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对话描写
描写人物对话的作文

描写人物对话的作文标题,一场意外的对话。
昨天下午,我和朋友们在学校操场上踢足球,突然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我们立刻停下比赛跑过去帮助他。
老人脸色苍白,似乎受了伤,我们急忙扶起他,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老人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对我们微笑着说,“谢谢你们,我只是有点头晕,没事的。
”我们劝说他去医务室检查一下,老人却坚持说自己没事,让我们不要担心。
我和朋友们纷纷表示要送老人去医务室,但老人坚持说自己可以自己走,不需要我们的帮助。
看着老人坚定的眼神,我们也不好再强求,只好放心地离开了。
当天晚上,我和朋友们在食堂吃饭时,突然看到了那位老人,他坐在一张孤独的桌子上,低头吃着饭。
我走过去问他是否需要帮忙,老人抬起头,露出了一丝惊讶的表情,然后微笑着说,“你们是那些帮助我的年轻人吧,谢谢你们的关心。
”。
我和朋友们坐到了老人的桌子旁边,开始和他聊天。
老人名叫张先生,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是学校的一位义工。
他告诉我们,他并不是因为头晕才摔倒的,而是因为他心脏不好,经常会感到胸闷和头晕。
他一直都不愿意让别人担心,所以才会坚持说自己没事。
听到这些,我们都感到很惊讶和心疼。
张先生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孤身一人的老人,没有子女,也没有亲人。
他每天都会来学校做义工,因为他觉得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陪伴和快乐。
他说他很喜欢和学生们交流,因为他觉得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可以给他带来一些温暖。
听到这些,我和朋友们都感到很感动。
我们决定以后会多关心张先生,让他觉得在这里有一个大家庭。
我们还约定,以后每个周末都会去看望张先生,陪他聊天,甚至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次意外的对话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需要,我们应该多一些关心和体谅。
张先生虽然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但他却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坚强的人。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坚强和乐观,让他觉得在这里有一个温暖的家。
这次的意外相遇,让我和朋友们结识了一个特别的朋友,也让我们懂得了更多的人情世故。
人物描写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物描写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人物描写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学生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致观察,来刻画人物形象,传达人物性格和情感。
以下是关于人物描写的一些知识点:1. 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基础,包括人物的长相、衣着、姿态等。
在描写时,要注意抓住人物最显著的特征,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2. 语言描写: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直接体现。
通过人物的对话,可以展示其性格特点、情感状态和思想观念。
在描写时,要注意语言的自然流畅,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情境。
3. 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可以传达其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
在描写时,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4.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
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作者的叙述,可以深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描写时,要注意心理活动的细腻和真实。
5. 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性格,通过人物与环境的互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的灵魂,通过捕捉人物的细微动作、表情变化等,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7. 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人物描写更加形象和富有表现力。
8. 人物描写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人物描写要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通过人物的行为和选择,推动故事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的转变。
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从而在作文和阅读理解中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话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2.能够通过阅读对话描写来了解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等信息。
3.能够运用对话描写的技巧,写出生动、具体的对话场景。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对话描写的作用与技巧。
2.能够分析对话描写对整个文学作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对话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
2.对话描写的常用技巧与表现形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一篇文章中,为什么会有对话描写?对话描写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2. 输入教师讲解对话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段对话描写,并回答相关问题:对话描写中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如何帮助读者了解人物?4. 总结总结对话描写的作用与技巧,强化学生对于对话描写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一课时所学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对话描写的作用和技巧。
2. 深化分析一篇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描写,让学生通过对对话描写的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情感变化等信息。
3. 创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通过模仿对话描写的形式,完成一段对话描写,并展示给全班。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提高对对话描写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明确了对话描写的作用,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的创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描写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以上是本文档关于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朋友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比如,当描述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对话内容
