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病理组织处理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组织切片 观察慢性肝瘀血、慢性肺瘀血、脾贫血性梗死、混合血栓、血 栓机化的组织结构及病变特点;观察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慢性胆囊炎、肠息肉、急性肝脓肿的病变特点。
3.绘图 画出慢性肝瘀血、慢性肺瘀血、混合血栓的病变形态并进行描述; 画出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各种炎细胞的镜下形态结构并加以描述。
《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临床医学及医学技术类等专业
新乡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2010 年 8 月
1
一、课程简介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及医学技术类等专业实验教学所用。该课程是我 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属考查科目。根据我院 2010 年教学大纲修订计划, 该课程设置 80 学时,修满获 2 学分,于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讲授。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掌握病理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术语;详细观察病理切片的病 变并正确辩认组织的形态特点。 3.熟悉病理大体标本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及常规染色的 全过程。 4.通过综合实验,基本认识并掌握疾病从正常组织学到病理学改变过程中的 演变规律。 (三)基本素质 1.态度 培养学生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严谨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 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镜下绘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 等。 3.体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 评价 1.教学质量按教学大纲要求,由教师、学生及教研室主任综合评定。 2.学生学习成绩由平时成绩的口试、小测试、作业、实物考查及期末考查成
绩相结合组成。 编写 崔 静 审校 赵卫星 2010 年 8 月
7

最新[基础医学]常规组织病理技术ppt课件

最新[基础医学]常规组织病理技术ppt课件

固定的意义
❖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细胞内的物质能 尽量保持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 作用:(1)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2)保持细胞内特殊的成分 (3)便于区别不同组织成分 (4)有利于切片 (5)保存抗原及DNA、RNA
固定剂的不良影响
❖影响常规染色 ❖固定造成物质损失 ❖组织皱缩
固定的注意事项(一)
❖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固定剂 ❖ 固定液的量 ❖ 固定液的穿透性 ❖ 组织块的大小
固定的注意事项(二)
❖ 固定时间 ❖ 固定温度 ❖ 加热 ❖ 特殊固定
单纯固定液
❖ 甲醛(formaldehyde) ❖ 中性甲醛液 ❖ 丙酮 ❖ 酒精
混合固定液
❖ 乙醇-甲醛液(A-F液) ❖ Bouin液 ❖ Zenker液 ❖ Carnoy液 ❖ 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
切片的注意事项
❖ 组织的取材与固定 ❖ 组织的脱水、透明和浸蜡 ❖ 切片 ❖ 切片机和切片刀 ❖ 特殊要求切片的制作
冰冻切片法
❖ 应用广泛 ❖ 对临床手术病人的术中快速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 ❖ 科研应用
恒冷箱切片
❖ 温度的调节 ❖ 包埋机OCT或羧甲基纤维素 ❖ 切片 ❖ 吹干或固定
载玻片的处理方法
三、活检组织取材注意事项
2. 采取标本时切忌挤压,取材刀要锋利,操 作要正确,以免组织过度受挤压,而导致 细胞结构、形态严重变形而影响诊断,甚 至造成不必要的重新取材,给病人造成不 必要的痛苦,并且延长诊断时间。
三、活检组织取材注意事项
3. 手术切除的内脏器官或较大肿瘤,最好将 标本全部送检,并保持原病变的完整性, 如要切开,应根据不同器官病变按一定的 方法切开。
浸蜡
❖组织经透明后,在溶化的石蜡内浸 渍的过程称为浸蜡。

