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瞬时速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大小的平均值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解析: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平均速等于瞬时速;故A正确;平均速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大小的平均值;故B错误;根据定义;平均速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故C错误;平均速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D错误.答案: A2.在下列各种速中表示平均速的是()A.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为80 m/s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的速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可达100 km/h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为2 000 m/s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为1.5 m/s解析:平均速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为80 m/s;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不是平均速;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的速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可达100 km/h;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为2 000 m/s;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不是平均速;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为1.5 m/s;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答案:BD3.对速的定义式v=错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v与运动的位移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B.速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t都无关C.此速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速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解析:v=错误!是计算速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可用位移x除以时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x成正比;与t成反比.答案:BCD4.列车沿平直铁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列车的位移越大;其速也越大B.列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其速必越大C.列车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D.列车在任何10 s内的位移一定等于任何1 s内位移的10倍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答案:BCD5.对于平均速与速率、瞬时速与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B.平均速的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和末速的平均值C.瞬时速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D.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可认为等于瞬时速解析:要抓住平均速与速率、瞬时速与速率的定义进行比较、理解.平均速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平均速不一定等于初、末速的平均值;只有速均匀变化时才满足这种关系.答案:CD6.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解析:由图可知;甲从距原点x0处出发;乙由原点出发;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x0;A 对;两图线都是倾斜直线;即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对;甲开始计时就出发;乙在计时后t1才出发;故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1;C对;甲、乙图线的斜率分别为负值和正值;表明甲向负方向运动;乙向正方向运动;甲、乙运动方向相反;D错.答案:ABC7.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经历不同的时间后都到达B地;甲运动的时间较长;则() A.甲的平均速率一定比乙小B.甲的平均速一定比乙小C.甲的瞬时速一定比乙小D.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解析:甲、乙两车的位移相等;因甲车运动时间较长;由v=错误!知;甲的平均速一定比乙小.但其路程不一定相同;即甲的平均速率不一定比乙小;某一时刻的瞬时速也不一定比乙小.答案:BD8.20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道路、桥梁全部毁坏;车辆无法通行.为迅速赶往汶川县城实施救援;武警战士徒步越过重重障碍;沿着崎岖的山路行军60 km;用了5小时到达汶川县城;随即展开紧急救援;以下关于武警战士行军的速和速率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是3.3 m/sB.各时刻的速均为3.3 m/sC.平均速率是3.3 m/sD.各时刻的速率均为3.3 m/s答案: C9.2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16日从浙江舟山某军港启航;于7月30日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如下图所示;此次护航从舟山启航经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洋到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关于此次护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运行轨迹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B.“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C.“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D.根据图中数据我们可以求得此次航行的平均速解析:将护航舰艇看做质点可较方便的研究其运行轨迹;故A对;由题图可知;“四千五百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而不是位移;故B错;C对;平均速是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故D错.答案:AC10.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解析:由图象可知;乙在10 s时刚开始运动;此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已超过20 m.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25 s 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减小;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因此;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两图线相交;两物体纵坐标相等;说明它们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答案:BCD11.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为150 m/s;这是指________速;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为70 km/h;这里指________速;瞬时速为2 m/s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 s内可走过2 m;此话对不对?解析: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对应的是瞬时速.平均速对应的是一段时间.飞机起飞离地时对应的是一个时刻;所以飞机起飞离地时的速为150 m/s;这是指瞬时速;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为70 km/h;对应的是一段时间;所以火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速为70 km/h;这是指平均速;瞬时速为2 m/s就是指物体在接下来的1 s内可走过2 m这句话不对;在接下来的1 s内;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一定是2 m;如果物体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路程可能大于或者小于2 m.答案:瞬时平均不对;在接下来的1 s内;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走过的路程才是2 m12.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的距离;第2 s内和第3 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 s内通过15 m的距离;第5 s内反向通过10 m的距离;求这5 s内的平均速和平均速率及后2 s内的平均速和平均速率.解析:在5 s内的位移为Δx1=5 m+20 m+20 m+15 m-10 m=50 m平均速为v1=错误!=错误!m/s=10 m/s在5 s内的路程为l1=5 m+20 m+20 m+15 m+10 m=70 m平均速率为v′1=错误!=错误!m/s=14 m/s.在后2 s内的位移及路程分别为Δx2=15 m-10 m=5 m;l2=15 m+10 m=25 m 在后2 s内的平均速及平均速率为v2=错误!=错误!m/s=2.5 m/sv′2=错误!=错误!m/s=12.5 m/s.答案:10 m/s14 m/s 2.5 m/s12.5 m/s。
