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几种实用的技巧——留、删、换、调、补、贯

2、运用方法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3、让学生逐步体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竞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更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为中考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

二、热身运动

1、朗读《东施效颦》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2、四人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的大意我们这节课打算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看看谁表现最好,最后夺魁

3、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4、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

1)关键词不落实

2)省略成分补充错误

3)代词指代不准确

4)望文生义太死板

这些都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下面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小试牛刀(明确标准、方法指导):

“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两个标准六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四、典型例题解析

(一)字字落实留、删、换

A、翻译下列的句子(女士优先,女生必答)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方法:留——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专用名称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B、翻译下列的句子)(男生必答)

1、夫战,勇气也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方法: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C、改错题(抢答题)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错误译文:率领妻子来到这走投无路的地方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错误译文:用属于我的作文记这件事

3、将军身被坚执锐

错误译文:将军身穿铁甲,手拿武器

方法:换——将文言词语替换成与它意义相同或相当的现代汉语词语(单音词——双音词,古义——今义,通假字——本字,词类活用词——活用后的词)

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小结: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运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正如古代的美女西施一般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就是美

(二)文从句顺调、补、贯

A、抢译题

1、何陋之有?

2、甚矣,汝之不惠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方法: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其实,要想所翻译的句子做到“文从句顺”,单单一个“调”字,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补”字

B、抢译题

1、一鼓作气,再而衰

2、可以一战

方法: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

C、看来,用了以上五种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用前五种方法翻译下面的句子看看:(抢答)

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用前五种方法是无法翻译的,幸好的是,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

方法:贯:指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一般说来,最后一个方法总是最有用的,有些同学看了这个方法就很高兴了,以为前五个都不行了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否则容易像开头所讲的《东施效颦》的翻译一样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不过,这种情况在中考时,不大可能会遇到,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文从句顺调补贯”

(三)总结: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贯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

五、翻译口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通假古本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六、闯关训练

1、看谁最快说出这篇古文所说的故事——惊弓之鸟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

注:〔京〕高大〔孽niè〕通“蘖”,这里兼有“病”和“孤独”两义〔陨yǔn〕从高处掉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文段的大意

3、学生上黑板给画线句子翻译,并用括号说明用了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方法

七、总结全课

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

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校对时

今天所学的文言翻译的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祝同学们中考成功!

八、总结男女生的成绩,表扬胜出的一组,激励全体同学

九、布置作业:完成文段三、四

附课堂练习题:

句子翻译练习

文段一: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注:①病心:心口痛②颦:皱眉头③里:邻居④美之:认为她美丽⑤挈:带;领

1、请指出下面这一段译文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文段二: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

注:①京:高大②孽〔niè〕通“蘖”,这里兼有“病”和“孤独”两义③陨〔yǔn〕从高处掉下来

1、请补出题目

2、翻译划线句子,并在括号内说明用了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方法

1)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2)然则射可至此乎?()

3)先生何以知之?()

文段三:

文段三: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请补出题目

2、翻译划线句子,并在括号内说明用了前面所学的哪一种方法

(1)使我长百兽()

(2)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文段四:

多多益善

上常与信言诸将能不(fǒu),各有差(cī)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1)常,通“尝”,曾经(2)不,通“否”(3)禽,通“擒”,擒获

1、上常与信言诸将能不

2、将几何?

3、何为为我禽?

4、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一、导语设计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45课是文言、古诗词,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二、中考文言文的分量

文言文在中考中占多大的分值呢?05、06年中考,文言文、古诗词单独设题,即试卷的第一大题,分别为14分和16分。而07年中考试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满眼尽是文言、古诗词!你们原来的语文老师刘芳老师是一个工作的有心人,听说她在去年中考刚一结束时就让大家做了07年的中考试卷,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07年的中考试卷带给每一个考生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之旅。我统计了一下,07年在54分的阅读题中,考查同学们文言、古诗词记诵积累的有12分,直接或间接考查文言、古诗词的题目共38分。那么,在国人日益

重视传统文化的2008年中考中,文言、古诗词会占多大的分值呢?我不是命题者,我没有能力给大家一个数据精确的回答!但是我敢肯定的说:分值一定不会少!

三、研试题析考点明题型

在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中,考查文言、古诗词的共有这样4个考点: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这4个考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在我们的试卷当中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透过以往的中考试题自己来分析分析。

昨天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是老师将05、06、0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古诗词试题集合在一块儿,供大家给排队来了。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思考一下:中考中文言、古诗词部分老师会出什么题?老师会考我们什么?

四、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的翻译

明白了中考中文言、古诗词考什么出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明确自己该怎么答题!

今天,我们进行文言文复习的第一个专题:文言文的翻译。我仔细研读了在06、07 年中考结束后的宜昌市试卷分析,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文言文翻译题有一定的选拔性,学生能得分多,但能得满分的不多。我们的中考试卷集结业和升学两重功能于一体,每一个想的高分的同学必须赢在选拔性的试题上。我们要的不是能得分,而是得满分!

