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齿轮传动精度设计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1圆柱齿轮精度(GB10095-88)

1圆柱齿轮精度(GB10095-88)

注:主传动齿轮或重要的传动,偏上限选择;辅助传动或一般传动,居中或偏下限选择。

表2各类机器所用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范围机器类别机器类别精度等级精度等级汽轮机金属切削机床航空发动机轻型汽车载重汽车3 ̄63 ̄84 ̄85 ̄87 ̄9拖拉机通用减速器锻压机床起重机农业机械6 ̄86 ̄86 ̄97 ̄108 ̄11表3常用精度等级齿轮的加工方法及应用范围精度等级5级(精密级)6级(高精度级)7级(比较高的精度级)8级(中等精度级)9级10级(低精度级)加工方法齿面最终精加工齿面粗糙度Ra/μm应用范围效率(%)③在周期性误差非常小的精密齿轮机床上展成加工精密磨齿。

大型齿轮用精密滚齿滚切后,再研磨或剃齿0.8在高精度的齿轮机床上展成加工精密磨齿或剃齿在高精度的齿轮机床上展成加工不淬火的齿轮推荐用高精度的刀具切制。

淬火的齿轮需要精加工(磨齿、剃齿、研磨、珩齿)精密的分度机构用齿轮;用于高速、并对运转平稳性和噪声有比较高的要求的齿轮;高速汽轮机用齿轮;8级或9级齿轮的标准齿轮①①用于在高速下平稳地回转,并要求有最高的效率和低噪声的齿轮;分度机构用齿轮;高速减速器的齿轮;飞机、汽车和机床中的重要齿轮②①用于高速、载荷小或反转的齿轮;机床的进给齿轮;需要运动有配合的齿轮;中速减速器的齿轮;飞机、汽车制造中的齿轮②①对精度没有特别要求的一般机械用齿轮;机床齿轮(分度机构除外);特别不重要的飞机、汽车拖拉机齿轮;起重机、农业机械、普通减速器用齿轮、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并且在低速下工作的齿轮99(98.5)以上99(98.5)以上98(97.5)以上97(96.5)以上96(95)以上用展成法或仿型法加工用任意的方法加工不磨齿。

必要时剃齿或研磨不需要精加工12.5253.2 ̄6.31.600.8注:本表不属国家标准,仅供参考。

①Ⅱ组精度可以降低1级;②Ⅰ组精度可以降低1级;③括号内的效率是包括轴承损失的数值。

表4齿轮圆周速度与最低精度(Ⅱ组)的关系直齿斜齿(平行轴)最低精度Ⅱ组等级()ν≥1515>ν≥1010>ν≥66>ν≥22>ν≥3030>ν≥1515>ν≥1010>ν≥44>ν56789圆周速度ν/(m/s)注:本表不属国家标准,仅供参考。

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仅用于10~12级精度
公差组 检验组
附注
△fi’
综合项目,成批生产时优先选用
△ff与△fpb △ff能反映单个齿的齿形误差,
△ff与△fpt
而△fpb或△fpt反映出换齿时是
否平稳
II
*
f fβ
用于6级及以上精度的斜齿轮或 人字齿轮
△fi’’ 需保证齿形精度
△fpt与△fpb 用于9~12级精度
设计举例:
已知万能卧式铣床主轴箱内连接电动机的一对直齿圆
柱齿轮,m=3mm,α=20°,z1=21, z2=59, 齿宽b1=28mm, b2=28mm,齿轮材料为钢,线胀系数为α1=11.5×10-6/℃, 箱体材料为铸铁,线胀系数为α2=10.5×10-6/℃;电动机 转速为n1=1450r/min,齿轮箱采用喷油润滑,齿轮工作 温度t 1=80℃,箱体工作温度t2 =50℃;生产规模为批量 生产。试确定小齿轮的精度等级、检验项目及公差数
参见P232表12-3、12-4
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齿轮的三个公差组选择相同的精 度等级。
根据齿轮使用要求和工作条件不同,允许对三 个公差组选择不同的精度等级。
同一公差组中的各项目必须同级。
检查和验收齿轮时,以三个公差组中最低精度 来评定齿轮的精度等级。
原则: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
的精度等级。
方法:计算法、类比法 表12-6 各种机械中齿轮的精度等级
例如:
1. 分度、读数机构中的齿轮:
计算出齿轮一转范围内允许的最大转角误差,确定 第I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再确定其他公差组的精度等 级。
2. 高速动力齿轮: 根据圆周速度和噪声要求确定第II公差组的精度等 级,第III公差组不低于第II公差组的精度。

