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品种识别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刺吸式害虫

第二章 刺吸式害虫
胸背有4条纵纹
碧蛾腊蝉 直角
柑橘粉虱
(一)分布与为害
1.别名 柑桔白粉虱、草粉虱、白粉虱
2.分类 属同翅目,粉虱科
3.分布 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台湾、 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
4.寄主 还有茶、油茶、咖啡、桃、柿、栀子、 丁香、女贞等植物
柑橘粉虱
5.危害 以幼虫群集于叶背刺吸汁液,粉虱产生分泌 物易诱发煤污病 ,影响光合作用,致发芽减少, 树势衰弱。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年发生代9~15代,在广东有13代,世代重叠、全年有两 个危害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6月,第二个高峰期 在9-10月;
2.越冬 海南以成虫越冬,其它地方无明显越冬现;
3.成虫习性 具趋嫩性 只危害嫩梢芽叶; 畏光怕湿 晨早霜水未干时不太活动,太阳出来后逐渐向
篷内转移; 逐日产卵 卵是逐日产出,每日产1-2粒,因此决定了它
泌蜡质。
三、其他蚧类
1.龟蜡蚧 2.角腊蚧 3.椰圆蚧 4.蛇眼蚧 5.茶梨蚧 6.茶牡沥蚧
其他蚧类
(一)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s Guaind
雌虫介壳呈椭圆形, 背面隆 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 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 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 雄虫蜡壳长椭圆形,有13个 突起
(Quaintanca)
黑刺粉虱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桔刺粉虱;
2.分类 属同翅目粉虱科;
3.分布 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
4.寄主 除为害茶外,还为害柑桔、油茶、梨、 柿、葡萄等多种植物。
黑刺粉虱
(一)分布与危害
5.危害征状与特点 ➢
若虫聚集在茶树叶背刺吸
汁液形成黄斑;
危害状

主要优良品种与识别概述共25页文档

主要优良品种与识别概述共25页文档
主要优良品种与识别概述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第二章品种审定及保护-2019-08

第二章品种审定及保护-2019-08

第二节 农作物品种试验
• 试验小区面积 ---试验小区面积则根据作物种类、栽培方式和植株开 展度确定,一般小区试验的各小区面积为20~40 m2左右,生产试验 面积为300~3000 m2,小株作物面积可以适当小些。试验中要求各品 种的种植小区面积应相等,以减少试验误差。
• 对照品种---每组试验都要设定一个标准品种做对照,通常选择同类 型品种中通过同级审定的、已推广的主栽品种为统一对照品种(常 用CK表示),对照品种须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各类作物的专业委员会 研究确定。
➢植物品种的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umity)和稳定性 (Stability)简称DUS。特异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有一个以上性状明 显区别于已知品种;一致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的特性除可预期的 自然变异外,群体内个体间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表现一致;稳定 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 其主要性状保持不变。
品种被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 2013年1月31日 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第三节 植物新品种保护
• 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 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 植物新品种权是指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 的独占权。未经品种权人的许可任何人不得以商业为目的生产和 销售授权品种,不得为商业目的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 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
第一节 品种审定和登记
➢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
推广前应当登记。品种登记申请实行属地管理,一个品种只需要在一个 省份申请登记。

北京市非审定农作物品种鉴定办法

北京市非审定农作物品种鉴定办法

京农种站字…2008‟70号附件:北京市非审定农作物品种鉴定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保护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未实行审定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科学、公正地评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市农作物品种鉴定,坚持育种者或品种权所有者自愿申请、先申请者优先的原则,实行试验、鉴定、备案制度。

第三条在北京市境内推广种植的非审定农作物新品种鉴定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涉及的品种鉴定是指对国家和北京市已确定的主要农作物(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西瓜、大白菜)以外的作物品种进行鉴定,包括其他瓜菜、小宗粮豆、油料、饲用作物(含牧草、饲用高粱等)、中药材、绿肥、食用菌等作物品种。

第二章品种鉴定机构和人员第四条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负责北京市非审定农作物品种鉴定工作。

第五条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种子科研、教学、推广、使用、管理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申请品种进行鉴定。

专家组成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每次鉴定相关专家不少于5名(为单数),届时将进行现场考察,并组织召开专家鉴定会,出具书面专家鉴定意见。

