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及应对策略

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及应对策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农业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经济都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稳定农产品市场、保障农民利益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农产品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供应量不足时,价格则会上涨。
供需关系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天气、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
因此,农民和政府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避免供需失衡引发价格波动。
二、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
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量下降,进而推高农产品价格。
农民应关注天气预报,采取相应措施,如提前灌溉、选用抗旱品种等,以减轻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市场规模市场规模也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流失,农产品市场规模逐渐缩小。
市场规模的缩小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减少。
为了应对市场规模的变化,农民可以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如电商平台、农产品合作社等,以扩大市场份额,稳定农产品价格。
四、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也有一定影响。
政府通过调整农业补贴、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例如,提高农业补贴可以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和投入,从而增加供应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因此,政府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生产情况,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以稳定农产品价格。
五、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波动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汇率变动等因素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农民和政府应关注国际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出口策略,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六、应对策略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和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以便调整生产计划。
农产品市场供应与价格波动因素分析报告

农产品市场供应与价格波动因素分析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农产品供需关系日益突出,价格波动频繁。
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市场供应与价格波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了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产品供应影响因素分析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产品供应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旱灾、洪涝、冰雪灾害等影响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正常生产。
2.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产品产量。
科学种植技术、高效育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农业政策调整:农业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农产品供应产生直接影响。
政府对农业补贴、税收优惠、农产品进出口政策等的调整都会对农产品市场供应产生影响。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析1.需求和供应关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和供应的不平衡。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农产品价格上涨;当供应大于需求时,农产品价格下跌。
2.季节性因素: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受到季节性影响较大。
例如,果蔬类农产品的生长季节限制了其供应的时间周期,价格会在供应季节紧张时上涨,在供应充裕时下跌。
3.生产成本: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是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之一。
生产成本的上涨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相反,生产成本的下降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
4.市场预期:市场预期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市场上对于某种农产品未来供应不足的预期,会导致价格上涨;相反,对于供应过剩的预期,会导致价格下跌。
三、对策建议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这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育种技术等措施来实现。
2.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全面、及时的农产品市场监测与预警体系,及时掌握农产品供需关系、价格波动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
3.增加农产品储备:加大农产品储备力度,为市场供应紧张时提供稳定的补给。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分析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1.供需关系的变化: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例如,当农产品的供给量远远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会相应下降;相反,如果需求量超过供给量,价格则会上涨。
2.季节性因素:不同农产品的生长季节不同,因此其市场供给也会有所变化。
例如,水果和蔬菜在冬季的供应量相对较少,导致价格上涨;而在丰收季节,供应量增加,价格相应下降。
3.天气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容易受到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干旱、洪灾、虫灾等。
这些不可控因素对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造成冲击,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
4.政府政策干预: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对某些农产品实施限制性的进出口政策,可能会导致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
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1.农民收入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
价格下跌会使农民的收入减少,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社会经济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对社会经济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
价格较高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挤压,对整体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3.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价格波动大、不稳定的情况下,农民很难进行长期规划和投资,导致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放缓。
三、应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对策1.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防止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效率和稳定性,减少因天气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带来的冲击。
3.完善农产品储备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储备体系,通过适时调控储备品的供应,平抑价格的过度波动,维护市场的稳定。
4.加强农产品价格信息公示: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公示平台,及时发布价格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格波动。
农产品行业的价格波动分析

