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课程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二章(哈师大)(精)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二章(哈师大)(精)

中国园林
第一节中国园林
一、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要”和“五避”上:
1、在有限的空间里,要再现自然山水的美,寓意曲折,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 一览无遗;
2、造山挖池要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3、各类建筑的设置,要与周围环境有机的结合;避免画蛇添足;
4、园内的景物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喧宾夺主;
5、景物的组织要统一,有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二、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一皇家园林
1、北京西郊三山五园
2
(二私家园林
北京恭王府、苏州: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
组成一个可居、可观、可游的整体。

第二节园林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园林景观审美
一、景观线就是观赏风景的路线,也就是公园里的路。

二、特写景在园林中,除了布置大面积的风景以外,还要设置一些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小巧玲珑、精雕细刻的景物, 供人欣赏或仔细玩味其细部及其奥妙的艺术境界, 我们把这种特殊的景物叫特写景。

三、借景把园外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到园内来,以充实园内的空间,丰富园内的景色,使园内外的景色融为一个整体。

旅游美学复习要点

旅游美学复习要点

《旅游美学》考试要点(一)一、单选、多选及填空1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1714-1762)出版的专著《美学》第一卷中创立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称号作为标志。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美得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美的整一”说;柏拉图最早提出“美是什么”的问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33历史上美学家们对美的本质的探索分为三类:1.美是纯客观的,“客观美论”;2.美作为人的主观感受,“主观美论”;3.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解释美,“主客观关系美论”。

4.“客观美论”认为,体现出“秩序、匀称、明确”的形式就是美的,和谐。

54德国的立普斯(1851-1914)主张“移情说”,认为美是主观情感移情、外射到物质对象上的结果。

66黑格尔说过,“美只在形象中见出”,美的表现是千姿百态的。

7.美的感染性就是以情感人,以情悦人,五星红旗令中国人激动,戏院观赏戏剧,随着剧情发展,自然而然沉浸在艺术境界之中,都体现了美的感染性特征。

8.美的新颖性特征在社会美和艺术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人的创造性实践创造了美。

98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10.自然美指客观自然界事物的美,即能够引起人们审美愉悦的自然物的生动形象。

分为“原态自然”和“人化自然”两种形态。

11.“人化自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自然被改造;二是一些自然通过人类的想象,被赋予神话的色彩,从而获得“人化”。

如云南石林的“阿诗玛”。

129自然美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比,具有显著地自身的特征:突出的自然性,以形式美为重,美具有多面性。

13.四君子:松、竹、梅、兰1410社会美主要体现在实践活动美,实践主体美,实践成果美。

15.实践主体美: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集中体现了社会美的特点。

16.人的相貌、体态,通常称为人体美。

《庄子天运》东施效颦。

目光是最能流露灵魂的器官。

1711艺术美:1.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现代画家黄宾虹“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要点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要点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专著“美学”具有划时代意义。

1858年出版的《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美学是研究自然和艺术中美的科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西方美学根据研究对象与方法分类:本体论美学、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

美的本质论:客观论、主观论、关系论、实践论。

实践论内容:1、美与人的本质力量;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3、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观照审美观照:对于客体对象通过感知、想象、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活动而达到领悟和理解的感受方式。

旅游活动是一种直接审美感知活动。

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是应用性美学。

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

旅游美学现实意义:旅游美学为旅游经济服务,又是旅游经济的先导;旅游美学开发美、创造美的作用;旅游美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旅游审美对象的一般形态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

中国古代传统审美思想:1、儒家“中和为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儒家“中庸”之道;2、道家“自然为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老庄“道法自然;3、禅宗“空灵为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佛教“般若性空”;4、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总体精神:“天人合一”旅游审美需求:是指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旅游审美动机:泛指决定旅游审美行为的审美趋向,或指旅游审美需求过渡到旅游审美行为的心理中介。

审美动机多重性表现:自然审美型、艺术审美型、社会审美型、饮食审美型。

审美意识构成要素: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基本特征: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审美感受的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风景美形态:自然美与人工美。

风景美的特征有:形象之美、色彩之美、动态之美、朦胧之美举例概括中国风景形态美特征:典型的自然景观形态美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

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漓江之秀美,黄山之奇,大漠之苍凉。

旅游中的美学复习题(DOC)

旅游中的美学复习题(DOC)

《旅游中的美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静态观赏静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一定的位置上,面对风景,缓慢的移动视线,仔细玩味其中奥妙的一种欣赏活动。

