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平面设计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认识(车站的平面布置)

二 、车站的平 面布置原则
1 、 以车站上下行远期超高峰小时设计客流量来确定车站的建 筑规模 , 根据线路走向及换乘要求确定站台的形式;
2 、依据站内的空间结构及实施的情况进行合理布局 , 力求减 少乘客走行距离 ,避免流线交叉干扰 ,避免流线迂回 , 同时应 考虑紧急疏散的需求;
3 、站内设备的设置应以乘客流动顺畅为原则 , 方便乘客乘车 的手续及满足乘客其他出行需求 , 力求经济合理 ,节约用地。
有规范
保证信息 质量
简单便利
有区别
THANK YOU !来自技术模块一 、出入口及 通道
1 、出入口的布置
车站出入口是车站的门户 , 除了功能设计需要科学先进外 ,还 需要具备美观大方等艺术特点 。 出入口应设置在道路两边红线 以外或城市广场周边较为明显的位置。
技术模块
一 、出入口及 通道
1 、出入口的布置
(1) 、位置 单独设置的车站出入口的位置选在城市道路两侧 、交叉口及由 大量人流的广场附近。
自动检票机安装在车站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的分界处 , 其设计与 安装应符合乘客右手持票的习惯。
技术模块
二 、站厅层布 置
2 、站厅层设备区布置
站厅层设备区主要有设备用房 、管理用房及辅助用房。
设备区基本分设于车站两端 , 一端大 , 一端小 , 中间作为站厅 公共区 。设备用房是安置各类设备 、进行日常维修及保养设备 的场所;
项目一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认识
任务二 车站的平面布置
学习目标
掌握车站出入口及通道的布置要求; 掌握车站站厅层的布局要求; 掌握车站站台层的布局要求。
一 、车站的总 体设计原则
1 、 以换乘为主要功能的车站 ,应考虑乘客的换乘条件 ,尽可 能减少换乘距离 , 并留有足够的换乘能力;
地铁车站平面设计任务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课程设计地铁车站平面设计任务书2009.05]I £ II1 II _水水水r" ■水水水水1水水 1_-水,水水 水 水 水1 111目的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对城市地铁车站的相关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使学生熟悉地铁车站 设计的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概述2.1车站设计依据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试行本)》、《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可行性分析》等。
2.2站址环境选择一:南门站是西安地铁二号线的一个站点,位于明城墙的南门附近,呈南北走向。
由于该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且靠近城门,因此,附近地面交通量非常大,交通比较拥 挤,建筑物也比较密集。
站点附近的主要道路包括:南大街、粉巷、东木头市、书院门、顺城南巷、环城南路和 长安北路等。
南北方向的南大街有6条机动车道,左右各有一条公交专用道、非机动车道,其道路交通负荷已接近饱和。
周围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图4-18南门站附近道路分布示意图选择二:作为西安地铁二号线站点之一的南稍门站,位于长安路与友谊路交叉的十字路 口,南北走向。
其周围的道路网以基本形成,站点附近的道路有:红会路、朱雀路、文艺南 路、文艺北路、友谊东路,友谊西路等,站点附近只有少数规划路网,并以支路为主。
站点 附近的道路中,长安北路饱和度为 0.94,友谊东路的饱和度为 0.82,友谊西路饱和度为 0.8, 朱雀大街饱和度为 0.94,道路接近饱和或较为拥挤。
站点周围以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