农产品行业的价格波动分析首部分:引言农产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其价格波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农产品行业的价格波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部分:价格波动的原因1.供需关系的变化: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供给增加时,价格往往下降;而供给减少时,价格则上升。
农产品的供给受到自然条件、农作物生长周期、生产者的种植技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季节性因素: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也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水果和蔬菜在丰收季节供应充足,价格较低;而在淡季时,供应减少,价格较高。
3.天气和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还与天气和自然灾害密切相关。
极端天气现象,如洪水、干旱、冰雹等,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价格波动。
第三部分:价格波动的影响1.对生产者的影响:价格波动给农产品生产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价格下跌会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影响其经济利益。
此外,价格波动还可能造成农产品生产者的供给不稳定,对其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对消费者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消费者的生活消费产生直接影响。
价格上涨会增加家庭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而言,可能导致他们的生活负担加重。
价格波动还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的不稳定,使消费者难以获得所需农产品。
第四部分:应对价格波动的措施1.加强供需预测和监管: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农产品供需情况的预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并应对供需变化带来的价格波动。
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供应能力和质量稳定性,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
3.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通过市场调节等手段来调控价格波动。
结论:农产品行业的价格波动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些波动往往由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天气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所引起。
为了应对价格波动,政府、行业监管机构和农产品生产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农民的利益。
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农业生产逐渐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也愈发频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1.市场需求不平衡市场需求不平衡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某些时期,市场需求大于供应,导致价格上涨;反之,当供应充足时,需求不足使得价格下降。
一般来说,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农产品生产量逐年增加,但市场需求跟不上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的情况时有发生。
2.自然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气候、气温、气象灾害等都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引发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例如,年份干旱导致粮食产量减少,粮食价格便因此上涨。
3.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能力、成本和利润。
政府的补贴措施或采购政策可能导致某些农产品价格波动,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幅度。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1.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的生产意愿有直接影响。
农民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和资金到农业生产中,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2.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高涨的粮价会引起通货膨胀;低廉的农产品价格会降低农民的收入,从而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城乡价格差异扩大城市居民购买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这就使得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村居民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调整种植结构,使得一些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从而导致价格上涨,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异日益扩大。
三、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1.政府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逐步提高市场监管能力,严厉打击经营者非法垄断、哄抬价格和制造虚假信息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利益。
2.探索市场化机制应该加大市场化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力度。
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与应对策略分析

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与应对策略分析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一直是产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1. 季节性供需变化: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特定季节,某些农产品的供应量增加,导致价格下降;相反,在其他季节,供应不足,价格上涨。
2. 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会对农产品的生长和收获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供应减少,进而推高价格。
3. 外部经济因素:全球经济形势、国际市场变化、汇率波动等外部经济因素也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会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产生溢出效应,进口和出口的变化也会对农产品价格造成影响。
4. 政策调控: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也是导致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相关农业政策、财政补贴和市场干预措施等都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应对策略1. 多元化种植和生产:农民可以通过多种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的方式来平衡供需关系,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同时,农民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来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2. 增强农产品储存和物流能力:加强农产品储存和物流能力是应对价格波动的有效措施。
适时储存农产品,可以平抑季节性波动,减少价格压力。
改善物流和运输设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价格波动的影响。
3. 拓展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农民可以积极开拓市场渠道,寻找更广阔的销售网络。
建立农产品合作社、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等,加强与生产企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合作,稳定产品价格,提高农民的收益。
4. 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农产品稳定价格的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供农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管服务,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价格虚高和恶意操纵。
