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海丽-重组白细胞介素203版

合集下载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段朝霞;侯丽虹;杨林花【期刊名称】《中国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06(6)7【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AL患者52例,其中27例在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BPC)<30×109/L时开始用rhIL-11治疗.ELISA法检测化疗前及BPC<30×109/L后7、14 d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网织血小板百分率(RP%)及其绝对值(RPC).25例未用rhIL-11治疗者为非用药组,从化疗后BPC<30×109/L开始观察14 d.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rhIL-11用药组第7、14天血小板计数较非用药组明显增高;用药患者组23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为4~10 U;对照组27例,平均为10~15 U.②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Tpo水平较对照降低,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P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③非用药组第7天患者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对照及化疗前明显降低,第14天Tpo水平,RP%、RPC 有所升高但仍较对照低.④用药组第7天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非用药组高;Tpo水平,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PC较对照低,第14天均高于对照.结论rhIL-11治疗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IL-11可能有利于骨髓基质的恢复,具有促进Tpo合成或释放作用,使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增强从而血小板生成增多.【总页数】3页(P496-498)【作者】段朝霞;侯丽虹;杨林花【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 [J], 彭丽萍;陈小萍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38例疗效观察 [J], 于轩;于俊杰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 [J], 唐春娟;侯蕊;李禹兵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 [J], 韩阳利;王敏芳5.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J], 王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牛伶;焦卫云;孙峰;刘媛媛;李坦;葛磊;李娟【期刊名称】《药物与人》【年(卷),期】2014(27)10【摘要】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rhlL-11)衍生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度不良反应。

方法:恶性肿瘤化疗结束后出现血小板〈50X109/L的患者30例,其中20例入选治疗组,应用rhIL--11衍生物治疗,每日皮下注射1.5mg;10例入选对照组,不给予rhIL-11衍生物治疗。

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80—100)X109/L的平均时间为5.65土2.37d,明显低于对照组8.90±3.72d(p〈0.05)。

治疗蛆中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肌肉关节疼痛。

结论:rhIL-11衍生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下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总页数】1页(P1-1)【关键词】白介景-11衍生物;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化疗【作者】牛伶;焦卫云;孙峰;刘媛媛;李坦;葛磊;李娟【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相关文献】1.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对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探析 [J], 陈艳琼2.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J], 刘健;陈强;陈亦贵;洪熠;陈新华;杨瑜;林剑杨3.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J], 李玉齐;陈斯泽;舒阳春;秦鑫添;刘栋;王希成4.血小板减少症: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降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J], 王兴元5.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要点构架 [J], 朱婷婷; 朱翠; 陈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39A的理化性质及体内活性研究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39A的理化性质及体内活性研究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39A的理化性质及体内活性研究吴倩;吴剑波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1999(24)6
【摘要】以重组sIL-1RI为靶点建立其拮抗剂的筛选模型,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天然来源的拮抗剂。

对活性菌株链霉菌139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和活性测定。

经各种数据确定其中具有拮抗作用的物质139A为多糖。

药理实验证明体内有效。

【总页数】4页(P401-403,407)
【作者】吴倩;吴剑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3
【相关文献】
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猕猴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J], 刘航眉;朱晓霞;吴卓娜;顾若兰;甘慧;孟志云;窦桂芳
2.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在实验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作用的探讨 [J], 朱峰;钱家鸣;潘国宗;全硕
3.白细胞介素1β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慢性牙周炎中的作用 [J], 任百洁;卢静一;王雷
4.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多发性硬化病的相关性研究 [J],
董帅; 张超; 王广生; 杨立军; 高向东
5.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多发性硬化病的相关性研究 [J], 孙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质量控制研究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质量控制研究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质量控制研究高凯;史新昌;丁有学;韩春梅;张翊;饶春明;王军志【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年(卷),期】2007(20)5【摘要】目的建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的质控方法和标准。

方法采用黑色素瘤A375.S2细胞杀伤中和试验测定rhIL-1ra的生物学活性,还原型SDS-PAGE测定相对分子质量,SDS-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纯度,用胰蛋白酶酶切后分析肽图,其余检测项目按《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规定进行。

