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茶诗2
有关茶的古诗词

有关茶的古诗词宋代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以教吹去月轮旁。
苏轼茶诗80首全集研究(一二三)

苏轼茶诗80⾸全集研究(⼀⼆三)在北宋⽂坛上,与茶叶结缘的⼈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位能像⼤⽂豪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苏轼⼗分嗜茶,他认为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并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的。
下⾯茶诗⽹带您赏析苏轼茶诗茶词精选80⾸。
“戏作⼩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这组关于茶传世名句,出⾃我国宋代著名⽂学家苏轼之笔,苏轼不仅是⽂学奇才,宋代⼤⽂豪,更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的咏茶诗词。
苏轼对饮茶⼀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
下⾯茶诗⽹带您赏析苏轼茶诗茶词精选80⾸。
已过⼏番⾬,前夜⼀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碾,飞起绿尘埃。
⽼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霎时滋味⾆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注释-翻译-赏析-《和钱安道寄惠建茶》北宋·苏轼我官于南今⼏时,尝尽溪茶与⼭茗。
胸中似记故⼈⾯,⼝不能⾔⼼⾃省。
为君细说我未暇,试评其略差可听。
建溪所产虽不同,⼀⼀天与君⼦性。
森然可爱不可慢,⾻清⾁腻和且正。
雪花⾬脚何⾜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
草茶⽆赖空有名,⾼者妖邪次顽懭。
体轻虽复强浮泛,性滞偏⼯呕酸冷。
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鲠。
葵花⽟夸不易致,道路幽险隔云岭。
谁知使者来⾃西,开缄磊落收百饼。
嗅⾹嚼味本⾮别,透纸⾃觉光炯炯。
粃糠团凤友⼩龙,奴⾪⽇注⾂双井。
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
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怒⽣瘿。
注释-翻译-赏析苏轼,我国北宋⽂学家、书画家、美⾷家。
苏轼的⼀⽣,⾜迹遍及各地,从峨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陲到岭南海滨。
长期的贬谪⽣活,为他提供了品尝各地名泉好茶的机会。
他⼀⽣写过近百⾸咏茶诗词,可以说苏轼的⼀⽣都是浸泡在诗意的芳⾹传奇,下⾯茶诗⽹带您赏析苏轼茶诗茶词精选8 0⾸。
十首最出名的茶诗一整首

以下是十首最出名的茶诗一整首: 1. 《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2.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3. 《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4.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5. 《吃茗粥作》(唐)储光羲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闲僧与友,远讲坛岳归。
手把井华云,闲倾洞庭水。
欲知遗世意,去矣乘风起。
6. 《六羡歌》(唐)陆羽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7.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8.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9.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唐)灵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10. 《夏日题老将林亭》(唐)张蠙百战功高下百蛮,今朝戎马却空还。
天边身世如云鸟,日暮归来林树间。
《惠山烹小龙团》

