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教学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永才

(海南省琼州学院外语系,海南五指山572200)

摘要:任务教学法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力图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该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可设计的任务以及应遵循的原则是其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语言知识,语言能力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大规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显示出英语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同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国家教育部已于2004年4 月份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强调对学生进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成了教学第一线英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刚升入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任务型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界定

任务型教学法是20 世纪80 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继交际教学思想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途径,其中的“任务”必须是真实社会和工作领域的,具有挑战性的,是能够让学生运用语言去做事(do things)而不仅仅是去学习(study)。语言学习的“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它源于交际教学法,是交际语言教学新的发展形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为基础,认为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是经过学生内心建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与经验共同发展的,知识是经验的重组与重新建构,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建构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宝贵的体验过程。由于任务真实自然,它必然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由于它包含有待实现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必然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求。学生正是通过实施任务和参与活动,促进了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促进了摄入的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之间的互动、连接、交融与整合。而且一旦学生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意义,感受到新知识构建的成功,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从而加速语言信息的内化。建构主义同时主张要通过互动与合作建构知识,特别强调要通过社会的互动与合作进行学习,认为孤立的学习不能导致知识能力的增长,学习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与同伴合作才能激活内在各种因素。建构主义通过任务对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理论和互动学习理论是任务型教学产生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Krashen[2]的二语习得理论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习得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理解信息,吸收可理解输入。任务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假设,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李永才(1962-),男,山东邹城人,琼州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改变了以如何教为中心,增强了从学生主体的角度考虑输入什么以及如何输入。同时,任务教学法在从学生主题角度注重输入的基础上,还及时吸收了“互动假说”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小组讨论,角色配对等互动活动。然而,可理解输入和交互作用可能不足以使学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就意味着要使学生的第二语言表达流利,还要注重可理解输出。因此, Swain[3]“输出假说”认为输出在习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可行性

1、任务型教学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而大学生的英语专业功底更为深厚,表达能力更强,故更易于用英语进行交流。

2、任务型教学要求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把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而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比中小学生要丰富得多,课堂内他们将有更多的话题可谈,可设计的任务也更为丰富,实施任务型教学也更为可行。

3、大学生对实际运用语言的欲望普遍的要强于中学生,其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因此大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任务型教学的模式。

(二)必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任务型教学有明确的具体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学习的价值,有利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容易看到成绩,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感受到自我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单纯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语言知识,而必须常常使用多种技能或多种语言知识,因此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有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型教学一开始就把任务交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任务是有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需要围绕任务主动地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进而解决问题。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与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扮演着一个角色,在小组活动中不断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在分工与合作中学会了共处,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发展了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在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它继承了交际教学法的交际特征,是交际教学法的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既要体现针对任务型教学的特征的教学原则,同时还要遵循交际教学法的相关原则。具体而言,在任务型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大部分课堂时间应是他们参与各种活动、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时间。交际能力最终是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逐步获得的。而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和学情,牢牢掌握启发、点拨和调控的作用。

(二)互动性原则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言语交际,而交际的核心就是互动,互动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能够促进语言自动性的生成。因为为达到交际目的,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意义的表达和信息的理解上,而不是在语法和语言形式上。学生因此能从语言控制中摆脱出来,从而进行语言加工。语言的互动就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语言输出的机会,

即在互动过程中,既关注了语言的输入,又关注了语言的输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课内学习与课外应用紧密结合的原则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把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联系在一起,其重要意义是可以缩小课堂与社会的距离,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份子,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课内学习与课外应用的一致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发现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可以用于应对生活中的交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起来,竭力去完成所安排的任务,从中获得自我成功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所安排的任务与现实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促进任务的完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四)重视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原则学生的个人经历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以及对学习活动的亲身感受。学生个人经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对学习活动的参与,通过亲身感受获得体验,建立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将新习得的信息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经过同化,引起对原有认知结构的丰富或修正,从而直接导致学生的语言习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安排的任务要能与学生的个人经历相适应。