说到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这三年来同学们一直都在不知觉的运用着,只是没有把它系统归纳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这项工作。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做到“信”、“达”,“雅”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

(二)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其实,同学们更是早已了然于胸了,都至少已经有了三年的实战经验了,只是没有总结而已,下面我们在试着翻译这三年来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句子来总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

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换:文言句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应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留: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可直接用,不用翻译。

(三)文言文翻译的大致程序

了解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在答题过程中我们怎样去运用更能让我们不丢分呢?大家不妨按照这样一个程序去做: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再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关键字词。

4.对文句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四)文言文翻译口诀:

最后老师一厢情愿的想送给大家一则翻译文言文口诀,不知大家想不想要吗?想要,就请大家用心的大声朗诵一遍: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局;

领会语气,句子流畅;对照原文,务求直译。

(五)实战演练

好了,我们已经总结出了怎样答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下面我们就来实战演练一番!请同学们完成试题回放中的翻译题。

做完以后我们可以自己检测自己是否能得满分,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是否做到了让原句中字字有着落?2、我译出来的句子是否语句通顺,符合现在的语法规范?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满分一定属于你!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总结并演练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一般方法、大致程序以及文言文翻译口诀。中考中文言文试题确实有难度,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在后期的复习中不放弃不抛弃,中考时记住:我易人亦易,我比别人不大意;我难人亦难,我比别人不畏难!6月的中考舞台,一定有你们精彩的亮相!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教案精品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复习预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一)》教案

