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

合集下载

汉高祖的用人之道

汉高祖的用人之道

汉高祖的用人之道汉高祖刘邦本一介布衣,文不能书,武不能战,却能打败强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

其成功有赖于诸多因素,关键是用人有独到之处。

量才使用准。

刘邦麾下人才济济,最著名的是“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他曾说过,运筹帷幄、出谋献策不如张良,排兵布阵、攻城掠地不如韩信,治国理政、后勤保障不如萧何。

用准用好“汉初三杰”是他的大手笔。

俗话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用人不当,能位不适,有的大材小用,浪费人才;有的小材大用,贻误事业。

量才任职,能位相称,必然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必然形成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建功立业的良好态势。

不拘一格选。

刘邦深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选人用人从不求全责备,敢于大胆启用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奇人异士”,用人所长,扬长避短。

如当时阳武人陈平,缺点很多,名声很差,曾在项羽手下做过谋土,因为不被重视,就投奔了刘邦,得到重用,之后,他“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企业,需要一大批各有所长的人才。

建立这样一支人才队伍,人事部门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树立一种宽容的人才观,积极探索,不拘一格,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如从推进改革发展的赛场上识别干部,让更多的“千里马”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敢于破格使用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不惟资历,不惟学历,把年轻干部放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人职相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绝不能画地为牢,人为设限。

赏罚分明激。

乱奖只会给不干事的钻空子,乱惩只会挫伤会干事的积极性。

刘邦对待人才一视同仁,奖惩分明,奖罚有度,从将军到士兵保持了旺盛的斗志。

由此来看,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选人用人看品德、凭能力、重实绩、听民意,畅通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通道,把那些滥竽充数的不称职者和相形见绌者及时调整下来,激发广大人才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推进企业改革发展。

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 人力资源管理 基本原理

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 人力资源管理 基本原理

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刘邦,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创立西汉王朝过程中展现了卓越的用人才能。

其用人之道不仅在古代政治领域有所体现,如今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并分析其如何应用于当今企业管理实践中。

一、明确战略目标,量才而用刘邦善于根据战略目标和时机,精确评估人才的能力,从而将其用于合适的岗位。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明确岗位的职责和要求,通过科学的人才测评和匹配,将人才配置到最适合其能力和潜力发展的岗位上。

二、以德为先,善待部属三、识人善任,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刘邦善于识别和培养有潜力的人才,不拘泥于出身或资历。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通过有效的招聘和选拔机制,发现和吸引优秀人才,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四、宽容容人,能容纳不同意见刘邦在领导团队时,能够包容不同意见,积极倾听下属和专家的建议。

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鼓励员工开放性沟通和批评机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促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五、信任赏识,激励人心刘邦善于赏识和激励优秀的部属,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建立公正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和荣誉表彰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推动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

六、任人唯贤,以能力取信刘邦注重以实际能力和贡献评判人才,而非只看重身份和背景。

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和评价机制,激励员工通过实际业绩和能力取得职业发展的机会,提升整体团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七、察微知著,关注细节与人情八、化难为易,善于危机处理刘邦在面对危机时善于化难为易,冷静应对。

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一原理体现为建立灵活应变的危机管理机制,培养领导层和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化解潜在的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刘邦这三个“用人狠招”,现在的领导也在悄悄用,谁不懂就要活该被利用!

刘邦这三个“用人狠招”,现在的领导也在悄悄用,谁不懂就要活该被利用!

刘邦这三个“用人狠招”,现在的领导也在悄悄用,谁不懂就要活该被利用!刘邦早年好吃懒做,是一个穷光蛋,连老爸都骂他“无赖之徒”。

刘邦那个时代,英雄辈出,群贤璀璨,怎么就轮到这个“无赖”成就霸业?刘邦的总结报告写得特别好:论谋略不如张良,论后勤不如萧何,论带兵不如韩信,我能打败项羽,只因做到知人善用、用人所长啊。