(五)梯度性原则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并满足学生在前进各阶段中的不同需要。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分为强式和弱式两种。强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将任务看作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the unit of language teaching),它将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都转化成一系列的任务。Jane Willis[4]指出,任务型学习活动强调的是学习语言中“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则,这就要求学生为完成一个任务而在活动中以交流为目的,真实地使用语言。根据Jane Willis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常规教学中所使用的那种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模式被颠倒过来了。在常规的3P模式中,tasks通常被认为是体现在最后一个P(Production)中的延伸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语法结构、语法功能或词汇。然而在Willis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们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在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活动引到任务型学习中所使用的语言上来,并对学生所使用的语言表现做一些适当的纠正和调整。Skehan[5]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能成功地完成。弱式任务型则强调任务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先讲授语言知识,再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用语言练习做事,然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再归纳和总结语言知识。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与一般的交际语言教学模式非常接近,也与传统的3P教学模式有相似之处,只是在最后产出阶段是建立在任务基础上,而非那种控制式和呆板式的语言输出。目前,我国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多属于Skehan 所指的“弱式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结构

关于任务教学法的实施,Willis提出了任务实施的三个阶段:(1)任务前期准备阶段( pre- task):介绍主题、明确任务。(2)任务阶段( task cycle):任务( task)——计划( planning)——汇报( report)。(3)语言焦点阶段( language focus):该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总结和把活动推向高潮的作用。

根据Willis提出的任务实施的三个阶段,我们把它归纳成如下几个环节构成:

1、“课堂导入”环节: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程序,课堂教学首先需要导入。在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导入中,我们应该强调导入与任务的相关性。该环节用来激活并提示与主题相关的重要词汇及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明确任务方向,降低任务本身的认知难度,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

2、“参与任务”环节:任务呈现。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教学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task-driven)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这样有利于强化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言意义的交换,并完成课堂任务;在其他学生和老师的帮助下,对语言修改、完善进行改进

3、“学习新知”环节: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三环节“学习新知”环节。“学习新知”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语言知识教学,学习的内容可以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但任务型教学强调知识教学与任务相关,即知识本身应该是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而学生在此前所缺乏的。

4、“巩固新知”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学生没有对新知识达到熟练程度之前,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此时,可由师生共同合作,结合任务进行对话、交流和讲座,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共同合作时应注意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5、“操练运用”环节:这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即任务完成环节。学生掌握新知之后,形成“活学活用”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既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目的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在该环节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并指导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使学生内化语言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五、思考与讨论

任务型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人的变革趋势。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任务型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要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应对真实生活交际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过程能产生大量互动机会,且这些机会是活生生的人际交流,教师学生都是参与者,为完成任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于外语学科而言,这种互动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语言在此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互动和课堂话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学生的大量参与能促进他们在交际中学会交际。由于真实的交际是多层面、多等级、多向度的,从而为学生灵活运用交际策略和语用知识提供了机会。

任务型教学旨在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能够发展综合技能,这除了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之外,还包括学习技能、生活技能、竞争技能、合作技能等。任务完成后必须有成果汇报或展示的环节,这不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为后续学习带来动力。任务型教学为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评价学生提供了条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做出形成性评价。同时,教师还应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期中、期末考试等)相结合,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习单元中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但在实际

操作中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把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少数性格内向或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表现相对逊色,如何激发他们的潜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重点对于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活动的类型和操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我们这些刚升入本科的院校,英语教师面对的艰巨任务是研究具有自己特色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的任务活动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交际性和可拓展性。要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用外语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教师要承认、尊重学生的差异,既照顾个体差异,又体现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任务,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和互相帮助,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实现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且,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网络,形成信息交流量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确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的,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于真实的社会、真实的目的和真实的人际交往之中,让学生做的事情与学生的利益、关注、需求息息相关。学生能够从中感觉到自己会用英语做事和工作,有看得见的成果和进步。要当本科学生的好教师,就要有创造性,有创新能力。任务教学法就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有利于培养大学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如能较好地实施该教学方法,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 2 ]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 London: Longman, 1985.

[3]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development[A]. In S. Gass and C. Madden ( eds. ),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C ].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85.

[4] 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Longman, 1996.