5.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建设:通过农产品加工深度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市场份额,降低价格波动对农民收益的影响。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分析报告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因素分析报告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气候变化、政策调控、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几个方面分析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因素,以期为政府和农民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供需关系是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市场价格的波动。
供需关系的变化包括产量的波动、需求的变化以及生产成本的变化等。
例如,农作物的收成量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需求量则受到人口增长、消费习惯变化等因素的制约。
当农产品供应过剩或需求不足时,市场价格往往下降;相反,供应不足或需求过剩时,市场价格则会上涨。
二、气候变化也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了严重影响。
干旱、洪涝、冰雹、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歉收,从而导致市场供应不足,进而导致价格上涨。
而如果气候过于寒冷,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冻害,同样会对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影响。
三、政策调控也是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政府对农业进行的补贴、保护政策、拍卖、进出口限制等政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
例如,农业补贴政策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下降;而进出口限制政策可能导致市场供应不足,使农产品价格上涨。
四、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市场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参与者在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方面存在差异。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参与者对市场供需关系、生产情况、价格趋势等方面的判断不一致,从而产生价格的波动。
如果市场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决策,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将会减小。
五、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和政府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农民来说,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可能导致他们的收入不稳定,增加经营风险。
对于政府来说,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会对国家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 引言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一直是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不仅对农民的生计产生直接影响,也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间接影响。
因此,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
2.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受供需关系、自然灾害和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
2.1 供需关系农产品的供需关系是导致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农产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价格往往会下降;相反,如果供应量不足以满足需求,价格就会上涨。
供需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季节性变化、市场预期、国际贸易等。
2.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重要影响。
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冻害等,会破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导致农产品减产,因此价格上涨。
同时,自然灾害也会破坏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设施,影响供应链,导致价格波动。
2.3 政策调控政策调控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调整农业补贴、农产品进口和出口限制、价格调控等手段,来影响农产品的供需关系,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
政策调控的效果取决于措施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可行性。
3.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涉及到农业经济、国际贸易和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
3.1 农业生产成本农业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农业生产成本包括土地租赁、种子、化肥、农药、劳动力等。
当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时,农民为了保持利润,往往会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价格波动。
3.2 全球市场价格全球市场价格的变动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有着重要影响。
全球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国际贸易政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全球市场价格的波动会通过贸易关系和竞争力的变化而传导到国内市场,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采用Census X12季节分解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年来湖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湖南农产品价格整体上呈波动上涨趋势。
农产品价格主要受需求、供给(成本)、金融因素、外部价格因素影响,且这四大因素与农产品价格呈正向相关关系。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Census—X12 主成分分析最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呈现剧烈波动趋势,其中农产品价格指数在2008年一季度达到了140.42,为近几年最高值,随后在2009年二季度又迅速回落至80.56。
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严重影响了价格水平稳定,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因此,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其机制原理,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中国各省农业发展现状参差不齐,本文以湖南省为样本,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质及其机制原理。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其粮食产量、肉禽类产品、淡水鱼类等农产品位居全国前列,所以选取湖南省作为研究的样本,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在已有的文献研究中,徐雪高(2008)在《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特征、机理及影响》中,运用H-P滤波法,将农产品价格波动分为了六个周期。
最近一个周期,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国际价格的传导、生产成本的推动、加工需求的拉动、突发因素的扰动引起。
罗锋(2011)在《外部冲击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基于SV AR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贸易传导影响最大,外部需求和国际投机资金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有较强的影响。
巫国兴(1997)在《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中指出,农产品价格的运动轨迹表现为阶梯式跳跃性上涨与回落相间的阶段性波动,价格总水平呈上升趋势。
程国强(2008)在《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分析》中,发现猪肉价格上涨对CPI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猪肉价格每上涨10%,CPI就会上涨10%,不同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传导性和同步性。
顾国强(2011)在《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基于国际市场因素影响下的局面转移模型》中采用马尔科夫局面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MS-VECM),发现中国农产品价格受到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两者局面转移呈现一致性。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长期平稳性,高位运行为短期现象。
