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特征

合集下载

土石坝滑坡及其处理概述.

土石坝滑坡及其处理概述.

滑坡的特征及成因
一、 滑坡的特征及成因 (一 )滑坡的特征 在滑坡前,坝顶常出现一条与坝轴线平行的纵向裂缝 (即主裂缝) ,随着裂缝的不断延长和加宽,两端逐渐向下弯曲延伸,呈曲线形。 当滑坡体开始滑动时,主裂缝两侧便上下错开,错距逐渐加大,滑动 体末端出现向坝脚方向滑移,滑坡后期坝下出现带状或椭圆形隆起。 滑坡在初期发展较缓,到后期有时会突然加快。滑动体移动的距离可 由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直到滑动力与抗滑力经过调整达到新的平衡后 滑坡才终止,见图 1。在滑坡体 急速滑动时,可以听到土石摩擦的声 音。
3坝体土料中的水溶盐氧化物如铁锈水等化学溶液以及渗水中可能夹带的粗颗粒堵塞了排水滤体或由于坝面排水不畅等原因引起浸润线抬高增加了下游坝体的饱和度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综上分析滑坡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位下降汛期雨水入渗或高水位是土石坝内外滑坡的主要诱发原因
土石坝滑坡及其处理
缑彦强 2150421222
滑坡的特征及成因
(2)雨水沿裂缝入渗,增大坝体含水量,降低抗剪强度导致滑坡。 (3)坝后减压井运用多年后,由于淤积和堵塞而失效,以致引起坝 基渗透压力和浮托力的增加导致坝体滑坡。 4.其他原因 (1)没有搞清基础实际状况,盲目加高坝体,如加高时不从坡角直 到坝顶培厚加高,而是采取戴帽加高,使坝坡的稳定性降低,导致滑 坡。 (2)强烈地震或人为在坝岸附近爆破采石等,也可能造成坝体局部 滑坡。 (3)坝体土料中的水溶盐、氧化物(如铁锈水)等化学溶液以及渗水 中可能夹带的粗颗粒堵塞了排水滤体,或由于坝面排水不畅等原因, 引起浸润线抬高,增加了下游坝体的饱和度,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 综上分析,滑坡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位下降、汛 期雨水入渗或高水位是土石坝内外滑坡的主要诱发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例分析滑坡特征及治理建议

实例分析滑坡特征及治理建议

实例分析滑坡特征及治理建议1.引言抚顺市西露天矿南帮高陡边坡,总体坡度19°~27°左右,南帮垂直深度达400~500m。

最初,出现多处地表开裂,并由单一点状向线状发展。

目前,两条主裂缝东西向延展约3.1km,形成滑坡后缘洼地。

滑坡体的前缘以抬升运动为主,后缘及中部以沉降运动为主。

本文将分析该滑坡特征,对典型剖面E1200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

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和滑坡范围抚顺市西露天矿位于抚顺市市区西南部,开采于1901年,矿坑东西长6.6km,南北宽2.2km,总面积为14.52km2。

南帮高陡边坡,垂直深度约400~500 m,自然坡度为19°~27°,矿坑最低标高为-325 m。

目前,滑坡体南北纵长1200~1500m,东西向宽约3100m,滑坡体面积3.38km2。

滑面埋深大于50m,呈椭圆形,为深层滑坡,滑坡体主滑方向为向北滑移。

滑坡变形体位于西露天矿南帮W700~E2200区域,主变形区在E200~E1200之间;前缘位于西露天矿坑底部;后缘沿两条主裂缝东西向展布,长约3100m;东部边界以F5断层为界;西部边界从滑坡后缘在水厂以北(W500附近)起始向北西向偏转,向矿坑下延伸[1]。

2.2 地层岩性及滑动面的识别抚顺市西露天矿南帮地层由上至下主要为:杂填土、凝灰岩、玄武岩夹凝灰岩、玄武岩夹煤线、玄武岩、花岗片麻岩。

该滑坡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地层结构复杂,有多个滑动面组成[2]。

滑动面大体出现在三个部位,即新老地层不整合接触部位、玄武岩与凝灰岩软硬岩接触部位、玄武岩夹煤系地层部位。

这三个部位大都有破碎带出现,并有泥化夹层相伴出现。

2.3 地质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铁岭—靖宇台拱(Ⅰ11)、抚顺凸起(Ⅰ11-4)的北缘,距离浑河断裂南约1.5km。