常规病理检查重点PPT课件

常规病理检查重点PPT课件
Ⅱ类:氧化剂类:四氧化锇(奥酸),高锰酸钾,重铬 酸钾等。
Ⅲ类:蛋白变性类:甲醇,乙醇,醋酸等 Ⅳ类:其他:氯化汞,苦味酸等 。
2、按照成分分类:
单一固定液:如甲醛,酒精,醋酸,锇酸,丙酮等 混合固定液:中性甲醛,AF液等
组织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
蒸汽固定法:甲醛或锇酸可产生蒸汽。用于保存可溶性 成分;小而薄的组织,冷冻干燥组织
脱水剂的种类和效果
--非石蜡溶剂的脱水剂:如乙醇和丙酮等,其组
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能浸蜡。 --脱水兼石蜡溶剂的脱水剂:如正丁醇等组织在脱 水后即可直接浸蜡,不经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 的试剂。
组织处理
2、透明: 用化学试剂,通常为二甲苯将组织内的脱水剂置换出
来的过程称透明。 透明发挥了一个桥梁作用,透明剂可以与包埋剂和脱
片 3-氨丙基三已氧基硅烷(APES) 带电荷玻片或阳玻片
冰冻切片
常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 组织不经脱水,透明等步骤,对蛋白,脂肪,各种
酶保存好,合适做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染色,尤 其对不合适石蜡组织的抗体 组织会膨胀,细胞变大,出现与常规切片的一些差 异
常规HE染色
染色的意义和目的: 用染液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使组织中的不
B5固定液
配制:储备液:氯化汞12g+醋酸钠2.5g+蒸馏水 200ml。使用前加2ml甲醛到20ml储备液中 常用于骨髓,淋巴结,脾和其他造血组织的固定。
组织固定注意事项
组织离体后尽早放入固定液中 固定液体的体积应大于标本的4~5倍,甚至20倍 固定的容器口要方便组织固定后取出 组织固定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72小时,固定
Zenker氏液固定后,细胞核和细胞浆染色较为 清晰,特别显示骨骼肌的横纹

病理学教学及实验附大量图片学习教案

病理学教学及实验附大量图片学习教案

细胞周期与肿瘤发展
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导致细 胞无限增殖,是肿瘤发展 的重要机制。
细胞凋亡与肿瘤关系
细胞凋亡受阻使得异常细 胞得以存活和增殖,从而 促进肿瘤形成。
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新生血管为肿瘤提供营养 并促进肿瘤细胞进入血液 循环,导致肿瘤转移。
实例分析:各类肿瘤特点及治疗方法
上皮性肿瘤
如乳腺癌、肺癌等,多通 过手术切除病灶,辅以放 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影响因素
修复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局部血液供应、感染与异物、神经支配、内分泌及全身营养状 况等。
实例分析:炎症和修复过程炎是肺部的炎症疾病,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表现为咳 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治疗过程中需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 肺部修复。
实例二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有关。治疗时需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再生修复。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热累及心脏,引 起心脏瓣膜炎症、粘 连、增厚等改变,导 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 全。
心肌病
包括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等,表 现为心肌结构异常、 心功能减退。
06
呼吸系统病理变化解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
慢性炎症过程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浸 润,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气道和肺组
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了解 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 注意事项。
检查实验环境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安 全,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 好、可用。
准备实验用品
根据实验要求,提前准备 好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 和样本等。
实验操作步骤详解
01
02
03
操作步骤一
样本处理与制片,包括取 材、固定、脱水、透明、 浸蜡、包埋、切片、烤片、 脱蜡等步骤。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基本流程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基本流程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基本流程病理组织制片技术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将病理标本切片、染色和覆盖玻片,使得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这项技术在医学诊断、研究和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下面将介绍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基本流程。

1. 标本采集与固定病理组织制片的第一步是标本采集与固定。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组织或细胞标本进行采集。

常见的标本包括切除标本、活检标本等。

采集后,标本需要立即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稳定。

最常用的固定剂是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

2. 组织处理与包埋固定后的标本需要进行组织处理与包埋。

首先,将固定的标本进行去除固定剂的处理,然后用乙醇逐渐脱水,最后用苯麻油进行透明处理。

透明处理后,标本需要被包埋在石蜡中,以便后续的切片操作。

3. 切片与染色石蜡包埋的标本需要进行切片与染色。

首先,使用组织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通常厚度为4-6微米。

切片后,将切片浸泡在水中,使其展开。

然后,将切片依次浸泡在染色剂中,进行组织染色。

不同的染色剂可以突显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例如血液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4. 脱脂与覆盖玻片染色后的切片需要进行脱脂与覆盖玻片。

首先,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浸泡在醇中,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然后,使用透明剂将切片与玻片粘结在一起,使其固定。

