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学术”内涵与路径求索
高校教学学术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新探

的实 践 中提 取 出 中心 问 题 , 通 过 使 用 合 适 的学 科 认 识 论 对 这 个 问题 进 行 探 究 , 并将 结 果 应 用 于 实 践、 交流 、 反 思 及 同行 评 价 的过 程 。 “ 教学学术” 意
味着 教师 通 过理 论 反 思 与 以往来 自教学 经 验 的知
一
教 学 学术 是学 术 的重 要 内涵 之 一 , 它 来 源 于 教学实践活动 , 并 通过 理 论 与实 践 的互 动 让 教 学 活 动更 有 价值 和效 率 。教 学学 术 与传 统 专业 学 术 存 在着 重 要 的 区别 。专 业 学术 以知识 发 现 与创 新 为 重任 ; 教学 学术 的使命 则 是 知识 的传承 , 即如 何
机结 合 , 教 师 只有 在 教学 活 动 中进 行反 思 , 并 总结 形 成 正 确 的 教 学 理论 , 才 能 有 效 指 导 和 控 制 教 学 行 为 。著 名 教 育 学 家杜 威 认 为 , 教 学 活 动 本 身 即 内含 反 思性 , 明确 提 出 , “ 教 学 需 要 对 于 任 何 所 依
学术的 实现 和深 入发 展 。
关键词 : 教 学学术 ; 价值 ; 实现路 径 中 图分类 号 : G6 4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 0 8 4 5 ( 2 0 1 5 ) 0 4 — 0 0 5 5 — 0 3
一
、
教学 学术 理念 的来 源 与 内涵
2 0 1 5 年 第 4期
( 总第 2 8 6 期)
旋哼探圣
EDUCATI ON EXPL 0RAT1 0N
No . 4. 201 5
论教学学术的内涵及其发展策略

国内也有很 多学 者在后 来 的研究 中对 教学 学术 给 出定 义 , “ 学 学 术 是 从 学 术 统 合 的 如 教
人 的价 值被严 重 降低 , 生 、 学 公众 和政府 对 高等
教 育和 高 校 教 师 的质 疑 日益 高 涨 。在 此 情 况 下, 当时 的基 金会 主 席博 耶 对 高校 教师 的学术
起 , 使高 校 重 视 科 研 。2 促 0世 纪 8 0年 代 中后
期 , 学研究 的功利 主义 在美 国大学 盛行 , 科 评价 教师 主要 看 科研 成 果 而非 教 学 , 教师 无 法认 真 投入教 学 。在 许 多 大学 中 , 学 成 了可 有 可 无 教 的东西 , 教学 质量 滑坡 , 高等教育 的初 衷—— 育
理论 上对博耶 的教学 学术 思想做 了进 一步推进 ,
还通过学者项 目、 园项 目、 导项 目、 性 和 校 领 学术 专业学会项 目等将教 学学术运动付诸实践 。
二 、教 学学术 的涵义
会 。在过 去 的一 百 多 年 里 , 该基 金 会 作 为 民 间 组 织在 教 学促 进方 面做 了很 多 工作 和研 究 , 对
21 0 0年 6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纺 织 教 育
Te ie Edu ai n xtl c to
J un., 01 2 0 Vo125 . NO. 3
第2 5卷第 3期
论 教 学 学 术 的 内涵及 其 发 展 策 略
刘 毳
( 门大 学 教 育研究 院 , 建 厦 门 3 10 ) 厦 福 6 0 5
l ri ) 用更加 系统 和学术 性 的方法研 究在 学 en n , a g
关于教学学术的价值与路径设计

龙源期刊网
关于教学学术的价值与路径设计
作者: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
美国学者厄内斯特·博耶将学术分为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
其中,“教学的学术”是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传授知识的学术,即传播知识的学术。
“教学学术”的内容不仅仅涉及教学实践本身,还包括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知识和方法创新、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教师成长制度保障和实施策略等层面。
教学学术对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以下价值:(1)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4)满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需要。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可有以下路径:一是树立“教学即学术”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二是建立健全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突破口的职称评审机制;三是构建以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学术多样化发展模式。
摘自《职教论坛》2013年第十八期杨超,张桂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价值与路径设计》。
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

公关世界 \ PRWORLD培育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过程中,高校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尤为沉重,因而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教师团队,是培养出具备极强创造力的学生的有力保证。
因此,高等院校也应当在培养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方面倾注大量的精力,最终促成高等教育的“换代升级”,培养出敢于探索、突破常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一)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学生和教师对数字化工具、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现代高等教育机构需要积极适应和应用新技术,以提供更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首先,数字化转型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机会,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和远程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自由地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创造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其次,技术创新也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
例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行为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但与之相对的是,不同地区和学生群体之间存在资源分配的差距,有些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源。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努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数字化学习的机会[1]。
除了技术引发的变革以外,全球化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机会,高校需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具体而言,全球化意味着学生和教师流动性的增加,学生可以选择到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学习,而教师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国家的机构任教或进行学术交流,这使得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好地满足国际学生的需求,提供跨文化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在此背景下,跨国合作项目、双学位计划和学术交流活动逐渐成为提高学校国际声誉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高校也势必要承担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2]。