刘邦有三个用人之道(用人之术),目前也被很多领导(老板)运用,如果你看不明白,很容易成“药渣”,用完之后被抛弃。

【1】用一世之才。

刘邦倚重那种诸如萧何这类的始终忠诚、同甘共苦、始终如一的人才。

萧何和刘邦是同乡兼同事,两个人如同发小,关系密切,堪称铁瓷。

刘邦打下天下后,把萧何列为第一功臣。

刘邦当上董事长之后,任命萧何为总经理,但觉得萧何位高权重,生怕总经理架空自己,对萧何百般防范。

萧何何等聪明,一直保持低调沉默,委曲求全,好歹善始善终,没被刘邦干掉。

现代领导也用一批嫡系人马,从基层带到高层,成为核心力量。

如果你是这种人,一定要学习萧何,不要功高盖主,历史上跟随一辈子的重臣被除掉的太多了。

【2】用一时之才。

刘邦重用那种诸如韩信这类在打天下关键时段为他所用的人才。

韩信本是一位军事天才,在项羽那里呆着不爽,跳槽到刘邦旗下。

刘邦开始瞧不起韩信,因为打仗要利用韩信,就拜韩信为大将军,同时还笼络了英勇善战的彭越和英布,为刘邦打败项羽取得天下。

项羽自刎的第二天,刘邦就背信弃义,解除韩信军权。

几年后被谋杀于未央宫内,成为利用完后的“药渣”。

连韩信自己都说,“狡兔死,走狗烹”。

现在许多领导(老板)在不同时期,都会重用一些特殊人才,但内心不把他们当自己人,只是用其才华,吃干榨净之后当“药渣”。

当你发现领导只是利用你并不重用你时,要清楚自己的地位,不要傻乎乎地卖命,最后丢了性命。

【3】用一事之才。

刘邦用过许多诸如丁公、侯公这类用时拿起来、用完就扔的抹布型人才。

刘邦被项羽追杀时,被丁公徇私放掉。

刘邦当皇帝后,丁公投奔刘邦,本想谋个官职。

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

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

春联 , 于清代乾隆年 间的陈宏谋 。 始
陈宏谋是 广 西有名 的文化人 ,
退休 回 家后 , 夕将 至 , 除 乡邻 们 纷 纷
坏话 , 然而刘邦还是 坚持 对陈平委
以重任 。当时 , 刘邦 和 项 羽 正 处 于

前 1 5年) 0 登泰 山封禅 , 在泰 山玉皇 顶 上立下一块无 字碑 ,称作 “ 汉石 表” 。他认为 自己功德 无量, 以言 难
灌 婴 是 布 贩 ,娄 敬 是 车 夫 ,彭 越 是 强 盗 , 勃是 吹鼓手 , 信 是待业青年 。 周 韩 刘 邦 把 他们 组合 起 来 , 就 其 位 , 不 各 毫 在 乎人 家说 他 是 一 个 杂 牌 军 ,他 要 求 的 是 ,所 有 的人 才 都 能 够 最 大 限度 地
天 猜 忌 这 个 , 天 猜 忌 那 个 。刘 邦 明
就 有 这 个 魄 力 . 他 一 旦 决 定 用 某
还是春 联 、 稿 , 曾有过 无 字的。 讲 都 尽 管无字 , 却饶有风趣。真乃“ 不着

人 , 绝 不 怀 疑 , 手使 用 。 典 型 就 放 最 的例 子 就 是 陈 平 , 平待 .不 仅 仅 是 反 映 一 个 人 的素 质 问题 .更 是 为 人 处 世 的 一 条 原 则 。 于 人 才 , 们 需 要 的不 仅 是 应 得 对 他 的酬 劳 。 而更 多 的是 需 要 尊 重 和 信 任 。 要 尊 重 这 些 人 才 ,唯 ~ 的 办 法 就 是 以
导 的 . 常 值得 借 鉴 的经 验 。 非
困 固 一字 图 屡 其妙
文| 顺 方 i
古往今 来 , 无论是石 碑 、 书信 , 开一看 , 信封 内却 空空如也。原来 ,

刘邦:用人之道——知人善任!

刘邦:用人之道——知人善任!

