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集应激
生理习题集20150312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负反馈2.新陈代谢3.兴奋性4.反馈5.阈值6.反射7.内环境8.稳态9.神经调节二、选择题【A型题】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A.细胞的生命现象B.器官的功能活动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D.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2.下列各生理活动研究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D.基础代谢E.基础代谢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A.兴奋B.生长发育C.新陈代谢D.传导性E.应激性4.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A.兴奋性B.新陈代谢C.适应性D.应激性E.生殖5.有关兴奋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性是一切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B.只有可兴奋组织才有兴奋性C.兴奋性的高低可因组织细胞的不同而不同D.兴奋性的高低可用阈强度来衡量E.兴奋性的高低与阈值的大小呈反变关系6.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A.反射B.反应C.阈值D.刺激E.反馈7.在一定时间内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是A.阈刺激B.阈强度C.阈电位D.阈上刺激E.最大刺激8.阈值越大,说明组织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9.乙酰胆碱使心脏跳动减弱,减慢等现象属于A.兴奋B.抑制C.反射D.反应E.适应10.机体内环境指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淋巴液D.关节腔液E.消化液11.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12.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1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B.正反馈调节C.反射D.适应E.负反馈调节14.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A.突触B.中枢C.效应器D.传入神经E.传出神经15.破坏蛙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下列何种现象将消失A.兴奋B.反应C.兴奋性D.反射E.抑制16.破坏蛙的脊髓,用1%硫酸滤纸片刺激蛙腹部皮肤,搔扒反射消失,其原因是A.感受器受损B.中枢受损C.效应器受损D.传入神经受损E.传出神经受损17.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组织2、组织行为学二、单选题: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 ).A、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B、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C、个体的活动D、个体与群体的关系2.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考查组织行为学,它实际上是( ).A、以生产任务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B、以作业流程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C、以先进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D、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 ).A、系统分析方法B、比较分析方法C、控制方法D、逻辑推理方法4.按照组织行为学的观点,组织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因素是( ).A、人B、材料C、资金D、技术5.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团队6.梅奥(Mayo)等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其结论构成了管理中的( ).A、科学管理原理B、组织管理学说C、行政管理学派D、人际关系学说7.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三、多选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A、实用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调查法B、面谈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5、假如你是部门经理,在观察,考核和评价新员工的行为,表现和能力时,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A、察其与人沟通和打交道的效果B、看其相貌身高C、研究其递交的工作报告D、看其日常工作表现E、观察其主持某项活动时的表现四、判断改错题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2、正式组织是人为设计的,非正式组织是自发形成的.( )3、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
()4、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它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等。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选择题1、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态度而划分的群体,叫 D 细分A:地理变量B:人口变量C:心理变量D:行为变量2、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消费品可以分为ABCDA:便利品B:选购品C:特殊品D:非寻求品3、企业决定所使用的分销方式,一般的选择有ABD 。
A:普遍性销售B:选择性销售C:中间商销售D:独家经营4、消费者行为具有(ACE )的特点A 多样性B 专业性C 可引导性D 引申性E 复杂性4、下列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行为主义范式的说法,正确的有(C)A、强调消费行为的主观性和象征性B、强调消费者行为的理性C、其价值在于可以改变或维持消费者行为D、其价值在于可以洞察、理解消费者行为5、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A )A.习惯型B.冲动型C.疑虑型D.理智型6、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按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属于人类最高级需要的是(D )A.自尊的需要B、他人实现的需要C、自我表达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7、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 A )A.刺激的泛化B.刺激的辨别C.刺激的强化D.刺激的重复判断题4、有些商品永远都是非寻求品对5、在有些情况下,同一个产品既会被定义为工业品又会被定义为消费品对6、在今天的市场上,一个企业不可能服务所有的客户对7、人口密度属于人口变量细分市场错(地理因素)8、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学科为基础. (错)名词解释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市场产品定位市场细分简述1、简述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2、消费者市场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的原则有哪些?