第三章品种鉴定申请和受理第六条申请品种鉴定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北京市种子管理站提出申请。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外国其他组织在北京申请农作物品种鉴定的,委托在北京市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第七条从境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和转基因农作物品种的鉴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申请鉴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二)与现有已知品种[当地主栽品种或过去已审(认)定或鉴定的品种]有明显区别;(三)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四)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稳定;(五)具有适当的名称(参照国家有关规定)。

第九条鉴定试验申请。

申请者在申请鉴定的作物品种正常播种期一个月以前,向北京市种子管理站书面提出鉴定试验申请(参见附件1:北京市非审定农作物品种鉴定试验申请表)并提交品种试验方案,经审核同意后,由申请者自行安排或委托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安排品种鉴定试验。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第二章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
返回本 节
动物界
真核 生物
植物界
粘菌门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真菌界
半知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大型 真菌
• 二、食用菌的分类依据
• 食用菌的分类主要是以其形态结构、细胞 、生理生化、生态学、遗传等特征为依据 的。特别是以子实体的形态和孢子的显微 结构为主要依据。
二、主要种类 三、食用菌的种类
菌盖
• 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的部分,好象一顶帽子。形
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
形、平展形、漏斗形等。菌盖颜色十分复杂,虽
然可以基本上辨别出白、黄、褐、灰、红、绿、
紫等颜色,但是各类颜色中又有深、浅、淡、浓
的差异,更常见的是混合色泽.
菌盖
表面有干燥的、有湿润的、有粘的,
有光滑的、有粗糙的,还有的具有各 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
返回本 节
82
83
马鞍菌
84
鹿花菌
85
返回本 节
86
返回本 节
87
(二)担子菌亚门
耳类(木耳、银耳、桂花耳) 非褶菌类:珊瑚菌科、齿菌科、绣 食、药菌 球菌科、多孔菌类、灵芝菌科。 (猴头、灵芝等) 伞菌类:伞菌目、牛肝菌目、鸡油 菌目、红菇目 (平菇、香菇、草菇 等) 腹菌类:灰包目、鬼笔目、轴灰包目、 黑腹菌目和层腹菌类 (竹荪、马勃 等)
• 异宗接合-------指由两个具有不同性别的孢 子所产生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质配。同性 间永不亲和,不能形成子实体,这种现象 称自交不育。大多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 初生菌丝形成次生菌丝,即进行双核化, 与初生菌丝相比:具有两个细胞核,菌丝 体较粗长,可作为繁殖材料,可形成子实 体,存在时间最长。

2.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

2.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

近交衰退 ( inbred
inflation ):

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 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
近交衰退包括:
由于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出现遗传缺陷或某种疾
病发生率的提高
影响繁育如产子数下降、母性不良 个体发育不良,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亚系 ( substrain ):
一、概念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 经过近亲(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个体基因 组中98.6%以上的等位位点为纯合,近交系数大于99% 的动物群体。至少经连续20代以上近亲交配培育而成

高度近交的品系具有稳定的生育能力 动物来源:封闭群、两种近交系的杂交后代或野生动 物 动物数量:1对或几对 命名:C3H(F130)
(二)重组近交系( 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
概念:
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 分组分别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而育成的一组近 交系 在两个近交系杂交生育杂种一代之后,杂种一代互 交生育杂种二代,从杂种二代中随机选择个体配对, 连续进行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 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称为祖系 (progenitor strains)
应用: 类似人群体遗传的异质性组成,在药物筛
选、毒性试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大量供应,用于预试验、教学 用于携带突变基因研究,成为生理学、胎 胚学和医学研究的模型
第四节 杂交群