刘邦:用人之道——知人善任!刘邦,一位草根皇帝,曾游手好闲一无所有,最后却拥有了一整片江山。

在外人看来这是多么的荣幸?但是刘邦的成功,与他的智慧分不开的。

刘邦虽然是个流氓,但是他不是一般的流氓,流氓只占便宜没有信义,刘邦虽然也曾不务正业,却是个充满谋略的人。

军事、用兵,他门门都懂,不仅是个流氓,还是一个有水准的流氓。

张良说用兵之道在场的人没有一人能懂,除了刘邦。

在用人方面,他也是很出色的。

在他登上皇位时,曾经对着在座大臣询问,”为什么我能够得到天下?“有大臣出来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成功后与人分享,与天下的利益相同。

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之人,怀疑有才能之人。

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就出谋划策来说,我不如张良;就安抚天下供给军饷来说,我不如萧何;联合兵力,打胜仗来说,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夺得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范增却没有用,这是我战胜他的原因。

“此话不仅说明各人的才华优势,更说明了话者刘邦知人善任的特点。

项羽和刘邦的楚汉战争持续了很多年,刚开始都约定好先入关中者得天下,刘邦进入关中后,本已占领秦都,让士兵守卫禁止楚军入内,结果被手下高密,引来了鸿门宴的阴谋餐。

项羽没有杀死刘邦,被后世称为妇人之仁。

而在最后一次战争里,项羽是被曾经的手下韩信打败的,刘邦手下的第二谋士陈平,也曾经是项羽的手下,西楚霸王虽然是真英雄,却不是个过于粗狂之人,不懂驭人之术。

就刘邦的用人之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描述领导经常用的词汇。

知人,是指了解一个人。

善任,是指善于给别人任务。

只有知道一个人的优缺点,才能知道一个人的用处。

刘邦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刘邦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下属的积极性如何调动,根据下属的性格特征长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这也是刘邦最擅长的,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到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刘邦让韩信带兵,张良出谋划策,萧何保后,所以他也成为了权力的核心。

学学刘邦的用人之道

学学刘邦的用人之道

学学刘邦的用人之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以其独特的用人之道,开创了一代王朝的辉煌。

本文将探讨刘邦的用人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启示和意义。

刘邦,出身农家,性格豁达,善于用人,他能把一众能人异士集结在一起,共同为汉朝的建立奋斗。

他知人善任,注重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同时又能巧妙地弥补每个人的短处和不足。

这种用人之道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使得整个团队更加完善和强大。

刘邦在用人方面,不仅注重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还非常注重个人的品质和忠诚度。

他深知一个忠诚的员工,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和安全感,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种用人之道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时会因为过于注重忠诚度而忽略了其他能力和素质。

刘邦之所以能够取得用人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了优秀的领导能力、人格魅力和沟通能力。

他能够把不同的人集结在一起,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斗志,使得整个团队更加凝聚和高效。

同时,他也能够化解团队中的矛盾和分歧,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团队的稳定和发展。

从刘邦的用人之道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首先,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和优势。

其次,在团队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整个团队做出贡献。

最后,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化解矛盾和分歧,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总之,刘邦的用人之道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通过学习刘邦的用人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企业管理的真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让我们学学刘邦的用人之道,共同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努力奋斗!在人类社会中,交友一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

通过结交新朋友,我们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还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交友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思想记录在《论语》中,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交友之道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

论刘邦的用人之道尹茂国江苏沛县汉城国际学校历史教研组刘邦出身农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终于推翻了暴虐的秦朝。

在楚汉战争中,他再展雄风,击败项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此后,他完善了政治体制。

削夺了异性诸侯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

刘邦的这一切成就与他的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社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用人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研究刘邦的用人之道,就是为了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下面我就来谈谈刘邦的用人之道。

(一)慧眼识人、明察秋毫:刘邦对人才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楚汉战争后,刘邦向大臣解释自己胜利的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由此可见刘邦对人才的长处和短处有着准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在于吸引人才,治理部下。

萧何的长处在于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安定后方,调度物资。

张良擅长创造性地制定战争策略和方针。

曹参灌婴等人骁勇善战,但在统帅大军,出奇制胜方面非韩信莫属。

因此刘邦整合了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各尽其才,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取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

刘邦临终时,吕后到病床前询问刘邦对后事的安排。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之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上曰:“王陵可,但陵少戆,陈平可助之。

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2)其后的历史真象他说的那样,萧何死后,由于曹参为相,吕后不敢轻举妄动。

在吕氏乱刘的关键时刻,陈平和周勃合作智夺北军和南军,消灭诸吕,扶汉文帝即位。

这说明刘邦对身边的大臣的性格、才能和品德了如指掌,对周围的人明察秋毫,他识人的眼光不能不令人叹服。

(二)仁爱大度、虚怀若谷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

刘邦是如何用人的?