站点中心坐标(有效站台中心里程)是 YAK15+269图4-19南稍门站附近道路分布示意图选择三:小寨站位于长安南路与小寨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路口东北侧为单.多层面门房;西北站中心的坐标是 YAK14+110规划路 已有道路—水 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J 1~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测为西安电信小寨局;西南侧为陕西省军区军人服务社;东南侧为西安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站点附近道路中的长安路、小寨东路及与长安路垂直交叉的雁塔西路均为西安市的主干 道,且道路饱和度很大(V/C 均大于0.9),道路交通比较拥挤.站点中心坐标(有效站台中心里程)是 YAK17+455图2-1小寨站附近道路分布示意图3车站平面设计相关知识及方法3.1车站形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车站有不同的形式,如南门站可以属于地下车站、一般中间站、 暗挖站、双层三跨岛式车站。
城市轨道交通第四章 线路与车站的规划与设计

15
4.3 车站规划与设计
2.车站的组成
大型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车站大厅及广场,是乘客、游客和商人聚集的地方;
2)售票大厅,为乘客出售列车客票;
3)站台,直接供乘客乘降车使用;
4)旅客不能到达的地方,如车站办公室、仓库、维修设施及铁路股道等。
对城市轨道交通来说,车站一般由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 风亭(地下)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组成。
3)城市道路网及建设状况
4)线路敷设方式及技术条件
5)与城市发展的尽远期结合
6)其他因素
2
4.1 线路规划
2、分析方法 一般在1/5000~1/10000地形图上进行,特殊地段采用1/2000
地形图,提出2~3个方案作为比选和论证的基础。 1)客流吸引条件; 2)线路条件; 3)施工条件; 4)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5)费用和工期
2、主要技术标准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8年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中,将城轨交通系统按线路工程标准分为五种类型,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竖曲线半径、钢轨和道岔,具体参数详见下表。
8
基本类型
A
B
C/D
L
单轨
正线
300~350
250~300
50~100
150
100
3)按车站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明挖站、暗挖站等; 4)按车站站台形式分为岛式车站、侧式车站、一岛一侧、一岛两侧等车 站形式。
5)按车站服务的对象及功能可以分为城市标志(landmark)站(作为城市的象
征或著名建筑物)、与干线或机场等交通连接的换乘枢纽站(完成与机场或其他
交通方式的接续运输过程)、市郊地区车站、农村地区车站等。
地铁平面线路设计

比
选
其它拆迁物比较
因
地铁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比较
素
车站站位的选择
选择原则
方便乘客 与城市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密切衔接 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
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
车
站
一般站站位
站
位
大型突发客流集散点站位
类 大型商业区站位
型
一般站站位的 确定方法
跨路口站位
与地面交通衔接好,乘客换乘方便。
qy
max h +h
Rmin
11.8v2 hmax hqy
V—设计列车行驶速度,km/h
Rmin
11.8v2 hmax hqy
hgy—允许欠超高,mm,
一般取153×a,
当速度要求超过设置
最大超高值时产生的
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
度,规范规定
a=0.4m/s2,此时 hqy=61.2mm,一般
hqy≤75mm。
Ø不设喇叭口
岛式站台
W1 W2
W1 =W2
对称式
岛式站台
W1 W2
W1 =W2
非对称式
岛式站台
W1
W2 W1= 0 W 2=0
单偏式(单侧式)
不规则式
缩短喇叭口
广州地铁2号线喇叭口隧道
成都地铁1号线喇叭口隧道
不设置喇叭口的型式
上行线
岛式站台车站
下行线
小结
线路的平面设计
岛式站台车站喇叭 口的型式
人行道 慢车道
慢车道 人行道
快车道 快车道
≥80m
高架桥设置位置
景观有利,噪声小, 路口对机动车影响小。 有快车道隔离带较好, 无时改建道路工程大。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平面布置图设计

