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基本知识 ppt课件

ppt课件
22
(二)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及预防措施 1.冒顶机理及预防措施
压垮型冒顶的顶板条件:
(1)直接顶薄,厚度小于采高的2~3倍。 (2)直接顶上面老顶分层厚度小于5~6m。
ppt课件
23
冒顶的前兆:
(1)煤壁片帮。 (2)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 (3)支柱载荷急剧增加。 (4)靠煤壁顶板断裂。 (5)靠煤壁顶板掉渣。 (6)摩擦支柱放炮。
ppt课件
6
三、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多数采煤工作面直接顶是呈不规则跨落的。
当工作面自开切眼推进后,直接顶一般并不立即跨落下 来,而是待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以后,才会大面积跨落, 这称为直接顶初次跨落。直接顶初次跨落时,工作面放 顶线与开切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它 是反映直接顶稳定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对顶板事故有 着直接影响。直接顶初次跨落后,就要进行第一次放顶, 称为工作面的初次放顶。由于初次放顶是直接顶的大面 积跨落,容易发生冒顶事故。为此《煤矿安全规程》规 定了采煤工作面的初次放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 工程师批准。
ppt课件
44
ppt课件
45
ppt课件
20
4.老顶来压的两个问题:
(1)当初撑力较低时,老顶往往断裂在煤壁之内。(剪切力 为零点在煤壁内,对应弯矩最大点。)
当老顶在采空区受剪力时;当老顶上位岩层对老顶施加力时;老顶 的断裂性质不变,而且位置更深入煤体内。
ppt课件
21
(2)老顶,若位于垮落带中,则在采空区中多以悬臂梁状态存在;若在 裂隙带中,则以砌体梁结构存在。
有些煤层同时存在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也有些煤层上面, 没有伪顶,只有直接顶和老顶;有的缺少伪顶、直接顶, 煤层上面就是老顶。这样也就增加了顶板管理的难度,判 断和处理不对,就会造成顶板事故的隐患,严重影响了采 场支护质量,易造成顶板事故。
《煤矿顶板管理》课件

某煤矿通过科学管理,顶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生 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失败案例
未注重顶板管理的煤矿发生严重顶板事故,造成重 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煤矿顶板管理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 应用先进技术进行顶板 监测和治理
• 发展智能化顶板管理系统
管理模式创新
适应环保要求
• 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顶 板管理模式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
《煤矿顶板管理》PPT课 件
本课件介绍煤矿顶板管理的定义、目的以及重要性,展示煤矿顶板管理的主 要内容和实施步骤,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
什么是煤矿顶板管理
1 定义
煤矿顶板管理是指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顶板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的措施。
2 目的
旨在保证矿井顶板的稳定和安全,防范地质灾害和矿井事故的发生。
煤矿顶板管理的重要性
1 风险防范
科学管理顶板,减少地质灾害和矿井事故的风险,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
2 事故化解
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顶板问题,防止事故因顶板失稳而导致。
煤矿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
规范管理
• 制定严格的顶板管理规 章制度
•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预防
维护修理
• 加强煤矿顶板稳定性监测 • 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和防护
• 推动煤矿顶板治理与环 境保护相结合
• 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煤矿顶板管理的建议
1 强化监管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对煤矿顶板管理的监管力度。
2 加强培训
提高煤矿从业人员顶板管理的技能和意识。
3 推广先进技术
将先进的顶板管理技术和理念推广到全行业。
结语
煤矿顶板管理对于确保矿井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科学实施 的步骤和不断创新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和事故的发生。
失败案例
未注重顶板管理的煤矿发生严重顶板事故,造成重 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煤矿顶板管理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 应用先进技术进行顶板 监测和治理
• 发展智能化顶板管理系统
管理模式创新
适应环保要求
• 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顶 板管理模式
•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
《煤矿顶板管理》PPT课 件
本课件介绍煤矿顶板管理的定义、目的以及重要性,展示煤矿顶板管理的主 要内容和实施步骤,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
什么是煤矿顶板管理
1 定义