[5] Skehan, P. 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96a

17:38-62.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in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LI Yongcai

Abstract: Task-based approach is focused to increase the language application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th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language meaning. Its success relies mainly on its feasibility, its necessity, its

designed tasks as well as its teaching principles to bo followed in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task-based approac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anguage knowledge, language competence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 P. Skehan, 1998)”。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发展。 对于任务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总的来说,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件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D. Nunan, 1989) 依据对D. Nunan, J. Yalden, P. Shekan等人的著作和《英语课程标准》等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对按照任务型教学思路编写的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新目标英语》的分析,我们可知,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J. Yalden) 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D. Nunan, P. Skehan) 3.任务型教学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地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 Skehan) 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D. Nunan) 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因此,任务既有真实生活任务,也有学习性任务。(D. Nunan, J. Richards, S. Gass) 《新标准英语》是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全新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已经按照任务型教学思想在教材中设计了相应的任务,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我就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程序给您提供以下建议。 1、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task-driven)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2、任务准备:知识与技能教学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轵城二中张静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都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他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语言习得就自然产生。Long(1998)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互动”才能习得。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只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才能产生语言习得。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域能力和策略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的设置要以意义为中心,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沟通;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结果是评价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志。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基于任务型教学理念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1、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目标语言做事,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也体现了任务的真实性。 2、学生在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学习的习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与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已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这一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最佳环境。 3、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很好地体现了现化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用学习等理念,从而使学生获益匪浅,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本身。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逐步确立了“联系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可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将其简化为“三化”,即: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活动任务化、教学任务真实化。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即教师先引入任务。 2、任务环( task circle): a、任务(task)即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即各组学生计划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报告(reporting)即学生代表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后任务(post-task):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案例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案例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真实地创设各种情境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被广博使用,它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了一股清爽的活力,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英语才华的舞台。 现以“My new room”Part B为例来说说我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in,on,under,behind,near;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over,in front of和句子Where’s the…?It’s…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七个方位介词的用法,其中infrontof是个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词卡、图片、镜子、纸盒、铅笔盒、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日常对话。 2、齐唱:My small bedroom. Step2: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完成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1、教师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事先放有一面镜子。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东西,问:“What’s in my box?”,并引导学生使用thereis/are句式进行回答。

2、猜完后,教师拿着mirror放进盒子,问:“Where is the mirror?”,引导学生回答:“It’s in the box.”,然后把mirror放在盒子上面和下面,再问,再答,复习学过的方位词:on、under。 3、教师把镜子放在盒子的旁边,并说:Look ! It’s near the box.让学生仿说。 4、教师利用文具呈现near的位置关系,并提问:Whereisthe……?引导学生用It’s near……来回答。 5、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单词over, behind, in front of。教学时注意on与over,near与behind、in front of的比较。 6、课件出示学生用书61页图,教师根据图中物品的位置关系提问,如:“Where is the trash bin?”,让学生回答。 Step3:While-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Task1:学生同桌把学习用品摆放出例外的位置关系并做问答,如:“Where is the……? It’s……”,可先由教师做示范,学生们齐答,后让学生同桌练习。Task2:教师发指令,学生做相应动作。如:“Put your book behindthe chair. Put your pencil over your pencil-box. Put your pencil on yourpencil-box.”,发指令时注意几个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Task3:课件出示学生用书61页Let’sfindout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物品摆放的不当之处,并用there be结构作简单表述。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时间够的话,可让学生说说应该放在哪。 Task4:四人小组取出信封里有关家具图片和白纸,将图片贴在白纸上,设计自己的卧室。 Step 4: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1、各小组派一代表介绍自己的卧室:Look, This is my room . Thereis a trash bin in front of the closet. There is……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最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国外,始于1979年,N.S.Prabhu在印度高科技区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作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并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额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行为,