圆柱齿轮精度

圆柱齿轮精度

② Esns的计算
Esns
2
jbnmin + J bn = -( ) + f a tgα 2cosα
2 2
21
由 式(10.4) 得
Jbn = 1.76 fpt +[2 + 0.34(L / b) ]Fβ
= 0.036 由 表10.8 得 fa = 0.027
= 1.76 × 0.0122 + [2 + 0.34(90 / 28) 2 ] × 0.0172
5
2008)
2. 齿厚上、下偏差的计算 齿轮传动同孔、轴配合一样,也有基准制问 题,即基齿厚制(h) 和基中心距制 (H)。 基中心距制 标准规定采用后者,即改变齿厚 改变齿厚达到所需侧隙。 改变齿厚
(1)
6
Esns
的计算
式(10.5)
Esns
式中:
jbnmin + J bn = -( ) + f a tan α 2cosα
17
由于该齿轮的运动精度要求不高,传递动 三项精度要求均取7级 力不大,故三项精度要求均取 级。 三项精度要求均取 在图样上标注为: 7 GB/T 10095.1
(2) 确定齿轮的必检参数及其允许值 级精度, 由 d1=m z =2.75×26= 71.5和7级精度 查表10.1得 × 和 级精度 运动精度: 运动精度:FP = 0.038 载荷分布均匀性: 载荷分布均匀性:Fβ= (一般不需检验FPK) 0.017(见下页) (见下页)
式中 Fr — 为齿轮径向跳动公差(表10.1),
br —为切齿径向进刀公差(表10.7)。 10.7
3. 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的计算 由 Esns、Esni 换算成 Ebns、Ebni α Ebn

圆柱齿轮精度

圆柱齿轮精度

IT9
IT11
b. 当齿顶圆不作测量基准时,其尺寸公差 按IT11给定,但不得大于0.1mn法向模数。
2.齿轮中心距偏差 f(f) 实际中心距与公称中心距之差
3.齿轮轴线平行度公差 齿轮轴的平行度偏差将影响齿轮啮合的螺
旋线偏差,导致承载能力的下降。
3.齿轮轴线平行度公差
垂直面上平行度公差 f的β 推荐最大值为
所以影响传动平稳性
四、螺旋线总偏差 F
螺旋线总偏差是指在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螺旋线的两 条设计螺旋线迹线间的距离。即在分度圆柱面上,齿宽 有效部分范围内(端部倒角部分除外),包容实际迹线 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设计迹线之间的端面距离。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
二、圆柱齿轮径向综合偏差的精 度指标及检测
齿轮在加工时存在齿坯在机床上的定位 误差、刀具的径向圆跳动,以及齿坯轴与刀 具轴位置做周期性变化,必将产生齿轮的径 向加工误差。
1.径向综合总偏差△Fi″
测量齿轮
记录器
被测齿轮
指示表
△ △
amin a amax
2.一齿径向综合偏差△fi″
是指产品齿轮啮合一周时,对应一个齿距角内 (360°/z)出现的双啮中心距最大变化量。影响 齿轮传动平稳性。 合格条件: Δfi″ ≤ fi″
amin a amax
△ △
3.径向跳动△Fr
4.齿轮的接触斑点
加工好的一对齿轮装在箱体内或者装在配
对啮合试验台上,
在轻微受载下,
有效齿宽b
bc1
bc2
运转后齿
hc1 hc2
有效齿高h
面的接触
痕迹。
三、齿轮的侧隙和接触斑点的检验
4.齿轮的接触斑点
接触斑点用沿齿高方向和沿齿宽方向的百

