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型日粮的应用-百立生物

合集下载

小麦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技术

小麦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技术

小麦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技术长期以来,由于玉米含较高的能量且价格较低,在家禽饲料中一直被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但随着玉米的供应日趋紧张。

应用丰富的麦类原料作为家禽能量饲料来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小麦以其种植面积广、产量高的特点成为代替玉米的首选。

但由于小麦本身的营养特点以及其含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和一些难于被消化的特殊结构蛋白质等抗营养因子,如果直接大量饲喂,不仅妨碍营养物质与消化酶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会引起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抑制动物生长。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小麦饲料原料,降低养殖成本,已成为近年国内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对家禽小麦日粮的应用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小麦在家禽日粮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1 小麦的品种和营养特性1.1 品种小麦的分类方法很多,传统的方法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这是由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引起的播种时间差异造成的。

根据小麦表皮的颇色又可分为白色和红色,也有硬质和软质的划分。

在过去,大多数冬小麦是白色软质小麦,春小麦是红色硬质小麦,而现在,由于植物育种技术的进步,颜色和种植时间变化都较大。

就饲养价值而言,软质或硬质的划分具有实际意义,它们的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存在差异。

硬质小麦中,大量蛋白质是与淀粉结合的形式存在,其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高。

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小麦的成分比其他谷物原料的营养成分变异更大,即使是硬质小麦,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也很大(10%~18%),这主要与品种和生长状况有关,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

品种不同,品质也有差异,Gutierrez等报道,不同的小麦品种对肉仔鸡生长前期(1~21日龄)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在21~42日龄,则只有体重和日采食量受小麦品种的影响。

Carré等。

选取了14个不同种的小麦样品进行肉仔鸡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麦类样品中,硬质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不溶性胞壁含量最低,硬质小麦的淀粉消化率较其它小麦低,但硬质小麦和其它品种小麦的表观消化能(AME)差异不显著。

小麦型日粮中添加小麦酶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小麦型日粮中添加小麦酶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2 生长育肥猪 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
1 实验 目的
4 试验结论
根据 本 次试 验 的结 果 ,小 麦置 换 一定 比例玉 米 日粮 后 ,小 麦 中抗 营养 因子影 响 了 营养 物质 的 消化 吸 收 ,降低 了饲料 利 用率 , 并导 致 生长 猪 生产 性 能降 低 ,添 加小 麦 酶 克服抗 营 养 因子 后 ,对 生长 育肥猪 的生 产性 能有 显 著的改 善 。
・2 2 8・
2 . 3 饲 养 管 理 本试 验 用小 麦 替代 一 定 比例 玉米 ,在 小 麦 型 日粮 中添加 一 定 试验 在 半开 方式 猪 舍 内进 行 ,试 验开 始前 进 行 驱虫 和 疫苗 注 比例 的 小麦 酶来 研 究对 生 长育 肥猪 生 产性 能 的影 响 ,为 生产 中更 射 。试 验猪 分组 后试 验期 为2 8 d ,试 验期 间所 有试 验猪 均 自由采 食 好 地 应用 小麦 作为 能量 饲料饲 喂 生长猪 提供 科学 依据 。 和饮 水 ,每天 记 录采 食 量 、健 康状 况 ,每2 周称 一次 体重 ,其余 按 照猪 场的 常规管 理进 行饲 养 。 2 材料与方法 2 . 1 试 验 动 物 与分 组 2 . 4 测定项 目 试验选 用4 0 d 的杜 x长 x大三 元杂 交猪 3 0 头 ,平 均体 重 称 量 试 验猪 只 的起 始体 重 和试 验 结束 时 的体 重 ,记 录试 验 期 2 0 4 - 2 . 3 k g ,公 母各 半 ,统计 检 验组 间 差异不 显 著 。本试 验设 计 采 间 的采食 量 。并 依 此计 算平 均 日增重 、采 食 量 和料 重 比 。所有 试 用 单 因素 方 差 分析 ,设 3 个 处 理 ,分 别 为 正对 照 、负 对 照 和试 验 验数 据采用 S P S S 1 1 . 5 数 据分析 软件 进行 单 因素方 差分 析 。 组 ,每个 处理组 1 0 头猪。 平 均 日增重 ( A D G)= 增 重/ ( 试验 天 数 X 试 猪 头数 ); 2 . 2 试 验 材料 料肉比 ( F / G) = 饲 料 消耗量 , 增重。 小 麦 酶 的 酶谱 组 成 为 :木 聚糖 酶 1 2 0 0 0 I U / g ,1 3 一 葡 聚 糖 酶 2 . 5 时 间 1 0 0 0 I U / g ,纤 维 素酶 2 0 0 l U / g ,正 对 照 组 为 玉米 一 豆 粕 日粮 ,负 试验 周期 为2 8 d 。 对 照 用 小 麦 替 代 正 对 照 组 日粮 中 部 分 玉 米 , ( 占 日粮 水 平 的 3 试验结果 2 5 % ),试验 组 在负 对 照基础 上 添 ̄ J I ] 9 0 g / t / J  ̄ 麦酶 。 E t 粮组 成 与营 全期 增重 效果 : 养成 分见 表 1 。 从表2 中可 以看 出 ,使 用 小 麦 代 替 日粮 中 的玉 米 显 著 降 低 表1 基础 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表 % 了猪 的 日增 重 ,全 期 日增 重 降 低 5 . 3 6 % ,降 低 幅 度 达 3 2 . 9 g / d ( P < O . 0 5)。添 加小 麦 酶后 ,与 正负 对 照组 相 比 ,试 验组 猪 的 生 产性 能 得 到显 著改 善 ;试 验 全期 日增 重 ,试 验 组 比负 对 照组 提 高 1 1 . 3 0 %( P < 0 . 0 5);比正对 照组 提高 5 . 3 3 %( P < 0 . 0 5 )。

