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课程设计49263

合集下载

郑州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郑州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郑州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理解其工作流程及关键部件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及适用场合,掌握不同系统的优缺点。

3. 引导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计算方法,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项目中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行业的热爱,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郑州地区中学高年级学生,结合暖通空调专业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在掌握暖通空调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暖通空调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基础、空气处理过程、制冷原理等,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暖通空调系统类型及优缺点:介绍常见的家用、商用暖通空调系统,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暖通空调关键部件及功能:分析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暖通空调能耗计算与节能减排:讲解能耗计算方法,介绍节能减排技术,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5.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暖通空调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6. 暖通空调系统模拟与优化:教授相关软件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6章内容。

7. 课堂讨论与小组协作: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暖通空调基本原理及系统类型;第3-4周:暖通空调关键部件及功能;第5-6周:能耗计算与节能减排;第7-8周:实际工程案例分析;第9-10周:暖通空调系统模拟与优化;第11-12周:课堂讨论与小组协作。

暖通空调第二版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第二版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第二版课程设计1. 概述本文档是针对暖通空调第二版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档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课程设计目标、设计内容、实验环境和实验步骤。

2.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原理;2.学会使用实验室中的设备进行实际操作;3.学会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验设计;4.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冷循环实验2.制热循环实验3.空调系统设计实验4.空调系统调试实验3.1 制冷循环实验制冷循环实验是本次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该实验的主要内容为探究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实验室中的制冷机和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2 制热循环实验制热循环实验是课程设计的另一大重点。

该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探究制热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实验室中的热水器、加热器等设备,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3 空调系统设计实验空调系统设计实验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

该实验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们进行空调系统的组成、设计、调试等全流程操作,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掌握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3.4 空调系统调试实验空调系统调试实验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最后一步。

该实验的主要内容为学生们在完成空调系统设计后,进行调试操作,调整空调系统的各项参数,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实验环境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实验室环境,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

实验室中应该配备有制冷机、热水器、恒温箱、压缩机、流量计等设备,全面覆盖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便于学生在实验中获取必要的数据。

5. 实验步骤5.1 制冷循环实验步骤:1.将制冷机各部件组装调试好,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2.连接管路,将制冷机系统封闭,排除气体;3.根据实验要求选用不同的实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4.开始实验,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5.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效果。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 (2)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 (2)

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化控制的方法,通过自主设计和实践,深入理解系统的运行特点和常见问题,并能独立进行相关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暖通系统和空调系统,以下将详细介绍设计的内容和流程。

1. 暖通系统暖通系统是指家庭或办公场所的供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设计中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暖通系统概述:包括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等;2.暖通系统的设计:如如何确定供暖的面积和热负荷、选择和配置设备等;3.暖通系统的控制:包括传统的人工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等。

2.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是指家庭或办公场所的空气调节系统。

设计中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空调系统概述:包括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等;2.空调系统的设计:如如何确定制冷负荷和换气量、选择和配置设备等;3.空调系统的控制:包括传统的人工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等。

三、课程设计流程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流程:1.确定项目: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暖通系统或空调系统作为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的对象;2.系统分析:对所选的系统进行分析,包括系统组成、功能需求、控制方式等;3.设备选择:根据系统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设备和元器件;4.系统设计:设计系统的控制逻辑,结合所选的设备,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控制;5.系统调试:对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检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四、课程设计评估本课程设计评估采用以下方法:1.设计文档: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完整的设计文档,包括系统分析、设备选择、控制逻辑、软件代码等;2.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撰写实验报告,详细叙述课程设计的流程和实现的结果;3.课堂报告:学生需要在结课前进行课堂报告,展示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并回答相关问题。

