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因果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疡复发
➢剂量-反应关系
随着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下降,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和复 发率也呈下降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过去的30多年间,欧美等很多发达国家 的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感染率出现了明显 下降,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和患病率 也随之出现了下降
➢ 关联的时间顺序是必需满足的;关联的强度、关联的 可重复性、剂量反应关系及实验证据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其他标准可作为参考。
➢ 在因果关系的判断中,并不一定要求8条标准全部满 足。但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因果关联成立的可能性 越大。
应用实例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
1982年澳大利亚医生Barry Marshall 和 Robin Warren 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 的因果关联
暴露剂量越大、时间越长,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越大。
➢生物学合理性 (biologic plausibility)
指能从生物学发病机理上建立因果关联的合理性;
但是,在当前虽不能用已有的生物医学知识解释的因 果假设,不一定没有成立的可能性,也可能在未来被 科学进步所证实。
➢关联的一致性(coherence)
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 怀疑病因X→疾病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这在病因判断 中是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
➢关联的强度(strength)
指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大小,常用 OR 或 RR 值来描述
关联强度越大,存在因果关联的可能性也越大
➢关联的可重复性(consistency)
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联在不同研究背景下、不 同研究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均可获得一致性的结 论;
第 九 章
病因和因果推断

Non-Causal (due to confounding)
Characteristic Under Study
Factor X Disease Disease
Interpreting Associations- Causal and Non-Causal
Causal Coffee Consumption
终止效应
剂量反映关系 关联的特异性
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
因果推断标准(1)--关联的强度
criteria of causal inference 1--strength
☻关联强度越大,为因果的可能性越大
inference of causal association
Environmental Exposure or Genetic Background or Combination of Both
Association
? Causation ? Disease or Other Outcome
Suppose we determine that an exposure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How do we know if the observed association reflects a causal relationship?
Non-Causal (due to confounding) Coffee Consumption
Real Association
Spurious
Association
Smoking
Real Association
Pancreatic Cancer
Pancreatic Cancer
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

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在病因研究中,因果推断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联的时序性: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有因才有果,作为原因一定发生在结果之前。
这是病因判断中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
2. 关联的强度:指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的大小,常用OR或RR值来描述。
在除外偏倚和随机误差的条件下,关联的强度可作为判别因果关系和建立病因假说的依据,关联强度越大存在因果关联的可能性也越大。
3. 关联的可重复性: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联在不同研究背景下、不同研究者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约可获得一致性的结论。
重复出现的次数越多,因果推断越有说服力。
4. 关联的特异性:指某因素只能引起某种特定的疾病,也就是说某种疾病的发生必须有某种因素的暴露才会出现。
从传染病的病因研究角度来看,常可确立某病原微生物与某疾病之间的特异性因果关联。
而从慢性非传染病角度来讲,大多情况下不易确立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特异性。
5. 剂量-反应关系:指某因素暴露的剂量、时间与某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的一种阶梯曲线,即暴露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则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越大。
6. 生物学合理性:指能从生物学发病机制上建立因果关联的合理性,即所观察到的因果关联可以用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加以合理解释。
7. 关联的一致性:指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与该病已知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相一致。
8. 实验证据:指用实验方法证实去除可疑病因可引起某疾病发生频率的下降或消灭,则表明该因果关联存在终止效应,其作为因果关联的判定标准论证强度很高。
实验证据可来自人群现场试验,也可来自临床试验或基础医学实验。
9. 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一般来讲,在因果关联论证强度上,实验性研究大于观察性研究,有对照的研究大于无对照的研究,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大于以群组为分析单位的研究。
总之,在病因研究中,根据上述标准综合评估和判断病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得出更加科学和可靠的结论。
09章病因与因果推断讲稿

第九章病因与因果推断(3学时)讲稿吴云凤各位同学是否还记得,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什么?我们第一次讲绪论部分的内容时,就已经很明确了流行病学的研究任务之一也即是病因学的研究。