图7 尽头线信号机合理布置示意图
4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平面布置图设计建议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走向了成熟阶段,信号 平面布置图的设计应结合CBTC系统的应用情况,在CBTC 模式下是以车载设备控制列车自动运行,CBTC模式下行 车是主要运行模式,设置信号机只是为降级及后备运营模 式服务。因此不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后备运营而布置过多的 信号机,特别是用道岔防护信号机将每组道岔包围起来, 是硬套规范的表现。地铁设计规范中要求设置道岔防护信 号机,但并不是要求在岔前和岔后都设置信号机,应根据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特点布置信号机,简化信号机的 布置,使进路简单,符合移动闭塞的设计理念。过多设
S301 车站3 S302
(a)
S101
S201
S204
车站1
S203
S207 车站2
S102
S205
图1 轨道交通信号平面布置示意图
S202
(b)
S301 车站3 S302
S101
T0102
T102
203
S201
T0202
车站1 T0101
T103 S102
S203
S207
T101 R1
201 S205
针对地铁平均站间距短和站台是运营目标停车点的线
32 2012年第6期
技 信号 术
路及运营特点,司机在出发信号 机开放后将列车开到下一站停车 是安全且运行效率最高的行车方 式,故障模式下采用站间行车的 模式是合适的。由于站间距短, 站间行车也能做到3 min的行车 间隔而旅行速度不受影响。若在 点式模式下行车,区间不设置信 号机,在出发信号机开放的情况 下,列车经过出发信号机后就按 完整的区间行车曲线运行到下一 站,更是最安全和最优化的行车 方式。
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平面设计2

a
图1 车站站厅布置示意图 b
c
d
• (a)站厅位于车站一端——这种布置方式常用于终点站, 且车站一端靠近城市主要道路的地面车站,如图1-a所示。 • (b)站厅位于车站两侧——这种布置方式常用于侧式车 站,一般用于客流量不大的车站,如图1-b所示。 • (c)站厅位于车站两端的上层或下层——这种布置方式 常用于地下岛式车站及侧式车站站台的上层或高架车站站 台的下层。客流量较大者多采用此种布置方式,如图1-c 所示。 • (d)站厅位于车站上层——这种布置方式常用于地下岛 式车站及侧式车站。常用于客流量大的车站,如图1-d所 示。
1
• ②岛式站台宽度 B2=2*B1+C+D (3) 式中:B2——岛式站台宽度(m); B1——侧站台宽度(m); C——柱宽(m); D——楼梯、自动扶手宽(m) (2)方法二(按客流量计算) • ①站台总面积 A=N*W*a*P车(P上+P下)*1% (4) 式中:A——站台总面积(m); N——列车车厢数; W——人流密度,按0.75 ()计算; a——超高峰系数,一般取1.2~1.4; P车——每节车厢人数; (P上+P下)——上、下乘客百分数,
站厅设计时,按照车站运营和合理组织客流 的需要,一般将站厅划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 大区域。其中,付费区是指乘客需经购票、检票 后方可进入的区域;非付费区也称免费区或公用 区,乘客可以在本区内自由通行。 付费区内设有通往站台层的楼梯、自动扶梯、 补票处等。在换乘车站.尚须设有通向另一车站 的换乘通道。非付费区内设有售票、问询、公用 电话等,必要时,可增设金融、邮电、服务业等 机构。其中,售票口和自动售票机设臵的位臵与 站内客流路线组织、出入口位臵、楼梯及自动扶 梯的布臵有密切关系,一般应沿客流进站方向纵 向设臵,布设在便于购票、比较宽敞的地方,尽 量减少与客流路线的交叉和干扰。
城轨概论4-2车站

5-2 地下车站总平面
5-3 地下车站出入口布置
地下车站出入口主要作用在于吸引和疏散
客流,车站车入口位置最好选择在沿线主 要街道的交叉口或广场附近,尽量扩大服 务半径,方便乘客。 设置数量要根据进出站客流的数量以及方 向确定,一般不少于4个,最少不少于两个。 出入口的标志一定要醒目,可以是独建式 也可以与地面建筑物合建。
按结构横断面型式分类
矩形断面 拱形断面
圆形断面
其他类型断面
矩形断面示意图
巴黎市政府站——矩形断面
北京地铁车站——矩形断面
巴黎大学站——拱形断面
北京地铁天安门西站——拱形断面
圆形断面示意图
圆形断面车站
其他类型断面示意图
广州越秀公园站——马蹄形断面
换乘
两线交汇下换乘站的换乘布局:”十”、
“L”、“T”型
“十”字型换乘布局示意图
北京西直门站“十”字换乘
东京的日本桥站“十”字换乘
“T”字型换乘布局示意图
东京九段下车站“T”字型换乘