小麦在蛋鸡饲料中的应用

小麦在蛋鸡饲料中的应用

中国微生态第一品牌——山东宝来利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小麦在蛋鸡饲料中的应用蛋鸡饲料长期以来的低水平竞争导致饲料质量的档次下降,许多杂粕等非常规饲料原料被普遍采用,由于这些原料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以非淀粉多糖-NSP为主),严重影响了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

加上能量饲料原料短缺,玉米价格时常超过小麦价格。

理论上讲,玉米价格超过小麦价格时,可以考虑用小麦替代蛋鸡饲料中的玉米成分。

使用小麦作为蛋鸡能量饲料,具有以下优势:可大量节约饲料成本。

一个存栏10000羽蛋鸡的鸡场,每月可节约饲料成本4300元左右;小麦比玉米更容易购买,而且不同批次之间营养成分差异较小;可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机会。

玉米由于采收季节多雨、水分含量高等原因,是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重灾区。

而小麦水分含量低、采收时降雨较少,相对来说霉菌毒素污染的机会更小。

在使用小麦型日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的以下问题:小麦的最高添加量不要超过能量饲料的60%,以50%为宜,即玉米和小麦各添加一半。

小麦的粉碎粒度不要太细,否则会影响蛋鸡采食量。

建议一粒小麦粉碎成4碎粒到6碎粒为宜。

在换料时注意过渡,大约经过7-10天的过渡期即可。

蛋鸡自身不能分泌NSP分解酶,所以在饲料中添加NSP酶提升饲料消化率很有必要。

由山东宝来利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益+NSP酶,能够解决很多畜禽饲料中存在的问题。