和语言风格来展现其乐观的性格特点,比如他可以用一些积极向上
的词语和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人感受到他的乐观和阳光;而当描述一个内向沉默的人物时,可以通过他的对话内容和语
言风格来展现其内向的性格特点,比如他可以用一些含蓄和低调的
词语和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人感受到他的内向和沉默。
在对话中,还可以通过人物的情感状态来展现其内心世界,比
如当一个人物处于愤怒、悲伤、快乐等不同的情感状态时,可以通
过他的对话内容和语言风格来展现其情感状态,让人感受到他的情
感波动和内心变化。
此外,在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生动,尽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对话内容,以使对话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还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
语气一致,通顺流畅,使整个对话更加连贯和有说服力。
总之,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需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描写,以使对话更加生动、真实。
同时,还
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生动,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使整个对话更加连贯和有说服力。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项练习《 人物描写赏析》课件(共28张PPT)

电梯依然原地不动。“上帝呀!”老太太心想,“我已被他们困在 了电梯里,他们是不是就要动手了?”她心跳加速,所有毛孔开 始冒冷汗。就在这时,她听到一个黑人说:“Hit the floor!”(趴到 地上)。本能告诉她:千万不要反抗,照他们说的去做。老太太 慌慌张张地放开小桶,双手按地趴下。那桶硬币“哗啦啦”地掉 在地上,到处乱滚。
1.画线句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夫人”“高兴帮你按 一下按钮”等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人面对 老太太的冒犯,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很有礼貌。
阅读文章,你得到一个什么启示?
通过老奶奶由于自己胡思乱想结果 闹了笑话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 只凭主观臆断(盲目胡乱猜想)。
[文本2]
回家后,我脱下外衣,然后吃饭。妻说: “你外衣沾了许多米糠,我拿去 洗 了,袋里的钱物放在茶几上,自己整吧!”饭后,我泡一杯铁观音,惬意地 靠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呷茶,顺便整理物品,却发现米店老板找我的钱多了 十元,连数三遍都是八十二元。我对妻说:“卖米的多找我十元钱,他上午生意 白做了,我看还是还给人家吧!”说着就要往外走。妻说:“急啥?现在雨大,你 下午上班时再还也不迟啊!”我想想也是,于是就去午睡。然而,我躺在床上老 想着十元钱的事,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后干脆起床,跟妻说一声我去了,便得他 的心像是被一把钝了的锉刀残忍地割开, 悲痛从伤口流出,撒落一地忧伤。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口语交际范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口语交际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口语交际范文篇1学习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播放电视广告。
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
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
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
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
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
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音乐响起)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6.出示刘翔的图片。
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
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对话描写》主要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基本技巧,学会在文中恰当的位置运用对话,以及如何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文和富有启发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对话描写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对话的基本格式和技巧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仍存在对话单调、生硬,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话描写的基本技巧,学会在文中恰当的位置运用对话,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行对话描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用心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对话描写的基本技巧,学会在文中恰当的位置运用对话,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使对话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对话描写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进行对话描写练习。
3.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写作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观察生活,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课堂问答、日常对话等,引发学生对对话描写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形形色色的人》同步作文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 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 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赵 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 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
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众人看严监 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篇习作,小作者描写的是自己身边的 同学。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通过选 取典型事例,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全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事例典型,语言生动,叙述流畅,是一篇优 秀习作。
5 黄昏时分,大山般的沙土被爸爸的挖掘机移走了, 老板过来握着爸爸的手,一个劲儿地感谢爸爸。
自从亲眼看见了爸爸工作,我感受到爸爸技艺的 高超,更明白了爸爸的辛苦。我想对爸爸说:“爸爸, 我爱您!”
