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建筑_日本建筑师六角鬼丈教授设计作品析
浅析建筑的“五感”设计

浅析建筑的“五感”设计论文摘要:目前建筑设计以视觉设计为主导,忽视了其他感觉对于建筑的体验和感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已不满足于视觉的感受,而是更加关注多感官的感觉和体验。
本文通过分析“五感”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与作用,系统阐释了建筑空间“五感”的设计手法与运用。
作为建筑设计师应该积极将“五感”设计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探寻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五感;建筑设计;感官体验1引言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曾说过,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受器官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 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
在人体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
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
人们从出生开始,就通过视觉、听力、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全方位感知周围的世界。
我们需要看见外部事物,听见外界的声音,闻到外面的气味,品尝食物的味道,触摸真实的世界。
我们认识事物并且做出判断,都是通过“五感”进行综合判断并做出决定。
如果缺失了一种感官,对外界的感知就不全面,就难以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
当今,建筑设计往往只关注人的视觉感受,而忽略了其他感觉对于建筑的感知和体验。
由此导致建筑空间设计过于单一化,仅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而忽略了人们的感官、心理和精神感受,使建筑成为一座冰冷的驱壳。
但事实上,在经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已不仅满足于视觉的感受,而是更加希望能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个层面感受到建筑带给自己的愉悦和感受。
正如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所说,人的感官是对世界大胆开放的,他们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器官,观察人如何感觉物体将给予设计新的方向。
因此,从人的“五感”体验出发进行建筑设计,将“五感”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应该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2 “五感”的涵义及作用关系2.1 “五感”及“五感”设计“五感”是人发挥眼、耳、鼻、舌、身五种生理感官功能,自发形成的对事物和环境的视觉感、听觉感、嗅觉感、味觉感、触觉感,这五种感觉是人感知世界的普遍方式。
日本的建筑真是创意无限!52座最神奇现代建筑大盘点!

日本的建筑真是创意无限!52座最神奇现代建筑大盘点!撇开政治不谈,日本在近代的发展确实令世界瞩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仍然能保留很多传统文化,不论是服务理念,产品品质还是创新上确实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建筑上,日式风格独成一派,各种创意设计真是令人大开眼见,不少世界知名的设计师更是把日本的建筑设计带入到了国际顶级的水准,前几天刀哥我带朋友去日本濑户内海艺术祭就见识到了很多惊人的神奇建筑,令人惊叹不已,今天,我们就先为大家收集一些非常有趣的日本新奇建筑,带大家感受一下创新的力量。
等有时间我在为大家介绍一下前几天在日本的见闻。
1.围绕着大树建造的幼儿园以古树为中心建立的幼儿园,保护树木的同时又娱乐了小朋友,寓教于乐。
2.露天的凹槽幼儿园幼儿园天井的地面略微低,可以收集雨水,成为孩子们天然嬉水的地方。
3.东京涩谷的Ebisu East画廊画廊的设计如同大楼外墙的水泥脱落,露出玻璃内墙,十分具有现代感。
4.日本设计师为2名退休女士设计的独一无二森林小屋建立在森林中的白色小屋似乎与世隔绝,室内则采用了简约的水泥元素,突出了几分高冷。
5.东京的紧凑房子设计师利用紧凑房子的外墙形状巧妙地设计出了一个车位。
6.川口的巢鸭信用金库12个向外突出的立方体,每个都栽种了绿植,构成小型花园。
7.大阪的难波公园难波公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园,其层层仄仄,是一座看起来如同空中花园一样的完美建筑。
8.东京的花园公寓楼当花园和房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绿色生态由此展开。
9.日本福冈的Acros大楼剔透的冥想室玻璃房伫立在大面积的绿色梯田中央,乍一看,仿若在水泥世界切道口子,填进一个绿色国度。
10.广岛的缎带教堂这栋建筑物就像是被一条白色的缎带由上而下包围着,看来似乎有些许地凌乱,但却充满意义,象征两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相遇、结合,并在此生一同度过。
11.不同寻常的滑楼梯房子如果你的房子里有一个能通上下楼的滑楼梯,那恐怕不止是小朋友的乐园了!12.银座中银舱体大楼银座中银舱体大楼是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巨型积木状建筑,像由很多方形的集装箱垒起来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隈研吾五感建筑作品名称

