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

金属+O2/Cl2
氧化物/氯化物
金属+酸
盐+H2
1.单质
金属+盐溶液 新盐+新的金属
与氧气反应
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1
答案:
3.CO2
CO2+H2O==H2CO3
CO2+2NaOH==Na2CO3+H2O CO2+ CaO == CaCO3
4.CaO
CaO+H2O==Ca(OH)2 CaO+H2SO4==CaSO4+H2O
25
【应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物质
化学反应
纯净物 混合物
单 质
化 合 物
溶 液
浊 液
胶应
化 合
体反
分 解 反 应
置 换 反 应
复应 分 解 反 应
离应 子 反
氧 化 还 原 反
26
练习
1.对若干物质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有多种标准 B.一定只有一种标准 C.可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 D.可能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
类型。分别是 化合、 分解、和 置换 、复分解 。
7
一、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法是指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质归类到一起
化合物
氧
酸
碱
盐
化
物
13
【讨论】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ppt

应,C项正确。
1.化学反应的分类 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 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 反应。
例3 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如图所示的5种物质,相连环的 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B )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⑧非金属单质―→盐,如 Cl2+2Na==点=燃== 2NaCl;
⑨酸性氧化物―→盐,如 CO2+2NaOH===Na2CO3+H2O; ⑩酸―→盐,如 HCl+NaOH===NaCl+H2O。
例1 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列选项 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C )
+CO2↑;甲和丁:C+O2==点=燃== CO2;丁→乙:2C+O2==点=燃== 2CO,故符 合题意。D 中甲和乙、丁和甲均不能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例2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 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 C)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解析】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可
知 , 在 常 温 下 CuO 与 稀 硫 酸 、 Fe 与 稀 硫 酸 、 Ba(OH)2 溶 液 与 K2CO3 溶 液 、 Ba(OH)2 溶 液 与 稀 硫 酸 、 K2CO3 溶 液 与 稀 硫 酸 、 NaOH溶液与稀硫酸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故最多可以发生6个反
D.置换反应
【解析】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Fe
+ 2HCl===FeCl2 + H2 ↑ ( 置 换 反 应 ) 、 NaOH + HCl===NaCl + H2O(复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H2O(非基本反应类
1.化学反应的分类 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 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 反应。
例3 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如图所示的5种物质,相连环的 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B )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⑧非金属单质―→盐,如 Cl2+2Na==点=燃== 2NaCl;
⑨酸性氧化物―→盐,如 CO2+2NaOH===Na2CO3+H2O; ⑩酸―→盐,如 HCl+NaOH===NaCl+H2O。
例1 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列选项 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C )
+CO2↑;甲和丁:C+O2==点=燃== CO2;丁→乙:2C+O2==点=燃== 2CO,故符 合题意。D 中甲和乙、丁和甲均不能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例2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 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 C)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解析】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可
知 , 在 常 温 下 CuO 与 稀 硫 酸 、 Fe 与 稀 硫 酸 、 Ba(OH)2 溶 液 与 K2CO3 溶 液 、 Ba(OH)2 溶 液 与 稀 硫 酸 、 K2CO3 溶 液 与 稀 硫 酸 、 NaOH溶液与稀硫酸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故最多可以发生6个反
D.置换反应
【解析】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Fe
+ 2HCl===FeCl2 + H2 ↑ ( 置 换 反 应 ) 、 NaOH + HCl===NaCl + H2O(复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H2O(非基本反应类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课件必修第一册

根据组成和性质 对物质分类
面对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物 质可以分类认识和研究吗?如果可以,怎样分类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物质 世界呢?
[问题探讨] 1.自然界中存在碳元素多种形态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 等。
(1)上述三种碳的单质是同种物质吗?它们的性质相同吗? 提示:不是同种物质;性质不相同。
1.出现大雾天气时,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雾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
答案:D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胶体
A.NaOH B.KOH C.Mg(OH)2 D.Ba(OH)2
1.分类的概念与意义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 科学方法。
2.物质的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法: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的种类,而 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①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2.含碳元素物质的家族(如图所示)
(1)CO、CO2 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写出 C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O2 是酸性氧化物,而 CO 不是;依据是 CO2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 与碱不反应;CO2+Ca(OH)2===CaCO3↓+H2O。
>100 nm
面对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物 质可以分类认识和研究吗?如果可以,怎样分类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物质 世界呢?