第二章消费者研究1、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意识过程2、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弗洛伊德B:华生C:马斯洛D:冯特3、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消费者研究中的()方法A:实验法B:投射技术C:访谈法D:观察法4、实验法有以下两种形式:()A:现场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人为实验法判断1、从事任何研究项目,首先应全面搜集与此项目有关的第二手资料2、投射技术属于定量研究3、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华生4、观察法一般适用于行为发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里5、最早从事消费心理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1C; 2D; 3B;4BC;1对;2错;3错;4错; 5对名词解释1、能力2、实验法3、投射技术4、访谈法简述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方法有哪些?4、第二手资料的来源主要有哪些?第三章消费者的感知选择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麻醉生理学习题集

麻醉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3、自身调节4、应激反应二、填空题1、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组织液两部分。
血浆量约占体重的( 5% ),组织间液量约占体重的( 15% )。
2、内环境特点( 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3、稳态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4、人体功能的稳态有赖于()、()和()来实现。
5、各种麻醉手段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的活动来实现。
三、简答题1、学习麻醉生理学的目的是什么?2、麻醉生理学的内容是什么?3、人体内环境作用是什么?4、内环境稳态意义是什么?5、内环境稳态如何维持?6、何为稳态的调节?7、稳态的调节方式有哪些?8、手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有哪些?9、应激反应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是指机体内围绕在各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因它居于机体的内部,为机体的细胞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而得名.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各种成分等)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3、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能对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所以称为自身调节。
4、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对一系列有害刺激作出的保护自己的综合反应,又称适应综合征。
三、填空题1、5%、15%2、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神经、体液、自身调节5、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四、简答题1、学习麻醉生理学的目的是什么?答:是研究生理学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麻醉和手术对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影响的科学。
2、麻醉生理学的内容是什么?答:与麻醉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适当深化与拓宽。
3、人体内环境作用是什么?答:为细胞提供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接受细胞排出的代谢产物,为细胞的生存提供必需的理化条件。
病理生理学习题 应激

第六章 应 激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 )。
A畅特异性全身反应 B畅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C畅代偿性反应D畅病理性反应 E畅生理性反应2畅各种不同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是( )。
A畅几乎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B畅几乎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C畅决定于应激原的特异性反应 D畅完全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E畅完全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3畅下列变化哪项为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A畅心率减慢 B畅腹腔内脏血管扩张 C畅支气管收缩,口径变小D畅促进糖原合成E畅血液重新分布4畅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
A畅下丘脑 B畅蓝斑 C畅杏仁体 D畅室旁核 E畅延髓5畅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
A畅蓝斑 B畅黑质 C畅海马 D畅室旁核 E畅杏仁体6畅应激时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减少?( )A畅抗利尿激素 B畅胰岛素 C畅胰高血糖素D畅催乳素E畅内啡肽7畅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 )。
A畅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抵抗和适应反应B畅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快速动员期C畅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D畅有害刺激使机体的自稳态破坏E畅应激的负反馈,表现为全身适应性反应8畅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
