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艺指导书
装配工艺作业指导书

北京曦鸣威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文件 铭牌固定作业指导书
Q/XMW-J-004-2012 版 本:A 修改状态:0 第1页 共 1 页
6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应急泵、净油机、清洗枪等产品中铭牌的固定。 2、材料和工具 铭牌、 3、工艺要求 3.1 打印在铭牌上的内容必须符合产品标准对铭牌的要求。 3.2 钢印字迹必须清晰可见。 3.3 铭牌固定位置必须竖直。 4、工艺过程 4.1 按规定领取铭牌后,检查质量,如无破损、无严重变形、无底漆脱落时, 方可使用。 4.2 根据产品规范和生产编号,按规定用钢模打印标志和字号,敲钢印时, 用力要适中,防止铭牌过度变形和字迹不清。 4.3 按要求复核铭牌内容无误后,如有需要在机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定尺 寸钻好孔,孔径为 3.6 mm. 4.4 粘贴或用螺钉或铆钉固定在产品的规定的位置上,并加防松装置. 4.5 固定在产品上的铭牌应牢固,不松动。
5 Q/XMW-J-003-2012 部件安装工艺作业指导书
6 Q/XMW-J-004-2012 铭牌固定作业指导书
1 2 3 4
另编成册
6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北京曦鸣威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文 件
修改记录
Q/XMW-J-001~
004-2012 版 本:A 修改状态:0 第1页 共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北京曦鸣威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文 件
目录
Q/XMW-J-001~
004-2012
版 本:A 修改状态:0
第1 页
共1页
序号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装配工艺作业指导书

图示 Figures
N N N N Y
2 1 N
N
10.20 将装好轴承(件31)外圈的齿轴车轮端轴承座(件5)小心地装入齿轴 注意 确保轴承(件31)的滚子能够自由地穿过其内圈
3
4
将QJ215轴承(件32)内半圈加热至100~120℃
滚珠滚道向上装至齿轴(件2)并压平,待冷却后检测贴合面间隙,要求0.02mm塞尺不得 塞进(见图5) 待冷却后,将QJ轴承215(件32)外圈,装至齿轴(件2),有销槽端一面朝上
N
N
N
齿轮箱 Gearbox
产品图号 Drawing No.
RN0009-ASD-00
RN0009-PS-ASM-001
上海12号线齿轮箱组装作业指导书 ShangHai Line 12 Gearbox Assembly
Instruction
图示 Figures
1
20.40 不安装O型圈(件34)
编制/PRED
殷其岳
2011.08.29 会签/C.SIGN
00
00
校对/CHKD
卢道娟
2011.08.29
标准化/STD
史鹤鸣
2011.08.29
审核/REVD
00
2011.08.29
批准/APPD
00
2011.08.29
SDB-ENG-2011-003
组装作业指导书 Assembly Instruction
SDB-ENG-2011-003
组装作业指导书 Assembly Instruction
工序号 OP No.
10
工序名称 OP Name
输入轴装配
仪器设备整机装配工艺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整机装配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在进行整机装配前,要对接线进行规划和设计,确定每根导线的连接位置和长度。
在配线时,要根据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进行布线,保证每根导线的连接正确无误。
同时,要注意导线的颜色、编号和标识,避免出现混淆或错误连接的情况。
2)接线的剥线和插接接线前要对导线进行剥皮处理,剥皮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剥皮过短或过长。
插接时要注意插头和插座的匹配性,插头要插入到位,插座要固定好,避免出现松动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3)接线的测试和调试在进行整机装配后,要对接线进行测试和调试,保证每个电路的连接正确无误,并进行电气性能测试,确保整机的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5、整机装配中的质量控制在整机装配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整机的质量符合要求。
具体措施包括:1)在每个工序完成后,要进行自检和互检,确保每个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
2)在整机装配完成后,要进行专职过程检验,对整机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整机的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3)对不合格品要进行返修或重新制造,保证整机的质量符合要求。
4)对整机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整机装配工艺。
在电路设计中,配线是根据接线表要求准备导线的过程。
在配线时需要考虑导线的工作电流、线路的工作电压、信号电平和工作频率等因素。
布线原则非常重要,因为整机内电路之间连接线的布置情况与整机电性能的优劣有密切关系。
因此,需要注意连接线的走向。
具体的布线原则如下:1.为了减小导线间相互干扰,不同用途、不同电位的导线不要扎在一起,要相隔一定距离,或走线相互垂直交叉。
例如,输人与输出信号线、低电平与高电平的信号线、交流电源线与滤波后的直流馈电线等。
2.连接线要尽量短,使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减至最小,尽量减小或避免产生导线间的相互干扰和寄生藕合。
需要特别注意高频、高压的连接线。
3.从线扎中引出分支接线到元器件的接点时,线扎应避免在密集的元器件之间强行通过。
线扎在机内分布的位置应有利于分线均匀。
装配工艺指导书