益+NSP酶的使用方法:益+ NSP酶在畜禽配合饲料中的建议添加量为0.1-0.2%。

在玉米价位较高时,可用20-30%的小麦代替玉米。

不同季节的使用量有所差别,高温季节畜禽采食量较低时,添加量为0.2%,低温季节畜禽采食量较高时可以添加0.1%。

饲料中杂粕及其它非常规饲料原料使用量较大时,添加量可以适当增加。

小麦型日粮添加和美酵素及麦质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小麦型日粮添加和美酵素及麦质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小麦型日粮添加和美酵素及麦质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高树冬;马健;纪明山;许光胜;钟诚;徐颖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 江苏江阴地区的肉鸭养殖业比较发达,肉鸭一般饲养30~32天出售,体重在1.75~1.90kg,这些肉鸭主要被制成光鸭、酱鸭(添加调味剂)或鸭煲进入超市.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高树冬;马健;纪明山;许光胜;钟诚;徐颖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张家港,215634;江苏省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张家港,215634;江苏省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张家港,215634;江苏省东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张家港,215634;国龙科技饲料有限公司,上海,201516;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免疫室,苏州,215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32
【相关文献】
1.小麦型日粮汤加和美酵素及麦质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J], 高树冬;马健;纪明山;许光胜;钟诚;徐颖
2.小麦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J], 杨加豹;张滴;魏敏
3.小麦型日粮添加和美酵素及麦质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J], 高树冬;马健;纪明山;许光胜;钟诚;徐颖
4.杂粕型日粮中添加杂粕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J], 薛原
5.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J], 何宗亮;李敬;匡伟;黄忠阳;郗正林;王润之;赵迎春;姚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选择

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选择

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选择张江【期刊名称】《国外畜牧学-猪与禽》【年(卷),期】2013(033)001【总页数】3页(P64-66)【作者】张江【作者单位】上海百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4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2微量元素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结构和功能成分,其含量虽然较低,但在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疾病预防和改善饲料利用率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畜禽饲养中,由于主要的植物性饲料原料种类和种植的地域性问题,往往会导致日粮中微量元素缺乏或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均衡,因此通常以添加微量元素预混料的形式进行补充,以满足现代畜禽高产品种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不过微量元素使用过量或配比不当也可能会引起动物中毒或生产性能下降,因此选择恰当的微量元素预混料并合理添加,对维持动物生产性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1 微量元素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1.1 动物需要的主要微量元素及其功能动物体内含有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微量元素,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营养作用且必需通过饲料补充的微量元素一般为铁(Fe)、铜(Cu)、锌(Zn)、锰(Mn)、硒(Se)、钴(Co)、碘(I)、铬(Cr)等8种微量元素,农业部1124号文件也规定了这8种微量营养素的适宜食用量和最高限量。

微量元素在身体中起到多种作用。

有些微量元素本身就是结构成分,比如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而碘则是甲状腺素的成分。

此外,大多数微量元素是体内重要酶的辅基或结构成分,参与催化体内多种新陈代谢过程,缺乏这些微量元素,会导致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进而会导致动物的疾病和死亡。

比如铁是NADH细胞色素还原酶的成分,铜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成分,锰是精氨酸酶等多种酶的激活剂,锌是碳酸酐酶等的成分,硒则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等。

缺乏这些微量元素会产生缺乏症。

比如在哺乳仔猪中较常见的缺铁性贫血,一头乳仔猪每天约需要7 mg的铁,但是乳汁只能提供约1 mg的铁,不能满足仔猪的需要。

整粒谷物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

整粒谷物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

使肌
胃功
能更
活跃

能刺
激肌
胃发

使


化道更健康。
1 5 提 高微 生 物 酶 活 性 .
在整粒谷物 的表面有许多微生物 ,饲 料加工 过程会破坏这些微生物及其产生 的
植酸酶和 葡聚糖酶等 , 这些 酶对 磷 、 氨基 酸 、 微 量元 素等营养成 分 的利用 直接相关 。
1 6 减 少球 虫 发 病 率 .
12 .
节省 成 本
整粒谷物直接饲喂 无需 .
粉碎 、膨化 、混合 、 制粒 、 破碎等


