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主导) (1)个体 领导者、宣传工作者、思想工作者、教师、家长 等 (2)群体 正式群体:政党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 行业协会等 非正式群体: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工厂、农 村和街道)、各种业余文艺、体育团体等
2、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实施
实施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 实施阶段中心工作是开展好各种教育活动, 完成受教育者由思想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 的转化 这种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马列理论学 习活动、义务劳动、社会政治生活、公益 活动、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文体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
3、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依据一定的标 准,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实际效 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的活动
C、行为: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 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 客观内容 第一,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在标志。
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客观内容。 第三,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
接任务。
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因论” ( “内因论”或 “外因论” ,而是 “两因论” :) a.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 b.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 互作用的产物,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 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 过程。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及基 本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 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 使受教育着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 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 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ppt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ppt课件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内容提要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基本理论。本章从分析思想品德的结构 入手,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和规律;在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 要素、基本环节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 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讨论思 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 是由教育者(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 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
• 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是指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和思 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介体,综合教育环体,对受教 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 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 人的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 作用的产物。因此,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与发展过程是内在转化过程与外部制约过 程的辩正统一。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影响,以及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它主要包含在矛盾冲突中定向引导的规律、迂回曲折中发展的规律和层次递进的规律等三大规律。

只有在遵循其客观规律性的前提下,才能确定适当的目标和任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process that educators exert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educated and the educated accept the educational influences. The process mainly contains three laws: the law of directional guide among contradictions, the law of development in a tortuous way and the law of stratified progression. Only in complying with the premise of objective laws can we determine suitable objectives and tasks, choose proper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realize the scientific style and modern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ws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使之同向发挥 作用的规律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 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要求与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之间保持一种动态 平衡的关系。
• “适度张力规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基本矛盾的反映,揭示了教育过 程中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 展之间的本质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和 具体矛盾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 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这一规律揭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 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的一个规律。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 用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大方 面的影响: 一是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觉影响 二是社会环境的自发影响
张耀灿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探析》中的观点:
1、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 2、具体规律——双向互动律、协调控制律和内化外化规律 3、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 ——主导性与多样性规律 ——社会化规律 ——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
罗洪铁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的探讨》中的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一)内化规律 1、内在需要驱动律 2、主体素质支配律。 3、教育方法影响律。
(二)外化规律 1、主观精神参与律。 2、外在环境制约律。 3、内化外化反复律。 (三)反馈检验规律 1、交互整合律。 2、协调控制并存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驱使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2.联系: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个人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个人的品德及其行为表现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

思想品德结构•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是思想品德的核心。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客观内容。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1、内在矛盾转化过程。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内在矛盾转化过程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先导)。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催化剂)。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关键)。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内在条件)。

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外在表现和综合)。

品德的心理结构间的关系•道德认识在道德行为中起定向作用,道德感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感结合在一起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了道德动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概略地加以分析,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是由基本矛盾及其制约下的诸多具体矛盾所构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以具体表述为: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说它是基本矛盾呢?首先,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实际的思想品德表现总是同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有距离,不那么协调。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逐步缩小这一距离,使两者协调起来。

没有这一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就不需要存在了。

其次,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

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分析这个矛盾,弄清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哪些方面不符合社会要求,不符合的程度,然后才能确定内容,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与社会品德要求由不适应到基本适应,这可以看作是一次教育过程的完结。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人的思想也会产生一些新特点,两者又会出现新的不平衡,这时思想政治教育又开始新的过程,发展到新阶段。

正是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这个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矛盾,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介体的矛盾、教育介体与受教育者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可以看作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体表现,它们的解决都服务于基本矛盾的解决,都是为了使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意识和实践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

这些具体矛盾主要有: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不一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一般是通过教育者传达给受教育者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学时数:54学分数:3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理论和管理理论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为学生以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做必要的准备。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阐明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本专业的青年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政治觉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

(二)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去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种种现象。