装配工艺指导书(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篇一:装配作业指导书篇二:装配作业指导书(精典)编制:审核:第1页,共13页编制:审核:第2页,共13页编制:审核:第3页,共13页编制:审核:第4页,共13页编制:审核:第5页,共13页篇三:装配作业指导书(全)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篇四:装配作业指导书装配作业指导书装配钳工的定义:把零件按机械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组件,部件装配和总装配,并经过调整,检验和试车等,使之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
操作机械设备或使用工装、工具,进行机械设备零件、组建或成品组合装配与调试的人员。
1.基本要求1.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1.2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为检验合格的方能进行装配。
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1.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1.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1.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1.8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1.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2.2.1 螺钉。
螺栓联接联接方法的要求2.1.1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2.1.2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
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2的规定。
2.1.3 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KYN28-12中置柜柜体装配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

KYN28-12中置柜柜体装配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KYN28-12中置柜柜体装配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本指导书适用于KYN28-12中置柜总装配的标准,包括装配材料、工艺过程和质量要求等。
适用于标准配置零部件和部分用户选用零部件,通用于柜宽800和柜宽1000两种规格。
引用标准:JB/T5994-92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装配材料包括待装配的零部件、外购件和标准件。
按照工艺清单上的项目和数量进行准备。
辅助材料包括补色油漆、玻璃胶、润滑油(牌号为铁霸L.D.L-1)和软布。
设备和工具包括气动拉铆母枪、有干燥装置的压缩空气源(工作压力1MPa,带调压阀和气动工具接头的压缩空气出口)、气动扳手(带外六角螺钉套筒S5.5S8S10S13S14S16S17S19)、气动吹尘枪、玻璃胶枪(备用)和五金工具(活络扳手、手锤、各类呆扳手、螺丝刀(一字和十字)、钢卷尺、尖嘴钳)。
部件装配包括拉铆件、母线加工件和装配件。
拉铆枪用于将铆螺母按照图纸规定的规格、数量、位置和方向铆接在板件上。
母线加工机用于按图纸规定的尺寸、数量、加工母线。
装配件则包括使用规定的紧固件将组成件装配为一体,装配关系和装配尺寸按图纸。
装配过程中,对后道共组位置不确定的,连接后暂可不紧固,留出余量以供后道共组调节,但所有紧固件在柜体装配完成后,要逐一确认是否已全部紧固。
同时,要严格核对零部件是否有错装和漏装。
装配过程中,对后道位置不确定的,连接后暂可不紧固,留出余量以供后道工序调节,但所有紧固件在柜体装配完成后,要逐一确认是否已全部紧固。
同时,要严格核对零部件是否有错装和漏装。
装配过程中,表面受到破损的应用相同颜色的涂料进行补漆。
同一批合同中,同一位置的紧固件应一致,零部件无色差,外观结构应统一。
根据合同要求,安装各类元器件和零部件,要求位置正确,连锁可靠。
气源压力根据要求的力矩值调节并用力矩扳手校正,以保证气动扳手拧紧螺栓时,能达到规定的力矩值。
力矩值见附录A。
装配标准作业指导书

工作文件装配标准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总装作业,减少总装作业不良率,提高作业效率。
2.装配用的设备工装、工具、标准件、非标准件机辅助物料的要求:2.1电批、十字批、一字批、丝锥规格应齐全。
2.2主要装配尺寸的检具应齐全。
2.3辅助物料:抹布、酒精、洗洁精、502胶水3.工艺流程4.作业内容:1.来料:上工序来料要对照转序单核对数量、并检查有无漏工序、划、碰伤等表面缺陷。
2.作业准备:2.1带上工作手套.2.2准备好应装配的零件、工具等.2.3依据产品图从齐套库领料(各种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标准件等).3.首件装配:3.1部件的装配工作文件装配标准作业指导书3.1.1装配前用抹布擦净应装零件.发现有缺陷的零件应及时反映.3.1.2预紧各种规格紧固件后,接着逐一拧紧.3.1.3装配好的部件存放整齐.3.1.4紧固件用电批紧固时,电批的力矩值为M2.5-3kgf.e m、M3-5.5kgf.cm、M4-12kgf.e m、M5-20kgf.cm、M6-30kgf.e m。
3.2整机的装配:3.2.1装配前应首先检查零部件有无缺陷,有缺陷的零件应及时反映。
3.2.2装配过程中,如发现零件有干涉现象,要及时反映.3.2.3清洁柜体.3.2.4检查装配的零部件是否齐全,紧固件是否紧固.3.2.5由最终产品质检员检出的不合格处,应及时返工,并检查前门间隙是否均匀,后门门锁开、闭是否灵活.4.首检:4.1检验员要带上干净的手套,小心划、碰伤,弄脏工件。
4.2 检验员要对照图纸检查产品是否装配正确…5.批量及检验:5.1注意工件的划、碰伤、变形等.5.2 物料按相关要求摆放整齐;5.3按要求进行抽检,禁防批量事故发生。
6.转序6.1 生产完成后产品随流程卡与转序单一起转下道工序。
编制:审核:会签:批准:。
装配作业指导书

