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立意教案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学教案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意义,认识到作文是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重要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宽作文的构思和立意。
4.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考、想象和构思,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意义和作用2. 作文的基本要求3.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4. 想象和构思的方法5. 作文的评分标准和修改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意义、作用和基本要求,讲解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想象、构思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和病文,让学生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和修改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作文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讲解作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
3. 第三课时:讲解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 第四课时:讲解想象和构思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想象和构思。
5. 第五课时:分析优秀作文和病文,让学生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和修改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作文水平。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对作文的认知和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作文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活动1. 作文讲座:邀请一位有经验的作家或教师进行作文讲座,分享他们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2.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亲自尝试从多角度构思立意。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改进。
七、教学资源1. 作文教材:提供相关的作文教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作文的构思立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作文的创新性。
3.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构思方法,提高作文的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 常见的作文构思方法及示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常见的作文构思方法。
3. 采用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作文构思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构思立意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 分析:分析常见的作文构思方法及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思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作文构思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文构思立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作文构思的能力。
3. 学生作文的质量,包括内容的新颖性、结构的合理性、语言的准确性等。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包括作文写作技巧、思维导图绘制等相关书籍。
2.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关于作文构思立意的优秀文章和案例,供学生参考。
3. 练习材料:提供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配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2. 网络:确保教室内有稳定的网络连接,方便查阅资料和提交作业。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授课时间。
2. 练习时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确保他们能够充分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构思和立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想象和创造力的运用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作文的重要性。
2. 引导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实践法: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作文题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作文构思立意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3. 引导: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实践: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5. 总结: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的质量和创新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学生对作文构思立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作文构思立意讨论会目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文题目,培养多角度构思立意的能力。
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作文题目,讨论并记录下从不同角度构思立意的方法和思路。
步骤:1. 分配作文题目给各小组。
2. 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成员提出自己的构思立意角度。
3. 记录下每个成员的构思立意方法,并选择最具创意的立意角度进行作文写作。
评价:评价各小组的讨论过程和作文作品的创意程度。
2. 活动二:想象与创造力写作练习目的: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提高写作质量。
方法:给予学生一个抽象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构思出独特的作文内容。
多角度立意的教案

一提起作文,恐怕有些同学就要唉声叹气了,为什么有些同学不爱写作文?想写好一篇作文,必须从哪些方面入手?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主题)。
古人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就如同人必须有灵魂一样,作文必先有主题,也就是说,写一篇文章,一定要先考虑好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立意有哪些要求呢?立意要做到:准确、阳光、深刻和新颖。
有一个同学在写童年趣事的时候提到钓龙虾,要捉住田鸡剥了皮做饵去钓龙虾,这件事情的描写让人感觉很残忍,所以立意要准确,要积极向上。
有同学说我写了公交车上让座的事体现尊老爱幼的中心思想为什么拿不到高分呢?其中准确,要积极向上是基本要求,深刻、新颖是较高要求。
现在我们进行较高层次的立意训练——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
“条条道路通罗马”,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例,在写作实践中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多角度立意,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先借大家的手用一用,请大家伸出你的一只手,思考一下: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a 整只手b 手背与手掌c 手指间d 手掌与手腕e 一双手f 手指与手掌g各个指头[角度一] 整只手[立意] 五指并拢握拳,团结起来力量大。
[角度二] 五指间[立意] 事情要做好,五指配合少不了。
[角度三] 大拇指[立意] 拇指形丑作用大,谈“美与丑”[角度四] 说小指[立意]小指莫自卑应自尊,自信、自强或要爱护和帮助弱者。
[角度五] 手指的“做”和“让”[构思] 五个手指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但它们不可能事事都一起动作。
当某些手指工作时,其它手指就自觉地避让一旁。
这种精神和风格不是值得赞扬的吗?[立意] “避让”风格赞。
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显然,多角度立意是使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
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
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教案

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
二、教学内容1. 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意义3. 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4.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作文题目,引发学生对材料作文和多角度立意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作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多角度立意进行作文创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
5. 反馈与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学生作文作品的质量,包括立意的新颖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
2. 学生对多角度立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包括是否能灵活运用并进行有效的思考。