,从 而 降低设 备投入
相对

增加 了饲料加工 厂 的生 产能
力。
13 .
能 更 准确 满 足 家禽每
日 的 营养需要
肉鸡 的营养需要 随着生 长而
不 断变化 ,
特别是 氨基 酸 的变
化 , 在 肉鸡 饲 养 中 , 往 往 由 于 饲
影 响家禽 的采食 。特别在育肥 期 。 当家禽第 1 次给予 机 会选 择原 料 时 , 它们需 要 时 间 去学 习 如何做正 确的营养选 择 。 家禽也 会 在 高蛋 低能 和低蛋 高能饲料 中作 出均 衡 选
择 ,颗粒补充料和整粒谷物恰是这种状况 也会磨碎 双 孢 子球虫 卵 . 减 少 双 孢 子 球 虫 的 感 染 ;也 有 研 究 表 明 , 饲 喂整粒小麦能改善盲肠 中的发 酵过 程 . 促 使较高浓度 的丙酸生成 , 降低盲肠 中沙 门 氏菌的数量 。
1 7 提 高营养物 质利 用 率 .
粉 料 的 较 低 生 长率 、 不 同 的粒 度 和 肠道通 过率有利改进家禽健康。 萨
方。 1 4 改 善 消化 道 健 康

小麦型日粮中酶制剂保存率的研究

小麦型日粮中酶制剂保存率的研究

小麦型日粮中酶制剂保存率的研究
姚莉娟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小麦型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是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主要成分为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两者分别占小麦(CM)的1.8%和0.4%,这里主要研究其中的阿拉伯木聚糖。

关于制粒酶活损失的争议很多,导致意见分歧的原因也是很多的。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姚莉娟
【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系,湖北武汉4304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4.4
【相关文献】
1.小麦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代替玉米型日粮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J], 何艳平;孟晓玲;刘来亭
2.小麦型日粮中添加不同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J], 梁向光;李敏莹;张辉华
3.复合酶制剂在黄羽肉鸡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J], 郭品鸿;罗艳娜;陈海枫;钟伟;张辉华
4.不同酶制剂在生长猪小麦型日粮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J], 王前光;刘秋;高惠林;贺
建华
5.2种酶制剂用于生长肥育猪双低菜粕型日粮及小麦型日粮中的效果 [J], 唐铁军;刘振利;方正锋;詹志春;彭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及小麦酶在饲料中的使用

小麦及小麦酶在饲料中的使用

小麦及小麦酶在饲料中的使用溢多利研发中心1、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可在饲料中使用小麦:(1)小麦与玉米具有合理的价差时,通常是在每年5月底6月初新小麦上市到9月底10月初新玉米上市,这段时间通常玉米较缺乏,价格较高,是使用小麦的好时机。

(2)玉米质量到不到要求,水分高、发霉、杂质多等。

特别是玉米普遍霉变,采购不到合格玉米时。

2、小麦与玉米营养成分比较小麦与玉米的主要营养成分见下表,氨基酸含量见下图。

表小麦与玉米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图小麦与玉米中氨基酸含量的比较(1)与玉米相比,小麦作为饲料原料的优点1)粗蛋白含量高,且蛋白组成中不易消化的醇溶蛋白所占比重远低于玉米,蛋白消化率高。

