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及临床意义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宋宝君;赵艳【摘要】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9月我院60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60例(100%)HFRS患者LDH、α-HBD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54例(90%)患者AST水平高于正常范围,43例(71.67%)患者ALT水平高于正常范围,32例(53.33%)患者CK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而仅有18例(30%)患者AKP水平、11例(18.33%)患者γ-GT 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多数患者正常。
结论在HFRS患者早期血清酶诊断结果中,要格外关注ALT、AST、LDH及CK这四种酶的变化,对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的防治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enzyme in the early stage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0 cases of HFRS patients from April 2009 to September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ir test result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α- 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 alkaline phosphatase (AKP), creatine kinase (CK), r-glutamyl peptidase (γ-GT)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 60 cases (100%) of HFRS patients’ LDH andα-HBD levels were above the nor mal range, 54 cases’(90%) AST levels were above the normal range, 43 cases’ (71.67%) ALT levels were abovethe normal range, 32 cases, (53.33%) had CK levels above the normal range, while only 18 cases’ (30%) AKP levels and 11 cases’ (18.33%) γ-GT levels were above the normal range;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normal.Conclusion In the serum enzyme results of early HFRS patients, an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ALT, AST, LDH and CK, which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for prevention of renal failure and multiple organ damage.【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2页(P115-115,116)【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血清酶;变化特点;临床意义【作者】宋宝君;赵艳【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传染病医院,辽宁抚顺 113000;辽宁省抚顺市传染病医院,辽宁抚顺 1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8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主要由布尼亚病毒科中的汉坦病毒所致,具有起病急骤、症状复杂的特点,极具危害性[1]。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作者:曾祥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1期【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分析HFRS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凝血功能测定前均未进行过止血、抗凝和溶栓治疗。
结果实验组D-dimer高于对照组,D-dimer与病情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凝血功能;DIC;临床意义【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ct early indicators of HFRS HFRS patients with blood coagulat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of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all subjects were measured coagulation were not carried out before the bleeding, anticoagulant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Results The D-dimer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Fib lower PLT, PT and APTT prolongati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HFRS;Coagulation;DIC;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是一种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脏损害为临床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本病具有流行分布广,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等特点[1]。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彭永鹏【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患者血清酶水平进行检测,观察血清酶变化情况,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LDH水平均超出正常参考值;37例患者AST 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检测结果 48~612 U/L,平均检测结果(286.39±58.30)U/L,1例死亡;29例患者ALT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检测结果 65~657 U/L,平均检测结果(245.69±83.71)U/L;21例患者CK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13例患者AKP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15例患者γ-GT水平超出正常参考值.结论 HFRS早期血清酶的变化显著,在早期诊断HFRS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应做好血清酶指标的监测工作.【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03【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血清酶;临床意义【作者】彭永鹏【作者单位】平度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山东青岛 266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就诊,否则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对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血清酶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选择2011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诊断标准,其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42±13.37)岁。