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_《世说新语》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文言文总
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答、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期:约定。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引:拉。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答、“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答、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
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
有何感受?
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9.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三人行.B.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D.过中.不至仁在其中.矣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思而.不学则殆B.尊居在不.不.亦乐乎C.下车引之.日月之.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与.儿女讲论文义3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暗示文中内容与守时、守信相关。
B.从“怒”到“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态度的变化,可表明友人是也知错能改的人。
C.结尾“入门不顾”四个字,表现出陈元方在语言和道义上战胜了对方后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
D.本文虽简短却内容丰富,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答案】29.A30.D31.C32.(1)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解析】29.A.“行”都是“行走”的意思;B.“日”分别是“中午”和“每天”的意思;C.“时”分别是“当时”和“按时”的意思:D.“中”分别是“中午”和“其中”的意思。
故选A。
30.A.“而”,第一个是“表顺承”,第二个是“表转折”;B.“不”,第一个是通假字,通“否”,第二个是表否定,不是;C.“之”,第一个是代词,代元方,第二个是“的”;D.“与”,都是“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八、句子默写237.按课文内容填空。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识记和把握。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文本,然后熟练地默写。
九、字词书写23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______)尊君在不.(______)非人哉.(______)友人惭.(______)【答案】shěfǒu zāi cán【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注意通假字,读音是所通之字。
注意“尊君在不”的“不”是通假字,读“fǒu”。
239.根据示例,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友人便怒.意思:发怒,生气;成语:怒不可遏(1)俄而雪骤.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2)过中不至.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3)则是无信.意思: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答案】(1)大而急;暴风骤雨(2)到;至死不渝(3)信用;言而有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词语意思对应的成语。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此文是课内文章,要求对照注解理解文章大意,熟记重点词语。
解答此题,先要知道加点字的意思,再根据字的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
如“至”是到的意思。
成语“至死不渝”指到死都不改变。
“信”是信用的意思。
成语“言而有信”指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24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_______)欣.然(______)奕.女(______)柳絮.(_______)尊君在不.(_____)友人惭.(______)【答案】fùxīnyìxùfǒucán【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sǎ)(chā)(nǐ)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fù)俄.而雪骤.(é)(zhòu)C.柳絮.(xù)无奕.女(yì)太丘舍.去(shě)D.尊君在不.(bù)友人惭.(c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芦篷恍然大悟滚瓜烂熟宽宏大量B.绽开整装待发洗耳躬听花枝招展C.威慑独具慧眼蛛丝蚂迹鸦雀无声D.花瑞各得其所絮絮叨叨浑为一谈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B.学生在考场紧张地等待考试开始,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舍弃)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通道)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理)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君/久不至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入门/不顾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谢安性格和蔼可亲,深得人们的喜爱。
B.《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是批判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两则故事都侧重于表现一些知名人物,他们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五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五套复习试题(含答案)七、情景默写320.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
对子骂父,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文章的背记与默写。
试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
本题中的“太傅、集、撒、差可拟、柳絮、惭”等字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理解进行筛选,才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
八、语言表达3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体可以相比不如,不及相约同行才【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期中复习《〈世说新语〉二则》练习(含答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上)语文期中复习《〈世说新语〉二则》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临川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所选两则中,《咏雪》出自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篇。
二、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1)通假字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今义: )②与友期.行 (古义:;今义: )③太丘舍去. (古义:;今义: )④相委.而去 (古义:;今义: )⑤下车引.之 (古义:;今义: )⑥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_________________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4)特殊句式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句。
疑问代词“何”做前置,应为“”)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句。