2)氨基酸含量高,主要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也高。

十二种必需氨基酸中,除亮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是小麦高于玉米。

其中赖氨酸相当于玉米的130%,蛋氨酸相当于玉米的167%,苏氨酸相当于玉米的114%,色氨酸相当于玉米的250%。

赖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的消化利用率也是小麦高于玉米。

3)钙、磷含量高,利用率好。

小麦钙含量相当于玉米的8.5倍,磷含量相当于玉米的150%。

而且小麦中含有天然植酸酶(1193 U/kg ),磷的利用率高。

4)各种重要的矿物质含量均高于玉米,特别是铁、锰和铜。

小麦锰含量相当于玉米的752%,铁含量相当于玉米的238%,铜含量相当于玉米的239%,锌含量相当于玉米的155% 。

5)B族维生素含量均高于玉米,特别是烟酸。

小麦烟酸含量在51mg/kg,相当于玉米的250%,而且小麦烟酸对猪的生物学效价也高于玉米。

小麦胆碱含量也较高,相当于玉米的168%。

6)使用小麦可改善生长肥育猪的胴体品质,防止背膘变厚。

小麦粗脂肪含量低,特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低于玉米,在肥育猪料中使用小麦不会形成软脂肉,也可防止背膘变厚,还能增进胴体硬度和脂肪白度,改善猪的胴体品质。

7)适口性好。

让猪分别选食小麦和玉米,其对小麦的采食量明显多于玉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型日粮的应用张江上海百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长肥育猪的日粮以玉米、豆粕型为主,非常规饲料原料在畜禽日粮中使用的比例较小。

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小麦及其副产品逐渐显示出价格优势,饲料厂和猪场出于成本考虑,开始增加此类饲料原料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使用量,但是对于如何在日粮中科学利用好小麦及其副产品,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在使用小麦替代玉米作为日粮饲喂生长肥育猪时,人们仍然存在较多的顾虑和认识上的不足。

一、小麦型日粮的特点1.小麦用作饲料, 适口性好, 除能量比玉米略低外, 大部分营养指标均优于玉米。

玉米是目前最常用的能量饲料原料,玉米籽实中淀粉含量可达70%以上,而粗纤维含量则很低,不过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低(约为8.7%左右),质量也差,尤其缺少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

因此,日稳中需添加饼柏、鱼粉或合成氨基酸加以补充。

小麦中粗蛋白含量约为13-14%,在谷物籽实类中其蛋白质仅次于大麦,不过其中必需氨基酸较低,特别是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色氨酸等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但是高于玉米)。

小麦的粗纤维含量较低,有效能值仅次于玉米。

在谷物籽实类中,小麦是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品种,其生物学效价优于玉米。

2.价格相对较低,可以节约成本一般小麦的价格低于玉米,用小麦作为畜禽饲料的主要能量来源,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此外小麦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小麦13.9%,而玉米8.7%),可以节省昂贵的增加蛋白质原料的费用;二是小麦的有效磷含量高(小麦0.21%,而玉米0.10%),可以节省无机磷的使用量;三是小麦的粗脂肪含量低(小麦1.70%,而玉米3.60%),能很大程度改善肉胴体品质。

玉米与小麦营养价值比较1营养成分玉米小麦粗蛋白8.70 13.90代谢能,MJ/kg 14.27 14.18粗脂肪 3.60 1.70粗纤维1.60 1.90Ca 0.02 0.17总P 0.27 0.41有效P 0.10 0.21Lys 0.24 0.30Met+Cys 0.38 0.49NSP29.00 11.401来源于: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00年2来源于:Englyst(1989)二、小麦型日粮的缺点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是植物组织中除淀粉外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纤维素、非纤维多糖和果胶多糖,它们由多种单糖和糖醛酸经糖苷键连接而成。

大多数为有分支的链状结构,常与蛋白质和无机离子等结合在一起,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

这些多糖主要分布在谷物籽实的胚乳细胞壁中。

其中非纤维多糖包括阿拉伯本聚糖、β- 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

阿拉伯木聚糖是NSP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细胞壁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约占细胞干重的35%。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NSP和不溶性NSP,其中可溶性NSP起着主要的抗营养作用。

各种谷物籽实中的NSP 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很大差异。

小麦及其副产品非淀粉多糖含量较高,其含量要高于玉米( 总NSP 达11.5%, 高于玉米的NSP 含量8%)。

在新鲜小麦中非淀粉多糖的含量约为9.8%,干小麦中为11 .4%; 新鲜麸皮NSP 含量为37.2%,干麸皮中NSP则高达41.6%。

研究发现:木聚糖是小麦、小麦麸和黑麦NS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NSP 总量的50%-60%以上。