五、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深入了解了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自动化控制的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同时,本设计还为学生未来的项目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内容和要求1、设计内容(1)负荷计算: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玻璃窗传热的冷负荷;屋盖的冷负荷;内墙的冷负荷;空气渗透的冷负荷;设备﹑照明﹑人体的负荷计算;室内冷负荷;根据卫生要求确定新风量,计算新风负荷,建筑总冷负荷;(2)空调系统确定:根据建筑物功能和实际条件,选择空调系统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室内空气状态点的确定;送风系统设计;选取新风机组、空调机组、风机盘管、散流器与回风口等;(3)风系统的设计:a.风管尺寸计算;b.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c.风管水力计算;(包括干管和支管)d.风管水力平衡;(对各并联管段进行阻力平衡,计算系统总阻力)e.风机选型:(根据系统总风量和计算阻力选用风机型号)(4)水系统的设计:a.管径计算;b.直线管段的阻力计算;c.局部阻力计算;d.总阻力计算;(5)绘制空调系统平面布置图、流程图。

a.空调平面图。

b.空调或新风机房平、剖面图。

c.水系统图。

2、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的编写应保证设备计算分析的条件充分性、过程的层次分明性及结果的数据准确性。

所采用的主要公式应给出出处。

对所选用设备、确定的方案给出简要的分析。

2、课程设计说明书手写或打印,用统一的信纸,依次包括封面、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献等部分,并装订成册。

3、图纸:规格按国家规定标准,长度可根据需要加长。

图例、文字按专业制图标准要求。

按照工程制图要求绘制至少3张A2或以上图纸,必须包括空调系统平面图、设备、管件编号。

设计图纸要求:(1) 空调系统平面图:设计建筑某一层空调风系统和水系统图,包括管道尺寸、数量与形式、必要的阀门等。

(2) 空调或新风机房平、剖面图:包括各种设备的型号、尺寸、定位尺寸的标注情况,水管道的坡度、坡向、标高、定位尺寸和管径的标注情况。

机房适当位置剖面。

(3) 水系统原理图:绘制整个建筑的空调水系统原理图,表示出水系统定压、空调系统等的连接原理及相应设备。

暖通空调专业课程设计

暖通空调专业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建筑信息 (2)1.1 建筑概述 (2)1.2大气参数 (2)1.2.1室外计算参数 (2)1.2.2 室内计算参数 (2)第3章负荷计算以及数据汇总 (3)3.1 负荷计算特点 (3)3.2 冷负荷系数法公式 (3)3.3 负荷计算 (4)3.3.1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4)3.3.2 内墙,楼板等室内传热维护结构形成的瞬时冷负荷 (4)3.3.3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5)3.3.4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6)3.3.5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第4章设备的计算与选用,机组及其配件的选择 (8)4.1风机盘管及制冷机组的选型 (8)4.2新风机组选型 (9)第5章管道保温与系统消声,减震设计 (10)5.1冷冻管保温 (10)5.2系统消声 (10)5.3系统隔震 (10)参考文献 (11)第1章建筑信息1.1 建筑概述该建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地上共五层,地下一层为半地下室。

建筑面积1609.27m2,占地面积321.85m2,为框架结构,房间的层高为3.9m。

1.2大气参数1.2.1室外计算参数大气压力:夏季为999.4kPa 冬季为1019.9 kPa室外干球温度:夏季为35.8℃冬季为-3℃室外干球温度:夏季为27.7℃相对湿度:夏季为75% 冬季为81%室外风速:夏季为2.6m/s 冬季为2.8m/s主导风向:夏季为S 冬季为NW1.2.2 室内计算参数温、湿度夏季:Tn=26±2℃,Ф=60±5%,风速v≤0.3m/s;冬季:Tn=18±2℃,Ф≥35%,风速v≤0.2m/s。

1.3 建筑围护结构信息外墙:240mm砖墙,外抹水泥沙浆见附录9-7序号2,外墙及门的结构尺寸见土建图;外窗:铝合金窗,无色透明单层玻璃5mm,结构尺寸见土建图;第2章空调方式方案选择本建筑是长沙市一座五层高的大楼,建筑占地面积为321.85m2平方米,室内的房间多为办公室,房间紧凑。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doc 50页)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doc 50页)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doc 50页)苏州科技大学《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3、图纸:规格按国家规定标准,长度可根据需要加长。