杂交群(hybrids)、杂交一代动物(fist generation) 群体,简称F1代
定义:由两个不同近交品系杂交产生的第一代
四、常用近交系品系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二)重组近交系
概念 重组近交系: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 到F2代,分组分别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 育成的近交系列组动物。祖系:为重组近交系提 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 应用 重组近交系对祖系间有差异的性状和基因进行遗 传分析是非常有用的实验材料。分离分析、连锁 分析、功能分析。
命名 重组近交系的命名是在两个祖系名称之间加 上X,同一系列中不同的近交系在其后面加连字 号,再加数字。如AKR和C57BL杂交培育的一系 列重组近交系可命名为AKXB-1,AKXB-2,AKXB3等。
2.血缘扩大群
血缘扩大群的种动物来自基础群。以全 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也应设个体 繁殖记录卡;血缘扩大群动物不超过5~7 代都应能追溯到其在基础群的一对共同祖 先。
3.生产群
设生产群的目的是生产供应实验用近交系动物,生产 群动物来自基础群或血缘扩大群。生产群动物一般以 随机交配方式进行繁殖;应设繁殖记录卡;生产群动 物随机交配代数一般不应超过4代,所以要不断从基础 群或血缘扩大群向生产群引入动物,确保基础群与生 产群动物的血缘关系和遗传一致性。这种方式也有人 称为红绿灯制度,即第一代为白标签,第二代为绿标 签,第三代黄标签,第四代为红标签,不再继续繁殖。 应注意生产的动物要全部作为实验用动物提供,不得 留种,种子动物从扩大群中引入。
三)同源突变、同源导入、分离近交系
同源近交系:
在一个普通的近交系中,几乎所有基因位点上 都带有相同的基因,如果两个近交系除了个别 位点上携带的基因不同外,其它位点上的基因 都一样,称这两个近交系是同源的,即遗传上 相同,称个别不同的基因为差异基因。
1.同源突变近交系
概念: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 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即是 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离出 的近交系亚系,与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发生突 变的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的基因,而其它位点 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小麦品种识别》课件

《小麦品种识别》课件
目前小麦种质资源有限,导致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难度加大。
技术研发滞后
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需要先进的生物技术和育种方法,但目前相 关技术研发相对滞后。
市场推广困难
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效益相对较低,导致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解决方案与建议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加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的力度,为优质小麦品种 的选育提供更多资源。
收获与储存
收获时期
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 ,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期,避免过
熟或未熟的情况发生。
收获方法
采用机械化收获或人工收获,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确
保收获的小麦品质优良。
储存管理
在储存期间,要保持干燥、通风 的环境,定期检查小麦的品质和 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防治和处置。
04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源自土壤改良优质小麦品种的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其残茬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气候适应性
优质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气候和土 壤条件下生长,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
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可以丰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 态平衡和自然保护。
优质小麦品种的应用与价值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面粉加工
优质小麦品种的面粉质地 细腻,白度适中,适合制 作各种面点、面条、饼干 等食品。
酿造业
优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 量和面筋质量适合酿造啤 酒和其他酒精饮料。
烘焙业
优质小麦品种的面粉具有 较好的烘焙性能,可以制 作出更加松软、口感更好 的面包和其他烘焙食品。
品质改良
01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优质小麦品种在改良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生产学
羊生产学
(3)生产性能
• 成年公羊体重45~52 kg,成年母羊30~45
kg; • 剪毛量成年公羊350克,成年母羊300克;抓 绒量成年公羊400克,成年母羊350克,绒毛 自然长度6.0~7.5 cm,细度14.6~15.6微米 ;产羔率105%; • 屠宰率45%左右。
羊生产学
三、奶用山羊
板组织致密,乳头层占全皮 厚度一半以上,网状层纤维粗壮。加工成 的皮革弹性好,强度大,质地柔软,耐磨损。成都麻羊具有肉、乳生
产性能良好、皮板品质亦好、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遗 传性稳定特点
,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
羊生产学
55
二、绒用山羊
羊生产学
1. 辽宁绒山羊
(1)产地与分布
• 原产于辽东半岛,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盖县、岫 岩、复县、庄河、凤城、宽甸及辽阳等县。目 前在陕、甘、宁、新、内蒙、晋等省(区)均
饲养,也适于圈养,在我国南方各省都能适应。华中、西南、
云贵高原等地引种牧羊,表现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肌肉发达,肌肉纤维细致,肉色鲜红,膻味较轻,肉质鲜 嫩。
羊生产学
52
3.成都麻羊
(1)产地、分布。 麻羊产于四川省成都平原及其附近丘陵地区,是南方亚热带 湿润山地陵丘补饲山羊,属于肉乳兼用型。成都麻羊分布于四
克,粗毛产量470克;♀产绒量490 克,最
高记录1025克,剪毛量400克;绒毛自然长 度6.2~6.6cm,细度16~17微米,净绒率 70%以上; • 屠宰率50%左右;产羔率110%~120%。
羊生产学
(4)利用与评价
•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珍贵的绒山羊品种,具有产 绒量高、羊绒品质好、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 点,产绒量居全国首位。现已被推广到20余个 省(区),主要用来杂交改良地方山羊和培育 新的绒山羊品种。
羊等 长脂尾羊:大尾寒羊、同羊 脂臀尾羊:哈萨克羊、阿尔泰羊
羊生产学
20
二、山羊品种类型划分
目前世界上有山羊品种或品种群共约 200多个,其中奶山羊约占20%,毛用羊
2%、绒用羊占8%、毛皮用羊占4%、肉
用羊占10%、地方山羊品种56%。
中国有山羊品种达40多个,其中有
20多个列入国家品种志。
羊生产学
有饲养。
羊生产学
(2)外貌特征
• 辽宁绒山羊体质结实,体格中等,头较小 。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大,向两后侧 弯曲伸展,母羊角向后上方捻曲伸出。全 身被毛白色,由粗长无弯曲的发毛和柔软 厚密的的绒毛组成。
羊生产学
羊生产学