浅议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方法

浅议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方法 [摘要]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近20年来语言教学界十分盛行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使用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实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使用语言实行交际的水平,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的教学理念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实行情感和策略调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动语言实际使用水平的提升。”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语言知识的灌输和机械式操练的教学模式,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 一、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所谓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通过任务来实现对语言的意识和感知;强调情景创设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使各项语言技能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任务型教学避免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趋势,而是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核心,学生才是课堂上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并与学生共同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1、任务驱动型学习有较明确的具体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在活动中也能看到自我的不足,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6-06-06T15:55:08.32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作者:李鸿霞 [导读]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巴中市南江县第四中学南江 636600)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则要“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如何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都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也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综合地应用语言完成一些任务。 目前,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研究发现,该模式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任务设计脱离实际,任务前准备不充分,任务后评价单调,任务过于繁多或过于简单。 Wills(1996)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五项原则,即“提供有价值的和真实的语言材料”“运用语言”“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在任务中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和“应循环地适当突出注意语言形式”。 一、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任何课堂活动只有结合个人情感体验来学习,才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任务型活动也如此。因此,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的交际情景更加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人教版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s”的Warming up 部分,可以开展任务型写作课,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教师使用PPT课件展示部分学生课前收集的“5.12汶川地震”的图片或视频。 2、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对此次大地震的感想(尤其强调要表达出对生命的感悟),记录员写下组员们的感悟。 3、派小组代表发言,表达对生命无价的感悟。 4、教师把精彩的观点和表达记录在黑板上。 这几个环节营造了真实的交际环境,通过与个人体验紧密结合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无论他们原先的英语基础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英语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得到长期的保持。 二、任务活动中倡导互动与合作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教人教版选修9 UNIT 1“ Breaking Records”时,可尝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学习完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Task: Debate on “Since China hosted the 2008 Olympics, what has the Olympics brought to China, positive effects or negative effects?” Group Work: 1、学生自愿组合成正方和反方。 2、小组成员找出有关材料或从实际生活中取证。 3、小组成员分工:提供材料、记录、辩论(由口语表达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承担)。 4、小组内操练模拟演讲。 5、正式组织正、反方辩论。 6、教师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个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张扬。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同伴那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其它途径,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小组内成员也能从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和高效。 三、任务实施过程中体现层次性与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等的差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成绩等多方面的差异。如果我们按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会使一些后进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会阻碍优生的进一步提高。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与此同时,由于语言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倾听、反应、劝说、探究、通报、解释、交谈、询问等,以及语言活动本身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小组研究、讨论、辨论、演讲、表演等,所以任务型活动所具备的“多样性”恰好弥补了原本的“单一性”,同时还能帮助体现“层次性”。确切地说,该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变中有稳,稳中求变”。如人教版选修9 UNIT 3 “Australia” 一课,可结合Teaching Aim和 Teaching Theme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型活动,如Pre - Reading阶段的课前演讲、预测、制作内容提纲。此外,为拓宽学习渠道,在条件允许下让学生课前利用音像、图书和网络资源等,查寻相关的澳大利亚的历史地理资料。学生带着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进行课前预习,互换各自搜集的信息。在汇报过程中,师生共同在语境中理解学习相关词汇,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在While -Reading 阶段进行深层次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写便条,填写未知信息,猜测、续写故事结局。在Post-Reading 阶段的解决问题中,可以采访、报道,写日记、讲写故事、调查。甚至可把活动引向课外,如就某个话题向亲友发电子邮件,用IP卡和国际笔友交换看法,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写出体会,参与社会调查拟写调研结论。 四、重视任务活动后对学生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评价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条件。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活动的评价往往是一句“Very good”就打发过去了,其实,认真评价任务会给教学带来很多好处。教师可尝试从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过程性的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26小袁云 一、前言 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以来,“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笔者通过教学《新标准英语》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线索,以任务型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教学就是以具体真实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

