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体圈定与资源储量估算资料

合集下载

矿体圈定资源储量估算及生产勘探

矿体圈定资源储量估算及生产勘探

矿体圈定、资源储量估算及生产勘探一、资源储量类型1、资源储量分类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

2、资源储量类型划分(我国现行标准)根据国家标准GB/T17766-1999,我国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根据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程度,以及地质可靠程度,划分为16种类型;详见表1。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3、资源储量分类编码各位数的意义表1中资源储量编码(111-334)各位数的意义如下: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

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4、我国历史上储量级别与现行标准资源储量类型之间的关系我国在1999年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出台之前,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统称为“储量”。

过去对储量划分为“级别”;不同时期储量级别的划分及代号略有不同。

见表2 。

表2 我国历史上储量类型和储量级别划分表表2中B级储量从工程控制密度来看,相当于表1中探明的各类型资源储量,即B≈(111)、(111b)、(121)、(121b)、(2M11)、(2M21)、(2S11)、(2S21)、(331);C级储量同于C1级储量,相当于表1中控制的各类型资源储量,即C(C1)≈(122)、(122b)、(2M22)、(2S22)、(332);D级储量同于C2级储量,相当于表1中推断的资源量,即D(C2)≈(333);E级储量相当于表1中预测的资源量,即E≈(334)?二、矿体圈定及资源储量估算1、矿体圈定及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1)工业指标制定程序地勘单位建议→设计单位推荐→矿山企业(业主)认可。

或参照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所拟定的参考指标,由地勘单位直接套用(一般应报业主认可);在地质勘查工作阶段较低时(如预查、普查),采用此法确定。

资源储量估算

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7 经济的基础储量:是由矿床工业指标圈定
的类型,121b、111b基于对应的331部分,122b基 于对应的332部分; • 对于无风险的地表矿产,简单勘查或调查即可达 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要求的,可直接确定为111b或 122b。 • (与本次勘查关系不大)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 1.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 原则上没有工程间距要求,达到《《固体矿 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规 定的稀疏工程控制即可。在普查阶段,分布面积 较大的层状矿床,可采用2-3倍控制的工程间距 (视矿床稳定程度)估算333,以便区别334。
4
块段划分
• 4.2 块段平均品位的计算原则 • (1)块段内工程密度基本相同,则由各工程品位 和厚度加权平均求得; • (2)块段内工程密度不同,则应分别加权,然后 再平均计算; • (3)表内矿工程(工业品位)和表外矿工程(边 界品位)的块段平均品位计算。每个表内矿块段(1 品级)只允许携带一个表外矿工程。但前提是矿块平 均品位应达到工业品位的要求。若矿块平均品位小于 工业品位,则应降为表外矿块(2品级)或者处理该 表外矿工程(适当去掉低品位样段或去掉整个工程)。
主要内容
• • • • •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3.矿体的圈定 4.块段划分 5.储量计算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1 勘查阶段:是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在某一 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的勘查程度,具有不 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331)、 控制的(332) 、推断的(333)资源储量类型。(田家 村详查有332、333)。 • 1.2 地质可靠程度:是针对勘查块段而言。每一块段 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根据矿床具体特点、选矿 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 程间距综合确定。 • 1.3 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对于同 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 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蕙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 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 论。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末开展可行性研究 或技术经济分析。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4) 低品位矿—是反映矿石质量的名词,它相当 于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传统的 “表外矿”。 5) 工业矿—是反映矿石质量的名词,它相当于 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传统的“表内矿”。 6)查明资源量—包括探明的(331)、控制的 (332)及推断的(333)资源量。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2)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333:是根据矿体特征,用有限的工程圈定,矿体 连续性是推断的,无系统工程网概念。对厚度、 品位较稳定的分布面积较大的层状矿体可采用2~ 3倍(332)的工程间距探求333;普查阶段探矿工 程应具备相对的均匀性,并注意与后续详查阶段 工作的衔接。 334: 是由极少量工程验证,无需确定工程间距, 它属于未查明的潜在资源,矿体连续性是预测的。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 4)
预测资源量(334)
① 334是未查明的潜在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② 详查以上阶段不应有334:境界内应对矿床有总 体控制,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已经查明,故 不应再有334资源量。 ③ 普查阶段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在333以外的部 分地域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 矿床深部或边部,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④ 在矿产勘查报告中不能将334再写成3341、 3342、334?、3341?等。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估算—储量计算改为资源储量估算。“估算” 一词体现了资源储量的统计性、不确定性和 风险性的涵义。但所谓“估算”既不代表勘 查过程的低质量、高误差,也不代表资源储 量计算过程与结果的粗糙和低精度。参数的 确定、运算过程与过去储量计算一样,必须 按规定执行。 2)质量分数— 即我国传统矿产勘查使用的 “品位”。 3)体积质量—即原规范中的“体重” 。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一般要求、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一般要求、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
• 4、含矿率:是矿石中单位范围内 (线、体、重)可被利用的矿物含 量(%)。是表示某些非金属矿 产的贫富程度的标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一般工业指标与特殊工业指标
• 1、在规范规定的指标范围进行 取值,确定的工业指标称为一 般工业指标;否则称为特殊工 业指标。
• 工业指选择是具体的数值,而 不是一个区间。
• 2、当选取的工业指标大于一般 工业指标时,必须由业主和勘查 单位提供论证资料,并报国土资 源厅主管部门审批;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一般要求、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
主要参考文献:
• 1、矿产勘查学(第二版)李守义 叶
松青编
•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新 变革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编
• 3、各矿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 范 新国标
•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新国标
• 讲授内容提纲:
• 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选取 • 2、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选择 • 3、资源/储量估算的块段圈定 • 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 5、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 6、资源/储量汇总 • 7、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的主要指标 • 8、其它(勘查程度要求、报告用途、资源
五、资源/储量估算与参数选择
• 1、面积:以往有求积仪法、方格 纸法、几何法等。现在一般可用 电脑制图软件直接测定,但需用 几何法校正。
• 2、体重:对于松散矿石要测大体 重;大、小体重均要测定湿度, 对湿度超过3%的样品要进行校正 (干体重)。
• 3、厚度:真厚度、视厚度、铅 垂厚度、水平厚度,一般视矿体 产状而定。原则上,铅垂厚度、 水平厚度不可能同时存在。
低品位矿与工业矿分界 以1/2平推
关于连续外推的处理(煤等稳定矿产)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一、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意义㈠、矿产资源/储量是反映矿床中有用矿产的数量和级别,它是矿山生产的重要依据,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目的是对勘查阶段、矿量增减变化提出计算资料,提供计划、开采部门,合理的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㈡、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是依据矿体产状、形态变化的特点,以及勘查程度而定。