《惠山烹小龙团》北宋·苏轼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翻译:这是一首关于茶的优雅诗句,茶诗的大致意思是:我踏遍了江南的各个地区,每逢遇到风景秀丽之处就会流连忘返。
我带着如明月般沁人心脾的龙团茶,来试一试这号称人间的第二泉。
登山的石阶在苍翠的九龙山脊间盘旋萦绕,登上绝顶后,俯瞰太湖的波涛翻动水天的壮丽景象。
隐士孙登笑而不语,他只能默默的离去,在归去的路上,半山腰的松林在山谷中铃铃作响。
《惠山烹小龙团》茶诗赏析这首七言律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奇。
一句之中,字字皆奇。
堪称古今佳作,也毫不为过。
茶诗的首联以衬托的手法写惠山的景色之美,让东坡先生更是流连忘返。
苏轼在江南担任官职期间,在办公之余足迹踏遍“南岸山”可见江南景色之美足以让他流连忘返。
不到三年两度游惠山,我想让他“更流连”的肯定不只是惠山景色,应该还有钱道人吧。
颔联“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一茶联脍炙人口,被当作品茶名句,常为后人所引用。
这两句诗句不但茶人墨客称道不已,而且常被改写成一些名胜古迹、茶亭等当楹联来招揽客人。
因为这两句,甚至有人还把这首诗誉为“天下第一品茶诗”。
但通读全诗,茶诗网小编觉得此诗不仅品茶,侧重点更是品泉。
通过赏景以传东坡先生的弦外之音。
颈联写登惠山途中与登顶后的所见。
据茶圣陆羽《慧山寺记》记载:“山有九龙,若龙之偃卧然”。
又:“慧山,古华山也。
曰九陇,惟慧为恒称,九龙则间称之。
龙云者,极其状也。
”“石路萦回九龙脊”说的是石路在苍翠的“偃卧”九龙山脊间盘旋萦绕;“水光翻动五湖天”写登绝顶望太湖俯瞰太湖的波涛翻动水天的景象。
把惠山的九条“苍龙”,淹没于太湖的水光接天之中的景象写得淋漓尽致。
尾联用典,含义深远。
从诗题看此联当是拜谒钱道人、品茶品泉、登绝顶赏景之后,由归途的景象所产生的联想。
“孙登无语空归去”是全诗的诗眼所在,“空”字最具弦外之音。
茶的诗句和词语

茶的诗句和词语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茶的诗句和词语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茶"的词语或者诗句有哪些宋代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3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1首闻名的咏茶的7言古诗:日高丈5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3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3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1碗喉吻润,2碗破孤闷。
3碗搜枯肠,惟有文字5千卷。
4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5碗肌骨清,6碗通仙灵。
7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7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光明清亮,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1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逝;3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4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欢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5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适;第6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7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美丽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宠爱。
关于茶的诗句苏轼

关于茶的诗句苏轼
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宋·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宋·苏轼《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4、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
——宋·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
5、尝茶看画亦不恶,问法求诗了无碍。
——宋·苏轼《龟山辩才师》
6、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宋·苏轼《虾蟆培》
7、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宋·苏轼《游惠山》
8、更续茶经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尝。
——宋·苏轼《虎跑泉》
9、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宋·苏轼《留题显圣寺》
10、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
——宋·苏轼《新年五首其一》。
苏轼写茶的诗词参考

苏轼写茶的诗词参考苏轼写茶的诗词参考词萌于唐,而大兴于宋。
宋代文学,词领风骚。
宋代茶文学在茶诗、茶文之外,又有了茶词这样一个新品种。
宋以后,元明清及现代,茶词创作不断,但佳作不多。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写茶的诗词写茶的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苏轼写茶的诗词参考1苏轼写茶的诗词:《西江月》:赏析:别开生面,对当时的名茶、名泉和斗茶作了生动形象的赞美: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苏轼写茶的诗词《行香子》:赏析: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
共夸君赐,初拆臣封。
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嬴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
暂留红袖,少却纱笼。
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酒席已终,但大家意兴阑珊,于是继续茶会,进行斗茶。
有人拿出皇帝赐赏的北苑产密云龙茶来,金丝饰面。
斗茶会中红袖笙歌助兴,煞是热闹。
但没有不散的宴席,终归人去馆静。
苏轼写茶的诗词《水调歌头》赏析:描写建安茶的采摘、加工、点试、品饮和功效: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先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
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苏轼写茶的诗词参考2一、《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赏析苏轼把壑源新茶赞为仙山灵草,并且强调这种茶是不加膏油的。
苏轼用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感受,将茶独具之美用了一个拟人手法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是苏轼品茶美学意境的最高体现,也成为后人品评佳茗的最好注解。
后人常把苏轼另一首诗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之相对成联。
诗题表明了曹辅(字载德,福建沙县人,宋元符进士)寄给苏轼的新茶。
唐宋关于茶的诗歌