5 语言积累
➢ 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 身手敏捷 动如脱兔 踌躇不前 狼吞虎咽 步履蹒跚 正襟危坐 横冲直撞
正面描写,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生动的描写。 一、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一个人 的语言是展示其性格特征的镜子。所以,通 过人物具有代表性的话语,可以展露其内心 世界,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
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 格、表现人物品质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物身上的那些与众不同的动作,会深化其 性格特点。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 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 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 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 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指导课《人物对话描写》教案彭山二小南校区:唐辉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并会运用。
2、了解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标点符号的运用。
3、了解提示语中要有恰当的人物神态、动作、语气等4、掌握写对话时要讲究格式。
二、教学重点:会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语完成对话描写,做到格式和标点都正确。
三、教学难点:发现人物对话的特点;运用所学进行对话描写,提示语中的修饰词的准确、恰当。
四、教学过程:(一) 谈话,激情导入师:1、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如何写好人物对话。
(板书:人物对话描写)2、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了,所以写好对话非常重要,习作中好的人物对话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学习,发现对话描写的特点。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段文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多媒体展示)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老师:同学们,上面这个片段出自课文六年级上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段话写人物写得最多的是什么?生:——对话老师:同学们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在格式上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发现了?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生: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是分段写的。
师: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
如:“那怎么——”三个字就占了一个自然段。
(板书:1.分段写)老师: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同学们说说。
生:1、分段写看起来很清楚2、分段写看起来字数显得多。
老师总结: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舒服,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第二,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对不对?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不分段,效果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分段写与不分段写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学生体会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生:1、没有分段写的片段,看起来不清楚,眼睛觉得很累。
2、没有分段写,内容显得很少。
师:作者在写对话时,除了人物说的话,还写了什么?生:作者在写人物对话时,还写了提示语。
师:(板书:2.提示语)师:什么叫提示语?生:对话中的提示语就是指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说的。
师:1、请同学们找出这个片段的提示语。
2、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生:提示语的位置有的在人物话语的前面,有的在中间,有的在后面师:(板书:在前、在中、在后)老师总结: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提示语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提示语嵌在中间,这就叫变化。
没有变化人物对话就显得很呆板对吗?师:再看,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也有变化了。
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看,说一说。
生:当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时,“说”的后面是冒号;师:冒号在这里起提示作用,提示大家后面要说话了。
师:当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时,“说”的后面是句号;师:对,话已经说完了,所以打的是句号生:当提示语在说的话的中间时,“说”的后面是逗号!师:提示语在中间,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至此话还没有说完,所以打的是逗号(板书:冒号、逗号、句号)师:还有什么发现没有?生:还有的对话没有提示语。
师:对,当我们都知道说话的人是谁的时候,或者情况紧急时,也可以不用提示语,这也是一种变化。
师:有这样一些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果我把它们去掉,同学们再读读,会有什么感受?(出示句子对比)“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生:1、提示语里表示说的词语前面有修饰的词语,告诉我们说话者是怎样说的,怎样问的,或是怎样回答的。
2、这些修饰词语也有变化,它是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的描写。
师:(板书:动作、神态、语气)师:加上这些修饰词有什么好处呢?生:这样就让人物对话显得生动、形象、具体了。