装配作业指导书一、概述装配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指导装配工人进行产品装配工作而编写的一份详细指导文件。
本文档旨在提供装配过程的准确步骤、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以确保装配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二、装配准备1. 确定装配区域:根据产品的尺寸和装配工艺要求,确定适合的装配区域。
确保装配区域的环境干净、整洁,并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2. 准备工具和材料:根据产品的装配要求,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螺丝刀、扳手、焊接设备等。
确保工具和材料的质量和完整性。
3. 检查产品零件:在开始装配之前,仔细检查产品的零件,确保其完整性和质量。
如发现有缺陷或损坏的零件,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三、装配步骤1. 步骤一:组装零件Aa. 将零件A1与零件A2对齐,并使用螺丝刀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b. 确保连接牢固,并检查零件A的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确。
c. 继续组装其他相关零件,直到完成零件A的组装。
2. 步骤二:安装零件Ba. 将零件B放置在指定位置,并使用螺丝刀将其固定。
b. 检查零件B的安装是否牢固,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
3. 步骤三:连接零件C和零件Da. 将零件C插入零件D的插槽中,并确保插入深度和位置正确。
b. 使用扳手紧固连接螺母,确保连接牢固。
4. 步骤四:焊接零件E和零件Fa. 将零件E和零件F放置在焊接工作台上,并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接。
b. 检查焊接质量,确保焊接点的强度和牢固性。
5. 步骤五:安装部件Ga. 将部件G放置在指定位置,并使用螺丝刀将其固定。
b. 检查部件G的安装是否牢固,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装配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2. 严格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装配工人必须仔细阅读并理解本指导书的内容,严格按照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装配操作。
3. 注意零件的匹配和定位:在装配过程中,要注意零件的匹配和定位,确保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准,避免装配错误。
装配作业指导书