(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技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二、思想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矛盾(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定三、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一)特点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一、马恩列对思政教育的历史考察(一)马恩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二)列宁对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我党思政教育的历史回顾(一)初创阶段(二)形成阶段(三)成熟阶段(四)发展阶段三、我党思政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主要教训(一)优良传统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一)地位的确立(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宏观上的功能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揭示了思想形成、发展的根源(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理论揭示了思想意识的复杂性和能动性的的实质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灌输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揭示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二)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来源的实质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社会关系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四、辨证法是实施思政教育的科学武器(一)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原理(二)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三)关于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原理(四)关于一般与个别辨证关系的原理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反对错误的思想趋向(一)坚持唯物史观,反对精神万能论和精神无用论(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对空想论和机械论(三)坚持人的本质的理论,反对人的本性自私论(四)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左”与“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一、思想与行为(一)思想及其表现形式(二)行为及其分类(三)思想与行为的关系二、内化和外化(一)内化及其基本环节(二)外化及其制约因素(三)内化与外化的关系三、疏通和引导(一)疏通与引导的基本含义(二)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关系四、教育与管理(一)教育与管理的含义(二)正确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五、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一)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含义及主要形式(二)正确处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宏观环境(一)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二)社会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微观环境(一)家庭环境(二)学校环境(三)单位环境(四)社区环境(五)传媒环境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含义(二)优化外部环境(三)优化内部环境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一、正确认识教育对象(一)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重要性(二)把握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三)分析教育对象的基本方法二、教育对象的结构(一)教育对象的系列(二)群体教育对象层次(三)个体教育对象的层次三、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二)青年的特点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依据(一)制约教育目标的条件(二)思想政治教育受两方面限制: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人们的思想实际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近期目标(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四)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一、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一)思想政治品德及其结构(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根本依据(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直接依据(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现实依据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一)方向原则(二)求实原则(三)民主原则(四)渗透原则(五)层次原则(六)激励原则(七)主体原则(八)示范原则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一、教育主体及教育主体功能(一)教育主体的含义(二)教育主题的功能二、主体在教育结构中的地位、类型(一)地位(二)类型三、教育主体素质的提高(一)教育主体素质提高的必要性(二)教育主体素质提高的方法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的选拔与管理(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的选拔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一、概述(一)方法及方法论(二)研究方法要注意的问题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一)开辟多渠道(二)寻找新载体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必要(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要求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原则(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原则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种类第十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一、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一)树立科学的党的领导观念(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二、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一)始终坚持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地位(二)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三)善于依靠群众组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提高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水平(一)加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案例入手,讲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再用所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课件
第二,建立和谐的教育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和谐 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二)信息交流阶段 在信息交流阶段,教育者 向受教育者主动传递社会 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念、 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受 教育者通过自身思想、心 理的矛盾运动,对教育者 的教育活动做出反应,有 选择地学习、接受这些内 容。 (三)理论内化阶段 受教育者在外界环境影 响下,在教育者有目的、 有计划传递的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信息的引导下, 自主学习、自主选择、 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个 自主建构的过程,就是 理论内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各要 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就是科学 揭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与教育引导规律。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政治品质、道德人格
和法制意识四大方面。
思想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 集中体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思想政治素 质中处于核心地位。 政治品质即政治素质,是指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 成比较稳定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政治行为,是人们从事社 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内在条件,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 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修养的综合表现。 道德人格是指人格的道德规定性,它是一个人内在的道德 素质和外在的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道德形象以及道德影响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法制意识,主要指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内在领悟及领悟到的 感觉、知觉、观念、态度和情感等心理因素,体现的是社 会主体对法和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感受和认知把握状况。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实施
实施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 实施阶段中心工作是开展好各种教育活动, 完成受教育者由思想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 的转化 这种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马列理论学 习活动、义务劳动、社会政治生活、公益 活动、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文体活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
3、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依据一定的标 准,运用测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的活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和公平的环境里, 他学会真实和公平。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里,他 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信任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爱的环境里,他学会 他居住的地方是个美好的地方。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静的环境里,他将心 灵平静地活着。
你的孩子生活在 什么之中呢?
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及基 本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 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 使受教育着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 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 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 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 的流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活动 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儿童教育专家多萝茜·洛·诺尔特在1954年发 表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孩子从他们的生 活中学习》,鼓舞普天下的父母对孩子传达有 关安全、自我价值、包容、诚实、尊重、耐心 等亲情。这首诗是这样的: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里,他学会 指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对的环境里,他学会 打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的环境里,他学会 忧虑。 如果孩子生活在怜悯的环境里,他学会 同情
