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小麦型饲料的应用情况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小麦生产现状
我国小麦作物历史悠久,是粮食作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
国小麦产量年年上升,平均每年增加了1.2亿吨,占全球小麦总产量的20%,稳居世界第一大小麦生产国。
2024年,我国小麦产量达到了14.9
亿吨,比2024年达到的13.1亿吨增长了15.1%。
目前,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硬粒早熟型小麦(例如,陕南61
号小麦,陕西25号小麦,陕西63号小麦等)、中抗早熟型小麦(例如,
陕西38号小麦、陕南83号小麦、陕西67号小麦等)以及春小麦(例如,陕西66号小麦)。
硬粒早熟型小麦占据我国小麦总产量的42.4%,中抗
早熟型占37.2%,春小麦占20.4%。
此外,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区域有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山东、河北
等省份;中部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最后,东部地区,包
括浙江、江西等省份。
2024年,这些地区小麦产量分别为7.8亿吨,3.4
亿吨和2.7亿吨。
二、国外小麦生产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增长,一些国家的小麦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据统计,全球小麦总产量在2024年达到了75.12亿吨,比2024年增
长了2.8%。
根据国家分布,在前三大小麦产量国中。
小麦作为能量饲料的使用价值

小麦作为能量饲料的使用价值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被广泛用作能源饲料。
小麦作为能量饲料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高饲料效益:小麦作为能量饲料,具有良好的饲料效益。
其主要原因在于小麦的养分含量较高,营养丰富,能够满足动物对能量的需求。
同时,小麦的消化率也较高,小麦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被动物充分吸收利用,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与此同时,小麦的价格相对较低,使用小麦作为能量饲料,能够提高饲料成本效益。
3.可替代性强:小麦作为能量饲料,可以与其他饲料相互替代使用。
小麦可以与玉米、糠麸等其他粮食杂粮混合喂养,以增加饲料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性。
同时,小麦可以与豆粕、菜籽粕等蛋白质饲料搭配使用,增加蛋白质的供给,达到营养平衡。
因此,小麦作为能量饲料的可替代性较强,能够灵活应对不同情况下的饲料需求。
4.适应性广泛:小麦的种植地区广泛,几乎适应所有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
因此,小麦的生产规模较大,价格较为稳定。
这使得小麦作为能量饲料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满足动物饲料需求。
虽然小麦作为能量饲料具有较高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小麦中的纤维素含量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纤维素来维持动物的胃肠健康;同时,小麦中的抗营养物质含量较高,会对动物的消化吸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小麦作为能量饲料时,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以确保饲料的营养平衡。
综上所述,小麦作为能量饲料具有高能量含量、高饲料效益、可替代性强和广泛适应性等优势。
合理使用小麦作为能量饲料,能够提高饲料成本效益,满足动物对能量的需求,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澳大利亚的小麦生产和小麦研究工作

澳大利亚的小麦生产和小麦研究工作小麦在澳大利亚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它多年来一直是农民和食品加工者的主要来源。
本文将介绍澳大利亚小麦生产的主要现状以及如何提高小麦生产效率。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澳大利亚小麦研究的最新发展情况。
首先,澳大利亚是一个地理上庞大的国家,有不同的海拔和气候,因此有多种小麦可供生产。
在澳大利亚,小麦主要是面包小麦(以淀粉含量计算)、面粉小麦(以蛋白质含量计算)、脆皮小麦(用于制作多种食品)和现磨小麦(用于制作精制食品)。
此外,澳大利亚的食品加工行业每年利用这些种类的小麦生产出大量的食品。
为了提高小麦生产效率,澳大利亚农民开始大量使用农药、增加施肥量以及引入新技术,如培育品种、农田管理和灌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农业科学研究中,澳大利亚农业部联合澳大利亚的研究机构和大学,推行了大量的小麦研究项目,以改善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和品质。
这些研究项目包括发展抗性品种、研究土壤和气候条件、优化灌溉技术和开发节水技术等。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都对小麦生产和研究投入了大量资源。
澳大利亚小麦生产不仅提供了当地市场和国外市场所需的供应,而且还提供了高品质和安全的小麦。
小麦研究也有助于澳大利亚实现更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对于小麦的未来发展,澳大利亚应继续加强小麦研究,以确保最新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小麦生产中。
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小麦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减少小麦产量下降的风险。