A畅去甲肾上腺素 B畅胰岛素 C畅肾上腺素D畅醛固酮E畅糖皮质激素9畅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的特点?( )A畅炎症、免疫反应减弱 B畅糖皮质激素起主要作用C畅持续时间长 D畅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E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10畅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特点?( )A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B畅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儿茶酚胺 05第一部分 习 题 集C畅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 D畅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E畅胸腺增生,淋巴结肿大11畅应激时内啡肽升高与下列哪种物质相关?( )A畅生长素 B畅胰岛素 C畅肾上腺素D畅去甲肾上腺素E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2畅应激时下列哪一种蛋白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A畅C-反应蛋白 B畅纤维蛋白原C畅热休克蛋白D畅铜蓝蛋白E畅白蛋白13畅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畅抗出血 B畅修复受损蛋白质C畅抗感染D畅抑制蛋白酶作用E畅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14畅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基本变化是( )。
病生课后习题

病生课后习题1、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叙述:DA.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B.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C.条件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D.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E.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2、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可以表现为:ABCDA.两者相互对立B.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C.影响疾病的转归D.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E.两者互为因果1、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只能缓冲挥发酸,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只能缓冲固定酸。
2、血液缓冲系统可以缓冲所有的酸和碱,其中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最重要。
3、酸过多时,肾通过泌NH4+及重吸收HCO3-,使HCO3-在细胞外液的浓度有所恢复。
1. 抽取的血液标本,如未与空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将受影响?EA.SBB. BBC. AGD. BEE. AB2. 反映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CA.SB B.AB C.BB D.BE E.AG3. AB﹥SB表明可能有:B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高AG 代谢性酸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4. 完全代偿性酸或碱中毒时,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应为:CA.30/1 B.25/1 C.20/1 D.15/1 E.10/1多选题5. 酸碱指标中不受呼吸因素影响的代谢性指标是:ADEA.SBB. ABC. BBD. AGE. BE6. 动脉血pH=7.35-7.45时,有以下可能:BCD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酸碱平衡正常C.完全代偿性酸(碱)中毒D.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pH相消型)E.混合性酸中毒7. SB高于正常可见于BC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酸碱平衡8. BE负值增加可见于AD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酸碱平衡1.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BA. 休克B. 持续大量呕吐C.急性肾功能衰竭C. 长期不进食 E.严重腹泻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DA.糖尿病B.CO中毒C.严重饥饿D.肠瘘E.水杨酸中毒3. AG正常型代谢型酸中毒常见于 AA. 腹泻B. 幽门梗阻C.严重肾功能衰竭D. 饥饿E. 严重贫血4.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AA.减弱B.先减弱或增强C.增强D.先增强后减弱E.以上不都是多选题5.细胞外液[H+]增加后,经血浆和细胞内的缓冲代偿调节,其结果是ABCDEA.HCO3-及其它缓冲碱不断被消耗B.SB、AB、BB降低C.BE 负值增大D.pH降低E.血K+增高6. 酸中毒时,肾的代偿调节作用表现为ABCDA.加强泌H+及泌NH4+B.加强HCO3-重吸收C.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D.尿中酸和NH4+排出增加E.代偿作用快,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病例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30, PaCO2 20mmHg, HCO3- 16mmol/L, 血Na+ 140mmol/L, CL- 104mmol/L有无酸碱失衡?答:pH 7.30小于正常范围,为酸中毒,有酸碱失衡为什么PaCO2也会下降?答:HCO3-为16mmol/L小于正常范围,即AB小于SB,机体通过呼吸代偿导致PaCO2继发性下降有无AG的变化?答:该患者为糖尿病,有严重的代谢障碍,其AG=Na+-(Cl-+HCO3-)=20大于正常范围,即为AG升高型代酸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1.根据pH变化,判断是酸或碱中毒;2.根据病史和原发性失衡判断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3.根据代偿情况可判断是单一性还是混合性酸碱失衡(代偿公式)1.某溺水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20,PaCO2 10.7kPa (80mmHg),HCO3- 27mmol/L,可诊断为BA. 代谢性碱中毒B.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C. 代谢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2.某肺心病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血气分析结果:pH 7.33,PaCO2 9.3kPa(70mmHg),HCO3- 36mmol/l,应诊断为 D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3.一严重腹泻患者,血气测定结果如下:pH 7.31,PaCO2 4.6 kPa(35mmHg),HCO3- 17mmol/L,Na+ 140mmol/L,Cl-112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A.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4.某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CpH 7.49,PaCO2 6.4kPa(48mmHg),HCO3-36mmol/L,可诊断为A.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B. 代谢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第六章发热1. 关于发热本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超过散热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2. 