图例、文字按专业制图标准要求。

按照工程制图要求绘制至少3张A2或以上图纸,必须包括空调系统平面图、设备、管件编号。

设计图纸要求:(1) 空调系统平面图:设计建筑某一层空调风系统和水系统图,包括管道尺寸、数量与形式、必要的阀门等。

(2) 空调或新风机房平、剖面图:包括各种设备的型号、尺寸、定位尺寸的标注情况,水管道的坡度、坡向、标高、定位尺寸和管径的标注情况。

机房适当位置剖面。

(3) 水系统原理图:绘制整个建筑的空调水系统原理图,表示出水系统定压、空调系统等的连接原理及相应设备。

检查各部件与平面图是否一致,与图例是否一致,标注相应管道的管径、设备等。

3、设计说明书要求包括如下内容:(1)本建筑基本结构情况。

(2)设计依据。

设计原始资料、室外气象资料、室内设计参数;设计方案的优化比较,设备选型依据。

(3)冷负荷计算全过程。

空调负荷计算要求采用冷负荷系数法,包括负荷计算过程和结果;送风温差、送风量、换气次数及新风量确定;空气处理方案分析、确定、空气处理过程计算及其i-d图;空气处理设备选择计算;气流组织计算。

(4)风道、机房平面图。

空调系统风道和空调机房布置;空调系统水力计算、风机选择。

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时间总共2周,具体安排:五、参考资料(一)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民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二)设计手册、教材(1)《采暖空调制冷手册》(2)《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编著(3)《暖通空调》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及主要设计参数.................................................................... - 9 -1.1 工程概况..................................................................................................................... - 9 -1.2 基本设计参数............................................................................................................. - 9 -1.2.1室外计算参数 ............................................................................................................................ - 9 -1.2.2室内设计参数 ............................................................................................................................ - 9 -1.3 设计依据................................................................................................................... - 10 -第2章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 11 -2.1空调房间的冷负荷计算............................................................................................ - 11 -2.2湿负荷计算................................................................................................................ - 16 -第3章系统方案确定...................................................................................... - 18 -3.1系统的分区................................................................................................................ - 18 -3.2空调系统的分类........................................................................................................ - 18 -3.3空调系统的比较........................................................................................................ - 18 -3.4空调系统方式的确定................................................................................................ - 19 -3.5 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 - 21 -3.5.1 空调房间送风量的计算........................................................................................................ - 21 -3.5.2 计算示例................................................................................................................................. - 22 -3.6 空气处理设备选型................................................................................................... - 22 -3.6.1 全空气系统柜式空调器的选型........................................................................................... - 23 -3.6.2 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的选型 ............................................................................................... - 23 -第4章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的确定及计算 ..................................................... - 26 -4.1 送、回风口的型式................................................................................................... - 26 -4.1.1 送风口..................................................................................................................................... - 26 -4.1.2 回风口..................................................................................................................................... - 26 -4.2 气流组织形式........................................................................................................... - 26 -4.2.1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 - 27 -4.2.2气流组织的基本形式............................................................................................................. - 27 -4.3 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 27 -4.3.1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 27 -4.3.2 回风口设计计算.................................................................................................................... - 30 -第5章水系统设计.......................................................................................... - 31 -5.1水系统简介................................................................................................................ - 31 -5.1.1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 - 31 -5.1.2同程系统和异程系统............................................................................................................. - 31 -5.1.3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 - 31 -5.1.4一次泵系统和二次泵系统..................................................................................................... - 31 -5.1.5水系统的具体形式................................................................................................................. - 31 -5.2水系统的管路设计计算............................................................................................ - 32 -5.2.1水系统的布置 ......................................................................................................................... - 32 -5.2.2管路的摩擦阻力损失............................................................................................................. - 32 -5.3 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 33 -第6章风管的布置及其水力计算.................................................................. - 35 -6.1风管设计的基本知识................................................................................................ - 35 -6.1.1 风管的分类 ............................................................................................................................ - 35 -6.1.2风管的规格.............................................................................................................................. - 35 -6.1.3风管的水力计算..................................................................................................................... - 35 -6.2风管的水力计算........................................................................................................ - 36 -第7章空调制冷机房设计.............................................................................. - 38 -7.1空调冷水系统............................................................................................................ - 38 -7.1.1制冷机房的总冷负荷............................................................................................................. - 38 -7.1.2制冷方式的选择..................................................................................................................... - 38 -7.1.3制冷机组台数及型号确定..................................................................................................... - 39 -7.2 冷冻水系统设计....................................................................................................... - 39 -7.2.1 冷冻水系统定义.................................................................................................................... - 39 -7.2.2冷冻水循环泵的选择............................................................................................................. - 39 -参考文献............................................................................................................ - 41 -致谢 .................................................................................................................... - 42 -附录一冷负荷.................................................................................................. - 44 -附录二风管水力计算...................................................................................... - 46 -附录三四楼风管水力计算.............................................................................. - 51 -第1章工程概况及主要设计参数1.1 工程概况本设计为上海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