煤矿顶板管理是指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顶板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的措施。
2 目的
旨在保证矿井顶板的稳定和安全,防范地质灾害和矿井事故的发生。
煤矿顶板管理的重要性
1 风险防范
科学管理顶板,减少地质灾害和矿井事故的风险,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
2 事故化解
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顶板问题,防止事故因顶板失稳而导致。
煤矿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
规范管理
• 制定严格的顶板管理规 章制度
•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预防
维护修理
• 加强煤矿顶板稳定性监测 • 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和防护
• 推动煤矿顶板治理与环 境保护相结合
• 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煤矿顶板管理的建议
1 强化监管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对煤矿顶板管理的监管力度。
2 加强培训
提高煤矿从业人员顶板管理的技能和意识。
3 推广先进技术
将先进的顶板管理技术和理念推广到全行业。
结语
煤矿顶板管理对于确保矿井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科学实施 的步骤和不断创新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和事故的发生。
《顶板管理》课件

特点
顶板管理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和复杂 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考虑地质、采矿 、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科学合理 的管理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顶板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安全生产
顶板管理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效的顶板管理可以预防和减 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 全和生产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对冲击地压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原因, 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05 顶板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化监测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 ,实时监测顶板状态,提 高预警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
智能化决策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术,实现顶板管理决策的 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 安全性。
在顶板管理中,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职责和 权限,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采矿作业的 安全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 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03 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
顶板状况调查
顶板状况调查是顶板管理的基础,通过对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和记录,了解顶板的岩性 、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顶板分类与分级、支护设计等提供依据。
顶板支护设计
根据顶板的分类与分级结果,设计相 应的支护方案,包括支护形式、支护 参数等,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
常见的顶板支护形式包括木支护、金 属支架、液压支架等,具体选择应根 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顶板监测与维护
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顶板进行实 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 隐患,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小范围冒顶,可采用木垛、横梁等支撑物进行加固。
顶板管理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和复杂 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考虑地质、采矿 、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科学合理 的管理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顶板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安全生产