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学习的模式。 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它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带着明确为目标,与学习伙伴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成就,体验成功,达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和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教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羞怯感。任务型教学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画、玩等活动不断获得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的主要设计原则 1、真实性原则 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16-06-02T15:11:24.40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5期作者:吴宝山 [导读] 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的问题。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红星九年制学校吴宝山733000 [摘要]:自《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已有一段时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真实性、“任务链”、可操作性、兴趣性等原则;设计的任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任务教学;英语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对任务结果展开有效的评价;同时要注意自身在任务实施不同阶段的角色转换,使任务顺利、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 权威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呈现这样的特点: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教师的教学以词句翻译为重,教学的侧重点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受以上教学方法的影响,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尤其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标志着英语教学领域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以完成任务为驱动,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将学习语言形式、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融为一体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想等活动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自主地使用所学语言并逐步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情境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 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1、任务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识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它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2、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也体现了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它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知识能力。 3、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英语教材遵循着交际性、结构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注重智力发展的原则,力求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丰富的题材内容、多层次的语言活动、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语言、情境要真实 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感悟和学习语言,设计任务所需的情境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易于学生理解,进而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其语言运用技能。 要强调的是,真实不是拿来就用,因为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可能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无直接的关联,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对其进行加工、设计,使其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 2、任务的“链条”原则 所设计的任务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低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低级任务的过程循环,并由数个相互关联的单个任务构成“任务链”。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后面的任务要建立在之前任务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具有统一的目标指向。 3、形式和功能相结合 设计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4、可操作性原则 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条件,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环境,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交际活动中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5、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 6、活动要有针对性 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新课程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应注重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教学背景: 本课为冀教版七年级下Unit6 Lesson47 Two season or Four?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描述四季及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通过四季不同景物的呈现,让学生运用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at is you favourite season? Why? Because…句型进行交际。体会加拿大独特的气候特点。在第二部分安排了一首四季歌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描述天气和月份的词语,也曾接触过spring, winter, fall这些单词。采用呈现四季不同的景物图片来展开教学,使学生不知不觉参与到描述四季的活动中来。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y? Beacause…此前已多次接触,设置任务很容易。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谈论四季,能运用于描述季节及季节的特征,并运用所学句型谈论不同季节的活动。设置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以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来实现目标任务。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促进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运用语言的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Some cards with months written on them pictures with different season scenerry A tape recorder,a microphone 五、教学过程: Greeting and Social English 1.Sing“The months song”. 2.Greeting. T: Good morning,class! How are you? Review the months and the weather Team guessing game. Students choose a card with a month and give the information bit and bit to the others.Guess which month it is. S1: It is very cold.There is much snow. S2: November. S1: No.Christmas Day is coming this month. S2: December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04157592.html,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白婧婧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12期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目前语言类科目教学中主要的手段之一。根据我国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尽量避免单纯地传授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而要采用“任务型”的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一种“交际教学”的思想开展的,可以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交流的技巧,提高学习的动力。本文以下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小学英语;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小学阶段是进行英语教育的重要时期,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程教学中,明确提出任务型教学法,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明确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英语的整体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建设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并提供相关资料,如何引导学生接受这一教学理念,并主动的参与其中。 事实上,小学英语阶段针对的主要是基础部分学习,并不涉及高深的语法理论和词汇,但部分教师反映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的不足、教学方法没有进行创新等问题,则主要是由于教法缺乏革新造成的。 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是影响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也是由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决定的;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教师如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何创设学习情景等。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会对多媒体设备感觉很陌生的感觉;也有部分英语教师的学历不够,不能进行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影响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开展的因素。 1.1任务型教学法自身的局限性 新课程要求实施的任务型教学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知识上受到局限,教师不能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兴趣需要不同,必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 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高中英语阅读在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对现有教学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介绍,讲解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着重分析其特点和将其应用于英语阅读课型上的可行性,初步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应用能力 一、对于现有教学法的研究 1.现有教学法简介 在英语教学界,人们对于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就没有停止过研究,试图寻找一种最佳的教学法,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各种教学方法与理论。人们尝试过直接法、视听法、情景教学法、整体法、交际法、暗示教学法等等。这些理论的出现与引入,极大丰富了英语课堂,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有各自的弊端。正因这类教学法形式多样,使得英语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取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所教授学生特点与所处阶段的教学法。因此,这也就成了摆在全体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现有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弊端 以下将以两种大家常用的教学法作为例子,简要说明现有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弊端: (1)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被称为阅读法(Reading Method)和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十八世纪,人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因此这种重点在于语法解析的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十九世纪开始,语法翻译法开始进入中国,在中国沿用了近200年,现在仍然在基础教育中广泛使用。它的主要特点为将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它虽然能够让学生对语法概念有较清晰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虽然对于培养中国人的英语起到过不可抹杀的功绩,同时却也使学生语言面貌差,无法用外语进行交际;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弊端,产生了“聋哑英语”的尴尬局面。由于现今素质教育的需要,使这种受应试教育欢迎的翻译法并不适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一些实用性课程。 (2)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被称为改良法(Reform Method)、自然法(Natur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这是一种主张通过外语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会话、交谈和阅读来学习外语,过程中不用母语,不用翻译和形式语法。在这种方法中,语法被降到忽略的地步。十九世纪下半叶蓬勃发展的语音学为这种教学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外语描述、表情、动作、手势、图画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模仿中学习语言。即外语与语言直接对应,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来学习外语。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都建基于直接法。然而,其学习过程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语言学习流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外国语学院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课程论文) 学号:201421T241 专业:学科教育(英语) 学员姓名:曹丹 任课教员:苏勇