第1.3课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解析版)

第1.3课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1.直线坐标系:直线坐标轴上每一点的数值表示该点的 ,两个坐标的差值表示坐标的 ,不同含义的坐标轴上坐标的变化量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
2.位移: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 坐标轴,则位移用 表示,即Δl =Δx =。
Δ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 ,Δ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如图甲。
3.时间:在时间轴上坐标变化量表示,即Δt = ,如图乙。
二、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 。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3.定义式:tx v ∆∆=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m/s 或m·s -1。
常用单位: (km/h 或km·h -1)、厘米每秒(cm/s 或cm·s -1)等。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
(1)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大小。
(2)方向:就是物体 的方向。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描述物体在运动的快慢,可以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率: 的大小。
答案:坐标 变化量 坐标的变化量 x2-x1 大小 方向 时间 t2-t1 快慢 比值 米每秒 千米每小时 矢量 位移 运动 一段时间内 粗略 某一时刻 精确 瞬时速度考点一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公式的辨析一、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跟位移和路程关系相类似,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说成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这是因为平均速度有方向,平均速率无方向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1)平均速度是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对应,而瞬时速度是与某一位置、某一时刻对应。
(2)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方向与所对应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方向与物体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一致。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三、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运用。
2. 速度单位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
2. 新课导入:介绍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并强调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运动场景,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5. 知识拓展: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让学生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m/s。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速度计算题和单位换算题,评估学生对速度公式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用几分钟时间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1-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基础知识】1.在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来表示做直线运动的质点位置和位移时,应该先选定质点运动的直线为坐标轴,然后确定坐标轴的原点和坐标轴的方向,并确定坐标轴的标度。
2.在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其中1m/s=3.6km/h。
4.速度是矢量,它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5.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其速度的方向也可以用“+”、“一”号来表示:速度为“+”,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速度为“一”,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反。
6.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区别,平均速度就物体一段时内位置变化平均快慢的程度,而瞬时速度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7.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学法指导】一、疑难分析1.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和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对应,瞬时速度和某时刻(某位置)对应;平均速度描述一段时间内位移变化的快慢,瞬时速度精确地描述某时刻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的大小:如果时间段(或位移)取得足够小,则该小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2.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是标量;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它是矢量,方向沿位移的方向。
二、典型例题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如果以这条直线为坐标轴,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x 来表示。
∆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它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坐标系已经建好,试写出这辆汽车在A、B两地的坐标及从A到B的过程中坐标的变化量。
【交流】这辆汽车在A、B两地的坐标分别是:x A=100m ,x B=-200m,从A到B 的过程中坐标的变化量:∆x=-300m,其中负号表示方向沿x轴负向。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度为4m/s,则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补充:X-t图像
1.物理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直接判
定各时刻物体的位置或相对参考点的位移。
2.x-t图像: 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x
3.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当k>0时,匀速直线运动,v与规定的方向相同,如①。
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
一、速度(v)
1.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物体运动的位移与相应的时间之比。
x
3.定义式: v
t
注:该式是定义式,不能认为速度与△x成正比,速度与△t成反比。
4.单位: 国际单位制为m/s或m•s-1
其他单位:km/h或km•h-1
1m/s=3.6km/h
速度以及这15s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v1=2m/s;v2=3m/s;
v3=2.4m/s;v=2.47m/s
注意:必须指明物体是在哪段时间
内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每个5s内
的平均速度
不同,那么
在求平均速
度时应注意
什么?
三、瞬时速度
1.物理意义: 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
C.前4s的平均速度为2.5m/s
D.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4.0m/s
4.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在某时刻的初速度为3m/s,则在1s内物体一
定走3m
B.物体在某一秒内的平均速度为3m/s,则在这1s内
物体一定走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3m/s,则在这段时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2)如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v1,后一 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 速度?
