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腹地高寒植被的影响

合集下载

增温改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异速生长关系

增温改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异速生长关系

618-629草 业 科 学第 38 卷第 4 期4/2021PRATACULTURAL SCIENCE Vol.38, No.4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20-0694徐满厚,杨晓辉,杜荣,秦瑞敏,温静. 增温改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异速生长关系. 草业科学, 2021, 38(4): 618-629.XU M H, YANG X H, DU R, QIN R M, WEN J. Effects of simulated warming on the allometric growth patterns of an alpine meadow community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Pratacultural Science, 2021, 38(4): 618-629.增温改变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异速生长关系徐满厚,杨晓辉,杜 荣,秦瑞敏,温 静(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摘要: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线辐射器进行模拟增温试验,于2011−2013年、2016−2018年植被生长季进行群落生长特征调查,选取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4种常用基本函数进行最优方程拟合,以确定不增温对照和增温处理下植物群落生长关系的类型,进而探讨增温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关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1)在不增温对照下,地上生物量与密度(P < 0.05)、高度(P < 0.01)、盖度(P < 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增温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频度(P < 0.01)、盖度(P < 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冠比与密度(P < 0.05)、盖度(P < 0.05)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在增温处理下,盖度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增强(P < 0.01),频度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由不显著(P > 0.05)变为显著正相关(P < 0.01),密度和盖度对根冠比的影响也由不显著(P > 0.05)变为显著负相关(P < 0.05);3)在4种常用基本函数中,幂函数更符合植被的生长关系,说明高寒草甸植被符合异速生长理论;在对照处理下,高寒草甸植被地上部分表现为等速生长,地下部分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整体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而在增温处理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整体也体现为异速生长。

高考地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影响

高考地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影响

2022届高考地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地理系列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增强青藏高原“热源”作用影响青藏高原是影响我国、亚洲乃至全球天气气候的关键区域,也处于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

2017年8月19日启动持续至今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包括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等十大科考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任务一首席科学家徐祥德表示,此次科考体现了从大气到地球、多圈层视角实践科研到应用、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特色。

科考发现,随着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夏季青藏高原作为加热源的作用将会增强。

“温室效应”导致青藏高原和上空大气增温,大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汽,由此揭示出人类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对青藏高原“热源”作用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地气相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高原湖泊占中国湖泊总面积50%以上,因此湖泊群的贡献不容忽视。

科考研究首次较为准确地推算出青藏高原湖泊群每年蒸发的水资源总量大约为517亿吨。

该研究可在资料缺乏区域显著减少湖泊蒸发研究的不确定性,对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亚洲水塔”水资源评估和高原水汽输送起到关键的推进作用。

“亚洲水塔”的“核心区”是低纬暖湿气流的关键入口,形成一条连接低纬热带海洋水汽源和“亚洲水塔”核心区水汽中心的强暖湿水汽输送通道,水汽来源可追溯到南半球,显示了与热带海洋和南印度洋暖湿水汽源的联系。

高原的热驱动效应有助于维持能量、水循环交换,以“水汽柱”形式向对流层顶垂直输送,这表明通过对流云活动,高原地区水汽输送及其湿对流具备对全球影响的“窗口效应”,对全球能量和水循环交换以及“亚洲水塔”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亚洲水塔”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区域性水资源失衡。

研究发现,近20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消融与退缩。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冻土是指地下温度低于0℃的土壤,它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

气候变化是导致冻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的气温也在上升,这使得冻土融化的速度加快。

同时,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冻土的稳定性。

另外,人类活动也对冻土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等,这些人类活动对冻土造成了机械破坏和热力破坏,加速了冻土的融化。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冻土的融化会导致土壤的沉降,进而引发地表塌陷。

这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破坏了植被的生长环境。

其次,冻土的融化还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增加了土壤中的碳排放量,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

此外,冻土的融化还可能导致冰川融化的加速,进而对水资源的供应产生影响。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冰川融化会导致水资源的减少,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威胁。

