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儿童早期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研究

儿童早期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研究
c 1i e v nto a nt r e i n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7 R 7.2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i 1. 9 9ji n 10 — 4 3 2 0 . 10 3 o :0 3 6 / s . 0 9 6 9 . 0 9 1. 0 .s
文 章编 号 :0 9 6 9 (0 94 一 9 5 0 10 — 4 3 2 0 ) B 0 4 — 3
儿 童 问题 行 为 是 儿 童 的一 种 反 复 、 续 的 具有 攻 击 、 衅 或 持 挑 者 反社 会 的 行 为 , 于精 神 病 学 的 范 畴 。男 孩 与 女 孩 的 问 题 行 属 为 发生 率 之 比 为 3: _ 。据 世界 卫 生 组 织 ( HO) 计 , 11 W 估 大约 有 2 % 的儿 童 在成 年 之 前 会 出现 情 绪 或 问题 行 为 , 不 及 时 干 0 如 预 , 能发 展 成 为心 理 障 碍 或疾 病 。根 据忻 仁娥 的 调 查 . 可 我
童 中所 占比重 相 对 较 小 _ ,非 智 力 因 素 主 要 有 营 养 状 况 、 l 早期 教 育 、 庭 环 境 、 亲 生 育年 龄 、 家 母 孕期 卫生 等 因 素 , 亲 文 化 程 度 母
较 低 及 身 体健 康 状 况 不 佳 、 母 的 家 庭 教 育 方 法 不 当等 因 素更 父
摘 要 : 常 见 的 学龄 儿 童 问 题 行 对
为 . 学 习 困难 、 童孤 独 症 和 儿 即 儿 童 注意 缺 陷 多动综 合 征 的特 点 以
及 相 应 的 干预 措 施 进 行 了综 述 。
Ab ta t I e iwe o sr c tr v e d c mmon p o e b ha i sofs ho la h l r n i c u r blm e vor c o ge c id e n l — d n e t e ifc t f la ni g, h l e t u im a d hid e wih i g f a ur s of d fiuly o e r n c idr n wih a ts n c l r n t a t n i d fct n hy r c i iy te ton e ii a d pe a tv t dio d r nd or e p d ng nt r e to s r e a c r s on i i e v n i n

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言: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在正常范围内,没有过度的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现有的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文献: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影响因素、预防与干预措施。

一、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约有10%至20%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和抑郁障碍。

调查还表明,心理健康问题会对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冲突、亲子关系紧张以及父母的精神健康问题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和教育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如贫困、歧视和暴力等也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相关。

这些因素的存在增加了儿童患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三、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1.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和亲子关系培养: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对于预防或减轻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2.提供合适的学校支持:学校应提供辅导员、心理教育课程等资源,帮助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和应对心理压力。

结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持续关注的社会问题,其现状和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开展的研究不断增加人们对于问题的认识。

通过提供适当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Waddell, C., & Shepherd, C. (2002).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 New Public Health Disciplin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47(8), 825-826.。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
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原因,并提出
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改善他们的行为惯和促进健康成长。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
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主要原因。

接着,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实地走访和观察,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 研究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长期缺乏父
母陪伴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 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形成的重
要原因之一。

- 社会环境的不稳定和压力过大也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形成不良影响。

4.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陪伴时间,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

- 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

- 加强社会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缓解留守儿童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5. 结论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惯的形成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进行改善。

本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望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上是本次研究的结题报告,谢谢您的阅读。

幼儿攻击性行为文献综述

幼儿攻击性行为文献综述

幼儿击性行为原因分析文献综述王敏(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4级B班 00136)摘要:近几年来幼儿攻击行为问题层出不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基于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对幼儿攻击行为进行分类,并进一步研究导致幼儿攻击行为产生的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

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正确认识幼儿的攻击行为。

关键词:幼儿;表现与危害;原因;一、前言当今幼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受到了家人和社会的关爱。

因攻击行为而导致的幼儿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现状令人担心。

要解决幼儿攻击行为,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家长和老师就必须对幼儿攻击行为有正确的认识。

本文将运用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幼儿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希望通过对其发生原因的探究帮助家长、老师们认识幼儿攻击行为。

二、幼儿攻击攻击行为的表现与危害(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行为,是幼儿常见的问题。

