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影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影子工厂实验报告心得(3篇)

影子工厂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影子工厂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影子工厂,即利用光与影的原理,通过特定的装置和道具,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深入了解影子工厂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感受到了光影的魅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影子工厂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光与影的相互作用,提高对光影艺术的认识。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验过程1. 准备阶段:我们首先对实验所需材料进行了整理,包括光源、投影仪、白纸、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

2. 设计阶段:根据实验要求,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影子工厂场景。

在白纸上画出各种图案,如花朵、人物、动物等,并剪下来备用。

3. 制作阶段:将剪好的图案按照设计要求,粘贴在白纸上。

然后,利用投影仪将图案投射到墙上,调整光源角度和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

4. 调整阶段:根据观察结果,对光源、投影仪、图案等元素进行调整,使影子效果更加完美。

5. 创意阶段: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加入更多元素,如灯光、烟雾等,使影子工厂更具创意。

四、实验感悟1. 光影的魅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光影的魅力。

在合适的光源和角度下,简单的图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 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新的设计和方法,培养了创新思维。

这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团队合作:本次实验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我们在相互配合、沟通中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

这对我们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 想象力:在创意阶段,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各种有趣的影子工厂场景。

这让我们认识到,想象力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五、总结本次影子工厂实验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光影的原理,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光影的奥秘,为创造更多美好的视觉艺术作品而努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到达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步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1 / 2
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2 / 2。

棒影图实验

棒影图实验

棒影图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参数日照仪的使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2、绘制棒影图的方法
3、棒影图的用途
二、实验设备
三参数日照仪、三角板、量角器、计算机
三、预习要求
《建筑物理》第六章。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1、三参数日照仪的原理
在自然阳光的照射中,由于地球太阳转动和地球的自转,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也在随着持续变化,其变化值取决于测量时间、测量地点的纬度和赤纬度这三个重要的参数。

三参数日照仪就是依据以上的原理设计而成的。

2三参数日照仪的使用方法
●模拟平行光源(建议≥500W的探照灯)
●将日照仪放于平稳的桌面上,使纬度盘刻度为0,时间表为12时,赤纬度位
于3月份(春分和秋分的日照位置)。

挪动日照仪或灯源位置,使棒影图位于
无影的状态。

●调节纬度盘、赤纬盘,调到要测的地理位置和要测的日期,转动支架,可测出
不同时间的日照状况。

或直接在地平面上铺纸绘制棒影图。

3棒影图的制作
方法一:三参数日照仪法
●调节日照仪上的纬度盘、赤纬角刻度盘使之与设计所在地的纬度、赤纬度一致;
●在地面上铺纸、立棒、转动时角刻度盘,画当地、当日棒影轨迹;
●把预先制作好的建筑模型放在地面,使其朝向与设计朝向一致。

转动时间刻度
盘,即可观察。

方法二:计算绘制法
依据给定的地点、日期和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及方位角,按照比例画出棒影图。

4 棒影图的使用
建筑物朝向和间距
五、实验步骤指导
1、检查仪器以及校准仪器
2、绘制棒影图
3、确定朝向和间距
六目前获得建筑物阴影的方法
计算机模拟法。

嗯物理教具实验报告(3篇)

嗯物理教具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理实验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物理教学内容,学校引进了一系列新型物理教具。

本次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这些新型物理教具的功能特点,探讨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新型物理教具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探讨新型物理教具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 分析新型物理教具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三、实验器材1. 新型物理教具:力传感器、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实验平台等。

2. 电脑、投影仪等辅助设备。

四、实验步骤1. 了解新型物理教具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新型物理教具的性能和准确性。

3. 分析新型物理教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传感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平台上;(2)使用标准砝码对力传感器进行校准;(3)分别施加不同大小的力,观察力传感器的输出值。

实验结果:力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施加的力,且输出值与实际力值基本一致。

分析:力传感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用于测量物体受力情况,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力的概念。

2. 电压表、电流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电压表、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将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2)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实验结果:电压表、电流表能够准确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且读数与实际值基本一致。

分析:电压表、电流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有助于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 万用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将万用表置于直流电压挡;(2)使用标准电压源对万用表进行校准;(3)分别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实验结果:万用表能够准确测量电路中的各项参数,且读数与实际值基本一致。

