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常德乡土调查报告

常德乡土调查报告常德乡土调查报告一、引言常德,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这个城市的乡村,我进行了一次乡土调查,旨在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情况。
本报告将从农田耕作、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教育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农田耕作常德的农田耕作主要以水稻和小麦为主。
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民们对于土地的保护和耕作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视。
他们采用了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此外,农民们还注重农田的合理轮作和休耕,以保护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三、农产品加工常德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涵盖了米面加工、果蔬加工和畜禽养殖等领域。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当地的米面加工厂采用了现代化的设备和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果蔬加工厂也在不断创新,推出了各种方便食品和营养保健品,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畜禽养殖方面,农民们开始注重养殖环境和饲料的质量,提高了肉禽的品质和安全性。
四、乡村旅游常德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在调查中,我发现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农耕文化等。
农民们开始将自家的农田和农舍改造成农家乐,接待游客,提供农耕体验和乡村美食。
这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
五、教育发展常德的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当地的学校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投入不断增加。
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断提高,教学设备也得到了更新。
此外,当地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的扶持力度,提供了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等资助措施,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六、结语通过这次乡土调查,我对常德的乡村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农田耕作、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教育发展等方面的进步,为常德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乡村旅游设施不完善等。
希望常德的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农民的美好生活愿景。
三农产品产地环境改善措施指导书

三农产品产地环境改善措施指导书第1章总论 (4)1.1 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分析 (4)1.1.1 土壤环境现状 (4)1.1.2 水环境现状 (4)1.1.3 空气环境现状 (4)1.2 环境改善的必要性及意义 (4)1.2.1 提高农产品质量 (4)1.2.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1.2.3 保障人体健康 (4)1.2.4 提升农业竞争力 (5)1.2.5 保护生态环境 (5)第2章农业产地土壤环境改善 (5)2.1 土壤污染防治 (5)2.1.1 农业投入品管理 (5)2.1.2 农业废弃物处理 (5)2.1.3 土壤污染监测与风险评估 (5)2.2 土壤质量提升 (5)2.2.1 改良土壤结构 (5)2.2.2 增加土壤有机质 (5)2.2.3 土壤酸碱度调节 (5)2.3 土壤生态修复 (6)2.3.1 污染土壤修复 (6)2.3.2 退化土壤修复 (6)2.3.3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 (6)第3章农业产地水资源改善 (6)3.1 水资源保护 (6)3.1.1 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制度 (6)3.1.2 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 (6)3.1.3 水源涵养与保护 (6)3.2 非点源污染控制 (6)3.2.1 农业生产过程污染控制 (6)3.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3.2.3 生态缓冲带建设 (7)3.3 农业灌溉节水 (7)3.3.1 灌溉制度优化 (7)3.3.2 灌溉技术改进 (7)3.3.3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 (7)3.3.4 农田水分调控 (7)第4章农业产地大气环境改善 (7)4.1 大气污染防治 (7)4.1.1 农业产地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7)4.1.2 农业产地大气污染源控制 (7)4.1.3 农业产地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7)4.2 农田氨排放控制 (8)4.2.1 农田氨排放来源及影响因素 (8)4.2.2 农田氨排放控制技术 (8)4.2.3 农田氨排放监测与评价 (8)4.3 农业生产碳减排 (8)4.3.1 农业生产碳排放源识别与评估 (8)4.3.2 农业生产碳减排技术 (8)4.3.3 农业生产碳减排政策与措施 (8)第5章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8)5.1 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8)5.1.1 农业生物多样性概念 (8)5.1.2 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 (9)5.1.3 农产品产地环境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9)5.2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9)5.2.1 加强农业遗传资源保护 (9)5.2.2 保护农业生态系统 (9)5.2.3 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9)5.2.4 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9)5.3 生物多样性利用策略 (9)5.3.1 合理利用农业生物资源 (9)5.3.2 发展特色农业 (9)5.3.3 培育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 (9)5.3.4 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 (10)5.3.5 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普及与培训 (10)第6章农业产地生态农业发展 (10)6.1 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10)6.1.1 生态农业概念与内涵 (10)6.1.2 生态农业模式构建原则 (10)6.1.3 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方法 (10)6.2 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 (10)6.2.1 农业生物技术 (10)6.2.2 农业工程技术 (10)6.2.3 农业信息化技术 (11)6.3 生态农业政策支持与推广 (11)6.3.1 政策支持 (11)6.3.2 推广模式 (11)6.3.3 推广策略 (11)第7章农业产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7.1 农业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1)7.1.1 分类 (11)7.1.2 处理方法 (12)7.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7.2.2 物理技术 (12)7.2.3 化学技术 (12)7.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构建 (12)7.3.1 产业链构成 (12)7.3.2 产业链模式 (12)7.3.3 政策与措施 (12)7.3.4 市场推广与宣传 (12)第8章农业产地绿色防控技术 (12)8.1 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2)8.1.1 物理防控技术 (13)8.1.2 生物防控技术 (13)8.1.3 农业防控技术 (13)8.2 农药减量使用技术 (13)8.2.1 农药精准施用技术 (13)8.2.2 农药交替使用技术 (13)8.2.3 农药混用技术 (13)8.3 生物农药研发与应用 (13)8.3.1 生物农药的种类与特点 (13)8.3.2 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开发 (13)8.3.3 生物农药的应用 (14)第9章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法规与政策 (14)9.