静态观赏需要的时间较长,感受量较大,便于体察感悟或想象理解对象的审美价值或内涵。

2、动态观赏指游人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车、或乘船观赏风景的一种方法。

3、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是人们模拟自然环境,在一定的空间,利用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

它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文化珍贵的遗产之一,其拥有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包含着的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使其具有很高的游览观赏价值,成为中国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指的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的中国园林。

中国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是规模宏大,豪华富贵。

园内的假山、建筑都非常宏伟、壮观,突出显示皇权的威严和至高无上,是皇家审美观的充分体现。

5、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指的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有的园林。

私家园林大都分布在苏州、无锡、南京、扬州等地,因而又被称为江南园林。

私家园林的最大特点是体量不大,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追求一种充满天然野趣的艺术风格。

6、雕塑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雕刻和塑造两种方法的统称。

雕,是在较为坚硬的材料上,用相关的工具,凿去不必要的部分,由表及里,完成作品。

塑,是用质地较软的材料,由里及表,完成作品。

7、圆雕圆雕是指观赏者可以围绕作品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观赏的雕塑。

圆雕一般不带背景,主要通过自身的形象和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构成统一的艺术效果。

8、浮雕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9、人工美这里的人工美是指的在自然风景中,为实用需要,人们按照美的规律,精心建造的一些人造景物(主要是人工建筑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和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所传达出的审美信息。

旅游美学知识要点

旅游美学知识要点

旅游美学第一章1.西方美学的发源地?答:古希腊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哪个美学家出版的专著为标志?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的专著《美学》第一卷中创立了“美学”这门学科的称号作为标志。

3.鲍姆嘉通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哪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哪几个学科?答:鲍姆嘉通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应该放在三门学科中来加以研究,研究“知”的是逻辑学,研究“意”的是伦理学,研究“情”的是美学。

4.古希腊的哪位哲学家最早提出和探讨了“美是什么”的问题?答:柏拉图.5.简述德国立普斯主张的“移情说”?答:德国的立普斯主张“移情说”,认为美是主观情感“移情”,“外射”到物质对象上的结果。

这种理论作为审美过程的心理描述,确有见地,在相当范围内合乎审美心理的事实。

6.美的三个特征是什么?答:(一)美的形象性(二)美的感染性(三)美的新颖性7.在美的形象性中,被誉为“无声的乐章、无字的诗歌、立体的画卷”是什么景观?答:园林8.美的新颖性特征突出表现在?答:社会美和艺术美9.美的形态有哪些?答:(一)自然美(二)社会美(三)艺术美10.“人化自然”是指什么?答:“人化自然”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对自然界加以利用和改造,使自然景物与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相融合而形成新的景物。

11.自然美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比,有哪几个显著特征?答:第一,突出的自然性;第二,以形式美为重;第三,美具有多面性。

12.社会美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一,实践活动美;二,实践主体美;三,实践成果美。

13.劳动产品的美是指由产品体现出的人的创造只会极其本身的功能、形式等显示的美。

那么在劳动产品的什么美是首要的?答:功能美是首要的,而功能美首先在实用。

14.社会美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什么地方?答: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集中体现了社会美的特点。

15.艺术美如何实现?答: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升华,主要是通过典型化和理想化来实现的。

旅游美学复习资料

旅游美学复习资料

旅游美学复习资料旅游美学绪论现代“旅游”的含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一定义有三个要点(旅游目的、距离、时间)1、规定了外出目的,包括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圣等;2、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的旅行;3、在外连续逗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旅游的美学本质在于三种和谐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2.追求人与人的和谐3.追求人自身的和谐旅游美学的定义旅游美学: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其学术追求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共臻完善和完美的境界。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旅游审美对象(客观)(二)旅游者审美心理(主观)(三)旅游的审美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主要是旅游和旅游工作者的关系)第一章风景美的特征风景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

前者主要表现自然美,而后者主要表现为人工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移情与距离(一)移情观赏1、什么是移情?“移情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创立的。

移情是指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

当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照审美对象时,就会产生把我们的生命和情趣注入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的现象。

2、移情的主要特征首先,审美对象是受到主体灌注的有生命的形象其次,主体必须是生存在对象的形象之中并能进行观照的自我最后,主体必须通过生命情感与对象相互渗透,融合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

以我的性格灌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引于我,这就是移情的最本质特征。

3、审美主体如何移情(1)全身心投入观照,沟通山水(2)因景制宜,择景观赏(3)充分调动感官知觉,展开审美想象(二)距离观赏“距离说”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美学家布洛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需要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审美对象才能显示出美。