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IFN-γ、IL-4水平变化及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IFN-γ、IL-4水平变化及意义张斌国;栾清欣;郭明秋【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05(020)003【摘要】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α(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变化与HFRS患者病情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6名正常对照者和49例不同治疗时期的HFRS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含量.结果 HFRS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患者发热期血清中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轻症患者发热期血清中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FRS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含量明显升高,随着病情的好转,血清中IFN-γ、IL-4的含量逐渐趋向正常,IFN-γ和IL-4的检测有利于HFRS病情的观察和治疗.【总页数】2页(P277-278)【作者】张斌国;栾清欣;郭明秋【作者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266011;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266011;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岛,26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相关文献】1.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IL-12、IFN-γ和IL-4水平及临床意义 [J], 王玉花;马志俊;赵宏;朱奋勇;孙志坚2.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IL-12p70、IFN-γ、IL-4、血浆D-二聚体和血管血友病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J], 周文俊;马韫佳;袁虹萍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 TGF-β、IL-17、IL-4及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张瑞;庞楠楠;李金花;张正昊;陈刚;曲建华4.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TNF-α IL-6 IL-4 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 [J], 王平忠;李宜川;陈延平;徐哲;王九平;白雪帆5.老年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Treg、IFN-γ及IL-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周晓涵;宁玉梅;马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实验室检查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实验室检查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实验室检查变化规律,看其对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意义。
方法:随机观察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轻、中、重型)各期血、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及心肌酶的检查结果。
结果:轻、中及重型出血热患者不同期实验室变化有其规律性。
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期实验室变化规律对指导临床及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标签:肾综合性出血热;实验室检查;临床意义;变化规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肾损害等,可并发多脏器损伤,重者病变发展快,病情凶险;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但也有交叉重叠现象[1-2],实验室检查是其诊断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搜集HFRS患者60例,观察其各期实验室检查及变化规律,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期实验室变化对指导临床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8年4月,本院收治HFRS 60例,均符合1995年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中诊断标准,实验室及临床确诊病例[3]。
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9~63岁(其中24~45岁40例),平均(40.0±3.2)岁。
发病季节:11月~翌年2月28例,4~6月22例,7~10月10例。
职业:民工12例,农民44例,无业4例。
分型:轻型24例,中型34例,重型2例。
1.2 实验室检查方法观察60例轻、中、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肌酶的变化,从而总结其变化规律。
2 结果2.1 血常规检查其变化与病期及病情轻重有关。
白细胞计数有48例增高,8例正常,4例低于正常,1例最高可达32×109/L,最低2.4×109/L,发病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多,第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其中有16例有异新淋巴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在发热期仅有2例轻度增高,有2例重型患者发热后期和低血压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明显升高,红细胞最高达7.0×1012/L,血红蛋白最高达200 g/L,少尿期患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多尿期多恢复正常;60例患者有59例有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1例轻型患者在正常范围,血小板从第2病日开始减少,1例重型患者在少尿期最低达8×109/L,并可见异型血小板,一般在移行期开始上升。
IL-12P70及IFN-γ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分析

IL-12P70及IFN-γ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清中的IL-12P70以及IFN-γ含量变化的研究,总结IL-12P70以及IFN-γ在患者进行肾移植手术后出现的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肾移植患者6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血清的IL-12P70以及IFN-γ的浓度进行检测,并且对患者术后第5天的IL-12P70以及IFN-γ的浓度指标进行检测,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12P70以及干扰素IFN-γ并无统计学差异,检测在手术后的第5天血清中的IL-12P70以及IFN-γ的细胞因子浓度,可以知道实验组患者的IL-12P70以及IFN-γ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第5天,血清中的IL-12P70以及IFN-γ水平与手术前相比有着明显的提高(9.215±0.732vs6.183±0.593;41.076±12.321vs32.371±12.537,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中的IL-12P70以及IFN-γ的含量对肾移植手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IL-12P70;干扰素IFN-γ;肾移植术;急性排斥反应;预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等因素,增大了人们患病的几率,肾部疾病逐渐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又一杀手。