顶板管理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 部分,有效的顶板管理可以预防和减 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 全和生产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对冲击地压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原因, 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05 顶板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化监测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 ,实时监测顶板状态,提 高预警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
智能化决策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 术,实现顶板管理决策的 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 安全性。
在顶板管理中,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职责和 权限,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采矿作业的 安全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 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03 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
顶板状况调查
顶板状况调查是顶板管理的基础,通过对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和记录,了解顶板的岩性 、厚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顶板分类与分级、支护设计等提供依据。
顶板支护设计
根据顶板的分类与分级结果,设计相 应的支护方案,包括支护形式、支护 参数等,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
常见的顶板支护形式包括木支护、金 属支架、液压支架等,具体选择应根 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顶板监测与维护
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对顶板进行实 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 隐患,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小范围冒顶,可采用木垛、横梁等支撑物进行加固。
《煤矿顶板管理》PPT课件

2019/3/11
16
巷道矿压控制的三类方法及途径:
第一类:巷道保护 第二类:巷道支护 第三类:巷道维护(维修)
目前所采用的各种矿压控制方法,从其对 付矿压的原理来看不外“抗压”、“让 压”、“躲压”、“移压”等几种 。
2019/3/11
17
巷道矿压控制基本原理及途径
控制方法 基本原理 提高支架的支撑能力或支护密度, 用加强支护的手段去抑制或减少 围岩移动,增强巷道抗变形能力 以对付矿压的作用 具体措施举例 1.增大型钢重量,提高 支架承载能力 2.增加支护密度 3.充填支架背后空间 1.采用有一定工作阻力 的大可缩支架 2.为巷道受压收缩预留 备用断面 3.容忍巷道底鼓然后进 行机械化起底 1.在煤体边缘或煤体下 放的低压区内布置 巷道 2.错过高压作用的时间 ,等压力充分稳定后再 掘巷 1.在巷道或底板中形成 卸载槽孔 2.宽面掘进或在巷旁故 意留出卸载空间 3.用跨采工作面使巷道 得到卸载 主要优缺点
承载能力大,可多次复用, 储运方便,安装容易及迅 速等优点 。
料石支护的基本形状
2019/3/11
19
金属支架
2019/3/11
20
金属支架种类
①矿用工字钢刚性支架 ②微拱形刚性金属支架 ③矿用工字钢梯形可缩性支架 ④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 ⑤U型钢梯形可缩性支架
2019/3/11
21
河南理工大学 采煤概论
4不同作业场所顶板事故发生情况
通过2004--2008年间的统计资料表明,明确有发生地点 的顶板事故496起、死亡786人。发生在回采工作面的 206起、死亡342人,分别占43.5%和40.6%(其中较大以 上事故29起、死亡120人,分别占5.8%和15.3%)。发生 在掘进巷道的210起、死亡312入,分别占42.3和39.7%( 其中较大以上事故26起、死亡105人,分别占5.2%和 13.4%)。发生在其他场所(含井筒、硐室等地点)的80起、 死亡132人,分别占16.1%和16.8%(其中较大以上事故9 起、死亡39人,分别占1.8%和5.O%) 。
《顶板管理知识》课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采矿技术发展的初期,顶板管理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判断 和处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顶板进行深入 的研究和分析,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现代的顶 板管理已经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先进的 监测技术和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顶板的状况,及时发现和 处理问题,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02 顶板类型与特性
CHAPTER
顶板分类
01
02
03
按照岩石种类
可分为砂岩、页岩、石灰 岩等。
按照顶板完整程度
可分为整体式、块状式、 层状式。
按照顶板厚度
可分为厚层状、中厚层状 、薄层状。
顶板结构与稳定性
顶板结构
指顶板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包 括层理、裂隙、断层等。
稳定性分析
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岩土试验等 手段,评估顶板在不同工况下的 稳定性。
详细描述
顶板由岩层或煤层组成,是矿井上覆岩层 结构的总称。根据岩层和煤层的性质,顶 板可以分为坚硬顶板、软弱顶板和破碎顶 板等类型。坚硬顶板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软弱顶板则抗压 强度较低,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破碎顶 板则是岩层或煤层较为破碎的结构。