倾角大于45°的陡倾矿体采用垂直纵投影法,小于45°的缓倾矿体采用水平投影法进行估算。

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分级的规定㈠、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划分矿产资源/储量类别和级别。

㈡、矿产资源/储量分级的条件及工业用途由于本矿床多数矿体规模小、脉岩切割破坏严重,因此将矿床勘查类型确定为Ⅲ—Ⅳ类(原Ⅳ—Ⅴ类型)。

1、111b、121b级——矿块回采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⑴、对矿体进行了全面勘查,按规定的勘查程度用坑探工程进行了四面控制圈定的。

⑵、对矿体的厚度、形态、品位、体重进行了全面分析、测定。

⑶、对构造特点基本了解清楚。

⑷、对夹石、破坏矿体的岩体(穿插矿体的后期岩脉)、岩性、产状、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2、122b级——作为进一步生产探矿计划的依据,配合一定比例的111b、121b级储量可做为矿山总体设计的依据,若矿脉规模小,可做为开拓和矿块回采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⑴、虽四面圈定尚有原因仍不能达111b、121b级储量的,降为122b级。

⑵、用坑道结合钻探按40~50×40~50m(走向×斜深)勘查网度对矿块进行三边或两边圈定。

⑶、对破坏和影响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后期岩脉的岩性、产状、分布已大致了解。

3、333级——可为探矿设计、计划及矿山生产远景计划的依据。

其条件是:⑴、矿块用80~100×80~100m(走向×斜深)勘查网度进行控制,或111b、121b、122b级储量的外推部分。

矿体圈定与资源储量估算(赵亚辉)

矿体圈定与资源储量估算(赵亚辉)