“……也”是句的标志)三、其它重要词语1.《咏雪》①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义③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 ④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⑤骤. ___________________ ⑥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⑦未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⑧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2.《陈太丘与友期》①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④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复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1.《世说新语》是一部集,主要记述了;刘义庆是(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去:乃:)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歆辄难之(辄:)⑸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⑹遂携拯如初(遂:)3.译句: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5.《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6.华歆、王朗的做法有何区别?你怎么看待二人的优、劣?(第4题和第5题任选一道完成,1、2、3、6题为必做题)《伤仲永》借事说理,通过写一位天资聪颖的“神童”最终变为常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
伤仲永1.解释下列文言字词:未尝:异:收族:自是:文理:奇:稍稍:宾客:环谒:扳:称:泯然:2.理解填空(用原文填写):(1)仲永的父亲感到诧异的是:“。
”(2)正面描写仲永小时候颇有才华的一句是:“”。
(3)使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根本原因是他的父亲“”。
(4)同乡之人“”的猎奇心理和“”的糊涂行为也是仲永才能消失的原因之一。
(5)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悲剧”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三套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舍弃)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通道)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理)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答案】C【解析】【详解】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C项“险躁则不能治性”中“治”是“修养”的意思。
故选C。
2.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是否得体的把握。
ACD三项正确。
B.“令堂”是对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ǒu”。
4.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元方时/年七岁C.君与家君/期日中D.元方入/门不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二则复习题(一)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二)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谢太傅()(2)雪骤()(3)柳絮()(4)无奕()(5)谢道韫()(6)尊君在不()2. 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与儿女讲论文义(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君与家君期日中(6)相委而去(7)元方时年七岁(8)下车引之(9)元方入门不顾3. 填空。
(1)《世说新语》是朝的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这是一部。
(2)请你默写出文中咏雪的句子。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白雪纷纷好比。
4.《咏雪》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5.你还知道古代哪些聪明机智的少年故事?二、理解感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日中:(2)去:(3)戏:(4)信:(5)惭:7.翻译下面句子。
尊君在不?译:8.本文表现了陈元方的。
9.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0.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未若柳絮因风起()()俄而雪骤()()撒盐空中差可拟()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入门不顾()下车引之()公欣然曰()太丘舍去()三、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准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còu)B、公大兄无奕女(yì)C、尊君在否(bù)D、友人惭(chán)四、下列加粗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五、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尊君在否B、待君久不至C、君与家君期日中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B、即公大兄无奕女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加粗字的古今词义变化A、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B、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C、下车引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D、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________》。
《世说新语》作者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⑴期行()尊君在不()⑶相委而去()⑷下车引之()⑸尊君()⑹家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B、子将安之C、良愕然,欲殴之D、投诸渤海之尾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①与友期行②去后乃至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2分)3这篇课文的主题能够用一个二字词语来说,请将这个词语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2分)4文章结尾处,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4分)(五)A: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④下车引之()⑤尊君()⑥家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使之冲烟而飞鸣 D.故时有物外之趣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尊君在否B.待君久不至C.君与家君期日中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今义:4.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5. 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世说新语》二则答案(一)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2.略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⑹当即⑺幸而,恰巧⑻扔掉,抛弃⑼……的原因⑽请托,请求4-7.略8.元方,语言和行为9.守信用、讲礼貌。
10.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11.“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2.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3.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4.略(二)一. 1.(1)fù(2)zhòu (3)xù(4)yì(5)yùn (6)fǒu2.(1)这里指子侄们(2)不久,一会儿(3)差不多能够相比(4)比不上(5)约定(6)丢下、舍弃(7)当时(8)拉(9)回头3.(1)南朝刘义庆笔记体小说(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没有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用“撒盐空中”来比拟“大雪纷纷”效果好,理由是:盐是白色的,而柳絮是白灰色的:盐下落的的姿态与雪相似,而柳絮时而上扬时而下转,有时甚至飞得很高,与雪飘飞的姿态有很大的差异。
用“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效果好,理由是:柳絮很轻,雪是松软的,单片的雪花也很轻,春风吹起柳絮在空中翻飞,凛冽的寒风吹起雪花在空中跳舞,它们比起来都很相似:即使盐在颜色上与雪相似,但没有一点诗意,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把盐撒向空中,而柳絮很有诗意,柳絮跟飘雪一样都能激发人的诗情。
(4)示例:①白雪纷纷好比碎纸散落。
②白雪纷纷好比棉花炸开飘落地。
③白雪纷纷好比白桦树叶在空中告别。
④白雪纷纷好比心儿在飞。
4.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5.示例:战国时奉命出使的少年甘罗;指出道旁苦李的王戎;破缸救人的司马光……二、6.(1)中午(2)离开(3)玩耍(4)信用(5)惭愧7.你爸爸在吗?8.明白事理、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