南帮受矿区主要断裂的影响,有许多纵向和横向断层,而且有特殊的背斜倾伏和褶曲,构造比较复杂。

4.5_滑坡研究-识别及分类

4.5_滑坡研究-识别及分类

74
vajont水库滑坡剖面图
①-灰岩:②-含粘土岩夹层的薄层灰岩(侏罗系); ③-含燧石的厚层灰岩(白垩系); ④-泥灰质灰岩;⑤-老滑坡;⑥-滑动面;⑦-滑动后地面线
75
(3)切层滑坡
• 滑动面切过岩层面的滑坡 • 多发生在岩层面近乎水平的平迭坡条件下 • 滑动面一般呈圆弧状或对数螺旋曲线
43
(9)主滑线
• 滑坡在滑动时,滑体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 线 • 代表整个滑坡滑动方向,位于滑床凹槽最 深的纵断面上,可为直线或曲线
44
(10)其它
• • • • • 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 滑坡泉 马刀树 醉汉林
45
46
47
二、滑坡的识别
• 滑坡识别是研究滑坡的最基础工作。 • 对于正在活动的滑坡来说,因形态要素清 晰而容易识别。 • 处于“休眠期”的老滑坡则因后期改造强 烈而难于识别
59
60
四、滑坡活动的阶段性
• 滑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是一个累进性变形 破坏过程,而且往往具有多次周期性活动的特点。 • 根据每一期次滑坡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可划分为 四个阶段:
– – – – 1.蠕滑阶段 2.滑动阶段 3.剧滑阶段 4.稳定阶段
61
1.蠕滑阶段
• 变形阶段,表现为: • 斜坡坡肩附近及坡体某些部位出现拉张裂 缝 • 坡体内局部剪切破坏面亦出现,并向贯通 性的滑面方向发展 • 蠕滑阶段的持续时间与斜坡中应力集中和 分异的速度以及外力作用的强度有关,一 般持续时间较长
14
来源:重庆晚报
6月5日,重庆消防总队武隆县大队的 消防战士正在事故现场紧张搜救
15
来源:新华网
16
17
18
案例4:湖北秭归千将坪特大滑坡

滑坡形态特征

滑坡形态特征

滑坡形态特征
滑坡形态特征可以被定义为滑坡发育过程中清晰可见的地表表现形式。

滑坡形态特征指的
是斜坡在滑坡事件发生后发生的扭曲和变形表现。

滑坡形态特征分为滑坡起点特征、滑坡
路径特征和滑坡末端特征。

滑坡起点特征是指斜坡上的滑体型变形,经常与滑坡事件一起
出现,常常伴随着拉裂表现和岩屑型地貌,形成显著距离下降。

滑坡路径特征是指在滑坡
过程中出现的内部结构,例如快速滑动的路径、沟槽以及棱形地貌。

在这种地貌的形成下,斜坡的起点会沿着坡向表面移动,形成一个较大的坡度。

滑坡末端特征往往表现为滑体坡
度的大幅降低,剩余物体的坡向变化,没有显著的拉裂表现,岩质滑体的碎屑等。

滑坡形态特征是观测滑坡形态发育过程和分析原因最重要的依据,因此对滑坡形态特征的
科学观察、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滑坡风险评估、诱发原因分析方面,滑坡形态特
征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滑坡过程及其原因,从而为防止和减缓滑坡提供科学依据。

(完整版)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精)

(完整版)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精)

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其特征一、崩塌的定义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

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二、滑坡的定义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三、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一)差异性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

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

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

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二)共同点和联系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四、滑坡的相貌斜坡产生滑动之后,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垅状前缘等特殊的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过来的贝壳。