观赏风景时,选择适当的距离是很重要的。

旅游美学 01 - 第一章 旅游美学的理论基础

旅游美学 01 - 第一章 旅游美学的理论基础

01 - 第一章旅游美学的理论基础1 、美的本质
3 、哲学的三大部分:逻辑学—纯粹理性—思想—真
伦理学—实践理性—意志—善
美学—判断力—情感—美4 、名词解释:
美学
5 、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转向”—从“形似”到“神似”
从“错彩镂金”到“初发芙蓉”
7 、禅宗主张“空灵为美”
8 、旅游美学的四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对立和谐关系
9 、旅游美学认识研究包括—①对旅游美学理论基础的认识
②对旅游审美规律的认识·旅游审美的普遍规律
·旅游区别于其他审美活动的独
特审美规律
③对旅游美学研究方法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10 、旅游美学实践研究—①观光旅游审美·自然风景审美
·园林审美
·古建筑审美
②度假旅游审美·海滨度假旅游审美
·山地、森林、温泉度假旅游审美
·度假区旅游审美
③体验旅游审美·社会风情旅游审美
·生活文化旅游审美
·艺术景观旅游审美。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资料

1.个人与外界的三个关系:认识关系(知意),伦理(一善),审美(情美)2.审美关系:(1)客观世界、景观世界与审美关系(2)人与物之间的审美关系(3)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关系3.景观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学层面的这种关系就叫做审美关系4.审美关系与审美能力构成(1实践能力2经济能力3情感能力4诱导能力5欣赏)5.情景交融:归根到底是人的主观情感世界和人所面对的客观世界的一种默契和共鸣6.自然景观包括:地貌,水体,太空,植物和动物等7.地貌成因分类:岩溶地貌,黄土地貌,丹霞地貌。

风沙地貌,火山地貌。

冰川地貌,海岸地貌8.《鱼阴公石谱》的相石四法:瘦、透、秀、皱9.石的形象之美:岩石本身的形态与人们的生活经验的高度相关性而形成的审美形态10.名山的美学价值:1与宗教的融汇结合2山的壮美经常触法游客满怀激情3山的体量和造型让人产生的联想11.江河的美学生命在于永远的流动12.水体的力量没表现形式:自上而下的瀑布,平面铺开的海洋13.民族习俗包括:民情风俗;节日庆典;社区文化;建设成就;人自身的美民族习俗庚深蒂固,是现代人类心灵的真正家园,是苍生灵魂的安身之所14.民族习俗美丽永存,在于它是宽泛意义上的人类梦绕魂牵的精神家园15.人类文化三层面:物质文化,体质文化,心理文化(物质:工艺品,服饰,居住环境,自然风貌)16.时令节庆是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集中表现的民俗风情之美的最佳时期17.都市旅游节庆文化外延可分三大类:民俗文化,商业文化,艺术文化18.社会风貌: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当地居民的德行操守,社区文化活动状貌,社会建设成就流行时风等19.德行操守:美善相乐,文化蔚然成风而成的风景20.社区:聚集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包括:同心同德的社区和谐美,朴实亲切的社区生活美,宾至如归的社区家园美集聚共融的社区广场美系统协调的社区文化生态美21.构成人体形式美的三要素:人体表面肤色质感,人体空间线条轮廓,整体形象比列22.景观世界分类:自然景观,社会景观,人文景观23.实用艺术景观:指兼有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诉诸视觉感受的景观24.建筑美主要体现在由形体,色彩和质感所组成的可视性三维空间形象中25.中国园林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展示,中国园林的灵魂是意境26.造型艺术景观基本特点:已静态和固定的材料作为刑事媒介,塑造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以反映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27.就旅游景区景点而言,雕塑形象往往起到了一种反映旅游主题、体现文化特征的作用28.表演艺术:以演员的表演为形象载体的艺术样式称为*29.舞蹈的美学特点在于动态的空间造型性30.山水意识:一种把人的生存状态与人类生活环境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文化形态31.旅游美学重要任务之一:饶有诗意的发掘山水自然内涵的人文精神,提高旅游者的景观审美修养服务,为从业人员提高自身为游客服务的水准32.中国山水内蕴精神文化:1宽泛意义上的宗教精神2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特色的民族精神33.香格里拉优先开发核心区: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西藏昌都地区34.跨文化旅游:指作为载荷着至少一种文化的人们暂时离开长期居住地到另一文化区域去观光游览度假休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美学课程复习要点前言1.明白旅游活动是种审美活动。