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B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促进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刺激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E加速分解代谢使产热增加3. 下列哪种物质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的主要污染物? AA.内毒素 B. 外毒素 C. 血细胞凝集素D.螺旋体 E. 疟色素4. 发热患者最常出现:AA.代酸B.呼酸C.混合性酸中毒D.代碱E.混合性碱中毒多选题5. 过热见于:ABCDA.广泛鱼鳞病B.甲状腺功能亢进C.先天性汗腺缺乏D.中暑E.剧烈运动7. 发热高峰期的特点是:BCDA.寒战加重B.皮肤发红C.皮肤干燥D.自觉酷热E.大量出汗8. 发热时下列哪些情况时应及时解热:ABDEA.体温超过40℃B.心肌劳损C.恶性肿瘤D.心肌梗死E.妊娠晚期妇女9. 下列属于机体发热激活物的是:ABDEA.细菌B.病毒C.内皮素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第七章1、有关G蛋白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CA.G蛋白是指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家族B.G蛋白是由αβγ亚单位组成的异三聚体C.Gα上的GTP被GDP取代,这是G蛋白激活的关键步骤D.小分子G蛋白只具有G蛋白α亚基的功能E.G蛋白偶联受体由单一肽链7次穿越细胞膜2、桥本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E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C.Gs含量减少D.刺激性TSH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E.阻断性TSH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3、下列关于细胞信号转导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CA.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作用B.细胞受体有膜受体和核受体C.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属于核受体D.细胞内信使分子能激活蛋白激酶E.信号转导过程是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构象、活性或功能变化来实现的4、迄今发现的最大受体超家族是:AA.GPCR超家族B.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C.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家族D.离子通道型受体家族E.PSTK型受体家族5、霍乱毒素干扰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的关键环节是CA.促进Gs与受体结合B.刺激Gs生成C.使Gsα处于不可逆激活状态D.使Gsα处于不可逆失活状态E.cAMP生成增加6、重症肌无力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BA. Ach分泌减少B. 体内产生抗n-Ach受体的抗体C. Na+通道障碍D. 抗体与n-Ach受体结合E. Ach与其受体结合障碍7、肢端肥大症的信号转导异常的关键环节是DA.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过多B. 生长抑素分泌减少C. Gi过度激活D. Gsα过度激活E. cAMP生成过多8、下列关于家族性肾性尿崩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 由遗传性ADH受体及受体后信息传递异常所致B.属性染色体连锁遗传C. 基因突变使ADH受体合成增多D.患者口渴、多饮、多尿等临床特征E.血中ADH水平升高多选题9、下列哪些信息能够被细胞膜受体感知:ABDEA.某些激素、神经递质B.某些外源性药物或毒物C.血流切应力变化D.细胞代谢物E.细胞间粘附10、下列哪些因素可促进肿瘤的发生?ABCDEA.生长因子产生过多B.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C.RTK的组成型激活突变D.小G蛋白Ras自身GTP酶活性下降E.TGFβⅡ型受体突变及Smad4的失活、突变或缺失第八章1、CDK的中文全称是:BA.周期素B.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D.泛素E.细胞因子2、细胞只能沿G1→S→G2→M方向推进而不能逆行称为细胞周期的:AA.单向性B.阶段性C.检查点D.细胞微环境E.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3、细胞外信号、条件等构成了推进细胞周期的:DA.单向性B.阶段性C.检查点D.细胞微环境E.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4、大多数肽类生长因子属于:CA.细胞周期的驱动力改变B.增殖抑制信号C.增殖信号D.肿瘤E.CDK活性增高5、细胞周期检查点检查的是:CA.单向性B.阶段性C.检查点D.微环境E.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多选题:6、与细胞周期驱动力有关系的是:ABCA. cyclinB. CDKC. CDID.checkpointE.以上都无关1、凋亡细胞的清除是指已经凋亡的细胞:DA.经肾脏排出体B.经肝脏灭活C.经水合酶水解D.被邻近的吞噬细胞吞噬E.以上都不是2、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是:CA.溶酶体破裂B.染色质边集C.形成凋亡小体D.线粒体嵴消失E.细胞肿胀3、关于p53基因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 A.p53基因突变可促进细胞凋亡B.p53基因编码的蛋白是DNA结合蛋白C.p53蛋白负责检查DNA是否损伤D.p53蛋白可启动DNA修复机制E.p53有“分子警察”的美誉多选题4、细胞凋亡的主要执行者是:BCA.氧自由基B.核酸内切酶C.CaspasesD.超氧物歧化酶E.Fas基因5、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是:BCEA.细胞凋亡发生都是随机的B.凋亡时有新的蛋白质合成C.凋亡时是耗能的主动过程D.凋亡细胞局部有炎症反应E.凋亡时细胞皱缩、细胞器相对完整6、细胞凋亡过程包括:ABCDA.信号转导B.基因激活C.死亡执行D.凋亡细胞清除E.肾脏排出第九章1、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BA.特异性全身反应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C.损害性全身反应D.代偿性全身反应E.防御性全身反应2、下列哪项不会在应激中发生:BA.心率加快B.肾动脉扩张C.心肌收缩力增强D.心输出量增加E.皮肤血管收缩3、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A.噪声B.心律失常C.精神性因素D.器官功能紊乱E.以上都是4、CRH神经元散布于从大脑皮质到脊髓的广泛脑区,但最主要位于AA.室旁核B.杏仁体C.海马结构D.边缘皮层E.蓝斑5、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DA.促进蛋白质分解B.促进脂肪分解C.稳定溶酶体膜D.降低血糖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6、应激时CRH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BA.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B.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C.促进内啡肽释放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E.升高血糖多选题7、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基本效应有:ABCDEA.