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二:常见虚词译到位
文言文常见虚词翻译

一、助词1. 之: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孔子学于老子。
(孔子向老子学习。
)2. 其: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吾其还也。
(我打算回去了。
)3. 而:连词,表示顺承;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递进。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固然都会死去,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4. 与:连词,表示并列;介词,表示跟、和。
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和朋友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二、副词1. 焉:副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哪里”;副词,表示疑问,相当于“怎么”。
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怎么解忧?唯有酒解忧。
)2. 莫非: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是”;副词,表示疑问,相当于“难道”。
例:莫非吾君非圣人?(难道我的君主不是圣人?)3. 即:副词,表示肯定,相当于“就是”;副词,表示时间紧迫,相当于“立刻”。
例:吾将即戎矣。
(我将立刻去参军。
)三、介词1. 以:介词,表示手段、方法;介词,表示原因、目的。
例:吾以剑击之。
(我用剑攻击他。
)2.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介词,表示比较。
例:吾欲观于瀛洲。
(我想去瀛洲看看。
)3. 为:介词,表示目的、原因;介词,表示替代。
例:为长者折枝。
(为年长者折树枝。
)四、连词1. 且:连词,表示并列;连词,表示递进。
例:且夫天下之至美,莫若山水。
(而且,天下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山水。
)2. 若:连词,表示假设;连词,表示比喻。
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想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
)五、叹词1. 哉:叹词,表示惊叹、赞叹。
例:天哉!此之谓至德。
(哎呀!这就是所说的最高尚的品德。
)文言文虚词众多,以上仅列举部分常见虚词及其翻译。
学习文言文,掌握虚词的用法至关重要,这对于理解文意、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翻译之常见虚词理解及翻译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

新高考命题更加注用正德树人,文化自临、价值共京,《号试大纲》对占代文化常识老查的嘛立.充分体现出沿传统匕化的锹现程度在不断加强,近年来.全国卷文占史命题不仅注裁创新.如在不断创造。
尢论高考题用怎么变化,怎样创新,只耍苫生具备扎实的文方功底.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昔考.作幺样的变化都能应对自如“ 文言文翻译之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翻译高考考点分析、真题解析、读文方法、模拟训练(含答案)全国课标《考试说明》中明确列出了文言虚词考查的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这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翻译时要特别予以重视。
(一)高频虚词的译法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应用体验]第一章文言文阅读——走进国学经典确立文化自信1.解释下列文言文语段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乃③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日:“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⑥,无乃⑦自高耳。
••••答:答案:①副词,表承接,于是②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③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④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⑤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⑥复音虚词,相当于“如此”“就这样”⑦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参考译文】曾经听说过陆游(号放翁)的志向节气全都在《示儿》中得以体现出来,于是就去读《示儿》,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句时,感到非常感动敬佩,陆游当真是一个忠贞的人啊!然而,也有人看不起他,说:“这个人只是沽名钓誉罢了。
”大家就用道理来质问他,这个人理屈词穷,于是就不得不向大家道歉。
考查他的话,这样炒作罢了,恐怕是为了抬高自己吧?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完整word版)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2)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阁的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身子有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
⑤故其国富而兵强--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⑥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嘲笑李勃的鄙陋罢了。
⑦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陈情表》)--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的,谁能没有疑惑呢?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庄宗接过了(三支箭)就把它们藏在了宗庙里。
⑤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
3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①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③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享有高贵的官位却没有功绩,俸禄那么丰厚他却是不劳而获!④小学而大遗。
-- 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青色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是比蓼蓝青。
语文(江苏)二轮专题训练:专题2 文言文阅读 2关键虚词翻译到位训练.doc

专题训练二关键虚词翻译到位训练[目标解说]文言虚词在文言翻译中一般不会刻意设点,但鉴于它在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构或表达语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又很难回避,好在考查范围相当明确(《考试说明》规定15个)。
如果考生高度重视,对虚词的差别能做细微的分析,并对高频虚词及一些特殊虚词重点把握,那么,就能做到“遇到”即可“抓住”而得分。
【真题回做】(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文言文虚词翻译及例句