结果用建立的质控方法对rhIL-1ra原液和成品进行了检定,各项指标均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的要求。

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和标准可保证产品安全有效,可用于rhIL-1ra的检定。

【总页数】4页(P362-364)【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质量控制【作者】高凯;史新昌;丁有学;韩春梅;张翊;饶春明;王军志【作者单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化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2.11【相关文献】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J], 邓存良;陈国民;余光开;刘林2.血浆中内源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水平可影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效果 [J], 罗红敏;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猕猴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J], 刘航眉;朱晓霞;吴卓娜;顾若兰;甘慧;孟志云;窦桂芳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眼角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J], 贺瑞龙5.醋酸泼尼松片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J], 肖中;蔡峰;付佑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慢性感染性腹泻病血清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儿童慢性感染性腹泻病血清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受体结合 , 主要 经 S T A T 3途径转导信号 , 诱导 T h l 7细胞 、 8 T 细胞 和 i N K T细胞等分 泌大量 I L . 1 7 ,触发炎性级联反应 , 介 导炎症及 免疫 . 在慢性感染 、 自身免疫 、 移植排斥 和肿 瘤免疫
中都 有重要 的作用 ,这一炎症 反应 通路被称 为 I L - 2 3 、 I L 一 1 7
免疫 力 的作 用 , 而且能修 复损坏 的细胞间桥 , 进 一步加速 溃 疡面愈合 。 本 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 , 头 颈部肿瘤 放射 治疗配合 口服 西 黄 丸含漱 康复新液 , 其 防治 口腔黏膜炎 的临床总疗效 明显 优
于对 照组 . 运用 口服加含 漱中成药更增强消肿止痛散瘀 的功 效, 比单纯 口腔局部含漱 口药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
[ 2 ] 陈谦明- 口腔黏膜病学[ M ] . 3 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8 : 5 5 . [ 3 ] 曾立志 , 丁章森. 西黄丸 配合他莫昔芬治疗乳 腺增生症 1 3 2 例 临床观察 [ J J . 中国基层 医药 , 2 0 0 3 , 1 0 ( 2 ) : 1 7 1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0 1 4 年2 月第 1 4 卷第 2 期C h i n e s e R e m e d i e s &C l i n i 1 4 , N o . 2

2 5 7 ・
随 唾液排 出 口外 , 同 时具 有局部止血 、 平衡正 常菌群和提 高
2 0 0 2: 8 8 2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2 1 )
儿 童慢 性感 染性腹 泻病血 清白细胞 介 素一 2 3 白 细胞 介 素一 1 7的表 达水 平及 意义

SUMO融合系统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7及其活性的研究

SUMO融合系统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7及其活性的研究

SUMO融合系统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7及其活性的研究朱慧萌;谷学佳;任桂萍;孙阳;彭中宜;徐彤;李德山【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10(026)007【摘要】目的:克隆、表达和纯化人白细胞介素17(hIL-17),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从活化的人T细胞中克隆获得hIL-17 cDNA.构建了含羟胺切割位点的重组载体pHisSUMO-hIL-17,导入宿主菌Rosetta中,经IPTG诱导后得到表达.用Ni-NTA琼脂糖颗粒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经羟胺切割,复性,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进行确认,并从核酸水平和蛋白水平鉴定其活性.结果:克隆表达出了hIL-17,利用Ni-NTA琼脂糖颗粒层析纯化得到的纯品蛋白经体外活性实验表明,该蛋白具有刺激3T3-L1细胞和HeLa细胞分泌IL-6、IL-8、G-CSF的作用.结论: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成熟hIL-17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分子在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总页数】7页(P595-600,605)【作者】朱慧萌;谷学佳;任桂萍;孙阳;彭中宜;徐彤;李德山【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医院,哈尔滨,150036;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相关文献】1.SUMO融合系统高效表达可溶性鼠源FGF-21及其活性的研究 [J], 任桂萍;姜媛媛;刘铭瑶;孙国鹏;叶贤龙;李德山2.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8基因的融合表达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J], 何静;张盼盼;孙敏华;康银峰;谢鹏;向斌;韩翡;谭阳通;任涛3.利用SUMO表达系统高效可溶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5及其活性研究 [J], 白福良;田辉;牛泽杉;于引航;王文飞;周兵;李德山4.家蚕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gp67信号肽融合蛋白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J], 吕正兵;张文平;于威;陈健;聂作明;张文伶;张晓燕;张耀洲5.重组鸡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 [J], 杨晓璐;闫若潜;李勤楠;赵雪丽;谢彩华;刘梅芬;张书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甲苯-2,4-二异氰酸酯诱发豚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甲苯-2,4-二异氰酸酯诱发豚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甲苯-2,4-二异氰酸酯诱发豚鼠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李海兵;谢彦兵;艾凌艳;邸婵娟;胡明;白月霞;陈曦;刘永学【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43)6【摘要】目的:利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诱发的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rhIL-1ra)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TDI作为致敏剂,通过致敏和激发两步法制作变应性鼻炎模型,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仅给予致敏剂溶媒。