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4)9.1.1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14)9.1.2 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14)9.1.3 地方性法规与政策 (14)9.2 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政策 (14)9.2.1 农业产地环境保护基本政策 (14)9.2.2 农业产地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14)9.3 政策实施与监管 (14)9.3.1 政策实施 (15)9.3.2 监管机制 (15)9.3.3 政策评估与调整 (15)第10章农业产地环境改善实施与评估 (15)10.1 环境改善项目实施流程 (15)10.1.1 项目立项与规划 (15)10.1.2 技术研究与筛选 (15)10.1.3 项目招投标与实施 (15)10.1.4 项目验收与移交 (15)10.2 环境改善效果评估 (15)10.2.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5)10.2.2 数据收集与分析 (15)10.2.3 评估结果与应用 (16)10.3 环境改善长效机制构建与实践 (16)10.3.2 技术创新与推广 (16)10.3.3 资金投入与保障 (16)10.3.4 管理体系构建 (16)10.3.5 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 (16)10.3.6 社会参与与监督 (16)第1章总论1.1 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分析1.1.1 土壤环境现状我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受工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土壤质量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湖南土壤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作背景为全面掌握我国土壤资源数量、质量、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湖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23年全面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工作。
本次普查旨在全面摸清湖南省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类型、资源数量和质量、利用现状和分布等情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效利用土壤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进展1. 组织领导湖南省高度重视土壤普查工作,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2. 试点工作为提高普查工作质量,湖南省选取了石门县作为试点,开展土壤普查工作。
试点期间,组织了专家培训、技术指导,确保了普查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 外业调查采样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湖南省各级土壤普查办认真落实普查任务,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外业调查采样。
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表层样点调查采样任务,剖面样点调查采样任务完成率超过80%。
4. 内业数据处理各级土壤普查办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同时,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整理、汇总、分析,为编制土壤普查报告提供数据支撑。
5. 成果编制湖南省土壤普查办按照国家要求,编制了土壤普查报告,包括土壤资源现状、土壤质量状况、土壤利用状况等内容,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存在问题1. 部分地区普查工作进度较慢,需加强督导力度。
2. 部分普查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强培训。
3. 土壤普查经费投入不足,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快普查工作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普查任务。
2. 加强普查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3.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经费投入。
4. 加强成果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湖南省土壤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面掌握土壤资源状况奠定了基础。
中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

产品 .自2 0世 纪 8 0年 代 ,中 国农 业 大量施 用 化肥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s y s t e ma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s t a t u s o f s o i l ,wa t e r a n d a i r i n
a g r i c ul t ur a l pr od u c t i o n a r e a o f Ch i n a .I t wa s i n di c a t e d t ha t t h e a g r i c ul ur t a l wa s t e ,i nd u s t r i a “t h r e e
X 8 2
和 生 活 污水 等 因素 对产 地 环 境 的影 响 ,提 出 了农 产 品 产地 环 境 的保 护对 策 ,为 提 高农 产 品质 量安 全 提 供依 据 。 关键词
分类号
P r e s e n t S t a t u s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Qu a l i t y i n Ag r i c u l t u r a l
wa s t e s ”a nd s e wa g e a n d o t h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f a c t o r s a f e c t e d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n ir v o m e n n t . Me a s u r e s
“两品一标”下常德市农产品监管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分析

3 结语
农产品监管涉及众多主体和监管对象,如农业生 产企业、农户、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基地、生产基地等, 在优化“两品一标”的背景下,对农产品进行有机与 绿色认证,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各项要求。各生产主 体要严格按照“两品一标”的要求开展实际的生产活动, 进而凸显出农产品监管的重要性,从生产的源头入手, 从田间地头开始管理,直至农产品流向市场,打造监 管闭环管理,巩固基层监管防线,实现“两品一标” 下农产品的良好发展。
1 农产品监管存在的不足
1.1 质量意识不足 目前,湖南省常德市获取“两品一标”认证的企
业有上百家,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认证企业的质量安全 意识不足。常德市为了满足“两品一标”认证的要求, 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度的建设,并进行 了实际的执行。但是在通过认证后,部分认证企业质 量安全管理意识不足,使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够 严谨,造成了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对农产品的绿色、 有机发展形成不良的影响。 1.2 组织化程度不够
第15卷第32期
南方农业
2021年11月
Vol.15 No.32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Nov. 2021
各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资金压力。因此,根据“两品一标” 目中的地位。1)打造省级生产基地,扶持区域内的龙