日照实验报告

日照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日照实验)班级:建筑172班*名:***学号:*********指导教师:***建筑物理实验室2019年10月实验日期:10.23小组成员:朱昭江刘耀雄戴恩泽李佳齐袁少臣胡震宇学生成绩:实验题目:建筑日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三参数日照仪工作原理,了解棒影日照图的作用,通过日照仪直接获得任意地点、任意日期、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在日照仪上直接绘制棒影图;观察该地、该日,阴影变化情况实验内容:1、测试地区春秋分、夏至、冬至日的日出时间、日没时间,以及每隔一小时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2、绘制地区夏至日、春秋分、冬至日的日照棒影图。

实验步骤:1.棒影调零:将纬度盘刻度置于零点,时间刻度盘置于12点,赤纬度刻度盘位于3月21日春分和9月22日秋分的日期位置上,同时锁紧两端旋钮以固定该位置。

挪动日照仪的位置,使棒处于无影的状态。

2.实验过程松开锁紧的旋钮,调节纬度盘、赤纬度盘,将其调到北纬23度和3月22日(汕头市)。

从12点开始测,松开时间刻度盘旋钮,转动支架,每隔一个小时测一次日照情况,测的是早上的时间,在每一个位置处记录影子尖端在图纸上的位置,并计算其影长、高度角、方位角等数据,分别记录三个季节的对应数据,记录完毕之后再图纸上绘制处棒影图(下午棒影图与上午对称)。

实验测试表格及简单说明:汕头北纬23°春分汕头 北纬23°夏至汕头 北纬23°冬至北纬23°春分 1.测量棒影图:时间 项目日出 日没 6 7 8 9 10 11 12 5:20 18:40 18 17 16 15 14 13 方位角A S112°-112° ±111° ±108° ±103°±99.5° ±96.0° ±93.5° 0° 影 长 L (cm ) ∞∞ ∞ 10.5 6.8 4.3 2.5 1.2 0 高度角h S 5.7°5.7°12° 19.6° 27.7° 38.3° 50.2° 62.0°90° 影的方位角A S ’ A S ’=A S +1800时间 项目日出 日没 6 7 8 9 10 11 12 6:50 17:10 18 17 16 15 14 13 方位角A S64° -64° ±68°±61° ±55° ±45° ±32° ±18°0° 影 长 L (cm ) ∞∞ ∞ 31.6 18.1 10 7.3 5.8 5.3 高度角h S 4.3°4.3° 04.6° 9.8° 14.2° 62.0° 16.7°影的方位角A S ’ A S ’=A S +18002.真实棒影图:北纬23°夏至1.测量棒影图:2.真实棒影图:北纬23°冬至:1.测量棒影图:2.真实棒影图: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一:春分棒影日照分析春分方位角随时间变化图1009080706050403020106,187,178,169,1510,1411,1312方位角春分影长随时间变化图2520151056,187,178,169,1510,1411,1312影长1.数据结论:春分时期,在上午,太阳的方位角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的方位角逐渐变小,下午则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的方位角逐渐变大。

制作银光棒实验报告(3篇)

制作银光棒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银光棒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探究银光棒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光特性。

二、实验原理银光棒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银色光泽的化学材料。

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使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形成银镜。

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硝酸银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作为反应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金属离子在玻璃棒表面形成银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硝酸银溶液(AgNO3)- 葡萄糖溶液(C6H12O6)- 玻璃棒- 烧杯- 滴管- 洗涤剂- 酒精灯- 水浴锅2. 实验仪器:- 烧杯(100ml)- 滴管- 玻璃棒- 酒精灯- 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玻璃棒清洗干净,用洗涤剂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 将硝酸银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分别倒入烧杯中,备用。

2. 实验操作- 将玻璃棒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用滴管吸取葡萄糖溶液滴在玻璃棒上。

- 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溶液温度保持在60℃左右。

- 观察玻璃棒表面是否有银色光泽产生,若没有,继续加热至有银色光泽为止。

3. 实验观察- 观察玻璃棒表面银色光泽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 记录实验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银色光泽的形成时间等。

