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提纯

合集下载

变压吸附法提纯氢气目的

变压吸附法提纯氢气目的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 PSA 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 。PSA 法在对含氢气源进行分离提纯首要条件是选择 合适的吸附法制氢用吸附剂, 合适的吸附法制氢用吸附剂,而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 沸石分子筛, 炭、沸石分子筛,由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小及分子 筛被不同元素改性后孔径的大小会极大影响其选择吸 附能力,因此可对吸附剂进行改性, 附能力,因此可对吸附剂进行改性,以增大吸附容量 提高吸附选择性,并满足再生容易、 、提高吸附选择性,并满足再生容易、稳定性高等条 件
关于变压吸附法提纯氢气的工艺性能研究
组长: 组长:赵男男 组员: 组员:朱明 沈宏亚 肖肖
变压CO和CO2)回收氢气,可以获得 高纯度的原料气,实现了废气再利用, 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提高了产品的综 合利用率
实验思路
(1)变压吸附分离法提纯氢气是利用吸附剂对原 料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 料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选择适合的吸附剂并进 行可能的改性研究。 行可能的改性研究。 用正交实验进行吸附工艺条件的研究, (2)用正交实验进行吸附工艺条件的研究,优选 出适合的吸附温度、压力,脱附压力、时间等。 出适合的吸附温度、压力,脱附压力、时间等。 吸附剂稳定性研究, (3)吸附剂稳定性研究,在自制固定床吸附装置 上进行吸附剂强化失活实验, 上进行吸附剂强化失活实验,考察吸附剂在变压吸附 过程中的稳定性。 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深化研究, (4)进一步深化研究,考虑和变温吸附复合及多 塔工艺研究。 塔工艺研究。
存在困难和需解决问题
优化改性方法,提高吸附剂对氢气的负载容量 ①优化改性方法,提高吸附剂对氢气的负载容量 及选择性; 及选择性; 实际多塔操作提纯氢气的步骤复杂性 多塔操作提纯氢气的步骤复杂性。 ②实际多塔操作提纯氢气的步骤复杂性。

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为了获得高纯度的氢气,吸附分离技术引起了各领域人们的关注,并且随着吸附剂优异性能的不断完善,大规模工艺吸附分离技术的实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变压吸附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成熟的制氢方法,该技术由于成本低廉、经济,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因此,本文对于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影响因素引言:中国市场大部分企业采用焦炉煤气作为制氢原料,而焦炉煤气一般作为化工企业的燃料,其中含有约60%的氢资源。

采用变压吸附技术生产高纯度氢气。

提取后剩余的原料可用于生产其他化工产品。

与传统、落后的提氢方法相比,变压吸收材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效益较好,具备非常广阔的使用发展前景,变压吸附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装置对原料气进行变压吸附,然后再通过先进方法对产品气加以提纯,已成为大型化工企业中相对独特的操作过程。

一、变压吸附基本工艺原理变压吸附提取氢气的过程本身就属于一个物理过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吸附过程完全可逆,证实了整个过程优良的可操作性和能源效率。

变压吸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相同压力下易吸附沸点高的杂质组分进行吸附,而低压下要通过被吸附介质的特点,将杂质吸附在吸附剂层中,通过高纯氢气流经吸附剂层。

吸收层由出口直接流出,以实现净化变压吸附材料的目的,同时吸附剂与被所吸收的物质在低温下脱附和再生,并以此完成对吸附剂的吸收与再生过程。

变压吸附提纯氢气的整个流程都不经过任何介质的吸附装置,且全部操作都在常温下完成,具备了吸附剂效率高、回收周期短、材料消耗较低等优点。

二、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影响因素分析(一)原料气及其组成对变压吸附装置的影响在探讨影响PSA的原因时,工作应先探讨相应的PSA设备,由于PSA设备的运转效率影响变压吸附材料的吸收能力,所以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工作要重视PSA设备的使用。

经过对变压吸附装置的进一步探讨,认为原料和设备的结构对变压吸附能力起一定的作用,原料短缺或原料不符合规范都可能影响运转效能。

分子筛吸附在氢气提纯中的应用

分子筛吸附在氢气提纯中的应用

分子筛是一种多孔材料,由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晶格网络组成。

由于其特殊的吸附性能,分子筛在气体分离和提纯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在氢气提纯中的应用。

以下是分子筛在氢气提纯中的一些应用方面:
1.水分吸附:分子筛可以用于吸附氢气中的水分。

在氢气用于许多工业应用时,水分的存在可能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使用分子筛,可以有效地去除氢气中的水分。