顶板管理的重要性
总结词
顶板管理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能够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某矿为了确保采煤安全,决定对顶板进行加固。
加固方案
采用锚杆支护和注浆加固相结合的方法,对顶板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效果
经过加固处理后,顶板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采煤作业安全得到保 障。
案例三:某矿顶板监测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系统介绍
某矿引进了一套顶板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顶板状况。
顶板管理ppt课件

煤矿基本知识培训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1
讲课提纲
第一章 煤矿开采安全 第二章 煤矿采煤技术 第三章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 第四章 事故案例分析
2
第一章 煤矿开采安全
3
第一节 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煤矿生产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作业生产,由于工作场所的 特殊性、客观因素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 致使生产事故不断发生。国家安监局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 件作出了明文规定,煤矿主要稍应具备以下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1、齐全的证件与资料、合格的机构人员
的煤层叫复杂结构煤层。夹矸的层数、层位、厚度和岩性 一般变化较大。
10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煤层厚度
根据煤层的产状、煤质、开采方法以及当地对煤需求情 况,综合当代煤炭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确定出可采的最小的 煤层厚度叫最低可采厚度。低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一般叫不 可采煤层,大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叫可采煤层。在复杂结构 煤层中,煤层厚度可分为总厚度和有益厚度。总厚度是指包括 夹石在内煤层的全厚;有益厚度是指除去夹石的纯厚度。
9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⑵煤层的结构
煤层的结构是指煤层中夹石层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根据煤 层是否有较稳定的夹矸,可将煤层分为两类。 ①简单结构煤层
煤层中没有或很少呈层状分布的较稳定夹石层的煤层叫 简单结构煤层。通常厚度较小的煤层往往是简单结构煤层。
②复杂结构煤层 煤层中含有数目不等呈层状分布的且较为稳定夹石层
在缓倾斜煤层中,一般将倾角在8º以下的煤层叫近水 平煤层,在急倾斜煤层中习惯上把倾角大于60º的煤层叫立 槽煤。
⑹老底:
位于直接底下面的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岩、石灰岩等。
8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1
讲课提纲
第一章 煤矿开采安全 第二章 煤矿采煤技术 第三章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 第四章 事故案例分析
2
第一章 煤矿开采安全
3
第一节 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煤矿生产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作业生产,由于工作场所的 特殊性、客观因素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 致使生产事故不断发生。国家安监局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 件作出了明文规定,煤矿主要稍应具备以下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1、齐全的证件与资料、合格的机构人员
的煤层叫复杂结构煤层。夹矸的层数、层位、厚度和岩性 一般变化较大。
10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3.煤层厚度
根据煤层的产状、煤质、开采方法以及当地对煤需求情 况,综合当代煤炭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确定出可采的最小的 煤层厚度叫最低可采厚度。低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一般叫不 可采煤层,大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叫可采煤层。在复杂结构 煤层中,煤层厚度可分为总厚度和有益厚度。总厚度是指包括 夹石在内煤层的全厚;有益厚度是指除去夹石的纯厚度。
9
煤矿地质构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⑵煤层的结构
煤层的结构是指煤层中夹石层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根据煤 层是否有较稳定的夹矸,可将煤层分为两类。 ①简单结构煤层
煤层中没有或很少呈层状分布的较稳定夹石层的煤层叫 简单结构煤层。通常厚度较小的煤层往往是简单结构煤层。
②复杂结构煤层 煤层中含有数目不等呈层状分布的且较为稳定夹石层
在缓倾斜煤层中,一般将倾角在8º以下的煤层叫近水 平煤层,在急倾斜煤层中习惯上把倾角大于60º的煤层叫立 槽煤。
⑹老底:
位于直接底下面的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岩、石灰岩等。