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B.也可引起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C.能够刺激下丘脑分泌CRH D.血流重分布E.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8、关于热休克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BCDEA.是进化过程中高等动物所获得的一类蛋白质B.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C.可以稳定新生肽链折叠的中间状态,避免错误或非特异性聚集D.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耐受能力E.G与受损蛋白质的修复或移除有关9、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是ABCDA.儿茶酚胺B.催乳素C.β-内啡肽D.糖皮质激素E.胰岛素10、应激时CRH分泌增多的主要功能有ABCDA.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B.调控应激时的情绪反应C.促进β-内啡肽的分泌D.促进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性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11、HPA轴的基本组成单元有ABDA.下丘脑室旁核B.腺垂体C.杏仁复合体D.肾上腺皮质E.边缘皮层第十章1、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AA. 高血压B. 溶栓疗法后C. 器官移植后D. 冠脉搭桥后E.体外循环后2、不列哪一种因素易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EA.缺血时间过长B.组织侧支循环丰富C.对氧的需求程度低D.低PH值灌流E高压灌流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所有缺血的组织器官在血流恢复后都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B.缺血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C.心、脑较其他器官易发生再灌注损伤D.低温(25℃)低压再灌注可诱发再灌注损伤E.高钙再灌注可减轻再灌注损伤4、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阻塞的主要原因是CA.红细胞聚集B.血小板聚集C.白细胞粘附聚集D.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E.内皮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多选5、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来自ABCDA. 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升高B.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C. 线粒体功能障碍D.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E以上都不是6、下列哪些物质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ABCDEA.SODB.Na+/Ca2+交换抑制剂C.Na+/H+交换抑制剂D.VitCE.VitA7、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是:ACEA. Na+/Ca2+交换异常B. 缺血时间过长C. 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D. 无复流现象E.细胞膜损伤8、自由基可使下列哪项发生异常改变?ABCDEA. 膜受体B. 膜离子通道C. 膜通透性D. 膜蛋白酶E. 膜结构第十二章1、DIC时凝血功能失常表现为DA.凝血系统的活性增强B.纤溶系统的活性增强C.凝血系统被抑制D.先高凝后转为低凝E.先低凝后转为高凝2、导致DIC发病的共同环节是 DA.凝血因子Ⅻ的激活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C.凝血因子大量入血D.凝血酶生成增加E.纤溶系统活性增强3、诱发动物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时,第一次注入小剂量内毒素的作用是:CA.使动物体内凝血系统激活B.使血管内皮系统广泛受损C.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D.消耗体内凝血抑制物E.消耗体内大量纤溶酶4、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这主要是由于:BA.微循环血流淤滞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胎盘功能受损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3P实验)是检查DA.凝血酶原的存在B.纤维蛋白原的存在C.纤维蛋白单体的存在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X片段存在E.纤溶酶的存在6、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B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C.血小板的损伤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多选题7、DIC病理过程中ABCDA、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发生B、有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升高C、有RBC的破坏D、有广泛微血栓形成E、无D-二聚体生成8、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有ABCE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B、肝功能严重障碍C、血液的高凝状态D、激肽系统活性增强E、纤溶系统的过度抑制9、DIC引起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CEA、凝血物质的消耗B、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C、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D、维生素K缺乏E、FDP的抗凝作用第十三章A、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环节是BA. 心律失常B. 心输出量减少C. 收缩功能下降D. 起病急、病情重E.代偿失调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BA.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可稍高于正常水平B.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可高于正常水平C.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 但低于正常水平D. 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 但低于正常水平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降低的机制,下列哪项不正确?EA. 兴奋-收缩偶联障碍B. 心肌能量代谢紊乱C. 心肌细胞凋亡D. 心肌细胞坏死E.心肌交感神经分布密度增加A、可发生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疾病是 BA. 心肌炎B. 高血压病C. 二尖瓣关闭不全D. 甲亢E心肌中毒A、可发生心脏离心性肥大的疾病是CA. 高血压病B. 肺源性心脏病C.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D. 二尖瓣狭窄E冠心病6、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代偿反应不正确CA. 血容量增加B. 红细胞增加C. 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减少D.血液重新分布E.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多选题7、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关的因素BCDEA.钙离子复位加速B.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C.心肌能量缺乏D.心室舒张势能减少E.心室顺应性下降8、心衰常见的诱因是ABCDEA. 心律失常B. 妊娠与分娩C. 酸碱平衡紊D. 全身感染E. 高钾血症9、体循环淤血主要表现ACDA.颈静脉怒张B.臂肺循环时间缩短C.肝肿大压痛D.皮下水肿E.呼吸困难。
