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继发性牙本质。 继发性牙本质是在牙行使功能性
咬合之后所形成的牙本质,因此,它又 称为功能性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 外界刺激可诱发牙髓形成修复性
牙本质,也称为刺激性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
由储备细胞或年轻成纤维细胞分 化而来的成牙本质细胞 代替这些变质的细胞在受损区 形成牙本质,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其 目的是保护牙髓免遭不良剌激。
(1).组织压升高
炎症反应,可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和组织 压的升高
C纤维对压力非常敏感,组织压升高的 压迫作用可使C纤维的末梢兴奋,冲动 传至中枢,最后导致疼痛。
大量白细胞所释放的各种酶
1、 导致组织坏死 2、 导致脓肿的形成
局部组织张力更高,从而引发 剧烈的疼痛
(2). 炎症介质
炎症中的组织细胞、血浆成分和白细胞可 释放各种炎症介质 1、 升高组织压引发疼痛 2、 部分炎症介质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 梢。 一般认为,炎症介质可使疼痛感受器 的痛阈下降,使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剌激更 为敏感。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速度较快,牙本质 小管形态不规则,数目较少甚至缺乏,且 不含成牙本质细胞突,因此,它们对外界 刺激的敏感性较低。
若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速度过快,基质 中就会含有细胞或组织,形成类似骨组 织样外观,因此又被称为骨样牙本质。
2、营养功能
牙髓通过向成牙本质细胞和细胞突 提供氧、营养物质以及牙本质液来 保持牙本质的活力
具有抗原提呈作用,参与免疫反应。
②其他细胞:树突细胞、淋巴细胞、肥 大细胞 与牙髓的免疫监视作用有关
4.储备细胞
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牙本质细胞
在炎症中,它们也可分化成巨噬细胞、 破牙本质细胞。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第二节 牙髓的功能
The function of the pulp
牙髓具有4种基本功能: • ①成牙本质细胞形成牙本质; • ②血管系统向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提供营养成分; • ③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痛觉; • ④成牙本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成分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性反应。
一、形成功能
The function of forming
• 原发性牙本质(Primary dentin):是管状的且排列有规律,其原 因是成牙本质细胞的排列不拥挤,牙也还未开始行使功能。
• 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e) :原发性牙本质形成之后, 牙髓会继续形成牙本质,呈波纹状。
• 继发性牙本质是在牙行使功能性咬合之后所形成的牙本质,也叫 功能性牙本质(functionaldentine )。
• 牙髓的血液来源 • 牙髓毛细血管 • 牙髓中的淋巴管 • 牙本质液
牙髓的血液来源 Blood source
多根牙在髓室内有丰富的血管 吻合,但由于来源于副根管的 交பைடு நூலகம்血管不足或缺乏,牙髓无 有效的侧支循环。
在牙髓特别是在根髓中,存在 着动脉静脉的直接吻合 (anastomosis),当炎症使组 织压升高时,这些吻合的血管 可以开通,以降低组织压和维 持牙髓正常的血流量。
• 是一种疏松结缔组织。 • 含有细胞、血管和神经 • 位于由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
内 • 仅借狭窄的根尖孔与根尖周
组织相连
牙髓组织的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lp tissue
• 1、牙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与其他疏松结缔组织的反应基本一样。
• 2、牙髓的自身特点: • ①被无让性的牙本质包围; • ②基质富含纤维且具有粘性; • ③无有效的侧支血液循环。 • 这些特点使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恢复,且易产生疼痛。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特点

防御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
储备细胞
原始的、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分布于血管附近和多细胞层 牙髓细胞的储备库 根据需要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二)细胞间成分
1.胶原纤维
松散、不规则网状 由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 主要为Ⅰ型和Ⅲ型 胶原纤维在牙髓中不断聚集 导致牙髓纤维化
牙髓具有丰富的周边毛细血管网
向成牙本质细胞和细胞突提供氧、营养物质及牙本质 液
保持牙本质的活力,维持生理功能
来源于副根管的交通血管不足或缺乏,牙髓无有效 的侧支循环
牙髓内血液循环
上下牙槽动脉
牙槽静脉
小动脉 微动脉
毛细血管网
小静脉 毛细血管后静脉
牙髓内淋巴系统
牙髓淋巴系统起源于毛细淋巴管 收集淋巴液最终汇入相应淋巴结 炎症时,淋巴管移走组织液、蛋白成分、细
2.基质
细胞间的不定形胶状物,主要为蛋白多糖 包绕和支持牙髓中的各种有形成分 是血管和细胞之间传递营养物质和废料的重
要介质 抵抗细菌和毒性产物在牙髓组织中扩散
粘性基质使炎症时组织压增加局限于受损区 局部
局部组织压过高,静脉萎缩、血液瘀滞或缺 血,局部细胞坏死
3.组织液
来源于毛细血管 其中的水和基质蛋白多糖结合,构成液态胶
胞碎片和细菌 降低组织压、缓解早期炎症反应
三、感觉功能
(一)神经分布
来源于三叉神经上颌支和下颌支
牙髓牙本质交界区
刺激域值低
牙
有髓鞘
髓 神
Aδ纤维
尖锐刺痛
牙本质敏感有关
经
分
无髓鞘
布
C纤维
牙髓炎疼痛有关 刺激域值高
遍布整个牙髓
烧灼样剧痛
牙髓和根尖周病-组织生理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血管扩张充血, 通透性增加,中 性粒细胞浸润
400-52
髓腔内组织液化坏死形成脓肿
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400-53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剧烈疼痛 早期症状: 温度(冷)突然变化 酸甜 食物嵌入
呵! 痛死 我呀!