下各主体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补贴、税收减免等优 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将其作为“两品一标”培育的
惠政策,减少主体资金上的压力。帮助各主体进行“两 重点对象,并重点培育当地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发
品一标”认证农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增强“两品 展“两品一标”农产品;2)抓好农产品后续加工环节,
湖南省镉污染土壤现状及建议

湖南省镉污染土壤现状及建议湖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湖南省土壤污染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镉污染对土壤的严重影响。
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湖南省镉污染土壤现状十分严峻,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1. 现状:湖南省的镉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和化工厂周边的土地上。
根据湖南省环保厅的监测数据显示,湖南省部分地区土壤中镉含量已经超出环境质量标准,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产力和农作物的品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 原因:镉污染土壤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农业施肥、农药使用等行为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土壤的直接排放和渗透造成的。
特别是一些不合格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常常会直接排放污水和废渣,导致土壤的镉含量超标。
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也会加剧土壤的污染程度。
二、对湖南省镉污染土壤的建议1. 强化环保意识,促进产业升级。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和企业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和生产习惯。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整治,推动产业向绿色、环保型转变,降低工业对土壤的污染。
2. 加强监测和评估,科学规划土壤修复方案。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土壤镉污染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全面了解土壤镉污染现状及其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土壤修复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镉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3.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土壤修复工作。
农业是湖南省的支柱产业,为了降低农业对土壤的污染,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绿色技术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生物菌肥、生物制剂等绿色环保的施肥措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加强土地整治和修复工作,重点治理工业污染和农业废弃物对土壤的影响,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质量。
4. 加强技术创新,开展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政府应当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大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提升土壤修复技术的水平,寻求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土壤修复方案。
常德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常德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常德是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湘鄂西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地处长株潭城市群的腹地。
随着近年来湖南省乃至整个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快速发展,常德市的产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本调查将对常德市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详细调查。
首先我们来看常德市的主要产业。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常德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其中,工业是常德市的经济支柱,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和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等领域。
农业方面,常德市以农业为基础,农产品种类丰富,以水稻、小麦、油菜和茶叶等为主要农作物。
此外,服务业也在常德市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其次,我们来看常德市产业发展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常德市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一方面,常德市在工业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机械设备制造和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方面,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农业作为常德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中,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产品加工等措施,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此外,服务业在常德市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尤其是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方面,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密切关联。
最后,我们来看常德市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常德市的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工业占比过大,而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常德市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加,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措施。
另外,常德市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常德市的产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相信常德市的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未来。
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方案