羊生产学
(3)生产性能
• 体重♂53.5 kg,♀44.9 kg;
• 产绒量♂平均570 克,高产个体可达1350
羊生产学
(3)生产性能
• 成年♂平均体重78.6kg,♀45 kg以上;
• 一般饲养条件下300天产奶量,第一胎
651.8kg,第二胎703.7kg,第三胎
735.5kg,四胎以上691.0kg,乳脂率 4.2% ;平均产羔率184.3%,二胎以上多为双羔 。
羊生产学
(4)利用与评价
• 已被广东、福建、浙江、黑龙江、吉林、 新疆、内蒙古、台湾、香港等多个省(区 )引进计40余万只,是我国目前数量最多 的奶山羊品种,关中地区也成为中国奶山 羊繁育、推广基地。
羊生产学
1. 关中奶山羊
(1)产地与分布
• 原产于陕西关中平原。主要是利用萨能山羊与 当地山羊杂交,经过长期定向选育而成。现主
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的富平、蒲城、泾阳、三原 、千阳等地,具有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耐粗 饲、产奶量高等特点。
(2)外貌特征
• 外形与西农萨能羊相似。母羊乳用体型明显。
羊生产学
关 中 奶 山 羊
情境二、品种识别
1
任务一 绵、山羊类型划分 任务二 我国主要绵羊品种 任务三 我国主要山羊品种
2
3
羊生产学
1
一、羊的品种及类型划分
一、绵羊的类型划分 1、按照主产品: 毛用羊(细毛、半细毛羊):美利奴、中国美利奴、东 北细毛羊、内蒙细毛羊、甘肃细毛羊等 肉用羊:阿尔泰羊、乌珠穆沁羊、萨福克、陶塞特、特 克赛尔、德国美利奴、夏洛来、杜泊等 粗毛羊:我国大部分绵羊品种,如蒙古羊、寒羊、藏羊、 哈萨克羊、阿尔泰羊 裘皮用羊:滩羊 羔皮用羊:湖羊、卡拉库尔羊(三北羊) 乳用羊:东佛里生羊
羊生产学
50
(2)外貌特征。马头山羊、母羊均无角,头形似马, 性情迟钝,群众俗称“懒羊”。 头较长,大小中等,两 耳向前略下垂,前胸发达,后驱发育良好。
羊生产学
51
(3)生产性能 马头山羊性成熟早,四季可发情,在南方以春秋冬季配种较
多。根据湖南省调查资料, 在正常年景胎产羔率为182%左右
,每胎产羔1-4只。马头山羊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合群性强 ,易于管理,丘陵山地、河滩湖坡、农家庭院、草地均可放牧
羊生产学
2. 内蒙古绒山羊
(1)产地与分布
•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和阿 拉善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产绒性 能高,所产白绒品质极佳。
(2)外貌特征
• 公母羊均有角,两角向上向后向外伸展,呈倒 “八” 字形;全身被毛白色,由外层粗毛和内 层绒毛组成,根据粗毛的长短分为长毛型和短 毛型两类。
中国美利奴羊(母)
36
羊生产学
(3)生产性能
成年♂体重91.8kg,♀43.1 kg;剪毛量特级 ♀7.2 kg,一级♀6.4 kg,种♂16.0~18.0 kg
。羊毛细度以64支为主,毛长9~12 cm,净毛
率55%左右。油汗呈白色或乳白色。2.5岁羯羊 屠宰率43.4%,净肉率35.5%。经产母羊产羔率 在120%以上。
体质结实,体大,匀称。体躯无皱褶,皮肤宽松,胸 宽深,背平直,体躯长,后躯丰满,肢势端正。 公羊有螺旋形角,颈部有1—2个不完全的横皱褶。 母羊无角,颈部有发达的横皱褶。