滑坡的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

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

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

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

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

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

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

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

山体滑坡知识介绍

山体滑坡知识介绍

(4)滑坡周界 滑坡体与周围未变位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圈定了滑 坡的范围。 (5)滑坡壁 滑坡体后缘由于滑动作用所形成的母岩陡壁,其坡角多为350一 800,平面上往往呈圈椅状。滑坡壁上经常可以见到铅直方向的擦痕。 (6)滑坡台阶 滑坡体下滑时各部分运动速度不同而形成的一些错台。大滑 坡体上可见到数个不同高程的台面和陡坎。
(7)滑坡舌(滑坡前缘) 滑坡体前部伸出如舌状的部位。它往往伸入沟谷、 河流,甚至对岸。最前端滑坡面出露地表的部位,称滑坡剪出口。研究 滑坡剪出口高程对研究滑坡的形成年代以及滑坡与该地区近期地壳抬升 运动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8)滑坡裂隙 由于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大小不同,滑速也 不同,因而不同部位产生不同力学性质的裂隙,有拉张裂隙、剪切裂隙、鼓 张裂隙和扇形裂隙等。拉张裂隙位于滑体后部,有时滑床后壁附近也有,呈 弧形分布,与滑动方向垂直。剪切裂隙呈羽状分布于滑坡体中前部的两侧, 它是因滑坡体与滑坡床之间相对位移的力偶作用而形成的,与滑动方向斜交。 鼓张裂隙一般分布于滑体前缘,由于滑体后部的推挤鼓起而成,与滑动方向 垂直。扇形裂隙位于滑体舌部,是因前部岩土体向两侧扩散而产生的,作放 射状分布呈扇形。
(3)剧滑阶段
滑移速率急剧加大,后缘拉裂缝急速张开和下错,后壁不断坍塌;两侧及前缘表 部坍塌。滑动面(带)上岩土体结构进一步破坏,含水量增大,有时随滑舌伸出而流出 大量泥水。滑坡体以较大速率向前滑移,滑速可达到每秒数十米,滑距较大。在滑速 很大时甚至产生气浪。此阶段的持续移后,滑体重心降低,滑动时产生的动能逐渐消耗于克服滑移阻力和 滑体的变形中。滑体中部分地下水排出,使滑面强度有所提高。滑移速率渐减以至停 止滑动。此时滑坡处于稳定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滑坡都会出现这四个阶段,主要取决于滑动面的特征以 及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如有的滑坡滑动阶段较长,而不出现剧滑阶段;有的滑坡 则是蠕滑和滑动阶段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剧滑阶段。此外,滑坡处于稳定阶段期间, 若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又会重新滑动,故一个滑坡往往有多期活动性。

工程地质知识: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doc

工程地质知识: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doc

工程地质知识: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坡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小型坍塌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响声,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5)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

(6)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等。

(7)滑坡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大坝滑坡的特征

大坝滑坡的特征

大坝滑坡的特征
大坝滑坡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斜坡倾斜:滑坡发生后,大坝斜坡的倾斜度会发生较大变化,通常是向下倾斜。

2. 土壤位移:滑坡发生时,大坝的土壤会发生较大位移,一般以横向和纵向位移为主,表现为土体块向下滑移。

3. 裂缝出现:滑坡发生后,大坝表面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裂缝,裂缝可以是水平、垂直或倾斜的。

4. 土壤湿润:滑坡发生前,大坝土壤可能会变得湿润,这是因为水分进入滑坡体,导致土体含水量增加。

5. 潜在滑动面:滑坡发生的时候,大坝土壤中可能会存在一个或多个滑动面,这些滑动面是滑坡的弱层或裂隙带。

这些特征可以通过地质勘察、监测设备和遥感技术进行观测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大坝滑坡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一)、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下土地岭滑坡位于袁水河的南岸,主滑方向受河岸边坡和地层倾向的控制,为NE10°~20°之间。

滑坡西侧以基岩地层的下错台坎为边界,主要受走向近南北的节理控制,右侧的袁水河Ⅱ、Ⅲ阶地边缘为控制线,总体平面形态呈下宽上窄的特点。

滑坡后缘具有十分明显的圈椅状地貌,滑坡体中部为滑坡平台,现为民房所在地,滑坡前缘属袁水河的冲刷岸,但是由于滑坡在不断地滑动,河岸向外微凸出,且堆积有大量滑坡产生的块石,呈现出明显的滑坡舌地貌。

滑坡前缘宽度210m,往中后部(沿江大道上方),滑坡变窄,宽度在150—70m,滑坡纵向长度右侧明显大于左侧,平均长度为170m,以F1裂缝和泉水出露点的连线为界,左侧滑坡的长度为75m。

滑坡体平面范围为20000m2,滑坡体的厚度在纵向上也有一定的变化,中上部滑坡体平均厚度约为14m,最大厚度为17.2 m,沿江大道下部的滑坡体厚度逐渐变薄,平均厚度为6 m。