圆柱齿轮的公差及精度等级

圆柱齿轮的公差及精度等级
return
4、侧隙 ---指齿侧间隙,工作时非工作齿廓间形成
的间隙。
侧隙作用:
1、储存润滑油;
2、补偿热变形。 防止齿轮工作中 卡死。
return
三、齿轮的精度检测指标、侧隙指标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FP ★ 2、传动的平稳性 △fPt ★ △Fa ★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Fb ★
4、侧 隙 △Esn ★ △Ebn ★
6.5
9
13 18 26 37 52 74 104 147
50<
2< mn≤3.5
6.5 9.5 13 19 27 38 53 76 107 151
d≤125
3.5< mn≤6
7 9.5 14 19 28 39 55 78 110 156
6< mn≤10
7 10 14 20 29 41 58 82 116 164
齿厚公差:Tsn =2tanan Fr2 br2 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
齿轮精度 5
6
7
8
9
br 值 IT8 1.26 IT8 IT9 1.26 IT9 IT10 IT8 ~ IT10—标准公差(按分度圆直径查表)
上、下偏差:Esni、Esns可确定 return
(2)公法线长度偏差△Ebn
定义:指实际公法线长度与公称 公法线长度之差。
A B
△Fa
C
齿顶圆 齿顶修缘起始圆 啮合起始圆 齿根圆
AB—倒棱部分;BC —工作部分
齿廓总偏差△Fa的合格条件: △Fa ≤Fa --齿廓总公差★
return
3、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的检测指标
---螺旋线总偏差△Fb
定义:在齿宽工作部分范围内,包 容实际螺旋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条 设计螺旋线之间的法向距离。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

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
关于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
第1页,此课件共13页哦
第一节 圆柱齿轮传动的要求
• 一、传递运动准确性 • 二、传动平稳性 • 三、载荷分布均匀性
• 四、合理的齿轮副侧隙
第2页,此课件共13页哦
首页
下一节
第二节 齿轮加工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其特性
(1) 齿坯孔与机床心轴有安装偏心e (2) 机床分度蜗轮轴线与工作台中
第4页,此课件共13页哦
返回
第三节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及其测量
• 一、切向综合误差∆'
• 二、齿距累积误差 • 三、齿圈径向跳动 • 四、径向综合误差 • 五、公法线长度变动
第5页,此课件共13页哦
首页
上一节
下一节
第四节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及其测量
• 一、切向一齿综合误差 • 二、径向—齿综合误差
• 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第8页,此课件共13页哦
首页
上一节
下一节
第七节 齿轮副的安装及传动误差
• 一、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
• 二、齿轮副的切向—齿综合误差 • 三、齿轮副的接触斑点
• 四、齿轮副的侧隙 • 五、齿轮副的中心距偏差
• 六、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第9页,此课件共13页哦
首页
上一节
下一节
第八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 一、精度等级
• 标准对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1级精度最高,12级精度 最低。1~2级目前工艺尚未达到此水平,供将来发展用,3~5级为高精度 级,6~8级为中等精度级,9~12级为低精度级。
• 二、精度等级的选择
第10页,此课件共13页哦
首页
上一节
下一页
• 三、齿轮副的侧隙

第7章圆柱齿轮精度55页PPT

第7章圆柱齿轮精度55页PPT
3)分度圆弦齿高公称值与弦齿厚公称值
分度圆弦齿高公称值:h c m n1 2 z 1 c o s ( 4 x ta n 2 z )
齿轮副安装后,其侧隙的大小,与齿轮副的中 心矩及两齿轮的齿厚有关。
获得侧隙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基齿厚制,即固定齿厚的极限偏差,通 过改变中心距的基本偏差来获得不同的最小极限侧 隙,此方法用于中心距可调的机构。 另一种方法是基中心距制,即固定中心距的极 限偏差,通过改变齿厚的上偏差来得到不同的最小 极限侧隙,国标采用后一种。
二、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使用要求
(五)不同圆柱齿轮的传动精度要求
对于机床和汽车变速箱中的变速齿轮传动 重点是传动平稳性和载荷分布均匀性,以降低 振动和噪声并保证承载能力;
二、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使用要求
(五)不同圆柱齿轮的传动精度要求
对于高速、大功率传动装置中用的齿轮, 如汽轮机减速器上的齿轮,圆周速度高,传递 功率大,其运动精度、工作平稳性精度及接触 精度要求都很高,特别是瞬时传动比的变化要 求小,以减少振动和噪声;
三、齿廓总偏差 F
在齿轮的端平面上,包容实际齿廓曲线的两条设计齿 廓曲线间的法向距离。(图7-4)p122 影响齿轮传动的平稳性。
四、螺旋线总偏差 F
指包容实际螺旋线的两条设计迹线间的距离。 (图7-5)p122 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
五、标准公差值的计算
(p122、123) 上述四项指标的合格判定条件:
一、齿轮副的侧隙
1.齿轮副的最小侧隙
侧隙是在齿轮传动过程中,非接触面一侧的合理间隙。 一方面为了贮存润滑油,另一方面为了补偿变形,从而使齿轮 副能正常工作。
§4 齿轮的侧隙和接触斑点的检验
齿轮副的侧隙分为: 圆周轮侧,隙另一J t 个—齿—轮当的一圆对周齿晃轮动副量装,配以好分后度,圆固弧定长一计个值齿。