1.1.3.2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 (1)最低可采厚度: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
条件下,对单个矿体(层)最小的开采厚 度(真厚度)要求。一般情况下,小于这 一厚度的,不得视为工业矿体。一般表述 如0.8m ,建议不再用≥ 0.8m。
1.1.3.2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 (2)夹石剔除厚度或最大夹石允许厚度(真厚度) 是指圈定矿体时,在单工程中允许夹在矿体中非 矿石部分(围岩或矿化夹层)的最小厚度。厚度 大于或等于此指标的,作为围岩(夹石),不圈 入矿体。反之,作为矿体的一部分,一并圈入矿 体计算单工程平均品位,估算资源储量。但必须 注意确保矿石工程平均品位不得低于最低工业品 位,以防矿石品位的人为贫化。一般表述如2m。
(6)分岔矿体的连接——相邻两工程中,甲工程不含 夹石,乙工程含有夹石,一般情况下,当甲工程矿体 厚度大于乙工程中矿体与夹石总厚度时,按同一矿体 分岔连接,反之则按两个矿体连接。或工程中矿体夹 石厚度小于或等于其两侧矿体的厚度时,按分岔矿体 连接,若其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侧矿体厚度小于夹石厚度时,则按两
个矿体连接。见下图。
(4)相邻两工程中, 甲工程为最低工业品 位以上矿体,乙工程 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 矿体+低品位矿体,则 将两工程对应的最低 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 相连接,不对应的乙 工程低品位矿体与甲 工程最低工业品位以 上矿体的顶板或底板 边界直接相连接。见 右图。
(5)相邻两工程,一工程为最低工业品 位以上矿体,另一工程达最低工业米百 分率(米· 克/吨值)要求时,二者直接连 接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一般不再外 推估算资源量,见下图。
1.1.1矿床工业指标确定方法
• ③一般法:一般情况下, 从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或相应矿 种勘查规范建议的矿床一般工业指标中选取。取值范围不 能超出一般工业指标的浮动范围, 具体指标根据矿床的实 际情况确定。矿床内、外部条件好时取下限值, 反之取上 限值。这样确定的工业指标不需要详细论证, 也不需要报 批, 程序简便。该方法一般适应于普查和预查阶段。 • ④论证法:在详查、勘探阶段, 一般应结合矿床预可行性 研究和可行性研究, 论证制定该矿床合理的工业指标并上 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 作为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 依据。工业指标论证应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资质的单位完成。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总结案例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总结案例

资源储量估算⽅法总结案例资源储量估算⽅法总结——主要依据XX公司《XXXX勘探报告》⼀、矿体的圈定和连接(⼀)单⼯程中划分矿段及低品位矿段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中对矿体圈定的规定,在《钻探基本分析结果表》中划分出矿体及低品位矿体样段。

1、规范表述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F中的表述,“F.1.2圈定矿体时,应在单⼯程中从等于或⼤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将矿体中⼤于夹⽯剔除厚度的⽆矿样品作为夹⽯圈出。

连续出现⼤于边界品位、⼩于最低⼯业品位的地段应作为低品位矿圈出。

矿体的厚度⼩于最⼩可采厚度,但品位较⾼,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百分值指标时,可圈为矿体。

”“F.1.3在圈定矿体时,如果矿体边部⼀侧或两侧为厚⼤且成⽚分布的低品位矿时,应单独圈出。

在此种情况下,在单⼯程中圈定矿体时,边界附近允许将相当于夹⽯厚度的低品位矿体圈⼊矿体。

对夹在矿体中厚度不⼤,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低品位矿,则⽆须单独圈出,⽽应圈⼊矿体中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

”2、个⼈解读(1)任⼀种主矿元素达到⼯业品位且厚度⼤于最⼩可采厚度的样段划分为矿体;(2)厚度⼩于最⼩可采厚度,但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百分值(厚度×品位≥最低⼯业品位)的样段可划分为矿体;(3)“穿鞋戴帽”:1)矿体边界⼀侧或两侧有⼩于夹⽯剔除厚度的、品位在边界品位与最低⼯业品位之间的低品位矿体,则将其⼀同归⼊矿体中,且归⼊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业品位。

2)若矿体中间存在⼩于夹⽯剔除厚度的低品位样品或⽆矿样品,则将其⼀同归⼊矿体中,且归⼊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业品位。

注:“最低⼯业品位”、“边界品位”、“最⼩可采厚度”、“夹⽯剔除厚度”等参数见《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G表G.3、表G.9。

