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景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景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景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景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景区进行游览和休闲。

在这个背景下,景区景观设计对吸引游客、提升游客体验以及推动旅游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不同景区景观设计的特点与亮点,以便为景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访谈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与景区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景区景观设计的思路、过程以及所带来的效果;其次,对不同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景区景观设计的具体表现,感受设计带来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三、调研结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不同景区的景观设计存在着以下特点和亮点:1.与环境融合:优秀的景观设计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例如,某市的一座山景区,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山脉的形状和植被的分布,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种植,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山水画中。

2.文化传承:景区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以便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

比如,某市的一处古镇景区,在设计上注重保留古建筑、古道和行宫等历史文物,使游客能够感受古镇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3.创新与互动:优秀的景区景观设计应该不断创新,以吸引游客的兴趣和参与。

比如,某市的一座主题公园,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实体景观相结合的方式,使游客在游览中既能感受到真实的场景,又能体验到虚拟世界的乐趣。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优秀的景区景观设计应该与环境融合、体现文化传承,并具有创新与互动的特点。

只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景区管理者和设计师应加强交流与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景区的设计经验,不断提高景区景观设计水平,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

五、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景区管理者应注重景观设计,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当地环境和文化特色的保护和传承。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本文基于对景观设计的调研结果,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协调与融合、可持续性、功能性、空间感受和自然元素等。

一、协调与融合:景观设计应将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以创造出和谐平衡的景观效果。

通过对多个场所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景观中的建筑物和绿化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相结合的效果最为出色。

这种协调与融合能够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氛围,使人们在其中得到心灵的愉悦。

二、可持续性: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开始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等措施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这种可持续性的设计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能够带动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功能性:在景观设计中,功能性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优秀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美观的效果,还要兼顾实际的使用需求。

例如,在公共场所的设计中,应考虑到人流量、通行便利性和设施设置等方面,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四、空间感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感受在提升场所品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合理的空间划分、景观元素的布置和尺度的把握,能够创造出让人有舒适感和美感的空间体验。

因此,景观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对空间感的把握和操控。

五、自然元素:自然元素在景观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

自然植被、水体和光线等元素能够给人带来放松、愉悦和平静的感觉。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元素,打造出绿意盎然、清新宜人的空间环境,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需要在协调与融合、可持续性、功能性、空间感受和自然元素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合理运用,可以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并提供舒适、美丽、实用且可持续的空间体验。

景观调研报告

景观调研报告

景观调研报告景观调研报告(一)摘要:本文是一份关于景观调研的报告,通过对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景观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城市景观的特点、问题和改进方向。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的景观设计和规划,本报告旨在提供改善城市景观的建议,以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1. 引言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良好的城市景观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城市景观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调研和改善来解决。

因此,本报告将对城市景观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选择了不同城市和地区作为调研对象,包括城市公园、湖泊、河流和建筑群等不同类型的景观。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了居民对于城市景观的认知和评价,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3. 城市景观特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城市景观的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具有绿化带、健身设施和休闲空间等功能。

其次,大部分城市都有一定规模的湖泊或河流,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城市建筑群也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景观形式。

这些建筑不仅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还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4. 城市景观问题尽管城市景观有其独特之美,但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城市公园的绿化和维护并不到位,植物生长不健康,绿化带缺乏连贯性。

其次,部分湖泊和河流的水质存在问题,卫生状况较差,需要加强水质管理。

此外,一些城市建筑群缺乏更新和改造,不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5. 改进方向针对城市景观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方向。

首先,加强城市公园绿化管理,增加投入力度,提高植物的健康和生长状况。

其次,加强湖泊和河流的水质管理,加强治理力度,改善水环境。

再次,加强城市建筑群的更新和改造,保护历史建筑,同时注重现代化设计。

6. 结论通过本次景观调研,我们了解到城市景观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

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研究,运用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等知识,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化设计和改造,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休闲需求。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内容。

1. 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发展重点,为当前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2. 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城市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城市景观设计的特色和成功经验,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3. 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未来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指导和规划。

三、调研结果。

1. 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园林设计到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历史变迁。

在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和特色也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2. 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一些成功的城市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案例在设计理念、景观布局、植物配置、材料选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创新的设计思路,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未来城市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参与,注重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