疼痛
平躺
400-54
疼痛特点:
①自发性、阵发性痛:尖锐剧烈难忍 ②夜间痛:常在夜间发作或加剧 ③温度刺激使疼痛加重:刺激去除疼痛持续一 段时间;早期对冷更敏感,晚期(化脓期) 对热对热难忍,冷可缓解。 ④疼痛常不能定位: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到 同侧上下牙和头面部
400-49
1、急性牙髓炎
临床特征:剧烈疼痛、发病急、多属慢性 牙髓炎急性发作
400-50
【病理变化】
浆液期:血管扩 张,血浆渗出, 白细胞渗出,组 织水肿,炎症细 牙髓血管扩张牙髓内密集的炎细胞浸润 胞浸润。 化脓期:大量白 细胞浸润,白细 胞液化,组织坏 死形成脓液。
400-51
受刺激的局部形成炎症,然后遍 及整个牙髓。
400-24
400-25
400-26
4、血源性感染:常 见于菌血症和败血 症。细菌通过血运 进入牙髓造成感染 称为血源性感染。 引菌作用是 指炎症或损伤的组 织能将血液中的细 菌吸引到自身所在 部位。
400-27
二、 物理因素
四种因素
创伤
温度
电流
其他
400-28
(一)创伤 1、急性创伤:意外创伤或医源性损伤导致 牙脱位、牙根折裂,造成血液供应受到 破坏,牙髓活力丧失,牙髓坏死。 2、慢性创伤 磨牙症,造成磨损 咬合创伤,造成隐裂 根管器械超出根尖孔 医源性损伤 根充材料超出根尖孔
1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特点

牙髓受到刺激或损伤时,其内的血管、
神经、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会出现防御性反应。
包括:疼痛、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及炎症反
应
牙髓的功能
• 4. 防御功能 炎症反应 病理表现为变质、渗出和增生。 牙髓受到损伤后,组织释放炎症介 质,进而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及白细胞 进入受损区中和刺激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牙髓的功能
• 4. 防御功能
牙髓的组织结构
• 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
防御细胞
储备细胞
牙髓的组织结构
• 成牙本质细胞 是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特征性细胞 1.形成牙本质 2.成牙本质细胞突可贯穿整个牙本质层。 3.在牙髓周边呈栅栏状排列。 4.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死亡后被临近的
成牙本质细胞或新分化的细胞代替。
牙髓的组织结构
• 成纤维细胞
炎症反应
如果及时去除刺激物,牙髓的局限
损伤可以修复,否则大量白细胞进入组织,
导致脓肿或坏死。
(三) 牙髓增龄性变化
• 一、体积变化:髓腔变小,根尖孔变窄。 • 二、结构变化:牙髓细胞减少,血管、神 经数目减少,牙髓纤维成分多。 • 三、功能变化:牙髓的各种功能降低,牙 髓的修复能力降低。
髓腔的增龄变化
牙髓及根尖周的组织学特点