4. 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后,将玻璃棒取出,用洗涤剂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 收集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玻璃棒表面出现银色光泽,形状为细长的银丝,颜色为银白色。

- 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说明硝酸银与葡萄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实验过程中,银色光泽的形成时间为3分钟。

2. 实验分析- 银光棒的制作原理是硝酸银与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银镜。

实验过程中,玻璃棒表面形成银丝,颜色为银白色。

- 实验结果表明,银光棒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发光特性。

在本实验中,银光棒在60℃的水浴锅中加热3分钟后,表面出现银色光泽。

杆影测量实验报告

杆影测量实验报告

杆影测量实验报告1. 引言杆影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地理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物的高度或距离。

该方法利用杆子在地面上的投影来推测地物的尺寸,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测量方式。

本实验旨在通过杆影测量实验,学习并掌握该测量方法。

2.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我们的目标是: 1. 了解杆影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光学仪器进行杆影测量; 3. 熟悉实地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分析测量误差并提出改进方法。

3. 实验器材和原理3.1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使用的器材包括: - 三角定位仪 - 测量杆 - 测量尺 - 望远镜 - 罗盘 - 测量笔 - 数据记录表格3.2 原理杆影测量的原理是基于三角定位原理和几何关系。

当一根杆子放置在地面上时,杆子在地平线上的投影长度与其实际高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量杆子的投影长度和观测点到杆子的距离,可以用三角计算方法推算出杆子的实际高度。

4. 实验步骤4.1 室内准备在进行实地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室内准备工作: 1.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杆子和测量尺; 2. 使用测量尺准确测量出杆子的实际高度,并记录下来; 3. 将测量尺的长度与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来,以备后续计算使用。

4.2 实地测量1.在实地选择一个平坦且无障碍物的场地;2.将测量杆插入地面,垂直于地面,确保杆子稳固;3.利用望远镜准确观测杆子的顶部和杆子的地面投影点,并记录下观测数据;4.在观测点至杆子之间根据需要选择至少3个固定点,并使用三角定位仪测量出它们到杆子的距离,并记录数据;5.将观测数据和测量数据整理到数据表格中。

4.3 数据处理和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和测量数据,根据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每个观测点到杆子的距离;2.根据观测数据和杆子的实际高度,计算出杆子在地面上的投影长度;3.比较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分析测量误差;4.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5.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地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 观测点A到杆子的距离:10m - 观测点B到杆子的距离:12m - 观测点C到杆子的距离:15m - 杆子在地面上的投影长度:8m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该杆子的实际高度为10m。

日照实验报告(带数据、日照棒影图、及心得 )

日照实验报告(带数据、日照棒影图、及心得 )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建筑物理实验室2013年10月实验日期:小组成员:学生成绩:实验题目:建筑日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日照仪可直接获得任意地点、任意日期、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也可在日照仪上直接绘制棒影图;对造型较为复杂的建筑模型单体或群体进行直观的实验,观察该地、该日,建筑周围的阴影变化情况。

室内日照时间、日照面积以及遮阳板遮蔽情况。

也可用来观察建筑物朝向与间距的关系,用以研究日照设计问题。

实验内容:1.测试某地区某日的日出时间、日没时间,以及每隔一小时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2.绘制某地区夏至日、春秋分、冬至日的日照棒影图。

3.测试两栋建筑模型之间的相互遮挡情况及日照时间。

实验步骤:棒影调零:将纬度盘刻度置于零点,时间刻度盘置于12点,赤纬度刻度盘(即季节表)位于3月21春分/9月22秋分的日期位置上,同时锁紧两端旋钮以固定该位置。

挪动日照仪位置,使棒影处于无影状态。

2.松开锁紧的旋钮,调节纬度盘、赤纬度盘,调到要测的地理纬度和日期,再锁紧旋钮。

松开时间刻度盘旋钮,转动支架,可测出不同时间的日照情况,直接在地平面上铺纸绘制棒影图。

实验测试表格及简单说明: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冬至日白昼时间短,夏至日白昼时间长;通过实验,我们利用棒影图可以分析出所测地区的建筑物的阴影区和日照区,也可以确定建筑物受日照时间和所采用的遮阳尺寸,从而确定建筑物的准确朝向和建筑物间距的选择实验对你的启发:这次日照实验对于我来说收获良多具体如下1.动手能力对于需要精确数据的实验、作业、甚至工作生活都是极其重要的,只有不断锻炼,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2.团队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有些事情与个人能力的高与低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团队中的每个人员能够了解自己的定位,各司其职,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为整个团队奉献出完美的一块拼图,最后完善整项工作。