三、瞬时速度
⒈ 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 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v x t
⒉ 当△t 非常非常小, △x/△t 就可以看作某时 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极限思想)。
• A.此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 B.此处到宜昌的位移大小是268 km
• C.此路段平均速率不能低于60 km/h
• D.此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
某人在400m环形跑道上比赛,跑完 400m所用时间为100s,到达终点时的 速度为6m/s,求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和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和速率?
⒊ 物理意义:精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⒋ 方向:这一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
⒌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四、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速率
汽车的速度计显示的是 _速__率__ 。
五、平均速率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标量。
• 练习.小明家驾车去旅游,行驶到某处见 到如图所示的公路交通标志,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 练习3、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 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M点出发,同时到 达N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M
N
C
• A. 三个质点从M 到N 的平均速度相同
• B. 三个质点到达N 点的瞬时速度相同
• C. 三个质点从M 到N 的平均速率相同
• D. B质点从M 到N 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
高一物理必修一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知识点一:速度(1)提出问题在30 min内,自行车行驶8 km,汽车行驶48km,显然汽车比自行车运动得快;两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甲同学用时12.5s,乙同学用时13.5s,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可见,运动的快慢与位移和时间两个量有关,在其中一个量相同时,可以通过比较另一个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要比较上例中的汽车和甲同学哪个运动得快,就不能直接看出了,这就要找出统一的比较标准.(2)速度要点诠释:①定义:速度v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②公式:.速度定义采用比值定义法,不表示v与△x之间的数量关系,即v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但△x不一定大,二者不成正比关系.式中△x是位移而不是路程,△x与△t具有同一性和对应性.如果一段时间t内物体发生的位移用x表示,公式还可表示成.③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④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⑤矢量性: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知识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要点诠释:(1)提出问题坐在汽车驾驶员的旁边,观察汽车上的速度计,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速度计指示的数值是时常变化的,如:启动时,速度计的数值增大,刹车时速度计的数值减小.可见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在变化的,这时我们说汽车的“速度”是指什么呢?(2)平均速度由前述速度的公式可以求得一个速度值,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不变的,这就是说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变化的,这个速度值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①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②公式:.③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注意】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3)瞬时速度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公式中,如果时间△t 非常小,接近于零,表示的是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②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③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因此以后碰到“速度”一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均指瞬时速度.(4)如何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当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都相同,所以任取一段位移△x和与之对应的时间△t的比值是恒定的,它反映了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每时每刻的运动情况都不相同,所以为了描述质点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上)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常把该段时间内(或该段位移上)的变速直线运动等效的比值就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在公式中,△知识点三:瞬时速率和平均速率要点诠释:(1)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2)平均速率是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是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如图所示,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匀速运动到B,接着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B间距为s.因为整个过程的总位移为0,所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0;而整个过程质点通过的总路程为2s,所用的总时间为,所以平均速率为.知识点四:位移—时间关系图象要点诠释:用图象阐明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对物体直线运动情况,我们可以借助位移一时间关系图象来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位移x,根据给出的(或测定的)数据,描出几个点,用直线将几个点连接起来,则这条直线就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特点,这种图象就叫做位移一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为汽车自初位置开始,每小时的位移都是5.0×104m的x-t图象.分析判断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时,要把握下面几点来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倾斜的直线.x-t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表示物体静止,若是一条曲线时,则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直线是否过原点?若开始计时时的初位置作为位移的零点,如图所示,直线过原点;若开始计时时的初位置不作为位移的零点,则图象就不过原点.物体在计时开始的初位置由t=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3)x-t图象表示的是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而不是运动的径迹.如图所示,在0~t1时间内,即OA段图象表示物体做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匀速直线运动;在t1~t2时间内,即图象的AB段表示物体静止;在t2~t3时间内,图象的BC段表示物体做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的匀速直线运动;在t3时刻,物体回到运动的初始位置.在0~t3时间内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总位移为零.(4)在x~t图象中,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如图中OA),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快,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小(如图中OB),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慢,运动越慢.速度大小等于x-t图线的斜率大小.