为了应对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掌握冻土变化的动态情况。

其次,要加强冻土保护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冻土的破坏。

对于已经建设的基础设施,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对冻土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生态恢复工作,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改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总之,青藏高原冻土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冻土变化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地表塌陷、碳排放增加和水资源减少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减少人类活动对冻土的破坏,并加强生态恢复工作。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片重要草地区域,也是全球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一、草地退化问题的成因根据研究,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放牧:由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和半干旱地区,造成草原缺乏水源,导致牧民为获得更多收益而过度放牧和过度牧畜,导致草原土壤严重受损,草原植被趋向单一化。

2、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草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等气候变化使得草原植被生长条件不佳,从而促进草原退化的加速。

3、自然因素: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较大,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导致草原土壤流失严重,从而形成了淤积、荒漠化、石漠化等现象。

4、农业活动: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加速,使得大量耕地和牧场的开垦和生产活动的推广,严重影响了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了大量草原退化现象。

二、草地退化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影响范围广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为:1、农牧业收益下降:草原植被严重退化,导致牧草生长缓慢,牛羊成长缓慢,对农牧民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2、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后,对于土壤、水资源的保护和保持有所削弱,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危害到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3、气候影响:草原植被面积的锐减对于青藏高原的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于高山过程形成和冰雪融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4、物种灭绝:草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乃至滞留,使得许多动植物数量下降或灭绝等一系列问题。

三、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青藏高原草地退化问题,科学家们展开了多项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

目前,草地生态修复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和改善草地土壤:通过土壤改良和保护技术,提高草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保持能力,从而促进草原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区域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气候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高海拔、寒冷干燥。

过去,这种气候条件使得这个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主要以牧业为主,农业相对较少。

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青藏高原的气候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温度的升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气温的上升,原本高寒的青藏高原地区逐渐变得适宜农作物生长。

这使得一些农民开始尝试在这个地区进行农业种植,希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获取更高的收益。

然而,气温的升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高温使得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收获期提前,给种植者带来了时间上的压力。

另一方面,高温还会加速水分蒸发,使土壤水分流失加快,给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降水量的变化也对青藏高原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降水少、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决定了其农业生产的困难。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在一些地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些地区的降雨量变得更加富裕,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由于高原特有的地形和气候特点,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干旱的情况。

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降水的减少,农民们不得不采取更加合理的灌溉方式,并加强对土壤保水能力的改善,以应对干旱带来的问题。

此外,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还导致了其他方面的问题。

比如,由于温度升高,一些高寒植被的分布范围发生了改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此外,高原特有的冰川融化现象也在加剧,给当地的水资源供给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青藏高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气候挑战。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湖泊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的湖泊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分析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随后,我们将探讨这些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湖泊的水位、水质、生态结构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现场观测数据、遥感影像以及气候模型输出结果,揭示气候变化对湖泊环境的具体影响机制和过程。

本文还将对青藏高原湖泊环境的响应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将评估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脆弱性,探讨湖泊环境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湖泊的响应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湖泊环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过程。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湖泊环境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特征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独特的高原气候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愈发显著,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风速等多个方面。

在温度方面,青藏高原整体呈现显著的增温趋势。

根据气象观测数据,过去40年中,高原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2摄氏度。

这种增温趋势在冬季尤为明显,导致高原冬季的气温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夏季。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高原的生态系统,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降水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藏高原的降水总量在过去40年中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但降水分布却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

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减少。

这种降水模式的变化对高原的水资源、湖泊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拥有广袤的草地生态系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的气温逐渐升高。

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的气温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过去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的气温上升幅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气温升高会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和分布发生改变。

适应低温环境的高山植物可能逐渐消失,而一些温暖气候下的植物可能会迁移到高原地区。

这种植被类型的改变将对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的降水量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温升高导致融雪期提前和降水形式的改变。

青藏高原的草地主要依靠雨水和融雪供水,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水资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从而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压力。

降水量的减少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湿度。

此外,融雪期提前可能导致融雪水的过度排放,造成洪水灾害,破坏草地的生态环境。

第三,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也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

冰川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水源,供应着河流和湖泊的水源。

冰川的退缩不仅会导致水资源供应的变化,还会影响水质和水流量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没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将受到严重威胁。

除了上述影响外,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环境问题。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增加,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雪等,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植物和动物的适应能力将构成挑战。

另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保护和恢复青藏高原的草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气候监测和预测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模式。

