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经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

答案:(1)生病(或生重病)(2)多次(或屡次)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思考作答。

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附【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10.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0.D 1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一、(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行:操行。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⑤淫漫:荒淫,怠惰。⑥励精:振奋精神。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参考答案】

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

2.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

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甲)《周公诫子》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乙)《诫子书》

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甲】(诸葛亮《诫子书》)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三、<<孙权劝学>>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诫子书》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答: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答: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

参考答案:

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

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3、B

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四、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乙】——诸葛亮《诫子书》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21、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参考答案:

19、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20、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21、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五、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诫子书》

(1)淫慢: 沉迷、滞迟。(2)险躁:草率、急燥。(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4)意:意志。(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1.解释下列短语:

(1)开张圣听:____________(2)作奸犯科: _____________(3)陟罚臧否:____________

(4)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 (5)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儿子和刘禅的劝诫。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4.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附答案】:

1.(1)扩大圣明的听闻; (2)做奸险的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3) 升降官职,评论人物好坏; (4)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5) 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 2.(1)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2)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3 .C(本选段讲诉的是扩大听闻、赏罚分明。) 4.儿子:宁静、勤俭;刘禅:扩大听闻、赏罚分明。

六、【甲文】《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C.甲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乙文作者强调一个“静”字,指出获得成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为一个“躁”字,

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_ _ 。

13.读了甲、乙两文你一定会感触深刻、请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谈谈你的启示?(4分)

答:

参考答案

10、C 11、A(“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3分) 12.每小题2分。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13. 略

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 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即可。)

2.谈了饮酒问题。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三:

11.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3分)

对偶句:示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示例: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所以我喜欢。

分)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1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答案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1、考点经典句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 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 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 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 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 文: 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经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2分)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注: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漫不经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5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乙】《诫子书》与《周公诫子》的对比阅读 周公诫子》中心内容是___儿子伯禽不要骄傲自满,要保 持谦虚谨慎的美德,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而《诫子书》中心内容则是告诫子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养德,不贪淫荒漫,不冒险躁动,要有志向,有远大的目标,才能致远。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经常被人们用作座右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静寡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的目标。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___《诫子书》 改写】 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以此来修身养性,节俭为要,以此来增进德行。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宁静的环境,就不能有远大的前程。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无法扩展才华,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

问。荒淫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时间和年龄在不断流逝,意志和日子也在不断消逝,最终变得萎靡不振,与世隔绝,悲伤地守着贫穷的房屋,又有什么意义呢!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___忽长 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改写】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益处。但有些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长者,轻视同辈。这样做引起了别人的憎恨,就像对待仇敌一样,讨厌他们就像对待恶鸟一样。这种用研究来损害自己的行为,不如不研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③人疾之如仇敌:别人憎恨他就像仇敌一般。 ④恶之如鸱枭:厌恶他像对恶鸟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经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1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2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经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译文) 诫子书》对比阅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通过静心修身,节约俭朴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只有心灵宁静,才能取得远大的成就。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不能增长才华,没有志向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放纵和懒惰会使人失去精力,冒失和急躁会使人难以自律。时间和岁月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没有行动,就会一事无成,孤独地守在荒凉的小屋里,又有什么意义呢? 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XXX为写

《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译文:要努力啊,不要因为恶事很小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让人信服。你父亲的品德不够深厚,你不要模仿。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地阅读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但在途中丢失了,你可以自己去寻找研究这些东西。 XXX在将鲁国封给他的儿子XXX之前,告诫他不要因为封赏而骄傲自大。XXX自己是XXX的儿子,XXX的弟弟,XXX的叔叔,同时还担任辅佐天子的重要职务,地位在天下 也不低。但是他仍然坚持要谦虚,不敢怠慢人才。他认为,德行宽厚,要以恭敬来守护;土地广阔,要以俭约来守护;官位高贵,要以谦卑来守护;人多兵强,要以敬畏来守护;聪明智慧,要以愚笨来守护;博学多才,要以浅显来守护。这六种品德都是谦虚的表现。作为天子,能够得到众人的尊敬和四海的归附,正是因为他谦虚有德。相反,如果不谦虚而失去天下,就会像桀、XXX那样灭亡。因此,XXX儿子要谨慎。