最后,将覆盖玻片放在切片上,使用压力将其压平,使切片与玻片紧密结合。

5. 干燥与封装覆盖玻片后的切片需要进行干燥与封装。

将覆盖玻片的切片放置在干燥箱中,通过温度和时间控制,将其彻底干燥。

干燥后,将切片放置在干燥剂中,以防止切片吸湿。

最后,将切片放入切片盒中,进行封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标本采集与固定、组织处理与包埋、切片与染色、脱脂与覆盖玻片以及干燥与封装。

这一流程确保了病理标本的形态结构得以保留,并使其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应用广泛,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病理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病理检验技术》课件——病理组织的处理

《病理检验技术》课件——病理组织的处理

病理组织的接收、取材
4.将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 号、科别、临床诊断、部位、标本 来源、标本例数等逐项录入电脑保 存。 5.作为病理资料除做好计算机录入 工作,还应进行文字登记,以便病 理档案长期保存。
病理组织的接收、取材
病理标本的接收
取材
是将送检标本进行客观描 述并将病变部位组织切成 厚薄适度的小片装入小盒 (进入组织脱水程序)。
适宜的化学试剂,而这种化学试剂能使组织或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沉淀成不溶性。
并使组织和细胞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形态结 构和所含的各种物质成分。
病理组织的固定
一、病理组织固定的目的
破坏细胞内的 溶酶体酶:防 止细胞自溶
01
杀死外来细菌: 防止组织腐败
02
尽可能保持细胞 活体时的原状
凝固、沉淀细胞内 原有产物:如蛋白 质、糖、脂类、各种
病理检验技术
病理组织的脱水
病理组织的脱水
二、目的:
有利于下一步组织的浸蜡。水与石蜡不 可混溶,组织内只要存留少量水分,就 会阻碍石蜡的浸透。
一、概念:
利用某些能与水相混合的化学试剂浸泡 组织,通过置换作用,使组织内的水分 逐步被置换出来,最后使组织内的水分 被完全脱除,称为组织脱水。
病理组织的脱水
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病理检验技术
病理病检理验组技织术的接收、取材 病理组织的包埋
病理组织的接收、取材
病理组织的接收、取材
病理组织的接收、取材
病理标本的接收
病理标本的接收是临床与病理科交 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开展病理 学检查、病理档案的保存奠定了基 础。
病理组织的接收、取材
病理标本接收程序
(2)病理医师在肉眼观察和取材时,记录人员根据 申请单向医师报告病人基本情况、术中所见、送检医 师特殊要求等,并如实清楚地将病理医师口头描述记 录于记录单上,必要时绘制简图显示大体所见及标本 取材部位。 (3)病理医师取材完毕后,与其共同核实取材内容, 确保组织块及其编号标签准确置人脱水盒内,并在记 录单和取材工作单签上姓名和日期。

病理学教学大纲:教学组织与方法

病理学教学大纲:教学组织与方法

病理学教学大纲:教学组织与方法
1、实施机构: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执行。

2、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3、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自学为辅,使用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实验教学:实验类型以自我观察为主,实验提供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和病理学网络实习课件;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小结。

(3)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询等。

4、考核办法:
(1)考试目的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课程的考试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掌握情况;同时通过考试督促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消化掌握,为进入临床医学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复习考试对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常见的重要疾病的名词概念、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等知识要点均能较清楚地掌握。

(3)考试内容与范围
考题内容以教学大纲重点内容为主,一般内容为辅,不超出病理学课程内容范围。

(4)考核分理论和实习考试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采用理论闭卷笔试(期末占80%);实验标本考试(占10%);平时成绩(占10%)。