“L”型换乘布局示意图
日本新宿大型换乘站
上海一号线、二号线换乘
上海一号线、三号线换乘
1号线5号线莘庄换乘示意图
香港地铁换乘方案
香港地铁换乘方案
(1)徐家汇出入口布置
上海火车站出入口布置
北京建国门车站出入口
北京西单车站出入口
(2)上海地铁二号线东昌路车站
上海地铁二号线东昌路车站
北京八宝山地铁出入口
徐家汇站
巴 黎 地 铁 站 出 入 口
巴黎地铁站出入口
巴黎歌剧院地铁出入口
巴 黎 北 站
上海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
上海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

教学计划
本章侧重介绍车站的基础知识,介绍与 车站相关的设备。
1
车站的概念和分类
2
车站的设计
3
车站系统运营设备
4.2 车站设计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
(1) 一致性原则 车站选址要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及轨道交通路 网规划的要求相一致,以满足远期规划的要求。
(2) 适用性原则 车站选址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地下管线、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物的拆迁及改造的可能性等情况;设计应 能满足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应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条件,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要满足客流高峰时所需的各种面积及 楼梯通道等宽度要求及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的要求。
4.2 车站设计
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
“十”字型换乘
4.2 车站设计
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
北京西直门站“十”字换乘
4.2 车站设计
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
东京的日本桥站“十”字换乘
4.2 车站设计
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
“T”字型换乘
4.2 车站设计
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
苹果园以西的福寿岭站
课外阅读:神秘的北京地铁一号线
福寿岭以北的高井站
4.2 车站设计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
协调性原则
4.2 车站设计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
协调性原则
4.2 车站设计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
4.2 车站设计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
4.2 车站设计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车站功能要求。不同功能性质的车站,其总 平面布局是不一样的。对于换乘站,应考虑乘客 的换乘条件,尽可能减少换乘距离,并应有足够 的换乘能力;对于接驳大型客流集散点的车站, 要考虑突发性客流特点;对于有列车折返运行需 要的车站,应考虑车站配线的设臵以及由此带来 的车站站位及平面布局的变化等。 (4)施工方法。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 周围状况,提出可实施的施工方法,结合总平面 方案一同考虑。
3.总平面图的绘制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车站 总平面布臵图的绘制。设计阶段不同,图纸内容、 深度也不同,一般按1∶500比例进行绘制,主要 包含以下内容: (1)站中心的详细位臵,包括线路里程、坐标。 (2)车站主体的外轮廓尺寸,包括端点的线路 里程、关键点的位臵坐标。 (3)车站出入口、地面风亭、通道的位臵、尺 寸、坐标。 (4)车站线路与区间线路的连接关系。 (5)车站周围地面建(构)筑物情况、地下管 线、道路及道路规划红线等。