修复因炎症导致的牙根病理性吸收 修复因牙移位导致的生理性吸收
二、牙周膜
由胶原纤维和疏松结 缔组织构成
悬吊和支持牙 富含神经、血管和各
种细胞成分
分布有触觉(压觉)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 根尖周炎时,患牙可定位 牙周膜侧支血液循环丰富,在牙周膜内形
3 阀门学说(gate control theory)
脊髓灰质区的胶质中有阀门装置,它控制着传入冲动向中枢
传递。在阀门开放时冲动可以通过,阀门关闭时则冲动不能 通过。同时,较高级的大脑中枢也可向下传递冲动,调节阀 门装置。
(1) 外周粗纤维Aα、β另、一侧γ支 纤维 主支背角区中枢传
递细胞(T细胞) 侧支—胶质细胞(SG)
三 叉 神 经 模 式 图
2 炎症性疼痛的机制
组织压升高 局部水肿、组织压升高,组织坏死,脓 液形成,组织张力进一步升高,剧烈疼痛。
炎症介质 组织细胞、血浆成份和白细胞可释放各种 炎症介质 疼痛、神经末梢 疼痛感受器的阈 值降低。
5-羟色胺兴奋A〥纤维,组胺和缓激肽兴奋C纤维; 白三烯对牙髓内的神经有长久的致敏作用。炎症中 5-羟色胺高于正常组织。 C纤维释放神经多肽:P 物质等。
(三) 感觉功能
机械、温度、化学刺激的冲动传到中枢均表现为疼 痛。牙髓的感觉就是产生痛觉。
1 神经分布 临近多细胞层形成神经壁层,包括有 鞘的A〥纤维和无神经鞘的C纤维,在多细胞层有鞘 神经脱鞘并在无细胞层形成神经网,可达牙本质深 层。 A〥神经主要分布于牙髓牙本质交界区,阈值 低,尖锐疼痛,与牙本质过敏有关。 C纤维遍布整 个牙髓,阈值高,烧灼样剧痛,一般认为与牙髓炎 有关。C纤维对缺氧环境较强耐受,神经坏死后仍 有活性。
牙髓及根尖组织生理学特点

3 )防 御 细 胞 (defense cell) 巨 噬 细 胞 、 树 突 细 胞 、淋 巴 细 胞 、
肥大细胞 具 防 御 作 用 免 疫 监 视
4 ) 储 备 细 胞 (Reserve cell)
原 始 未 分 化 间 质 细 胞 (mesenchymal cell)
可 根 据 需 要 分 化 为 多 种 细 胞
牙周上皮剩余,诱发根尖 周囊肿
三、牙槽骨
固有牙槽骨(硬骨板、筛状板) 支持骨
硬骨板矿物质吸收30-50%才能在X线 上显示
牙 槽 骨 结 构 特 点 :
固 有牙 槽 骨、支持 骨 ,呈 筛 状 ,炎 症 时有 可 让 性
学习目的 了解
熟悉
•牙髓病学发展简史 •牙髓组织形态学
及结构特点
Question?
成牙本质细胞的生理学特点的临床意义?
二、牙髓的功能
形 成 功 能 F o r m a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营 养 功 能 N u t r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感 觉 功 能 N e r v o u s f u n c t i o n 防 御 功 能 D e f e n s e f u n c t i o n
1 )修 复 性 牙 本 质 形 成
2 ) 炎 症 反 应
牙髓増龄性( a g e i n g )变化
1 、体 积 变 化:体 积 不 断 缩 小,髓 室 由 大 变 小,
髓 角 变 低 或 消 失,根 管 由 粗 变 细,根 管 走 向 复 杂 化,根 尖 孔 变 窄 原因?临床意义?