[问题探讨] 1.自然界中存在碳元素多种形态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 等。
(1)上述三种碳的单质是同种物质吗?它们的性质相同吗? 提示:不是同种物质;性质不相同。
1.出现大雾天气时,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雾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
答案:D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胶体
A.NaOH B.KOH C.Mg(OH)2 D.Ba(OH)2
1.分类的概念与意义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 科学方法。
2.物质的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法: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的种类,而 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①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2.含碳元素物质的家族(如图所示)
(1)CO、CO2 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写出 C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O2 是酸性氧化物,而 CO 不是;依据是 CO2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 与碱不反应;CO2+Ca(OH)2===CaCO3↓+H2O。
>100 nm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氧化剂和还原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共35张PPT)

探究三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问题探究
1.已知氧化性:Cl2>Fe3+>I2,将少量的Cl2通入FeI2溶液中,哪种离子首先被
常见的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
活泼非金属单质:Cl2、O2 等
Ca 等
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
易使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如
H2SO4(浓)、KMnO4、HNO3、MnO2
H2、C、CO 等
等
非金属离子(含较低价态元素 某些高价态的金属离子,
的化合物),如 S2-、I-、Br-等 如 Fe3+、Cu2+、Ag+等
2.在Cl 、Fe 、Mg、H O、Cu 中,只能作氧化剂的是
;只能作
还原剂的是
;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的是
。
解析:高价氧化,低价还原,中间价态两边靠。Cu 中铜元素处于最高价,
只能作氧化剂;Mg中镁元素处于最低价,只能作还原剂;Cl 、Fe 中氯元
素和铁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而H O中氢元素处
④含较低价元素的化合物CO、SO2、H2SO3、Na2SO3等;
一、常见的还原剂和氧化剂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⑤部分非金属单质:H2、木炭(高温下)。
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氧化剂自身被还原,生成氧化产物
通常只有强还原剂与强氧化剂间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弱氧化剂只有与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了解氧化剂、还原剂在生
活、生产中的应用(科学态度
2022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课时2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pt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合理答案均可)
(答出一条
即可)。
评价检测·素养提升
课堂检测
1.科研人员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甲乙丙丁
①
4Na+O2
2Na2O
;
②
Na2O+H2O
2NaOH
;
③
NaOH+HCl
NaCl+H2O
。
解析 (1)甲组物质中只有Na是金属单质,其余均是非金属单质;乙组物质中 只有Na2O是金属氧化物,其余均是非金属氧化物;丙组物质中只有NaOH是碱, 其余均是盐;丁组物质中只有NaCl是盐,其余均是碱。(2)由题图可知转化关 系是Na→Na2O→NaOH→NaCl。
素养视角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下面是常温下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炉具清洁剂
pH
4
9
7
10
12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 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哪些物质? 你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牙膏或肥皂水。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的原因是人体内被射入 了一种具有酸性的物质,应该选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但炉具清洁剂碱性太 强,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选用碱性较弱的牙膏或肥皂水比较合适。
CaSO3↓
+H2O。
问题3:碱和盐发生反应需要符合什么条件?试举例说明。
(答出一条
即可)。
评价检测·素养提升
课堂检测
1.科研人员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甲乙丙丁
①
4Na+O2
2Na2O
;
②
Na2O+H2O
2NaOH
;
③
NaOH+HCl
NaCl+H2O
。
解析 (1)甲组物质中只有Na是金属单质,其余均是非金属单质;乙组物质中 只有Na2O是金属氧化物,其余均是非金属氧化物;丙组物质中只有NaOH是碱, 其余均是盐;丁组物质中只有NaCl是盐,其余均是碱。(2)由题图可知转化关 系是Na→Na2O→NaOH→NaCl。
素养视角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下面是常温下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炉具清洁剂
pH
4
9
7
10
12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 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哪些物质? 你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牙膏或肥皂水。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的原因是人体内被射入 了一种具有酸性的物质,应该选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但炉具清洁剂碱性太 强,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选用碱性较弱的牙膏或肥皂水比较合适。
CaSO3↓
+H2O。
问题3:碱和盐发生反应需要符合什么条件?试举例说明。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版本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同一事物) 交叉分类法: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 将物质进 行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同一类事物)
二单、物击质的此分类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氧化物分类 3、酸的分类 4、碱的分类 5、盐的分类
三、分散系 1、分散系定义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 )物质 [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d>100nm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泥水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4、(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5、(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难电离 的物质。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和易溶盐可拆,其他物质不可拆。 (3)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 写、拆、删、查。 (4)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五、电离方程式
1、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