(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以及近 期的思想品德状况; 目标的针对性、明确性、可行性、以 及分清目标的轻重缓急。
(3)拟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构思轮廓 设计细部 (4)优选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价值标准:在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最能对症下 药地实现所定目标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 总体最优标准 最优损益平均值标准
B、思想:包括政治观、世界观(在思想品德结 构中处于最高层次)、人生观、道德观等,是 思想品德的核心。 思想是联结心理与行为的纽带,制约着心理发 展的内容和方向,支配着人的行为。 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它受制于一定的 社会关系,又为一定社会关系服务。 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政治品德的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思想政治品德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制约过程是 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决定作用和人对社 会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而构 成的双向互动过程。
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这个家庭就 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老师唾弃, 这个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 被父母和老师同时唾弃,这个世界就是 他的地狱。 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 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 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有何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属于基础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 学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其特殊 的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去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实现一个个目标的动态持续发展过 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是探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的本质和规律的基本理论,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的理论基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科学依据。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 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如果环境影响和教育影响一致或比较一致,教 育影响就会受到强化,其有效性就会得到提高; 反之,教育者所传授的社会客观要求的份量就 会减轻,就会造成受教育者在选择社会行为规 范时的矛盾和困惑,使之采取“随大流”的策 略而置社会要求于不顾。 解决这类矛盾,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出 努力,又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第一,人格因素引发的矛盾 第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 解决这一类矛盾,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 育者的人格修养,改善工作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 行为之间的矛盾 第一,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 之间的不一致 第二,社会要求与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 第三,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完成这些要 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不一致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 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 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 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 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的产物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 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1)主体内在的诸要素之间的 矛盾运动 (2)一定社会要求与原有的思 想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
(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 据 (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 终,推动着它的发展 (3)它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 他具体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
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要求之间的 矛盾
第一,教育者由于自身经验、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以 及思想觉悟水平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 或者片面理解甚至曲解社会要求。 第二,教育者内心并不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 要求而例行公事式地开展教育活动。 解决这一矛盾,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觉悟,使他们更好 地认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要求;二是通过各种途 径提高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更新观念, 使他们能正确把握社会要求。
C、行为: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 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 客观内容 第一,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在标志。
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客观内容。 第三,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
接任务。
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不是“一因论” ( “内因论”或 “外因论” ,而是 “两因论” :) a.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 b.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交 互作用的产物,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 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 过程。
第一节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 程及规律
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1、思想品德的涵义:是人们在一定 的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行 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 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 和。
2、思想品德结构 (1)含义:构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2)构成要素: a、心理: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 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基础因素。任何人的思想政 治品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形式基础之上 的。 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发端; 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心理也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主导) (1)个体 领导者、宣传工作者、思想工作者、教师、家长 等 (2)群体 正式群体:政党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 行业协会等 非正式群体: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工厂、农 村和街道)、各种业余文艺、体育团体等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 解思想品德结构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 的过程及规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的要素、阶段、环节和特点;能联系实 际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进 行分析和阐述。 教学重点与难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 矛盾和规律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 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 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 品德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和 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相统一的过程。
2、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依托) 3、教育介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 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 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定社会所要 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各 种方式与手段(纽带)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1.制订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一是“广”,围绕特定目标或问题所获取的思 想信息,相对的全;二是“准”,制订方案所 需要的思想信息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三 是“精”,有序的、有系统的、高质量的思想 信息;四是“快”,及时有效的思想信息。 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教育者首先必须要具备明 确的信息观念,要加强调查研究,要对收集的 信息进行研究,掌握思想信息处理的科学程序。
1、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
影响下人们内在的知、情、信、意、行等要素辩证运动、 均衡发展和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 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五 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 辅相成的。知是情、信、意的基础,是行为先导;情是 知、信、意的催化剂,是行的推动力;信是知、情、意 的综合,是行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思想品德的形 成发展的关键;意是知、情、信的必然体现,是行的杠 杆,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条件;行则是知、情、 信、意的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和一般结果,是进一步强 化和巩固知、情、信念的基础。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 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 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 长期性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 盾与规律 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一)基本矛盾:一定社会的思 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 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说它是基本矛盾呢?
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先导)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催化剂)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