被毛白色,完备合良好,有中等以上密度,体侧毛长 达7厘米以上,细度60—64支。弯曲明显,匀度均匀, 油汗含量适中,呈白色或浅黄色,净毛率为35—40%。 头部细毛到两腿中间连线,前肢细毛到腕关节,后肢 至飞节。腹毛长度比体侧毛短2cm,呈毛丛结构,无 环壮弯曲。
羊生产学
39
东北细羊毛的体尺
羊生产学
40
羊生产学
41
成年公羊平均体高74.3cm。成年母羊为67.5cm;成年公羊 平均体长80.6cm,成年母羊为72.3cm,成年公羊平均胸围 105.3cm,成年母羊为95.5cm。剪毛后体重:育成公羊 42.95kg,育成母羊38.78kg,成年公羊83.66kg,成年母羊 45.03kg。 剪毛量:育成公羊7.15kg,育成母羊6.58kg。成年公羊 13.44kg,成年母羊6.10kg;净毛率35-40%;
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1998年年通过国家农 业部鉴定。
羊生产学
⑵ 外 貌 特 征
羊生产学
羊生产学
(3)生产性能
• 成年♂60 kg,♀40 kg;周岁♂32~38 kg ,♀28~29 kg;6月龄♂体重16~21 kg, ♀15~19 kg;6月龄羊屠宰率45%左右, 成年羊屠宰率为55%;
(3)生产性能
羊毛长度:育成公羊9.53cm,育成母羊9.54cm,成年公 羊9.33cm,成年母羊7.37cm;细度以60支和64支为主;细度 为64支的羊毛,断裂平均强度为7.24g,伸度为36.9%,细度 为60支的羊毛,平均强度为8.24g,伸度为40.5%;经产母羊 的产羔率为125%左右;
场育成。1972年起导入澳洲美利奴羊的血液。
(2)产地、分布
干燥寒冷高原地区饲养,具有采食性好,生活力强,
耐粗饲料等特点。
羊生产学
28
(3)体型外貌
29
羊生产学
新疆细毛羊的体尺
30
羊生产学
(4)生产性能:
• 成年♂体重平均93.0 kg,♀46.0 kg ;剪毛量♂ 平均为12.2 kg,♀5.5 kg;羊毛细度以64支为主 ,毛长8.8~10.9 cm;净毛率49.8%~54.0%。经 产母羊产羔率为130%左右。2.5岁羯羊屠宰率平 均为49.5%,净肉率40.8%。
羊生产学
22
布尔山羊
羊生产学
23
莎能奶山 羊
羊生产学
24
中卫山羊
羊生产学
25
羊生产学
26
二、我国主要绵羊品种
(一)细毛羊品种
羊生产学
27
1. 新疆细毛羊(新疆毛肉兼用细毛羊)
(1)育成史: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细毛羊品种。 1934年 始,用高加索、泊列考斯等品种与哈萨克羊和蒙古羊
进行杂交,于1954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乃斯种羊
体躯呈长方形,公、母羊躯体部无明显褶皱。
头毛密长,着生至眼线,耆甲宽平,胸宽深,背平直, 尻宽平,后躯丰满,肢势端正。
被毛白色。毛被呈毛丛结构,闭合性良好,密度大, 全身被毛有明显大、中弯曲;头毛密长,着生至眼线; 毛被前肢着生至腕关节,后肢至飞节;腹部毛着生良 好,呈毛丛结构。
34
羊生产学
35
羊生产学
11
滩羊成年母羊
羊生产学
12
哺乳期滩羊羔羊
羊生产学
13
藏羊
羊生产学
14
河谷型藏羊
羊生产学
15
青海细毛羊
羊生产学
16
羊生产学
17
哈萨克羊
大尾寒羊
羊生产学
18
羊生产学
19
2、按动物学划分(尾型划分)
短瘦尾型:藏羊 长瘦尾型:新疆细毛羊、东佛里生羊、大部 分国外引进品种
短脂尾: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湖羊、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