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16张PPT)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16张PPT)

1.罗斯福上台后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不到两年,
联邦最高法院却裁定该法案违宪。由此可见,对该法案的不同处理是基于
美国 A. 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A B. 政治体制得到完善
C. 权力制衡逐步强化
D. 社会性质日渐转变
2.为了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秩序
“疯狂的20年代”
一、从繁荣到危机 2、经济大危机
1929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翰观·J.拉斯科布:“假使一个人每周拿 15美元用来购买优质普通股,那么,按每月400美元的投资收益来计算,20 年后他将至少坐拥80000美元,这种收益会让他富起来。我坚信,任何人 都能富起来,而且也应该富起来。” ——[美]狄克逊·韦克特《大萧条:人类经济生活中最为凝重悲怆的画卷》
B.调整农业政策
D
C.建立社会保障
D.推行以工代赈
课堂巩固
3.罗斯福新政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全保障基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
国政权交易委员会等一系列国家机构和国有机构,帮助美国缓解了经济危
机。这体现新政的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实行计划经济
A
C.整顿金融体系
D.推行“以工代赈”
4.新政不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连根拔起,只是要把资本主义已锈了的车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 直接原因:生产过剩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
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 其他原因: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美国政府没有干预经济
一、从繁荣到危机 2、经济大危机
“虚假的繁荣”
“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布此鲁之克林近每,日历鹰史报》 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刊相载比的。“”华尔街股市

《罗斯福新政》PPT精品课件

《罗斯福新政》PPT精品课件

的复苏
兴建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运动场、公园、 机场、桥梁等,
增加了就业;刺激了 消费,扩大内需;改 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建立社会福 利体制,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保障工人基本 权利, 提高工人政治地位
材料一: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
材迅料速2:蔓受延危到机所波有及资到本的主范义围国从家金。融业迅速波及影到响几范乎围所有广部门;从美国
材料3: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破16.坏5%性特8.4别% 大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
市场经济自,由最放好任的政府是 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 将为美国国人家民干实预行新政! 口号:投民主党一票, 踢走经济萧条
面临这种状况,美
胡 佛
国人需要一个救星

带领他们走出危机,

他们选择了谁?

身残志坚的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生于纽约。 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 1932年当选总统。 1936年、1940年、1944年连任。 1941年底,带领美国加入二战并取得胜利。 1945年因脑溢血去世。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 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Roaring Twenties——“咆哮的二十年代“
福特与他的“T”型车
电影行业的发达
纽约证券交易所前 拥挤的人群
经济发展需要自由的 环境。政府不应该干涉 经济活动,经济应该留 给一只“看不见的手” 来自动调节。这只“看 不见的手”就是市场。

课件5: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5: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 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 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 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 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 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归根结蒂,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上,有一个因素要比货 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
《全国劳工关系
法》
劳工关系委员 会
缓和劳资矛 盾
建立社会保障 体系
《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局
维护社会稳 定
NEW DEAL REDEDIES
NIRA(全国工业复兴署)
AAA(农业调整署)
CONGRESS
SEC(证券交易委员会)
TVA(田纳西河流管理局)
“新”在政府WN干LPRA预B(工(经全程国济进劳度工管关理系署局) )
存在问题: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二、明新政之要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突破口
措施:法令:《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实行货币贬 值;机构:联邦储备银行,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 控制
效果:金融秩序恢复正常,人们恢复对银行信心。
思考:为什么选择金融业作为新政的突破口?
1933年3月12日第一次“炉边谈话”
1935年与1933年比较
企业倒闭数
减少了2/3
失业人数
减少了400万
国民收入
增加了50%
新政结束自由放任占统治地位 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 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四、议新政之果
——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1.直接影响(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
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PPT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PPT

• “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 活”,该如何理解?
1、新政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美国是一 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但新政实施期间, 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特别是总统的权 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 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正是因为罗斯福 新政使得美国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所以美国 的共和制也称为总统制共和制。
内容: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作用:减少盲目生产,防止盲目
竞争→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条件
情景四:
⑴左图反映了美国罗斯福 新政的哪一举措?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田纳西水利工程
⑵产生什么作用?
增加就业,刺激
消费,稳定社会
等候领取面包
情景五: 材料:“三十年代,在号称 进步的康涅狄格州,年轻 女工在血汗工场每周只能 挣得一美元十分,而在锯 木木厂的男工每小时工资 只有五美分” 。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 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服务于垄断 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 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标志着生产社会 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进一步尖锐化。
自由资 本主义 一般垄断 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2、新政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在危机期间 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 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三、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作用与意义 1、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进步性: ⑴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⑵间接影响: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遏制了美国法 西斯势力,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⑶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 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局限性: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说课课件(共37张PPT)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说课课件(共37张PPT)