2.碳氢化合物去除:分子筛也可以用于去除氢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

这对于某些应用,例如在氢能源和燃料电池中,需要高纯度氢气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3.硫化物去除:在一些工业过程中,氢气中可能存在硫化氢等硫化物,这对于许多应用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分子筛可以用于吸附和去除氢气中的硫化物,提高氢气的纯度。

4.气体分离: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可以根据气体分子的大小和极性进行选择性吸附。

这使得分子筛可以用于氢气和其他气体的分离,例如氮气、氧气等。

5.氢气富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从混合气体中富集氢气。

分子筛可以作为富集氢气的一种方法,通过选择性吸附其他气体来提高氢气的浓度。

在这些应用中,分子筛的选择取决于气体混合物的成分、纯度要求以及具体的工业过程。

分子筛在氢气提纯中的应用有助于满足不同行业对高纯度氢气的需求。

氢气纯化装置讲义-精品文档

氢气纯化装置讲义-精品文档

图例
保温 (保 冷 )标 示 材料 用途 厚度
[ AC = 10 0 ]
阀 门标 示
J
管 件标 示
H
仪表 信号 标示 盲通 两用 连接 变 径接 头 现 场指 示 远 传信 号 D CS /P LC 软联 锁停 车 硬 联锁 停车 法兰 连接 电加 热器 介质 标示 CH WS 低温 冷却 水给 水 CH WR 低 温冷 却水 回水 H 氢气 I A 仪表 气 W 污水 N 氮气 A E F H I L P Q R T V Y 自 控字 母标 示 首位 分析 流量 电流 液位 压力 质量 温度 电压 高限 指示 低限 次位 报警 元件
J1103
H φ 32X3
H φ 32X3
J110 1
J11 02
氮气
b
H φ32X3
PI 11 02
H φ32X3
3 QS1102 1
2
H φ32X3
1150
H φ32X3
Hφ 3 2X3 PV11 01 1
3
2 QS 1104
1.5 常压 1.5 常压 常压 1.0 1.0 常压
DN 1 0 DN 2 5 DN 2 5 DN 1 0 DN 1 0 DN 8 0 DN 8 0 DN 1 0
73
H φ 8X1.5
H φ32X3
114 0A
S
S
EH 11 03
1 120 B
QT 1 1 01
QI T 1 10 2
O 2 A NA LY Z ER Q S HH 1 1 02 Q AH 11 0 2 QI 1 1 02
73
Y110 2
Y1101
产品氢气出口 e 氢气露点仪放空口 f 微量氧 分析仪放空口 g 低温冷却水回水口 h 低温冷却水进水口 j 排污口

制取氢气的方式

制取氢气的方式

制取氢气的方式
制取氢气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天然气蒸汽重整法:将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然后通过变换反应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氢气。

这是目前工业上生产氢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2. 煤气化法:将煤与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再经过变换反应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氢气。

3. 重油部分氧化法:将重油与水蒸气、氧气反应,生成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再经过变换反应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氢气。

4. 生物质发酵法:利用生物质发酵产生沼气,再通过提纯和分离得到氢气。

5. 电解水法: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电能,因此成本较高。

6. 光解水法:利用太阳能光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这种方法具有可持续性和清洁性,但是目前技术尚不成熟。

这些方法中,天然气蒸汽重整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其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

其他方法虽然也在研究和应用中,但是它们的应用范围和规模相对较小。

氢气提纯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浅析

氢气提纯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浅析

氢气提纯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浅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石油的消耗量急剧上升,因此我国需要从中东进口原油,但是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导致原油中的硫、酸、氮的含量较高。

而现代化学与炼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氢气的需求越来越多,推动了我国氢气提纯工艺的快速的发展。

笔者结合我国所使用的氢气提纯工艺与风险进行分析与概述,以推动我国氢气提纯工艺的快速发展。

一、膜分离技术與存在的风险1、膜分离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被应用与我国的氢气提纯中,属于一种较为创新的分离方法,是对混合气体具备的选择性渗透原理的充分利用,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气体对应不同的渗透率,从高到低排列如下:H2O、H2、He、H2S/CO2、Ar、CO、N2、CH4,气体组分受到膜两侧存在压力差的影响,从而保证氢气都富集在渗透膜的渗透侧,渗透性较差的气体则无法通过渗透膜,从而实现气体分离的作用。