其次,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深入了解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为采取适当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挑战,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盖 , 退化 丰要位 于高覆盖区 ; 从不 同植被类型看 , 除钊 叶林 、 阔叶林受采伐影响覆 盖度 下降外 , 其他植被覆盖 度 均不同程度的上州 ; 植被覆 盖度变 化与同期 降水艟变化 、 温度变化均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 归一化植被 指数 ; 气候变化 ; 肯 藏高 中图分类号 :Q 9 4 8 . 1 1 文献标 志码 :A 卡 H 关, 且 具有 明显的Ⅸ域差异
罔 内快 速提 取植 被覆 盖度 。
, 该 类 方 法 的 精 度 较
寄, 但 主观性 强 、 野 外操作 不便 、 成本高, 难 以存大 范
由于遥 感技 术 可 从 多 时相 、 多波 段 遥 感 信息 中
提取地 表覆 盖状 况 与环境 变 量 , 为研 究 陆 地 植被 的
究利 用 长 时 间序 列 的遥 感 影 像 和 气 候 数 据 , 测 算
覆 盖 度 足 指 植 被 投 影 面 积 存 单 化 面 积 所 占 比 例卜 , 是衡 量 地表植 被 数量 的重要 指标 , 获取 地 表 植被 覆盖 度及 其变 化信 息对 于揭 示全球 变 化影响 下的 区域生 态 系统 响应特 征及评 价 区域 生态环 境质
遣具有 重 要意 义。测 量植 被覆 盖度 的方法 可 分为地 表 实测 和 遥 感 测 量 。地 表 实 测 的 方 法 包 括 日视
基 金项 目( F o u n d a l i o l i i l e m) : 国 家高 技 术 研 究 发 展 汁 划 ( 2 0 1 2 A A】 2 A 3 1 0) 资肋 f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N a t i o n a l } l i g h I '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a n d 1 ) e v e l o p . i l l e n l P r o g r a n l o f C h i n a( ( , r a n t .2 0 1 2 A AI 2 A 3 l 0) J 作者简 介( B i o g r a I ) h y ) : 刘军会( 1 9 7 6一), 男, 河北人 , 博 } : , 副研究员 , 主 要 从 事全 球 变 化 生 态 学 研 究 f I i u J u n h u i ( 1 9 7 6一) .n - a I l I J r ¨i n H 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6期2005年6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V ol.25,N o.6Jun.,2005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腹地高寒植被的影响王 谋1,李 勇2,黄润秋3,李亚林1(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成都理工大学油汽藏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基金项目:国家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调查资助项目(200213000002);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90102002);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2084);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SZD 0408)收稿日期:2004-05-31;修订日期:2004-12-20作者简介:王谋(1975~),男,博士生,从事生态环境及环境变化研究.E -mail :cdlgw m @21cn .com致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彭敏教授帮助鉴定研究区植物样品,瑞士理工大学Nich olas Jam es Rich ards on 博士对本文给予帮助,在此一并致谢Foundation item :project of C hina M inis try of Land and Resou rces (No .200213000002)and key pr oject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 hina (No .90102002,40372084);Key Lab .Foun dation of Sichuan (SZD 0408)Received date :2004-05-31;Accepted date :2004-12-20Biography :W ANG M ou ,Ph .D .candidate ,mainly engaged in climate change of Qingh ai -T ibet Plateau and its ecology an d environ ment responses .E -m ail :cdlgw m @21cn .com摘要:研究区高寒植被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气候环境对高原腹地植被具有明显的控制意义。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植被样方的研究,对该区植被在高原气候暖干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提出暖干化的气候(环境是区域植被退化的主因,并对研究区植被退化速率进行了推算(14.2km /10a)。