自主学习
版权声明
(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感谢您下载觅知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觅知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觅 知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直接原因?时间? 1.在觅知网出售的PPT模板是免版税类(RF:Royalty-Free)正版受《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法》和《世界版权公约》的保护,作品的 (2).概括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特点? 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觅知网所有,您下载的是PPT模板素材的使用权。
经济危机的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沉重的打击
经济危机的影响:
材料二:据《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 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另有1100万农村人口未计算在 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
2.失业人数猛增
材料三:(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 骚乱暴动此起彼伏,整个社会一片混乱。1929 年—1932年,仅罢工就有2700多次。城市中的人 们成群结队闯入店铺,哄抢商品,甚至冲击市政府 和议会大厦。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 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4、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和 深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 的心理特征分析,初三的学生开始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 力,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 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罗斯福新政》PPT优质课件

《罗斯福新政》PPT优质课件

增加了就业、消费, 扩大内需;改善了 国家的基础设施
稳定了社会秩序
新政的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
评价:
积极作用: ①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②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④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罗斯福新政
背景 内容 措施 特点
购买力严重不足,贫富差距大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 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寒冷的北风 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 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 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 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 “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 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 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了。”
但在表面的繁荣之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材料: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 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了55%。20年代 美国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 所占有。另一方面,1929年约60%的美国家 庭生活仅仅维持生活。更为严重的是21%的 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通过材料你能看出当时的美国存在什么问题?
4、实质: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局部调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措施:
3R •救济(Relief)——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 贫民; •复兴(Recover)——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 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Reform)——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 体经济状况。
评价
经济大危机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38张PPT).ppt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38张PPT).ppt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 产和销售进行调节,稳定农产品价格。
1933年制订《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 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 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二分册》
银行法
联邦紧急救济法
住宅再筹款法 “我要……求国会立
1934年 全国住房法 即采取立证券法交行易法动,
家宅贷款法 赋予政府……的行政部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门……权全国力劳…工…关系”法
公共电力控股公司法 ……
—税收—法罗斯福
1936年 土壤保护分配法
……
1937年罗斯(福第二)全国住房法 ……
1938年 第二农业调整法 ……
——1933.3.12 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材料二:3月13日人们开始排起长龙到银行存钱,4月银行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大约 13500多家银行复业,纽约股票交易所也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肢票行情发报机传 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
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
失业者
失业补助法
400万美元
材料八: 纽约一家救济机构 的负责人告诉当时的纽约市长: “到我们这里来的人中,至少有 75%的人只想要一件事,那就是 工作;他们最后才会选择接受慈 善施舍。” ——James T. Patterson.
America's Struggles against Poverty,1900-1994. p52.
合作探究 经济危机的原因
材料一:严寒的冬天,衣着 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 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精选课件)罗斯福新政PPT课件

(精选课件)罗斯福新政PPT课件

03
罗斯福新政成效与影响
经济复苏和增长
恢复工业生产
通过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等 法规,罗斯福政府成功促进了工 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提高了就
业率。
加强金融监管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 管,恢复了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促进了经济的稳定。
推动农业现代化
政府鼓励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保障了国内食品供应。
(精选课件)罗斯福新政PPT课 件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5
• 罗斯福新政背景与原因 •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与措施 • 罗斯福新政成效与影响 • 罗斯福新政历史地位与评价
• 罗斯福新政时期重要事件和人物 • 总结与反思:罗斯福新政对当今启

