢?PPT6:泊秦淮原文 生答: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那么拿出导学案,和小组讨论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写完后,我们全班分享。PPT7:诗文前两句描绘写景叙事,请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 生答:迷离的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教师明确:我们这位同学更多地在翻译诗句,我们可以在翻译的基础上加一些描绘性的词语。如: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罩在河面上以及水边的沙滩,我夜晚行船,眼看秦淮已至,我将船停靠在秦淮河边,两岸酒肆林立。 (3)这样的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答:凄清,朦胧,宁静 教师明确:柔和幽静,笔墨清淡,迷蒙冷寂的氛围

泊秦淮(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泊秦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能力目标: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 借题发挥 商女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 1.《题临安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