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

合集下载

柴胡疏肝散的配方成分剂量

柴胡疏肝散的配方成分剂量

柴胡疏肝散的配方成分剂量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处方,用来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如胸闷、
胁痛、情绪不宁等。

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香附、炙甘草、生姜和大枣。

每种草药的用量和配比都经过反复验证,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成分及剂量
1.柴胡:6克
2.香附:3克
3.炙甘草:2克
4.生姜:3片
5.大枣:5枚
用法用量
将以上草药按照配方比例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将细末装入布袋内制成煎剂。

每次取煎剂10克,加水煎煮,取汁分三次服用,每日3次。

主治功能
柴胡疏肝散主要用于肝气郁结、气滞所致的疾病,具有舒肝理气、调和脏腑的
作用。

常用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安神定志等方面。

适应症
1.肝郁化火:主要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咽干、情绪不宁、易怒等。

2.肝气郁结证:常见症状为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情绪低落等。

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过敏体质者应谨慎使用。

4.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配或过量服用。

以上是柴胡疏肝散的配方成分剂量及相关信息,如有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
的地方,请及时咨询中医师或药师。

祝您健康!。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一、柴胡疏肝散的功能柴胡疏肝散是中医药方剂中的一种,以柴胡为主要药材,配合其他药材组成。

它具有以下功能:1.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主要用于调理肝气郁结的病症,如肝郁气滞、胸闷、头痛、眼眶肿痛等。

2.解毒护肝:柴胡疏肝散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有效清除毒素,保护肝脏健康。

3.缓解肝胆疾病:柴胡疏肝散对于肝胆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肝胆湿热、胆囊炎等。

4.调节情绪:柴胡疏肝散可以平缓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二、柴胡疏肝散的主治病症柴胡疏肝散的主治病症有:1.肝郁气滞:表现为肝气郁结,常伴有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情绪波动等症状。

2.胸闷头痛:由于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导致胸脘部闷痛,头痛不适。

3.眼眶肿痛:肝郁气滞可以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导致眼睛周围发生肿痛。

4.情绪不稳:柴胡疏肝散可以平缓情绪波动,改善焦虑、抑郁等症状。

三、柴胡疏肝散的用量柴胡疏肝散的用量根据个人情况和病症的轻重而有所不同,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柴胡疏肝散约为10-15克,每日2-3次。

可以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但不宜超过医生指导的最大剂量。

对于儿童和孕妇,用量和使用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有所不同。

在使用柴胡疏肝散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遵医嘱:使用柴胡疏肝散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请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止使用。

•注意副作用:柴胡疏肝散一般无明显副作用,但个别人群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等不适,请及时停用并就医。

•禁忌症:对柴胡疏肝散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慎重。

•饮食调理: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期间,建议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有助于增强药物疗效。

四、总结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医药方剂,主要功能是疏肝解郁和解毒护肝,对于肝气郁结、胸闷头痛、眼眶肿痛和情绪不稳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使用时应遵医嘱,并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

希望本文对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与用量有所帮助。

柴胡疏肝散说明书

柴胡疏肝散说明书

柴胡疏肝散说明书柴胡疏肝散可用于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柴胡疏肝散相关介绍,欢迎参考!产品品名柴胡疏肝散(海天牌)要紧原料川芎,枳壳(麸炒),炙甘草,柴胡,香附子,陈皮(醋炒),白芍。

要紧作用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适宜人群不限产品规格100g用法用量水煎服。

生产企业香港海天浓缩中药柴胡疏肝散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柴胡疏肝散商品名称:柴胡疏肝散(海天牌)【要紧成份】川芎,枳壳(麸炒),炙甘草,柴胡,香附子,陈皮(醋炒),白芍。

【性状】本品是颗粒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规格型号】100g【用法用量】水煎服。

【不良反映】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药物彼此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利用可能会发生药物彼此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100g/瓶。

【有效期】24 月【批准文号】HKNT-11413【生产企业】香港海天浓缩中药柴胡疏肝丸与舒肝和胃丸俩种药能够一起医治肝气郁结之胁痛,降肝火。

那么其功效具体有什么不同?舒肝和胃丸由香附(醋制)45g,白芍45g,佛手150g,木香45g,郁金45g,白术(炒)60g,陈皮75g,柴胡15g,广藿香30g,炙甘草15g,莱菔子45g,槟榔(炒焦)45g,乌药45g组成。