常规病理技术PPT课件

常规病理技术PPT课件
险;广;微;重;长;危。
病理科在医院中的作用和地位
病理科的诊断水平对评价一个医院处理疑
难病症的能力具有代表性和决定性。
病理技术
常规病理技术;
特殊染色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 超微病理技术; 流式细胞技术; 原位杂交、PCR等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
常规病理技术
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取材,制作石蜡包埋HE 染色切片,并对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对 疾病作出诊断的技术,叫常规病理技术。 是病理技术的基础、核心,具有重要的临床
还有极少数病例(约2%),即使使用乐所 有手段或请资深专家会诊,也不能作出诊断。
病理报告的内容
部位:不能明确者打括号,如“右侧”乳腺。
病理诊断:恶性肿瘤病变应包括大体类型、组 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上下切缘、淋 巴结转移情况等。 伴发病变; 瘤旁正常组织情况。
病理报告几个术语的把握
仅从病理资料(肉眼和镜下)能明确诊断者(100%把握), 直接报告疾病的中文全称。 从病理资料基本能诊断(80%把握),但需结合临床资料才 能达到100%把握时,报告:符合… … 病理资料与临床结合,仍只能有倾向性意见(60%以上把 握),考虑为… … 所有努力只能有个提示意见(40%把握),疑为… …
含骨组织的标本,应脱钙后再取材。 取材的各个环节都应避免将标本号码搞错, 张冠李戴。
标本取材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二)
必须取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有包膜者一定 要取包膜; 病变中每种不同的颜色都要取; 毫米级的组织全部取材; 厘米级的多一厘米多取一块; 肿瘤标本墨汁标切缘。
病理资料原则上不反对(20%以上把握),临床认为有可能, 不除外… …
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足以作出诊断的病例,则描述或说明, 不可做推测性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组织脱水不足所制蜡块, 切片镜下观察, 组织挤压、破碎, 核染色不清 图2 补救处理后, 组织平整、无破碎, 核染色清晰
把蜡块放入60度石蜡溶液中,使组织周围石蜡完全 溶解, (1)保持组织块内石蜡成份处于溶融状态。 同时,在75度水浴槽内先后放入盛有30 ml丙酮的A 、B 两组烧杯(50 ml容积),时间差约为5 min,预 热丙酮。(2)待A丙酮完全沸时, 放入组织块, 此 时丙酮内逐渐有白色糊状石蜡沉淀出现, 组织块 有液泡冒出。(3)当B丙酮完全沸时, 迅速将组织 块从A丙酮换入其中, 处理10 min,此时丙酮内石 蜡沉淀明显减少, 组织块仅有少量或无液泡冒出 。(4)取出组织块, 立即投入75度石蜡溶液中, 直 至组织块无气泡冒出, 约15 min。(5)常规包埋、 切片、HE 染色。
2.AAF液:95%乙醇85ml,甲醛(浓)10ml ,冰醋酸5ml。
特点:此液除有固定作用外,兼有脱水作 用,因此,固定后可直接入95%乙醇脱水 。
其他还有很多固定液,不一一介绍,有些 液体混合后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佳,作 用互补,真正达到固定的目的。
二.水洗
1.固定后必须水洗(15-30min),流水冲 洗最佳,特别是固定时间长的组织。
注意:
1.组织离体及时固定(大标本切开固定) 2.组织块大小适宜(1.5×1. 5×0.2厘米为宜) 3.合理选择固定液(免疫组化可以选择多聚甲醛和中性缓
冲甲醛;我病理科大标本一般选择中性缓冲甲醛,它可以 兼顾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小标本选用AAF液) 4.固定液的量为组织5倍以上(最少也要没过组织) 5.固定时间得当:大标本(6-12H)小标本(3-6H),时 间太短,影响组织固定的效果,对以后一系列的处理都有 影响,切片质量难以保证。组织长时间的固定,福尔马林 会产生一种酸,影响核的染色。另外,长时间的固定往往 会出现福尔马林色素,尤其是造血器官的标本,更应注意 。固定时间过长,可降低抗原的活性,影响组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浸蜡温度应与石蜡熔点想对应,有条件 的话(第一道石蜡可用48-50度熔点的石蜡 ),第二、三道石蜡用56-58度熔点的石蜡 ,温箱温度不宜高于62度。尽量不要在蜡 里带入二甲苯。