随着气体不断渗透,渗透性较差的气体就越聚越多,如果氢气纯度要求较高的话,所对应的回收率不高,反之则回收率高。

膜分离技术对于氢气纯度的影响较为明显,要注意氢气的回收率与原料和渗透膜两侧的压力比相关,压力比越多,氢气的回收率也就越高,相对应的对压缩功的要求也就越大,因此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提高氢气提纯的工作效率。

现阶段,根据现代工业的要求,氢气提纯中所使用的渗透膜分为两种:复合型与不对称型,但是不对称型膜的使用受到限制,复合型膜却应用较为广泛。

但是我国工业中普遍使用中空纤维复合膜。

2、膜分离技术中存在的风险由于在氢气提纯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装置的使用与操作,因此极容易出现起重伤害或者是机械伤害,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因此需要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培训,以树立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记录。

在氢气提纯的操作现场,操作人员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发生爆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制取氢气的总结知识点

制取氢气的总结知识点

制取氢气的总结知识点制取氢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工艺过程,因为氢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载体,可以用于发电、燃料电池、化学工业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制取氢气的知识点,包括制取氢气的方法、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制取氢气的方法目前,制取氢气的方法主要包括蒸汽重整法、水电解法、天然气重整法、超高温氧化法等几种。

1.蒸汽重整法蒸汽重整法是通过催化剂将烃类物质与水蒸汽进行重整反应,生成氢气。

这是一种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方法,主要用于工业规模的氢气生产。

2.水电解法水电解法是通过电解水来制取氢气,一般使用电解槽进行电解反应。

这是一种比较环保的方法,因为它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电力来源。

3.天然气重整法天然气重整法是利用天然气中的甲烷与水蒸汽进行重整反应,生成氢气。

这是一种较为便宜和高效的制氢方法。

4.超高温氧化法超高温氧化法是利用高温下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方法,这是一种较为高能耗的方法,但是可以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供给。

制取氢气的原理制取氢气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分解水或者重整烃类物质生成氢气。

水电解法是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蒸汽重整法是将烃类物质与水蒸汽进行反应产生氢气,天然气重整法是利用天然气中的甲烷进行重整反应得到氢气,超高温氧化法是利用高温下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这些原理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利用能源和物质,从而产生氢气。

制取氢气的应用氢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载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最主要的应用包括发电、燃料电池、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

1.发电氢气可以作为燃料用于燃烧发电。

相比传统的燃煤或者石油发电方式,利用氢气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更加友好。

2.燃料电池氢气也可以直接作为燃料用于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能源转换装置,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也可以用于独立供电。

3.化学工业氢气在化学工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氢化反应、氢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氢气(高纯氢)制取

氢气(高纯氢)制取

氢气(高纯氢)制取
因资源,用途,规模的不同有多种氢气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烃类蒸气转化法,烃类部分氧化法,煤气化法、甲醇裂解和氨裂解法,水分解法以及含氢气体的提纯(或副产氢的回收提纯)等。

烃类蒸气转化发法可以采用从天然气道石脑油的所有轻轻为原料,转化生成物主要为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烃类部分氧化法是用于需要高压和高CO/H2比值的合成气生成,并可能取得较廉价的氧源的场合;以煤气法制取H2+CO+CO2的合成气,主要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等的生产;水分解法有电解法;热化学法、光分解法、直接热解法等。

水是氢的最重要的资源,虽然有多种方法将水分解为氢和氧,但至今已工业化生产方法只有电解法。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技术界都在研究开发生物制氢,以各类生物质或高浓度COD 废水为原料,利用各类生物酶、菌、在常温下制取氢气,取得了一定得研究成果,但还没有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规模。

当今,工业规模生产氢气的用途主要是:
1:化学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原料或加工工程的加氢。

2:化学工业气体用做冶金,电子,建材,汽车等行业的还原气、反应气、保护气等
3:作为气体燃料,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其他用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 变压吸附 变温吸附
高温
P2
P3
P
第四部分
吸附分离的基本过程
PSA技术交流
1、吸附过程描述
将固体物料吸附剂充填在容器(固定床)中,当气流经过 床层时,固体物料不被扰动。要求吸附床上下有较好 的气流分布设施。最理想的状况是活塞流或称平推流, 这样吸附剂的利用才充分。 假设床层内吸附剂完全没有阻力,吸附质就会一直以 C0的初始浓度向气体流动方向推进。但是由于传质阻 力的存在、流体速度、吸附相平衡等的影响,混合物 通过吸附床层时,首先在吸附床入口处形成S形曲线, 此曲线称为吸附前沿。
PSA技术交流
3种氢气分离方法比较
比较项目 技术情况 氢气纯度(%) 能耗 氢氧气回收率% 操作压力, MPa 生产可调性 装置出产品时间 装置占地面积 装置投资 低温精馏法(ASU) 成熟 90~99 高 90 ~95 1.0 ~8.0 较难 数小时~数十小时 较大 高 变压吸附法(PSA) 成熟 98~99.999 低 60~92 0.5 ~3.0 容易 数分钟~数十分钟 中 低 膜分离法(Memb.) 技术开发阶段 ~98 较低