具体表现分为:一是身体侵害,如踢人、打人、咬人等。

二是权力侵害,如经常抢夺别人的东西。

三是心理伤害,如在背后造谣生事、挑唆等。

四是语言伤害,如骂人、叫嚷等。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严重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

如不能及时矫正,会影响日后的成长。

攻击性行为会延续到青年和成年时期,导致其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幼儿攻击性行为有很多种说法,综合各界学术人士和一线教师的经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生物学因素1.大脑:在之前的很多种研究中,我国大部分的学者认为,人的大脑是直接决策人类行为的关键所在。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很可能就是受到大脑的影响。

2.性激素:攻击行为与雄性激素的水平有关。

Birnbaum和Croll(1984)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男性在愤怒时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倾向性比女性要高很多。

(二)社会因素1.学校教育:教师消极评价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如果一个幼儿行为不够端正良好,很容易就会受到老师的消极评价,这会严重的挫伤幼儿的自信心,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的认同了老师的不合理评价,然后就引发了攻击性行为。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一、引言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对儿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它旨在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儿童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综述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儿童认知发展是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通过感知、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儿童能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实验证明法等。

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三、儿童情感发展研究儿童情感发展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发现,儿童的情感经历和情感表达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儿童情感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可以指导教育者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培养其积极情感,促进其健康成长。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问卷、观察法和情感评估量表等。

四、儿童行为发展研究儿童行为发展是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又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表现和问题行为对其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儿童行为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教育者制定合适的行为管理策略,引导儿童形成积极、规范的行为习惯。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等。

五、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实践。

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借助认知心理学的原理,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

在儿童情感管理方面,教育者可以运用情感教育的原理,培养儿童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

在儿童行为管理方面,教育者可以依托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采取有效的行为管理策略,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结论儿童教育心理学通过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儿童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行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儿童社会退缩成因及干预研究综述

儿童社会退缩成因及干预研究综述

儿童社会退缩成因及干预研究综述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者都没有注意到那些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独处和退缩行为的儿童,退缩儿童常常被误以为“老实”而被忽视。

但是近20年来,社会退缩的消极适应意义逐渐引起了家长、教师和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行为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1社会退缩的概念研究者至今在社会退缩的概念界定上仍没取得一致。

在过去20年间,研究者交替运用“社会退缩”、“社会孤独”、“抑制”、“羞怯”来描述有孤独行为表现的幼儿。

1993年Rubin和Asendorpf尝试着给社会退缩作一个精确定义,他们用“抑制”来形容那些在新异环境中幼儿敏感和害怕的行为反应;用“害羞”来形容对新异环境的抑制反应;到童年中期,对新异刺激的害羞改用“羞怯”来表述。

用“社会孤独”来形容由于被同伴群体排斥的幼儿所表现出的孤独行为。

最后,用“社会退缩”来定义那些在熟悉或者陌生同伴面前表现出的所有形式的、持续的孤单行为。

[1] 郑淑杰主要依据Rubin在1993年社会退缩的概念,把社会退缩定义为孤独的行为,泛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与熟悉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

Lerner等报告,3—5岁儿童行为问题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退缩。

特别是女孩,在学前期退缩行为中等程度以上的儿童,11年后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的可能性是其他孩子的两倍。

郑淑杰(2005)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64名退缩儿童4岁时的退缩行为与其7岁时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4岁时表现为行为退缩的男孩到7岁时,比女孩表现出较多的过失行为[2]。

因此了解社会退缩的成因并且积极地进行干预,对于社会退缩儿童非常重要。

2社会退缩的成因2.1生理Kagan的研究表明,社会退缩存在抑制气质基础。

在不熟悉的、非社会情境中,退缩幼儿的扁桃体以及对皮质的分泌物、视丘下部、交感神经系统、纹状体和中央灰质的活动状态与普通儿童不同。

Fox (2001)大脑诱发电位研究发现,社会退缩幼儿右脑额叶上表现出相对较强烈的EEG活动,因此更加容易表现出消极情绪,产生负性情感。

离异家庭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家庭因素相关研究综述

离异家庭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家庭因素相关研究综述

离异家庭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家庭因素相关研究综述一.引言问题行为(ProblemBehavior),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国内也将其翻译为行为困扰或不良行为。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儿童由于个人行为表现无法顺利适应多变的环境,致使他们感到适应困难,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表现出生理上的或者精神上的困扰。

