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激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液体热胀冷缩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热胀冷缩。

1.4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液体,如水、酒精等。

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烧杯等。

1.5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如热水膨胀、冷饮收缩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液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2.4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PPT、动画演示等教学材料。

2.5 教学步骤:1. 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如分子运动、体积变化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与温度的关系。

3. 通过举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第三章:实验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液体热胀冷缩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来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4 教学资源: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温度计、热水等。

与科学亲密接触!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与科学亲密接触!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学会记录实验数据;3、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实验能力。

二、教学要点: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记录方法。

三、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动能增强,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导致液体体积扩大;当温度下降时,液体分子动能减小,分子间引力加强,导致液体体积减少。

实验中,我们使用烧杯作为容器,加入水和红色染料,用灯泡加热容器,在不断升温的情况下记录液体的高度变化,观察液体的体积变化情况,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四、实验材料:1、烧杯2、灯泡3、电线4、电源5、水6、红色染料7、温度计8、计时器五、实验步骤:1、将准备好的烧杯放在实验台上。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色染料调制成红色水溶液。

3、在烧杯底部放置一个灯泡,用电线连接电源。

4、调节温度计的位置,将其插入烧杯中,确保与液体接触的部分处于液体表面。

5、启动灯泡,让烧杯中的水开始加热。

6、在液体开始变化前,用计时器记录实验时间。

7、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记录液体高度、实验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8、当液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关闭灯泡,观察液体的变化情况。

9、在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数据,清洗实验器材。

六、实验记录:时间(min)温度(℃)高度(cm)0 20 10.55 25 10.610 28 10.815 30 11.020 32 11.225 35 11.330 38 11.435 40 11.540 38 11.445 36 11.350 33 11.255 30 11.060 26 10.8七、实验分析:1、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高度也逐渐增加,液体体积增大,验证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实验数据的处理需要注意单位的标准化,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零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期间,会出现热缩冷胀的特殊现
象。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5分 钟)
1.提问: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的什么性质呢? 2.提问:液体热胀冷缩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产生的呢? 3.提问: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应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 呢?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 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 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 实证意识。
1.水受热时会增多,体积变大,重量也变大。(
)
2.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3. 一 盒 牛 奶 受 热 时 体 积 膨 胀 , 受 冷 时 体 积 不 会 缩 小 。
()
4.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
5.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
)
教学
1.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分享成果。 2.能够细致地观察,收集信息。 3.认真思考,理性分析。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重点 知道用模拟温度计进行实验。 教学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难点 设计实验。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利用了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液体什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受热 受冷 体积 )
么性质 呢?
小结:温度计可能与液体受冷、受热有关系。
(预设
5分
钟)
二、探
1. 设计使用简易温度计。[材料准备:玻璃瓶,吸管,色
索:液 素,冷、热水,PPT]
体有热
提问1:制作温度计,需要什么材料呢?
胀冷缩
提问2:如何制作简易温度计呢?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概念。

引发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过液体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2.2 教学内容讲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2.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液体热胀冷缩的微观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系数。

第三章: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结论。

第四章:应用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油箱的膨胀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讨论成果。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互动提问与答疑6.1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答疑,帮助学生巩固液体热胀冷缩的知识。

6.2 教学内容学生提出关于液体热胀冷缩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案: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液体的热胀冷缩原因的解释。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酒精、水、玻璃瓶、温度计、加热器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冬天水管涨破、夏天汽车爆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引导,引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10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将酒精倒入玻璃瓶中,插入温度计,用加热器加热酒精,观察温度计示数和酒精体积的变化。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自己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和液体体积变化。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三、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之前提到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释,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四、拓展与应用(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科学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五年级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3.进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玻璃容器、水、水银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2.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3.实验记录表格。

三、教学步骤【引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玻璃物体和液体之间的松紧度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可以发生改变的情况。

2.引导学生回忆固体材料的热胀冷缩,然后对比液体的热胀冷缩。

【探究】3.列举常见液体和温度计量单位,让学生思考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如何变化。

4.在实验室里,学生用烧杯倒入不同温度的水,并使用水银温度计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水的体积变化。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其他可发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5.学生归纳总结温度和液体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讨论实验数据。

【升华】6.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基于分子振动引起的现象。

7.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时由于分子振动增强,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产生热胀。

学生还了解冷却时由于分子振动减弱,体积缩小,密度增大,产生冷缩。

8.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确保他们对热胀冷缩的理解正确。

【拓展】9.学生对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预测。

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10.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11.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以及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体积的变化。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点评。

1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可以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其他实验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13.小组代表分享实验设计或应用场景,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设计或发现。

四、教学评价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填写情况;2.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规律的理解情况;3.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代表的表现;4.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情况。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是在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前一课学生已经熟悉温度计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温度计的正确读数,这对本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探究埋下了伏笔。

由温度计受热液柱会上升,受冷液柱会下降这样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的形成。

通过学生动脑设计实验、动手组装实验器材、有顺序地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逻辑顺序来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并将这样的性质用于解释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科学探究能够提出关于液体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并有顺序地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科学态度、STSE乐于观察和实验,做到实事求是。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探究合作的学习。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能够自主探究、组装实验器材,梳理实验步骤。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魔法瓶、红墨水、热水、冷水学生实验一: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红色的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1。

学生实验二:玻璃瓶、带孔瓶塞、透明吸管、烧杯、油、醋、牛奶、记号笔、实验记录表2。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三种状态,你们知道吗?生:固体,液体,气体。

师:好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液体(板书:液体)。

关于液体你们想了解研究些什么问题?生:液体的形状;体积;流动性;冷和热。

师:你们想研究的问题可真多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研究:液体在遇热和冷的情况下会发生哪些变化,也就是今天我们的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板书: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第一篇: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酱油、醋、油饮料等,记号笔、,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究条件也要受热)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

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

(示课件二)2、小组讨论一下。

(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

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
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的演示实验1、和小助手一起完成演
示实验。

2、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水
在受冷和受热时产生的
不同的体积变化,得出
结论。

仔细观察水在
受冷和受热时产
生的不同的体积
变化,汇报观察
到的现象,得出
结论。

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
方案体会水受热以后体
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
积会缩小,也为下一环
节的自主探究做铺垫。

自主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抛出问题:其他液体有
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呢?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步
骤和注意事项。

3、组织学生自主动手,
分组实验。

4、巡视指导,提醒学生
完成实验表格。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实
验结论。

6、引导学生理解,不能
根据几种液体的热胀冷
缩就得出所有液体都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培养
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1、小组讨论实验
步骤和注意事
项。

2、小组实验,观
察记录。

3、小组汇报实验
情况:我们组是
用什么液体来实
验的实验看到什
么现象说明这种
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
验的基础,这里放手让
学生自主提出实验步
骤,理清实验的思路,
自主动手实验,体会许
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

同时也让学生
明白不能以偏概全,要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拓展延伸,实践应用1、出示一个实验装置,
抛出问题:如果给这个
实验装置标上刻度,它
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温度计的原理
2、出示一张超市的饮料
图片,提出问题:为什
么瓶装饮料都不装满?
引导学生用热胀冷缩的
原理来解释这个问题。

思考汇报。

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解
温度计的原理,思考解
决“瓶装饮料为什么不
装满?”这一问题,加
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的认识,意识到只
要细心观察,认真思
考,就能发现生活中很
多的科学奥秘。

九、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膨胀热涨许多液体(水)
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