一、助词助词是文言文中最为常见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意义,主要起到辅助、连接等作用。
1. 的(de)翻译:的,表示所属关系。
例句:孔子之门,弟子众多。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
)2. 于(yú)翻译:在,表示处所。
例句:吾于斯,见其美矣。
(我在这里,看到了它的美好。
)3. 以(yǐ)翻译:以,表示原因、目的。
例句:以其才高,故得人爱。
(因为他有才华,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
)4. 而(ér)翻译:而,表示转折、递进、顺承等关系。
例句:孔子学琴于师襄,既学之,又问之。
(孔子向师襄学习琴,学完后,又向他请教。
)5. 之(zhī)翻译:之,表示代词、指示代词、助词等。
例句:吾友之死,吾痛之。
(我的朋友去世了,我感到非常悲痛。
)二、介词介词是文言文中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关系的虚词。
1. 在(zài)翻译:在,表示处所。
例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一般,日夜不停。
”)2. 于(yú)翻译:于,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等。
例句:吾友于今日逝矣。
(我的朋友在今天去世了。
)3. 以(yǐ)翻译:以,表示原因、目的。
例句:孔子以礼待人,故人皆敬之。
(孔子用礼待人,所以人们都尊敬他。
)4. 于(yú)翻译:于,表示时间、处所、原因等。
例句:孔子于陈,见民之劳,欲教之。
(孔子在陈国,看到百姓劳苦,想要教化他们。
)三、连词连词是文言文中表示句子之间关系的虚词。
1. 且(qiě)翻译:并且,表示递进关系。
例句:孔子且行且歌,曰:“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一边行走一边唱歌,说:“我的道是一贯到底的。
”)2. 而(ér)翻译:而,表示转折、递进、顺承等关系。
例句:孔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孔子说:“有仁爱之心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
”)3. 故(gù)翻译:因此,表示因果、结果关系。
例句: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及翻译训练

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及翻译训练(为焉也以)班级姓名学号为(一)用作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须据语境灵活翻译。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翻译: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翻译: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③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翻译:然后把天下作为自己的家,把殽山函谷关作为内宫。
④以五百岁为春(《逍遥游》)翻译: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
⑤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翻译: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⑥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翻译: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作歌送给她。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翻译: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翻译: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认为你知识丰富呢?”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翻译: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翻译: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且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二)用作介词。
(除表被动外,一律读作去声)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翻译:秦王本人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翻译: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译为“为了”、“为着”①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翻译: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翻译:(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第五讲:信与达——实词虚词翻译到位