该滑坡的总体积约为25万m3。

(二)、滑坡体结构与滑动带特征
通过对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资料的分析,下土地岭滑坡是一古基岩滑坡,原古滑坡体物质组成是以上侏罗系蓬莱镇组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为主。

岩层面总体上是以10°左右的倾角倾向河岸。

该古滑坡由于受到袁水河的侧向侵蚀,前缘不断向河岸推移,前缘活动性明显大于中后部的活动性,而且由于该滑坡的长期活动,滑坡物质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律。

由于滑坡体中上部的活动性小于前缘的活动性,滑坡物质总体保留有原基岩地层的层里特征,表层为2m厚的粘土碎石,其下为5~6m厚的泥岩块石层,泥岩块石层与滑带之间为7~8m厚的砂岩块石层。

基岩块石大多呈强风化和中风化状态。

滑坡前缘物质结构由于受其活动性的影响,滑坡体物质已基本反映不出原基岩地层的层理结构特征,以紫红色泥岩碎石的长石石英砂岩块石夹粘土为主要特征。

下土地岭滑坡体物质结构的差异性是由其滑坡活动的整体性和局部差异性导致的。

古滑坡体在中后部具有原基岩层理的总体层理特征,下部由于受河水的冲刷而处于长期的变形状态,物质结构相对破碎。

勘探资料所反映出的滑动带和下部滑床物质结构特征是:滑动面是由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紫红色泥岩的接触界面所控制;滑动带主要在泥岩岩层中发育,最大厚度小于1m,ZK4钻孔揭露的滑动带物质是紫红色泥岩碎石和粘性土,反映了原基岩面滑动的总体控制层位。

滑坡前缘探井资料也反映出滑坡体物质是覆盖于河流冲积物之上,前缘的滑动带土为紫红色粘性土夹碎石。

(三)、滑坡机制及变形破坏发育史
从下土地岭滑坡的总体地貌特征分析,该滑坡是一顺层基岩滑坡,滑坡周界清晰,后壁明显,后缘陡坎最大高差在10m左右。

古滑坡底部滑动面主要受长石石英砂岩与泥岩分界面控制,侧向与后部边界由走向近南北和近东西的两组节理面,以及河谷岸坡的卸荷裂缝所控制。

由于长石石英砂岩岩层中节理裂缝相对发育,且张开度较大,易于地下水的渗流,从而在砂岩与泥岩接触界面附近产生地下水的富集,地下水的长期富集一方面会对泥岩产生软化效应,导致接触界面抗剪强度降低;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地下水动水压力。

袁水河的侧向侵蚀是该滑坡产生的重要外动力因素。

滑坡的早期活动可大体从滑坡地貌河物质结构特征来分析,滑坡后部物质结构要较前部物质结构完整,说明滑坡前部的活动性要大于后部滑坡体的活动性,右侧边界由于受复混肥厂阶地的阻挡,河流对右侧古滑体的冲刷作用要大于左侧部分,相应的右侧滑体活动性要强于左侧。

这些特征说明下土地岭一带河谷岸坡在发生整体滑动之后,经历了局部解体和分级活动。

滑坡的近期活动特征十分明显,滑坡体上民房与地面上的裂缝、后缘影响区的建筑物变形等均足以说明该滑坡的近期活动特征。

据访问,下土地岭滑坡前部(沿江大道以下部分)曾经是水田,中部以及后部斜坡上分布有14户民房。

1996年,该滑坡前缘产生变形,迫使6户民房搬迁。

1996年,水田产生拉裂变形,同时水田的耕作对前缘滑坡体稳定性不利,于是水田改造成了桔树地。

1999至2001年,水田坝新集镇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在中部沿江大道外侧挡土墙出现拉裂变形和下沉现象。

滑坡体上民房拉裂缝的展布方向总体与河谷岸坡平行,两侧地面拉裂缝则大体与滑坡主滑方向一致。

在滑坡后部以上的影响范围内,已建的中学宿舍楼外侧地面出现长达20米平行滑坡后缘的拉裂缝,拉裂缝水平方向最大张开达1㎝,最大垂直下沉量达4㎝。

正在修建的另一栋宿舍楼墙基由于出现拉裂缝变形而中断上部建筑物的施工。

下土地岭滑坡的近期活动是继承古滑坡活动史的一种自然演化过程,在降雨、河流侧向侵蚀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而发生的加速演化过程,而且在未来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下,滑坡稳定性必然会明显降低,同时存在整体失稳和前缘滑塌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