基于“教学学术”理论的大学制度构建路径之探析

基于“教学学术”理论的大学制度构建路径之探析[摘要]自1990年博耶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以来,学界就其内涵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并已形成一定的实践成效。
本文从教学学术思想产生的背景展开,探究其理论价值的核心,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以理念更新为前提,学术评价和职称晋升等激励机制为保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抓手。
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施为过渡的大学教学学术制度构建之路径,以缓解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矛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学术大学制度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078-04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前,我国大学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在以学术为中心的大学环境中,在以学术为志趣的大学教师心目中,大学教学失去了原本的学术尊严与地位。
这一现象的产生源自于对学术的狭义理解,认为教学非学术,也源自于高校现行的学术评价和教师晋升制度的影响。
因此,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全面的学术观念,回归教学学术的本真,重拾教学的崇高地位,构建基于教学学术理论的大学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教学学术产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一方面,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大学职能日渐丰富,高等教育系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大学成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栋梁;另一方面,与空前繁荣相伴随的却是高等教育内在的空虚病态、问题杂陈,重科研轻教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社会公信力下降、大学凝聚力减弱、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等矛盾凸显。
鉴于此,时任卡耐基教学基金会主席的博耶认为有必要对公众的批判作出回应,呼吁重新理解大学教师的工作。
他专门撰写了《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1990),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阐释大学教学问题,构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以消解教学同科研之间的矛盾,重新唤起大学对教学的重视。
实践教学路径研究(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路径的内涵、现状、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对实践教学路径进行研究。
二、实践教学路径的内涵实践教学路径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是指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是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内容。
3. 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是指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如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实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是指对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改进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三、实践教学现状分析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3.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4.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实践教学路径优化策略1.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李治国;李学锋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3(000)033
【摘要】本文从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介绍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梳理了设计教
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教员的专业化发展。
【总页数】2页(P240-241)
【作者】李治国;李学锋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基础基地,长春 130022;空军航空大学基础基地,长春 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
【相关文献】
1.融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社会语境和实践路径
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基础、现实选择与实践路径
3.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理论基础
与实践路径4.构建中国抗疫方案群众之维:理论基础、价值功能与实践路径5."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基础、现实选择与实践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学术的学术本质及其发展路径

教学学术的学术本质及其发展路径①李志河1,忻慧敏1,王孙禺2,王瑞朋3(1.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2.清华大学,北京100084;3.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摘要:教学学术理论与大学功能的完善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
在辨析教学、卓越教学、学术与教学学术等概念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需要明确教学学术的根本性质。
教学学术有着教学属性与学术属性: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式与手段,教学学术体现了学术研究应有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彰显了教学工作者的学术尊严感和荣誉感;教学学术的根本性质是学术。
教学学术存在于各类学术活动中,在知识、研究、交流等方面体现出了与其他学术的区别。
为了深化教学学术本质,应该着重加强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的联系、推动教学学术成果公开化、采取新型教学学术评价模式、强化教学学术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教学学术;学术本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反思;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85(2020)06-0069-08DOI :10.16697/j.1674-5485.2020.06.011收稿日期:2020-03-03①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评价体系研究”(BIA180202)。