未来的城市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实用,注重文化传统和现代理念的结合,注重城市空间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实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参与,努力打造更加美丽、宜居、和谐的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城市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城市景观设计调研报告一、引言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包括公共空间、绿地系统、街道景观等方面的设计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优化和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研范围与方法(一)调研范围本次调研选取了我市的市中心区域、新城区以及部分老旧小区作为重点调研区域,涵盖了商业中心、住宅区、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

(二)调研方法1、实地观察对选定的区域进行实地走访,观察和记录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包括景观元素的布局、使用情况、维护状况等。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向居民和游客发放,收集他们对城市景观设计的看法和需求。

3、访谈与城市规划部门、景观设计师、相关专家以及居民代表进行访谈,获取专业意见和实际感受。

四、城市景观设计现状(一)公共空间1、广场市中心的几个主要广场设计较为大气,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和休闲设施,但在功能分区上不够明确,导致人流混乱。

部分广场在非节假日时利用率较低,缺乏吸引力。

2、公园城市公园数量有所增加,绿化效果较好,但部分公园内部设施陈旧,缺乏维护。

公园的步道设计不够人性化,存在断头路和不合理的坡度。

3、滨水空间沿河流和湖泊的滨水空间开发初见成效,但亲水平台的设置不足,部分区域水质较差,影响景观效果。

(二)绿地系统1、绿化覆盖率城市整体绿化覆盖率有所提高,但分布不均,新城区绿化较好,老旧小区绿化不足。

2、植物配置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缺乏季相变化,部分区域的植物搭配不合理,影响美观和生态功能。

3、绿地维护绿地的养护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如浇水不及时、修剪不规范,导致部分绿地杂草丛生。

(三)街道景观1、道路绿化主干道的绿化较为整齐,但次干道和支路的绿化不足,部分街道行道树规格不一,影响整体形象。

景观调研报告

景观调研报告

景观调研报告景观调研报告是一种系统性的文献搜集和场地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目的在于获取有关景观的相关信息和数据,从而为规划、设计等后续项目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份关于景观调研报告的范例,同时列举了三个案例作为参考。

一、调研目的本次景观调研旨在了解目标地区的城市景观脉络、空间组织特点、历史文化遗产、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规划设计等后续项目提供充分、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搜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文献资料包括历史地理书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城市规划等资料。

实地调查包括目标地区的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实地观察。

三、调研结果1. 首尔清渠川清渠川是首尔市最具代表性的河流之一,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作为一个休闲和娱乐场所,该区域成为了自行车道和步道,配备了自行车租赁点、自行车保养站等服务设施,自成一派让人喜爱的环境。

2. 纽约中央公园中央公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园,位于纽约市的中心地带。

这个900英亩的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必经之地,其中包括著名的羊角村、樱花树林等,吸引着游客和当地居民。

3. 日本京都清水寺京都清水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建筑风格独特,让游客和其他建筑爱好者无法抵挡其魅力。

这座建筑位于一个高峰和跨过一条小溪流的桥上,这样的布局使得与周围周边环境融合,让人惊叹。

四、总结本次景观调研报告的实地考察、文献查询和数据分析,全面阐明了目标地区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城市规划等方面,为后续的设计规划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数据来源。

在未来的规划设计工作之中,必将对该地区的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建议基于本次景观调研报告的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1. 坚持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对景观的保护和管理,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2. 按照城市规划的思路,将绿地纳入城市景观规划中,打造更具品质感和可持续性的城市绿化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环境。

合肥公园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合肥公园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合肥公园景观设计调研报告1. 引言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其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合肥市的公园景观设计进行调研,以了解合肥公园景观的现状,挖掘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以下方法:1. 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公园景观设计的前沿理念和案例;2. 实地考察:对合肥市内的主要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包括观察环境、设施和人流量等;3.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公众对合肥公园景观的意见和建议;4. 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公园景观设计的看法。

3. 调研结果3.1 现状概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合肥市的公园景观设计整体水平较高,许多公园都有各自独特的特色。

绿化植被丰富,景观色彩多样,并且有良好的管理和维护。

3.2 问题与挑战然而,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设施不足:合肥市的一些公园缺乏设备和娱乐项目,无法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 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公园的空间设计存在问题,导致人流分布不均衡,某些区域拥挤而其他区域冷清。