刘邦是如何用人的?

刘邦是如何用人的?
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大意便是论谋略我比不上张良,论内政我比不上萧何,论军事我比上韩信。

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

他们能为刘邦所用,说明刘邦的确是个知人善用的好领导。

刘邦用人最大的优点是知人善用,如像用萧何管理内政后勤,用张良出谋划策,用韩信统军打仗。

都是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他们人尽其才。

第二个就是用人不拘一格,张良是没落贵族,萧何是县吏,陈平是一方游士,周勃是吹鼓手,樊哙是屠户,你看这就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你有才你合适,我刘邦就用你。

第三个就是不计前嫌,称帝后,由于很费心伤神,所以只封了一
批比较亲近的功臣,还有一些受过责备和处分的功臣并没有得到封赏,这些人就一直有些骚动,于是刘邦就听了张良的建议,不计前嫌地封赏了自己最讨厌的人雍齿为侯,最终稳定了群臣的心,你想啊,连皇上最讨厌的人都能封侯,那自己肯定也没问题啊。

还有就是用人不疑,陈平并不是刘邦的老班底,是从项羽那边投降过来,但一过来就因为才能受到了刘邦的信任,这让一些老成员很不开心,于是就在刘邦面前说陈平的坏话。

刘邦经过验证,陈平除了德行上面有点儿过失外,能力上还是不错的,于是继续对陈平委以重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
领导者用人是一门领导科学艺术,要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求才、知才、育才的能力,这是决定领导成败的关键,汉高祖总结的成功经验,即“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汉高祖的用人之道总结有以下四点:
1、要会选拔人才,知人善用,用人唯贤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他的部下萧何是沛主吏椽,谋士张良是失魂落魄的游泳者,大将军韩信是个讨饭的叫花子。

周勃是一个编席打篓子兼作吹鼓手的人,曹参是狱椽,张苍为秦御史,叔孙通为秦待博士,樊哙是剥狗的屠夫,娄敬为车夫,灌婴是小商贩,还有陈平、夏候婴等皆白徒,但他们各有其长,才为刘邦大胆任用,都成了刘邦手下的谋臣战将,是刘邦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以此为鉴,把真正有才华,道德素质好,有着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人为自己所用,要善于发现、挖掘人才。

不惧任何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学历高低等。

2、敢于用人,同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刘邦在对韩信的作用上,更是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使其在平定项楚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信投奔项羽后,项羽不予重用,又投刘邦,又不被了解和重用,于是又想逃跑。

可是,萧何深知韩信的军事才能,灭项楚定天下,没有韩信不成。

于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并说服刘邦要重用韩信。

刘邦立即采纳萧何建议,破格提拔韩信为“大将军”,统帅全军。

并下令,若有不服者“杀头”,使韩信感动不已,竭力扶汉诛项,四年一统天下。

领导者的用人之道就是要敢于用人,对于人才的任用应该不拘小节,只要有才能,就应该受到重用,同时不偏听偏信,更不轻易怀疑所用之人。

3、善于用人,用活人才
汉高祖刘邦作为统帅,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张良是战略家、政治活动家,不仅能制订正确的战略,而且能通过自身的政治活动来实现。

韩信是当时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天才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萧何是杰出的政治家,其治理、协调才能在当时无人能及。

三位高人都在刘邦旗下效力,其战争结果不言而喻。

人才工作,无论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还是引进人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

人才只有用好了,才能进一步得到培养锻炼,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才能体现价值、发挥效能,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领导人只有活用人才,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绩效。

4、有人才必须保得住,保不住反受其害
汉高祖重用人才,是中国帝王中的典范。

他对张良敬之如师,自始至终保持着这种特殊关系;他对韩信,以军权王爵相付,稳住了韩信,保证了对项战争的进行;他对萧何,推心置腹,从不怀疑。

人才来之不易的,因而必须要保住人才,更要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领导人必须尊重每一位员工,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尊重才能保证人才为自己所用。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豁达大度的皇帝。

他的用人之道是值得后人学习。

20102070202
王瑶瑶
2010级滨江公管2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