2.影响或制约审美情趣获得及其审美修养水平提高的因素。

3.你如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待旅游活动的本质?旅游作为一种现代人释放心理压力、缓解情绪紧张、回归自然和谐的生活境界的方式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方面,成为现代人生命存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自古就有旅游审美的传统,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中国是旅游古国,曾有周穆王西游的记载。

春秋时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南朝梁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可见,旅游审美古已有之。

审美需要是旅游中第一位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人类的审美需要为什么会更多地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的审美需要?因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大多数游客到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

同样,多数游客到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埃及的金字塔等处去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了让历史古迹唤起他们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等各种情感,使他们自己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美与深邃。

人们到异国他乡去旅游,绝大多数也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

不论是去欣赏自然、艺术美、或社会美,其终极目的是求得自己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事实上,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也不管人们所抱旅游的直接目的怎样不同,在旅游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因而在旅游过程中,审美就是人们的必经行为和必然效果。

所以,审美也必然成为游客普遍的共同的目的、行为和效应。

绪论1.明白旅游美学伴随旅游发展而产生。

2.魏源的“游山学”可以说是研究“旅游美学”的先河。

3.郑日奎提出的哪些方法,为立体性和全方位的旅游观赏奠定了相互补充的理论基础。

4.旅游美学的定义。

《旅游美学》以美学理论为基础,以旅游景观的分类为线索,以旅游者和导游的视角为出发点,从主客两方面构建了旅游审美体系。

书中阐述了自然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人文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社会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以及旅游审美主体的审美条件,分析了审美过程中影响或制约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水平的各因素,使学习者在学习后能够掌握基础的美学理论知识,获得旅游审美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审美情趣,更好地从事旅游业的各项工作。

5.旅游美学研究对象及范围。

6.学习和研究旅游美学的意义。

第一篇第一章1.景观的定义。

在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景观: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

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它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2.明白景观与风景的区别在于,景观是具有欣赏价值的风景。

3.景观的特点及各个特点的内涵。

4.景观一般分类。

①把景观划分为开放景观(包括乡村自然、半自然景观、农业和半农业景观)、建筑景观(包括乡村景观、、城郊景观和城市工业景观)和文化景观。

②按照景观塑造过程中的人类影响强度划分为: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

第二章5.自然景观的定义。

自然景观是指由具有一定美学、科学价值并具有旅游吸引功能和游览观赏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所构成的自然风光景象,也就是指大自然自身形成的自然风景,如银光闪闪的河川、千姿百态的地貌、晶莹潋滟的湖泉、波涛万顷的海洋、光怪陆离的洞穴、幽雅静谧的森林、珍奇逗人的动物和温暖宜人的气候等。

6.自然景观美的产生,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7.自然景观美的特征,明白其中的涵义。

8.何为山,山的审美特征及其内涵。

9.水的审美特征。

10.植被的审美特征(花、草、树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11.自然景观的特点自然景观在旅游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旅游者所见到的山水风景、气候天象奇观、动植物等直观景象,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天然赋存性,从发生学的角度上看,一切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造而成,具有天然赋存的特点,即天赋性,因而它是旅游的第一环境。

2.地域性,自然景观是由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如我国风景的“北雄南秀”的特征反映了南北自然景观的总的差异。

3.科学性,自然景观各个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各种复杂多样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特点,反映在自然景观的各个方面。

因而自然景观的具体成因、特点和分布,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4.综合美,从旅游审美的角度上看,一切自然景观都具有自然属性特征的美。

在自然景观美中,单一的自然景物,由于构景因素单调,一般来说,它的美是单调的;大多数自然景观美都是由多种构景因素组成的,它们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所以体现出综合美的特点。

5.吸引价值的差异性,自然景观虽是大自然本身的产物,然而“千座山脉难以尽奇,万条江河难以尽秀”,只有具备能引起人们美感属性的自然景观,只有能使观赏者获得美的那部分景观,才是自然美的代表,才具有自然景观美。

另一方面,自然景观之所以能成为人们审美的对象,是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综合素质分不开的。

两个人同游一处美景,一个人能看到它的美,另一个人却看不到它的美,这是由于两个人的综合素质差异造成的。

12.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形态美指地象、天象的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的综合美。

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态美概括为雄、奇、险、秀、奥、旷、野等几种典型的风格特征。

色彩美自然风景中的色彩美主要是由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岚云霞及阳光等构成,万象纷呈,极其丰富。

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最易于被人们直观地感受,给旅游者带来欢乐和幸福,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乃至令人振奋和神往。