3.前期的准备对于实验的完成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环境学棒影实验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建环一班
组员黎嘉辉201201020112
张姝娴201212010127
盛邵宇201209010120
李军桥201201020113
实验时间:2015年4月25日
实验地点:湖南大学徳智园区八栋楼顶
一、实验目的
1,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位置,分析太阳日照特点。

,
2,理解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意义,并学会计算。

二,实验原理
棒影原理图
如上图所示,在O点竖直放置一根高为H的杆,某一时刻杆在地面上的投影为Oa’,角hs为此时太阳的高度角,角As为此时刻太阳的方位角,只需测出投影的长度H’和投影的方位角As’,就可以由公式cot hs=H/H’和As=As’-180算出太阳高度角hs和方位角As。

三,实验器材
卷尺,量角器,杆,指南针。

杆的长度为60cm。

四,实验步骤
1,在楼顶平坦的地方固定一根长杆,使其保持竖直,时间是4月25日。

2,从早晨8点开始到下午16点,每隔一个小时测量并记录棒影长度和方位角。

五,数据处理
1,按照《建筑环境学》书本中的理论公式: sin hs =sin φsin δ+cos φcos δcos h ; sin As =sin h •cos δ/cos hs 。

其中,φ代表地理纬度,°;δ代表赤纬,°;h 代表时角,°。

已知长沙的地理纬度为北纬28°11′,即φ=28.183°;计算日的赤纬δ可以按照公式:284=23.45sin(360
)365
n
δ+⨯其中,n 表示计算日在一年中的日期序号; 2015年04月25日是一年中的第115天,则δ=12.95°;时角h 可根据各时刻算得。

故,可以计算出各时刻的理论太阳方位角和太阳高度角。

2,将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并将太阳高度角hs 和方位角As 的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8:00 9:00 10:00 11:00 12:00 棒影长度H ’(cm) 112 69 41 25 17
棒影方位角As ’(°) 92.3 94.9
108.1 124.8 169.7 太阳方位角A s(°)
实测 -88.7 -84.6
-72.4 -55.2 -9.5 理论 -87.77 -78.18 -66.98 -45.38 -0 太阳高度角hs(°)
实测 28.2 41.5
56.7 68.3 75.5 理论 32.36 45.41 58.20 69.35
74.80
13:00 14:00 15:00 16:00 棒影长度H ’(cm) 20 30 48 68 棒影方位角As ’(°) 214.2 240.8 256.9
264.4 太阳方位角A s(°)
实测 34.3 60.5 76.7
84.4 理论 45.38 66.98 78.18
87.77 太阳高度角hs(°) 实测 72.2 64.1 51.6
41.3
时刻
项目
项目
时刻
理论 69.35 58.20 45.51 32.36
由上表实验结果可见,太阳高度角hs 和方位角As 的实测值和理论值都比较接近,说明测量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同时发现,测量时刻越远离12:00时,产生的误差越大。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早上和傍晚的太阳高度角很小,棒影很长,导致测量误差变大。

六,影长CAD图
如上图所示,即为各测量时刻棒影的长度。

七,实验思考与扩展
1,根据实验数据可绘制出徳智公寓8栋的阴影图如下:
2,建筑物室内日照情况评价
建筑物室内的日照情况,同墙面上的日照情况大体相似。

以德智园区,8栋616 寝室为例,窗户在房间的南方,在无遮挡情况下,冬季阳光充足,日照时间在8 小时以上,符合建筑设计的规范;再以德智园区8栋617 寝室为例,窗口大小与616寝室一样,但是窗户开在了北面,几乎终日都在阴影区内,所以冬季的太阳入射率很少,冬季感觉较冷,此处为房屋的不合理之处,应尽量避免发生或尽可能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