3. 缺乏互动性:一些公园的景观设计缺乏互动性,游客只能被动欣赏,缺乏参与感。

3.3 改进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提升设施水平:合肥市需要增加公园的设施投入,引进更多娱乐设备和文化活动,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 优化空间布局:公园应根据人流量和需求分布,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避免拥挤和冷清的现象。

3. 增加互动元素:景观设计应注重互动性,引入互动设施,提供更多参与性的体验。

4. 结论经过对合肥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调研,我们认为合肥市的公园景观设计整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以及缺乏互动性。

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提升设施水平、优化空间布局和增加互动元素。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合肥市公园景观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景观调研分析报告

景观调研分析报告

景观调研分析报告景观调研分析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环境,更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了解市民对当前景观设计的认知和满意度,特进行了一次景观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市民对当前景观设计的认知程度;2.了解市民对当前景观设计的满意度;3.发现市民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和意见。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1000名市民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对不同景观设计的认知和满意度评价;2.实地考察:在市区的不同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获取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

四、调研结果1.景观设计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78%的市民对景观设计有一定的认知,其中45%的市民认为景观设计是美化城市环境的手段,33%的市民认为景观设计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只有22%的市民对景观设计没有太多了解。

2.景观设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36%的市民对当前的景观设计比较满意,45%的市民对景观设计还比较满意,只有19%的市民对景观设计不太满意。

3.市民需求和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市民对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需求和意见,主要包括:增加绿化面积和植物种类,提供更多的休闲设施,改善公共空间的交通和停车问题等。

五、调研结论1.市民对景观设计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增加市民对景观设计的了解;2.大部分市民对当前的景观设计还比较满意,但仍有一些市民对景观设计不满意,需要重视市民的意见和需求;3.市民对景观设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增加绿化面积和休闲设施等方面,需要在景观设计中更多考虑市民的需求。

六、建议1.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举办讲座等形式,提高市民对景观设计的认知和理解;2.重视市民意见和需求:建立市民意见反馈机制,定期听取市民的建议和需求,并在景观设计中予以重视;3.多元化景观设计:在满足市民基本需求的同时,创造出多样化、富有创意的景观设计,提高景观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设计调研报告——鲁迅公园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这次,我就本着学习景观设计知识的心理,来到了青岛的鲁迅公园,进行实地的调研学习。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

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1、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3、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环境设计的现代内容。

主要是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景观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即所谓: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

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境一体——物境、情境、意境的综合作用。

鲁迅公园为汇泉景区第一景点,也是青岛最富特色的临海公园。

此园位于莱阳路之南,西邻小青岛,东接第一海水浴场,北侧有景色秀丽的小鱼山,南侧为碧波荡漾的汇泉湾。

公园沿狭长基岩海岸东西伸展,长约1公里。

占地面积约四公顷。

红礁、碧浪、青松、幽径,逶迤多姿,山光水色,淡雅清新,景色十分迷人。

有“山穷路断疑断崖,临岸回折又一景”的情趣。

公园始建于1929年,由当时的农林事务所规划设计,在莱阳路临海崖坡上砌石铺路,修筑亭阁,以青松为被,以冬青为篱,辟建花畦。

原先,鲁迅公园一带的海滨只是礁石和沙滩,德国人侵占青岛后,曾在青岛沿海各岬角、坡岸造防风沙的林带,同时也开始在汇泉湾的西北侧栽植黑松。

1903年,第一海水浴场建成,各地的欧洲商人常来青岛避暑,游泳之后也常在岸边林中游玩。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曾把这片黑松林地称“曙滨公园”。

1930年,青岛工务局在莱阳路海边修建公园,先是整修了一些岸坡,铺设了部分台阶,后来又建造了3个小凉亭,亭子用料虽不十分考究,但造型却相当别致,用树皮做的亭顶很有几分野趣,以致几十年之后还有不少人想念那亭子的模样。

在建亭的同时,还修建了3100米长的石基路面和小挡浪坝。

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是公园西头门口的牌坊。

为建这个牌坊,当时的青岛市长胡若愚从北京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设计和建造,并在牌坊的正面题名“若愚公园”,背面题“蓬壶胜览”。

“蓬”指“蓬莱”,“壶”指“方壶”,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后8个字,把“若愚公园”如仙境的美表现出来了。