圆柱齿轮齿条传动计算

圆柱齿轮齿条传动计算

圆柱齿轮齿条传动计算一、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1.齿轮模数的选择齿轮模数是决定齿轮尺寸的重要参数,一般由传动比和轴的距离决定。

根据传动比和轴的距离,可以使用手册或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齿轮模数。

2.齿数的计算根据传动比和齿轮模数,可以计算齿数。

传动比为齿轮的齿数比值,例如1:2表示从动齿轮的齿数是主动齿轮的2倍。

3.齿轮参数的计算计算出齿数后,可以计算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齿宽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利用标准齿轮手册或计算公式得出。

二、齿轮齿条的传动效率齿轮齿条传动的效率是指传动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通常表示为η。

齿轮齿条传动的有效传动比、齿轮和齿条的材料和润滑状态等因素会影响传动效率。

1.有效传动比的计算有效传动比是指实际传动比与理论传动比之间的比值,一般表示为i_eff。

齿轮齿条传动的有效传动比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2.传动效率的计算传动效率可以通过公式η=T_out/T_in * 100%计算得到,其中T_out为输出扭矩,T_in为输入扭矩。

传动效率一般在90%以上,但实际传动中会受到齿轮齿条的磨损、振动和润滑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三、齿轮齿条的传动精度齿轮齿条传动的精度是指实际传动比与理论传动比之间的差值,一般表示为Δi。

传动精度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1.传动误差的计算传动误差是指实际传动比与理论传动比之间的差值,一般表示为ε。

传动误差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得到。

2.传动精度的计算传动精度可以通过公式Δi/i*100%计算得到,其中Δi为传动误差,i为理论传动比。

此外,齿轮齿条传动还需要考虑齿轮和齿条的制造工艺和装配精度、润滑和冷却等问题。

正确选择齿轮和齿条的材料、几何参数、润滑方式和冷却方式,能够提高齿轮齿条传动的效率和精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圆柱齿轮齿条传动的计算涉及齿轮模数的选择、齿数的计算、齿轮参数的计算、传动效率的计算和传动精度的计算等方面。

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参数,以确保齿轮齿条传动的正常运转和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啮合圆柱齿轮所有计算公式大全、检验方法、各精度差数表格汇总名称及代号计算公式及说明直齿轮斜齿及人字齿轮模数m由强度计算或结构设计确定,并取标准值。

法向模数m n取标准值。

端面模数:m t=m n cosβ分度圆螺旋角ββ=0 两轮螺旋角相等,方向相反分度圆压力角α=20°αn=20°,tanαt=tanαn/cosβ分度圆直径d d=mz d=m t z标准中心距a a=(d1+d2)/2=(z1+z2)m/2 a=(d1+d2)/2=(z1+z2)m n/(2cosβ)啮合角α'情况Ⅰ:已知总变位系数(x1+x2)时,invα'=2(x1+x2)tanα/(z1+z2)+invαinvαt'=2(x n1+x n2)tanαn/(z1+z2)+invαt求出啮合角α'后,可求出变位后的中心距a';情况Ⅱ:已知变位后的中心距a'时,cosα'=a cosα/a'cosαt'=a cosαt/a'求出啮合角α'后,由上式求(x1+x2)值,再进行分配。