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方案第1章总论 (4)1.1 产地环境保护的意义与目的 (4)1.1.1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1.1.2 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4)1.1.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1.1.4 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1.2 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分析 (4)1.2.1 土壤环境质量 (4)1.2.2 水环境质量 (4)1.2.3 空气环境质量 (5)1.2.4 农业生产方式 (5)1.2.5 农业生态环境 (5)1.2.6 农产品质量安全 (5)第2章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 (5)2.1 监测方法与技术 (5)2.1.1 现场采样 (5)2.1.2 实验室分析 (5)2.1.3 数据分析 (5)2.2 评价指标体系 (6)2.2.1 土壤环境评价指标 (6)2.2.2 水质环境评价指标 (6)2.2.3 大气环境评价指标 (6)2.3 评价结果与分析 (6)2.3.1 评价结果 (6)2.3.2 分析 (6)第3章:农业生产环节环境保护 (6)3.1 农田土壤保护 (6)3.1.1 土壤质量监测 (6)3.1.2 土壤侵蚀防治 (7)3.1.3 有机肥施用 (7)3.2 农药与化肥施用管理 (7)3.2.1 农药施用规范 (7)3.2.2 化肥施用优化 (7)3.2.3 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7)3.3 农膜与农业废弃物处理 (7)3.3.1 农膜回收利用 (7)3.3.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3.3.3 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 (7)第4章水资源保护 (7)4.1 水源地保护 (7)4.1.1 划定保护区范围 (8)4.1.3 水源地生态修复 (8)4.1.4 监测与管理 (8)4.2 农业灌溉水管理 (8)4.2.1 农业用水规划 (8)4.2.2 节水灌溉技术 (8)4.2.3 水质监测与调控 (8)4.2.4 农业排水管理 (8)4.3 面源污染防控 (8)4.3.1 农业生产过程污染防控 (8)4.3.2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9)4.3.3 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 (9)4.3.4 农业环境监测与管理 (9)第5章大气环境保护 (9)5.1 农业生产排放物控制 (9)5.1.1 制定农业排放物排放标准 (9)5.1.2 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 (9)5.1.3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 (9)5.2 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9)5.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9)5.2.2 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9)5.3 大气质量监测与预警 (9)5.3.1 监测网络建设 (10)5.3.2 预警系统构建 (10)5.3.3 应急响应措施 (10)第6章生物多样性保护 (10)6.1 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 (10)6.1.1 生物多样性定义 (10)6.1.2 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10)6.2 保护措施与策略 (10)6.2.1 加强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 (10)6.2.2 构建多样化农业生态系统 (11)6.2.3 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11)6.3 生态补偿机制 (11)6.3.1 生态补偿政策制定 (11)6.3.2 生态补偿资金来源 (11)6.3.3 生态补偿实施 (11)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7.1 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性 (12)7.1.1 分类 (12)7.1.2 特性 (12)7.2 资源化利用技术 (12)7.2.1 物理处理技术 (12)7.2.2 生物处理技术 (12)7.2.4 资源化利用模式 (12)7.3 产业链构建与政策支持 (12)7.3.1 产业链构建 (12)7.3.2 政策支持 (12)第8章产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3)8.1 法律法规现状分析 (13)8.1.1 我国已颁布的产地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13)8.1.2 地方出台的产地环境保护政策 (13)8.1.3 我国产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足 (13)8.2 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议 (13)8.2.1 完善产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3)8.2.2 健全产地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制度 (13)8.2.3 强化产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13)8.3 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管 (13)8.3.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 (13)8.3.2 强化监管职责 (14)8.3.3 创新监管手段 (14)8.3.4 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 (14)8.3.5 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评估 (14)第9章产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 (14)9.1 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14)9.1.1 宣传教育目标 (14)9.1.2 宣传教育内容 (14)9.1.3 宣传教育渠道 (14)9.1.4 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14)9.2 培训内容与方法 (14)9.2.1 培训内容 (14)9.2.2 培训方法 (15)9.3 宣传教育与培训效果评估 (15)9.3.1 评估指标 (15)9.3.2 评估方法 (15)9.3.3 评估结果应用 (15)第10章产地环境保护政策建议与实施保障 (15)10.1 政策体系构建 (15)10.1.1 完善产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5)10.1.2 制定产地环境保护政策规划 (15)10.1.3 建立健全政策协同机制 (16)10.2 政策实施保障措施 (16)10.2.1 加强组织领导 (16)10.2.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6)10.2.3 强化科技支撑 (16)10.2.4 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16)10.2.5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16)10.3.1 定期开展政策评估 (16)10.3.2 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16)10.3.3 完善政策反馈机制 (16)第1章总论1.1 产地环境保护的意义与目的农产品产地环境是影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作者:曾庆玮
作者单位:常德市农业局,湖南常德 415003
1.余甫华试论党建"以城带乡"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09(15)
2.刘政湖经验、问题、未来发展走向——对湖南省常德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的调查与扩展性思考[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0(34)
3.牛之欣.孙丽娜.杨继松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与资源化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9
4.钱雪华.周书银津市市藠头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期刊论文]-湖南农业科学2010(22)
5.Jean-Pierre BOIVIN(博瓦万).李俊毅.陈小云.刘初场址与土壤污染治理政策的确立[会议论文]-2007
6.钟珍梅.杨冬雪.黄勤楼.黄毅斌.翁伯琦福建省土壤污染现状及污染物来源[期刊论文]-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2)
7.王国庆环境保护部"土壤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期刊论文]-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2)
8.董立娟湖南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思考[期刊论文]-科技经济市场2008(5)
9.齐永强.王红旗.刘敬奇土壤石油生物降解影响因子的正交实验分析[会议论文]-
10.袁康来.YUAN Kang-lai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物流科技2007,30(5)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35409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