(三)总结对话描写特点师:刚才我们分析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对话描写的特点,同学们明白了关于对话描写的什么知识?谁来说一说。
生:1、人物对话一般有四种情况: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在说的话的后面,在说的话的中间,有时也没有提示语。
2、提示语后面的标点有变化,当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时,“说”的后面是冒号;当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时,“说”的后面是句号;当提示语在说的话的中间时,“说”的后面是逗号!3、提示语里表示说的词语前面有修饰的词语,告诉我们说话者是怎样说的,怎样问的,或是怎样回答的。
这些修饰词语也有变化,它是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的描写。
师:多媒体展示:对话描写一般包括:内容提示语对话描写形式:1、提示语+内容 2、内容+提示语3、内容+提示语+内容4、内容对话描写注意事项:1、分段写2、提示语位置要有变化(前、中、后)3、“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冒号、逗号、句号)4、提示语修饰成分也有变化(动作、神态、语气)老师总结:下面同学们将屏幕上的这些内容再读两遍,把每个字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你把它记住的时候,你就会写人物对话了。
好,开始读。
用眼睛去读,用心去记,把每个字、每一标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师: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我把刚才总结的人物对话的方法以示意图的方式来表示:1、提示语在前的就叫拉车式,如:妈妈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走走吧!”(出示人物对话描写方法示意图)生:边说边出示,并读例句。
……2、提示语在后的就叫推车式,如:“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走走吧!”妈妈说。
(出示人物对话描写方法示意图)生:边说边出示,并读例句。
……3、提示语在中的就叫挑担式,如:“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说,“我们出去走走吧!”(出示人物对话描写方法示意图)生:边说边出示,并读例句。
……2、没有提示语的就叫无人式,如:“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走走吧!”(出示人物对话描写方法示意图)生:边说边出示,并读例句。
……(四)仔细看,认真听,展开想象补写对话。
师:为了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接下来请看电视剧《家有儿女》之《神秘的礼物》。
(放视频)要求:仔细看,认真听,他们说些什么,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是怎样的,看完后,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具体。
1、课件出示,学生交流小雨()地说:“爸,你有什么事情快宣布!”“一看就是要做报告,而且还是长篇大论。
”刘星()地说。
“哼,就你们俩,顶多也就帮个倒忙。
”小雪()地说,“爸,到底什么事啊?”2、师:这三句对话的提示语分别在什么位置,提示语后面的标点有什么不同?生:这三句对话的提示语分别在说的话的前面、后面和中间,提示语后面的标点分别是冒号、句号和逗号。
3、师:哪个同学来补充提示语中的修饰词?生:(1)小雨(不耐烦)地说:“爸,你有什么事情快宣布!”(着急地说)(2)“一看就是要做报告,而且还是长篇大论。
”刘星(摇头晃脑)地说。
(不以为然)(3)“哼,就你们俩,顶多也就帮个倒忙。
”小雪(不屑)地说,“爸,到底什么事啊?”(看了看哥俩又看了看爸爸)4、师同学们,你们这些词一加,就让我们透过这些文字见到了三个不同性格的小朋友。
这就是好的提示语的魅力。
(五)再次练习,仔细看,展开想象。
师:看板书上的要求,把对话写具体。
(以下三题任选)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内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他们三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的这些话?他们三个人说话的时候,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什么样的语气。
当这两个年轻人听了这位老人的劝告以后,又会怎么样?年轻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年轻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年轻女:哎,你挤着我啦,你!年轻男:来劲啦,是吧?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2、看图写对话《诱惑》。
3、自己根据一个印象深刻的情景,写两组及以上对话。
注意对话的完整性。
老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写好了吗?写好的同学好好修改一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写的对话:师:仿照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节目,持宝人三十秒夸宝,(展示者介绍自己对话的优点并用笔勾画)评审团抡锤砸价。
(其他同学肯定其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并给以评分,满分30分)大屏幕展示学生的对话描写片段,生评价“嘀嘀”,公交车到站了,上班的大人、上学的孩子一拥而上。
“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一位年轻的女士忍受不了拥挤,对他身边的一位年轻男士愤怒地说,眉毛挑得好高,脸气得通红。
“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年轻男士火冒三丈,并且又挑衅似的往年轻女士身边靠了靠。
女士脸色更加难看,眼睛瞪得又圆又大:“哎,你挤着我啦,你!”“来劲啦,是吧?”男士毫不退让,抬起被挤得没处搁放的胳膊,好像要打女士的样子。
“算啦,算啦!年轻人,”一位旁观的老人心平气和地劝他们,“把心放宽,就不挤了!”两个年轻人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不再说话,车上安静下来。
师:同学们将这个语段大声念一遍,体会体会。
(六)老师启发,积累语言师:在表达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提示语中,多次用到谁谁谁“说”,这样显得很呆板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窍门,我们可以将说换成别的同义词啊。
同学们说说,“说”的同义词有哪些?生:问、叫、喊、闹、骂、道……还有的时候明明在说,却不用呆板的“说”或者表示说的字,而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让我们既听到了他们说话的内容和语气,又看到了他们说话时候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