作者简介:李志河,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忻慧敏,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生;王孙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瑞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教学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学术是教学的学术性体现程度最高的一种教学水平。
教学学术可以在多个方面提高教学活动的地位,并且促使大学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工作,从而有利于凝聚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功能,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高校核心工作。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博耶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并对发现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学术和教学学术进行了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学学术”内涵与路径求索一、“教学学术”的提出背景与内涵特征“教学学术”的概念是1990 年美国教育家、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 ErnestL,Boyer) 针对美国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本科生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而提出的。
他在《学术水平反思: 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中对学术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
他认为,学术意味着从事基础研究,但一个学者的工作还意味着走出单纯的问题研究,寻求问题间的相互联系,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桥梁,并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1]。
由此,他提出要扩大学术的内涵,即探究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
探究与应用学术是大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综合的学术是形成学科间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而教学学术则是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
如果没有教学,知识的连续性就会中断,人类知识的积累就会面临削弱的危险。
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所以“要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新的地位,以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2]。
由此观之,教学的学术性意味着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创造和扩展知识: 教师的教学既是在培养学生,又是在造就学者。
教学学术包括: 有效地呈现学科知识,根据一定目的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使学科知识对学生来说更易接受、更有意义地掌握。
博耶从更高的层面对大学教学进行了学术定位,有助于人们扭转头脑中固有的传统大学教学观( 冯军,2010) 。
教学学术思想一经提出,就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继任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李·舒尔曼认为: 凡是能被视为学术的活动,都应该至少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即公开的,能够面对批判的评论和评价,并能够与所在学术圈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使用。
“教学像其他形式的学术一样,是一种成果,它的显露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过程。
当教师将工作公开、接受同行评价和批评,并与所在专业社团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时,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己的工作,这时教学就变成了教学学术。
”[3]在他看来,教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学术,必须基于两点: 一是从过程上说,实践教学学术的过程和科研的过程是一样的,也必须经过问题的选择,查找与问题有关的相关资源,(期刊发表,先,发后付)(企/鹅号:二6②1五④二肆o玖)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这一方案,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全过程。
所以,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探索的过程。
二是从本质上来说,教学学术研究也同其他科研一样,具有将成果公开、交流、评价和建构的特点[4]。
卡罗琳·克莱博( Caroline Kreber) 认为,教学学术是教师生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可见成果。
对教与学的研究被视为教学学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学术是优秀的教学,由教学奖励或在教学评价上获得杰出评价来证明; 教学学术和学术性教学相似,将教育理论和研究运用于实践中的学术性取向[5]。
其实,教学和科研工作难以均衡发展,本科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国。
在当下的大学,由于教师对“学术”内涵的理解过于褊狭,往往将传播知识的教学与科研或社会服务相对立,没有把教学上升到“学术”的层面加以理解,教学责任也未能得到应有重视,教学的启发性、探究性、创新性不强,也直接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
尽管国内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质量工程”,但是,人们在现实中仍可发现,由“点”上出成效、有特色的“亮点”工程,往往是由一些基础较好的重点校、优势学科通过资源重组、集成优势建设而成,某些原本基础薄弱的学校、学科则基本维持不变。
学校层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很高,但教师的认同度、普遍参与率却较低。
多数高校的政策制度导向不变,整个社会的语境不变,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差甚远。
只有以教学学术的理念来统领教学改革的思想,使重视教学、提高质量的观念首先植根于人们头脑,才能将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从而构建起系统全面的本科教学质量话语系统和保障体系。
二、“教学学术”的主要内容赖斯( R Rice) 在谈到教学学术时,认为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概括的、综合的能力,其次是教学法知识,第三是学习的能力,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国外还有学者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主要包括: 熟悉本学科领域的有关教学理论及文献资料,教与学并重,对教学理论及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交流对教学的理论认识与教学实践经验。
看来,国外学者主要从教学学术的外延来解读教学学术的内涵。
在国内,有学者将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定义为: 大学教师在其学科领域进行教学时通过教学研究、合作交流、反思实践等活动表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应用的能力。
还有学者认为,教学学术包括成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持续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也有学者根据学术是系统而专门的学识和知识的观点认为,教学学术是关于教学的系统而专门的学识和知识,既可以成为教师获得和运用的公共资源,也可以成为教师拥有和促进其有效教学的个体资源,它是与教学有关的特殊的学识和知识。