豚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布地奈德鼻喷雾剂25.6μg/kg)组和rhIL-1ra 50、100和200μg/kg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

各给药组动物从激发前1 d(第8天,d 8)开始鼻腔给药,1次/d,连续14 d,正常对照及模型组动物相同方法给予rhIL-1ra溶媒。

实验期间,按照临床评分标准对动物进行动态记录评分。

待最后一次给药且临床评分结束后,麻醉并活杀动物,快速制备血清用于IgE水平测定;分离鼻黏膜组织用于组胺含量测定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表现出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症状;与模型组比较,rhIL-1ra给药组动物的临床评分、喷嚏数、血清IgE水平、鼻黏膜组胺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有显著改善。

阳性药物组的表现与rhIL-1ra给药组基本相同,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成功建立了TDI诱发的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在(50~200)μg/kg剂量范围内,rhIL-1ra显示出肯定的治疗效果,提示rhIL-1ra有望成为变应性鼻炎的新型防治药物。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rhIL-1ra)on a tol⁃uene-2,4-diisocyanate(TDI)-induced guinea pig allergic rhinitis (AR)model. Methods An 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via sensiti⁃zation and challenge of two-step procedure using TDI in guinea pigs. Normal animals were treated only with the olive oil(TDI vehicle). Sixty adult guinea pi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n=10):normal group,model group(rhIL-1ra vehicle),positive con⁃trol group(budesonide,25.6μg/kg),rhIL-1ra treated groups(rhIL-1ra 50,100 and 200μg/kg,respectively). From day 8 after sensi⁃tization,animals of all the groups were treat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agents or vehicle once a day for 14 day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the index of clinic score was recorded for every animal. At day 14 of the dosing,guinea pigs were sacrificed 30 min after the last TDI challenge and observation.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to prepare the serum for detection of histamine , and the nasal mucosase were dissected for histamine detect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guinea pigs in normal group,those in the model group exerted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AR. It was shown that rhIL-1ra could improve nasal symptoms and caus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instances of nasal sneezing as well. In addition,rhIL-1ra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histamine in the nasal mucosa and IgE in the bloo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model group(P<0.05). Moreover,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less edema,vasodilation an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were found in the nasal mucosa after rhIL-1ra application. Budesonide also showed the above effect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rhIL-1ra. Conclusion A guinea pig allergic rhinitismodel is successfully induced by TD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hIL-1ra(50-200μg/kg)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allergic rhinitis.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rhIL-1ra might serve as a potential new drug for allergic rhinitis therapy.【总页数】5页(P1102-1106)【作者】李海兵;谢彦兵;艾凌艳;邸婵娟;胡明;白月霞;陈曦;刘永学【作者单位】335000 鹰潭,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药械科;335000 鹰潭,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药械科;335000 鹰潭,解放军第一八四医院药械科;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100850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6【相关文献】1.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J], 孙妩弋;张玲玲;吴丽;汪倪萍;王华;岳莉;张运芳;魏伟2.重组人白介素-2舌下给药对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所致大鼠变应性鼻炎的药效学研究 [J], 周琬琪;张海婧;张翼;陈晓光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l受体拮抗剂对豚鼠实验性哮喘的作用 [J], 李吉平;张洪泉;许正新;孙云;葛晓群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J], 汪庆童;张玲玲;孙妩弋;吴丽;魏伟5.甲苯-2,4-二异氰酸酯经鼻致敏建立羊变应性鼻炎模型 [J], 张丽;杜经纬;王丽洪;谭毅;龚晓波;江鹏;王智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的研究进展孙阳; 陶雪莲; 徐放; 李明珠; 王凤儒; 王远红【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9(016)011【总页数】4页(P182-185)【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肿瘤; 研究进展【作者】孙阳; 陶雪莲; 徐放; 李明珠; 王凤儒; 王远红【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四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由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部分肿瘤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多功能、多效应及多向性的细胞因子。