牙齿考古发现
牙齿同DNA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是人体 的履历书和身份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第三篇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第十二章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了解:牙髓组织肉眼及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点及结构特点,重点:成牙本质细胞。
熟悉:牙髓的功能,尤其牙本质形成功能。
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特点(牙本质、牙周膜、牙槽骨)及临床意义。
重点:1牙髓的增龄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2牙髓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
牙髓是牙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位于由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内,仅借狭窄的根尖孔与根尖周组织相连。
牙髓作为一种疏松结缔组织,所含的细胞、血管和神经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与其他疏松结缔组织的反应基本相同。
牙髓的自身特点:
①被无让性牙本质包围;
②基质富含有纤维且具有粘性;
③无有效的侧枝血液循环。
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恢复,且疼痛剧烈。
一、形态学特点
肉眼观:为一团红色、具有粘性的软组织。
由明胶状基质构成,其内富含胶原纤维和纤维束。
显微观,牙髓分四层
①成牙本质细胞层:位于牙髓的最外层,主要由成牙本质细胞体构成,细胞间含有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
②无细胞层:无髓鞘的神经纤维、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胞浆突构成。
③多细胞层: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和储备细胞(未分化的间质细胞)构成。
④中央区:牙髓疏松组织的核心和主体,含有粗大的神经纤维和血管。
二、结构特点
细胞+ 细胞间质+ 细胞间液
(一)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成纤维细胞、防御细胞和储备细胞
1、成牙本质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牙髓结缔组织细胞,具有形成牙本质的作用,是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特征性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在牙髓周边呈并肩的栅栏状排列,在髓角处,由于细胞的过度拥挤,也可呈假复层排列。
细胞的大小和形状随所在部位不同而不同,在髓室区呈高柱状,在颈部和根中部呈矮柱状和立方状,而在根尖区呈扁平状。
成牙本质细胞突是牙本质伸入牙本质小管中的原浆突。
2、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是牙髓中的主体细胞,又称为牙髓细胞。
成纤维细胞可产生明胶状基质和胶原纤维,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可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的健康状态可以反映出牙髓的年龄和活力,以及牙髓抵御外来有害刺激的潜能。
3、防御细胞
具有防御作用的细胞有:巨噬细胞(可吞噬细菌、异物或坏死细胞,同时具有抗原提成作用,参与免疫反应)、树突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可能与牙髓的免疫监视有关。
4、储备细胞
是指原始的、未分化的间质细胞,主要分布在血管附近和多细胞层。
它是牙髓细胞的储备库,根据需要可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如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或成牙本质细胞。
(二)细胞间成分
牙髓细胞间成分包括胶原纤维、不定形基质和细胞间组织液,它们在维持牙髓结构的完整性和牙髓的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胶原纤维:牙髓中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其交织成松散和不规则的网状,以支持牙髓组织中其他结构成分。
牙髓中存在着大小不同的胶原纤维。
2、基质及组织液
基质是细胞间的不定形胶状物质,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
基质包绕和支持牙髓中的各种有形成分,并且是血管与细胞之间传递营养物质和废料的重要介质。
组织液来源于毛细血管,其成分与血浆相似。
一些实验表明,正常牙髓内组织压大约在0.8~1.3kPa之间,在可复性牙髓炎时,组织压可上升到1.7kPa左右,而在急性牙髓炎时,其组织压可上升到4.6kPa,过高的组织压提示了牙髓炎处于不可复状态。
第二节牙髓的功能
1、成牙本质细胞细胞形成牙本质
2、血管系统向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提供营养成分
3、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痛觉
4、成牙本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成分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性反应
一、形成功能:
牙髓在牙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有不断形成牙本质的功能。
形式:
1、原发性牙本质:初期形成的牙本质。
2、继发性牙本质—功能性牙本质:原发性牙本质形成后所形成的牙本质。
在行使咀嚼功能以后所形成的牙本质。