任务型英语教学教案 曹丹201421T241 年级:增盛镇中学八年级4班 课题名称:Unit2 Colors and Moods 教材选自:人教版新目标英语 一、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颜色与心情”,学习不同种类的颜色及其对人情绪的影响。其中重点介绍了色彩与情绪的关系,而本单元阅读部分内容正是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阅读部分向学生介绍了谈论颜色有助于引出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内容。鼓励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开始思考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级增盛镇中学八年级4班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令人愉快,充满趣味,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方法不佳,学习缺少主动性,这些都给平时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感知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及恰当的学习指导,加上他们对英语学习应给予的更多的关注,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3.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阅读部分所涉及的新单词和词组,尤其是一些习惯用语的表达方式及用法方面的固定搭配。 2)能力智力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并要求能够在快速阅读后领会主要句子的意思。 3)德育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运用文章中所了解色彩和情绪的关系的知识思考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并讨论在自己或别人伤心的时候,该如何帮助自己或别人。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来正确使用与课文有关的重要词汇短语? 2)对文章的听读理解能力及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 3)对文章快速阅读的能力及阅读对写作的迁移能力

英语课堂的四种任务型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课堂的四种任务型教学设计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呢?任务型教学是2 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简单地说,任务就是做事,就是运用英语做事情。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针对小学英语教材,笔者提出四种英语课堂的任务设计。 一、信息差任务设计 信息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信息共享体

现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需求,有意创造一种信息差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以渴望获得信息或传递信息的心理去运用语言。例如:《灵通少儿英语》BOOK I UNIT 1 LET’S PRACTISE一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What's this ? It's ……”以及词汇pen/pencil/ruler/book。笔者在Consolid ation & Extension这个环节设计以下这项任务: Q T:(Show the form and ask)XXX, Ca n you tell me what this is? S1:It's a ruler. T:(draw and say) Oh, It's a ruler. Th ank you.XXX,What's this? S2:It's a pencil. T:(draw and say) Oh, It's a pencil.(重复以上对话,并完成所有的补画) 我们是不完整的图,你能帮我们补充完整吗?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提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据此,我们进行了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构建起适合我校的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 1.任务前准备阶段:①激活或增加背景知识;②引入新语言材料;③学习词汇:④呈现语法结构;⑤提供任务的示范;⑥仿做与演练;⑦确定活动方式;⑧准备。 2.任务中阶段:①任务实施;②各组准备汇报材料;③报告学生完成任务情况:④评价。 3.任务后:①学生重新演示任务的完成过程;②学生反思、分析自己在完成任务时的错误、问题,③教师总结,强化本节知识,进行语言点教学。 下面以高一英语第二册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Chinese and Pop Ar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一课为例。对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课前准备时,先为学生播放名家绘画作品配乐欣赏。使学生提前进入艺术的氛围,激发其内在的对艺术的感悟力。为本课活动的顺利展开,作好情感、情绪的铺垫。 1.任务前的准备阶段:①布置任务:设置情境——学校要举办艺术节,所以本班要选择两幅名家绘画作品装饰教室。今天的任务即通过讨论决定选哪两幅作品。 ②激活背景知识。让学生围绕art说出所能想到的词汇,分别从形容词、名词、动词三种词性来考虑,为后面的活动作好词汇准备。 ③词汇的学习。教师及时将学生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的词汇写出来,通过寻找该词的同义词使学生熟悉生词的含义及词性,随后通过教师领读及学生朗读巩固记忆。 ④新语言材料的引入。本部分听一段听力材料,内容是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毕加索的“女孩”三幅绘画作品及三位大师的生平作以简短介绍,在学生听的同时配以三幅作品的图片展示,顺便展示凡高的向日葵图片,共凑成四幅图片,作为下面讨论的材料。 ⑤语法结构的呈现。前面听大师及作品的介绍、欣赏绘画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反差,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思维迅速被激活,他们会感到有话想说。这时引入本模块的Function部分,学习如何give opinions,首先,让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和Function 的第一部分提炼出give opinions的短语;其次,学习Function的第二部分,举例试对徐悲鸿的画进行评论,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生词和表达方法。 ⑥提供任务的示范。由教师和一位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将function中的example改编成对话,然后将对话的问题投在屏幕上,让其他学生模仿练习,针对其他三幅作品编相应的对话。 ⑦仿做与演练。让学生根据所展示的图片编写对话;让学生选择不喜欢的图片,陈述理由并再次展示。 ⑧确定活动方式。在前面演练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主体任务活动——讨论决定选哪两幅。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