问题行为多是违背社会规范、家庭约束、道德甚至法律的,其严重程度可以是普通的不良行为,也可以发展为反社会行为,甚至过失、犯罪行为。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探讨得比较多的还有儿童的药物成瘾行为,即吸毒行为。

目前,随着离婚率的日益上升,离异家庭儿童的问题行为成为人们研究关注的焦点。

家庭破裂引起儿童的心理异常,行为上出现偏差。

儿童是否能顺利适应父母离异,与其是否健康、和谐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不仅对我们今后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的考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也存在更大的实践价值。

20 世纪90 年代前,离异家庭研究主要是考察父母离异对儿童的直接影响,还有很多研究考察了抚养方式以及离异带来的客观因素,如搬家、失去朋友、生活条件下降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90 年代以来,离异家庭儿童的研究更加关注儿童的发展,从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关注影响儿童发展的微观环境如亲子关系、父亲的作用,并积极采取许多干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二.离异家庭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Reifman 等人发表了一项关于35 个研究的元分析,比较了离异家庭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的幸福感(well-being),通过比较发现离异家庭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心理调节、自我概念和社会适应、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儿童,并且这种差距与20 世纪80 年代相比稍有加剧[1]。

Amato 等人对90 年代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概括,也发现同样结果[2]。

有研究者对家庭结构与儿童成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主要涉及教育水平、职业地位、心理幸福感三个指标,经过23 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儿童完成高中课程、读大学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儿童,他们的职业地位很低而且心理健康的水平比较低,或者说很少有心理幸福感[3],突出了父母离异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关于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关于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关于幼儿问题行为成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关于国内外对幼儿问题行为研究综述,揭示了幼儿问题行为的原因这要包括家庭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及幼儿园教育,也有幼儿自身生理因素及气质的影响。

并且分别从家庭和教师的角度出发简要阐明如何防止和干预幼儿问题行为,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问题行为成因策略幼儿的问题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为攻击、反抗、违纪、焦虑、抑郁、孤僻、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

20 世纪20 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广泛研究了父母的教养态度、方式和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认为不良的父母教养态度、方式和行为是幼儿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虽然现在社会各界普遍比较重视幼儿问题行为,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父母在教养方式上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与偏差,教师对幼儿问题行为认识不够,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幼儿教师在如何防止和干预幼儿问题行为上有待于提高。

使父母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形成正确的教养方式;教师形成正确教育理念,提高实际教学中对问题行为的解决干预能力,从而减少和避免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国内外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界定及相关研究(一) 国内外的界定幼儿的问题行为一般是指在0-6岁期间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与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

就目前来看,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界定有许多种,现介绍以下几种。

1、国外教育界的界定美国教育界一般认为行为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好,不合适的行为和情感。

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习恐惧有关的躯体症状。

英国把问题行为分成A行为( Antisocial Behavior 即违纪行为)和N行为( Neurotic Behavior即神经症性行为)两类。

A 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或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

N 行为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对许多事都烦、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睡眠障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综述
一、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
关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什么是儿童问题行为。

吴利亚总结了六种关于幼儿问题行为的代表性观点:(1)在心理学中,问题行为泛指那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行为,一般包括那些使人不可理解的,具有破坏性的,分裂性的或明显顺应不良的行为;(2)指不符合社会规范并引发某种社会控制的行为;(3)指所有明显异于常态而且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

(4)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5)问题行为是指儿童不能遵守社会公认的儿童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的与人交往和参加学习行为。

(6)问题行为是指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容易导致幼儿不良品的甚至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不正确行为。

[1] 池丽萍对儿童的问题行为给出了概括性的界定,她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违反社会公认的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以及在情绪或社会适应方面不成熟的行为。

[2]
曹家正认为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形成的,给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

[3]
纵观关于儿童问题行为的描述性文献,可以把儿童的问题行为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具有具有妨碍作用的行为,这种行为可
能妨碍到家庭、学校和社会,而且会对儿童本身的健康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其次,所谓的问题行为是不符合公认的社会规范标准的行为,因此会对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产生不良作用。

再次,这种不良行为会对儿童本身造成困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