IL-6的功能失调和表达异常是某些疾病的典型特征,探讨IL-6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肿瘤疾病间的相互关系,可有助于研判肿瘤的发展程度,辅助预测患者预后。

1 IL-6概述人类的IL-6基因定位于7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上,基因全长5 kb,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并具有基因多态性[1]。

IL-6蛋白的前体由212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由N末端的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因此成熟的IL-6为184个氨基酸残基多肽。

IL-6主要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IL-6受体由受体结构链和信号传导链组成,即IL-6R和诱导糖蛋白130(glycoprotein130,gp130),其中IL-6R在肝细胞、单核细胞及某些淋巴细胞膜上发现,gp130可在更多细胞上表达。

gp130形成同型二聚体,进而激活Janus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Ras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临床应用:
1. 肿瘤治疗: 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 肿瘤病人的白介素-2 含量
较正常的水平低, 不能使NK、CT L、LAK 等杀伤细胞活化 和增殖, 使肿瘤细胞逃逸,得不到清除。此时必须提供外源 白介素-2, 帮助病人完成免疫监视功能, 这就是白介素-2 治
疗 肿瘤的免疫学基础。
2020/8/14
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2020/8/14
学号:20095322 姓名:单海丽
班级:09级生物工程(4 )班
1
简介
白细胞介素-2( IL-2)是由Morgan和 Ruscetti发现的 由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是一个分子质胞(N K )和淋 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增殖,并升高其杀伤活性, 进而清除体内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等。还可促进干扰 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抗体产生,是一种 免疫增强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作用。
4
2.抗病毒感染 3.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4.对其他疾病的治疗:白介素-2 在急性白血病、抗高 血压、抗寄生虫、免疫佐剂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应用。
2020/8/14
5
2020/8/14
IL-2
一 级 结 构
6
结构改造
IL-2为螺旋状的长肽链,由133个氨基酸组成,其中 共有三个半胱氨酸(cys)分别在第58、105、125位,其中 58位与105位的cys生成的二硫键为活性所必需,且易错配 或生成二聚体,降低生物活性。基因工程重组IL-2用点突 变的方法把125位的cys改成Ser或Ala,使IL-2分子稳定性
2020/8/14
10
2020/8/14
基因重组制备流程
T细胞mRNA 反转录
cDNAIL-2 cDNA 的构建利用探针杂交筛选 IL-2 cDNA阳性克隆
与质粒载体pBV220连接, 并转入大肠杆菌DH5a IL-2基因表达
分离纯化包涵体 溶解,复性,纯化
纯化的rIL-2
11
一种制备方法:
1.构建工程菌:将载有IL-2基因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筛 选出目的菌。
2.挑单菌落接种于装有LB培养基的摇瓶中,在30 ℃振荡培养810小时,然后转入含有合成培养基的发酵罐中,30 ℃下培养 11-13小时,再在42 ℃下培养5-6小时,发酵后收集菌体。
3.包涵体提取:取菌体,用PH8.5,浓度为50mMol Tris.Hcl1mMol EDTA-1mMol DTT缓冲液洗两遍,沉淀物再悬于同 样缓冲液中,加溶菌酶,4 ℃下作用30分钟,冰浴超声至完全 破裂为止,离心除去可溶性杂志,沉淀悬于PH8.5浓度为 50mMol Tris.Hcl-1mMol EDTA-2mMol DTT。搅拌下缓慢 滴加同体积PH8.5,浓度为50mMol Tris.Hcl-1mMol EDTA8mMol 尿素,室温下缓慢搅拌20-40分钟,离心除去可溶性 杂志,沉淀再用缓冲液洗两遍,再将沉淀溶于PH8.5,浓度为 50mMol Tris.Hcl-10mMol DTT-7至8Mol GuHCL,溶解1.5 小时后离心取上清在4 ℃保存。
2020/8/14
12
4.(1)凝胶层析:取上清装入sephacrylus-200中,用PH8.5,浓度

