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苏轼茶诗(1)
唐宋八大家茶诗

唐宋八大家茶诗1. 杜牧《秋杂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杜牧以茶为题材,喻指品茗之乐,表达了淡泊寂静的心境。
2.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以茶的冲泡声音,比喻琵琶声,抒发了他对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3. 韩愈《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韩愈以茶室为题材,讴歌了茶的文化意蕴和给人带来的闲适与美好。
4. 柳宗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天接衡庐。
臨鴻鵠之憩木,適窮鳧之泳水。
芳蘭之泽,棣萱之標。
戢幽篁之幹,開清軒之筵。
雲日隱層疊,風煙交隱。
臺榭玲瓏,羅列星隒。
鼗樂鍾鳴,彩聲遙遙。
”柳宗元通过描绘茶楼风景,表达了对茶文化的追求和赞美。
5. 苏轼《前赤壁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苏轼以喝茶的时刻,抒发了对茶的喜爱和贪玩的心态。
6. 陆游《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轉教秋千拽酒旗。
遠山媚眼雲遮鬥,急雨亂飛飛未起。
”陆游以品茗的情景,描写了秋夕的静谧与美好。
7. 黄庭坚《寄黄大手鼠》:“论宴辞疏远, 游春忽已昏。
倾斟满一杯, 自笑神仙魂。
”黄庭坚表达了茶酒相交的快乐和人生的短暂。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镜湖三百里,不识水中堂。
”王安石以茶山的壮丽景色,寄托了对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关于饮茶的古诗词

关于饮茶的古诗词关于饮茶的古诗词如下:1、《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2、《汲江煎茶》【宋】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3、《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4、《人月圆·山中书事》【元】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5、《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6、《春日访山人》【唐】戴叔伦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
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7、《听雪为客置茶果》【宋】陆游病齿已两旬,日夜事医药,对食不能举,况复议杯酌。
平生外形骸,常恐堕贪著。
时时邻曲来,尚不废笑谑。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8、《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9、《与赵莒茶宴》【唐】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中国10首最美茶诗

中国10首最美茶诗中国有许多美丽的茶诗,以下是十首著名的作品:1.《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2.《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3.《七碗茶歌》(唐·卢仝):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4.《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5.《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6.《幽居初夏》(宋·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7.《煎茶赋》(宋·欧阳修):茶之佳品,皆造于山川云腴之间,得天地之清气也……予又常以小便痰昏愁闷扰心不能解,以三碗煎沃硫磺有石硫赤气蓬勃而出闷乱之气思欲解而不得也。
人生如此自可过百年而不知老之为衰也。
8.《饮茶诗十首》(明·陆树德):小阁烹香茗,疏帘掩晓霞。
彩瓷贮清水,色似涧中茶。
酌献孙辉祖,领会颇不差。
醉中虽沉湎,方知今日佳。
9.《茶》(清·郑燮):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带露妍。
刻画精工传热巧,小筐犹带夜归眠。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今古诗人争咏之,好将墨宝结良缘。
10.《采茶歌》(清·刘子翠):三月韶光天气清,山头桃红柳抽萌;溪边龙井碧芽吐,田野采茶歌声声。
一杯清茶的七句诗词

一杯清茶的七句诗词
1、唐·元稹《七令·茶》: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2、唐·钱起《与赵莒茶宴》: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3、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4、唐·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5、宋·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6、唐·顾况《过山农家》: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7、宋·苏轼《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茶诗词

苏轼茶诗词
嘿,朋友!你知道苏轼这位大文豪吗?他可不单单在诗词文章上厉害,在茶诗词这块儿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就说那首,“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你看,他把煮水时的情景描绘得多生动,就好像那水在跟他对话似的!这就好比我们在厨房里精心烹饪一道美味佳肴,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期待和惊喜。
还有里的“从来佳茗似佳人”,哎呀,把好茶比作佳人,这得是多浪漫的想象呀!这就好像把天上的星星比作璀璨的宝石,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那份珍贵和美好。
苏轼和朋友们一起品茶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啦!他会说:“这茶香气扑鼻,滋味醇厚,你们觉得如何?”朋友们纷纷回应,有的说:“妙极妙极!”有的则摇头晃脑细细品味。
我觉得呀,苏轼的茶诗词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美好的追求。
他让我们看到,哪怕是一杯小小的茶,都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和情趣。
难道不是吗?。
十首最出名的茶诗经典

十首最出名的茶诗经典1. 嘿,你知道吗?茶诗可是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呢!有好多经典的茶诗,读起来让人陶醉。
就像在茶香中漫步,感受着那份宁静和美好。
比如说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哇,你能想象那种喝茶的美妙感觉吗?我有个爱喝茶的朋友,他每次读这首诗都特别有感触,说感觉自己就像跟着诗人一起在品茶,体验着那种从身体到心灵的奇妙变化。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呢?2. 还有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把茶的形态、制作过程和人们对它的喜爱都写得好生动啊!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把茶的世界一点点展现在我们眼前。
我和几个喜欢诗词的小伙伴一起讨论这首诗的时候,大家都对诗人用这么简洁而美妙的方式描绘茶赞叹不已。
你觉得这首诗妙在哪里呢?3. 苏轼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也很不错哦,“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他把茶比作佳人,真是太有创意啦!就好像茶是一位美丽而优雅的女子,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有一次去参加一个茶文化活动,听到有人朗诵这首诗,那一刻,感觉周围的茶香都变得更加迷人了。
你喜欢苏轼这种独特的比喻吗?4. 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也很经典呢,“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能看到诗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泉水煮茶,心中充满了对茶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那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就像在山间的小溪边,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茶的芬芳。
我曾经在一个安静的午后,自己泡了一杯茶,读着这首诗,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且将新火试新茶