8
顶板管理ppt课件

三、任务面顶板管理
〔一〕任务面支柱初撑力必需到达质量规 范化的要求。如遇任务面顶、底板较软的 情况,必需加强二次〔或多次〕补液;采 取穿柱鞋、垫方木;保证泵站乳化液浓度 在2~3%以上及泵站压力在18Mp以上等措 施来保证初撑力符合要求。同时地测人员 要开展矿压观测,针对该地域特点,提出 符合该地域实践的支护方式和支柱压力报 矿及集团公司同意。
一、开辟掘进巷道顶板管理
〔五〕掘进巷道施工必需有平安可靠的暂时支护 措施,严禁空顶作业。接近掘进任务面10m内的 支护,在爆破前必需加固。
〔六〕一切掘进任务面,必需备有足够的物料, 以防发生顶板冒落时及时支护顶板。
〔七〕架棚支架间应设结实的撑杆或拉杆,U型 钢必需将卡缆上紧。
〔八〕一切2.4×2.4米工字钢支护巷道过交叉口时, 必需改用3.0米工字钢长梁,梁爪外300—500,长 梁下部打双抬棚,且双抬棚打在梁爪外部,交叉口 的分支巷道正式棚的第一棚必需紧贴梁头。
〔五〕必需严厉工程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 杜绝不合格工程。质量规范化任务必需平 常抓、抓平常。
三、任务面顶板管理
(六)任务面过老巷或硐室时,必需制定平安措 施,任务面上下顺槽内的硐室必需采取措施, 及时加固。
(七)任务面初采初放及放终了顶必需制定专 项平安技术措施,有关职能科室及矿指点 现场跟班,监视措施的执行情况。
〔十一〕对于大断面、高地压、顶板破碎 等用普通锚杆支护难以支撑顶板的巷道, 应采用锚索加U型钢的支护方式加固顶板。
〔十二〕严厉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控顶距 操作,不准超控顶距作业。
一、开辟掘进巷道顶板管理
〔十三〕岩巷掘进必需实行光面爆破,保 证巷道轮廓的成形完好。巷道掘进后应及 时进展喷浆封锁围岩。
〔离平安出口近的那一头〕,逐渐向前处 置,再处置里面的,直至该段范围全部处 置通。制止在巷道只存在一个平安出口的 情况下两头处置。
煤矿掘进顶板管理课件

及时支护
02
在掘进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永久支护,以防止顶板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永久支护可以采用锚杆、锚索、钢带、钢筋网等材料进行联合支护。
循环作业
03
在掘进过程中,应采用循环作业的方式,即按照掘进、支护、检查的顺序进行循环,以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和作业安全。
掘进中的顶板管理
在掘进结束后,应对已完成的巷道进行质量检测,检查巷道的断面尺寸、支护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支护设计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支护设计。选择适当的锚杆、锚索、钢带、钢筋网等支护材料,设计合理的支护参数,以确保顶板的稳定。
临时支护
在掘进前,应设置临时支护,以防止顶板突然坍塌。临时支护可以采用木支柱、金属支柱或液压支柱等。
监测监控
01
在掘进过程中,应实时监测顶板的稳定性,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应使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仪器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控,以获取顶板的动态信息。
智能化顶板监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顶板监测技术逐渐应用于煤矿掘进顶板管理中。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顶板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和裂缝发展等情况,为预防顶板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实时预警与自动控制
智能化顶板监测技术具备实时预警和自动控制功能。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自动采取控制措施,如调整支护参数或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
某矿掘进工作面面临顶板破碎、稳定性差的问题,为确保安全生产,决定采取顶板加固措施。
工程背景
采用注浆、锚杆(索)等加固方法,提高顶板岩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加固方案
加固工程实施后,顶板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率。
实施效果Biblioteka 案例二:某矿掘进工作面顶板加固工程实践
02
在掘进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永久支护,以防止顶板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永久支护可以采用锚杆、锚索、钢带、钢筋网等材料进行联合支护。
循环作业
03
在掘进过程中,应采用循环作业的方式,即按照掘进、支护、检查的顺序进行循环,以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和作业安全。
掘进中的顶板管理
在掘进结束后,应对已完成的巷道进行质量检测,检查巷道的断面尺寸、支护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支护设计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支护设计。选择适当的锚杆、锚索、钢带、钢筋网等支护材料,设计合理的支护参数,以确保顶板的稳定。
临时支护
在掘进前,应设置临时支护,以防止顶板突然坍塌。临时支护可以采用木支柱、金属支柱或液压支柱等。
监测监控
01
在掘进过程中,应实时监测顶板的稳定性,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应使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仪器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控,以获取顶板的动态信息。