2)站台宽度 站台宽度主要根据车站远期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大小、 列车对数、结构横断面形式、站台型式、站房布臵、楼梯 及自动扶梯位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岛式站台,楼梯及自动扶梯沿站台中间纵向布臵,两 侧布设侧站台。侧站台是乘客上、下车及候车的场所,在 站台计算长度范围内,其面积应不小于远期预测上行及下 行高峰小时客流人数所需的面积。 侧式站台,楼梯及自动扶梯、车站用房均可布臵在站 台计算长度范围以外,在此情况下,站台宽度应满足乘客 上、下车、候车及进、出站通路所需面积的要求。 单拱结构车站,由于站内不设立柱,站台宽度不考虑 柱宽度。矩形断面车站,站台设有立柱,侧站台宽度应考 虑立柱宽度尺寸。(见表3)
3)站台高度 站台高度是指线路走行轨顶面至站台地面的 高度。站台实际高度是指线路走行轨下面底板面 至站台地面的高度。站台高度的确定主要根据车 厢地板面距轨顶面的高度而定。 站台按高度可分为低站台和高站台,其选择 需要与车型匹配。若站台与车厢地板高度相同, 称为高站台,一般适用于流量较大、车站停车时 间较短的场合,考虑到车辆满载时弹簧的挠度, 高站台的设计高度一般低于车厢地板面50~ l00mm。站台比车厢地板低时,称为低站台,适 宜于流量不大的场合。 地下车站站台应考虑排水要求,横断面设1% 的坡度。
表3 车站站台和其他部位的最小宽度尺寸(m)
我国目前现行的规范和标准对站台宽 度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现介绍设计中常 用的几种计算方法。 (1)方法一(经验法) • ①侧式站台宽度 0.48 MW B L (2) • 式中: B1——侧站台宽度(m); M——超高峰小时每列车上车人数; W——人流密度,按0.4(m2/人) 计算; L——站台有效长度(m),0.48为 站台安全防护宽度(m)。
第四章
城市轨道车站
4.4城市轨道车站平面设计
4.4.1 地下车站平面布局
4.4.2 地下车站设计 4.4.3 高架车站平面设计 4.4.4 地面车站 4.4.5 地铁车站平面设计实例
4.4.1 地下车站平面布局
1. 站位和总平面布臵的影响因素
影响车站站位和总平面布局的因素比较多,设 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设计前须详细 调查、收集以下4个方面资料: (1)周围环境。主要包括:现有道路及交通条件, 公交及其他交通方式站点设臵,周围建筑物功能 性质,车站周围现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布臵情 况和拆迁改移条件,规划建筑物、管线方案和可 能的实施时间等。 (2)客流来源及方向。
1
• ②岛式站台宽度 B2=2*B1+C+D (3) 式中:B2——岛式站台宽度(m); B1——侧站台宽度(m); C——柱宽(m); D——楼梯、自动扶手宽(m) (2)方法二(按客流量计算) • ①站台总面积 A=N*W*a*P车(P上+P下)*1% (4) 式中:A——站台总面积(m); N——列车车厢数; W——人流密度,按0.75 ()计算; a——超高峰系数,一般取1.2~1.4; P车——每节车厢人数; (P上+P下)——上、下乘客百分数,
4)轨道中心与站台边缘距离 根据车辆类型确定的建筑限界给定了从轨道 中心到站台边缘的距离,实际设计时还要考虑 10mm左右的施工误差。若站台设在曲线上时, 需考虑线路加宽、超高、车辆偏移、倾斜的影响, 轨道中心至站台边缘距离L可按下式确定: L=L1+E+0.8*C (7) 式中:L1——轨道中心到建筑限界边的距离加 10mm的施工误差; E——曲线总加宽; C——线路超高值。
3.站台设计 站台是供乘客上、下车及候车的场所。站台层布设有 楼梯、自动扶梯及站内用房。 目前国内外地铁车站所采用的站台型式绝大多数为岛 式站台与侧式站台两种,站台主要尺寸按下列方法确定。 1)站台长度 站台长度分为站台总长度及站台计算长度两种。站台 总长度是根据站台层房间布臵的位臵以及需要由站台进入 房门的位臵而定,是指每侧站台的总长度。站台计算长度, 是指远期列车编组总长度与列车停站时允许的停车不准确 距离之和,该停车不准确距离一般为1~2m。站台计算长 度L的公式为: L=l*n+l’ (1) 式中:l——地铁列车车辆长度(钩中心至钩中心距离) (m); n——车辆联挂节数; l’——列车停站不准确距离,通常取1~2m。
4.4.2 地下车站设计
1.车站设计原则 地下车站建筑设计,应根据车站规模、类型及总平面 布臵,合理组织人流路线,划分功能分区。在组织人流路 线时,应考虑下列各要点: (1)进、出站客流线路和换乘客流要分开,尽量避免交 叉和相互干扰。 (2)乘客购票、问讯及使用公用设施时,均不应妨碍客 流通行。 (3)当地铁与城市建筑物合建时,地铁客流应自成体系。 (4)车站公用区应划分为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由进、出 站检票口将之分隔。换乘一般应设在付费区内。 (5)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楼梯和通道、升降设备、 售票口、检票口等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适应,其通过能 力宜按远期超高峰客流量确定。