大麦中以β-葡聚糖为主。

因此小麦、黑麦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木聚糖、其次是β-葡聚糖,大麦的抗营养作用则主要来自于β-葡聚糖,其次是阿拉伯木聚糖。

谷物副产品麦麸、米糠等因含有大量的细胞壁成分而富含NSP,且大多数为不溶性的木聚糖。

豆科植物中也含有大量的NSP,存在于豆科植物外壳的木聚糖和纤维素是主要的非淀粉多糖。

谷物及其副产品中非淀粉多糖的类型及含量(g/kg DM)谷物类型总NSP 木聚糖小麦11.4 7.8(可溶性NSP)0.3(不溶性NSP)麦麸35.3 1.1(可溶性)20.8(不溶性)大麦16.7 0.8(可溶性)7.1(不溶性)玉米8.1 0.1(可溶性)5.1(不溶性)猪消化道不能分泌内源性木聚糖酶,因此,自身不能消化木聚糖等NSP,必须通过外源添加物质才能提高猪对小麦等原料的消化率。

除此之外,木聚糖等NSP 还具有粘性、表面活性、持水性等理化特性,这些特性可能影响动物体内的消化过程。

1.提高肠道食糜的粘度小麦及其副产品中水溶性的木聚糖在胃肠道中溶解,变成粘性溶液。

这会增加肠道的食糜粘度,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 从而影响了小麦的使用。

肠道食糜粘度是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因素,粘度提高时会影响营养物质特别是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

食糜粘度升高与谷物中NSP 的粘度性质有关,主要是由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引起。

当动物采食了大量含水溶性NSP 的日粮时,就会结合大量的水分,导致消化道内食糜粘度增加。

肠道内的高粘度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其抗营养作用: ①粘度增加可以减缓食糜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此外,大量蓄积的水分增加了食糜的体积,膨胀的食糜体积增加了动物的饱感进而降低了动物的采食量。

由于食糜通过速度减缓导致肠道运动增强,进而导致内源性分泌增强,造成内源蛋白质、水分、矿物质和脂肪酸的损失。

此外,高粘度的食糜造成动物饮水量增加,粪便水分随之告,从而养分排出量也增加,意味着养分消耗也增加。

②粘度增加,肠道机械混合内容物的能力严重受阻,妨碍了食糜中的糖、氨基酸和其他养分向肠粘膜移动。

③抑制酶与底物的结合。

粘稠的肠内容物可以与肠迫内的消化酶及底物结合,从而阻碍了消化酶与底物有效的发生反应。

粘性的SNSP 与小肠细胞刷状缘上的多糖蛋白复合物相互作用,导致小肠粘膜表面不动水层增厚进而影响养分的吸收。

④食糜粘度增加时,阻碍脂肪形成脂肪微粒,降低胆汁酸与脂肪的结合影响脂肪消化。

此外,木聚糖表面一般具有负电荷,亲水性与硫水性弱,在溶液中趋于与其它物质结合。

在动物消化道中,木聚糖可与饲料颗粒、脂类微团及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结合。

导致这些营养成分不能成分消化利用。

2.营养屏障作用植物细胞壁主要自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非淀粉多糖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酚类和脂肪酸等物质,这些物质通过氢键或共价键相互交联结合共同构成细胞壁结构,支持和保护细胞内容物。

其中,纤维素主要形成细胞框架结构,而以木聚糖和葡ß-葡聚糖为主的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基质多糖将纤维素骨架包围起来,起填充和连接作用,如果胚乳细胞壁的NSP (木聚糖、葡聚糖等)不被分解,内源酶不能进入胚乳细胞中对其内容物进行消化,胚乳细胞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养分也不能释放出来。

因此,一部分包囊在内的养分不能被消化利用,导致小麦等饲料原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下降,降低了饲料的有效能值。