舒肝和胃丸具有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的作用。

用于肝胃不和,两胁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呕吐,大便失调。

而柴胡疏肝丸的成份是柴胡、陈皮(醋炒)各6克,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克,炙甘草3克。

柴胡疏肝丸的要紧功能是调气疏肝,解郁散结,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疼痛,或纳少腹胀,经前痛经等症。

要紧用于医治乙型肝炎、胸胁内伤、术后粘连、经前期综合征等。

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柴胡、半夏、枳壳、黄芩、人参、生姜、大枣等多种药材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平肝的功效。

它广泛应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多种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胃脘疼痛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与作用,并提醒使用者注意的禁忌。

一、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与作用1. 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是以柴胡为主要药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平肝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当肝气郁滞时,就容易导致情绪不稳、易怒、抑郁等心理问题。

柴胡疏肝散能够调理肝气,缓解郁结的症状,提高人的心情,缓解压力。

2. 理气平肝: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半夏等药材,具有理气平肝的功效。

它们能够调节体内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平衡肝脏功能。

对于因肝气郁滞导致的胸闷、胁肋胀满等症状,柴胡疏肝散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

3. 润燥退黄:柴胡疏肝散中的黄芩、生姜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燥退黄的功效。

它们能够缓解热病引起的口渴、咳嗽、咽干等症状,并能帮助肝脏排毒,改善肝功功能,减少黄疸的发生。

4. 调理胃肠:柴胡疏肝散中的半夏、枳壳等药材,具有调理胃肠的功效。

它们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

对于因肝郁气滞导致的胃脘疼痛、纳呆便溏等症状,柴胡疏肝散可以发挥很好的疗效。

二、柴胡疏肝散的禁忌1. 脾胃虚弱者禁用:脾胃虚弱者消化功能较差,容易导致腹泻、纳呆等问题。

柴胡疏肝散具有燥湿作用,对脾胃虚弱者可能会引起腹泻等副作用,因此不适合使用。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具有调经作用,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适合使用。

3. 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能会加重出血倾向,因此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4. 近期有手术者禁用: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具有止血作用,会影响手术伤口的愈合。

因此,在近期有手术计划的患者需要避免使用柴胡疏肝散。

5. 对柴胡疏肝散过敏者禁用: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等药材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这些药材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的药用原理

柴胡疏肝散的药用原理

柴胡疏肝散的药用原理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医药方,由多种药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疾病。

它是以柴胡为主药配合其他辅助药物而成。

柴胡疏肝散的核心药物是柴胡,其药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疏肝理气:柴胡具备疏肝理气的功效,能够调节肝气的运行。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压抑等原因导致的气滞都与肝有关。

柴胡能够疏肝经气,调节情志,使得气机通畅。

2. 解郁化痰:肝郁气滞会导致痰湿内生,进而形成痰郁。

柴胡具有解郁化痰的功能,可以消散痰郁。

另外,柴胡也具有理气行滞、散结消肿等作用,可以疏通经络,使得痰湿得以排出。

3. 抑制肝火:肝火攻心会导致情绪烦躁、胸闷等症状。

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具有抑制肝火的作用,可以减轻因肝火亢盛而产生的不适症状。

4. 调整免疫功能:柴胡具有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抗外界的病原体,增强体内的抵抗力。

总之,柴胡疏肝散通过疏肝理气、解郁化痰、抑制肝火、调整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药物作用来达到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疾病的目的。

它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各种疾病,如胸闷、偏头痛、失眠、便秘等。

值得注意的是,柴胡疏肝散是中药方剂,其使用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需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

个体差异较大,对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药物过敏等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主治是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主治是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一、功能主治柴胡疏肝散,又称柴胡清热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

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柴胡疏肝散被证明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作用,包括:1.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主要用于疏肝解郁,可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如胁胀、胸闷、烦躁等。

该药能够调节肝气,促进气血的顺畅运行,使身体恢复平静与舒畅。

2.清热解毒:柴胡疏肝散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

该药通过清热解毒,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3.调经止痛:柴胡疏肝散对于经期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它能够调理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缓解月经不调的情况,减轻痛经的症状,改善女性生活质量。