PSA技术交流
常用气体分离方法

变压吸附法:利用不同气体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差 异,以及同种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能随压力的变 化而变化的特性来实现混合气体料气中的H2O、H2S、CO2等杂质组 份可一步除去,不需进行预处理; (3)操作简便,能耗低。一般在常温和不高的压力下操 作,设备简单,整个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 (4)吸附剂寿命长,为半永久性使用,每年只需少量补 充,正常操作条件下吸附剂一般使用10年以上。
90~92 3.0 ~15.0或更高 容易 数分钟 较小 低
第三部分
吸附的基本概念
PSA技术交流
1、吸附、吸附相、脱附

吸附--固体表面原子的剩余引力对气体分子的吸着 现象。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时,由于固体表面 原子的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 停留在固体表面上,形成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 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吸附相--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吸 附层称为吸附相。其分子密度非常大,可能接近于液 体。 脱附--固体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又重新返回气体相 的过程称为脱附或解吸。
变压吸附技术
PSA技术交流
什么是变压吸附(PSA)?
变压吸附--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缩写为PSA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PSA技术发展历程简介 混合气体常用的几种分离方法介绍 吸附的基本概念 吸附分离的基本过程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吸附剂介绍
变压吸附技术的应用

吸 附 量




相对压力 (P/P0)
PSA技术交流
吸附等温线的几种类型
吸附等温线通常被分为5种类型,其形状的差异是由于 吸附剂和吸附质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造成的。 类型Ⅰ是平缓地趋近饱和值的郎格谬尔型等温吸附线, 这种吸附相当于在吸附剂表面上只形成单分子层吸附。 类型Ⅱ是最普通的物理吸附,能形成多分子层。 类型Ⅲ比较少见,它的特点是吸附热与被吸附组份的 液化热大致相等。 第Ⅳ、Ⅴ种认为是由于毛细管凝结现象所致。

冲洗:利用纯产品气或者其它适当的气体通过需再生 的吸附床,被吸附组份的分压随冲洗气通过而下降, 从而达到吸附剂再生的目的。 特点:该方法的再生程度取决于冲洗气的用量和纯度, 由于通常采用产品气冲洗,因此产品收率较低。

PSA技术交流
4、吸附剂再生的基本步骤
置换:用一种吸附能力较强的气体把原先被吸附的组 份从吸附剂上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常用于产品组份吸 附能力强而杂质组份吸附能力弱即从吸附相获得产品 的场合,如PSA-CO,PSA-CO2装置。 特点:该方法能较大幅度提高吸附能力强的产品组份的 浓度,但必须与抽空再生方法配合使用。
PSA技术交流
6、吸附量
吸附量:吸附达到平衡时单位重量吸附剂所吸附的气体 量。也称为平衡吸附量。 测量方法如下: P T 弹簧秤 先抽真空,得到弹簧秤读数W0 密闭容器 引入气体,平衡后得到读数W 吸附量q

W- W0
钢瓶
吸附剂
q=
M
(毫升/克) 吸附剂重量
抽真空
PSA技术交流
7、吸附等温线、吸附等压线
特点: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吸附组份的解吸不充分, 吸附剂再生程度不高。
PSA技术交流
4、吸附剂再生的基本步骤
抽真空:吸附床在降到大气压后,为了进一步减小吸 附组份的分压,可用抽空的方法来降低吸附床压力, 以得到更好的再生效果。 特点:该方法再生效率高,所得产品回收率高,但要增 加动力消耗和真空泵的投资。

通常在变压吸附过程中是根据被分离的气体混合物各 组份性质、产品要求、吸附剂的特性以及操作条件来 选择几种上述的再生方法配合实施的。
PSA技术交流
5、变压吸附工作基本步骤
单一的固定吸附床操作,无论是变温吸附 还是变压吸附,由于吸附剂需要再生,吸 附是间歇式的。因此工业上都是采用两个 或更多的吸附床,使吸附床的吸附和再生 交替(或依次循环)进行,保证整个吸附过 程的连续。对于变压吸附循环过程,最常 采用的为常压解吸和抽空解吸两种。下图 为这两种循环过程的基本过程示意图。