阿多得⾥呀⼭勘探区,为锌铅银硫化物矿床,取Pb边界品位0.3%,最低⼯业品位0.7%;Zn边界品位0.5%,最低⼯业品位1.0%;Ag边界品位40(g·t-1),最低⼯业品位80(g·t-1)。

矿体圈定原则

矿体圈定原则

硫化物铅锌矿矿床一、工业指标1、边界品位:Pb ≥ ×10-2Zn ≥ ×10-22、最低工业品位:Pb ≥ ×10-2Zn ≥ ×10-23、伴生元素: Cu4、最小可采厚度:≥1.0m5、夹石剔除厚度:≥2.0m二、矿体圈定及资源量估算边界(一)单工程矿体圈定1、在单工程中Pb、Zn两种有用组份只要有一种元素(组份)大于或等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均可圈入矿体,进而根据工业指标圈定工业矿体和低品位矿体。

它包括①Pb矿体②Zn 矿体③Pb(伴生Zn)矿体④Zn矿体(伴生Pb)⑤、Pb Zn矿体。

在圈定矿体时,依据国储(1991)64号文中规定执行。

若矿体两侧遇到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工业品位时,最多可带入相当夹石剔除厚度()以内的样品。

即“穿鞋带帽”的样品为,但“穿带”之后矿层Pb、Zn两种有用组份品位中不得有一种低于工业品位,否则适当减少或不带入矿体两侧的低品位矿体。

2、对于夹在矿体内Pb、Zn均小于边界品位或均小于工业品位的样品,凡连续累积厚度大于或等于夹石剔除厚度时应予以圈出;小于夹石剔除厚度者可并入矿体,但要保证Pb、Zn两种有用组份中,至少满足有一种低于工业品位要求。

如果矿体中的夹石不够剔除,圈入后导致矿体品位小于工业品位时,可按夹石剔除厚度选择矿体中品位相对较低的化样品合并为夹石剔除。

3、单工程矿体内连续出现高于边界品位却低于工业品位的样品,且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在相邻工程或相邻勘探线的相应部位没有对应者可并入矿体,但保证其不得低于工业品位。

4、单工程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较高时,按m·%。

二、矿体圈连及资源量估算边界确定(一)有限外推1、一工程见矿,相邻工程末见矿,二者间由见矿工程向末见矿工程尖推1/2为矿体边界,平推1/4为矿体资源量估算边界。

2、两相邻工程均见矿,一个为工业矿体另一个为低品位矿体,二者间对角尖灭,互为矿体边界,平推1/2为资源量估算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体圈定与资源储量估算赵亚辉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1 矿体圈定1.1 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是矿体圈定的基础。

1.1.1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方法矿床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工业指标既要考虑能圈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矿体,又涉及到政府对矿产资源的监督管理,一定要符合矿床的实际情况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其确定方法通常为以下四种。

①继承法:如果矿床已有有关部门批准或下达的工业指标,可直接引用。

但应说明其来源的文件名称、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单位。

②类比法:如果矿床邻近有同类型可类比的矿床(山),可在充分类比论证下,采用与该矿床(山)相同的工业指标估算资源储量。

类比时要考虑矿床内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开采技术条件等)和外部建设条件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③一般法:一般情况下,可从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或相应矿种勘查规范建议的矿床一般工业指标中选取。

取值范围不能超出一般工业指标的浮动范围,具体指标根据矿床的实际情况确定。

矿床内、外部条件好时取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

这样确定的工业指标不需要详细论证,也不需要报批,程序简便。

该方法一般适应于普查和预查阶段。

④论证法:在详查、勘探阶段,一般应结合矿床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该矿床合理的工业指标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的依据。

工业指标论证应由具有可行性研究资质的单位完成。

1.1.2 矿床工业指标确定程序在地质勘查工作阶段较低时(如预查、普查):参照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所制定的一般工业指标及湖南省修订的部分矿种矿床一般工业指标(2013年1月1日起试行),由地勘单位直接采用(一般应报业主认可)。

详查及勘探阶段:由地勘单位建议→设计单位推荐(或矿业权人论证及认可)→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报省厅正式批复。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山年报及闭坑地质报告的矿床工业指标,一般沿用以往经审批的矿床工业指标,应说明其来源的文件名称、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单位。