且将新火试新茶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在文人雅士中,品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茶从山中来,吸天地灵气,需用清泉烹。
小小的一杯茶里可以说是包含了中国文人深爱的天、地、山、水,难怪会有人说:“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中国人饮茶,据说是从神农时代开始的,到了唐朝逐渐兴盛,到了宋朝更是形成了全民饮茶的风尚,从天子到百姓,都以饮茶、斗茶为乐。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宋文豪苏轼,来了解一下古人饮茶的乐趣。
望江南·超然台作(北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阕《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北宋文豪苏轼的作品,当时他正在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担任知州。
他命人修葺了城北的一座旧台,并由弟弟苏辙命名为“超然台”。
这一天,苏轼登台远望,看着满城春色、烟雨朦胧,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阕词。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看到的景色,虽然已经是暮春时节了,但春天还没有过去,细细的微风吹斜了柳枝。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里半满的春水和满城的春花交相辉映。
千家万户都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词的下片借景抒情。
寒食节过后,词人酒醒了却忍不住叹息,他说: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起新火来煮一壶新茶,趁着年华尚在,作诗饮酒吧。
词中的“寒食后”点明了写作的时间。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两天,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忠臣介子推,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生火,只吃冷食。
寒食节过后,要重新点火,所以叫做“新火”。
寒食过后就是清明,本来应该是回乡扫墓的日子,但此时的苏轼却不能回去,只能在密州远远地思念。
他借煮茶来排遣心中的忧愁,词中的“新茶”指的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前采制的茶叶,芽叶细嫩,滋味醇美,是茶中佳品。
而且因为清明前的气温比较低,茶叶的产量很少,所以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果然,以苏轼热爱生活的乐天心态,不论身处哪种境地,都不会忘记享受生活。
茶的古文言

有关茶的古文主要包括以下几篇:
1. 陆羽《茶经》: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圣”。
《茶经》是他对茶叶研究的一部总结性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内容包括茶叶的起源、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加工、茶的饮用等方面。
书中详细介绍了唐代茶叶的生产、制作和饮用技艺,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茶的喜爱之情的诗篇。
诗中描绘了作者收到友人寄送的新茶,以及品茶过程中的感受。
诗中提到“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表达了茶叶在古代社会中的尊贵地位。
3. 文同《茶诗》:这是一首描绘茶园景象的诗篇,诗中写到茶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采摘茶叶的女子勤劳致富。
诗中展现了茶园的美丽景色和茶叶丰收的喜人景象。
4. 苏轼《茶诗》: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茶诗描绘了品茶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诗中提到“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形象地描述了茶汤的色泽和香气。
5. 陆游《茶山》: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茶山》
诗描绘了茶山的优美景色。
诗中写到茶山青翠欲滴,茶叶香气四溢,展现了茶叶的生长环境。
这些古文作品不仅展现了茶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茶的喜爱之情。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这些古文是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宝贵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生平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 1094年,苏轼被贬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据 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 (今属江苏)。
元佑七年(1092),诗人的好友曹辅给诗人寄来产自武夷山 麓建州北苑的壑源新茶并诗一首。诗人和诗一首以表谢意。 苏轼认为茶似二八佳人,清白可爱,自然质朴,对茶的喜爱 之情,跃然纸上。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此诗是诗人流放海南时所作。“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 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杨万里称此诗 “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 古今作者皆难之。”
苏轼身后
元祐党人碑:宋徽宗崇宁元年间,蔡京任宰相。为打击 政敌,将司马光以下共309人之所谓罪行刻碑为记,立 于端礼门,称为元祐党人碑、党人碑。1106年遭雷劈。 道士:天宫担任文臣;收集文稿,五万元每件
苏轼的思想、个性
儒释道交融:经历、交游、作品 神、鬼、人 洒脱的生活态度: 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却坚持积极用 世,造福一方,信奉在其位才能为百姓谋其利。他为人耿介坦率, 嫉恶如仇,遇有不平,即“如蝇在食,吐之乃已”,因而也经常 得罪权贵。他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也曾出 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乌台诗案 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更被贬惠州、儋州,病死常州, 葬身河南,结局可谓辛酸。然而,他一生坦荡磊落,真诚待人, 两袖清风。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
苏轼生平
神宗驾崩,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 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后官至礼部贡举。当苏轼看 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 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 谏议。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 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 再度自求外调至杭州当太守。西湖 “苏堤”
苏轼茶诗词
苏轼简介
1037~1101,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 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古木怪石图
祭黄幾父苏序,父亲苏洵( “二十七,始发 愤”)。 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1057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撰文《刑赏忠厚之至 论》,名列第二。 1061年,苏轼参加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 凤翔府判官。后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茶诗
宋代文人好茶成风,苏东坡嗜之尤深。在北宋文坛上, 与茶结缘的文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东坡那 样对品茶、烹茶、种茶等茶事在行,对茶史、茶功也颇 有研究, 苏轼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其中近50首是专门咏茶的。 苏东坡和茶,展现的是文人与茶的和谐结合。
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生平
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 师友,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苏轼在除丁忧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 亦不赞成王安石的做法,所以他也不见容于朝廷。于是 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县
苏轼生平
乌台诗案: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 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 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 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 苏轼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然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 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仁宗太后、苏迈借款、牢中小宫仆 出狱以后,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