3.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动物的消化道生理和形态一方面,木聚糖降低了养分消化吸收,造成养分在后肠道中的蓄积,温暖温润肠道环境中富含养分的食糜为细菌特别是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另一方面,食糜通过消化道的速度降低,大大减少了菌群的移动,使细菌得以在小肠上端大量定居下来。

细菌数量的增多加剧了宿主和细菌之间的营养竞争,并使动物腹泻率增加,从而影响动物健康,抑制动物生长。

特别是容易产生腹泻的那个疾病问题。

此外肠内细菌数量增多会刺激肠道,使肠道粘膜增厚,损害微绒毛,从而减少养分吸收。

粘性NSP 能够引起动物消化近在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

据报道,在饲料中添加NSP能显著提高水分、蛋白质、电解质等物质的内源分泌量,从而降低他们在体内的存留。

可溶性的NSP还可与消化道内源酶或其他成分(如胆汁酸、无机离子)结合,从而降低内源酶的活性。

三、高比例小麦型日粮的应用小麦型日粮在应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小麦及其副产品中NSP的抗营养性和对肠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使用高比例的小麦及其副产品时,否则不但不能节约成分,反而会影响到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1.在使用高比例小麦型日粮时,需要同时添加有针对性的非淀粉多糖酶非淀粉多糖酶在降解饲粮中NSP,消除NSP抗营养性,尤其是以麦类及其副产品为主的饲粮中含有较多的非淀粉多糖,特别是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主要为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 ,具有较强的抗营养作用,能够提高消化道食糜粘度、降低饲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率。

在动物饲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特异性降解SNSP,降低SNSP的粘性;同时提高饲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率、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及动物健康状况。

以木聚糖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主要针对小麦、黑麦、糠麸类等饲料原料组成的饲粮。

研究表明,在小麦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蛋白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可大大提高木聚糖等非淀粉多糖的消化吸收率,砸坏植物细胞壁,使得包埋在细胞壁内的许多可消化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与消化酶充分接触而被畜禽消化利用。

研究表明,添加以木聚糖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可显著提高了猪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

研究发现,在断奶仔猪的小麦一豆柏型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使猪蛋白质和能量的回肠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51%和3.81%。

同时非淀粉多糖酶可水解可溶性NSP,降解消化道内容物的粘度。

因此,采用小麦来替代玉米,在小麦日粮中如加入木聚糖酶、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能有效分解植物细胞壁、分解畜禽不能降解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从而降低肠道内容物粘度,加速养分吸收,能够使猪获得被饲喂玉米日粮后同样的生长性能,并降低动物的腹泻。

另外,通过添加小麦酶,还可提高小麦消化能(120千卡/公斤左右)。

2.使用高比例小麦型日粮,还需要补充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充分提高小麦及小麦副产品的利用率由于小麦及其副产品中部分必需氨基酸比较缺乏,比如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等,导致饲料中的氨基酸可能不能达到理想氨基酸的水平,造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浪费。

因此,适量添加赖氨酸(0.5-1%)、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可充分发挥高比例小麦型猪日粮的营养价值。

3.高比例小麦型日粮应用中,小麦的使用比例应该是多少?猪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小麦可以替代各阶段猪(保育猪、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日粮中玉米的10%~60%。

小猪10%~20%,中猪20%~40%,大猪40%~60%,怀孕母猪20—30%。

由于小麦本身的纤维素含量就比较高,在大量添加小麦时可以减少或不使用麦麸。

由于小麦中赖氨酸含量比玉米、豆粕低,用小麦替代玉米后,额外添加少量赖氨酸,来弥补氨基酸的不足和平衡问题。

此外小麦日粮制粒后相对玉米而言结合紧密,制粒效果好。

用作粉料时不能粉碎太细,过细的小麦因为太粘而影响采食量,在母猪阶段还容易造成胃溃疡等不良影响。

如果长期都用玉米作为主要原料,所以在使用小麦时,应该采用逐步加量过渡,边观察边加量的方法,让猪逐渐适应新饲料,避免一次性换料带来的应激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