这时,还在公园的中部建了一座民族建筑形式的楼阁,用以陈列海洋生物,并由胡若愚题名“青岛水族馆”。

1931年,沈鸿烈接任青岛市长,将公园更名为“海滨公园”。

后为与山海关路的海滨公园相区别,复更名为“莱阳路海滨公园”。

青岛解放,公园已具相当规模。

1950年,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公园再度更名为“鲁迅公园”。

198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50周年之际,全市青年捐款修建一尊3米高的鲁迅先生花岗岩雕像,立于正门处。

游览鲁迅公园,沿正门的石径而下,鲁迅塑像矗立在圆形的花畦之中。

石径两侧青松成排,迎面为岩礁和大海。

岩礁上部赭红,底部灰褐,在大海的映衬下,越发显得熠熠生辉。

岩礁底部长满坚硬的牡蛎,沙汀内散落着各种贝壳,游人往往顾不上沿小径漫步,却在礁石丛中穿行,不时地拾起五光十色的彩贝,捡起海浪冲来的海藻。

沿园中曲径漫步,别有一番情趣。

石砌的小径,回环曲折,高低起伏。

一侧是蓊郁蔚然的松林,一侧是嶙峋岿然的礁滩,突起处有石砌台阶,折角处有西式凉亭,漫步其间,十分惬意。

临海观潮,另是一种意境。

坐在礁石之上,观眼前浪花舒卷,起伏迭宕,大浪涌来只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潮涌过后,涛声寂然,水面上留下一层晶莹洁白的水沫,波光水色,煞是好看。

远处的海面,风帆点点,鸥鸟竞翔,游人无不为眼前的景色而陶醉。

近些年来,公园里又增添了许多新内容:1991年建了长6米、宽3.5米的小码头,1992年又建了长28米、宽约1.3米码头,这两个码头可供游人乘船游海使用。

1995年增加了吴作人手书鲁迅诗的石刻。

200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海滨风景区管理处投资对鲁迅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除植树、铺草和整修园路外,还新建了呐喊台、鲁迅自传碑和鲁迅诗廊。

诗廊长75米,高3米,墙面镶着红色花岗岩,上面刻有鲁迅手书诗歌45首,造型即古朴典雅又具现代气息,是一处值得称颂的人文景观。

自此,鲁迅公园可以说真正有名有实了。

从鲁迅公园的整个景观的布臵和游览的感受,不难看出景观设计与生态景观的生态性并不是新鲜的概念。

无沦在怎样的环境中建造,景观都与自然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必然涉及到景观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因为今天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更受到关注,所以生态似乎成为最时髦的话题之一。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

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

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

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现在,在景观行业发达的一些国家,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沦文和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

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臵。

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

景观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

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谈到生态设计人们往往进入一个误区,只要一提起它,人们就会想到绿化:大片大片的绿地、树木。

仅此而已,别的想什么生态系统观了,全面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和谐谈得很少。

设计方在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我们在评图中也往往只看重绿化率,其他相关的生态设计思想很少关注!这就导致了在我国的当今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大片大片的城市广场绿地,千篇一律。

也没有考虑到各地的土壤、气候条件。

从大连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就挂起了一股“大草坪”风。

现行的从国外引进草中的草地,既不耐踏只能看,失去了在其上边进行活动的功能,又消耗大量的浇灌用水。

尤其是干旱少雨和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问题更严重。

而且草地的生态效应很少甚至是负面的。

近几年出现的这个热那个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种植的都是单一品种,强调的都是景观效果。

为此,专家指出,要防止盲目跟风、重走弯路,首先要在观念上走出误区。

植物的作用具有多功能性,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有造氧、遮阳、除尘、降噪以及吸收废气、保持水土、增加湿度等功效。

各地在制定绿化方案时,除了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环境的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外,还应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一方面的功能。

比如,南京素有“火炉”之称,绿化时就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遮阳效果好的阔叶树种,而不是赶时髦大种草坪。

同时,南京还是有名的化工城市,化工污染严重,这就应该多种吸收有害气体能力较强的绿化品种如夹竹桃、银桦树等。

同时还应多种吸附灰尘能力强的树种。

鲁迅公园也是很好的例子。

他本就是一个滨海设计的开放式公园场地,没有固有的围墙,不收取门票。

让更多的人能亲身体会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美好的环境。

有山,有水,有人文,有无尽的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理想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

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

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

作为设计师,更多的是要向人们传达这些信息,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环境要我们自己来保护,景观需要我们自己来建设。

这样,生态才能平衡,生活才能舒适。

这样的景观设计,才是最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