隈研吾五感建筑作品名称
隈研吾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空间的创新利用而闻名。
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
1. 21_21 DESIGN SIGHT 这是位于东京的一个设计美术馆,由隈研吾设计,展示了各种设计和艺术作品。
2. 木屋这是一座位于日本山梨县的住宅,由隈研吾设计,以其简约、自然的风格而著称。
3. 札幌市北区文化交流中心这是一座位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文化交流中心,由隈研吾设计,以其独特的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设计而备受关注。
这些作品展示了隈研吾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和影响力。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隈研吾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为特色,这
种手法在建筑界被称为“隐蔽美学”。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艺术品,它们融合了建筑、艺术和自然,给人们带来了独特
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常常采用消隐的手法,即将建筑物
隐藏在自然环境中,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消隐”的效果。
这种手法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增强建筑物与自然环
境的融合度,使建筑物更加自然、和谐。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常常采用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形式美和空间美。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采
用大量的玻璃和钢材,使建筑物看起来轻盈、透明,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人文关怀,他的建筑作品
常常将人的需求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
他的建
筑作品还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简洁的设计风格、人文关怀和可
持续发展为特色,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了独
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我国现代城市高密度住宅小区的空中院落

曹 赢 丹
摘 要 :现 代 城 市 高 密 度 住 宅 小 区 适 当分 隔且 相 对 安 全 的 空 间 ,一 个 自我 宁 静 的 活动 天
人合一 ”的理念充分体 现。 由此 反映 了人与 自然的相近 、相
筑形 式 ,创造建筑空 间 ,满足 物质和精神 的需求。具 有东方
特 色 的庭 院 空 间 ,将 自然 风 景 引入 建 筑 之 中 ,使 人 更 亲 近 自 然 , 满足 了 生 理 和 心 理 的 需 要 。 古 人 云 “ 可 食 无 肉 ,不 宁 可 居 无 竹 ” ,此 “ ” 不 单 指 竹 子 ,是 泛 指 园 林 及 庭 院 生 竹
布局 围合成 院落 ,不 仅区分 了功 能空间 ,提 供 了良好的采光
魂 ,是一段 活动的通道 ,也是一篇运 动的风景 i物 质存在于
二 . 在 我 国 院 落 由来 已久
色彩 、味道 、芳 香、触摸 、声音 、感觉所 触及的和 感觉 所反
自已考的商代庭 院遗址距 今已有3 0 多年。随 着人类社 00 会 的发展 ,人们 不再满足遮风 避雨 的原 始建筑 ,开始 思考建
亲。
地 ,院 落带 来归属 感,成为 家的重要活动休 闲交流 中心。
关 键 词 :人 与 自然 现代 城 市 院 落 空 中院 落
三.现代城市住宅小 区
中国要想在世 界屹立不倒 ,其 自身的发展、壮大是必 要
一 .
源 起
的。中国在赶超世 界发达 国家的路上 ,需要不断调整 自身结
要。
幸运 ,参 与 了其 中的建设 ,从 中学到 了很 多 ,有些 自己的看
法 ,在此谈些体会 。
坚守·传承·创新——日本建筑师眼中的建筑观