NaCl = Na+ + Cl-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元素守恒(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相等)
(2)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3)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①丁达尔效应–—第—»四特第级性五级
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
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应用:区分溶液与胶体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③电泳– 第二级
由于胶体粒• 子第带三有电级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就向某一极做定向运动。溶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同一事物) 交叉分类法: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 将物质进 行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同一类事物)
二单、物击质的此分类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氧化物分类 3、酸的分类 4、碱的分类 5、盐的分类
三、分散系 1、分散系定义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 )物质 [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d>100nm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泥水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4、(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5、(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难电离 的物质。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和易溶盐可拆,其他物质不可拆。 (3)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 写、拆、删、查。 (4)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五、电离方程式
1、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
NaCl = Na+ + Cl-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元素守恒(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相等)
(2)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3)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①丁达尔效应–—第—»四特第级性五级
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
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应用:区分溶液与胶体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③电泳– 第二级
由于胶体粒• 子第带三有电级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就向某一极做定向运动。溶
新教材2024版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三反应——离子间能相互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复分解反应,如 Ba2+与 SO24- ,NH+ 4 与 OH-,H+与 CH3COO- 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与 I-、S2-,NO- 3 (H+)与 Fe2+等。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
色透明的是 A.K+、MnO4- 、Cl-、SO24- B.Na+、CO23- 、SO24- 、Cl- C.NO-3 、Na+、HCO-3 、Ba2+ D.Na+、NO-3 、H+、SO24- 【答案】B
A.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反应中CaH2中氢元素由-1价升高至0价,H2O中氢元素 由+1价降低至0价,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根 据 反 应 式 : ①2Fe3+ + 2I - ===2Fe2+ + I2 , ②Br2 + 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答案】B
【解析】反应①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故还原性:I->
Fe2+;反应②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Br-,故还原性:Fe2+>Br
-,所以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
【答案】(1)Ba2++2OH-+2H++SO24- ===BaSO4↓+2H2O (2)OH-+CH3COOH===CH3COO-+H2O (3)CO32- +2H+===CO2↑+H2O (4)CaCO3+2H+===Ca2++CO2↑+H2O (5)MgO+2H+===Mg2++H2O
人教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优质课【新教材】

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那么CO2、NH3是电 解质吗?为什么?
4、盐酸能导电,液态金属铜也能导电,盐酸、金 属铜是电解质吗?
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 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2、化合物的类别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关系
2、电解质的电离 例题
2、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C )
A、NaOH=Na+ + OHB、CuCl2= Cu2+ + 2ClC、Fe2(SO4)3= Fe22+ + (SO4)32D、Ba(NO3)2 =Ba2+ + 2NO3-
作业
1、课本18页T1、T2
2、书面作业 1判断下列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练习
1、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属于离子反
应的是( B )
A、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钾溶液混合 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C、KClO3(固体)和MnO2(固体)混合加热制O2 D、H2和O2反应生成水
二、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练习
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D)
A、BaCl2与K2SO4溶液 的反应Ba2++SO42- =BaSO4 B、NaOH溶液 与硝酸的反应:OH- + H+=H2O C、Na2CO3溶液与硫酸的反应:
一、电解质的电离
【实验1-2】 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
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 如图1-9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
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 录现象。
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 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搅拌, 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图1-9所示,将石墨电 极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 观察并记录现象
4、盐酸能导电,液态金属铜也能导电,盐酸、金 属铜是电解质吗?
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 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2、化合物的类别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关系
2、电解质的电离 例题
2、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C )
A、NaOH=Na+ + OHB、CuCl2= Cu2+ + 2ClC、Fe2(SO4)3= Fe22+ + (SO4)32D、Ba(NO3)2 =Ba2+ + 2NO3-
作业
1、课本18页T1、T2
2、书面作业 1判断下列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练习