在前面章节学习的基础上,今天给大家讲解病因与因果推断的内容。
首先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a)了解病因模型、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b)掌握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建立病因假说的逻辑推理方法及病因推断原则。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首先看一下人们对病因的认识历程:单一病因说(特异性病因)(1)在特异性病因学说领域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19世纪著名细菌学家-Robert Koch(1852-1885),他发现炭疽菌和结核菌,并于1905年获得医学诺贝尔奖。
他提出了4条法则即Koch法则:①每一例病人体内都可以通过纯培养分离到该病原体;②在其他疾病患者中没有发现该病原体;③该病原体能够使实验动物引发同样的疾病;④被实验感染的动物中也能分离到该病原体。
(2)20世纪80年代对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的认识的代表人物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Lilienfeld AM(1920-1984),他提出:“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是病因,减少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就会降低疾病发生的频率”。
(3)20世纪90年代,美国另一位流行病学家-Rothman KJ: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病因是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条件或特征,没有这些因素的存在,疾病就不会发生”。
他还进一步论述了必要病因和充分病因的概念。
a)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最低限度导致疾病发生的一系列条件、因素和事件。
b)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某种疾病的发生必须具有的某种因素,这种因素缺乏,疾病就不可能发生。
但是有该因素的存在,却并不会一定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么现代流行病学对于病因是如何定义的呢?目前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不存在时,人群疾病发生频率就会下降。
病因研究与因果推断(研究生)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2) 天平模式
病因 宿主 → 失衡 →疾病
▲ 环境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3) 轮状模式
宿主
社会环境
理化环境
→失衡→疾病
生物环境
遗传内核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二、病因的定义
(一)病因的定义
能使人群某病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称 为 该 病 的 病 因 因 素 ( 或 病 因 因 子 , causal factor of disease ) , 简 称 病 因 (cause of disease)。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通常把尚未最 后确定的可能病因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危险 因子, risk factor)。
可能因果联系
统计误差 间接联系 因果真实性判定
偏倚 间接联系
图 二事物是否有因果关联的推断步骤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二、因果关联判定的条件
1. 关联的强度(strength of association)
2. 关联的时间顺序(temporality of association)
3. 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病因存在。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三)疾病发生类型
1.单因单果型
即一种(组)因素仅可引起一种疾病或结 局,而且该疾病或结局只由该因素引起。
2.单因多果型
即一种(组)因素可以引起几种疾病或 结局。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胡利人
3.多因单果型
这种类型可有如下几种方式,多种
(组)因素都可独立引起一种疾病或结局; 多种(组)因素协同作用引起一种疾病或结
流行病学复习笔记第十章 病因和因果推断

流行病学复习笔记第十章病因和因果推断第十章病因和因果推断一、病因(一)概念: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二)病因模型1、生态学:①流行病学三角②轮状模型(简明,整体性强,但失之于笼统。
)2、疾病因素模型: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在病因分类上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3、病因网模型(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能很好地阐述复杂的因果关系。
)(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局限性:要放弃因果决定论的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概念)1、充分而且必要病因:传统因果观,几乎不存在2、必要但不充分病因:传染病中的病原体,维生素缺乏症中的维生素不足3、充分但不必要病因:致死量的毒物,实际上也不存在4、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吸烟与肺癌二、病因推断(一)逻辑方法(归纳推理法)1、假设演绎法:描述性研究,形成病因假设(1)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E(演绎推理)(2)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成立(归纳推理)如果假设H而且条件C,则证据E;如果证据E不成立,所以假设H或(和)条件C不成立,而不是否定假设H。
2、Mill准则(对于观察性研究或非确定性条件,需要控制混杂或作概率性推广)(1)求同法(必要条件):病例中A――都有a因素(2)求异法(充分条件):对照组中非A――没有a因素(3)同异并用法(必要且充分条件)(4)共变法:求同法的特例,剂量-反应关系(5)剩余法:求异法的特例(二)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偶然关联(随机误差)关联非因果关联(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有统计学意义关联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因果关联(有时间先后)直接因果关联(直接病因) 1、关联的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实验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和生态学时间序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对于慢性病,考虑病因X和疾病Y的时间间隔。
2、关联的强度(1)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就越大。
病因与因果推断