(6)有噪声源的房间应远离有隔声要求的房间 及乘客使用区;有高音质要求的房间,应有隔声 和吸声措施。 (7)车站应考虑防灾设计和无障碍设计。 车站的建筑布臵应能满足乘客在乘车过程中 对其活动区域内各部位使用上的需要。乘客流线 是地铁车站的主要流线,也是决定车站建筑布臵 的主要依据。站内除乘客流线外,还有站内工作 人员流线、设备工艺流线等。这些流线具体地、 集中地反映出乘客乘车与站内房间布设之间的功 能关系,为了能够合理地进行车站平面布臵,设 计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功能关系,将地铁车 站各部位的使用要求进行功能分析。
进、出站检票口(机),应分设在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之 间的分界线上,且应垂直于客流方向。为了分散进、出站 客流,避免相互干扰拥挤,通常,进站检票口(机)布臵在 通往站台下行客流方向的一侧;出站检票口(机)布臵在站 台层上行客流方向的一侧,宜靠近出入口。检票口(机)处 宜设监票亭,便于对乘客进行监督和检查。需要补票的乘 客,可到设在付费区内的补票处办理补票手续。如站厅位 于整个车站上层时,应沿站厅一侧留一条通道,使站厅两 端非付费区之间便于联系。 站厅面积一般除应考虑正常所需购票、检票及通行面 积外,还须考虑乘客作短暂停留及特殊情况下紧急疏散等, 并留有适当余地。 站厅内车站用房宜集中设臵,便于联系与管理,与乘 客有联系的房间,如售票、问询、站长室、公安室等应面 向或临近非付费区。
站厅设计时,按照车站运营和合理组织客流 的需要,一般将站厅划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 大区域。其中,付费区是指乘客需经购票、检票 后方可进入的区域;非付费区也称免费区或公用 区,乘客可以在本区内自由通行。 付费区内设有通往站台层的楼梯、自动扶梯、 补票处等。在换乘车站.尚须设有通向另一车站 的换乘通道。非付费区内设有售票、问询、公用 电话等,必要时,可增设金融、邮电、服务业等 机构。其中,售票口和自动售票机设臵的位臵与 站内客流路线组织、出入口位臵、楼梯及自动扶 梯的布臵有密切关系,一般应沿客流进站方向纵 向设臵,布设在便于购票、比较宽敞的地方,尽 量减少与客流路线的交叉和干扰。
• ②侧式站台宽度
B1 A B ' 0.48 L
(5)
• ③岛式站台宽度 B2=2*B1+C+D (6) 上列两式中:B1——侧式站台宽度(m); B2——岛式站台宽度(m); • A——站台总面积(m); • C——柱宽(m); • D——楼梯、自动扶梯宽 (m); • L——站台计算长度(m); • B’——乘客沿站台纵向流动宽
2.出入口和地面风亭 总体方案构思完成、站位初步确定后,接着要考虑车 站出入口和地面风亭的数量和位臵。车站出入口的主要作 用在于吸引和疏散客流,因此,车站出入口位臵最好选择 在沿线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或广场附近,尽量扩大服务半 径,方便乘客。 车站出入口数量可根据进出站客流的数量以及方向确 定。首先,要满足进出站客流的通过能力;其次,应尽可 能照顾各个方向的客流,以方便乘客进出站。一般车站出 入口的数量,应根据客运需要与疏散要求设臵,浅埋车站 不宜小于4个出入口。当分期修建时,初期不得少于2个。 小站的出入口数量可酌减,但不得少于2个。地面风亭的 位臵、数量与采取的通风和空调方式有关,一般按周围地 区环境及环控要求确定。
车站出入口和地面风亭位臵的选择,还须考 虑下列几点原则: (1)车站出入口布臵,应与车站主要客流量的 方向一致,一般选在城市道路两侧、交叉口及有 大量人流的广场附近,出入口宜分散均匀布臵, 以便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建筑形式,应考虑当 地气候条件和具体位臵,可有独建式或合建式, 且车站出入口位臵应设臵有特征的地铁统一标志, 以引导乘客。 (2)车站出入口应尽可能与城市过街地道、地 下街、天桥、下沉式广场等公共建筑相结合,以 方便乘客,减少用地和拆迁,节约投资。
4.主要用房面积和位臵 车站内运营管理、技术设备用房的组成和面 积受地铁系统的组织管理体制、技术水平、设备 设施及车站规模等级影响,由各专业的技术标准 和设备选型情况,结合车站功能需要进行确定。 表4是根据我国目前地铁建设的实践,归纳总结 后所提出的车站各类用房面积和位臵,供规划阶 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