随着科技的不断地进步,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使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不断发展,增高了肾移植手术使得成功率。
但是免疫抑制的缺乏不足或者是过量都会造成肾移植手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1],因此白细胞介素IL-12P70以及干扰素IFN-γ在预测肾移植手术后产生急性排斥反应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时监测患者的免疫能力有助于根据患者个人体质差异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IL-17水平及临床意义

・
45 5・
肾综合征 出血热 患者血 浆 I L 一 1 7水 平及 临床意义
苏 莹h , 纪 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西安 市第八 医院传染科 , 西安
z h a o 0 7 1 1 @1 6 3 . c o m、
7 1 0 0 6 1 ; 西安 市第 一医 院中心实验 室 ; 通 讯作 者 , E . m a i l : s u y i n g —
关键词 : 肾综合征 出血 热 ; 白介素一 1 7 ; 炎症
中图分类号 : R 5 1 2 .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6 6 1 1 ( 2 0 1 3 ) 0 6— 0 4 5 5— 0 3 D O I : i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6 1 1 . 2 0 1 3 . 0 6 . 0 1 1
摘要: 目的 探讨 肾综 合征出血热 ( h e mo r r h a g i c f e v e r w i t h r e n a l s y n d r o m e , H F R S ) 患者血浆 白细胞介 素 1 7 ( i n t e r l e u k i n . 1 7 , I L 一 1 7 ) 的水 平及临床意义 。 方法 采用酶联免 疫吸附法 ( e n z y m e l i n k e d i m mu n o s o r b e n t a s s a y , E L I S A) 检测 6 4例 H F R S患者及 4 O 例正常对 照者( 对照组 ) 血浆中 I L 一 1 7水平 , 比较不同分型和分期 的肾综合征 出血热患者 的血浆 I L . 1 7浓度 。 结果 0 . 0 5 ) , 各型之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 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郭东杰;许连秀;刘秀敏;刘凤茹;王文燕;安国瑞
【期刊名称】《中国医刊》
【年(卷),期】2002(037)003
【摘要】@@ 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产物,其含量升高提示体内有继发性纤溶亢进,对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郭东杰;许连秀;刘秀敏;刘凤茹;王文燕;安国瑞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检验
科,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检验
科,061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IL-12p70、IFN-γ、IL-4、血浆D-二聚体和血管血友
病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J], 周文俊;马韫佳;袁虹萍
2.肾综合征出血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张元度;章莉莉;张东军;赵宏;孙志坚
3.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高D-二聚体患者应用抗凝剂对预后的影响 [J], 刘冰
4.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sICAM-1、E-选择素、L-选择素和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J], 赵宏;马韫佳;王玉华;朱奋勇;马志俊;张东军5.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血小板联合检测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中的应用 [J], 张茹辉;潘俊均;洪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IL-12p70水平及临床意义杜忠祥;马韫佳【摘要】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Th1/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12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HFRS患者(轻症组11例;重症组14例)按病期采集血液,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并同步检测血象和BUN.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2p70含量均见升高,轻症组之峰值为(1.42±1.10)μg/L,重症组之峰值为(2.11±2.13)μg/L,皆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10)μg/L水平,P<0.01.IL-12之变化曲线与血尿素氮(BUN)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血小板(BPC)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HFRS病程中IL-12大量释放,导致Th1/Th2细胞平衡偏移,产生多器官免疫病理损伤.对症积极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2页(P839-840)【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Th1细胞;Th2细胞;白细胞介素-12【作者】杜忠祥;马韫佳【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阳,212300;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阳,21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81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原体是致病性汉坦病毒,国内外实验均未证实汉坦病毒对内皮细胞有直接致病作用[1~5],多数认为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发病机制上占主导地位[6~8]。
本研究旨在测定Th1/Th2免疫细胞代表性细胞因子IL-12与病期和病型的动态性及相关性研究,以揭示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探其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为2008年11月~2009年3月收治的HFRS患者共25例(男11例,女 14例),年龄26~62岁,入院病日为(4.0±1.4)天,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清 HFRS 特异性IgM型抗体均为阳性。
按1997年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分型,其中轻型3例,中型8例,重型10例,危重型 4例;为便于比较,将轻型与中型合并为轻症组,重型与危重型合并为重症组;因低血压期持续短暂,故与少尿期合并统计;另取19名健康成人作对照。
1.2 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以液体疗法为主的对症治疗,未使用免疫调节剂。
1.3 研究方法1.3.1 细胞因子检测对25例患者做了细胞因子动态观察,按病期采血,分离血清后置-80℃备检;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用ELISA法检测(荷兰Aliset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试剂盒购自比利时Biosource公司。
1.3.2 所有患者均按病期采血,血尿素氮(BUN)用德灵RXL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小板(BPC)和白细胞计数用美国Gen system2型Beckman coulter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1.3.3 统计方法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处理。