1.1.3 工业指标的主要内容1.1.3.1 矿石质量要求(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中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作为划分矿与非矿(围岩或夹石)的一个最低品位界限。

常见表述如0.5%、1g/t等。

(2)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单个勘查工程揭露的矿体主要有益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

凡等于或大于该品位的矿石,才能视为工业上能利用的矿石,其资源储量作为能利用资源储量(以往称表内储量),介于该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的矿石属工业上暂不能利用的矿石,其资源储量作为暂不能利用的资源储量(即低品位矿石,以往称表外储量)。

对品位变化不均匀和极不均匀的矿产,如贵金属矿床,最低工业品位可用于块段平均品位,在块段中允许有个别工程控制的矿体平均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但不得有连续相邻两个工程都低于最低工业品位,否则应按工业矿石与低品位矿石来分别圈定单独估算。

常见表述如 1.5%、2.5g/t等。

(3)矿床平均品位:为全矿床工业矿石的总平均品位,用于衡量全矿床矿石的贫富程度。

常见表述如 4.5 g/t,目前我省除个别报告还保留此指标外,已基本取消该指标要求。

(4)伴生有用组分:是指在矿石中对主要有益组分进行采、选、冶加工过程中,可以顺便或单独提取具有单独的产品和产值的组分。

它可用组合分析或精矿分析结果,按各矿种伴生有益组分评价指标来估算其资源储量。

一般规范中均有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的要求。

伴生有益组分:是指那些在矿石中有利于主要有用组分进行选、冶加工的组分,以及在主要有用组分进行加工时能提高产品质量的组分。

如某些铁矿石含有达不到综合回收标准的稀土、硼等元素,但在冶炼时可进入钢铁,从而提高钢铁产品的质量。

(5)有害杂质允许含量:是指对矿石采、选、冶加工过程中起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产品质量的组分所规定的允许平均最大限量。

(6)矿石或矿物的物理技术性能方面的要求:评价某些矿床时,除对矿石或矿物的品位提出要求外,还要对其物理技术性能进行测定,作为矿产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耐火粘土的耐火度,云母的片度、剥分性和电绝缘性能,石棉纤维的长度、劈分性、抗拉强度、耐热、耐酸、耐碱性能,装饰用大理岩的块度、色泽花纹和机械性能等等。

1.1.3.2 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1)最低可采厚度: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单个矿体(层)最小的开采厚度(真厚度)要求。

一般情况下,小于这一厚度的,不得视为工业矿体。

一般表述如0.8m。

(2)夹石剔除厚度或最大夹石允许厚度(真厚度)是指圈定矿体时,在单工程中允许夹在矿体中非矿石部分(围岩或矿化夹层)的最小厚度。

厚度大于或等于此指标的,作为围岩(夹石),不圈入矿体。

反之,作为矿体的一部分,一并圈入矿体计算工程平均品位,估算资源储量。

但注意必须确保矿石工程平均品位不得低于最低工业品位,以防矿石品位的人为贫化。

一般表述如2m。

(3)最低米百分率(米·克/吨值):对某些矿产,特别是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矿产提出的一项综合指标。

它包括矿石品位和矿体厚度两方面的要求,只用于厚度小于可采厚度而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位的矿体。

在这前提下,如果工程矿体厚度与矿石品位的乘积(即米百分率或米·克/吨值)等于或大于工业品位与可采厚度的乘积(即最低米百分率或最低米·克/吨值)的,仍可视为工业矿体,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4)含矿系数(含矿率):是指工业矿化地段(即工业矿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含工业矿体在内)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它是表示矿化地段内工业矿体的连续程度的一项指标。

矿化连续的矿体其含矿系数为1或近于1,含矿系数愈小,矿化愈不连续。

(5)可采宽度:一般是指用机械采掘砂矿(如用采金船开采砂金)矿体的最小开采宽度。

它是根据矿床的可采厚度、矿石品位、采掘方法等因素确定的,小于这一宽度要求的,则不宜于机械化开采。

(6)无矿段剔除长度及高度:一般是对脉状矿床或品位变化大的复杂类型矿床所作的特殊规定,即对矿脉(体)沿走向和倾向无矿地段应剔除的长度或高度。

如脉型矿床根据上下坑道(沿脉)对应或不对应时,其无矿地段剔除长度分别为10-15m或20-30m,无矿段剔除高度为半个中段或一个中段。

(7)剥离比(或剥离系数或剥采比或剥离率):指露天开采矿床或矿体,开采时需剥离的废石量(包括矿体间夹石、开拓安全角范围内的剥离物)与埋藏的矿石量相比的数值,即剥离量与矿量的比值。