唐宋茶的诗歌唐宋关于茶的诗歌在我国唐宋古代文学中,涉及茶的诗词、歌赋和散文比比皆是,可谓数量巨大、质量上乘。
这些作品已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宋关于茶的诗歌,欢迎阅读。
《咏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茶》[宋]林逋石碾轻飞瑟瑟尘。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娇女诗》左思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
弛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
心为茶剧,吹嘘对鼎。
《尝茶》[唐]刘禹锡生怕芳丛鹰嘴芽。
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
照出霏霏满碗花。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唐·张籍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喜园中茶生》唐·韦应物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唐·陆希声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唐·张文规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生怕芳丛鹰嘴芽。
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
照出霏霏满碗花。
《峡中尝茶》[唐]郑谷簇簇新英摘露光。
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
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
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
酒渴更知春味长。
扩展阅读:茶文化的由来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里面包含了中华民族各个时期各个名族的不同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那么茶文化的由来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元佑七年(1092),诗人的好友曹辅给诗人寄来产自武夷山 麓建州北苑的壑源新茶并诗一首。诗人和诗一首以表谢意。 苏轼认为茶似二八佳人,清白可爱,自然质朴,对茶的喜爱 之情,跃然纸上。
作品分析
“一枪一旗 ”:叶嘉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 一旗,岂吾事哉!”这句话既刻划了叶嘉少年英俊的神 彩风姿,其中“一枪一旗”又暗示所写的是茶。 “清白”:双关。既指茶色,亦指人品。宋徽宗《大观 茶论·色》:“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清白为次,灰 白次之,黄白又次之。”
作品分析
“矫然有龙凤之姿”:龙凤,指压有龙凤纹样的团茶。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 “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 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容貌如铁”:此处所写为团茶,故有如铁之喻。 “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臣山薮猥士,幸 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实为饮茶 之过程。
嘉以皂囊上封事。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 但未知其实耳,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 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 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 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皂囊:古代臣下上书皇帝,若事涉机密,可以用皂囊封装。 久饫卿名:尤言久闻大名。饫(yù),饱,丰足。 槌提:用槌敲击。 山薮猥士:山林卑贱之士。
《叶嘉传》
上方欲南诛两越,东击朝鲜,北逐匈奴,西伐大宛, 以兵革为事。而大司农奏计国用不足,上深患之,以问 嘉。嘉为进三策。其一曰:榷天下之利,山海之资,一 切籍於县官。行之一年,财用丰赡。上大悦。兵兴有功 而还。上利其财,故榷法不罢。管山海之利,自嘉始也。 榷:征税。 大司农:秦汉时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
《叶嘉传》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遣使 臣督促。郡守曰:“叶先生方闭门制作,研味经史,志 图挺立,必不屑进,未可促之”。亲至山中,为之劝驾, 始行登车。遇相者揖之曰:“先生容质异常,矫然有龙 凤之姿,后当大贵。” 赍:(jī)携带。 相者:看相的。 矫然:高大强健的样子。
《叶嘉传》
作品分析
苏轼在《叶嘉传》中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威武不屈, 敢于直谏,忠心报国的叶嘉形象。 其实,《叶嘉传》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写的一篇 传记文,叶嘉实指茶叶。《叶嘉传》通篇没有一个“茶” 字,却处处表现出茶的存在,作者着力挖掘茶所蕴含的 文化精神,写出了“清白”“飘然”“风味恬淡”的内 在气质。
《叶嘉传》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 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 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於世。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 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 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 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 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谒者:皇帝的近侍。 敕:命令。给传:供给车马。传,驿站的车马。
《叶嘉传》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良者,每岁贡焉。嘉子 二人。长曰抟,有父风,袭爵。次曰挺,抱黄白之术。 比於抟,其志尤淡泊也。尝散其资,拯乡闾之困,人皆 德之。故乡人以春伐鼓,大会山中,求之以为常。