1. 作文实例:收集一些优秀的作文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作文评价标准:制定作文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作文作品。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在作文创作中遇到的多角度立意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2. 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解决方案。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运用。
七、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作文题目,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进行作文创作,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多角度思考和作文创作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和提高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角度立意?3. 教学活动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九、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构思和立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
二、教学内容1. 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 想象和创造力的运用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实践,培养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构思立意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优秀的作文案例,引发学生对作文构思立意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作文构思立意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构思立意。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文构思立意过程和心得,互相借鉴和学习。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运用想象创造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加以运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2.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 学生对作文构思立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关于作文构思立意的相关书籍。
2. 网络资源:关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想象创造力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3. 作文案例:收集一些具有不同构思立意的作文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作文构思立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写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进行作文构思立意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 作文素材准备:收集一些作文素材,用于学生的实践写作。
3. 讨论分组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进行讨论和交流。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等方式多角度构思作文立意。
3.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概念与重要性2. 多角度构思作文立意的方法3. 创新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讲解作文的概念与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文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
3. 演示:教师展示多角度构思作文立意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尝试从不同角度构思作文立意。
5. 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构思过程和结果,大家共同讨论,互相借鉴。
6.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构思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写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文构思:评价学生在作文构思过程中是否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创新思维。
3. 学生作文质量: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否能表达清晰、有逻辑性、有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作文的概念、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方法、创新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等内容。
2. 作文实例:教师准备一些作文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构思作文立意。
3. 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素材,帮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更好地展开思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方法和效果。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促进交流和共享。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作文构思,提高写作能力。
七、教学实施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作文的基本概念和多角度构思立意的方法。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的重要性,提高作文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新思维进行作文构思。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有深度、有新意的作文。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 想象和创新思维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
4. 写作技巧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文的基本概念、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想象创新思维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作文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准备写作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
3. 准备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的写作反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作文的基本概念,阐述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想象创新思维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写作练习,指导并反馈。
6.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写作内容、结构、语言、观点和创新性为主要评价标准。
2. 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予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
3. 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七、教学作业1. 作文练习:根据课堂练习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2. 作文修改:对已完成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3. 阅读作业:阅读一篇优秀作文,分析其构思和立意,下节课进行分享。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写作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角度立意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思维训练打开写作思路多角度立意、多方面取材。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多种思维的能力。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
学法指导
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其次运用发散思维对其进行不同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联想、思考。
学习过程
一、导语
从数学公式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看对于同一件事咱们同学们会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后学生齐读目标和指导。
三、概念(多媒体显示)
1、什么叫立意?
立意,也叫中心思想、主题、主旨。
2、为什么要立意?
写文章有个终极目的,就是表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定文章的灵魂,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3、立意有哪些要求?
立意:准确、鲜明、深刻、新颖。
其中准确、鲜明是基本要求,深刻、新颖是较高要求。
现在我们进行较高层次的立意训练—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
“条条道路通罗马”,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发散思维,抄一条美丽的小路,去找寻立意上独好的风景。
四、流程
1、找一找
请大家找出第四单元课文中的立意
2、学一学
人生就像—————————————————
人生就像——————————
人生就像——————————
3、教一教
联想拓展(类比、相关、相同、相反……)
纤绳——三峡的纤夫
拴在心灵中的绳——我
墙上的绳——幻影与错觉
绞刑架上的绳——受难者
拉风筝的绳——田野里的孩子
挂在悬崖上的绳——登山者
4、试一试
请给“台阶”这个作文多角度立意。
板书:
多角度:有形——无形
正面————反面
自然————生活发散思维:生活——家庭、学校、社会
阅读——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