4.化痰止咳:柴胡疏肝散对于湿热痰阻型咳嗽同样有效。

该药可以清热化湿,化痰止咳,减轻咳嗽的程度,改善呼吸道症状。

二、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柴胡疏肝散时需要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使用。

一般来说,可以遵循以下的使用方法:1.剂型与用量:柴胡疏肝散主要有颗粒剂、水丸剂、片剂等剂型。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15克,一日2-3次。

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用量会有所调整。

2.服药时间与方式:柴胡疏肝散一般空腹或饭后1小时口服。

颗粒剂或水丸剂可以直接冲服,片剂应先嚼碎后服用,并以温开水送服。

在使用柴胡疏肝散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过量使用:尽管柴胡疏肝散是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但仍需谨慎使用。

不宜随意增减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孕妇和儿童慎用:孕妇和儿童使用柴胡疏肝散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影响胎儿或儿童的健康。

3.药物相互作用:柴胡疏肝散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的同时,应与医生或药师咨询,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4.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对柴胡疏肝散中的某些成分过敏。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柴胡疏肝散方歌

柴胡疏肝散方歌

柴胡疏肝散方歌歌曰: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和心胆。

病来忧郁怒,情绪失衡干扰脏腑。

肝主疏泄气,唤醒四时气运转。

柴胡入胆经,化解痰瘀困住胆气。

头痛胀痛舒,鼻塞嗓子痒去愁。

疏肝理气和,身畅心情舒,恢复活力促。

柴胡疏肝散,治郁利肝利心脏。

疏肝和脾气,消食和胃消痰瘀。

情绪不稳定,脾胃气滞症状多。

胀痛气滞甚,舌苔黄腻固。

夜寐难入眠,醒多眠浅需。

胸闷气滞重,脉弦细数诱。

柴胡疏肝散,疏肝肝凉退。

枳壳陈皮合,理气止呕吐。

黄芩清热解毒,香附行气要。

人参养心气,半夏降逆降火。

柴胡疏肝散,用药妙不可言。

调节顺气机,疏肝解郁舒。

用药如此多,各种调汤煎。

每日数剂服,药引神农传。

柴胡虽苦口,却是疏肝良药。

调和五脏六腑,恢复健康重要。

胸闷头痛症状,波及身心未必好。

忧郁情绪稳定,柴胡疏肝散调好。

疏肝调气能,宁神定志宝。

病根自内源,柴胡疏肝精妙。

心脏安宁匀,肝气顺畅调。

舌苔颜色变,脉象手中摸。

调理体内气,胃肠功能正常且运动欢。

恢复健康体,远离疾病纠缠。

柴胡疏肝散,药引神农传。

疏肝理气机,调畅心胆的路线。

总结: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使用柴胡等草药,能够疏肝理气,调和心胆之气,平衡情绪,缓解忧郁等症状。

此方对于头痛、胀痛、消化不良、内脏功能紊乱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虽然柴胡疏肝散口感较苦,但其疗效确实显著,可调理体内气机,恢复健康体。

但在使用该方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剂量,并结合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引言:柴胡疏肝散是传统中药方剂之一,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包括适应症、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一、适应症柴胡疏肝散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病症的治疗:1.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抑郁;2.神经衰弱、失眠;3.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嗳气、胃痛等;4.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症状,如经期不调、月经量少或痛经等;5.消化不良、脘腹胀满;6.高血压;7.阴虚火旺引起的口干、咽痛等。

二、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使用柴胡疏肝散有以下几种方法:1.冲剂:将柴胡疏肝散包装袋中适量的药粉放入杯中,倒入适量热开水,搅拌均匀后服用。

2.蜜丸剂:将柴胡疏肝散药粉与适量蜂蜜混合,揉搓均匀后制成蜜丸,每日服用适量。

3.水蜜丸剂:将柴胡疏肝散药粉与适量蜂蜜和清水混合,揉搓均匀后制成水蜜丸,每日服用适量。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忌烟酒刺激,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2.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应酌情调整用药剂量;3.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4.请在就诊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柴胡疏肝散的方剂说明书、药品包装袋、以及相关临床研究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适应症:根据药物的疗效,确定合适的病症范围。