(5)在x-t图象中,凡是直线,均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向上倾斜的直线(如图中OA)表示沿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倾斜的直线(如图中BC)表示沿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或依图线斜率的正、负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方向运动;斜率为负,物体就向负方向运动.(6)若x-t图象为曲线,那其速度如何呢?例: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看到在相等时间△t内位移△x1、△x2、△x3、△x4不等,可见速度是变化的,而且随着时间增大速度减小.取△t趋近零,则趋近瞬时速度,其实某时刻的速度等于x-t 图象上该时刻图象的切线的斜率,即图象切线斜率反映着各时刻的瞬时速度.一、选择题:1、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A、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m/s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km/hD、台风以360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2、对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B、瞬时速度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不为零C、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一定不为零D、瞬时速度不为零,平均速度可以为零3、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 )A、32km/hB、35km/hC、56km/hD、90km/h4、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车静止B、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C、CD段运动方向与BC段运动方向相反D、CD段运动速度大于BC段运动速度5、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相对同一位置的位移图象,它们向同一方向开始运动,则在时间t0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的平均速度最大C、它们的平均速率相等D、乙和丙的平均速率相等6、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已知该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10-4s,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t=173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问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10-4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A、1200 m/sB、900m/sC、500m/sD、300m/s7、看下列新闻图片,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平均运行速度约为73m/sB、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平均运行速率约为73m/sC、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列车在沿途每站平均可停留1~2minD、京沪高速建成通车时,列车在沿途每站平均可停留3~4min8、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10-3sB、10-6sC、10-9sD、10-12s9、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 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二、解答题:1、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v匀速行走,如图所示.(1)试证明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2、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在2s内运动圆周到达B点,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2)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3、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 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________.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________.答案一、选择题:1、AC解析:790m/s是击中目标时刻的瞬时速度;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是在一个过程内的平均速度;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台风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很大的.360m/s是平均速度.2、BD解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在中途刹车停止后再启动运行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为零,但停止时的瞬时速度为零,A选项错,B选项正确;如物体沿一圆周运动一圈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不为零,但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为零,c选项错,D选项正确.3、D解析:设全程的位移为x,则全程,即,代入数据得v1=90km/h、故D正确.4、ACD解析:本题考查对位移一时间图象的理解、AB段表示汽车静止在离位移原点4m处;BC段表示汽车从位置x1=4m处到位置x2=12m处,发生位移大小为△x1=x2-x1=8m,CD段表示汽车从x2=12m处运动到位置x3=0处,发生的位移大小△x2=x3-x2=12m,所以BC段发生的位移小于CD段发生的位移;BC段汽车的速度4m/s,速度为正值,说明速度与正方向相同,而CD段汽车的速度,负号说明汽车的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所以A、C、D正确.5、AD解析:此题易错选B、C、错解原因有二:一是把位移一时间图象当作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得出甲的路程比丙的长,丙的路程比乙的长,从而漏选D;二是认为平均速率即为平均速度的大小,错选C,或是把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混淆,错选B.6、D解析:由题图甲得雷达第一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距离雷达的距离=6×104m,由图乙得雷达第二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和雷达的竖直高度=,设该段时间内飞机的水平飞行距离为s2,s1、s2、h在空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数学关系得,飞机匀速飞行,所以其速度为.7、BC8、B解析:子弹的长度约为5cm,则曝光时间内子弹移动的距离为x=5×1%cm=0.05cm=5×10-4m,曝光时间t=.9、B解析: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A错;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C错;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这是瞬时速度,所以D错.二、解答题:1、答案见解析解析:(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处,在时刻t,人走到S处,根据题意有OS=vt.①过路灯P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为t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下图所示,OM为人头顶影子到O点的距离.由几何关系可知,②解得.因为OM与时刻t成正比,所以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2)由图可知,在时刻t,人影长度为SM,由几何关系,有SM=OM-OS.由①③④得,故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为.2、(1)28.3cm94.2cm(2)14.15cm/s解析:(1)质点的位移是由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28.3cm,位移的方向由A点指向B点.质点的路程为轨迹的长度,则:.(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3、1/H1×1010年解析:宇宙形成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每一个星体都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地远离中心,这就是我们所观测到的膨胀现象.对于不同的星体远离的速度不同,离中心越远速度越大,即v=Hr,它不是同一天体的速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爆炸后各星体做匀速运动,令宇宙年龄为T,则星球现在距离为得.年年.。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3位置变化快慢描述——速度知识点一:速度速度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公式:v =Δx Δt (Δx 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也就是位置的变化,不是路程.速度Δx Δt 也可以说是物体位置的变化率;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其位置也就变化得越快)(注意:v =Δx Δt 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不能认为v 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速度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分析物体的速度时,既要计算速度的大小,又要确定速度的方向,不可只关注速度的大小典例剖析典例1: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 =Δx Δ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Δ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 成反比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 和运动的时间Δt 都无关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Δx 与运动时间Δt 成正比练习题1: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汽车以速度v 1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v 2从枪口射出,v 1和v 2均指平均速度。