1、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属于离子反
应的是( B )
A、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钾溶液混合 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C、KClO3(固体)和MnO2(固体)混合加热制O2 D、H2和O2反应生成水
二、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练习
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D)
A、BaCl2与K2SO4溶液 的反应Ba2++SO42- =BaSO4 B、NaOH溶液 与硝酸的反应:OH- + H+=H2O C、Na2CO3溶液与硫酸的反应:
一、电解质的电离
【实验1-2】 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
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 如图1-9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
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 录现象。
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 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搅拌, 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图1-9所示,将石墨电 极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 观察并记录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采用交叉分类法的物质有___⑦__⑨__⑩___。(以上空格填物质的序号)
❖ 解析: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如胆矾CuSO4·5H2O, 碱式盐如Cu2(OH)2CO3,酸式盐如NaHSO4都有固定的组成, 均为纯净物;食盐水由NaCl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 物。酸、碱、盐等都有明确的概念,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 进行判断,但是对同一种物质从不同角度又有不同的分类 法,这就是交叉分类法;(1)~(5)问中的物质都是采用树 状分类法;(6)(7)问对于铜盐、钠盐又有交叉分类法的应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
新课情境呈现
2
课前新知预习
3
预习自我检测
4
课堂探究研析
5
学科核心素养
6
课堂达标验收
7
课时作业
新课情景再现 处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你 是否想过,这些物质都是如何组成的?为了更好地 探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 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让我们走进教材, 学习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 探究提示:1.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不同类别之间是并列
与交叉关系,如Na2SO4和K2SO4分类:
❖ (1)并列关系:
(2)交叉关系:
钠盐
钾盐
2.树状分类法中的类别之间有并列关系,也有从属关系,如:
(1)并列关系: (2)从属关系: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 知识归纳总结:
❖ 1.物质的分类:
单质非金金属属单单质质如F如eC
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照物质的
成分对下列 10 种物质进行分类:
①水 ②空气 ③铁 ④二氧化碳 ⑤硫酸 ⑥熟石灰[Ca(OH)2] ⑦胆矾
(CuSO4·5H2O) ⑧ 食 盐 水 ⑨ 碱 式 碳 酸 铜 [Cu2(OH)2CO3] ⑩ 硫 酸 氢 钠
(NaHSO4)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②__⑧____; (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①__④____;
1.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 ( )
D A.都是混合物 C.都含有氧元素
B.都能溶于水 D.都是化合物
2.《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这里的“丹”是指
()
A.氯化物 C.硫化物
B.合金 D
D.氧化物
3.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B )
A.金属氧化物 氧化铁 FeO
物质__纯__净__物____化合物____…____氧____…碱盐酸____化________物____
混合物
点拨:“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纯碱是盐不是碱。
分类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物质之间的关系。例如:
Ca ――①→ CaO ――②→ CaOH2 ――③→ CaCO3
C ――④→ CO2 ――⑤→ H2CO3 ――⑥→ CaCO3
B.非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硫 SO2
C.含氧酸 硫酸 H2SO3
D.碱纯 碱 Na2CO3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B )
A.H2O
B.空气
C.Mg
D.CaO
5.已知存在化学反应:H2+Cl2==点=燃==2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该反应涉及的物质转化类型为单质―→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课前新知预习
❖ 常见的分类方法
❖ 1.交叉分类法:
❖ (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 的一种分类方法。
❖ (2)举例:按阴离子分类
按阳离子分类
❖ 2.树状分类法:
❖ (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 (2)举例:
单质____非金____金属____属____单__单质质
(3)属于碱的是____⑥______;
(4)属于酸的是_____⑤_____;
(5)属于盐的是___⑦__⑨__⑩___;
(6)属于铜盐的是___⑦__⑨_____;
(7)属于钠盐的是____⑩______; (8)从单质、混合物、酸、碱、盐等角度看采用树状分类法的物质有___①__~__⑩___,
请写出序号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2_C_a_+__O__2=__=_=_2_C_a_O____ ②___C__a_O_+__H__2O__=_=_=__C_a_(_O_H__)2____ ③____C_a_(_O_H__)2_+__C__O_2_=_=_=_C__a_C_O__3_↓_+__H_2_O____ ④_C__+__O_2_=_=点_=_燃=_=_C__O_2____ ⑤___C_O__2+__H__2_O_=_=__=_H_2_C_O__3____ ⑥___C__a_(O__H_)_2_+__H_2_C_O__3_=_=_=_C__a_C_O__3↓_+__2_H__2_O______ 点拨:CaO 属于碱性氧化物,CO2 属于酸性氧化物。
物
氧化物碱酸性性氧氧化化物物如如NCaO22O
质纯净物化合物酸按 的按电强 H+离弱数出强 弱酸 酸一二 多元元 元如 如酸酸 酸HCHC如如 如l3、CHHHOHC23SPONlOOHO44、3、HH2C2SOO34
按强弱强弱碱碱如如NNaHO3·HH2O
物质纯净物2元元元OC3碱碱碱HO[[3如如如2CBFNOeaa3O]OOHHH、32]]NH3·H2O
C.HCl 属于无氧酸
D.液态 Cl2 属于混合物 6.下列物质所属的类别正确的是 (A )
A.纯碱——盐
B.干冰——混合物
C.澄清石灰水——纯净物
D.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 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问题探究:1.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 试举例说明。
❖ 2.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举例说 明。
溶液如NaCl溶液 混合物浊液悬乳浊浊液液如如泥油水水混混合合物物
❖ 2.两种分类法的特点:
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特点
分类角度多样,物质类别间有交叉的 部分
分类标准唯一,同层次中各类别相互 独立
区别 使有关的认识全面化 使有关的认识系统化
❖ 点拨: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理解
❖ (1)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 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2)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①碱性氧 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是酸性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