2.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3.熟悉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求。

4.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条件。

2.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3.能够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节能环保意识的重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设计和应用实践。

具体内容包括:1.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如空调器、供暖设备、通风系统等。

2.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包括制冷、制热、通风等过程。

3.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求,如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布置等。

4.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如能源利用效率、排放标准等。

教学大纲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和进度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暖通空调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暖通空调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暖通课程设计--某中学学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

暖通课程设计--某中学学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

本科生课程设计题目:常州某中学学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课程:暖通空调《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苏州市某校学生公寓楼二、暖通空调设计设计目的和内容、要求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是《暖通空调》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达到了解暖通空调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巩固《暖通空调》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整个设计要求完成某中学学生公寓楼(按规定的轴线范围)暖通空调设计。

应将设计结果整理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其中包括:原始资料、设计方案、计算公式、数据来源、设备类型、主要设备材料表。

设计成果还应能用工程图纸表达出来,要求绘出暖通空调平面图及系统原理图。

三、设计原始资料1.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见建筑图,建筑平面尺寸以图纸为准,建筑层高为3.4米,走廊吊顶净高2.3米,卫生间及房间小走道吊顶净高2.5米。

2.按建筑物空调房间面积估算指标为:学生公寓楼标准层:夏季空调冷负荷指标为80-110W/m2,外走道夏季空调冷负荷指标为90-120W/m2,内走道夏季空调冷负荷指标为50-70W/m2,活动室夏季空调冷负荷指标为120-150W/m2,冬季按建筑总面积考虑的热负荷指标为:公寓楼均为50-75W/m2。

3.每标准间公寓住4(B/—G/轴线为2人)人,每层活动室为8-10人,卫生要求需要的最小新风量为:标准间每人30 m3/h(其他为15-25 m3/h.人);4.每标准间公寓的卫生间设有卫生间排风,其排风量按换气次数5-10次/h计算;公共卫生间(若有)按不小于10次/h计算;5.维持空调室内正压按0.5-0.7次/h计算;6.室内设计参数:夏季:t R=26—27℃φR=40%—65%;冬季:t R=18—20℃φR≥30%;7.室外气象参数见《室外气象参数》资料集。

(现直录如下)常州: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1℃,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5%;8.城市热网提供0.8MPa的蒸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49263空气调节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学生学号: 131807011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生姓名:蔡世坤学生成绩:指导教师:崔鹏教师职称: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第一章设计资料 (6)1.1设计题目 (6)1.2设计基本参数 (6)1.2.1室外参数 (6)1.2.2 土建参数 (7)第二章负荷计算 (8)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8)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8)2.1.2内围护冷负荷 (9)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9)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10)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10)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1)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9)空调系统的分类方案确定 (19)4.1送风状态确定 (22)4.2汇总于下表 (23)4.3送风量计算 (23)4.4新风量计算 (24)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5)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7)6.1气流组织计算 (27)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9)7.1风管的布置 (29)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31)参考文献 (34)摘要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