第15课《诫子书》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

诫子书 一、对比阅读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甲】【乙】两文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说说他们分别对儿子提出了怎样的期盼。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A.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B.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C.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D.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7.【甲】【乙】两文皆意在劝诫后辈,说说劝诫的中心内容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纪泽儿①:接尔②二十九、三十日两禀③,得悉《书经》注疏④看《商书》已毕……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略记得矣⑤。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①纪泽儿:人名,指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①尔:你。①禀:禀告,报告,这里指来信。①注疏:注释,解释。①则自略记得矣:这时候就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了。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慢则不能励.精(2)年与时驰. (3)得.悉《书经》注疏看《商书》已毕(4)久之 ..必得些滋味 9.下列句子中与“若实看明白了”的“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B.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 C.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D.天若有情天亦老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11.说说你对[甲]文中“学须静也”这句话的理解。 12.[乙]文中曾国藩告诉儿子读书时要做到哪两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注释】①于:被。①谨:约束。①远:使……远离。①丰:使……丰足。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答案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比较浏览 1.考点经典句翻译 外子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教养的人,他们以静思检查来使本身精美绝伦,以简朴勤俭来造就本身崇高的品格.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乃至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克不及明白本身的志向,不身心安静就不克不及实现弘远目的. 4、.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外子子之行( )(2)俭以养德( ) (3)非安静无乃至远( ) (4)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 )(5)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 )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格崇高的人(2)用.凭借.依附(3)实现弘远目的(4)懈怠.懒散(5)陶冶性格(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

答案:(1)进修必须收视反听,增加才干必须耐劳进修.(2)不尽力进修就不克不及增加才干,不明白志向就不克不及在进修上获得成就.(3)韶华跟着时光逝去,意志跟着岁月消磨.填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间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示“躁”的伤害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乃至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浏览.浏览全文,答复(1)~(3)题.(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①申饬②振奋,振作③消掉,逝去④立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 答案:①过度懒散就不克不及振奋精力,浮躁就不克不及陶冶性格.②最后就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答案译文)

《诫子书籍》课内及课中对于比阅读之阳早格格创做 1、考面典范句翻译 妇君子之止,静以建身,俭以养德. 有公德建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去使自己尽擅尽好,以朴实朴实去培植自己下尚的品德. 2.非浓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近. 不瞅浑世雅的名利便不克不迭细确自己的志背,不身心宁静便不克不迭真止近大目标. 4、.阐明下列句中加面的词汇.(1)妇君子之止()(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近() (4)淫缓则不克不迭励细()(5)险躁则不克不迭治性() (6)多不接世()问案:(1)品德下尚的人(2)用、依据、依赖(3)真止近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交战社会,有“用世”的意义 2.翻译下列句子.(1)妇教须静也,才须教也.译文: (2)非教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教.译文: (3)年取时驰,意取日去.译文:问案:(1)教习必须博心致志,删少才搞必须受苦教习.(2)不齐力教习便不克不迭删少才搞,不细确志背便不克不迭正在教习上赢得成便.(3)年华随着光阳逝去,毅力随着岁月消磨.挖空.(1)文中有二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下近”的座左铭,那二句话

是:,.(2)《诫子书籍》齐文的核心论面是:,.(3)《诫子书籍》中能表示“躁”的妨害的句子是:问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近(2)静以建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克不迭治性阅读.阅读齐文,回问(1)~(3)题.(1)阐明下列句中加面的词汇.①诫子书籍()②淫缓则不克不迭励细()③年取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教()问案:①告诫②振奋,振做③消得,逝去④坐志(2)用新颖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淫缓则不克不迭励细,险躁则不克不迭治性.译文:②遂成枯降,多不接世,悲守贫庐,将复何及!译文:问案:①太过懒惰便不克不迭振奋细神,暴躁便不克不迭陶冶性情.②末尾便像枯枝败叶那样,对于社会不所有孝敬,(到那时)守正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去得及.(3)读了那篇文章,您受到了什么开收?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问案(示例):人正在少年时期该当竖坐近大的志背,收愤图强,预防老了悔恨. 6、阅读底下的笔墨,回问4~7题.孙叔敖徐,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启尔矣,吾不受也.为尔死,王则启汝,必无受利天.楚、越之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2分)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 【乙】须静也,才须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dàn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______ ..(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15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 【乙】须静也,才须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dàn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tāo)慢:漫不经心 1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答案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浏览之杨若古兰创作 1、考点经典句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涵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本人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本人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乃至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克不及明确本人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克不及实现弘远目标. 4、.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乃至远( ) (4)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 )(5)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 )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附(3)实现弘远目标(4)懒惰、懒惰(5)陶冶脾气(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以下句子.(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译文:答案:(1)进修必须收视反听,增加才干必须刻苦进修.(2)不努力进修就不克不及增加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克不及在进修上获得成就.(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填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间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示“躁”的风险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乃至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浏览.浏览全文,回答(1)~(3)题.(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抖擞③消逝,逝去④立志(2)用古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①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克不及振奋精神,浮躁就不克不及陶冶脾气.②最初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哀痛叹息,又如何来得及.(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当树立弘远的志向,发愤图强,防止老了后悔. 6、浏览上面的文字,回答4~7题.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经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

《诫子书》课及课外对比阅读 1.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去,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主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考点经典句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