50mMol Tris.Hcl-3至6Mol GuHcl充分平衡后上样,平
衡液洗脱,结果出现三个蛋白峰,收集第三峰,4 ℃保存;
(2)复性:取凝胶层析后样品,浓度为50mMol Tris.Hcl稀释三倍 ,加氧化和还原性谷胱甘肽,至1mMol和5-10mMol,调PH使为 7-9,室温放置两小时,浓缩至10倍,过sephadex G25柱,用 PH3.0,浓度为0.1molGlyHcl平衡并洗脱,收蛋白峰。
1992 年有人利用N-羟基丁二酰胺活化PEG 修饰r IL-2, 作用时间提高10 倍,而且免疫原性下降, 抗肿瘤性能提高, 毒副作用有所降低。
1994 年和1997 年及其后都有人用PEG 修饰rIL-2 得 到 生物活性基本不变而抗原性降低的修饰蛋白的报道; 随后白 介素-2 的化学修饰研究与其它蛋白的化学修饰一样成为了 研究的热点。
4.降低毒性: 125位cyt被ser或Ala取代的IL-2由于比活性进一步提高,在
给予同等活性的IL-2时,新型IL-2由于蛋白质的绝对数量较少而 可能具有较小的毒性,更容易被病人耐受,从而有利于临床治 疗的进行。
2020/8/14
9
化学修饰:
对蛋白进行化学修饰后可以提高其抗酶消化的能力, 延 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提高药效,降低或消除其在体内 的免疫原性。对IL-2 进行修饰的主要为PEG,。
2020/8/14
8
3.易于纯化: 在重组白细胞介素2的纯化过程中,白细胞介素2要被还原
剂还原为一级结构,然后再氧化为有活性的白细胞介素2 。由 于125位cyt是游离的,易于与58或105位的cyt形成错配的二硫 键,或分子间形成二硫键而导致二聚体的形成。这些形成的异 构体和二聚体一方面会给纯化工作带来麻烦,另一方面比活性 降低。125位cyt被ser或Ala取代的IL-2则不纯在错配问题,因而 有利于IL-2的纯化。
增 强。如果用点突变的方法把58或105位的cys变成其他氨基 酸,则rIL-2的活性几乎完全丧失。
2020/8/14
7
改造后的优点
1.提高白细胞介素2的比活性
2.提高白细胞介素2的稳定性: 由于野生型白细胞介素2分子中125位cyt是游离的,
易 于与58或105位的cyt形成错配的二硫键,或分子间形成二 硫键而导致二聚体的形成,不利于白细胞介素2的稳定。 125位丝氨酸型白细胞介素2则不存在二硫键错配问题。
2020/8/14
2
免疫作用机理: IL -2 能与任何能形成IL -2 受体的细胞, 如辅助
性T 细胞(T H ) 、细胞毒性T 细胞(T e ) 、B 细胞和自 然杀伤细胞结合, 但结合的强度以T c 细胞为最高。 IL -2 与相应受体结合后, 细胞即从G 相进入S 相 并开始分化增殖。
2020/8/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