智能化顶板监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顶板监测技术逐渐应用于煤矿掘进顶板管理中。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顶板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和裂缝发展等情况,为预防顶板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实时预警与自动控制
智能化顶板监测技术具备实时预警和自动控制功能。当监测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自动采取控制措施,如调整支护参数或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
某矿掘进工作面面临顶板破碎、稳定性差的问题,为确保安全生产,决定采取顶板加固措施。
工程背景
采用注浆、锚杆(索)等加固方法,提高顶板岩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加固方案
加固工程实施后,顶板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率。
实施效果Biblioteka 案例二:某矿掘进工作面顶板加固工程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支架支护巷道冒顶(压垮型和漏 垮型)
4、锚杆支护巷道的冒顶(锚固力不 够)
6
冒顶征兆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冒顶是最常见,最易发生的 事故。在正常情况下,冒顶事故事先都有 如下几种预兆:
(1)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 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 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 急速下缩, 也发出很大声响。
10
(5)防止放炮崩倒扬子。一是炮眼布置 必须合理,装药量要适当;二是支护质量必 须合格,要牢固有劲,不能打在浮煤浮矸上; 三 是留出炮道。如果放炮崩倒柱子,必须及 时架设,不允许空顶。
(6)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正规循环作业 规定工作面每天的进度、控顶距及支柱、回 柱等工序按顺序地进行,因此顶板悬露面积 小、 压力小,支柱不易折断,以便控制顶板。
4、煤矿必须保证顶板管理所需支护材料、设备、 仪器的供给可靠,顶板管理人员必须备齐检查支护 的工器具和记录本。煤矿科(室)、队应当建立顶 板管理工作的台帐和档案。
5、煤矿在编制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措 施计划时,必须将煤矿顶板管理科学研究规划列为 主要内容之一,煤矿应当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不 断研究、探索符合本矿顶板管理实际的方法、支护 形式、支护材料。
9
(3)整体移输送机时要采取有效措施。 有较大面积的顶板不能用支柱支撑,对容易 冒顶的比较破碎的顶板,必须采取相应的措 施,如采取边移输送机、边回临时支柱和边 支基本支柱的快速支、回柱办法。
(4)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种支架。工作 面上下出口,空顶面积大,暴露时间长,在 超前支撑压力作用下,顶板下沉量大。另外, 机头、机尾设备移动时反复支撤支柱,顶板 容易破碎,因此,一般要在上下出口范围内 加设台棚或木垛等。
(2)掉渣。顶板严重破裂时,出现顶 板掉渣,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7
(3)片帮煤增多。因煤壁所受压力增大,变得 松软,片帮煤比平时要多。
(4)顶板裂缝。顶板有裂缝并张开,裂缝增多。 (5)顶板出现离层。检查顶板要用“问顶”的 方法,俗称“敲帮问顶”。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 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 层之间已经脱离。 (6)漏顶。大冒顶前,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 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固出现漏顶现象,形 成棚顶托空,支架松动而造成冒顶。
2、煤矿应建立顶板管理考核评比制度和顶 板管理奖惩制度。定期组织验收、考核、评比, 评定顶板管理工作等级并实施奖惩,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3、煤矿新开采、掘工作面必须要有经煤矿 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作业规程》。 其《作业规程》中必须说明采、掘工作面地质
14
及水文地质情况和顶、底板岩层情况,必须明确规 定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方法、支护形式、支护 材料、特殊支护方式。《作业规程》必须组织职工 学习,附有职工学习签字表,从业人员经考核合格 才能上岗作业。
(7)有淋水。顶板的淋水量有明显增加。
8
一般的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才能有效防止冒顶事故:
(1)支架方式需和顶板岩性相适应,不同 岩性的顶板要采取不同的支架方式。如较坚 硬的顶板可采用点柱,而松软易碎的顶板就 要用棚子,并在梁上插上背板、背上竹笆。
(2)采煤后要及时支护。采煤机割煤后, 受到输送机弯曲度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 能及时打基本柱,顶板悬露面就大,因此, 一 般要采用超前挂金属梁或打临时支柱的办 法及时支护,防止局部冒顶。
15
二、采煤工作面
1、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开工前,班 组长和跟班或带班干部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检 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2、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支护,工作面支柱 要打成直线,偏差不得超过±50mm,采煤工作 面支护柱、排距应在《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 明确规定,其偏差不超过±100mm(局部变化地 区可加柱)。柱距不大于±100mm,排距不超过 ±100mm。严禁空顶作业。在顶板变化处应加强 支护。