等于或小于这个比值的那部分可以露天开采。

它是确定矿床露天开采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矿体圈定与连接为了确定矿体的分布范围和面积,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应根据实际的勘查资料来确定各种边界线。

一般边界线有矿体自然边界线、矿体内边界线、矿体外边界线、矿体零点边界线、矿体可采边界线、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边界线、资源储量类型边界线等。

1.2.1 矿体边界线的圈定矿体边界线的圈定是指在控矿工程中,按工业指标要求,把矿体的边界确定下来。

即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样品圈起,但必须首先保证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的完整性及边界的圈定,然后再考虑小于最低工业品位、大于边界品位的作为低品位矿体圈定。

矿体中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非矿部分,应予以剔除或作为夹石圈出。

1.2.1.1 单工程工业矿体:当平均品位和真厚度达到工业要求时即为矿体;当矿体的真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达到米百分率或米克/吨值要求时,也可作为矿体。

单工程中若遇连续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样品,当其厚度小于夹石剔除厚度且分布零星时,可不单独圈出,或带入工业矿体,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但必须保证工程平均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位,具体操作时应视情况合理处理。

关于“穿鞋戴帽”的问题。

所谓“穿鞋戴帽”是指在圈定矿体时,矿体中部品位较高,其边部即上(戴帽)下(穿鞋)部的低品位矿带入圈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的现象。

在圈定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时,在矿体边部连续出现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一般允许将相当于夹石剔除厚度以内的样品,圈入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其余可作为低品位矿体单独圈出,不得将连续厚度超过夹石剔除厚度的低品位矿圈入,以避免人为降低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品位或使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人为的变成低品位矿体。

当单工程平均品位小于最低工业品位,而剔除顶或底部的个别样品,使之能达到或大于最低工业品位时,应剔除顶或底部的个别低品位矿样品。

例如:某钒矿,ZK2401的平均品位小于最低工业品位,但厚度达13m,在剔除底部的11(小于边界品位)和12号样(低品位)之后,则ZK2401的平均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位。

1.2.1.2 单工程低品位矿体:单工程中若遇连续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低品位样品,当其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时,尤其是对于厚大且又能与周边工程的低品位矿连接成片时,不应带入工业矿体,而应作为低品位矿单独圈出。

当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样品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采用米百分率或米·克/吨值指标仍不能圈定为工业矿体时,可视情况与周边低品位样品工程合并圈为低品位矿体。

1.2.2 矿体的连接矿体的连接是指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或走向上和倾向上把矿体的空间位置圈定出来。

(1)在连接矿体时,坚持先连接地质界线或地质现象,再根据主要控矿地质特征连接矿体的原则。

矿体的连接一般采用直线相连,在充分掌握矿体形态特征时,可用自然曲线连接,必须强调的是:工程间的矿体厚度不得大于相邻两工程的实际最大厚度(宽度)。

(2)相邻两剖面或相邻两工程同属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或低品位矿体时,将其顶、底板直接连接成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或低品位矿体。

(3)剖面上或平面上相邻两工程间,一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另一工程为低品位矿体,采用对角线连接矿体,或各取一半,或用品位内插法求出品位达到最低工业品位的内插点后再连接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

见下图。

(4)相邻两工程间,甲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乙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低品位矿体,则将两工程对应的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相连接,不对应的乙工程低品位矿体与甲工程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的顶板或底板边界点直接相连,见右图。

(5)相邻两工程,一工程为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另一工程达最低工业米百分率(米·克/吨值)要求时,二者直接连接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矿体,一般不再外推估算资源量,见下图。

(6)分岔矿体的连接相邻两工程间,甲工程不含夹石,乙工程含有夹石,一般情况下,当甲工程矿体厚度大于乙工程中矿体与夹石总厚度时,按同一矿体分岔连接,反之则按两个矿体分别连接。

或工程中矿体夹石厚度小于或等于其两侧矿体的厚度时,按分岔矿体连接,若其中一侧矿体厚度小于夹石厚度时,则按两个矿体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