应激反应测试题及答案

应激反应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应激反应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心理反应B. 生理反应C. 行为反应D. 情绪反应2. 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主要涉及哪个系统?A. 神经系统B. 免疫系统C. 内分泌系统D. 循环系统3. 下列哪项不是应激反应的常见心理表现?A. 焦虑B. 抑郁C. 兴奋D. 疲劳4. 应激反应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是由谁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威廉·詹姆斯C. 汉斯·塞利D. 亚伯拉罕·马斯洛5. 应激反应的调节过程中,哪个激素起着关键作用?A. 胰岛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素D. 性激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当个体面临压力时,大脑的_________会激活应激反应。
7. 应激反应中,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这属于_________反应。
8. 长期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_________系统功能下降。
9. 应激反应的个体差异可能与_________有关。
10. 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个体_________应激反应。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
12. 描述应激反应对个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四、论述题(40分)13. 结合实际例子,论述如何通过心理调适来减轻应激反应。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应激反应通常包括心理、生理和情绪反应,但不特指行为反应。
)2. 答案:C(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主要涉及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3. 答案:C(兴奋通常不是应激反应的常见心理表现,而是可能伴随的生理反应。
)4. 答案:C(“战斗或逃跑”反应是由汉斯·塞利提出的。
)5. 答案:B(肾上腺素在应激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
)二、填空题6. 答案:下丘脑7. 答案:自主神经8. 答案:免疫系统9. 答案:遗传10. 答案:缓解三、简答题11. 答案: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包括:警觉阶段(个体对压力的初步反应),抵抗阶段(个体尝试适应压力),以及耗竭阶段(如果压力持续存在,个体资源耗尽,可能出现健康问题)。
病理生理学习题 应激

第六章 应 激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 )。
A畅特异性全身反应 B畅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C畅代偿性反应D畅病理性反应 E畅生理性反应2畅各种不同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是( )。
A畅几乎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B畅几乎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C畅决定于应激原的特异性反应 D畅完全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E畅完全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3畅下列变化哪项为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A畅心率减慢 B畅腹腔内脏血管扩张 C畅支气管收缩,口径变小D畅促进糖原合成E畅血液重新分布4畅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
A畅下丘脑 B畅蓝斑 C畅杏仁体 D畅室旁核 E畅延髓5畅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
A畅蓝斑 B畅黑质 C畅海马 D畅室旁核 E畅杏仁体6畅应激时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减少?( )A畅抗利尿激素 B畅胰岛素 C畅胰高血糖素D畅催乳素E畅内啡肽7畅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 )。
A畅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抵抗和适应反应B畅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快速动员期C畅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D畅有害刺激使机体的自稳态破坏E畅应激的负反馈,表现为全身适应性反应8畅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
A畅去甲肾上腺素 B畅胰岛素 C畅肾上腺素D畅醛固酮E畅糖皮质激素9畅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的特点?( )A畅炎症、免疫反应减弱 B畅糖皮质激素起主要作用C畅持续时间长 D畅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E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10畅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特点?( )A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B畅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儿茶酚胺 05第一部分 习 题 集C畅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 D畅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E畅胸腺增生,淋巴结肿大11畅应激时内啡肽升高与下列哪种物质相关?( )A畅生长素 B畅胰岛素 C畅肾上腺素D畅去甲肾上腺素E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2畅应激时下列哪一种蛋白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A畅C-反应蛋白 B畅纤维蛋白原C畅热休克蛋白D畅铜蓝蛋白E畅白蛋白13畅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畅抗出血 B畅修复受损蛋白质C畅抗感染D畅抑制蛋白酶作用E畅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14畅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基本变化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集应激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第十一章应激与相关疾病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主要表现。