文言文翻译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文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古文,背诵并积累古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第五册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加强采点得分意识,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考试说明】: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 持语意通畅。3、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三、知识链接 1、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换――替换。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例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例2战于长久,公将鼓之。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补――补充。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6)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 四、巩固练习 1、划线句翻译 (共8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五、高考冲刺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04年福建高考试题)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 ①范氏富,盍已乎? 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 教案(2)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2)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2) 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教学理念:1。注重“两个标准、六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更多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翻译的要领。2. 2. 使用电子屏幕实现更多文本内容的快速切换。教学时间:一小时 教学内容:分析错例提出“二标准”,“六方法”学习,当堂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年,我们将参加文言翻译考试。学生们不熟悉翻译。今天我们要讨论文言文翻译的明确要求和实用技巧。2、分析错误案例,提出“两个标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厨师为文惠君解了这头牛。手的触摸,肩膀的倾斜,脚的走路,膝盖的奇怪,剑的移动和马的移动都是中音:与桑树林结合的舞蹈是第一首佛经的相遇。 翻译: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错误有: ① “解决”和“杀死”有不同的含义;② 原文中没有牛的头、脖子和肚子;③ “奶牛发出很大的声音”不是很清楚。如果将其翻译为“皮肤和骨头与肉分离时发出的声音”,可能会更好;④ “厨师丁”不适用于现代汉语,可以翻译为“厨师丁”;⑤ “杀牛刀在前进”也不合适。可改为“喂食时”;⑥ “符合桑林舞蹈”不可行,应翻译为“符合桑林舞蹈节拍”;⑦ 没有必要翻译“瑶族传奇音乐”。 其中①②⑦为译得不确切、多余,③④⑤⑥译得不明白通顺。) 让学生分别指出他们的错误,然后做出一般性的解释。指出他们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语义翻译不准确、中学没有学生和句子不通。文章还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禁忌:想当然,甚至依赖想象;翻译后,这个句子是无法理解的。 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提出“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理解: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过程与方法 课内例题与高考题相结合,掌握六种翻译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言文翻译做到“信”“达”“雅”。 难点:要求学生按照“对”“留”“换”“调”“补”“删”的方法科学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华典籍,更是浩如烟海。传承优秀的文化典籍,需要我们拥有扎实的文言文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的翻译。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2、运用方法准确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真实、准确。译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 “达”:就是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和习惯,无语病。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译: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译: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明确:“信”、“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删、换、调、补、变) 例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年。阴历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留”: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课堂训练: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018年全国一卷《鲁芝传》)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几种实用的技巧——留、删、换、调、补、贯 2、运用方法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 3、让学生逐步体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竞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更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为中考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 二、热身运动 1、朗读《东施效颦》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2、四人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的大意我们这节课打算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看看谁表现最好,最后夺魁 3、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4、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 1)关键词不落实 2)省略成分补充错误 3)代词指代不准确 4)望文生义太死板 这些都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下面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小试牛刀(明确标准、方法指导): “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两个标准六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文言文翻译复习(高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②强化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 二、考点解读: 《考纲》中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此考点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义,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做出相关分析;另一方面是“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三、体悟高考: (一)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07年福建卷】【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翻译划线句子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 (二)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 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兄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之,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樵采。”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云:“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复回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闭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之衣而约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依壁坐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08年山东卷】 【注】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木夏”,木名。③欻:忽然。④劙(lí):割。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l)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高考语文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并在练习中不断加以巩固 【教学课时】一课时 【知识链接】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1、基本原则: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意译:指的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文言文中使用了比喻、借代、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应该使用意译才能使意思明确。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是“信”、“达”、“雅”。 “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 “达”,就是要求译文要通顺流畅; “雅”,则要求译文尽量形象、生动些,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时要传神。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共19分,其中“翻译题”就占10分。江苏《高考说明》对文言翻译作出的特殊说明是:文言句子翻译是最难的,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二、议一议说一说(方法总结) 根据学案上所给的句子,请同学们归纳出翻译的几种技巧方法。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译文: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留” 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外面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高考语文 专项复习-文言文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教学目的】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 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高考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这几年都是九分,而考生平均得分多为分值的一半,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X、得体、生动、优美。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 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 如:古(古代)学者(求学的人)必(一定)有(有)师(老师) 2、具体方法为“换”、“留”、“删”、“补”、“调”五字诀 ①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高三文言文复习专题之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中文言文句子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2.能准确翻译句子中的重要的实词,保持句意完整。 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和当堂练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标准(多媒体展示)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高考不作要求)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字顺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步骤(多媒体展示) 1、读:通读原文,明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文的联系,初步了解大意。 2、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关键词语、语法现象) 3、切:以词为单位切分句子。 4、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5、验:检验句子是否连贯通顺,并且代入原文判断意思是否成立 6、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 温故知新,探究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 探究总结1、对(对译法)(师黑板书写,以下同) 就是要求逐字逐句落实,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多媒体展示)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例2:君安与项伯有故。(多媒体展示) 译文: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探究总结2、留(保留法) 凡国名、朝代、年号、人名(字、号等)、官职名、地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皆保留不译。(多媒体展示例句)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文言翻译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翻译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 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利用方法,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 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过程】 【2019年全国卷2】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译文: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苟,如果;法,效法;故,陈规;“强国”“利民”使动用法。 (2)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译文: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用千计算。 期年,满一年;之,到。“令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1.文言翻译的要求: “信”“达”“雅”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难点:介绍文言文翻译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综观两年高考以及平时练习,这已成为我们同学的拦路虎。那么,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呢?(点出教学目标) 二、方法介绍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留”,就是保留专有名词。在文言文中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的“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这些专有名词不必翻译,照搬即可。 “换”,替换差异词语。文言句中有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来替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例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译为: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2、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这里的“知”通“智”。 3、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有的词义发生变化: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有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原指出身卑微,见识浅陋,今指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 4、固定句式 “删”,就是删除无义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 情况:1、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句首发语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人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提顿语气的“者”,还有句中表顺接的连词,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译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句末调节音节的词“之”2、偏义复词中的衬字;3、某些语意重复部分。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第1篇: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点 (一)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古文翻译,是古文阅读中最具有综合*、最能看出浅易古文阅读水平的阅读能力,因为它兼及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情况、理解文意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转化)能力等项的考查。 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只是在直译不是以达其意的情况下,才能用意译。所谓直译,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是一个强调*的说法,应该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这便是: 专有名词之类,不译;与现代汉语字义完全相同者不译,或用现代汉语相应的双音节词取代;与现代汉语的意义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处的字,一定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来取代。 [例1]元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元国论》) 本句中“元国”为专有名词,不译;“破天”,现代汉语说成“灭亡”;“非”现代汉语也这么用,一般说来,应译为“不是”;“兵”,在古今都是多义词,具义项有同有异,这里一是要译成“兵器”;“利”古今有同有异,这里应该译为“锋利”。像“兵”、“利”这样的实词一般标为关键*的词,翻译时一是要落实;不落实,从考试来说则不能得分。据此,本句应该这样翻译,元国灭亡,不是兵器不锋利…… 2.准确自然地体现原文用词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用词特点,主要是指词类话用;“准确”,指意思翻译准确;“自然”是指不要用解释*的话当作翻译,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教案设计 复习目的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2、理解文章的寓意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全文的主旨句是: 5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6.本文采用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伯乐指;食马者指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的愤懑心情和对的抨击。 三、课堂练习 1.韩愈,字,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 2、解释加横线的字。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是马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策之不以其道()()尽其材()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15其真无马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高三第一轮物理复习教学计划范文 对于老师制作好的教学计划,有利于新课的讲授,物理网为大家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的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常见误区 学习文言文翻译要求和翻译方法。 学习重点:1、2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能理解并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这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尽管我们平时很重视文言文翻译的训练,但同学们翻译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与“信、达、雅”的标准相对照尚有很大差距。从句意理解上看,或者整个句子理解错误,或者个别词语认识有误,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整篇旨意的准确把握。从翻译方法上看,许多学生不能坚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致使译文只反映原文大意却破坏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如何实现“信、达、雅”的目标?除了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之外,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首先,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要整体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来理解句意。 ③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点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理枝叶;或抓住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④调动已有的教材知识,进行比较推断,帮助理解。 ★文言文翻译要求:信、达、雅 .“信”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即译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是指译文的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没有语病。 “雅”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优美★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具体翻译时,对文言文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北京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9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 句。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已成为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2003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一改多年来的客观试题模式而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二卷。分值近几年增至8分。 【教学内容】 一.句子的理解 翻译下列句子 1.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2.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语出《战国策•魏策》)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引导学生归纳以下几点: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对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这个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 “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根本一样,如“望”“求”,都应该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源流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