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

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

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第一章设计资料1.1设计题目济南市某街道空调工程设计1.2设计基本参数1.2.1室外参数纬度:28.13 度经度:112.55度海拔高度:68mAS冬季大气压力:1018.3 pa夏季大气压力:995.6 pa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0.8℃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2.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6.5℃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9℃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32.5 ℃冬季空调室外相对湿度:90%夏季通风室外相对湿度: 6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4m/s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4 m/s1.2.2 土建参数1外墙参数:通过查资料,选择23号外墙,其基本构造为:1、水泥砂浆抹灰加浅色喷浆;2、砖墙;3、保温层为硬质聚氨酯板;δ=50mm,K=0.51 W/( ⋅㎡K), 衰减系数B=0.19,延迟时间为8h.2内墙参数:选择10号墙砖, δ=140mm,K=1.78 W/( ⋅㎡K),衰减系数为0.29 , 延迟时间为7h.3屋面参数:选择10号保温层面,基本结构,1、混凝土板;2、架空层;3、防水层;4、找平层;5、找坡层;6、加气混凝土7、保温层8、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其中保温层为挤塑聚苯板,δ=40mm,K=0.59W/( ⋅㎡K), 衰减系数为0.22,延迟时间为8h。

4楼板参数:选择3号钢筋混凝土楼板,由面层、钢筋混凝土楼板、吊顶空间、钢板网抹灰、浊漆组成。

5外窗参数:选择6mm 厚度单层铝合金框架玻璃窗传热系数K=3.3 W/( ⋅㎡K ),内遮阳系数Cn=0.5,地点修正系数:南面 1.08dx =北面 1.00d x =,东面和西面 1.05d x =,0.75g x =,遮挡系数0.78s C =。

第二章 负荷计算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内墙、內窗、地板等其邻室为空调房间时,其室温基数差小于3℃时,不计算冷负荷。

所以负荷计算时,室温基数差小于3℃的都不用考虑楼板和内墙的传热。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得,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式2.1计算。

)(CLQ τn t t KF -∆+=-ετ (公式 0.1)式中: 计算时间,h ;ε——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h 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 ;τε-——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作用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时刻,h ;K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2W/m K ⋅;F ——围护结构计算面积,m 2;ετ-t —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简称冷负荷温度,℃;∆—负荷温度地点修正值,℃,+1;n t —室内设计温度,℃。

2.1.2内围护冷负荷由于相邻空间通风良好,临室发热量很少,仅由于温差形成内围护冷负荷,属于稳定传热,根据参考资料[1]可得计算公式2.2。

)(n wp t t KF Q -= (公式0.2)式中:K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2W/m K ⋅;F ——围护结构计算面积,m 2;wp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n t ——室内设计温度,℃。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 玻璃窗瞬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式2.3计算。

(t)Q aKF t τς=+δ- (公式0.3)式中:K ——窗玻璃的传热系数,()2W/m K ⋅;F ——窗的计算面积,m 2;τt ——计算时刻下的冷负荷温度,℃;δ——地点修正系数,℃;n t ——室内设计温度,℃;a ——窗框修正系数。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式2.4计算。

ςτ,n z d g FJ X X X Q = (公式0.4)式中: g X ——窗的构造修正系数;d X ——地点修正系数;z X ——内遮阳系数;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2m W 。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f Q Fq = (公式0.5)式中:F ——空调区面积,m 2。

q f ——电器设备功率密度,W/m 2。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白炽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按照式2.6计算。