2.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与处理原则。
3.了解应激、应激源的涵义,了解常见的应激源包括哪些,了解影响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源认知与评估的因素。
4.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Selye的应激学说。
5.了解人类需要的分层和动机冲突受挫的常见表现形式。
6.要求学生懂得应激可以导致新的疾病或加重已有的疾病,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抚慰,处处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1.掌握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的主要表现。
2.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3.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变化),了解应激与健康的关系(适度应激有益健康,应激过度则会致病)。
4.了解Selye的应激学说(全身适应综合症的三个阶段)。
5.了解常见的心理应激源;了解需要受挫、动机冲突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个体对应激源做出反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第三节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掌握此类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三、练习题【选择题】(一)A型题1.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2.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一项不对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D.应激源有正性与负性之分E 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3.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B.体内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D.可表现精神异常E.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4.有关动机与冲突以下哪项不对A.动机就是唤起、推动与维持行为去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B.动机的产生源于个体需要与主观愿望C.动机的实现还要受到许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D.动机的好坏是引起应激的根源E. 动机受挫,就有可能产生应激5 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A.情绪不稳、易激惹B.表情茫然C.激情发作D.焦虑不安、慌张恐惧E.情感淡漠6 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A.可出现意识障碍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E.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事件有时间上的紧密联系7.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 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C.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D. 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E. 发病常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8.以下哪项不是适应性障碍的特征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B.适应能力不良的个体易患C.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D.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E.症状以情绪障碍为主(二)B型题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
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
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B.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C.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D.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E.常在心因下诱发,临床症状多样化,有夸张做作和表演性,暗示性强1.急性心因性反应2.延迟性心因性反应3.适应性障碍4.癔症5.人格障碍(三)X型题1.一般将需要分为以下哪几个层次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与爱的需要D.获得社会公认与尊重、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E.工作需要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表现以下哪些情况A.口干、便秘或腹泻、尿意频繁B.性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C.慢性躯体疼痛D.食欲减退,睡眠障碍E.心悸、心冲、胸闷3.心理应激状态可表现以下哪些情况A.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B.注意力分散而难于集中C.思维活动灵活多变D.情绪与行为异常E.植物神经功能症状4.个体对心理应激源的认知与评估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应激源的性质B.应激源持续的时间C.个体的生活经历D.个体的性格特征E.个体的价值观【填空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
2.动机冲突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简述题】一、简述塞里(Selye)的应激学说答:加拿大学者Hans Selye认为,不论外界何种刺激,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心理社会的刺激作用于机体后,无论刺激性质如何,机体均会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此时,机体主要有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变化,形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警觉期,动员全身各系统的机能进行适应,此时,机体尚未产生适应性。
第二阶段为抵抗期,机体动员全身的防御机制,抵抗的能力高于正常水平,是适应的最佳时期。
如果刺激超强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反应即进入第三期—衰竭期,则可出现各种疾病。