PSA技术交流
9、变压、变温吸附的理论依据
变压吸附:在加压下进行吸附,减 压下进行解吸,由于吸附循环周期 短,吸附热来不及散失,可供解吸 q3 之用,可近似看做等温过程。从图 q2 中看出,变压吸附过程是在一条等 q1 温吸附线上变化。 变温吸附: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吸附,q 升高温度将吸附的组份解吸出来。 从图中看出,变温吸附过程是在两 条不同温度的等温线之间上下移动 进行着吸附和解吸。

吸附等温线:固定温度T不变,改变压力P,测出不同压 力P1、P2、P3……下的吸附量q1、q2、q3……。然后 以P为横坐标,以q为纵坐标,得到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 线。它是描述吸附量与吸附压力之间关系的曲线。改变 钢瓶内气体组份,就能得到不同气体的吸附等温线。变 压吸附技术主要依据吸附剂上不同气体的吸附等温线来 确定吸附剂的选用。 吸附等压线:固定压力P不变,改变温度T,测出不同温 度T1、T2、T3……下的吸附量q1、q2、q3……。然后 以T为横坐标,以q为纵坐标,得到的曲线称为吸附等压 线。它是描述吸附量与吸附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PSA技术交流
固定床的吸附分离
氢气
H2 富集区 N2 富集区 CO 富集区 CH4 富集区 CO2 富集区 C2+富集区
吸附床
原料气
PSA技术交流
4、吸附剂再生的基本步骤
吸附剂被吸附质吸附饱和后必须进行再生才能进行再 一次的吸附,常用的再生方法有以下几种,其目的都 是为了降低吸附剂上被吸附组份的分压。 降压:吸附床在较高压力下吸附,然后降到较低压力, 通常接近大气压,这时一部分被吸附组份解吸出来。
第二部分
常用气体分离方法介绍
PSA技术交流
常用气体分离方法
低温分离法:利用气体组份间沸点的差异,采用低温精 馏实现混合气体组份的分离的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 史,主要用于大规模空分制O2、N2。 其局限性在于: (1)工艺中要先除去CO2和H2O等高沸点组份,预处理系 统复杂; (2)需消耗大量的冷量,能耗高; (3)设备复杂,开停车不方便,开车数小时才能得到合 格产品; (4)产品纯度低,沸点相近的组份要分离得到高纯度产 品很困难。

PSA技术交流
常用吸附剂吸附等温线
90
ü Î Î (ml/g) ÎÎÎ
75 60 45 30 15 0 0 0.1 0.2 0.3 C2H6
C3H8
CO2 CH4 H2 CO N2 O2 0.4 0.5
ü Î Î Î (MPa) Î
常见气体组份在CNA229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
PSA技术交流
常用吸附剂吸附等温线

PSA技术交流
吸附过程描述
S形曲线所在的区域称为 传质区。随着气流的不断进 入,吸附床底部吸附剂逐渐 达到吸附平衡,此区域吸附 剂不再吸附杂质,称为吸附 饱和区。传质区以上的床层 吸附剂未吸附杂质,称为未 饱和区。

未饱和区 传质区 饱和区
原料气
PSA技术交流
3、流出曲线
在吸附床中,随着气体混合物不断流入,吸附前沿不 断向床的出口端推进,经过一定时间,吸附质出现在 吸附床出口端,并随着时间推移,吸附质浓度不断上 升,最终达到进入吸附床的吸附质浓度C0。测定吸附 床出口处吸附质浓度随时间的饱和,便可绘出流出曲 线。 当传质区达到吸附床出口端时,流出气体中的吸附质 浓度开始突然上升的位置,就是所谓的穿透点(图中2 点),与其相对应的吸附质浓度和吸附时间分别称为穿 透浓度和穿透时间。

硅胶 SG
活性炭 Ac
500~600 m2/g
700~1100 m2/g

分子筛 MS
700~1000 m2/g(其外表面积仅 为2.67×10-4 m2/g
PSA技术交流
4、吸附的分类

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吸附,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 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产生的吸着现象,是可逆的 表面吸附。变压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中伴有化学反应的吸附,是不 可逆的吸附,吸附过程发生了质变。石灰石吸附氯气, 沸石吸附乙烯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


PSA技术交流
2、吸附剂、吸附质、吸附热、解吸热

吸附剂--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吸附热--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热量称为吸 附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