以样方数据分析为依托,重新拟定了研究区内干旱湿润区分界线,获得该区植物碳同位素值拟合干湿界限的支持。

通过对年代间干湿分界线位置的比较,对高原气候暖干化模式下植被的退化趋势进行了模拟。

关键词:青藏高原腹地;高寒植被;碳同位素;环境条件;暖干化;适应文章编号:1000-0933(2005)06-1275-07 中图分类号:Q 143,Q 948 文献标识码:AThe effects of climate warming on the alpine vegetation of the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hinterlandWANG M ou 1,LI Yong 2,HUANG Run-Qiu 3,LI Ya-Lin 1 (1.College o fE arth S ciences ;2.N ational K ey L aboratory of Oiland Gas Reser voir Geology and Exp loitation ; 3.College o f E nv ironment and Civ il Eng ineering ,Ch engd u Univ ersity of Te chnology ,Cheng du610059,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5,25(6):1275~1281.Abstract :T her e is g ro wing ev idence w ithin t he env ir onmental science co mmunity that o ur planet has enter ed a potentia lly catastr ophic phase of human-induced global climate w arming.Climatic st udies demo nstr ate that t he Q inghai-T ibetan P lateau has also ex hibited a w arm ing and dry ing tr end in r ecent decades.W e st udied an ar ea o n the T ibet an P latea u located in the tr ansitio n zo ne betw een A lpine M eado w and Alpine Steppe reg io ns.Such zones ar e hig hly sensitive to env ir onmental change and t he co nco mitant adjustment o f v eg etat ion in t hese hinter land ar eas of the plateau can reflect ada ptat ion o f plant eco lo gical systems to chang es in the climat ic setting .In o rder to demonstr ate whether the A lpine veg etatio n o f the study ar ea displa ys a r espo nse to chang ing enviro nment al conditio ns,and w hether the v ariatio n in the envir onmental co nditio ns is reflected in cha ng es in the phy siolog y and fo rms of the A lpine flor al a ssemblage,we studied t he car bon iso topic values of these plants.Car bon iso tope fra ct ionation var iat ions w ithin the plants can reflect ar id o r m oist env iro nment al co nditions attained dur ing the gr ow th period of the plants.We carr ied out a reg r ession analy sis on the ex periment al car bon isot ope results,ta king int o account their g eog r aphical posit ion.T 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 wed that the D 13C v alues of K .p y gmaea cor relate w ith the cha ng ing SE -NW tr end of precipita tion .(R =0.44603,n =29,p <0.05),w hich indicates that the v egeta tio n has adapted t o v ariatio ns in env ir onmental co nditio ns .We a lso sur vey edflor al assemblag es at sit es w ithin the tr ansit ion zones ,and carr ied out principal co mpo nent and clust er analy ses o n the veg etation indexes o f these sites to ident ify the mig ration o f t he boundar y betw een A lpine St eppe and A lpine M eadow caused by climate w arm ing and dr ying .T he mig r atio n o f the bounda ry indica tes the ex pansio n of the a rid zone at a r ate o f 14.2km per decade and t he a cco mpanied deg ener ation o f v egeta tio n in t he bro ader centr al Plateau area.T he spread o f t he A lpine Steppe has not o nly result ed in a dro p in the ov erall veg etatio n co ver age in this reg io n,but ha s also caused a dro p in the tot al bio mass of the sur face veg etation in the ar ea.Study o f the biomass of t he A lpine St eppe and A lpine M eadow communities sho ws that the to tal biomass of the A lpine St eppe community in the study area is 77%of that o f the A lpine M eadow community.Ba sed o n t he o bser ved responses o f flor al car bon isoto pic co mpo sitio ns to v ar ying env ir onmental influences,this study has been able to quantify the chang ing tr end o f veg etation ty pes and quality o n t he T ibetan Plateau during recent climate w arm ing and dry ing.T hr oug h the integr ation of pr evio us studies of pla nt eco lo gy in the study area w ith o ur o wn r esear ch,w e pr opose that the change t o a w ar mer and dr yer climatic env ir onment is the main cause o f pr og r essiv e degenerat ion o f the veg etation in the study ar ea.T aking into account cur r ent clima te chang e models,our simulat ions o f futur e changing surface v egetat ion dem onstrat e that if the war ming and dr ying tr end continues unchecked,the veg etation degener atio n rate will acceler ate.T his w ill not o nly hav e a neg ativ e influence o n t he bio diver sity o f the T ibetan P latea u,but the r eductio n o f the biomass of the sur face plants w ill also hav e a neg ative influence on the local pa st or al eco no my.Key words :Q inghai-T ibetan Plateau;car bon isoto pes;env ir onmental co ndit ions;g lo bal w arm ing;w ar ming and dr ying trend;veg etation adapta bility图1 研究区位置及主要植被类型[5]Fig.1 T he location of s tudy area an d it's major vegetation types [5] 近40a 的降水趋势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减少,尤其是夏季降水量减少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