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
2 结果2.1 血清IL-12p70的变化从发热期至恢复初期,轻、重两组血清IL-12p70与对照组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见表1。
以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为最显著,以后逐步下降。
轻、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2 BPC和BUN的变化病程早期BPC便见减少,并随病情的加重而进行性下降,至低血压少尿期达到低谷,多尿期以后逐渐回升。
BUN于发热后期开始升高,少尿期达到高峰,多尿期以后逐渐复常,重症组之BUN曲线明显高于轻症组,其变化趋势与IL-12p70的变化基本相似,见图1。
表1 HFRS患者发热期至恢复期血清IL-12p70的变化 (单位μ g/L,±s)与正常值相比,a:P均<0.01组别 n 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正常值轻症组 11 0.87±0.38a 0.77±0.21a 1.42±1.10a 0.99±0.50a -重症组14 1.08±0.77a2.11±2.13a 1.20±0.88a 0.77±0.14a -对照组 19 - - - - 0.56±0.10图1 HFRS不同病期IL-12p70、BUN和BPC的动态变化2.3 病情转归25例HFRS患者经对症治疗均获痊愈,其中3例入院时已呈急性肾衰,经血液透析及其他对症处理皆顺利恢复;1例入院时三期重叠,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经血透、机械呼吸、大剂量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最终也转危为安。
2例危重型中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院。
3 讨论汉坦病毒感染人体后侵犯的主要靶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和PBMC,在HFRS发病过程中,汉坦病毒作为致病的始动因素,激活了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NK细胞、细胞毒性 T细胞等免疫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引起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造成多器官免疫病理损伤[3~6]。
本研究测定Th1/Th2免疫细胞代表性细胞因子IL-12在不同病期和病型的动态变化。
IL-12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和DC细胞等分泌,由P40和P35两个亚单位经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异二聚体糖蛋白称之白细胞介素-12p70段(IL-12p70)是其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形式。
IL-12R由β1链和β2链构成,与IL-12的亲和力很高。
P40与IL-12β2链结合,介导 P35与β1链结合,由后者发挥生物活性[9]。
IL-12在Th细胞亚群的分化上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促进Th1细胞增殖分化产生Th1型细胞因子,抑制Th2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IL-12在维持 Th1与 Th2细胞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本研究中,用ELISA法检测了HFRS外周血中IL-12p70,以探讨HFRS在不同病期、病型与此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IL-12p70在不同病期和病型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BUN变化曲线成正相关,与BPC变化曲线成负相关。
有报道IL-12浓度升高的同时IFN-γ含量增高,而IL-4浓度基本无变化[10]。
由于IL-12可以促进Th1细胞增殖分化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主要由Th1型细胞因子产生,IFN-γ反过来又促进IL-12的产生,从而形成IL-12及IFN-γ的正反馈途径,因此IL-12及IFN-γ在调节Th细胞亚群分化上具有协同作用[9,11]。
这就导致了Th1/Th2免疫细胞平衡的偏移,进一步证实HFRS感染后是以Th1类免疫细胞为主导的免疫应答造成的病理损伤的发病机制。
Th1/Th2免疫细胞可通过分泌各自的细胞因子而相互拮抗,Th1/Th2的平衡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十分必要。
细胞因子分泌具有多源性。
本研究显示,HFRS患者IL-12p70升高明显,造成 Th1/Th2细胞失平衡,参与了HFRS发病机制,这是HFRS病毒侵犯免疫活性细胞、血管内皮及其他组织细胞引起免疫网络紊乱的结果,故在治疗上首先要强调抗病毒,且越早越好;其次,可采取包括免疫调节剂在内的对症治疗,以便使免疫功能和内环境尽快恢复正常,切断疾病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1] 江振友,温筱芸,林晨,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感染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19(2):59-62.[2] Terajima M,Vapalahti O,Van Epps HL,et al.Immune responses to Puumala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nephropathiaepidemica[J].Microbes Infect,2004,6(2):238-245.[3] Kraus AA,Raftery MJ,Giese T,et al.Differentialantiviral response of endothelial cells after infection with pathogenic and nonpathogenic hantaviruses[J].J Virol,2004,78(12):6143-6150.[4] Hayasaka D,Maeda K,Ennis FA,et al.Increased permeability of human endothelial cell line EA.hy926 induced by hantavirus-specific cytotoxic T lymphocytes[J].Virus Res,2007,123(2):120-127.[5] Muranyi W,Kehm R,Bahr U,et al.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are susceptible to hantavirus infection;a new aspect in hantavirusecology[J].Virology,2004,318(1):112-122.[6] Markotic A.Immunopathogenesis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nd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J].Acta Med Croatica,2003,57(5):407-414.[7] Raftery MJ,Kraus AA,Ulrich R,et al.Hantavirus infection of dendritic cells[J].J Virol,2002,76(21):10724-10733.[8] Niikura M,Maeda A,Ikegami T,et al.Modific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s by Hantaan virus infection:prolonged hyper-permeability induced by TNF-alpha of hantaan virus-infected endothelial cell monolayers[J].Arch Virol,2004,149(7):1279-1292.[9] 徐林,姚新生,张忆雄.IL-12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25(2):172-174.[10] 马志俊,孙志坚,赵宏,等.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8,27(4):461-463.[11] Nakamura T,Lee RK,Nam SY,et al.Roles of IL-4 and IFN-gamma instabilizing the T helper cell type 1 and2 phenotype[J].J Imunol,1997,158(6):2648-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