坚守传承创新——日本建筑师眼中的建筑观
张磊
【期刊名称】《上海艺术家》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2013普利兹克奖又见日本建筑师。
伊东丰雄获得奖后.中国建筑界有些失落怎么又是日本?与寂寥的王澍相比,6名获奖者足以让日本建筑界熠熠生辉。
那么.中日建筑差距在何处?中国建筑师最需要向日本学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上海佐藤尊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佐藤尊浩先生。
佐藤先生在东京大学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并在日本从事了8年的设计工作.之后他
移居美国,就读于宾西法尼亚大学并取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西萨·佩里
设计事务所工作了13年,又来到上海创建了自己的设计公司。
作为在日本、美国,上海都工作了很久的建筑师,他眼中的建筑是怎样的呢?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张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住宅设计看日本建筑师的传承性 [J], 殷实;徐燊
2.优雅与洗练——日本建筑师林雅子和她的建筑观 [J], 赵娜冬;黄为隽
3.由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看日本建筑师的思想传承 [J], 姜腾;刘踨;
4.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坚守——拂晓报社赓续红色基因的探索与实践 [J], 武华
峰;夏现法
5.走向建筑的退隐——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他的建筑观 [J], 王心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然与建筑

全红色元素
净化
死亡
重生
流动的光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基地面:45,570.0m2 占地面积:9,240.0m2 建筑面积:14,280.0m2
基地位于德克萨斯州沃斯堡郊外城市公园的一角,毗邻路易斯·康 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由5栋平行排列的“箱体”为基本 单位构成的形体,与路易斯·康金 贝斯美术馆相呼应
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 的立场 在Times之后,积极的都市的对话,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 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
住吉的长屋
这是安藤忠雄第一个作品,也是其成 名作 安藤用简洁的混凝土体块代替了那座 年久失修的木构建筑
建筑与自然
——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解读
安藤忠雄简介
代 表 作 品 1976年 1983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1991年 1994年 1995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2011年 2012年 住吉的长屋 六甲集合住宅 中山邸 六甲山教堂 水的教堂 光的教堂 水御堂 飞鸟博物馆 冥想之庭 日光博物馆 六甲集合住宅3 光明寺 沃思堡现代美术馆/兵库县立新美术馆 地中美术馆 东京涩谷区画册美术馆 亚洲大学艺术馆 上方落语协会会馆
夹在玻璃和混凝土之间的狭窄空间,既是使放置展 品的混凝土箱体的室内环境得以安定的过滤装置, 同时也以特性的高侧光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透过聚四氟乙烯膜洒向室内的柔和 屋顶采光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浅谈展示设计与人类“五感”体验

浅谈展示设计与人类“五感”体验作者:王峰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2期摘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五感”体验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美学。
五感设计概念广泛,几乎涵盖所有的设计领域。
在展示设计中融入人类“五感”体验,充分调动人类的“视”“听”“触”“味”“嗅”五种感官功能,让观者亲身体验展示设计的空间、造型、色彩、版面、采光照明、材质与道具,使观者获得更好的身体和心理感受,让展示过程对观者产生更大的思想、心理与行为影响,成为当下展示设计中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五感;展示设计;展示空间;体验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60-01一、当下展示设计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展示活动自远古时代就已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展示的物品或商品需要优越的环境和空间才能达到更好的展示或销售的效果,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近现代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商业活动和博物馆、展览馆等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多种新材料的开始生产和使用,给了展示设计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例如1851年的首届国际博览会,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水晶宫”,我们现在看来无非就是钢架结构和玻璃幕墙,但在当时却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建筑式样。
当然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样式仅仅是在材料的运用所体现的视觉冲击力方面。
日本著名建筑师六角鬼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空间是物质的媒介,物质存在于色彩、味道、芳香、触摸、声音、感觉所触及的和感觉所反射的原型之中”。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五种感官体验,这一点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体现的最为强烈。
例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佛教中也提到“六根”,其中的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即是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感官体验的最早诠释。
然而“五根”的理论较多的运用是在园林方面,在展示设计上运用的较少,有些片面的运用中国的符号元素片面的只表现“眼根”,也就是只是追求视觉的表现力,弱化甚至是忽视了对于其他感官体验的表现,这样的后果往往是表现力较弱,很难给观者产生强烈的心理作用,使观者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