动态美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主要由流水、飞瀑、飘雾和浮云等因素构成。

所谓“山得水则活”,是因为水的流动、跌宕、声响,打破山谷的沉寂,改变景观的形态,同时还给植物鸟兽提供滋养,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审美感受。

闻名天下的三峡风景,若无汹涌奔腾的长江巨流,就不会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听觉美在众多自然景观中,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溪流山涧,泉泻清池,雨打芭蕉,风吹松涛,幽林鸟语,夏日蝉鸣,寂夜虫唱等自然音响,在特定的环境中,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音乐般的美感享受。

嗅觉美久居城市的人们,一旦深入山林,闻到芳草、花香,吸到新鲜空气,顿觉得肺腑清净,全身透亮,精神振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享受。

象征美中国人喜欢荷花、兰花、竹子和松柏等植物景观,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外表好看,而在于其内在的品质,即作为人格的象征或精神意志的表现。

第三章11.自然景观美的欣赏方法。

12.理解审美感受的定义。

13.李泽厚提出来的三个审美层次。

14.理解审美领悟的定义及各个领悟之间的区别。

第二篇第四章理解人文景观的概念。

人文景观的内容及特点,理解各个特点的内涵。

重点掌握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理解其内涵,并能够进行审美欣赏应用。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木构架的组成及类型。

明白古代建筑艺术美感,通常表现在静态的形式美,更表现其文化美。

皇家建筑现存典型类型。

宫殿布局特点,宫殿外陈设类型。

坛庙的类型以及主体建筑构成。

明白天坛的幽玄之美。

我国皇陵的封土形式类型。

明白国子监、贡院、书院的性质和作用。

明白佛教建筑的代表类型,我国佛寺的主要建筑类型。

我国佛塔的类型。

明白公共建筑的代表类型。

第六章古代雕塑的分类及具体内涵。

理解古代雕塑艺术的语言,重点掌握古代雕塑的审美特征及其内涵,并能够进行审美欣赏应用。

明白兵马俑的审美特征。

宗庙造像的类型。

第七章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要素类型。

理解中国古代院里的构景技巧及具体内涵。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特征,并能够进行园林审美应用。

明白皇家园林的特征、私家园林的特征,并加以比较。

第八章人文景观美的感受方法及感受层次理解人文景观美的领悟类型。

第三篇第九章社会景观美的概念社会景观美的三大部分组成。

如何理解人的美。

重点掌握社会景观美的审美特征及其内涵。

第十章理解书法是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书法艺术最早诞生时间。

明确最早的汉字和最早的书法。

书法的种类及各自主要特征,大篆的类型有哪些?楷书四大家、天下第一行书分别是?重点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内涵,书法艺术审美方法及内涵,并能够进行审美欣赏分析。

第十一章绘画的概念。

中国绘画的源头可追溯到哪个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是哪幅?中国绘画艺术的种类,按创作思想及审美情趣分类,按表现对象即创作题材分类,按表现手法分类主要有哪些类型。

中国的最大画种,最早的画种。

重点掌握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内涵,绘画艺术审美方法及内涵,并能够进行审美欣赏分析。

《清明上河图》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绘画?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幅帛画是哪幅?对中国人物画影响最大,有“画圣”之称的画家是谁?目前上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是哪幅作品?花鸟画寓意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第十二章明白工艺美术品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特征。

中国手工艺品的种类有哪些?中国著名的陶瓷工艺品有哪些?印染织绣工艺品包括哪些?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有哪些?我国著名的剪纸工艺产地,风筝工艺品产地,年画产地,灯彩代表作,泥塑产地分别是哪些?中国手工艺品的特征。

中国手工艺品审美特征。

第十三章民俗的定义中国民俗大体上包括哪四类?分别有哪些细类?中国八大菜系分别是哪些?中国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有哪些?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国家,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茶按颜色和工艺分,分为基本茶和再加工茶。

知道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是哪部,茶圣是谁。

中国传统民居大致分为哪6种类型?民间口头文学有哪三大类?民间游艺主要包括哪些?巫术文化民俗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景观美的领悟主要包括哪些?第四篇第十五章审美感觉的概念及特征。

审美知觉的概念及特征。

明白错觉的产生能增强且旅游者的审美感受,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

审美想象主要分为哪两类?它们之间的区别。

审美想象的作用有哪些?审美主体个性对审美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与性格三个方面。

明白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与审美效果紧密联系。

第十六章导游员应具备的审美素质。

导游自身美主要包括哪些?导游提高审美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