3.1.4 通用的工具保持良好,特殊工具要提前釆购。
3.2装配过程的操作规范
3.2.1 装配人员按图纸及物料清单到备料区域领取订单物料,到仓库领取外购件,按技术图纸进行总装。
3.2.2 总装过程中工件要求摆放整齐,按装配顺序进行摆放,对外形相近的零件要仔细分开摆放并标示清楚。
3.2.10断边脱漆部位用毛笔修补好。
3.2.11电镀件及镀锌板的装配过程,应保持工件表面的整洁,操作者应戴干凈的专用手套;工作台应有防护措施,要求整洁无杂物。
3.2.12工件的汗迹油污、灰尘、用白电油或干布擦洗干凈。
3.3自检和专检
为防止错装、漏装或其它缺陷,操作者装配完成后,应根据图纸和技术要求,逐项进行自检,并填写自检报告单后交专职检验员检查。
3.2.3 工件要轻拿、轻放,运转要用专用手推车运送,工件与木板,工件与工件之间应垫上牛皮纸或瓦楞纸,严防工件的表面及丝印被划伤、碰伤。
3.2.4 机柜安装顺序:大致按地脚轮子、下框、机架、上框、内档条、左右门、前后门等顺序进行。具体的产品按具体的装配工艺进行操作。一般情况下拆卸件的组合紧固件要上紧,用户可能会拆卸之零件,螺丝不要上的太紧,以手工拧紧感到吃力即可,用手工拧螺丝严防把螺丝表面拉毛,容易生锈。
SUBJECT
主题:装配作业指导书
EFFECTIVE DATE
生效日期:2023-04-25
NO.
编号:SOP-工D-007
REVISION
修页次
说明
制作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A
3
首次发行
2023-04-25
1.目的:
本工艺规定了装配、包装的工序的一般制作过程,以文件化的形式确保产品的装配、包装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装配作业指导书
篇二:装配作业指导书(精典)
编制:审核:第1页,共13页
编制:审核:第2页,共13页
编制:审核:第3页,共13页编制:审核:第4页,共13页
编制:审核:第5页,共13页
篇三:装配作业指导书(全)
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整机装配作业指导书
篇四:装配作业指导书
装配作业指导书
装配钳工的定义:
把零件按机械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组件,部件装配和总装配,并经过调整,检验和试车等,使之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
操作机械设备或使用工装、工具,进行机械设备零件、组建或成品组合装配与调试的人员。
1.基本要求
1.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1.2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为检验合格的方能进行装配。
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1.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1.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1.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1.8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1.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2.2.1 螺钉。
螺栓联接联接方法的要求
2.1.1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2.1.2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
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2的规定。
2.1.3 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2.1.4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2.1.5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螺钉、螺栓一般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
2.1.6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
2.2 键连接
2.2.1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2.2.2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3.滚动轴承的装配
3.1 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
3.2 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一般应注入约二分之一空腔符合规定的润滑脂。
3.3 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不得通过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
3.4 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0.05mm,其它轴承应不大于0.1mm。
3.5 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3.6 装配可拆卸的轴承时,必须按内外圈和对位标记安装,不得装反或与别的轴承内外圈混装。
3.7 可调头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以便识别。
3.8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不得有卡滞现象。
.
3.9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应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
3.10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法检验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的12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就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不得塞入外环宽度的三分之一。
4.单列向心球轴承
4.1 装配前先在轴承与轴、轴承与座的配合面上涂抹少量润滑油。
4.2 装配时应用专用套筒顶住轴承内圈(外圈),用铜棒敲击套筒,将轴承装到轴(座)上所需位置。
4.3 将轴承往轴上安装时,外力应作用在内圈上,将轴承往座孔内装时,外力应作用在外圈上,轴承带编号或油封一侧朝外。
5. 防松装置
5.1 弹簧垫圈防松:紧固时,以弹簧垫圈压平为准,弹簧垫圈不能断裂或产生其他的变形。
5.2 开口销、带槽螺母:先将螺母按规定力矩拧紧,装上开口销,将开口销尾部分开60-900。
5.3 a、止动垫圈、圆螺母防松:装配时,先把垫圈的内翅插入螺杆的槽中,然后拧紧螺母,再把垫圈的外翅弯入圆螺母的外缺口内。
b、止动垫圈、六角螺母防松:拧紧螺母后,将垫圈的耳边弯折,使其与零件及螺母的侧面贴紧。
5.4 双螺母防松:安装时,薄螺母在下,厚螺母在上,先紧固薄螺母,达到规定要求后,固定薄螺母不动,紧固上面厚螺母。
5.5 串联钢丝防松:螺栓拧紧后,将钢丝穿过一组螺栓头部的小孔并扎牢。
应注意钢丝的穿入方向,使螺栓始终处于旋紧的状态。
6.回转支承的安装6.1.回转支承安装前,回转支承的安装基准面和零件的安装面必须清理干净,去除油污,毛刺,油漆,以及其他异物。
并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填充润滑脂。
6.2.回转支承填充钢珠处的堵头请安装于非主负荷区域,10点-2点钟方向
6.3.回转支承吊装到位时,请用塞尺检查零件安装面的平整度,如有间隙应重新进行机械加工,如果不能再进行加工应采用局部垫铜皮消除间隙,防止螺栓拧紧后回转支承变形影响回转支承的性能
6.4.拧紧螺栓应按照180°方向对称连续地进行。
最后通过一遍,保证圆周上的螺栓有相同的预紧力
附录1.直线导轨的安装要求及要点:
1.1基准边和非基准边的差异
非互换型的直线导轨使用时需要注意基准面和非基准面的差异。
基准侧的精度比非基准侧的精度要高,可作为零件止口的承靠边.如下图所示,滑块的基准边为精加工的侧边,若两侧边都为精加工面,此滑块为互换型滑块,两侧都可以作为安装的基准边。
直线导轨的基准边为箭头指向的边,若没有箭头标记则两侧都可以作为基准
边。
1.2导轨的接头
1.3导轨的安装
1.3.1.清除零件安装面的杂质及污物
1.3.
2.将导轨平稳地放在零件上,使导轨的基准侧贴紧零件的安装面
1.3.3.将所有螺栓都装配到安装孔以确认孔距是否准确,并将导轨底部的安装面大概固定在零件的安装面上
1.3.4.使用扭矩扳手将螺栓按指定的扭矩力依次锁紧。
1.3.5.按照步骤1-4安装其他导轨。
1.4滑块的安装
锁紧滑块的固定螺栓,请按照下图1-4的顺序执行。
附录2.普通螺栓扭紧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