2
二、顶板事故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法: 1、采场冒顶 2、巷道冒顶 第二种分类法: 1、大面积冒顶(一次伤亡3人以上) 2、局部冒顶(一次伤亡1-2人)
3
采场冒顶分类:
(一)局部冒顶: 1、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漏垮、片帮、
放顶煤) 2、采场两端的局部冒顶(机头和机尾、
安全出口) 3、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回柱放顶等) 4、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断层、
破碎、裂隙)
4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大面积冒顶
1、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老顶岩块 压垮或冲击压垮)
2、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悬露面积 大)
3、大面积漏垮型冒顶(直接顶破碎,支 护失稳)
4、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上岩层软,上 岩层硬,离层失稳)
5
巷道冒顶分类:
1、掘进碛头的冒顶(空顶处游离岩块、 支护失稳)
2、巷道交叉处冒顶(抬棚架设不及时, 空顶、强度不够)
顶板事故预防
川西煤监分局(达州) 季秋华
1
全国的近二十来年的事故情况
一、煤矿事矿几大特点 1、煤矿事矿占全国工死亡人数的60%以上; 2、煤炭行业的死亡人数>11个业死亡人数之和 (铁路、冶金、建筑、纺织、化工、石油、建材、 有色、地质、轻工、电力); 3、年死亡近万人,相当于1个小时有1 人亡。 4、几个国家的百万吨死亡率对比: 美国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波兰 中国 0. 039 0.7 0.54 0 .23 0.33 65、 我国顶板事故的比例:占各类事故的42.6%
11
(7)坚持必要的制度。例如“敲帮问顶” 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金属支 柱检查制度、顶板分析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 防止麻痹大意,方可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
(8)采取正确的回柱操作方法,防止顶板 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碎及 回柱工作的困难,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 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12
煤矿顶板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政策规定, 结合四川煤矿煤层赋存情况和煤矿 安全监察中发现的煤矿顶板管理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讲部分煤矿 顶板管理意见
13
一、综合管理
1、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体系,落实顶板 管理责任制。各煤矿必须明确一名矿级领导负责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相关科(室)、队和班组必 须明确具体管理顶板的人员,负责日常顶板管理 工作的监督、管理、考核、评比、奖惩等工作。
4、锚杆支护巷道的冒顶(锚固力不 够)
6
冒顶征兆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冒顶是最常见,最易发生的 事故。在正常情况下,冒顶事故事先都有 如下几种预兆:
(1)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 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会发出劈裂声,紧 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 急速下缩, 也发出很大声响。
10
(5)防止放炮崩倒扬子。一是炮眼布置 必须合理,装药量要适当;二是支护质量必 须合格,要牢固有劲,不能打在浮煤浮矸上; 三 是留出炮道。如果放炮崩倒柱子,必须及 时架设,不允许空顶。
(6)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正规循环作业 规定工作面每天的进度、控顶距及支柱、回 柱等工序按顺序地进行,因此顶板悬露面积 小、 压力小,支柱不易折断,以便控制顶板。
4、煤矿必须保证顶板管理所需支护材料、设备、 仪器的供给可靠,顶板管理人员必须备齐检查支护 的工器具和记录本。煤矿科(室)、队应当建立顶 板管理工作的台帐和档案。
5、煤矿在编制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措 施计划时,必须将煤矿顶板管理科学研究规划列为 主要内容之一,煤矿应当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不 断研究、探索符合本矿顶板管理实际的方法、支护 形式、支护材料。
9
(3)整体移输送机时要采取有效措施。 有较大面积的顶板不能用支柱支撑,对容易 冒顶的比较破碎的顶板,必须采取相应的措 施,如采取边移输送机、边回临时支柱和边 支基本支柱的快速支、回柱办法。
(4)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种支架。工作 面上下出口,空顶面积大,暴露时间长,在 超前支撑压力作用下,顶板下沉量大。另外, 机头、机尾设备移动时反复支撤支柱,顶板 容易破碎,因此,一般要在上下出口范围内 加设台棚或木垛等。
(2)掉渣。顶板严重破裂时,出现顶 板掉渣,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7
(3)片帮煤增多。因煤壁所受压力增大,变得 松软,片帮煤比平时要多。