二、心理应激源的认知与评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机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首先对其性质进行辨认,同时对他与机体的关系进行评估,据此作出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有利的出现阳性情绪与趋向行为,有害的则出现阴性情绪与回避行为,趋利而避害是人和动物共同的生物行为准则。
决定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因素除刺激的性质(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强度、个体的身体功能状况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理解,而这种认知则受个体的性格特征,价值观,知识条件,既往经历、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常会根据自身需求、价值观、个性特征、认知与应付方式、既往生活经验、可利用的社会支持情况等去评估所遇事件与他的利害关系。
此人的至爱,并非彼人所需,即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
三、心理应激状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适度刺激对维持人体心身健康是有利的,适度应激可提高人的注意、记忆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行为敏捷,有利于调动潜能,增强应付能力。
而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表现为以下某些症状。
1.意识状态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普通声光刺激易致惊跳反应。
2.注意力分散而难于集中,易出差错。
3.思维活动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轻率做出决定,或思维杂乱,茫无头绪。
4.情感活动情绪不稳、易激惹、易哭泣,或表情茫然,或激情发作、嚎啕大哭,或焦虑不安、慌张恐惧,亦可出现悲观抑郁或欣喜若狂。
5.行为动作坐立不安、震颤、小动作多,或刻板、转换动作。
6.植物神经功能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意频繁,性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月经不调,头昏头痛,倦怠乏力,慢性躯体疼痛等。
7.烟、酒、镇静剂的用量增加。
四、简述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答:急性心因性反应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病人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多种症状。
有意识障碍者可见定向障碍,注意狭窄,言语缺乏条理,有自发言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和现实解体,偶见冲动行为,事后部分遗忘。
部分病人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表现为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运动性抑制者表现为情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语少动,可达亚木僵或木僵状态。
大部分病人表现为上述症状的混杂,创伤性经历常因想象、考虑、梦境、回闪(flashback)、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引发个体反复重新体验,而个体则对能勾起痛苦回忆的刺激尽量回避。
病人常伴有失眠、易激惹、注意集中困难,高度警觉和惊跳反应,运动不安等症状。
如病人表现以妄想或严重情感障碍为主者则可诊断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本病病程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通常在一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
五、简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临床特征答:此病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
一般认为女性较男性易患。
临床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表现为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恶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症状闪回“flash-back”),当面临类似情境或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纪念日时,又产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2.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表现为难于入睡或易惊醒,注意集中困难,激惹性增高,过分的心惊肉跳,坐立不安。
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相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回避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
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与人疏远,社会性退缩,兴趣爱好变窄,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计划,对创伤经历中的重要情节遗忘等。
4.病程与预后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在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暴露于这种精神创伤性情境的时间和密切程度;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心理素质等。
六、简述适应性障碍的诊断要点答:适应性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但这种事件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出国、退休、入伍等),精神障碍始于事件后3个月内。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病人的人格特征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理由是事发前病人一直精神正常,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处理这类事件而无任何异常,有证据表明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绪障碍为主要表现,同时有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或表现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
4.精神障碍妨碍了社会功能,且病情至少一个月,最长一般不超过6个月。
5.需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品行障碍等。
七、简述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答:治疗目的是运用各种方法消除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减轻症状严重性,帮助病人选择处理应激的适当途径,减少由于疾病引起的损害。
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强病人的应付技能,减少今后应激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