3、刺激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外界刺激诱发牙髓形成的牙本质。
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避免牙髓受到外界的刺激。
二、营养功能
牙髓因为有丰富的周边毛细血管网,故通过向牙本质细胞和细胞突提供氧、营养物质以及牙本质液来保持牙本质的活力。
牙髓的血液来源于上、下牙槽动脉。
动脉经牙槽孔进入牙髓后,在牙髓中央向冠部行走,沿途向周边发出分之,从小动脉到微动脉,最后形成毛细血管。
三、感觉功能
牙髓丰富的神经分布是行使感觉功能的基础。
牙髓的感觉功能是产生疼痛。
因为牙髓内仅有伤害感受器或称疼痛感受器,各种不同性质的刺激,其冲动传递到中枢都是痛觉。
(一)神经分布
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的上颌支和下颌支,其感觉神经纤维束伴随着血管进入髓腔。
特点1、牙髓感觉神经末梢为游离的神经末梢,它们是疼痛感受器,所以任何有害刺激作用于牙髓后,机体只感受到痛觉。
2、牙髓内感觉神经纤维包括A§纤维和C纤维。
其中前者是有髓鞘神经纤维,末梢主要分布在牙髓牙本质交界区,刺激阈值较低,为尖锐刺痛,与牙本质敏感有关;后者为无髓鞘神经纤维,末梢遍布整个牙髓,刺激阈值较高,为烧灼样剧痛,与牙髓炎疼痛有关。
3、牙髓炎时其疼痛常不能定位,且常引起牵涉痛,其原因除了牙髓内仅有疼痛感受器,没有本体感受器之外,还与神经分布的复杂性有关。
①前牙左右牙神经都可以跨越中线到达对侧三叉神经节内的神经元;
②上下颌第一磨牙牙神经在三叉神经节内有明显交叉现象;
③三叉神经节内的一个神经元可以控制两个牙的感觉;
④后牙牙髓神经可达到同侧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及耳后神经节内的神经元;
⑤三叉神经节内神经元同时支配上下颌骨以及牙周、头、面部较为广泛的组织的感觉。
(二)炎症性疼痛的机制
牙髓炎疼痛的原因被认为与组织压升高的压迫作用和某些炎症介质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有关,特别是C纤维的兴奋与炎症性疼痛关系密切。
四、防御反应
牙髓在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时,其内的神经、血管以及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出现相应的反应,发挥防御功能。
牙髓的防御反应包括疼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和炎症反应。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步骤大致如下
①外界刺激使成牙本质细胞受损;②下方邻近组织发生炎症反应;③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和基质粘多糖的合成;④分泌基质和胶原前体;⑤胶原纤维形成;⑥基质的矿化。
第三节牙髓的增龄性变化
(一)体积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髓腔周围的牙本质会不断增多,牙髓体积就会不断缩小。
髓室由大缩小,髓角变低或消失,根管由粗变细,根尖孔变窄。
在治疗时需拍X线片以了解髓腔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根管的粗细和走行方向,以利操作,避免髓底或髓腔侧壁穿孔。
(二)结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髓内成纤维细胞的大小和数目逐渐减少;成牙本质细胞从高柱状变为立方状,在磨牙的髓室底处甚至消失;牙髓基质因逐渐失去水分而变得粘稠。
在衰老的牙髓中,神经、血管的数目亦明显减少,导致牙髓营养不良性钙化的发生。
(三)功能变
随着牙髓中细胞成分的减少,牙髓的各种功能会逐渐降低
1、根尖孔的变窄和血管数目的减少造成牙髓血流的随之减少,牙髓缺氧和营养物质使其防御和修复方面的功能降低。
2、神经数目的减少致牙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第四节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根尖周组织是指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
一、牙骨质
1、分布:牙根冠方2/3的牙骨质为薄的板层状结构,根的1/3的牙骨质为较厚的不规则的板层状。
2、功能:
①将牙周膜的主纤维附着于根面上;
②根尖1/3不断有细胞性牙骨质的沉积,以补偿牙冠的消耗;牙根长度增加,但根管工作长度却在减少。
③修复因炎症导致的牙根病理性吸收或因牙移位导致的牙根生理性吸收。
二、牙周膜
1、分布:牙骨质与牙槽骨的间隙中,为成束的胶原纤维和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2、功能:①其呈放射状排列,一端埋在牙骨质内,一端埋在牙槽骨,具有悬吊和支持牙的作用;②牙周膜内分布有触觉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能够发挥本体感受功能和参与防御反应。
③侧支血液循环丰富,能较好的清除炎性产物,使病变在接受合理治疗后易恢复和痊愈。
还具有营养牙骨质的功能。
④牙周膜丰富的血液供应有营养牙骨质的功能。
因而经过治疗的无髓牙或坏死牙仍能保留在颌骨内。
牙周膜的血供主要有三个来源:①牙槽动脉在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②牙槽的血管通过筛状孔进入牙周膜;③牙龈血管也可分支到牙周膜。
经过治疗的无髓牙或死髓牙仍能保留在颌骨内并行使咀嚼功能,就是借助于牙周膜的联系和营养。
三、牙槽骨
由固有牙槽骨和支持骨组成。
固有牙槽骨为薄层致密骨,构成牙槽窝的内壁,它在X线片上呈围绕牙根的连续阻射白线,又称为硬骨板。
根尖周炎症可导致硬骨板的吸收,在X线片上表现阻射白线的模糊、中断甚至消失。
但吸收需达30%-50%,才有表现。
固有牙槽骨上有许多小孔,它们是血管、神经进出的通道,同时造成一个有让性环境。
小结
1.熟悉牙髓及根尖周的解剖生理特点;
2.熟悉牙髓的功能及增龄性变化;
思考题:
1.牙髓在显微镜下可分为哪几层?
2.简述成牙本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
3.何为第三期牙本质?
4.简述牙髓感觉神经纤维的生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