中心距变动系数y y=(a'-a)/m=(z1+z2)(cosα/cosα'-1)/2y n=(a'-a)/m n=(z1+z2)(cosαt/cosαt'-1)/(2cosβ)y t=y n conβ变位后的中心距a'a'=a+ym=a cosα/cosα'a'=a+y t m t=a+y n m n=a cosαt/cosαt'齿根圆直径d f d f=d-2(h a+c-xm) d f=d-2(h an+c n-x n m n)齿顶圆直径d a d a1=2a'-d f2-2cd a2=2a'-d f1-2cd a1=2a'-d f2-2c nd a2=2a'-d f1-2c n齿顶高h a h a=(d a-d)/2齿根高h f h f=(d-d f)/2齿高h h=h a+h f基圆直径d b d b=d cosαd b=d cosαt节圆直径d'd'=d b/cosα'd'=d b cosαt分度圆齿距p p=mπp n=m nπ,p t=m tπ基圆齿距p b p b=p cosαp bt=p t cosαt齿顶压力角αaαa=arccos(d b/d a) αat=arccos(d b/d a)基圆螺旋角βbβb=0 tanβb=tanβcosαtcosβb=cosβcosαn/cosαt端面重合度εαεα=[z1(tanαa1-tanα')+z2(tanαa2-tanα')]/(2π)εα=[z1(tanαat1-tanαt')+z2(tanαat2-tanαt')]/(2π)纵向重合度εβεβ=0 εβ=b sinβ/(m nπ),b为齿轮宽度总重合度εγεγ=εαεγ=εα+εβ注:角标n为法面,t为端面;1为小齿轮,2为大齿轮。

齿轮标准模数(mm)圆柱齿轮(GB12368-90)第1系列1 1.25 1.52 2.53456810121620第2系列1.752.25 2.75(3.25) 3.5(3.75)4.55.5(6.5)79(11)1418锥齿轮(GB12368-90)1 1.125 1.25 1.375 1.5 1.752 2.25 2.5 2.753 3.25 3.53.7544.555.566.578910111214161820注:1. 斜齿轮及人字齿轮取法面模数为标准模数;锥齿轮取大端模数为标准模数。

2. 优先采用第1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齿廓mm (GB1356—88)基本齿廓参数代号数值齿顶高工作齿高顶隙全齿高齿距齿根圆角半径h ah′chpR fm2m0.25m2.25mπm≈0.38m 注:1. 本标准适用于模数m≥1mm,齿形角α=20°的渐开线圆柱齿轮。

2. 允许齿顶修缘。

中心距系列(推荐使用)mm第1系列40506380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第2系列145 180 225 280 355 450 560 710 900 1120 1400 1800 2240动力齿轮传动的最大圆周速度m/s精度等级圆柱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直齿斜齿直齿曲线齿5级以上≥15 ≥30 ≥12 ≥20 6级<15 <30 <12 <20 7级<10 <15 <8 <10 8级<6 <10 <4 <7 9级<2 <4 <1.5 <3齿轮常用材料及其力学性能图例45 正火≤100 ≤50 588 294 169~21740~50 101~300 51~150 569 284 162~217调质≤100 ≤50 647 373 229~286101~300 51~150 628 343 217~25542SiMn 调质≤100 ≤50 784 510 229~28645~55 101~200 51~100 735 461 217~269201~300 101~150 686 441 217~25540MnB 调质≤200 ≤100 750 500 241~28645~55 201~300 101~150 686 441 241~28635CrMo 调质≤100 ≤50 750 550 207~26940~45 101~300 51~150 700 500 207~26940Cr 调质≤100 ≤50 750 550 241~28648~55 101~300 51~150 700 500 241~28620Cr渗碳淬火+低温回火≤60 ≤30 637 392 56~62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30 15 1079 88356~62 ≤80 ≤40 981 78538CrMoAl 调质、渗氮30 1000 850 229 渗氮HV>850 ZG310-570 正火ZG340-640 正火ZG35CrMnSi 正火、回火700 350 ≤217 调质785 588 197~269HT300 290 190~240 HT350 340 210~260 QT500-7 500 320 170~230 QT600-3 600 370 190~270 KTZ550-04 550 340 180~250 KTZ-650-02 650 430 210~260齿轮传动荐用的润滑油运动粘度ν /40℃齿轮材料圆周速度v(m/s)<0.5 0.5~1 1~2.5 2.5~5 5~12.5 12.5~25 >25 铸铁、青铜320 220 150 100 80 60钢σB=(450~1000)MPa 500 320 220 150 100 80 60σB=(1000~1250)MPa 500 500 320 220 150 100 80σB=(1250~1600)MPa 1000 500 500 320 220 150 100渗碳、表面淬火1000 500 500 320 320 150 100齿轮精度等级、公差的说明本网络手册中的圆柱齿轮精度摘自(GB10095—88),现将有关规定和定义简要说明如下:(1) 精度等级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参见)。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参见齿轮传动精度等级选择(2) 齿轮检验与公差(参见)根据齿轮副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检验组来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