虚假关联(spurious association) 间接关联(indirect association)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虚假关联(spurious association)
研究过程中某些人为误差或机遇,使得本来没有联系 的某因素和疾病之间表现出了统计学上的联系。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间接关联(indirect association)
亦称继发关联(secondary association),通常指由 混杂偏倚所致的关联。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Hill’s criteria of causation
关联的时间顺序(temporality) 指因与果出现的时间顺序:怀疑病因X→疾病Y,则X必须 发生于Y之前,这在病因判断中是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
“三间”分布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防患于未然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找出原因
提供措施
病因的概念和分类 病因推断的方法和步骤 因果关联推断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病因概念的发展
唯心主义病因论:鬼、神、上帝
朴素唯物主义病因观: (公元前5世纪)
微生物特异病因学说: (19世纪末)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病因链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远因
医学生物学因素 (致病机制)
疾病
近因
病因推断 病因与因果推断
常见慢性病的病因链
疾 病 近端病因 中间病因 - 超重/肥胖 - 高血压 - 高血糖 …
第十章病因与因果推断

第十章病因与因果推断一、学习要求 1. 应掌握内容病因的定义病因的判定标准病因模型、因果关联以及因果联结方式。
2. 需熟悉的内容几种病因模型的原理及在防制疾病中的指导意义病因推理方法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统计关联与因果关联的关系。
3. 需了解的内容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概念及对它们局限性的基本认识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二、学习要点一病因的概念1. 病因的定义1现代科学的概率论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2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Lilienfeld1980从流行病学角度这样给出了病因的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3防治效应的原因定义在受控条件下研究者有意改变一个或多个因素处理并前瞻地确定其效应的研究。
如果实验处理使特定效应发生的概率升高该处理就是特定效应的原因。
2. 病因模型1生态学模型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具体包括流行病学三角和轮状模型图10-1、图10-2它们给出了寻找病因的分类大框架。
致病因素动因是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的即狭义的病因。
2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外围的远因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卫生保健因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医学生物学因素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
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
3病因网模型多个病因按时间先后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网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
4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具体病因可以分为宿主和环境两大方面。
针对病因的具体研究涉及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病理学病因如何起作用、营养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行为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等。
5充分和必要病因的概念及局限性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是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Criteria of inference of causal
association )
第一、 病因的概念
鬼神、上帝、天意 迷信阶段
人
病 因 概 念 的 发 展
金
木
水 火 土 人
气
朴素唯物主义
活的传染物
人
生物学病因的萌芽
A causal relationship would be recognized to exist whenever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factors from part of the complex of circumstances that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 and that a diminution of one or more of these factors decreases the frequency of that disease.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分析性 研究
检验病因假说
随机对 研究
验证病因假说
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方法与步骤示意图
假设演绎法
Mill准则 因果性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一、假设演绎法
假设演绎法的推理过程 因为假设H ,所以推出证据E (演绎推理) 因为获得证据E ,所以反推假设H (归纳推理)
A1,B,C -------- a1,b,c A2,D,E -------- a2,d,e A3,F,G -------- a3,f,g
…… -------- …… 所以,a 是A的必要条件
剩余法(method of residues)
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 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 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结局事件 有关(暴露)因素
1)生态学模型(ecological model ) 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分类
流行病学三角模型(epidemiologic triangle) 轮状模型(wheel model)
生物环境
宿主
社会环境
宿主
遗传内核
理化环境
图1 流行病学三角
图2 轮状模型
2) 疾病因素模型
A,B,C -------- a,b,c B -------- b C-------- c 所以,剩余a 是A的必要条件
归纳统计推理
S类的部分(S1,S2,S3…Sn)具有属性P,并且尚 未观察到反例,所以S类全部都具有属性P 。 对于概率论因果观而言,需要作概率性推广,这 就是归纳统计推理:
…… -------- …… Sn-------- P (其中m/n部分具有P属性) 所以,S类的m/n部分具有P属性
假设演绎法的应用