此外,澳大利亚农民也应采取措施向农业技术进军,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农民可以使用节水技术,使用新型有机肥料,采用精准农业技术,使用有机种植技术,或开发品种抗病抗虫。
总之,澳大利亚一直是著名的小麦生产国,小麦是澳大利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来源之一。
澳大利亚必须继续改进小麦的生产,并继续加强小麦研究,以避免小麦产量减少的风险。
为了促进小麦研究和生产,澳大利亚需要更多的投入。
其中,国家应通过财政投入、科技投资和支持性政策来改善小麦生产环境。
国外小麦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国外小麦产业研究报告范文1. 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国外小麦产业进行研究,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小麦生产情况、市场需求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外小麦产业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国外小麦产业概况2.1 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小麦种植面积约为1.5亿公顷,年产量超过7亿吨。
国外小麦产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等地区。
2.2 国外小麦品种分布国外小麦种植主要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
春小麦适应温度较高的地区,例如北美洲和澳洲;冬小麦则适应寒冷气候的地区,包括欧洲和亚洲。
3. 国外小麦市场需求分析3.1 小麦消费结构国外小麦市场需求主要分为食品、饲料和工业三个方面。
其中,食品消费占据了最大比重,包括面粉、面包、面条等小麦制品。
饲料消费主要用于家禽、猪和牛等牲畜的饲养,工业消费则包括小麦淀粉和酒精等工业原料。
3.2 国外小麦进口和出口由于各国小麦产量和品质存在差异,国外小麦进口和出口活跃。
主要小麦进口国包括中国、埃及、巴西和日本等,而主要小麦出口国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澳大利亚等。
4. 国外小麦产业发展趋势4.1 科技创新与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是国外小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提高小麦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2 可持续发展国外小麦产业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例如采用有机种植和环保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4.3 小麦品质提升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的要求提高,国外小麦产业也在不断提升小麦品质。
通过选育新的小麦品种和改进加工技术,提高面粉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5. 结论通过对国外小麦产业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外小麦产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等地区;•国外小麦市场需求主要分为食品、饲料和工业三个方面;•国外小麦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科技创新与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小麦品质提升。
在蛋鸡饲料中使用小麦的优势

在蛋鸡饲料中使用小麦的优势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在畜禽日粮中,小麦开始逐渐取代玉米,成为畜禽饲料的主要能量原料之一,特别是随着小麦酶制剂的使用,在某些家畜日粮中,小麦已全部替代玉米,成为主要的能量饲料,在肉鸡和肉鸭日粮中,小麦也已经占据能量饲料的60%左右。
但是在蛋鸡生产中,绝大多数养殖场仍然采用的是玉米豆粕型的饲料配方,小麦的使用率较低。
在蛋鸡日粮中,使用小麦代替玉米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小麦本身的营养特点,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小麦中含有约6%左右的非淀粉多糖,这种非淀粉多糖以阿拉伯木聚糖为主,具有很强的粘性,不能被鸡只消化吸收,同时会影响饲料中其它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并导致粪便具有粘性。
我们在饲料中添加了按一定比例配比的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很好的解决了非淀粉多糖的消化吸收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其它饲料原料中纤维素等物质的消化利用率,鸡只的粪便与使用玉米豆粕型日粮无明显差异。
2、小麦的能值低于玉米,可能会导致日粮能量偏低。
据NRC的标准,12%水分的小麦禽代谢能为3040大卡/kg,而14%水分的优质玉米禽代谢能值为3240大卡/kg,比小麦高出200大卡。
据大量实验表明,在添加足量复合小麦酶之后,可提高小麦的禽代谢能值140~230大卡/kg,已经基本与优质玉米相当。
而市售玉米,特别是山东本地玉米,水分往往在16%左右甚至更高,而且其中杂质较多,霉变状况时有出现,其代谢能甚至不足3150大卡/kg,而市售小麦的水分多在10%~12%之间,其代谢能值甚至比玉米还略有优势。
3、氨基酸平衡问题。
优质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8.7%,而小麦的粗蛋白含量高达13.9%,在谷物类饲料中名列前茅,因此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同时要减少一部分豆粕用量。
但对蛋鸡来说,小麦的氨基酸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赖氨酸水平偏低。