教学学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教学学术表现在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产生可以证实和被同行评论的重要影响或成果[6]。
究其本质,教学学术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活动,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确立、教学情境的设计都离不开教师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学术的研究,与分属不同专业学科的专业学术( 科研) 不同,它一般做的是跨学科的研究; 与大多是理论研究的专业学术不同,它更多侧重于具体的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应用性、实践性研究; 不一定非要强调学术的高深性,但却更多地强调教学的实践性。
它必须是优秀的学术性教学,通过教学的积累、反思、改进,让大学教师自觉地、更好地传播本专业高深知识,生产的是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方法的知识等具有普适性的成果,诸如: 反思性的论文、教学讨论、课件、出版的相关教材、发表的文章和专著、研究计划、教学调研报告、教改课题等。
教学学术,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它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创造知识的过程,在传授知识中创造知识; 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并对教学内容或学科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呈现以帮助学生成长; 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以研究性为主,如教学讲座、教学学术会议、教学研究活动、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等;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强调教师应富有教育知识、(期刊发表,先,发后付)(企/鹅号:二6②1五④二肆o玖)充满问题意识、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师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能与学生进行相互激发的交流互动。
教学后,教师必须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各方面进行理性反思( 彭春妹, 2010) 。
三、“教学学术”的路径求索当教学成为学术,教学也就将从传统简单的知识传递活动转变为一个复杂的、具有丰富内涵和无限探究疆域的学术领域。
大学教学活动也将从建诸于经验之上的简单操作性活动转变为建诸于科学之上的复杂性学术活动。
对教师来说,需要探究、分析教学和学习的性质,需要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来理解和应对课堂教学情境,需要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已知的关于学生学习的知识,需要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改造和扩展知识[7]。
这不仅赋予了大学教学活动复杂的内涵和宽广深远的探究空间,而且还赋予了大学教师进一步探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和权利。
当教学成为学术,教学就成为一种需要运用高超智力的学术工作,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引起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都需要仔细研究。
正如舒尔曼所说的那样:“将教学视为学术的一种,就要不仅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而且要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
”这种对教学活动性质认识的转变对大学教学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教学地位、解决教学科研矛盾的功利目的,更重要的是它为大学教师深入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大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第一,重新认识大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内涵。
教学学术赋予了大学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了学生以及学生的“学”所应有的地位。
当教学成为学术,大学教师将既是教学的探究者也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关系者,大学教师不仅应研究自己的教,还要更多地关注、研究学生和他们如何“学”。
教学质量建设的理念将发生根本变化,简单地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和加大物质建设投入力度并不一定能直接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能更主要地在于大学教师探究教学、改革教学的结果。
当教学成为学术,质量建设不再停留在严格管理和物质建设上,而是需要深入到教师和课堂教学的层面,教师将成为教学质量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核心主体,课堂教学将成为质量建设的重要阵地。
这样,大学教学质量建设的主体将从外部主体走向内部主体,质量建设标准将从外在形式标准走向内在内涵式标准,质量建设的控制也将从教学外部控制转化为教师内部控制。
第二,提升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
与传统的以知识发现和知识整合为特征的学术活动不同,教学学术涉及教师自身发展、教学目标、师生关系、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等复杂因素。
教学学术的评价应不同于传统的学术评价: 传统的学术评价将学术等同于研究,研究等同于“公开发表”。
教学学术的表现形式要丰富得多,因此,其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
布莱斯顿等人认为教学学术的内容应该包括:学术活动、未发表的学术成果和发表的学术成果。
其中学术活动包括: 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研发新的教学大纲,考查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试卷命题,开列课程参考书目清单,开发新的课程等。
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包括: 向同行发表关于新教学手段的演讲,实验新的教学方法,开发新的学生评价方法,就课程难点设计作业等。
发表的学术成果则包括: 针对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学实验的成果发表等。
只有将教学学术与传统学术置于同等的地位予以认可,才能真正推动教学的专业化,进而形成“教学共同体”。
“教学共同体”能够有效地通过辩论和批判积累教学知识、深化教学知识、创新教学知识。
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学术研究,形成一系列的成果,最后可以将知识内容积累为精品课程群,精品教材集,视频公开课,教学成果奖系列内容等; 教师也可以申请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 与此相应的,还要通过教师、成果的和谐匹配,加上先进的理念作先导,清晰的保障制度作配套,建立国家级、省级示范中心,创新实验区等等[8]。
第三,加强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
教师要由被动简单地参与教学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创造教学,由教学的被研究者变为教学的主动研究者。
大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和长期积累的知识,对教学进行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和创造性的教学,由教学的执行者和局外人转变为教学的创造者,以学术魅力、人格魅力全身心地融入和展现于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