2.冲剂:将药物粉末加水冲服的制剂形式。

3.蜜丸剂:将药物粉末与蜂蜜混合后制成的丸剂。

4.水蜜丸剂:将药物粉末与蜂蜜和清水混合后制成的丸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名】柴胡疏肝散
【出处】《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方
【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
【组成】柴胡(6克)陈皮(6克)川芎(4.5克)香附(4.5克)枳壳(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1.5克)
【功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禁忌】斟酌。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

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组成】
柴胡6克、芍药9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川芎6克、香附6克。

【主治】
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

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正文】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主药;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为方中辅药;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剂。

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为辩证要点。

2.瘀血征象明显,加用丹参、失等散;兼有嗳气吞酸、口苦者,加用左金丸;兼有食滞征象者,加用麦芽、鸡内金等。

柴胡疏肝散
【处方】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

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页首
《准绳·类方》卷四引《统旨》:柴胡疏肝散
【别名】柴胡舒肝散、柴胡疏肝汤
【处方】柴胡2钱,陈皮(醋炒)2钱,川芎1钱半,芍药1钱半,
枳壳(麸炒)1钱半,甘草(炙)5分,香附1钱半。

【药理作用】对泌胆功能的影响《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1:11):王昕等用雄性大白鼠制成肝郁模型,然后用本方灌胃给药,在腹腔麻醉条件下,做胆汁引流,记录1小时胆汁流量。

结果表明本方对肝郁动物的泌胆功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P<0.01),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

主因怒气郁而胁痛,寒热往来,痛而胀闷,不得俯仰,喜太息,脉弦。

现用于神经官能症、中耳炎等。

胁肋疼痛。

肝实胁痛,不得转侧,喜太息。

【用法用量】柴胡舒肝散(《验方新编》卷五)、柴胡疏肝汤(《不知医必要》卷二)。

【各家论述】①《景岳全书》:柴胡、芍药以和肝解郁为主;香附、枳壳、陈皮以理气滞;川芎以活其血;甘草以和中缓痛。

②《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

用柴胡、枳壳、香附理气为主,白芍、川芎和血为佐,再用甘草以缓之,系疏肝的正法,可谓善于运用古方。

【临床应用】①神经官能症《四川中医》(1989;4:23):一患者,自觉咽中有异物,多方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并见精神抑郁,时叹息,其症状每随情志波动而变化。

治用本方加半夏、瓜蒌各15g。

服药2剂,咽部异物感明显减轻,继服5剂而痊愈。

②中耳炎《四川中医》(1989;4:23):一患者,自觉耳内胀闷堵塞,听力下降。

西医诊断为“非化脓性中耳炎”。

检查:耳鼓膜轻度充血并呈内陷。

证属:肝
气郁结,气血凝滞。

治用本方加陈皮、僵蚕各12g,菖蒲6g。

服药5剂,耳闭塞明显减轻,继服上方19剂,听力恢复,余症消除。

【摘录】《准绳·类方》卷四引《统旨》
《张氏医道》卷十四:柴胡疏肝散
【处方】柴胡2钱,橘皮(醋炒)2钱,川芎(童便浸,切)1钱半,芍药1钱半,枳壳(炒)1钱半,甘草(炙)5分,香附(醋炒)1钱半,山栀(姜汁炒黑)1钱,煨姜1片。

【功能主治】解郁调肝。

主怒火伤肝,胁痛,血菀于上。

呕血,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温服。

吐血,加童便半盏。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柴胡疏肝木以解郁,山栀清郁火以凉血,白芍敛肝阴以止血,川芎化凝血以归肝,枳壳破滞气,陈皮利中气,香附调气解气郁,薄荷解郁疏肝,甘草缓中以泻肝火也;更用童便降火以涤瘀结。

为散煎冲,生者力锐而熟者性醇,务使怒火顿平则肝郁自解,肝络清和,安有胁痛呕血之患乎!
【摘录】《张氏医道》卷十四
页首
《医医偶录》卷二:柴胡疏肝散
【处方】柴胡1钱2分,陈皮1钱2分,川芎1钱,赤芍1钱,枳壳1钱,醋炒香附1钱,炙草5分。

【功能主治】肝气左胁痛。

【摘录】《医医偶录》卷二
页首
《医学传灯》卷下:柴胡疏肝散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陈皮、白茯、白芍、香附、枳壳、玄胡。

【功能主治】痞块,痛无形质,不时而发者,非痃即癖。

【用法用量】
内热,加山栀。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