因此,在使用小麦型饲料时需要额外添加一定量的赖氨酸,同时将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略微提高,以数量换平衡。
小麦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

小麦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首先,小麦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和高蛋白质含量的粮食,这使得它成为饲料中的重要成分。
小麦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为动物提供所需的能量。
同时,小麦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是动物体内重要的结构和代谢组分。
因此,将小麦作为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能够为动物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其次,小麦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纤维素是一种不可被动物直接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但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纤维素可以促进动物的消化系统运动,增加其蠕动性和排空率,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纤维素还可以增加饲料的体积,减少动物的进食量,起到节食的作用,有助于控制动物的体重和消化道健康。
第三,小麦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体内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
小麦中富含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E等,这些维生素对动物的代谢和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小麦中的矿物质如钙、磷、镁等也是动物骨骼和牙齿形成所必需的。
将小麦作为饲料的成分之一,能够为动物提供这些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维持其身体健康和功能正常。
然而,小麦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小麦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可能对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小麦中的一些抗营养物质如酚类物质和非淀粉多糖可能影响动物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因此,在使用小麦作为饲料时,需要适量控制抗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减少对动物健康的不利影响。
其次,小麦中的蛋白质质量相对较差,不足以满足一些特殊动物的特定需求。
例如,对于一些肉类动物如禽类和猪只来说,它们对赖氨酸和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需求较高。
而小麦中蛋白质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相对较低,不能满足这些动物的特定饲养需求。
因此,在使用小麦作为饲料时,需要添加其他的优质蛋白质成分,以提供动物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
综上所述,小麦是一种重要的饲料配方成分,能够为动物提供丰富的能量、蛋白质、纤维素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小麦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小麦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用玉米作为家禽配合饲料的能量原料是我国使用的典型配方。
玉米的短缺或是价高,对生产者来说就意味着饲料成本的提高。
生产者应考虑应用价格较为低廉的谷物来抵消玉米价格的升高。
一般认为用小麦作动物饲料价格太昂贵,但近些年来,随着小麦产量的不断提高,价格的走低,小麦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小麦的代谢能是玉米的90%。
小麦中的营养成份比较容易消化。
用肉仔鸡、产蛋鸡和火鸡做的试验表明,小麦可以作为家禽的主要能量饲料。
但小麦与典型的能量饲料玉米比较有其特殊性,在家禽配合饲料中应注意其合理使用。
1、小麦与玉米比作家禽饲料的优点小麦蛋白质高于玉米,有的品种甚至高过一倍,赖氨酸含量较高,而苏氨酸的含量与玉米相当。
小麦氨基酸利用率与玉米没有显著差别。
用小麦替代玉米作能量饲料时,配合饲料中的豆粕用量可降低。
小麦总磷的含量高于玉米,而且利用率高,这是由于小麦中含有植酸酶,能分解植酸获得无机磷。
小麦面粉遇水易变得粘稠,是很好的自然粘结剂,有利于制粒。
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是籽实中最低者,小麦约为53℃~64℃,玉米约为61℃~72℃。
2、小麦与玉米比作家禽饲料的缺点与采取的对策小麦的能量和亚油酸含量比玉米低,小麦中亚油酸仅0.8%,玉米中亚油酸有2.0%。
日粮中用50%的玉米则能满足鸡必需脂肪酸的需要,而小麦则不能。
小麦中不含叶黄素,而黄玉米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22mg/kg),叶黄素能沉积在脂肪、皮肤和蛋黄中。
可向日粮中添加混合脂肪以调节能量和亚油酸的含量,叶黄素则通过添加2%―3%的苜蓿(含叶黄素198―396mg/kg)或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质为60%的玉米蛋白粉含叶黄素253mg/kg)而得到补充。
表1显示了用小麦取代25%玉米同时作或不作养分调整的效果。
按重量计以小麦取代玉米时,日粮中的能量和亚油酸含量有中等程度的降低,而叶黄素含量则大大降低。