关于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税尚楠(2008)在《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新态势:动因和趋势探讨》中提到促成近年农产品价格暴涨的主要因素是用粮食生产能源创造了新的需求。
胡冰川(2009)在《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析——基于时间序列的经济计量模型》中着重分析了石油价格在生物质能源发展前后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傅晓(2009)在《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点、规律与趋势》中,认为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走势与原油价格、全球GDP年增长率走势接近,与美元指数、世界粮食库存与消费量的百分比走势基本相反。
综上所述,现有的文献集中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影响因素、机制原理进行分析,得出总体运行的特点与趋势。
尤其研究国内农产品价格时,缺乏从具体的某一地域、省份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湖南省为研究样本,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1、价格波动成分分解——Censusu—X12方法、H-P方法时间序列的变化一般由趋势成分(T)、周期成分(C)、季节成分(S)、不规则成分(I)四大块构成。
季节调整就是从时间序列中去除季节变动因素,从而显示出序列潜在的趋势循环分量。
本文采用Censusu—X12季节调整方法,利用乘法模型Yt=TCt?鄢St?鄢It,其中TCt代表的是趋势循环要素;St表示季节要素;It表示不规则要素,逐步分离出趋势循环成分TCt,同时借助H-P滤波分析方法,将TCt进一步分解,得到时间序列的趋势项Tt.2、影响因素建模——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从需求(GDP总量、人口、收入水平)、供给(农业生产成本、自然灾害)、金融因素(信贷规模、货币投放)、外部价格因素传导(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四个方面综合分析。
由于选取的解释变量过多,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解释变量精简,实现数据的降维,把多个指标转换成最有意义的综合指标。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分析1、数据来源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作为农产品的价格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者第一手(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可以客观反映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结构变动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湖南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2004年一季度至2011年四季度间的同比季度数据,我们将同比季度数据(P)转换成以2003年为基期的定基数据(PI),2003年的指数为100。
公式为第n年的定基指数=前n年同比指数的乘积/100,然后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定基数据(PI)作为分析对象。
2、湖南省农产品价格总体波动特征农产品价格在2004-2011年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实际价格指数(PI)由2004年第一季度的124.75上升到2011年第四季度231.91,整体涨幅水平为85.93%。
波谷在2005年第四季度为114.51,波峰在2011年第三季度为264.18,波动幅度为230.70%。
2004—2011年总共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波动周期,大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周期波峰峰值呈逐步上升趋势,由第一次峰值138.83上升到第三次峰值264.18;第二,从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农产品价格呈升降季度交替形式,不规则性明显。
3、湖南省农产品价格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波动特点农产品价格整体呈单边上升趋势。
农产品价格周期性特征明显,按照传统波谷—波峰划分方法,2004—2011年可划分为两个完整的周期和一个单边上升周期。
第一个周期,2004年一季度至2006年二季度,共经历两年零两个季度,其中上升期为2004年一季度至2004年三季度,共三个季度;下行期为2004年四季度至2006年二季度,共七个季度。
第二个周期,2006三季度至2010年二季度,共四年十六个季度,上升期为2006三季度至2008二季度,共八个季度:下行期为2008年三季度至2010年二季度,共八个季度。
第三个不完整周期,2010年三季度至2011年四季度,价格指数呈明显单边上升趋势。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由于两边取的都是对数,所以估计的系数具有弹性的经济意义,当第一主成分每上涨0.230788%,第二主成分每上涨0.59447%,农产品价格指数上涨1%,也就说明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影响,存在经济意义。
同时,弹性系数均为正,又再一次证明价格变动与需求、成本、外部价格、金融因素呈正向相关关系。
五、结论及建议本文选取湖南省农产品价格指数作为研究样本,第一部分运用Census—X12和H-P分析方法,发现湖南省农产品价格波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波动峰值逐渐增大,经历了两个完整波动周期和半个上行周期,波动季节性明显,同时2008年之后,价格波动不规则性明显增强。
第二部分则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受需求、成本、金融、外部价格四个因素影响,且研究结果表明均呈正向相关关系。
分离出主成分之后,发现两个主成分的经济弹性系数分别为0.23%、0.5944%,存在明显的经济意义。
鉴于农产品的波动特征,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一是控制农产品的需求过快增长,使农产品需求伴随经济增长呈合理稳步增长态势。
第二是加大对主要农产品的重点产区的扶持力度以及现代化农业配套设施的建设,继续加大对重点农产品生产的补助,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产品增产增收,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以保障农产品产量长期稳定的增长。
第三是从金融层面,控制信贷总量和货币投放量,同时加强对游资及金融投机农产品的监控,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
第四是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密切关注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在国内外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中建立一道“安全阀”,防止外部的剧烈冲击,建立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减缓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生产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1] 徐雪高: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特征、机理及影响[J].财经研究,2008(8).[2] 罗峰:外部冲击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基于SV AR模型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10).[3] 巫国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1997(6).[4] 顾国强: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基于国际市场因素影响下的局面转移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1(10).[5] 税尚楠: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新态势:动因和趋势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8(6).[6] 胡冰川: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析——基于时间序列的经济计量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09(7).[7] 傅晓: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点、规律与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9(5).[8] 王孝松:国际农产品价格如何影响了中国农产品价格[J].经济研究,2012(3).[9] 金三林: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经济纵横,2012(3).[10]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 David F.Findley,Brian C.Monsell:New Capabilities and Methods of the X-12-ARIMA Seasonal Adjustment Program[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1998(16).[13] Robert J.Hodrick,Edward C.Prescott:Post-war U.S.business cycl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