假设H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原发性肝 癌(PHC) 根据该假设H,加上相关背景知识为前提,演绎地推出 若干具体经验证据 E1 (肝癌病例的HBV感染率高于对照) E2 (HBV感染队列肝癌发生率高于对照) E3 (控制HBV感染后,肝癌的发生率下降) 如果证据E1,E2,E3 成立,则假设H亦获得相应强度 的归纳支持。
二、Mill准则(Mill canons)
分类
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
差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 同异并用法(joint method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 共变法(method concomitant variation)
3)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 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 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 病因链,多个形成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
4)病因的作用方式
F
R
F1 F2 F3 F1 F2 F3 R
F
R1 R2 R3
R1
R2 R3
(病因链F:因素、R: 结果)
Development of causation in history
病原物 三角模式 环境 生 物 机体 社 会 宿主 物 质
Lilienfeld的病因定义
轮状模式
流行病学研究必然涉及病因的推断
病因推断的核心任务是排除各种可能的偏倚,确保
其真实性
病因推断的主要逻辑推理方法是假设演绎法、 Mill
SARS-CoV 些日子非常不容易:不管有没有找到病原体,广东的诊治标准证 衣原体
实是正确的,正因此,广东创造了全球最低的非典死亡率
―3.5%,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5月7日公布的14~15%的全球平 均数,也低于香港的20%和加拿大的10% 。。。。。。 2月19日早上报纸非常精彩,有的日报干脆就报道“新华社 消息”不加任何评论;有的日报则旗帜鲜明地提出“非典型肺炎 病原有争议”、“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广东专家保留意 见”。这是记者工作接近四年来,第一次看到中央和地方的媒体
因果关联(causal association)
一、统计学关联
狭义的统计学关联(statistics association) 指分类资料的相关(correlation) 广义的关联 等同于相关,包括分类、等级和计 量资料,即是有关联
二、因果关联
有时间先后的相关关系
病因(暴露条件E)与疾病(D)呈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要致力于测量疾病发生中可归因于某因素的比例,而不 是追求概率为100%的必要病因
Kenneth J Rothman 波士顿大学 流行病学教授
二、病因模型(causal model)
生态学模型 (ecological model)
疾病因素模型(disease-factor model) 病因网络模型 (web of causation model) 因果联接方式(Causal connection way) 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
有完全不同的声音。。。。。。。
本章要点
第一、 病因的概念(Concepts of causation)
第二、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Logical methods of Causal
inference )
第三、 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Statistical correlation to
causal association)
定都发生该结果。如结核杆菌与结核
按病因是否充分或必要分类
充分且必要病因 传统因果观;几乎不存在
必要但不充分病因
传染病病原体; 充分但不必要病因 致死量的毒物;实际也不存在 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复合病因)
吸烟——肺癌
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充分病因的局限性
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造成病因和疾病结果几乎是一 回事(因果同一),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
防治措施与特定效应呈相关
E与 D
提出假设 排除偶然
有统计关联否
有偏倚否
排除虚假
有时间先后否
前因后果
图4 因果关系判断进程
偶然 关联 非因果关联
(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
关联
有统计学 意义关联
间接因果关联
(间接病因)
因果关联
(有时间先后)
直接因果关联
(直接病因)
图5 关联分类图
• 联系:某2个事件经常伴随发生。 • 统计学联系:以人群为对象,通过统 计学方法进行检验证实的联系。 • 偶然联系:经统计学方法检验无关联 的联系。
S1 -------- P S2-------- P S3-------- 非P
三、因果性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设立对照的必要性
生物学或医学的研究对象过于复杂,很难仅仅
通过实验室或其他外在条件来控制干扰
干扰作用(背景或基线)或自发变化体现在对
照组上,通过与实验组比较,这些非处理因素
的作用就可加以排除。
如设实验(处理因素)的效应为T,干扰(非处理 因素)的效应为C,则: 实验(处理)组表现出来的混合效应 = T + C 对照组表现出来的效应 = C 实验(处理)的净效应 =(T + C)- C = T
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传染病的特定病原体为必要病因。
对于一般的慢性病,从字面或定义上,我们不可能得到“必要病因”的 启示。 对某些按“病因”分类的慢性病,可知道它们的必要病因。 如“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变就是它的必要病因。
第二、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病例报告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描述性 研究
建立病因假说
需要注意的是 实验(处理)组表现出来的混合效应(T + C)
是通过处理前后两轮测量值之差确定的
保证对照的有效性
各组除了处理因素不同,所有其他因素应尽可能相同。 有可比性的对照,才是有效的对照。 各组干扰(非处理因素)的可比性 各组效应测量的可比性
第三、 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
统计学关联 (statistics association)
同异并用法(joint method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
是辨别某类事件或属性的必要且充分条件的方法 推理形式为: (1)求同部分 并且 (2)求异部分 所以,a 是A的必要且充分条件
共变法(method concomitant variation)
当有关(暴露)因素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 件(结局)效应成量变关系(剂量-反应关 系),才可以应用共变法。推理形式为: 事件(效应,A) 有关(暴露)因素
分别为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果单因、多果多因
5)病因的分类(即按来源分类)
1.宿主因素: 遗传 免疫 心理 内分泌 2.环境因素: 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 的总和。 生物因素 理化因素 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