《叶嘉传》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 於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huǒ),然风 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 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 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彻侯:秦汉时最尊贵的爵位。 八座:朝廷的高级官员。东汉以六曹尚书、令、仆射为八座。
《叶嘉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 “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 命左右仆於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 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 乎?”上顾左右曰:“始吾言嘉刚劲难用,今果见矣。” 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既 而曰:“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上以不见嘉月余,劳 於万机,神(卄尔)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喜甚, 以手抚嘉曰:“吾渴见卿久也。”遂恩遇如故。
《水调歌头》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 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 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 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胜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 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兔毫盏
《叶嘉传》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 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 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於中土,当饮 其惠矣。”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上谷:河北广灵县。 郝源:即壑源,今建瓯市东峰镇福源村。
作品分析
“屑屑就师” :屑屑,细碎。师,此处指筛子。宋代 饮茶,先将茶碾成细末,再用茶罗筛过。 “启乃心,沃联心”:开启你的心,灌沃我的心。语见 《尚书·说命上》。此处喻指茶的馨香直沁心田。 “钜合侯”:钜,通“巨”。钜合即大盒。宋代宫廷中 以银盒盛茶,故苏轼有此说。《宋史·苏轼传》:“轼 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荣甚 厚。”
《叶嘉传》
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 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选间,上 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之,殊令人爱, 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 之谓也。於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 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朝廷宾客,遇会宴享,未始不推 於嘉。上日引对,至於再三。 少选间:隔一会儿,不多久。 引对:召见臣下对话。
作品分析
“尚书,联喉舌之任也”:一方面表现叶嘉深得信任, 又说明这是一种作用于喉舌的饮料。 “上以不见嘉月余,劳於万机,神(卄尔)思困,颇思 嘉”:茶之功效。 “令郡守择其宗支良者,每岁贡焉”:指贡茶制度。
作品分析
“嘉子二人。长曰抟……次曰挺”:抟,谐音团茶。挺即 京挺,北苑茶之佳者。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序》:“唐 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既又制其 佳者,号曰京挺。”
作品分析
苏轼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虚实结合等写作技巧, 对茶史、茶的采摘和制造、茶的品质、茶的功效、茶法, 特别是对宋代福建建安龙团凤饼贡茶的历史和采摘、制 造,宋代典型的饮茶法——点茶法进行着具体、生动、 形象的描写。
作品分析
虚实结合 :叶嘉这个名字出于东坡的杜撰,而欧阳高、 郑当时、陈平等人却都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再如陆先 生是唐代人,汉帝绝不可能读他的书,这里真实的人物 与虚构的事情又揉合在一起。
《叶嘉传》
夫先王用於国有节,取於民有制,至于山林川泽之利, 一切与民。嘉为策以榷之。虽救一时之急,非先王之举 也。君子讥之。或云管山海之利,始於盐铁丞孔仅、桑 弘羊之谋也。嘉之策未行於时,至唐赵赞始举而用之。 孔仅,西汉时南阳冶铁商,武帝时为大农丞,主持盐铁专 卖。桑弘羊,汉武帝时任大司农,主张实行专卖。 赵赞:唐代人。高承《事物记原》卷一“榷茶”条:“榷 茶起于唐建中贞元之间,赵赞、张傍建议税又加枢要之务焉。因诫小黄 门监之。有顷报曰:“嘉之所为,犹若粗疏然。”上曰: “吾知其才,第以独学未经师耳。嘉为之,屑屑就师, 顷刻就事,已精熟矣。”
名曹:名流。 枢要:机要部门。
《叶嘉传》
上乃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 三人,与之同事。欧阳嫉嘉初进有宠,曰:“吾属且为之下 矣。”计欲倾之。会天子御延英,促召四人。欧但热中而已; 当时以足击嘉;而平亦以口侵陵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 颜色不变。欧阳悔曰:“陛下以叶嘉见托吾辈,亦不可忽之 也。”因同见帝,阳称嘉美,而阴以轻浮訾之。嘉亦诉於上。 欧阳高,汉代学者,以传授《尚书》闻名。郑当时,汉代人, 武帝时任大农令,后迁汝南太守。陈平,汉高祖刘邦的谋士, 后封曲逆侯。 訾:(zǐ)诽谤。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此诗是诗人流放海南时所作。“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 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杨万里称此诗 “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 古今作者皆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