添加2%的苜蓿和1%的混合脂肪,则小麦日粮的养分水平被调整到了近似玉米的日粮。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引言2一、中国小麦生产现状 (2)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2)1.2 生产结构 (2)1.3 生产成本与收益 (2)二、中国小麦市场现状 (2)2.1 市场价格 (2)2.2 市场需求 (2)三、全球小麦生产与市场 (3)3.1 主要生产国 (3)3.2 主要进口国 (3)3.3 主要出口国 (3)四、中国小麦政策环境 (3)4.1 产业政策 (3)4.2 技术环境 (3)五、中国小麦消费与结存 (3)5.1 消费情况 (4)5.2 结存状况 (4)六、全球小麦贸易与市场动态 (4)6.1 贸易格局 (4)6.2 价格波动 (4)七、中国小麦进口情况 (4)7.1 进口量与来源 (4)7.2 进口渠道 (4)八、未来展望 (5)8.1 国内小麦市场 (5)8.2 全球小麦市场 (5)结论 (5)引言小麦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和消费状况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生产、市场、消费、政策、国际贸易等方面,对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国小麦生产现状1.1 种植面积与产量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5440.8万亩,同比增长约0.46%。
尽管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单位面积产量为385.4千克/亩,同比下降约1.28%,总产量为13659万吨,同比减少约0.82%。
这表明尽管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产量的提升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1.2 生产结构中国小麦生产结构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为辅。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春小麦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这种生产结构的形成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资源密切相关。
1.3 生产成本与收益随着粮食生产成本和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小麦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国家通过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来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价格涨幅与种植成本提升相匹配。
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关键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小麦型饲料的应用情况
作为主要饲料原料之一的玉米,近几年的供应出现了日趋紧张的态势。
国际市场玉米库存呈现了明显降低的态势,而玉米价格的曲线攀升也令不少猪场和饲料厂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与此同时,小麦价格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倒挂情况,在我国北方的猪饲料市场,小麦的使用在部分地区甚至超过了50%。
本期,我们关注国外小麦型猪饲料使用情况,借此希望能给养猪人提供部分借鉴。
小麦在世界各国分布的情况
从各大洲的分布看,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面积约占世界小麦面积的45%,其次是欧洲,占25%,美洲占15%,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占5%左右,各洲小麦产量分布情况与面积比重大体一致。
世界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这7个国家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7%。
在这7个国家中,中国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美国和俄罗斯。
欧洲的小麦种植面积占到世界的25%,其中以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占比重较多。
虽然欧洲的小麦配方占到一定比例,但不得不承认,未来几年内,欧盟25国将是小麦出口的主力军。
其中,法国的麦类品种较为丰富,主要为普通小麦、硬小麦、黑麦、燕麦等品种,其中前三者是法国的主要出口产品。
法国大部分地区都种植普通小麦。
由于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差异,法国土壤类型多样化,各地的普通小麦产量也不相同。
每年,法国农产品及海产品总局(FranceAgriMer)和阿尔瓦利斯研究院(ARVALIS-Institut du végétal)合作出版法国小麦年度报告,详尽介绍法国各产区粮食品种的质量。
法国小麦主要是冬麦,每年10月份播种,7、8月份收割。
总产为3500万吨,全国平均单产较高,为7吨/公顷。
按小麦质量来说,法国小麦主要是中-硬或中软小麦。
其中,用于饲用的小麦是一种富含营养成分、可持久提供高能量的小麦品种,可用于生产各种饲料(家禽、猪、羊、牛)。
小麦型饲料在欧美用于中大猪
法国:位于法国西部、诺曼底南部的布列塔尼地区是法国的养殖重镇。
这个仅有不足三万平方公里、拥有300万人口的地区提供了法国56%的肉猪产量(2007年数据,下同)。
据了解,当年该地区出产肉猪1700万头。
在此地区,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也较多,比该国平均水平高出6%。
与美国的大规模养殖不同,在该地区,绝大多数的养殖场都是以300-500头母猪的标准化中小型规模猪场为主,饲料配方在不同猪场也有很大的差异,平时以小麦、大麦、小麦副产品和豆粉为主。
据了解,该地区25kg-75kg之间的猪小麦使用率较低,一般在配方中达到25%-50%之间,而对于75kg以上的猪,其配方可以超过50%。