虚词常出现省略的情况,因此考生翻译时须要根据文意加以补
导 集
充。如“断头置城上”(《五人墓碑记》)中,“置”后省略了介
知
能 词“于”。如果文中有较长的内容的省略,那么考生翻译时要根
练
点
学
据文意将其补充完整。如“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中, 对
点
巧 提
应补充为“留(之以)待限期,以(之)塞官责”。
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显德二年,诏朴校定
知
能 大历,乃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经之学,设通、经、统三法,为《钦
练
点
天历》。六年,又诏朴考正雅乐,朴乃依京房为律准,以九尺之 对
学
点
巧 提
弦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朴性刚果,
分
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
对 点
巧
提 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
分
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
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
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第10页
专题二 第五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语文
分
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
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第13页
专题二 第五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二轮专题复习·课标版·语文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
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
导 集
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高考文言文虚词整理翻译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虚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虚词虽无实意,但其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补充等重要作用。
因此,掌握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翻译,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考文言文常见虚词进行整理和翻译。
一、连词1. 而:表顺承、转折、递进等关系。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来得有益。
2. 且:表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翻译: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却比蓝色更青。
3. 则:表承接、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庄子·逍遥游》)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4. 若:表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翻译:至于顺应天地之正道,驾驭六气的变化,自由自在地游历无穷无尽,那样的人,他还需要等待什么呢?二、介词1. 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翻译:等到冬天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树最后凋零。
2. 以:表示手段、方式、原因等。
例:余闻之,是以知学不可以已也。
(《劝学》)翻译:我听说了这个,因此知道学习不能停止。
3. 为:表示目的、原因等。
例:为是其智弗若与?(《庄子·逍遥游》)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如别人吗?三、助词1.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君子的恩泽,到第五代就会消失。
2. 其:表示代词、语气等。
例:其闻道也固已难矣,而未知其所以然也。
(《庄子·逍遥游》)翻译:他听说了道,已经很难了,却不知道之所以然。
3. 者也:用于句末,表示判断、总结等。
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庄子·逍遥游》)翻译:那谁知道他的寿命是早于我还是晚于我呢?四、感叹词1. 哉:表示感叹、疑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答题 虚词的译法较为复杂,通常有以下情况: ①必须译出的 a.有实词义项的则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 “之”“其”等。 b .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 “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如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 末助词等。 总之,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 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特殊 句式
省略句:友 点拨 谦舍
译到位
人舆送(于) ①“舆 ”,动词, “抬” ,不要错误地译为 “用车子拉”;“厅事 ” 译为“ 厅堂” ②“者 ”表句中停顿,不 译;“ 所”这里应解释为 名词“ 地方”;“以” , 连词,表目的“来”
语气
教你审题 翻译句子的重要虚词不难辨出: ①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 18 个虚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 点。只要句中出现,就要格外留心。 ②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
“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
解析 (1)向,刚才,先前。无乃„„乎,固定结构, 表推测。(2)判断句。几何,多少。骤,突然。(3)盍, 何不。诸,之乎。
(四) 江天一传 汪 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年 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 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已而清师攻绩溪, 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 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 母于天表,出门大呼: “我江天一也。 ”遂被执。有 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 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 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 “焉有与人共 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 ”至江宁,总 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 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 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 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 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 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 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 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 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已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 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 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 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 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 十二。 (节选自《梁书 · 孙谦传》 )
复词,假使。其,岂,表反问。
(三) 巨贾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 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 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 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 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 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 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 是许金不酬 也。” 立而观之,遂没。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二
萝北高级中学:李庆玲
专练二
常见虚词译到位 规范点拨
(2009· 辽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 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 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 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 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 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 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 曰:“ 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 费。” 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 职自效。
审题点拨 关键 实词 关键 虚词 嘉、礼、异 答案
答题点拨 到任以后,高 祖赞赏他清廉,厚礼 对待他,认为他很奇 特。每次朝见, (他) 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 工作来证明自己。
其、焉
宾语前臵 点拨
译到位
句:“自 ①“嘉 ”译为“赞赏”; 效”即为 “礼” ,名词作动词, 特殊 句式 “效 自”。 “以礼相待”;“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1)力不足,死焉,职也。
现场答案 力量不够了,死了,是自己的责任。 矫正指导 此题考查点有三个:虚词 “焉 ”、实词 “职 ”和判断 句的掌握情况。该答案前两项译得不到位。 “焉 ”属 必须译出的虚词,“职 ”是误译。 正确答案
(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上,也是你的职分。 解析 焉,于之。职,职分。全句为判断句。
(五) 梁君出猎得善言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 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 止!” 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 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 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 曰:‘ 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 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 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 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 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 幸哉今日也! 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新序》)
(1)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译文: 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2)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译文: 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的。
解析 (1)竟,“最终”;(2)所以,“用来„„的(方 法、东西、地方、人等)”。
(二)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 子曰: “吾已不食三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 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 食,其能哀我乎?” (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 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有 人哀怜我。 (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解析 (1)“莫我哀也”,宾语前置句。(2)向使,同义
类题精做
一、片段短文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 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 曰:“ 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 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 曰:“ 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 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 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二) 并州刺吏高 ,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 游士,士多归附。统(仲长统)过 , 善待遇,访以当 时之事。统谓 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 能择人,所以为君浑也。” 雅自多,不纳其言,统 遂去之。无几, 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无几, 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现场答案 不久,高 因为并州叛乱,最终走向失败的下场。 矫正指导 该译文对句中副词“无几”“卒”译得准确到位。可 就是把关键虚词“以”译错了,与原意大相径庭。应 细读上文,确定多义虚词“以”字的句中意思。 正确答案 不久,高 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 局。 解析 以,凭借;卒,最终;至于,到„„结局(地步)。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文: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
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关键词:“淋漓”“蛇伏” “敝盖”)
(2)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译文: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
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关键词:“已而” “援兵”“登陴”“怠”)
现场批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一) 建中四年, 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 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 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于是,召 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 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 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 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 侃率之以乘城。 „„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效”为 为„„ 异” “证明、 ②“其 ”,代词, 效验”之 “他” ;“焉”,代词, 意 “他”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 谦开厅事以待之。
审题点拨 关键 实词 关键 虚词 舆、厅事 答案 答题点拨 有个彭城人刘 融, 讨饭病重, 无家可 归, 朋友把他抬送到孙 者、所、以 谦家, 孙谦打开厅堂来 接待他。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译文: 你刚才许诺百两金子,如今却只给十两金子,
这恐怕不可以吧!
(2)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 足乎? 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少?这次却突然得到 译文:
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
(3)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译文: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
(3)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 译文: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经没有希望,就立即
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关键词:“为” “遽”“属”)
参考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父亲就死 了,„„但到三十六岁,他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 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 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 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 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 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 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 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 天一,而其余的从新岭进攻,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 溪城终于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