01
罗斯福新政背景与原因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
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学术界对罗斯福新政评价
积极评价
多数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缓解经济 危机、维护民主制度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争议性评价
部分学者对罗斯福新政的效果提出质疑,认为其未能彻底解决经济 危机和社会问题,同时政府干预过多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多元视角评价
近年来,学术界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更加多元化,从经济、政治、社 会等多个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评价。
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加强金融监管
通过证券法、银行法等一系列立法,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风 险。
为储户提供存款保险,恢复公众对银 行的信心。
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通过该法案,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 则,指导工业复兴。
成立公共工程署等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市场;为减耕减 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 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等。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 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 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 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 会;签署并通过“社会保险法”和“财产税法”。
(2)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实质、
特点和影响。
2、能力目标 (1)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认识
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和作用
的分析,培养学生 归纳、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4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直面人生、直面社会、 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2、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并在 探究后问题所设计的知识归纳总结,以求落实。
10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经 济 胡佛 危 机
胡佛(1929-1933 年在任)
11
自由放任 (失败)

深 危
谁来拯救美国?

加深学生对上节
课内容的知识记 忆,帮助学生更 好的理解新课
12
(二)实施“新政”:内容
方 法 列表整理法
对比法 分组讨论法
设问
主 线 引导
探究 通过材料分析、设问导思、师生对话的 方式共同探讨,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并充分 发挥传统讲述法的效用 。
2、思考讨论:在事先研习相关文字和图片资 料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合作学 习、模拟对话、歌词改写、漫画展示的方式探究
17
2、总结影响
(1)经济: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 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2)政治: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 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
最深
18

3、顺延思路,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史学界对“新政”作用的评价基本 上有以下三种观点:①功大于过论; ②过大于功论③功过参半论。你同 意哪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提示:结合教材103主要内容所产生的 影响和104页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讨论
19
四、教学反思
(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 来了无比的快乐。一句话:学习的主动性加强 了。
“一个理念 两个阶段 三个方面 五个项目”
13
项目
整顿财政金融 (突破口)
复兴工业 (核心)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社会福利
强化社会立法
五个项目
具体措施
银行暂时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等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 《全国工业复兴法》; 制定行业公平经营章程;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2)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 锐意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培养 坚强的意志、敢于置疑、勇于 创新、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5
(三)说重点、说难点
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实质和影响
根据课标与学生的 感知水平确定
难点:对“新政”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对新 政实质的理解
6
二、教法、学法
自学
(一)教法 问题探究法
阅读材料
罗斯福就任不到 11天,全国四分之三的银行重 新开业,股票价格上涨 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
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 1933年的40亿美 元增加到近 70亿美元,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国 民生产总值从 1933年的425亿美元,上升到 1935年 的571亿美元。1936年底,失业人数比 1932年减少 了一半。
对新政的全方位理解 。
8
(二)学法
提高能力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列 表的方法,对相关知识达到初步掌握。 预 习
2、教师提出预设的思考题,学生通过合作 学习,讨论探究。
合作学习
3、教师利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对比分
析能力,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与罗斯福新政在
方法和实质上的异同。
对比学习
9
(三)教法与学法结合 1、教学相长,教师要正确判断学生实际情 况,关注学生的反馈,指出回答中的不足, 并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肯定。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NEW DEAL (1933—1935—1939)
说课人:胡志立 1
说课程序
说教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板书
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承 上
罗斯福新政
启 下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3
(二)教学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出台; 识记罗斯福新 政的内容和两个阶段,分析其特点。
14
罗斯福在签署 << 紧急银行法>>
蓝鹰标志
民 间

源 保 护 队 中 的 青 年
新政中罗斯福看 望美国农民
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
左边四幅图片 反映出罗斯福 新政涉及社会 经济的哪些项 目? 具体措施是 什么?
15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及对其评价
采用材料分析题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能力
20
五、课堂板书(与课堂总结相结合)
背景 1,胡佛反危机失败 2,全国要求改革
主 板
3,罗斯福就任总统
项目 书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
复兴工业 ;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16
· 1939年,经济形势完全扭转,工业生产达到创记
录水平,农业生产也保持稳定,农民收入增加。 到二战爆发前,美国人均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 发前的水平。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新政使美国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缓解了经济危机,渡过了难关。
以简单的材料分析 打开复杂问题的锁 用学生集思广益的想法 总结新政的影响
一个理念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快 摆脱危机 。
两个阶段
三个方面 (3R)
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 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 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1)救济(Relief ):指救助急 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2)复兴(Recovery ):是指为 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 的经济恢复运转。 (3)改革(Reform ):指采取长 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