(3) 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参见)齿轮副的要求包括齿轮副的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 ic′,齿轮副的接触班点位置和大小以及侧隙要求,如上述四方面要求均能满足,则此齿轮副即认为合格。

(4) 齿轮侧隙齿轮副的侧隙要求,应根据工作条件用最大极限侧隙j nmax(或j tmax)与最小极限侧隙j nmin(或jtmin)来规定。

中心距极限偏差(±f a)按“中心距极限偏差”表的规定。

齿厚极限偏差的上偏差E ss及下偏差E si从齿厚极限偏差表来选用。

例如上偏差选用F(=-4f Pt),下偏差选用L(=-16f Pt),则齿厚极限偏差用代号FL表示。

参看图“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

若所选用的齿厚极限偏差超出齿厚极限偏差表所列14种代号时,允许自行规定。

(5) 齿轮各项公差的数值表齿距累积公差F P及K个齿距累公差F PK齿向公差Fβ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轴线平行度公差中心距极限偏差(±f a)齿厚极限偏差接触斑点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 r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形公差F f齿距极限偏差(±f Pt)基节极限偏差(±f Pb)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 i″齿坯尺寸和形状公差齿坯基准面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表面粗糙度R a圆柱直齿轮分度圆上弦齿厚及弦齿高(6) 图样标注在齿轮零件图上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齿厚极限偏差的字母代号。

标注示例a) 齿轮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其齿厚上偏差为F,下偏差为L:b) 第Ⅰ公差组精度为7级,第Ⅱ、Ⅲ公差组精度为6级,齿厚上偏差为G,齿厚下偏差为M:c) 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4级,其齿厚上偏差为-330μm,下偏差为-405μm: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F i′、F P、F PkF i″、F r、F w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f i′、f i″、f f±f Pt、±f Pb、f f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Fβ、F b、±F Px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按机器类型选择按速度、加工、工作条件选择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3~5 一般用途减速器6~8 透平机用减速器3~6 载重汽车6~9金属切削机床3~8 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6~10航空发动机4~7 起重机械7~10轻便汽车5~8 矿山用卷扬机8~10 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5~8 农业机械8~11 注:本表不属GB10095-88,供参考齿轮各公差组的检验组及各项误差的公差数值项目公差数值第I 公差组∆F i′∆F P与∆F Pk∆F i″与∆F w(当其中有一项超差时,应按∆F P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F r与∆F w(当其中有一项超差时,应按∆F P检定和验收齿轮精度)F i′=F P+f fF P与F Pk查本手册相应表F r查本手册相应表F i″查本手册相应表的检验组∆F r(用于10~12级精度) F w查本手册相应表第Ⅱ公差组的检验组∆f i′(需要时,可加检∆f Pb)、∆f i″(须保证齿形精度)∆f f与∆f Pb∆f f与∆f Pt∆f fβ(用于轴向重合度εb大于1.25,6级及6级精度以上的斜齿轮或人字齿轮)∆f Pt与∆f Pb(用于9~12级精度)∆f Pt或∆f Pb(用于10~12级精度)f i=0.6(f Pt+f f)f f查本手册相应表f Pt查本手册相应表f fβ=f i′cosβ,β为分度圆螺旋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