D.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练习题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若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的速度为+4km/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B .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C .这里的正、负号同数学中的正、负号意义完全相同D .因甲、乙质点运动方向不同,无法比较其速度大小知识点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发生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用 v -表示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公式:v =ΔxΔt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公式:v =Δx Δt (Δt 极小)注意:1.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瞬时速度可看做当Δt→0时的平均速度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始终相等3.二者都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4.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二者方向相同 典例剖析典例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当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 时刻的瞬时速度B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练习题1: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 末的速度为10.4 m/s ,10 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0.4 m/sB .10.3 m/sC .10.2 m/sD .10m/stx v ∆∆=t ∆练习题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在男子双人划艇500 m决赛中以1分41秒025的成绩获得金牌.关于他们在决赛中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大速度一定为4.95 m/sB.平均速度约为4.95 m/sC.冲刺速度一定为4.95 m/sD.起始速度一定为4.95 m/s练习题3:某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A.v1+v22,v1+v22 B.v1-v22,v1-v22C.0,v1-v2v1+v2D.0,2v1v2v1+v2知识点三: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50 Hz交流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3.通过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识瞬时速度。
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的思想;
4.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5.理解速度和速率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意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等概念,
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
1对应的点x
1
,表示t
1
时刻
物体的位置,
与另一时刻t
2对应的点x
2
,表示t
2
时刻物体的位置,则△x=x
2
-x
1
, 就表示从
t 1到t
2
这段
时间内的位移。
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不能,因为物体的位移与运动的时间有关)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内容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所以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
(2)设时刻t
1物体处于A点,其位置坐标为x
1
,一段时间后,时刻t
2
物体
处于B点,其位置坐标为x
2,这一过程中,坐标的变化量为△x=x
2
-x
1
,则△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同样这一过程中时间的变化量可表示成△t =t 2-t 1。
(3)要注意:①位置“坐标的符号”、“坐标的数值”与“坐标的正负”的意义;②某个物理量的变化量的一般计算方法是:用后来的量减去原来的量;③用位置坐标差表示位移,强化“差的数值”与“差的正负”的意义。
2.速度
(1)如何比较运动快慢
如果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可比较位移x 的大小,如果位移x 相同,可比较时间大小,一般情况下如何比较
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
①定义: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通常用字母v 表示。
②表达式: t
x v ∆∆= ③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合是m/s 或m ·s -1。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或km ·h -1)、厘米每秒(cm/s 或cm ·s -1)等。
1m/s =3.6km/h
④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课堂练习]:课本P20,第1题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 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跑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 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
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① 定义:表达式t
x v ∆∆=中所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③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
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取不同的时间段或位移段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2) 瞬时速度
①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②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关系:如果时间t ∆非常小时,就可以认为平均速度t
x v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③瞬时速度精确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④初中学到的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阅读课本P19“说一说”,并思考从物理学的观点看,这位女士没有认清哪个科学概念
警察所说的超速指的是瞬时速度,女士说的是一段时间走的路程和将要走的路程,这位女士不懂瞬时速度。
4.速度和速率
(1) 定义: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速率只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而速度却同时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3)测量仪器:速度计(速度计所指的数值就是某时刻汽车的瞬时速率,随着行驶的快慢而定)。
了解常见物体的速度(课本P18)。
注意点:瞬时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如,沿闭合圆周运动一圈,位移是零,平均速度是零,但平均速率并不等于零。
阅读STS 了解:速度与现代社会
(三)小结:
见上文蓝字
(四)课后练习:
课本P20 第3题:提示:汽车的速度在减小。
P21 第4题:提示:看清时刻表,什么时刻开车,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