在布列塔尼地区的部分大型猪场,小麦与豆粉等基础原料用水混合后,再送至各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配方再次进行混合。
做成液体型饲料,采用自动化的方式饲喂以减少其粘性和猪呼吸道感染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
美国:事实上,美国近几年来的小麦饲用量也在呈增加趋势,受国内酒精加工业的影响,玉米近几年出现了库存短缺的现象,而同时,美国的小麦产量却相对丰富,在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小麦主产区,美国硬冬红小麦在猪场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据粗略统计,2010~2011年度,美国小麦饲用用量和其他使用量之和就超过了1.7亿蒲式耳。
加拿大等地:通常情况下饲料界所称的DDGS普遍指玉米DDGS,事实上,小麦经过酒精加工的副产品Wheat DDGS(简称WDDGS)在国外不少地区也是一种主要的饲料原料。
近些年来,为了满足需要使用,在一些较为寒冷的地区,如加拿大、法国和英国等一些小麦产量较高的国家,小麦被普遍用于代替玉米用于乙醇的生产。
其副产品小麦酒糟烘干谷物与可溶物在猪饲料中有较高的可用性。
小麦的DDGS有较高的总能量(Nyachoti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少的纤维含量等使小麦DDGS有较好的空间。
在猪、牛、羊饲料中使用小麦DDGS的主要作为蛋白质饲料,大量降低了饲料成本。
国外小麦和玉米日粮的对比
小麦型饲料的应用在欧洲部分地区都有较为长期的历史和传统,其实践也证明,小麦日粮能有效的利用到猪生长的各个阶段中。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在猪饲料中用小麦替代玉米或者其他的谷物,饲料配方师也必须把小麦的各项营养指标、加工工艺、质量等因素充分考虑。
与玉米相比,小麦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同时,小麦中赖氨酸的含量高于玉米,而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小麦的这种意义是巨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小麦中的蛋白含量较高,但计算猪饲料配方时还是应该以赖氨酸为基准来调配,而不是以粗蛋白指标为基准。
因此,通常情况下,小麦基础日粮中赖氨酸在和玉米基础日粮赖氨酸含量对等的情况下,小麦型日粮的粗蛋白指标会略高。
因此,若是制作配方时以粗蛋白为基础指标,小麦型日粮将会呈现赖氨酸不足的现象。
以赖氨酸为主设计的小麦型饲料配方可以比同等水平的玉米型日粮每吨饲料可以节约近50磅的豆粕(44%蛋白含量)。
此外,小麦中的脂肪含量虽然略低于玉米,但具有相当于玉米含量的代谢能。
同时,小麦的磷含量较高,相比玉米型日粮,小麦中磷的利用率也更高,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猪粪中磷的污染。
从生长性能来看,小麦-豆粕型日粮相比玉米-豆粕型日粮,分别饲喂育肥阶段的猪,其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是基本类似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自配料的猪场来说,使用小麦型日粮,其使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也要根据日粮基础而做出调整。
由于小麦中赖氨酸和蛋白水平较高,通常需要用户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饲用小麦的加工工艺
高效适当的加工方式对于小麦型日粮同样不可或缺。
在一些国外的大学实验数据中表明,通过较轻的粗磨和压碎的方法加工成的小麦饲料会给猪带来最好的生长性能。
而在饲料企业普遍使用锤片式粉碎机粉碎时,筛网的孔径在5/16至1/4英寸时,粉碎出的小麦能较为接近理想的饲喂颗粒,在可以的条件下,减少锤片粉碎机的转速也会带来类似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细磨小麦在猪饲料中是不可取的,过细的小麦很容易吸收空气中或者是猪唾液中的水分,前者导致饲料容易霉变,而后者直接导致了饲料适口性和猪采食量的下降。
同时,相比粗磨小麦,细磨小麦在配料仓中以及自动运料设备中更容易结拱,对设备以及自动喂料系统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而玉米则不存在太多这方面的问题。
另外,小麦的一个很重要的加工指标就是容重,很大一部分不适合作为人类食用的容重较低的小麦被应用于猪饲料。
这部分低容重小麦通常包含大量的萎缩和瘪粒小麦。
虽然这些小麦理论上可能含有比正常小麦更高的粗蛋白和赖氨酸,但在没有在配方中使用氨基酸分析技术的前提下,建议还是尽量在猪饲料中使用更高容重的小麦。
小麦替代玉米的注意事项
采用小麦日粮来替代玉米豆粕日粮,可以大幅度地节约饲料成本,平均每吨全价料节约30-100元。
猪小麦日粮替代玉米豆粕日粮,需要对小麦的营养价值、小麦的加工、小麦日粮配方的调整和小麦日粮中加酶等环节有深入全面的认识,否则替代效果会受到影响。
小麦可以作为替代各阶段猪(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30-100%。
保育猪替代30-50%,生长猪50-70%,育肥猪70-100%。
小麦替代玉米猪配方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小麦日粮的赖氨酸含量与玉米豆粕日粮中含量要求一致,日粮蛋白质水平可比玉米豆粕日粮高0.5-1.5%,额外添加赖氨酶(2)小麦替代玉米,通常可以节省豆粕(CP44%)用量30-100千克/吨;(3)添加专用高效的以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
小麦粒度太细,容易吸湿水分,导致变质,尤其在南方;粉碎过细,因糊口或吸湿唾液而影响采食量。
因此,以小麦为主要组成原料的猪饲粮,需要粗粉碎,适宜粒度为700-900um,一粒小麦粉碎成4-5碎粒为宜。
这样既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又可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还会具有较好的饲料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