原理:
本法以沸丙酮为介质。其原理为: (1) 丙 酮和石蜡不相溶,此特性保证了彼此单向 置换,即以丙酮为溶液时,石蜡被置出; 以石蜡为溶液时,丙酮被置出。(2)以75度 作为脱蜡与浸蜡的适宜温度,远高于丙酮 沸点(56-57)及石蜡溶点(58-60),能使丙 酮与石蜡有效而快速地进行单向置换。(3) 丙酮作为一种快速脱水剂,目前主要用于 快速石蜡切片的制备 ,适宜温度亦为75度 。
微小破碎组织,在包埋操作时易于识别操
作,组织处理前可浸泡在1%伊红液中5-10 分钟。伊红的粉红色在组织处理时可以保 留,但是在随后的切片染色中可以洗去不 影响正常的染色。
常用固定液的介绍和配制
1.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 : 甲醛100ml, 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
)13g 磷酸二氢钠(NaH2PO4·H2O)4.0g, 蒸 馏水900ml 特点:渗透力强,收缩小,对抗原保存较 好,此液固定效果比单纯10%福尔马林要好 。
常规病理组织处理
一.固定
病理标本的制作和组织处理都必 须先进行固定。如果固定不佳,制片 的其它程序将非常困难,可以说没有 很好的固定就没有很好的HE染色,就 会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这足以 证明固定的重要性
概念:组织离体后,采用某些办法使其 细胞内物质尽可能接近其生活状态时 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应用各 种方法使病理标本尽量保持其离体前 状态的过程)
四. 透明
概念:透明是组织经脱水后,用能与脱水 剂及石蜡混合的试剂,将脱水剂置换出来, 使石蜡均匀渗透进去,有的透明剂可使组 织呈透明状态,故称得。
常用的透明剂为二甲苯,但它易使组织收 缩、变脆,故透明时间不宜长
二甲苯还能溶解脂肪,因此我们看到切片 中的脂肪细胞胞浆是空泡状,是二甲苯脱 脂所致。
脱水剂的种类有很多种,如乙醇、丙酮、 甲醇、异丙基醇等。
丙酮是透明无色易燃液体,易与水、乙醇 和大多数有机溶液相混合。其脱水快,但 渗透差,脱水时间长易引起组织扭曲和变 形。丙酮用于脱水可以去除组织中的脂肪 。另外,坚硬的组织也可以置入甘油乙醇 混合液中浸泡处理。
组织脱水不足的补救
组织脱水不足常影响后继的透明与浸蜡, 表现为含蜡组织块发软,制成蜡块后组织 块与周边石蜡容易发生脱离,此种蜡块往 往难以切出组织薄片或即使强行切出也会 出现组织挤压、破碎,影响病理诊断。
五. 浸蜡
概念:浸蜡是组织经透明后,置入熔化的石 蜡中浸渗,一般为2-4小时。浸蜡时间过短, 蜡没有完全渗入组织中,组织过软,切片困 难;浸蜡时间过长,造成组织硬脆,切片也 困难)
目的:将石蜡均匀浸渗至组织中,使组织的 硬度与石蜡的硬度相似,利于切片。浸蜡后 的组织用包埋框将其包埋。包埋用蜡的熔点 要与最后一次浸的石蜡熔点相一致,这样有 利于切片。
目的:防止组织细胞自溶和腐败,保持 细胞内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或酶类)与原有的结构与生活时 相仿。
方法:
1.物理学方法:如低温冷冻,干冰 ( dryice,即固态无水碳酸)冰冻真空脱 水,石蜡渗入法。
2.化学方法:采用各种化学溶液作固定 液,使组织细胞进入固定状态。这是 国内最常用的方法。
2.水洗不彻底后果:福尔马林色素沉着 、脱片、染色不鲜艳、免疫组化标记 中抗原抗体结合力减弱等现象
三.脱水
概念: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以 利于有机溶剂的渗入。
浓度与时间:脱水用的乙醇浓度一般从70%~75% 开始,然后依次80%→95%→100%,即由低浓度 逐步到高浓度。脱水的时间与组织大小、厚薄有 很大关系、组织厚大,脱水时间要长些;而小薄 的组织脱水时间相对的可以短些。组织脱水时间 在低浓度乙醇中可以长些(如70%~80%),而在 高浓度乙醇中要短些,这是因为高浓度的乙醇渗 透力不强,延长脱水时间无益,相反高浓度乙醇 易使组织收缩、变脆,致使以后切片和观察困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