T 1t T Q n NX -= (公式0.6)式中:1n ——同时使用系数,由于缺少实测数据,取1n =0.6~0.8;τ——计算时刻,h ; T ——开灯时刻,h ;T -τ——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持续时间,h ; T X -τ——T -τ时刻灯具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N ——照明灯具所需功率,缺少数据时,可根据空调使用面积推算功率指标W 。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员的冷负荷包括人员显热和潜热部分,显热部分需要进行逐时计算,而潜热由于变化范围较小,按稳定传热计算。

根据参考资料得:a. 人体显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按照公式2.7计算公式。

T X nq Q -=ττϕ1(公式 0.7)式中:1q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 ;n ——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总人数; ϕ——群集系数; τ——计算时刻,h ;T ——人员进入空调区的时刻,h ;T -τ——从人员进入空调区的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持续时间h ;T X -τ——T -τ时刻人体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b. 人体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τQ (W )计算公式:2nq Q ϕτ=(公式 0.8)式中:2q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 ;n ——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总人数; ϕ——群集系数。

济南市在西安市修正+1 101房间负荷计算南墙冷负荷:南窗冷负荷:南外窗日射负荷西外墙冷负荷照明散热冷负荷室内人员散热冷负荷101房间各负荷汇总表102-108房间各负荷汇总表109房间各负荷汇总表110-112.114.115房间各负荷汇总表113房间各负荷汇总表各房间负荷汇总表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空调系统的分类方案确定空调系统按负担室内空调负荷所用介质分类,可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和冷剂式系统。

一、全空气系统是指室内空调负荷全部由处理过的空气负担。

系统适用性:1、建筑空间大,易于布置风道;2、室内温、湿度、洁净度控制要求严格;3、负荷大或潜热负荷大的场合。

二、全水系统是指室内空调负荷全部由水来负担。

系统适用性:1、建筑空间小,不宜于布置风道;2、不需通风换气的场所。

三、空气-水系统是指室内空调负荷由空气和水共同负担。

1、室内温、湿度要求一般的场合;2、层高较低的场合;3、冷负荷较小、湿负荷也较小的场所。

四、冷剂式系统是指空调房间负荷由制冷剂直接承担。

1、空调房间布置分散;2、要求灵活控制空调使用时间;3、无法集中设置冷热源。

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的空调机组送风量是恒定的,系统的夏季冷量由室内冷负荷、新风负荷和再热负荷组成,对于送风温差无严格要求的舒适性空调,如采用大温差送风即露点送风的一次回风系统,可不需要消耗再热量,因此可节省能耗。

但送风温差过大,往往会造成送风口解霜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采用一次回风空调系统需利用再热来解决送风温差受限制的问题,即为了保证必须的送风温差,一次回风系统在夏季需要再热,从而产生冷热抵消的现象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是空气-水系统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我国民用建筑中采用最普遍的一种空调方式,它的投资少,使用灵活和节省建筑空间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本设计为培训中心,通过对上述空调系统的分析,本设计采用空气-水系统。

新风系统的形式采用分楼层水平式,每层设置新风系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处理方式不一样,对室内空气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气处理方式有:(1)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负荷;(2)新风处理到低于室内空气的焓值,并低于室内空气的含湿量,承担部分室内负荷。

这里选用不承担室内冷负荷方案,在每层的空调机房处设置一新风处理机组,负担新风负荷,新风不与风机盘管回风混合,新风口单独送风。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4.1送风状态确定空气—水系统是由空气和水共同来承担空调房间冷、热负荷的系统,除了向房间内送入经过处理的空气外,还在房间内设有以水作为介质的末端设备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

新风将不在承担室内负荷,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的焓值,而风机盘管承担室内人员、设备冷负荷和建筑维护结构冷负荷。

气——水系统送风状态的确定可在i-d图上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在i-d图上找出室内状态点N,室外状态点W。

2)根据计算出来的室内冷负荷Q和湿负荷W求出ε,过N点作ε线与ϕ=90%相交,即得送风点S。

3)根据等焓线,由新风处理后的机器露点相对湿度定出D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