(4)顶板裂缝。顶板有裂缝并张开,裂缝增多。 (5)顶板出现离层。检查顶板要用“问顶”的 方法,俗称“敲帮问顶”。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 板完好;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 层之间已经脱离。 (6)漏顶。大冒顶前,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 时会因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固出现漏顶现象,形 成棚顶托空,支架松动而造成冒顶。
2、煤矿应建立顶板管理考核评比制度和顶 板管理奖惩制度。定期组织验收、考核、评比, 评定顶板管理工作等级并实施奖惩,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3、煤矿新开采、掘工作面必须要有经煤矿 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作业规程》。 其《作业规程》中必须说明采、掘工作面地质
14
及水文地质情况和顶、底板岩层情况,必须明确规 定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方法、支护形式、支护 材料、特殊支护方式。《作业规程》必须组织职工 学习,附有职工学习签字表,从业人员经考核合格 才能上岗作业。
(7)有淋水。顶板的淋水量有明显增加。
8
一般的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才能有效防止冒顶事故:
(1)支架方式需和顶板岩性相适应,不同 岩性的顶板要采取不同的支架方式。如较坚 硬的顶板可采用点柱,而松软易碎的顶板就 要用棚子,并在梁上插上背板、背上竹笆。
(2)采煤后要及时支护。采煤机割煤后, 受到输送机弯曲度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 能及时打基本柱,顶板悬露面就大,因此, 一 般要采用超前挂金属梁或打临时支柱的办 法及时支护,防止局部冒顶。
15
二、采煤工作面
1、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开工前,班 组长和跟班或带班干部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检 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2、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支护,工作面支柱 要打成直线,偏差不得超过±50mm,采煤工作 面支护柱、排距应在《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 明确规定,其偏差不超过±100mm(局部变化地 区可加柱)。柱距不大于±100mm,排距不超过 ±100mm。严禁空顶作业。在顶板变化处应加强 支护。
2
二、顶板事故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法: 1、采场冒顶 2、巷道冒顶 第二种分类法: 1、大面积冒顶(一次伤亡3人以上) 2、局部冒顶(一次伤亡1-2人)
3
采场冒顶分类:
(一)局部冒顶: 1、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漏垮、片帮、
放顶煤) 2、采场两端的局部冒顶(机头和机尾、
安全出口) 3、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回柱放顶等) 4、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断层、
破碎、裂隙)
4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大面积冒顶
1、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老顶岩块 压垮或冲击压垮)
2、厚层难冒顶板大面积冒顶(悬露面积 大)
3、大面积漏垮型冒顶(直接顶破碎,支 护失稳)
4、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上岩层软,上 岩层硬,离层失稳)
5
巷道冒顶分类:
1、掘进碛头的冒顶(空顶处游离岩块、 支护失稳)
2、巷道交叉处冒顶(抬棚架设不及时, 空顶、强度不够)
顶板事故预防
川西煤监分局(达州) 季秋华
1
全国的近二十来年的事故情况
一、煤矿事矿几大特点 1、煤矿事矿占全国工死亡人数的60%以上; 2、煤炭行业的死亡人数>11个业死亡人数之和 (铁路、冶金、建筑、纺织、化工、石油、建材、 有色、地质、轻工、电力); 3、年死亡近万人,相当于1个小时有1 人亡。 4、几个国家的百万吨死亡率对比: 美国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波兰 中国 0. 039 0.7 0.54 0 .23 0.33 65、 我国顶板事故的比例:占各类事故的42.6%
11
(7)坚持必要的制度。例如“敲帮问顶” 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金属支 柱检查制度、顶板分析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 防止麻痹大意,方可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
(8)采取正确的回柱操作方法,防止顶板 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碎及 回柱工作的困难,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 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12
煤矿顶板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政策规定, 结合四川煤矿煤层赋存情况和煤矿 安全监察中发现的煤矿顶板管理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讲部分煤矿 顶板管理意见
13
一、综合管理
1、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体系,落实顶板 管理责任制。各煤矿必须明确一名矿级领导负责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相关科(室)、队和班组必 须明确具体管理顶板的人员,负责日常顶板管理 工作的监督、管理、考核、评比、奖惩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